首页 / 正文

方域一三

山泉

《东京杂录》:神宗元丰四年,承议郎胡宗炎言:「夷门山在大东内北,当少阳之位,为都城形胜之所,国姓王气所在,公私取土于此,岗阜渐成坑堑。伏望禁止,及填塞掘凿处。」司天监定,如宗炎所言,从之。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二月「真宗」二字原在本叶次行,今移于此。又此段之前原有标题「泉」,今删。,醴泉出蔡州汝阳县凤源乡,有疾者饮之皆愈。又相州永安县韩陵山牧童掊地得泉,深尺余,汲取不竭,饮者宿疾皆愈。时或愆雨,祷之必应。四月丁巳,兖州干封县民王用田中兖:原作「衮」,据《元丰九域志》卷一改。,有童儿掊土得小青钱数十,争取之,钱坠石罅,因发石,有涌泉二十四眼,味极甘美。又枯石河复有涌泉二十五眼,又一眼出曾阜之上,信宿势加倍。又别自变量派,双鱼跃其中,有果实流出,似李而小,味甚甘,及今古钱百余。封禅经度制置使王钦若贮水驰驿以献,分赐近臣,诏设拦格谨护之。五月,王钦若言泰山醴泉出,锡山苍龙见。六月,诏建亭,以「灵液」为额。是月庚戌,赐百官泰山醴泉。十二月丁酉,内出泰山玉女白龙王母池新醴泉赐辅臣。

天禧二年九月乙酉,钱暧献《醴泉赋》,赐及第。

龟,建真武祠,今泉出其侧,有疾者饮之多愈。」甲寅,命王钦若建观,名祥源。 三年闰四月丁未,醴泉出京师拱圣营,上谓辅臣曰:「营卒初十月辛卯成。仁宗重建,改为醴泉。观题曰:「爰有神泉,涌兹福地,甘如饮醴,美可蠲痾。」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三 四方津渡

四方津渡

开封之酸枣、张家,河南之王屋、长宗、南津,孟州之泛水、九鼎,河中之三亭、青润,怀州之宋家,陕州之豆津、三亭,京兆之渭桥,镇德军之大保津,庆成军之荣河,青州之王家河,单州之黄队,齐州之河阴口、耿济口、高家口,黄河南伯水、冯家口、商家擒河口、淯口、老僧口、李唐口、柳家港河口,颍(川)[州]之河 、界沟,许州之合流、郾城,郓州之王桥、邹家,滑州之李固、白 ,磁州之观台,沧州之荆河口、南皮口、郭桥口、长芦口、剧家口,棣州之乐家棣:原空,据《元丰九域志》卷二补。、七里,卫州之张家、李家、淇门镇、小河,滨州之窑子口、解家,贝州之李家,荆南之东津,楚州之北神、淮阴、洪泽,光州之朱 ,蕲州之独树,黄州之黄陂河,扬州之瓜洲,濠州之濠口,宿州之荆山、涡河、同海,蔡州之临怀,涟水军之巢县,宣州之水阳,杭州之浙江、龙山庙。此旧总数,后亦有增废者。

太祖建隆元年三月,诏:「沧、德、□、淄、齐、郓等州界有古黄河及原河、文河,因水潦置渡收筭,凡三十九处。及水涸为桥,亦筭行者,名曰干渡钱,宜并除之。或秋夏水涨,听民具舟济渡,官物取筭。」

开宝五年二月,诏自潼关至无□,沿河民置船(船)

太宗

太平兴国二年十二月,有司言:「准干德二年诏书,有敢私渡江者及舟人尽寘于法。今江南平,旧禁未改,望如私渡黄河例论其罪。」从之。

七年三月,黎州言,修大渡河船,渡进奉蛮人。

端拱二年,诏:「应系官及买扑津渡,如有百〔姓〕输纳二税经过,并樵渔及孤老贫穷之人,往来并不得收纳渡钱。」

十二月,三司言:「许州郾城东螺湾渡,系百姓买扑,每年纳钱四百五十千。伏见支移蔡州税赴许州并在京送纳日,有车重往来经过,计出渡钱七十五文,虑额外收钱,不尽入官,望特与免此渡钱。」看详百姓输税经历津渡不合勒纳渡钱,请令应是江河津渡之所,但百姓输税经过,自今不许雷同收纳渡钱利。从之。是月,荆湖转运司言:「汉阳军自湖渡年额钱三十六千,其渡口并无客旅过往,亦无人烟居止,每差牙校主当,所收课利不多,欲望停废。」从之。

至道二年五月,诏:「滨州管内沟台、南北口等五处,先是置渡,官以船渡,行依取其课。今水潦不降,河道枯涸,而吏犹责其直,宜除之。」

咸平三年四月,诏禁黄河私渡船。

四年十月,诏禁诸州竞渡。

景德元年正月,诏开封及诸路转运司,部内津渡先蠲免课利者,并官设舟楫以济之。

二年九月,除三泉县东西及青乌、嘉陵四津渡年额钱,仍不得以部民为渡子。

天禧元年五月,群牧司判官傅蒙言:「乞于邢州鹿县南漳河长芦渡口造桥通过外

监鞍马,就草地牧放,其于地理甚便。其所有长芦渡课利钱五十六千,望特废罢。」从之。

仁宗天圣四年四月,翰林学士夏竦言竦:原作「 」,据《长编》卷一○四改。:「金山、羊栏、左里、大孤、小孤、马当、长芦口等处,皆津济艰险,风浪卒起,舟船立至倾覆,逐年沉溺人命不少。乞于津渡险恶处官置小船十数只,差水手乘驾,专切救应。其诸路江河险恶处,亦乞勘会施行。」从之。

七月,废冀州堂阳县干渡一,许民取便造桥。以转运使言,此渡系民买扑,岁纳六十余千,颇成搔扰故也。

六年五月,诏:「荆南公安县渡新增收渡牛钱,每一牛五十文,岁课止十九千,自今宜罢之。」

八年八月,左司谏、龙图阁待制、知郓州孔道辅言:「缘河耕种人户,望许取路过往,更不问罪,与免官渡津钱。」从之。时邹家渡捕得越河者,皆属县税户,不当为(非)〔罪〕,故道辅有是奏。

景佑元年三月六日,臣僚上言:「郓州界王桥渡,乞只就眉邱河上一处监收渡钱,并淄州临河镇南河口、干口,亦乞停废。」诏王桥渡只于眉邱河一处收纳渡钱,其王桥渡并淄州临河镇,并与停废。

庆历元年十月,禁火山、保德军缘河私置渡船。

皇佑五年十一月赦书:「诸处干渡钱累行除放,如闻尚有存者,令长吏讫以闻此句似有脱字。。」

嘉佑二年十一月,诏除岚州合江等三津渡课利钱。以上《国朝会要》。

神宗熙宁六年十月三日,诏河州安乡城黄河渡口置桴桥。详见桥门。

同日,诏延州永宁

关黄河渡口置浮梁。详见桥门。

七年正月一日,诏定诸关门并黄河桥渡诏:原作「诸」,据本书方域一二之四改。,常切辨察奸诈、禁物,军人、公人及官员经过,取索公文券历文字看验。遇夜以 门,唯军期急速审(闻)[问]听开。详见关门。

十年七月二十七日,司农寺言:「访闻诸路河渡每遇干浅月,即人涉水过往,买扑人户以出官课为名,约拦上船,或令出纳干渡钱去处。今相(渡)[度]诸路应买扑河渡内,有溪港等水源浅小,至干浅月分,元不曾捐除课利买名钱去处,委自本州岛县契勘,申转运、提举司相度,据合纽纳课利买名钱数减免,仍禁栏截人旅。并小可渡口不妨过往处,相度废罢。若见召中下等人户管勾处,遇干浅月分,如有官给舟船,许留一名看守,支与合得庸钱,余并权暂放罢,庸钱更不支给。并候有水渡载日依旧,所(赏)[贵]公私通济。」从之。

元丰五年八月二十四日,前河北转运副使周革言:「熙宁中,外都水监丞程昉于真定府滹沱河中渡系浮桥,比旧增费数倍,又非形势控扼,虚占使臣、兵员,乞皆罢之。每岁八九月修板桥,至四五月防河拆去,权用船渡。」从之。

徽宗大观三年正月二十九日,诏:「今后擅置私渡,不原赦降,并从杖一百。应系桥渡,官为如法修整。今复擅置及将系官桥辄毁拆损坏者,徒二年,配一千里。其官渡桥不修整者,杖一百。令佐展一考,致溺人者冲替。并许人告,赏钱五十贯。诸路依此。」以寿州民焦清

言,近因沿河创置私渡,多觅渡钱故也。

政和元年七月二十一日,臣僚言:「津渡凡遇民旅往来,渡子多方乞取,候其所得如意,乃肯济渡。与钱稍薄,即百端留难,民旅受弊。」内降黄贴子:「津渡阻留及湍险恐赫钱物,皆有彝宪,所属自合常切检举晓示。」诏应有津渡去处,检坐前项条法分明晓示,仍令州县官常切检举觉察。以上《续国朝会要》。

光尧皇帝绍兴三年七月二十五日,知临安府梁汝嘉言:「临安府钱塘江一带,自浙江岸至富阳县观山,舟船往还,多是等候潮讯,中夜行船,是致盗贼乘时劫夺。虽督责巡尉缉捕,缘江面阔远,难以摆布。乞行自富阳至浙江江岸一带,应有舟船并不许中夜通放,仍令本地分巡尉常切止约,不得因缘搔扰。」契勘钱塘江潮早晚两讯,如遇夜不行通放,所有日中潮讯,自不妨客旅舟船往还。从之。

五年闰二月十三日,尚书省言:「车驾驻跸临安,四方辐凑,钱塘江水阔流湍,全藉牢固舟船往来济渡。近日添置渡船,往往怯薄,每遇济渡,篙梢乞觅钱物,以多寡先后放令上船,以致争夺,压过力胜。或遇风涛,每有覆溺。」诏令两浙转运司,限十日更行添置三百料舟船五只,专一济渡,不得别将他用。仍将见今板木怯薄渡船别行修换,务要牢实。及委官觉察篙梢等,不得乞觅钱物,如有违犯,重作行遣。

六年六月二十一日,右司谏王缙言:「近者乙巳地震,

陛下深自儆惧,诏诫中外,务在恤民。窃见日前有司奉行诏令,实惠及民者少,因缘搔扰者多。如浙江船渡,悯其覆溺,差使臣以察之,而百端阻节,往来反受其害。回易收息以助军费,置官吏以司之,而有笼及柴薪,物价为之顿增。凡此本欲兴利,而或以为害,况其甚者乎 欲乞睿旨,诏浙江船渡宜责边江巡检,诸处回易取商旅情愿。民瘼既除,变异自销。」勘会使臣已送大理寺根勘,诏应有回易去处,如敢抑勒买卖,监官、使臣勒停,人吏等并(次)[决]脊,配千里牢城。许人越诉。仰提刑司常切觉察。余依奏。

七年六月十五日,尚书省言:「浙江西兴两岸渡口,每因人众争夺上船,或渡子乞觅邀阻放渡,致多沉溺。自绍兴元年至今年,已三次失船,死者甚众。」诏如装载过数,(稍)[梢]工杖八十,致损失人命,(如)[加]常法二等。监官故纵与同罪,不觉察杖一百。辄以渡船私用或借人,并徒一年。其新林龛山私渡人杖一百。仍许人告,赏钱五十贯。

二十四年七月十九日,行军器监丞孙祖寿言:「春秋时,吴越相望,界以浙水之险,海潮日至,待其水平然后可济,其来尚矣。间者舟师载渡无节,逮至中流,过有邀〔阻〕,不旋踵间,同舟尽溺。于是朝廷差监渡使臣,措置甚严。阅岁既久,复成玩习,渡舟灭裂,小民轻生,不顾潮之至否,竞从私渡。叶舟径涉,间有沉溺,无由尽知,损伤往来,为患甚大。乞申严旧制,禁私渡,治舟楫,则近甸之

人,自绝涛波之虞。」诏令临安府检举措置。

九月十五日,知临安府曹泳言:「准敕禁钱塘私渡,察视舟楫,时加修治。今欲检举见行私渡条法晓示外,其所差官系朝廷使臣,本府难以约束,欲专令本府差官一员主管济渡,(度)[庶]得逐时检察,不致阙事。其渡船乞下转运司,依元降指挥修整,每月差本司官一员点检,保明堪与不堪济渡。所有绍兴府萧山渡,乞下本路依此施行。」从之。

二十六年七月十四日,尚书省勘会已降指挥住罢,听从民便。

三十年十二月十四日,诏:「浙江西兴镇两处监渡官,系枢密院差到使臣,今后一年一替。如无沉溺人船,令转运司保明,申取朝廷指挥推赏。任满不切用心,装载舟重,致 人命,依绍兴七年六月四日立定渡船三百料许载空手一百人、二百料六十人、一百料三十人、一百料已下递减、如有担杖比二人罪赏指挥施行。仍仰所属具情犯申取朝廷指挥。所有供给,令临安府、绍兴府比附监当例减半添支。其龙山、渔浦监镇并是监管,不得专一,今后渔浦渡依旧就委监镇巡检,依浙江例卖牌发渡。龙山渡从朝廷选差枢密院使臣,一年一替,赏罚并依浙江西兴体例。其临安府海内巡检司管鱽渔三百料船二只,专一应副朝陵内人济渡不测使用。闻巡检司衷私差借,应副官员。今后专差军兵看守,如私辄差借,合干人从杖一百科罪,官员许本府

具申朝廷施行。」并从两浙运使吕广问请也。以上《中兴会要》。

寿皇圣帝隆兴元年十月五日,臣僚言:「归正人略无来历因依,虑影匿奸细。措置下诸渡密切伺察,如有透漏,监渡并巡铺各黜官一等罢任。任内无透漏,进官如之。」诏获奸细转官外,增给赏钱三百贯,仍令责办守臣。

十一月三日,臣僚言:「浙江渡昨自绍兴七年吕颐浩为相,(鲁)[曾]缘节次失渡,尝立画一约束,最为详尽。因循日久,新差使臣不复留意。访闻十月三日中流覆舟,舟中之人并殒非命,而当日监渡系枢密使臣吉演,妄以舟船侧倒、人已上岸为词,公肆诞谩。请大字镂板,揭立江岸,所差枢密院使臣一年一替,许两州守臣按察,仍将使臣吉演罢黜。其当日覆舟梢工李胜,依元立刑名论遣。」诏吉演放罢,李胜编管五百里,仍令户部申严行下。

二年正月九日,江淮都督府准备差遣李椿言:「静江府兴安、阳朔阳:原作「县」,据《元丰九域志》卷九改。、荔浦、修仁、永福县,昭州恭城、平乐县,贺州富川、临贺、桂岭县,道州永明、江华县,全州灌汤县,多有聚集往南之民,并以贩茶盐为名,结集逃卒,剽掠作过。盖广东必由贺州,广西必由贵、象二州江口,每经历津渡,人纳百钱,如诱掠妇女,人纳千钱。今措置,令本州岛于逐处团结保伍,籍其姓名,每冬点集,不许出入。仍于要切渡口严加禁止。」诏下本路经略安抚、提刑司相度可否以闻。

同日,江淮都督府准备差遣李椿言:

「二广往南之人,每自沿海作过,归却于州县关津要处,或以税牛为名,或计人数取钱,导民于作过之地。欲乞将贵、象等州至于渡口或山峡往南之人必经由路,各置守把官。遇三人以上,虽货物不多而持杖者,皆不得放行。」诏下本路经略安抚、提刑司相度可否以闻。

十二月十六日,德音:「楚、滁、濠、庐、光州、盱贻军、光化军管内,并扬、成、西和州、襄阳、德安府、信阳、高邮军,缘避兵人马流移,归业之〔际〕,窃虑津渡艰阻,可令州军各于津渡去处多添舟船,实时济渡。仍免官司渡钱,约束不得乞觅阻节。」

干道二年四月四日,臣僚言:「乞镇江府并扬州,依钱塘江例分造扬子江渡船。」诏下镇江府、扬州相度利害以闻。辅臣以臣僚言奏,上(闻)[问]寻常如何渡江,汪澈等曰:「皆民间以小船渡载,每遇风涛,必有覆溺之患。」上曰:「此亦非小事,如何从来无人理会 」澈等欲更下各处相度利害,然后施行。从之。

三年五月十三日,两浙路转运司言:「浙江西兴龙山、渔浦渡船济渡官兵民旅,自吕颐浩措置后,年岁深远,奉行废弛。今欲乞监渡官到任一年无覆溺损失人船,与减一年磨勘,月于逐州府增支食钱六千。如不依则例多装人数,及将添置船橹藏匿不尽行使,及不于装发船处躬亲点检人数、舆马、担物,依时装发,纵容梢工水手于大江半途邀阻横索,或致差失潮候,损溺人船,乞将监渡官重寘于法,梢工配

隶,篙手杖一百编管,仍立赏钱三十千。」从之。并立渡船置五色旗及五色牌卖给过渡人、严禁私渡差拨水军、止约搀夺登舟等数条。

四年八月十四日,尚书省勘会,累降旨令沿边州军禁止私擅渡淮及招纳叛亡之人,非不详尽。近来帅、宪司视为常务,督责不严,窃恐因致生事。诏沿边州军常切遵守,仍不时钤束县令、巡尉,并仰所隶地分官都巡检使严行关防。如能用心捕获,所立赏格外,更优推恩。若有透漏,他处官司捕获,其地分当职并取旨重罚,帅宪司失觉察,亦重寘典宪。仍仰沿边州军置立粉壁,帅宪司多出文榜晓谕,各具知禀闻奏。

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太平州言:「被旨,采石镇税额并县芜湖,其采石税务系监官两员,若尽省并,缘系紧切关津渡口,讥察奸细,欲乞存留一员。」从之。

八年六月五日,淮东路钤辖夏俊降一官,楚州山阳县陈锐、添差山阳县马逻巡检孙春、楚州管界沿淮巡检张舜臣各追两官勒停,山(县阳)[阳县]下柳浦巡检严宗颜追一官勒停。以沿淮私渡透漏户口,坐不觉察故也。

十一月十一日,诏淮河监渡在任二年,委无入赍带银铜铁等败露,方许漕司保明推赏;不实,与所保同罪。先是,臣僚言淮河私渡之弊,因有是命。仍令知、通或职官以下,同搉场官日轮一员,(请)[诣]发客渡口,辖所差官都监、监渡、缉捕使臣等,搜检机察,临时点差水工登舟,及督责沿

淮巡尉捕盗官司于所管地分上连下接,往来昼夜巡警,日具无透漏文状申本军照会。

九年二月六日,盱眙军言:「本军监淮河渡阙官,未有代人,缘淮渡日过客旅过淮博易,最要机察关防透漏钱银禁物之弊,委不可久阙正官。伏乞早赐差注。」诏本路帅漕司同议辟差一次。以上《干道会要》。

淳熙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诏自今扬州瓜洲渡、镇江府西津渡,并令本处巡检兼监渡,仍于衔内带入,依旧侍右使阙差注。

四年八月二十四日,太平州守臣言:「黄池镇河渡从来系百姓买扑,是致盗贼出没,难以禁止。乞从本州岛买扑,抱认课利,量立渡钱,机察盗贼。」从之。

六年正月二十六日,知镇江府司马伋言:「镇江府沿江一带私渡颇多,除西津关瓜洲岸系官渡外,其余私港不惟般载违禁物货、铜钱过江,仍恐透漏奸细。乞除炭渚港、亭资东西港、丹徒东西港、谏壁港、大港共七处许本处土豪经管,投充渡船户,其渡船镌刻字号,委巡尉专一觉察,其余私港三十余处,并不许私渡,仍乞行下沿江诸郡依此。」从之。

四月二日,淮南运判徐子寅言:「真州沿江官私渡共二十九处,内宣化镇渡一处系官监,并瓜步山前渡、何家穴渡、真州城下检税亭渡、潮闸渡、獭儿河渡、巨家港渡六处,系买扑常平渡,共七处乞存留外,其私港二十二处乞禁止。扬州沿江官私渡共五十四处,内瓜洲渡系官

监,并泰兴县穿破港、茆庄港买扑常平渡乞存留外,有私渡五十一处,乞禁止。泰州沿江官私渡共五处,内合石庄港合置立官渡乞存留外,有私港四处乞禁止。通州沿江官私渡共六十四处,内海门县孙团并买扑常平渡一处,及江口新旧两港并合一渡,冲要去处乞行存留外,有私渡六十二处乞行禁止。」诏(除)[徐]子寅更切相度外,尽行废罢,恐民旅往来迂回不便,可除官渡外,更将要紧处私渡量行存留,具合存留申尚书省。先是,知镇江府司马伋言:「本府沿江私港四十一处,除炭渚港七处许令土豪为渡户,其三十余处并不许私渡,乞下沿江诸郡依此。」从之。至是,子寅开具本路私渡去处,乞行禁止。诏除官渡外,更将要紧处私渡量行存留,申尚书省。五月二十八日,子寅条具乞存留真州陈李港、陈家斗门,扬州泰兴县港、柴墟镇港,通州上浃港、天使港渡。从之。

十年二月三日,宰执进呈知临安府王佐言:「龙山渡官许元礼装渡船至浮山沉覆,监渔浦镇霍令询、监渔渡郭孝忠将带人船救活七十九人,已将龙山渡官许元礼奏罢,其霍令询、郭孝忠乞赐旌赏。」上曰:「可各与减三年磨勘。」王淮等奏曰:「装渡者黜,救沉者赏,惩劝如此,其谁敢不勉 」

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湖北提举赵善举言,乞将本路买扑江陵府亭陂等四十五处河渡尽行废罢,从之。以上《孝宗会要》。

庆元元年

二月五日,臣僚言:「窃见江西路州县管下通津河渡隶常平司,召人承买外,其支流断港或非常平所隶,而奸猾不逞假承买河渡之名,妄操舟楫,当水潦泛涨则故作留难,平沙浅濑则不容褰涉。甚者野桥略彴,亦掠渡钱,资装或丰,弊害益肆。乞行下诸路常平司相度,将管下河渡除通津驿路许仍旧买扑,其课额差重、见今无人承买去处,量行蠲减。自余穷源僻间,课利绝少,及非正渡,悉行罢去。」从之。

六年十二月十九日,监察御史施康年言:「钱塘江潮水势湍险,异于他处,每日济渡,往来何啻千百,虽有巨舟,非得惯习水势篙手三十人,亦不克举。乞行下两浙转运司并临安府、绍兴府,将所管济渡舟楫籍为定数,其间稍有损漏,重行修制。每一渡舟量其大小,为措置水手一二十人,籍定姓名,各与请给,不得妄有差拨。至如合用维楫之属,亦合委官常切点检预办,以备不虞。」从之。

嘉泰元年三月二十四日,临安府言:「浙江、龙山、西兴、渔浦四渡通管船三十五只,内转运司一十九只,本府所管一十六只。日常津发民旅,依已降指挥,每人出备钱三十一文足,买牌上船过渡。除官员、军兵、茶盐钞客、乞丐、僧道免出牌钱外,若有担仗、轿马增折人数。其牌钱以十分为率,将一分发纳分隶两司修船使用。今欲从本府勒各船篙梢,从公踏逐少(装)[壮]谙晓水势惯熟人,籍定姓名,委自渡官将两

司船只轮流资次装发,渡官临时酌量,须管于籍定人数内充应水手撑驾。本府免收一分官钱,每日将所收十分官牌钱尽行均给当日行船水手,内本船梢工倍支。谓如水手一百文,梢工即支二百文。若各渡将牌钱仍前别作名色支破,不即尽数支给水手、梢工,或隐匿作弊,即许梢工、水手指实,经府陈告,重行断治。所有船只损动,从本府自行修整。」从之。

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南郊(放)[赦]文:「州县人户买扑河渡,旧纳净课利钱,偶因改造桥梁,其河渡钱无从收掠,而官司拘于元额,依旧追催,县道申诉,不为减豁,致令别作名色科率应副,委是违法。如有似此去处,令提举常平司差官审核,当与蠲免。」开禧二年、嘉定二年、五年、十四年明堂赦并同。

开禧三年十一月四日,诏临安府浙江、龙山、绍兴府西兴、渔浦四渡监官,仍旧改差武臣,添给食钱,任满转官并比附文臣体例施行。四渡监官元差右选,因嘉泰二年两浙漕臣陈景思申请改差文臣。至是,漕臣史弥坚言文臣养(亭)[高]自重,视本职为猥贱而不屑为,其弊尤甚,乞复用武臣,故有是诏。

嘉定五年三月六日,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黄度言:「建康府境北据大江,是为天险,上自采石,下连瓜步,其间千有余里,共置六渡。其一曰烈山渡,籍于常平司,岁有河渡钱额。其五曰南渡浦,曰龙湾渡,曰东阳渡,曰大城堽渡,曰冈沙渡,籍于府司,亦

有河渡钱额,而不属常平。合六渡,岁为钱万余缗。岁月寖久,官但知循例拘纳月解钱,而舟 废坏,仅有存者,官吏、篙工初无禀给,民始病济,而官漫不省。乃有奸豪不顾法禁,始更别置私渡,左右旁午,是由官渡济者绝少,乃听吏卒苛取以充课。徒手者犹惮于往来,而车担马牛几不敢行,甚者至扼之中流以邀索钱物。窃以为方今依江为国,天设巨防,不容缓纵,而或至弛禁。南北津渡,务在利涉,不容简忽,而俱求征课。臣已尽为之缮治舟舰,选募篙梢,使逐处巡检兼监渡官。于见今诸渡月解钱则例,量江面阔狭,计物货轻重,斟酌裁减,率三之一或四之一,自车人牛马皆有定数,雕牓揭示,约束不得过数增收,邀阻乞觅。裒一岁之入,除烈山渡常平钱如额解省,自余诸渡皆以二分解修造库,专充向去修船之费,而以其余给官吏、木(白)梢、水手食钱,令监渡官逐月照数支散。其更有余钱,则解送府司,然后尽止绝私渡,不使奸民踰越禁防。检坐见行条法,使诸渡官觉察,逐月结罪保明申府。严邪慝之防,行济涉之政,关〔系〕非轻。犹虑他时不知事因,或以失陷官钱为非,或以禁约越逸为过,轻有改更,失臣始意,则旧弊复存,公私非便。乞令本府永久遵守施行。」从之。

七年八月六日,淮南运判兼淮西提举乔行简言:「窃见中渡、花靥系南北限界,民旅交通,物货互市,关系不小,尤当谨严,亦何爱一二

差遣,不使之专一管干!乞朝廷将中渡、花靥两渡监官创置员阙,选差曾经任有举主人充。应任内有捕获到茶盐,与照巡尉格推赏。其透漏者,罚亦如之。令本司专一觉察,旬具有无透漏及搜捉到茶盐事状供申,任满与之保明批书,庶几职思其忧,亦可使之搜检奸细,机察盗贼,体探边境事宜。」诏依所乞,增置中渡、花靥两渡监官各一员。仍令淮西运司选辟经任有举主(选)

十月四日,湖南提举司言:「照得衡州衡阳县柿江渡额管净利钱伍百六贯一文九十六文一文:似当作「一百」。,近改造石桥了毕,及委官核实,果为永远利便。所是河渡钱无从收掠,合与照赦蠲免。」送户部勘当,申尚书省。继而户部言:「照得其渡既已造石桥济人往来,乞下湖南提举司照赦施行。」从之。

,津遣复业。窃虑归渡之际,舟人津子乞觅邀阻,殊失矜轸流民之意。可令逐路沿江州军,各于津渡去处增拨舟船,差官监视济渡,给牓约束合干等人,不得乞觅阻节。如违,许人户越诉。」 十四年六月十六日德音赦文:「应蕲、黄州流移人民,已降指挥速令赈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三 桥 梁

桥梁

宋太祖建隆二年四月,西京留守向拱言:重修天津桥成,甃石为脚,高数丈,锐其前以疏水势,石缝以铁鼓络之,其制甚固。降诏褒美。

开宝七年十一月,江南行营曹彬等言大江浮梁成,命前汝州防御使陆万友往守之。先是,江南布衣樊若水尝渔于采石矶,以小舟载丝绳维南岸,疾棹至北岸,以渡江之广狭。遂诣阙献策,请造舟为梁以济师。太祖即命高品石全振往荆湖造黄黑龙船数十艘,又以大舰载巨竹,自荆南而下。及命曹彬等出师,及遣八作使郝守浚等率丁夫营之。议者以为自古未有浮梁渡大江者,恐不能就。至是先试于石碑口造之,移置采石矶,三日而桥成。由是大军长驱以济,如履平地。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月〕,诏:「国家同文共轨,四海一家,方苏归化之人,岂禁代劳之畜 其泗州浮桥,今后应有马经过,不得更有禁止。并下沿淮州军准此。」先是,江浙未平,马有渡淮之禁,至是用赞善大夫阙衡言而有是命。

真宗景德二年四月,改修京新城诸门外桥,并增高之,欲通外濠舟楫使人故也。

大中祥符元年五月,诏在新旧城里汴河桥八座,令开封府除七座放过重车外,并平桥只得座车子往来。

二年八月,诏:「京城汴河诸桥差人防护,如闻邀留商旅舟船,

官司不为禁止,自今犯者坐之。」

三年八月,工部尚书、知枢密院事陈尧叟言:「同州新市镇渭河造浮梁,有沙滩,且岸峡不若严信仓水狭岸平,为梁甚便。」从之。

四年一月,诏洛水桥名「迎跸」,渭水桥名「省方」。

六月,诏:「如闻陈留有汴河桥,与水势相戾,往来舟船多致损溺,令府界提点经度修换,(其)[具]利害以闻。」

五年七月,修保康门相直汴河广济桥,改名曰延安;创惠民河新桥,名曰安国。车驾临视之。

九(日)[月],帝曰:「京城通津门外新置汴河浮桥,未及半年累损,公私船经过之际,人皆忧惧。寻令阎承翰规度利害,且言废之为便,可依奏废拆。其元陈利便已受迁补之人劾罪诫励,并勒依旧。」

六年六月,诏曰:「昨者祗若元符,钦迎真像,灵期久协,茂典庆成。乃眷飞梁,实登宝座,宜更美称,用表纯熙。升平桥且以『迎真』为名。」

八年六月,河西军节度使、知河阳石普言:「陕府、澶州浮桥,每有纲船往来,逐便拆桥放过,甚有阻滞。今造到小样脚船八只,若逐处有岸,即将高脚船从岸铺使渐次将低脚船排使。如无岸处,即两边用低桥脚以次铺排低桥脚:疑当作「低脚船」。,中间使高脚船八只作虹桥,其过往舟船于水深洪内透放。并具样进呈。」帝令三司定夺闻奏。

闰六月,诏开封府界诸县镇桥,自今盖造添修,并要本府勾当。所用木植,令于屋税等钱内折科。如大材料,令三司支拨应副。

天禧元年正月,罢修汴河无脚桥。初,

内殿承制魏化基言,汴水悍激,多因桥柱坏舟,遂献此桥木式,编木为之,钉贯其中。诏化基与八作司营造,至是三司度所废工逾三倍,乃请罢之。

仁宗天圣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太常博士董黄中言:「太平州芜湖县有渡江浮桥一,乞降 命,长令存留,仍不住修葺。」从之。(乞)[先]是江水岁暴涨,浸没桥道,科率修缮,甚为民害。至是,造舟为染,颇革其獘。

及人马车乘往来,兼损坏桥道。望令禁止,违者重寘其罪。」从之。 三年正月,巡护惠民河田承说言:「河桥上多是开铺贩鬻,妨碍会

是月,诏在京诸河桥上不得令百姓搭盖铺占栏,有妨车马过往。

六年三月,诏澶州浮桥计使脚船四十九只,并于秦、陇、同州出产松材,磁、相州出钉铁石灰采取应副,就本州岛打造,差监浮桥使臣管勾。先是,于温、台二州打造,以其远到迟,故有是命。

七年六月,京东转运司言:「近准 差知莱州、虞部郎中阎贻庆等部辖开修夹黄河,勘会所开河桥梁埧子,除北田、朦胧埧子两座水势添涨,候开春减退修置外,其余桥埧并已修置。欲令缘广济河并夹黄河县分,令佐常切巡护,逐年检计工料,圆融夫力,淘出泥土,修贴堤身,于牵路外裁种榆柳。如河堤别无决溢,林木清活,具数供申,年终辇运司点检不虚,批上历子,理为劳绩。如公然慢易,致堤岸怯弱颓缺,栽种失时,亦乞勘逐科罚。」从之。

庆历四年四月,诏责罚定

夺陈留县移桥官吏。先是,催纲右侍禁李舜举请移陈留南镇上桥于近南旧弛桥处,以免倾覆舟船之患。开封从其请,而移桥则废县大姓之(氏)[邸]舍,遂因缘以言于三司使王尧臣,以为无利害而徒费。三司遣提点仓草场陈荣古相之,荣古请于旧桥西展水岸五十步,擗水入大洪,而罢移桥。知府吴育固争之,朝廷遣御史按之,御史言移桥便,且系三司受请,置司推勘。于是自尧臣以下皆罚金焉。

皇佑三年十月,以惠民作新桥为安济桥。

嘉佑二年十二月,追先降修澶州浮桥官吏奖谕诏。先是,澶州言河流坏浮桥,后日而完修之,遂降奖谕,而中书言官吏护视不谨,法当劾罪,既(今)[令]免勘,而诏亦追罢之。

治平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神宗即位未改元。陕西体量安抚使孙永言:「河中府浮梁自来西岸有减水口子,自淤淀后,遇水泛涨,束狭得河流湍悍,故坏中墠及浮桥。乞将陈杜唐州材三口略行疏理,分泄黄河泛涨时水势。」从之。

神宗熙宁六年四月十七日,熙河洮河浮梁成,赐名永通桥。

十月十三日,洮河北安乡城,鄯、廓通道也,滨河戎人尝刳木以济行者,艰滞既甚,何以来远 故令景思立营之思:原作「果」,据《长编》卷二四七改。

同日,诏延州永宁关黄河渡口置浮梁。永宁关与洺、隰州跨河相对隰:原作「湿」,据《长编》卷二四七改。,地沃多田收,尝以刍粮资延州东路城寨,而津渡阻隔,有十数日不克济者,故上命赵营以通粮道,兵民便之。

八年八月

八日,诏澶州制造吴舜臣所造(获)[护]浮桥铁叉竿。

九年五月十九日,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李承之言:「延州新修宁和桥,乞依旧存留。若解拆后遇大水,蹙凌吹失,更不添修,依旧置渡。」从之。

元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诏改开远门外浮桥毕,赐知将作监吴处厚银绢及使臣、吏人有差。

五年八月七日,诏应诸处广济桥道并隶都水监。

二十四日,前河北转运副使周革言:「熙宁中,外都(中)[水]监丞程昉于滹沱河中渡系浮桥,比旧增费数倍,乞罢之,权用船渡。」从之。

六年八月一日,赐河中府度僧牒二伯八十修浮桥堤岸。

七年七月二十二日,滑州言齐贾下(扫)[埽]河水涨坏浮桥,诏范子渊相度以闻。后范子渊言:「相度滑州浮桥移次州西,两岸相距四百六十一步,南岸高崖地杂胶淤,比旧桥增长三十六步半。」诏子渊与京西河北转运司、滑州同措置修筑。

哲宗绍圣二年六月三日,详定重修 令所申明黄河浮桥禁,揭榜于两岸。

徽宗大观三年正月二十九日,诏:「应系桥渡,官为如法修整,今后擅置及将官桥毁坏者徒二年,配一千里。其官渡桥不修整者杖一百。」

十月七日,尚书度支员外郎王革言:「滑州比年以来修整浮桥,所费工力、物料万数浩瀚,每岁虏使到河,或不及事,或仅能了当,致一一上烦朝廷措置。乞诏都水监与滑州、通利军当职官,于沿流上下从长相视,同状指定

可以系桥去处,权暂系桥,水涨辄拆,以备后用。或令河北、京西路转运司相度增五宿顿,使虏使由孟津趋阙下。俟具办集,检会元丰四年因避冀州济渡改路诏旨施行,实为长久之利。」诏令京西、河北路转运司检会案例年分及所经由京西道路增添,相度有无害程顿去处闻奏。

政和四年八月十日,京西路计度都转运使宋升奏:「河南府天津桥依仿赵州石桥修砌,令勒都壕寨官董士輗彩画到天津桥,作三等样制修砌图本一册进呈。」诏依第二桥样修建,许于新收税钱内支拨粮米,本司应办,仍不立名行遣。仍诏孟昌龄同宋升措置。其后宋升奏:「西京端门前,考唐《洛阳图》,旧有四桥。曰谷水,曰黄道,在天津桥之北;曰重津,在天津桥之南,并为疏导洛水夏秋泛涨。岁月寖久及自经坏桥之后,悉皆湮没。今看详,见修天津桥居河之中,除谷水已与洛河合为一流外,其南北理当亦治二桥以分其势。盖不如是,则两马头虽用石段砌垒,两岸之水东入桥下,发泄不快,则两马不无决溢之患。又桥之上十里有石堰曰分洛,自唐以来引水入小河东南流入于伊。闻之耆旧,每暴涨则分减其势。若今来修建(大)[天]津桥而不治分洛堰,不能保其无虞。臣前项所乞止是天津一桥,今欲如旧制添修重津并黄道桥,及置分洛堰,增梁以疏其流于下,作堰以分其势于上,实为永久之利。」从之。

十一月二日,都水使者孟昌龄言:「近承尚书省札子,滑州浮桥今岁已经涨水,不曾解卸,未见比每岁系桥计使若干工料、钱数,及今岁不曾解拆,计减省数目。昌龄契勘到:政和元年兵士一万余工、钱七万余贯,政和二年兵士三万余工、钱八万余贯,政和三年兵士四万工、钱七万余贯。今岁不曾解拆,将前项三年折计,减省兵士八万一千余工、钱二十二万八千余贯。今具保守过今岁夏秋涨水不曾解折官吏职位姓名。」诏昌龄、万仲友及三等官吏、作头、壕寨,转官、支赐有差。

二十二日,都水使者孟昌龄言:「请于通利军依大酉(宛皿)等山徙系浮桥,其地势下可以成河,倚山可为马头,又有中潬,正如河阳长久之利。」从之。

五年六月二十九日,诏居山至大酉(宛皿)山浮桥,赐名天成桥。大酉(宛皿)山至汶子山浮桥,赐名荣充桥。续诏改荣充桥曰圣功桥。

十一月十七日,尚书工部侍郎孟昌龄言:「三山水桥、万年等新堤,前后役事,并各已成功。然大河非他水之比,或涨或落,掠岸冲激,势不可测。缓急若须令臣出入照管,即待班次朝辞,万一恐失期会。欲权依都水监官出入条例,逐急出门,只具奏闻,及申牒逐处官司,庶免临时误事。」从之。

六年正月一日,提举三山天成桥河事孟扩言:「契勘桥(司道)[道司]旧两指挥,额计一千人。今来两桥四马头,窠占并差定看船守宿之人及祗补打凌整桥道用人甚多,即目

尚阙人数,招填不足。盖因招军例物与黄河(扫)[埽]兵多寡不同,是致少人投充。欲乞将桥道司招军例物与黄河埽一般支给。」从之。

七月二十日,提举三山天成桥河等司状:「据管勾天成圣功桥、武节郎寇茂孙状:本桥近承朝旨添置人兵,马头作两指挥,已招到并旧管人兵,合行分拨于两马头,未审称呼为南北马头桥道,为复以第一、第二指挥为名。本司今相度,欲将天成桥东马头作桥道第一指挥,西马头作桥道第二指挥。」从之。

二十四日,诏:「三山浮桥,万世永赖,造言者终未革心。可令都水监与当职官夙夜常切固护,如(何)[河]流向着或浅淀,即行疏浚,一有缺溢,并依旧法当行处斩。若或造言摇动,以惑众(请)[情],可立赏钱一千贯,许人告捕。其增修堤道,开分水河,依图相度,具工料以闻。」

七年五月二十七日,诏:「青州上水城、南洋二桥久废不治,昨降指挥修整,不及一季,遂见成功,控扼海道,增固守御,委有劳绩。帅臣崔(真)[直]躬,令学士院降诏奖谕;所委计置、监修、部役官等,令直躬具功力等第保明闻奏,取旨推恩。」

八年四月二十二日,诏:「闻磁州界(浅)[栈]桥阁道路二百八十余里,修治未至如法,行路惴恐,见管兵级数少,分布铺地不足。仰本路帅臣差官同本州岛当职官相度措置,具事状闻奏。仍属县巡尉并巡辖马递铺使臣,于衔内带『管干桥阁』四字。本州岛通判上下半年遍察。别路有栈阁处

准此。」

宣和元年五月二十五日,臣寮言:「永兴军界浐水河并灞海,每经大雨,山水合并,两河泛涨,别无桥路。及水势稍息,往往病涉,多伤人命。乞下陕西路转运司相度,如不可置桥渡,即乞以过马索引路。今所属县分多差水手救护,专委本路漕臣张孝纯相度,措置闻奏。」

三年八月二十五日,诏:「天成、圣功两桥已奏毕功,本处当职官失职与免勘,监桥官二员各降两官,都大一员降一官、展二年磨勘,滑州知、通二员各降一官,应当(官职)[职官]各展三年磨勘,提举官、都大司人吏、滑州当行人吏、监桥官下军司桥匠、作头等,各科杖一百。」

四年四月二十四日,诏修系三山桥了毕,累经秋河涨水,并无 虞,赐都水使者孟扬以下转官、赐帛有差。

光尧皇帝绍兴三年七月二十二日,诏:「昨缘临安府申请,桥道去处居民搭盖茆草席屋,并令拆去,其本府并不预定的确去处,于一二日内了毕,却纵令官吏所至搔扰,有不系当拆去处亦行起动,小民不安。令临安府分析措置无法因依,即令转运司体究曾搔扰人户官吏申尚书省。如漕臣隐庇,朝廷觉察得知,亦重寘典宪。」时为久缺雨泽,故有是诏。

寿皇圣帝干道二年八月二十三日,两浙漕司姜诜言:「吴江长桥南三十三桥,塘岸南北十余里,两岸皆民田。旧立两桥,对岸各有浦巷,岁久桥废,欲再建立。旁近桥道稀少及对岸无民田者,更添造六桥,共创为八桥,

导泄太湖水径入吴松江,达于海。」诏别议施行。

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四年」上原衍「一」字,今删。,诏于临安府清湖闸堰下创木桥一,北郭税务北创浮桥一。以户部侍郎曾怀等言,三衙诸军赴新置丰储仓请粮地远故也。先是,怀等欲于清湖闸堰及北(过)[郭]税务人使厨屋北各创木桥一,诏令转运司、临安府营度。(即)[既]而逐司以北郭税务厨屋北及人使维舟之所造桥有妨,请更为浮桥,故有是命。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三 浮 桥

浮桥

淳熙十年二月二日,诏襄阳府浮桥,自来年为始,将均州合敷竹木与减一半,其余并令襄阳府计办。从知均州守臣请也。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三 河 锁

河锁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正月十五日,诏陈州城北蔡河先置锁筭民舡者,罢之。先是,五代以来藩镇多便宜从事,所征之利咸资于津渡,悉私置锁。凡民舡胜百石者,税取其百钱,有所载者即倍征之,商旅甚苦其事。至是,陈州以闻,遽罢之。其后诸州军河津之所有征者,复皆置锁。

仁宗天圣三年正月十二日,上封者言:「在京惠民河置上下锁,逐年征利不多,拥并般运,阻滞物货,致在京薪炭涌贵,不益军民,乞罢之。」诏三司详定可否。三司言:「大中祥符八年,都大提点仓场夏守赟相度,于蔡河上下地名四里桥段家直置锁,至今岁收课利六千余缗,废之非便。乞下提点仓场官员常钤辖监典,毋令阻滞。」从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三 江 锁

江锁

徽宗改和元年六月二十四日,枢密院奏:「臣僚上言:『伏见雅州碉门有溪曰禁江,并无锁闭,可通舟筏,未有关防之法。欲乞严设禁止。』送成都府、利州路钤辖相度,申枢密院。本司据雅州申,碉门寨下禁江一处系属严道、荣经两县界,然旧有锁水一处,从来只置竹棚栏截。今相度改造截河铁索,两岸系缚安置,以备寅夜乘舟舡作过之人。寻行打量得,江面阔一十四丈八尺,每尺用

熟铁一斤打造连锁,计用铁一百四十八斤。于南岸山下就山凿石窍铁圈锁缆,缆缚铁索,及更用将军柱一条副之。次岸置华车一座,安置铁索,以备水势高下,旋行收放。及用 一连,寨官逐时点检封索,选差人兵看守。及碉门寨门下江水岸北旧用木作篱墙,今乞以大石埠迭作城,用ru头墙,城上置敌棚,分那人兵守宿。本司相度,委是经久可行。」从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三 城门锁

城门锁

孝宗干道六年四月七日,直敷文阁、权发遣临安府姚宪言:「府城十八门锁,年深启闭不谨,今造新者十八,其分给诸门,欲自今月八日施用。管钥关大内锁匙库收掌,日休时降付诸门。」从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四 治河

猜你喜欢
  卷三十·志第十一·礼三·脱脱
  卷十二 本纪十二·赵尔巽
  卷一百七十八·毕沅
  雍正上谕 吕留良怎么得罪了圣祖皇帝在天之灵,而落致·雍正
  第四十三回 悼贵妃促疾亡身 审聂女秉公遭谴·蔡东藩
  宋史全文卷二十五上·佚名
  卷之八十一·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第五十八册 天命八年七月至八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纪昀
  二〇〇 拾遗子·周作人
  卷三百三十七·杨士奇
  宋纪三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元嘉五年(戊辰、428)·司马光
  二·钱穆
  卷十三·乾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易少夫人·唐圭璋

      临江仙   咏熟水   何处甘泉来席上,嫩黄初汤银瓶。月团尝罢有馀清。惠山名品在,歌舞暂留停。   欲赏壑源新气味,不应兼进狶苓。此中端有淡交情。相如方病酒,一饮骨毛轻。   又   咏熟水话别   记得高堂同

  • 唐诗三百首卷三七言古诗·蘅塘退士

    《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注解】: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2、悠悠:渺远的样子。3、怆然:悲伤凄凉。4、泪:眼泪。【韵译】: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

  • 才调集卷三·韦縠

    (唐)韦縠 撰○韦庄【六十三首】岀关【或刻关山】马嘶烟岸柳阴斜回首关山路转賖到处因循縁嗜酒一生惆怅为判花危时秪合身无主白日■〈冉阝〉堪事有涯正是灞陵春酎绿仲宣何事独辞家长安旧里满目墙垣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

  • 三集卷三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三十四古今体一百二十四首【癸未八】八月朔日作岂有秋朝仍喜雨更兼雨足此欣晴晩田果见苏生意老圃亦应酬望情晨雾犹然恋湿润午曦遂大放光晶节临仲月占时若伫待穰穰万宝成再题玉岑精舍构舍初看

  • 二家宫词巻下·毛晋

    明 毛 晋 编宋杨太后瑞日曈昽散晓红乾元万国佩丁东紫宸北使班才退百辟同趋徳寿宫元宵时雨赏宫梅恭请光尧寿圣来醉里君王扶上辇銮舆半仗防灯囘栁枝挟雨渥新緑桃蕋含风破小红天上春光偏得早嵳峩宫殿五云中春风淡淡水

  • 卷一百一·志第四十九·兵四·宋濂

        ◎兵四   ○站赤   元制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盖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古人所谓置邮而传命,未有重于此者焉。凡站,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其给驿传玺书,谓之铺马圣旨。遇军务之急,则又以金

  • 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八十·柯劭忞

      崔斌 宋钦其 刘宣 秦长卿 仲 杨居宽 居简 杨朵儿只 教化 不花 萧拜住   崔斌,字仲文,大同弘州人,一名燕帖木儿,性警敏,世祖在潜丘召见,应对称旨,命佐卜邻吉歹将游骑戍淮南。卜邻吉歹甚敬礼之使斌觇敌形势。斌潜袭之,

  • 卷第二百九十三·胡三省

    后周纪四〔起柔兆执徐(丙辰)三月,尽强圉大荒落(丁巳),凡一年有奇。〕《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中》显德三年〔(丙辰、九五六)〕1三月,甲午朔,上行视水寨,至淝桥,〔行,下孟翻淝桥,于淝水上为桥也。〕自耳一石,马上持之至寨以供禄,从官过桥者

  • 卷之四十一·佚名

    洪武二年夏四月乙丑朔遣内臣送高丽流寓人还其国以玺书赐其王王颛曰去冬尝遣使至王国以玺书赐王比因南徙幽燕之民其间有高丽流寓者百六十余人朕念其人岂无乡里骨肉之思故令有司遣使护送东归而内使金丽渊适在朕侧自言亦

  • 卷一百九十·杨士奇

    永乐十五年六月乙酉朔○丙戌和宁王阿鲁台使臣脱火赤等辞还遣指挥徐晟等赍敕及金织文绮六十表里赐和宁王与之偕行 改交阯定昌府永涸县隶本府初永涸县隶快州以本县言去府近于州故也○丁亥夜有星如鸡子大青白色有光出阴

  • 谭襄敏奏议巻二·谭纶

    明 谭纶 撰恭谢天恩防【嘉靖四十二年九月朔日题】兵部题奉圣防天地宗庙垂祐八闽底宁各官协谋戮力擒斩倭防数多功委可嘉谭纶陞右副都御史赏银三十两纻丝二表里钦遵备咨赍捧钦赏银币到臣谨焚香望阙叩头祗领谢恩讫伏以

  • 卷九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九十四王礼考后妃命妇以下首饰服章制度【臣】等谨按宋后妃命妇以下首饰服章制度宁宗以後可见於史者惟理宗绍定三年有出封桩库缗钱二十万制皇后褘衣事然亦无关於制度也若辽史所载自太宗大

  • 卷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太常续考卷六五祀之礼洪武二年礼部尚书崔亮奏周官天子五祀曰门曰户人之所出曰中溜人之所居曰竈曰井人之所养故杜佑曰天子诸侯必立五祀所以报德也今拟依周官五祀止於岁终腊享通祭於庙门外上用其议岁暮享太

  • 北斗七星念诵仪轨·佚名

    南天竺国三藏金刚智译  尔时如来为末世薄福一切众生故。说真言教法。时一切日月星宿。皆悉云集前后围绕。异口同音白言。唯愿如来而为我等说于神咒。于时世尊说八星咒曰。   其印明出金刚顶经七星品。  佛告贪

  • 卷第七(译经东晋)·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卷第七(译经东晋)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东晋录者。宣帝曾孙。琅玡武王后。恭王瑾之子。名睿字景文。初生之晨内有神光一室尽明。白毛生于目角之左。眼有精曜[目*需]睇眄炜如也。累官使持节安东将军

  • 第三十八章 十王章·佚名

    摩诃那摩之儿由达弥罗妇人之胎所生有苏提塞那,同第一妃女儿有桑伽,(一)苏提塞那即王位,即时为桑伽所杀。同日彼女打鼓回绕,(二)与己夫持伞之称陀王位,彼奢达伽哈伽[持伞]之储水池,于[彼]年已殁。(三)时彼友大智慧之大臣,此死者于王邸内

  • 奇女子传·吴震元

    明吴震元搜集历代女子“奇节者、奇识者、奇慧者、奇谋者、奇胆者、奇力者、奇文学者、奇情者、奇侠者、奇癖者”编纂成《奇女子传》。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卷十二《琐语之属》著录:“《奇女子传》

  •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佚名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五字文殊之修法。咒曰,阿啰跛者娜,具有坛法,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