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五十

  钦宗皇帝

  高宗南渡

  靖康元年十二月壬戌,康王开兵马大元帅府于相州(余见上)。

  二年四月庚申朔,车驾北狩。辛酉,金营始空。先是,朝请郎、徽猷阁待制、知信德军黄潜善遣探事人张宗至京师。宗得邦昌僭号文、金人伪诏、邦昌伪赦、迎立太后书各一纸。康王读毕,往麟嘉堂与僚属呼问之,恸哭乃归。时潜善建议,自山口镇过兖州,抵宿州驻车,谋渡江左,辎重先锋至山口,三军藉藉,乃不果行。王挥泪大恸,期身先士卒,追二圣至河北。诸将请曰:『此将臣职耳。大王乃宗庙社稷所系,不可轻举。』王谓耿南仲等曰:『斯报国之秋也,宜奋忠义,邀击归路。』于是布檄,并檄副元帅宗泽,促河南北兵依应指挥。癸亥,耿南仲、汪伯彦、黄潜善、耿延禧、董耘、高世则、梁扬祖、黄潜厚等率文武官吏劝进。康王涕泣不受,日与二三幕属共图北征。群僚同请,王固辞。南仲等又言曰:『二圣北狩,邦昌僭窃,天下无主,群心惶惶。不早图之,后时有悔,顾以宗庙社稷为念,速继大统,先正尊位,乃议奉迎。四海生灵,延颈以望。』王复流涕不受。诸路帅臣、监司、郡守推戴,表无虚日,南仲、伯彦等再言曰:『二圣北狩,大王径欲北征,奉迎銮舆,孝悌之诚,足以昭假神明,何举不利?然异姓僭窃,奸雄睥聣,群起并争。邦昌身为宰辅,受国大恩,大王早为计,彼必拱手听命。倘若后时,久假不归矣!』王不纳。甲子,迎元祐皇后于私第,入居延福宫。邦昌遣蒋师愈等赍咨目至大元帅府。书至于王,询师愈等所以来之因。对曰:『邦昌先遣使臣李兴、潘谨焘等未回,闻有元帅府探兵入城,固知大王在济,故遣师愈等来。』

  是日,谨焘及兴赍伪尚书省札子至,云:『四月二日,奉面旨,差往济、郓等处访寻康王所在,仰逐处州郡守臣等具军法文状,申尚书省二年四月二日札。』后有王时雍、李回二押字。王问二圣,皆如所闻。又问邦昌所服,曰:『红袍、玉带、帽子。』王掩泣,左右皆流涕,即以札子付谨焘等,回曰:『大元帅府今差使臣潘谨焘、李兴礼体问京城,访闻二圣曾幸金营,于甚日还京?有脱金营来者,供具不一,京城即无报应文字,未审今

  在京系是何人主管事务?仰开封府具军法文状来伺侯行遣。』众以为得体。

  丙寅,邦昌又遣其甥吴何及王舅韦渊同赍目称臣,言其大略。言:『封府库以待大王。孔子曰:「子在,回何敢死?」臣所以不死者,以□君上之在外也[1]。』王召何等,饮以酒,赐予良厚。何尝侍□王使斡离不军前[2],至是日叙旧,不忘也[3]。丁卯,谢克家以邦昌之命,赍玉玺至大元帅府。其篆文曰『大宋受命之宝』。帅府僚属耿南仲、汪伯彦等引克家捧宝跪进。王谦拒再三,恸哭不受,命伯彦司之。监察御史马伸言于邦昌曰:『伏见金兵南下,掳劫二帝北行,且逼立相公,使王国事。相公所以忍死就尊位者,自信敌退,必能复辟也。忠臣义士不即就死,城中之人不即生变者,亦以相公必立赵孤也。今敌去多日,吾君之子已知所在,狱讼讴歌,又皆归往。相公外挟强敌之威,使人游说康王,且令南遁,然后据有中原,为久假不归之计。伸知相公必无是心,但为金人未远,因循未能尽改。虽然如此,亦大不便。盖人心未孚,一旦喧闹,虽有忠义之志,相公必不能自明,满城生灵,反遭涂炭,孤负相公初心矣。望速行改正,易服归省,庶是禀取太后命令而后行,仍速迎奉康王归京,日下开门,抚劳四方勤王之师,以示无间。应内外赦书施恩惠、收人心等事,权行拘收,俟立赵氏日然后施行。庶几中外释疑,转祸为福,伊、周再生,无以复加。如以伸言为不然,则先次受戮,伸有死而已,必不敢辅相公,为宋叛臣也。』邦昌命一切改正。是日,开城门。戊辰,邦昌召侍从官议事,晚,降手书,恭请元祐皇后垂帘听政,以俟复辟。是书既出,中外大悦,追回诸路赦文,并毁所立宋太后手书不用。元祐皇后遣尚书左丞冯澥为奉迎使,权尚书右丞李回副之,持诏往济州迎康王。王览书,因语幕属曰:『邦昌知君臣分义,免吾兴师,此为庶几。』命移檄诸路帅臣,具言邦昌恭顺之意,约束士庶,不得擅入京城。是日,济州父老、军民以万计,诣大元帅府,言:『本州四旁,望见城中红光满天,乞王正位于济。』时曹勋自河北军前窜归,诣大元帅府,进太上皇帝御衣,上有御札曰:『便可即真,来救父母。』又令谕王往曾密赐马价珠子合,及王密启欲决河灌敌人语为质验。宣和皇后以金环寄王,及传王再出使日,有宫女招儿,见金甲神人拥卫事。王恸哭拜受,由是决意趋应天。庚午,太后御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邦昌以太宰退处资善堂。群臣诣祥曦殿,起居太后毕,邦昌服紫袍,独班归两府幕次。自僭位号至是,凡三十三日,不御正殿,不受常朝,不山呼。见百官称『予』,不称圣旨,手诏则曰手书。至于禁中诸门,悉缄锁,题以『臣邦昌谨封』。

  壬申,在京文武百官上表康王劝进,宗泽亦以状申请,王深拒之。甲戌,太后告天下书曰[4]:『比以敌国兴师,都人失守,祲缠宫阙,既二帝之蒙尘;诬及宗枋,思三灵之改卜。众恐中原之无统,姑令旧弼以临朝。扶九庙之倾危,免一城之惨酷。乃以衰癃之质,起于闲废之中。迎置宫闱,进加位号。举钦圣已还之典[5],成靖康欲复之心。永言运数之屯,坐视家邦之覆。抚躬独在,流涕何从!缅惟艺祖之开基,实自高穹之眷命。历年二百,人不知兵;传序九君,世无失德。虽举族有北辕之衅,而敷天同左袒之心。眷贤王越居近服,已狥群臣之请,俾膺神器之归。繇康邸之旧藩,嗣宋朝之大统。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兹为天意,夫岂人谋?尚期中外之协心,同定安危之至计,庶臻小愒[6],渐底丕平。用敷告于多方,其深明于吾志!』是日,大元帅府约束:『比金兵邀请,二圣北去,已星夜措置邀迎外,敌人先于三月七日,抑逼宰臣张邦昌僭称伪号。今来邦昌奉宝退避,所有八日已后称中原旨事,并不得施行,差到官不许上。如有阙官,即具申差。自今后凡有公事,并须申禀帅府与决。如有奸诈伪冒、可疑文字,并申审。』以颜岐为参议官,滕康、周望为纪室。李纲传檄京师与湖南路安抚使郭三益等,会合荆湖勤王之师,旬日间,集精兵十万,见起发前来。乙亥,以资政殿学士路允迪为奉请车驾进发使,右谏议大夫范宗尹副之。车驾将至国门,臣僚前路奉迎,至大庆殿,文武百官再上表。丁丑,文武百官三上表。戊寅,大元帅府命宗泽部将士于长垣、韦城、卫南、南华防托起发,以辛彦宗为先锋统制,丁顺副之;祁超前军统制,王澈副之;张琼左军统制,孔彦威副之;张俊中军统制,赵俊副之;苗傅右军统制,刘浩副之;花实后军统制,张焕副之。杨惟忠都统制,以备护卫,入应天。庚辰,康王次新兴店。麟【杰按:麟应为鄜。】延路经略使张深、副总管刘光世自陕州至。王以光世为都提举,曹辅、路允迪、范宗尹以太后诏旨趣迸发。辛巳,康王次单州。壬午,康王次虞城县,西道都总管孙昭远以所部兵来会。张邦昌言:『谢克家回,恭闻车驾自济州,由金乡、单州径自南京,即艺祖受命之邦,嗣皇朝无疆之历,天人合应,以启中兴。所有合排办舆辇、仗卫、冠冕、服御、禁卫、仪物之属,百官有司各以其职,并合发付南京,以俟册立。礼毕,遂建朝廷,以出号令。臣猥以驽下,承乏宰司。当躬率百官,赴行在所。欲于二十五日起离前去,庶伸翊戴之诚,以请权宜之罪。其一行事务,并令所属排办。欲以中书舍人李擢、太常少卿汪藻干当公事。』从之。

  癸未,康王次应天府。甲申,康王率百官朝三殿御容[7]。元祐太后令备车驾法仗等百司庶务[8],各分其半来进[9]。是日[10]王时雍、徐秉哲奉乘舆服御至南京[11],张邦昌继至,伏地恸哭请死。王慰抚之。丙戌,耿南仲等议曰:『恭惟艺祖与殿下诞弥之岁,皆值丁亥,系天元所属,应有宋火德之祥。艺祖开基,改元建隆;今绍隆前烈,请改元建炎。』戊子,太后遣使赍手书往南京,其词曰:『吾早缘闲退,久遂燕安,托迹琳宫,惟务勤于香火;栖心道妙,局尝事于朝廷[12]。不谓季年,乃逢大变,二帝迁辱,九庙危疑。迫公议以从权,难私怀之固避。暂还宫禁,勉处帘帷[13]。每应政机,如负芒刺。第手书之达意,邈康国以投诚。冀膺历数之归,深慰寰区之愿。臣邻既往,冠盖相望,圭宝既将,物仪备设。丹悃悉期于陈露,渊聪犹执于谦冲。欲报之诚,以日为岁。今闻涓辰之吉,受册有期,将同日月之照临,行布风雷之号令。天命所属,黎元咸竭于欢心;大器既安[14],衰老遂谐于素志。』

  五月己丑朔,康王即皇帝位于南京,遥上尊号曰孝慈渊圣皇帝。

  校勘记

  [1]以□君上之在外也 原本作『以□君上之□□□』,《长编拾补》卷六十『以』字下无墨丁。兹据《拾补》补后三字,其前一墨丁姑仍其旧。

  [2]何常侍□王使斡离不军前 原本作『何尝侍□王使□离□□□』;《长编拾补》卷六十作

  『何向时与王使斡离不军前』。兹据补后四字,其『□王』之墨丁姑仍其旧。

  [3]至是日叙旧不忘也 原本无此八字,据《长编拾补》卷六十补。

  [4]告天下书 原本『下』字下衍一墨丁,据《长编拾补》卷六十删。

  [5]已还 原本『还』字作墨丁,据《长编拾补》卷六十补。

  [6]小愒 原本『愒』字作墨丁,据《长编拾补》卷六十补。

  [7]康王率百官朝三殿御容 原本作『康王率(下阙八字)三殿御容』。兹据《长编拾补》卷六十补『百官朝』三字,余五字阙疑。

  [8]元祐太后令备车驾法仗等此十一字 原本作『□□时法(下阙十字)』,据《长编拾补》卷六十改补。又『百司』,《长编拾补》作『百官』。

  [9]各分其半来进 原本仅作『其半』,其『各分』、『来进』四字,据《长编拾补》卷六十补。

  [10]是日 原本无此二字,据《长编拾补》卷六十补。

  [11]奉乘舆 原本作『是日乘舆』,据《长编拾补》卷六十改。

  [12]局尝 原本『局』字作墨丁,据《长编拾补》卷六十补。

  [13]帘帷 原本作『廉惟』,据《长编拾补》卷六十改。

  [14]大器 原本『大』字作墨丁,据《长编拾补》卷六十补。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二十五·赵尔巽
  提要·吴兢
  卷二百八·毕沅
  卷第六十四·胡三省
  ●明朝小史卷十 弘治纪·吕毖
  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伪“文官长”徐苏中趣闻·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佚名
  傅玄传·房玄龄
  ●雪交亭正气录卷九·高宇泰
  卷二十六·乾隆
  卷三·宋敏求
  钱法例·佚名
  卷二十六、青海及凖部之用兵·黄鸿寿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回 奈何恋恋渭阳情 归去依依乡树色·萧晶玉

    却说杨老爷才要出房迎接甥婿,丫鬟说:“老爷且慢,奴婢听得进宝说,寇姑爷有事不曾同来。”杨公闻言,心中惊异,复又坐下,说:“快唤他二人进来。”使女答应,去不多时,唤进二人,与老爷夫人叩头未毕,老爷急忙就问寇公子不来

  • 中州集巻七·元好问

    ○兰泉先生张建二十三首建字吉甫蒲城人明昌初举才行授绛州教官召为宫教应奉翰林文字以老乞身道陵爱其淳素不欲令去左右眷眷久之超同知华州防御使事仍赐诗有从今昼锦莲峰下三乐休夸荣启期之句士林荣之吉甫自号兰泉老人

  • 卷三十二·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三十二平湖沈季友编明玉芝和尚法聚法聚号月泉嘉兴人出家海盐资圣寺嘉靖间尝结庵澉湖荆山芝产座下人称玉芝和尚后居武康天池示寂聚初投偈于王阳明阳明有荅人问良知诗即聚也晚防梦居禅师得悟与王

  • 卷四十九·志第二·天文二·宋濂

        ◎天文二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下   顺帝元统元年正月癸酉,太白昼见。二月戊戌,亦如之。己亥,填星退犯太微东垣上相。丙辰,太阴犯天江下星。三月戊寅,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五月丁酉,荧惑犯太微垣右执法

  • 卷五 周徐查边列传·陆游

       周宗字君太,广陵人,少遇乱,孤穷,烈祖为给使,闲于摈相辞令,方时艰难,每使四方,辄称职,端敏可仗,恩顾日洽。烈祖镇金陵,为都押衙。时用宋齐丘议,迎吴让皇。都金陵,缮府治为宫,马步都虞侯蔡弘业为宫城营奉使徙都统府于古台城,使都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佚名

    隆庆五年正月甲子朔○上行拜 天礼于宫中谒 奉先 弘孝 神霄三殿毕出御皇极殿文武群臣及天下 朝觐官四夷贡使行庆贺礼 免百官宴赐节钱钞中宫东宫免贺○乙丑立春顺天府官进春 上御皇极殿受之文武群臣行庆贺礼 免百官宴○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佚名

    隆庆六年十月甲寅朔 上御皇极门颁万历元年大统历及已享 太庙以庄皇帝神主尚在几筵先一日上具常服祭告祗请 圣灵诣 庙享祀凡大祥之内皆如故事是日 圣驾回宫以 山陵甫毕乐设不作亦常如故事 以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

  • 提要·汪藻

    【臣】等谨案靖康要録十二卷不着撰人名氏陈振孙书录解题曰靖康要録五卷不知作者记钦宗在储时及靖康一年之事按日编次凡政事制度及诏诰之类皆详载焉其与金国和战诸事编载尤详云云是振孙之时已莫知出谁手矣今观其书记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下·袁枢

    宋 袁枢 撰突厥叛唐唐髙宗麟徳元年春正月甲子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大都护府以殷王旭轮为单于大都护初李靖破突厥迁三百帐于云中城阿史徳氏为其长至是部落渐众阿史徳氏诣阙请如胡法立亲王为可汗以统之上召见谓曰今之可

  • 方域五·徐松

    节镇升降「升降」二字原无,据正文开头补。节镇升降。京东路:青州,汉平卢军节度,淳化五年改镇海军。 拱州,旧开封府襄邑县,崇宁四年升为州,寻又升为保庆军节度,仍为东辅。大观四年废为县,仍旧隶。政和四年复为州,仍旧节度。宣和

  • 五年·佚名

    (己卯)五年大明天順三年春正月1月1日○甲申朔,百官行望闕禮。御勤政殿受賀禮,仍御月臺上,設會禮宴,唐人、倭、野人等亦侍,三爵而罷,賜侍衛軍士酒。○吏曹啓:「中樞院旣爲一品衙門,其典吏,請依議政府典吏七品去官。」從之。1月2日

  • 卷八·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八檀弓上曾子吊於负夏主人既祖填池推柩而反之降妇人而后行礼从者曰礼与曾子曰夫祖者且也且胡为其不可以反宿也从者又问诸子游曰礼与子游曰饭於牖下小敛於

  • 书经集传卷四·蔡沈

    宋 蔡沈 撰周书【周文王国号后武王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书凡三十二篇】泰誓上【泰大同国语作太武王伐殷史録其誓师之言以其大会孟津编书者因以泰誓名之上篇未渡河作后二篇既渡河作今文无古文有○按伏生二十八篇本无泰誓

  • 卷五百五十七·佚名

    △第五分窣堵波品第三尔时众中天帝释等。欲界诸天大梵王等。色界诸天及馀神仙欢喜踊跃。同时三返高声唱言:奇哉奇哉法性深妙。如来出世以神通力。加善现等宣说开示若诸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多。我等於彼恭敬供养如佛世尊

  • 卷四十一·彭绍升

    居士传四十一杨唐戈孙朱郭郝杜二吴张传杨邦华名嘉褘。江西泰和人。万历中诸生也。少好学。於书无所不窥。已而潜心内典。年十三持不杀戒。蚤虱无所伤。至二十余入南京国子监。俄疾作。梦游地狱。见地藏菩萨於冥阳殿。

  • 卷第一(帝年上周秦)·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隋 费长房撰历代三宝纪卷第一(帝年上周秦)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帝年上者。述身毒国如来托生。当此真丹姬周时也。年代寖远人世参差。指而言之亟迷前后。今先上编甲子纮络古今。下缵帝年纲纪时代。

  • 平砂玉尺辨伪·蒋大鸿

    《平砂玉尺辨伪》为地理风水学著作,为明末清初地理风水学家蒋大鸿所著。此书乃为蒋大鸿针对风水上多伪书的情况而进行辨伪,有拨乱反正而是地理学回归正途之功绩。蒋大鸿在此书“辨伪总论”章节中说:“地理多伪书,平尺者,伪

  • 粉墨婵娟·王度庐

    王度庐著,全书共分十回。原稿分上下卷。上卷粉墨婵娟,下卷霞梦离魂,后合二为一,以《粉墨婵娟》为名。1948年2月至7月连载于《青岛时报》,署名“绿芜”。1948年由上海元昌印书馆印行单行本。内容以民国时期为时间背景,讲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