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五

宋 裴骃 撰

史记一百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张晏曰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三水合为洌水疑乐浪朝鲜取名于此也】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徐广曰一作莫辽东有番污县番音普塞反】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逺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汉书音义口浿音滂沛反】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满亡命聚党千余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度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徐广曰昌黎有险渎县也】防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邉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以闻上许之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入见真番旁众国欲上书见天子又拥阏不通元封二年汉使渉何诱谕右渠终不肯奉诏何去至界上临浿水使御刺杀送何者朝鲜禆王长即度驰入塞遂归报天子曰杀朝鲜将上为其名美即不诘拜何为辽东东部都尉朝鲜怨何发兵袭攻杀何天子募罪人撃朝鲜其秋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人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讨右渠右渠发兵距险左将军卒正多率辽东兵先纵败散多还走坐法斩楼船将军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右渠城守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撃楼船楼船军败散走将军杨仆失其众遁山中十余日稍求收散卒复聚左将军撃朝鲜浿水西军未能破自前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谢愿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服降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人众万余持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命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杀之遂不渡浿水复引归山还报天子天子诛山左将军破浿水上军乃前至城下围其西北楼船亦住防居城南右渠遂坚守城数月未能下左将军素侍中幸将燕代卒悍乘胜军多骄楼船将齐卒入海固已多败亡其先与右渠战困辱亡卒卒皆恐将心慙其围右渠常持和节左将军急击之朝鲜大臣乃隂间使人私约降楼船往来言尚未肯决左将军数与楼船期战楼船欲急就其约不防左将军亦使人求间郤降下朝鲜朝鲜不肯心附楼船以故两将不相能左将军心意楼船前有失军罪今与朝鲜私善而又不降疑其有反计未敢发天子曰将率不能前及使卫山谕降右渠右渠遣太子山使不能剸决与左将军计相误卒沮约今两将围城又乖异以故乆不决使济南太守公孙遂往征之有便宜得以从事遂至左将军曰朝鲜当下乆矣不下者有状言楼船数期不防具以素所意告遂曰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非独楼船又且与朝鲜共灭吾军遂亦以为然而以节召楼船将军入左将军营计事即命左将军麾下执捕楼船将军并其军以报天子天子诛遂左将军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朝鲜相路人相韩隂尼谿相参将军王唊【汉书音义曰凡五人也戎狄不知官纪故皆称相唊音颊】相与谋曰始欲降楼船楼船今执独左将军并将战益急恐不能与战王又不肯降隂唊路人皆亡降汉路人道死元封三年夏尼谿相参乃使人杀朝鲜王右渠来降王险城未下故右渠之大臣成已又反复攻吏左将军使右渠子长【徐广曰表云长路汉书表云长路音各】降相路人之子最告谕其民诛成已以故遂定朝鲜为四郡【真番临屯乐浪菟也】封参为澅清侯【韦昭曰属齐】隂为荻苴侯【韦昭曰属勃海】唊为平州侯【韦昭曰属梁父】长为防侯【韦昭曰属河东】最以父死颇有功为温阳侯【韦昭曰属齐】左将军徴至坐争功相嫉乖计弃市楼船将军亦坐兵至列口当待左将军擅先纵失亡多当诛赎为庶人

太史公曰右渠负固国以絶祀涉何诬功为兵发首楼船将狭【徐广曰言其所将卒狭少】及难离咎悔失番禺乃反见疑荀彘争劳与遂皆诛两军俱辱将率莫侯矣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六·赵尔巽
  卷二百八十一 熙寧十年(丁巳,1077)·李焘
  卷二·李心传
  第三十回 牧守联盟奉笺劝进 君臣屈辱蒙难丧生·蔡东藩
  第八十九回 易猛将进克交趾城 得义友夹攻徐州贼·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卷之六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八十一·佚名
  ◎讣闻大观·李定夷
  卷十八·朱轼
  志卷第一 高丽史四十七·郑麟趾
  一三一、楚顷襄王又称庄王考·钱穆
  齐闵王之遇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九十四·彭定求

        卷894_1 【相见欢】薛昭蕴   罗襦绣袂香红,画堂中。细草平沙蕃马、小屏风。   卷罗幕,凭妆阁,思无穷。暮雨轻烟魂断、隔帘栊。   卷894_2 【醉公子(一名四换头)】薛昭蕴   慢绾青丝发,光砑吴绫袜。床上小

  • 陈尧佐·唐圭璋

      尧佐字希元,阆中人。生于乾德元年(963)。端拱元年(988)进士。历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卒,年八十二。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有陈文惠愚丘集、潮阳编,不传。   踏莎行   二社

  • 江月松风集卷十二·钱惟善

    (元)钱惟善 撰渔村意丙穴渔来江尽头玄真卜筑更深幽对门灯火三家市何处烟波万里舟明月竹枝扬子夜西风木落洞庭秋棹歌一曲闲来往指电侬家鹦鹉洲芭蕉室为吴江上人赋手种芭蕉几见春緑阴绕屋不生尘能书懐素题诗徧到寺昌黎听

  • 分春馆集外词·朱庸斋

    蝶恋花 十五岁时作鹦鹉唤茶添意绪。不管春归,只解留春住。花事暗中知几许。梨英尚有销魂处。楼外东风吹柳絮。倚遍阑干,明月空来去。争似旧时春草渡。桃花扇底遮人语。好事近 题溪山一角一抹故山云,回首渐收残雨。指点

  • 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三·张廷玉

        范景文 倪元璐 李邦华 王家彦 孟兆祥 施邦曜 凌义渠   崇祯十有七年三月,流贼李自成犯京师。十九日丁未,庄烈帝殉社稷。文臣死国者,东阁大学士范景文而下,凡二十有一人。福王立南京,并予赠谥。皇清顺治九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弘治十三年三月乙卯朔初忠勇伯蒋信永乐中累功受封子善袭爵而卒无嗣有旨给其母夫人王氏餋赡米月十石原赐庄田仍与其子孙耕种至是王氏亦卒家人姚信等以信前赐诰券盔甲等物进缴因请仍存庄田以供祭祀 上命所司量给之○丙

  • 卷之一百五十四·佚名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春正月。辛亥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停止朝贺筵宴。  ○午刻日食。  ○朝鲜国王李焞遣陪臣闵黯等表贺冬至元旦万寿节及进岁□山戊

  • 一三五五 谕着派八阿哥等总司原办文溯阁全书各员校勘纂缮《荟要》等书·佚名

    一三五五 谕着派八阿哥等总司原办文溯阁全书各员校勘纂缮《荟要》等书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十七日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十七日奉旨:文溯阁全书讹谬甚多,且有脱写全卷者,皆原办各员校办草率所致,自应将《四库全书荟要》二分及各馆

  • 评鉴阐要卷三·乾隆

    后汉顺帝孙程等以罪遣就国周举谓不宜忘其援立大德目周举説朱伥以功臣大德不可忘者实椓人也则时称举为忠鲠者亦可见矣大将军梁商卒纲梁商甫殁冀与不疑代起此即王凤覆辙东汉之不为梁氏窃者几希即借宦者诛冀实捄火抱薪之

  • 明帝本纪·萧子显

    高宗明皇帝萧鸾,字景栖,是始安贞王萧道生的儿子。小名玄南齐书度。他从小就没了父亲,太祖萧道成抚育了他,对他的慈爱恩惠往往超过亲生儿子。宋泰豫元年(472),任安吉县令,以严能而闻名朝野。补武陵王左常侍,没有接受。元徽二

  • 窦荣定传·魏徵

    窦荣定是扶风平陵人,他的父亲窦善是北周的太仆,小叔父窦炽,开皇初年任太傅。 窦荣定沉着稳健,很有气度,仪表堂堂,须髯华美,熟习弓马。 魏文帝时,做官千牛备身。 北周太祖一见他就感到奇异,授予他平东将军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

  • 越王杨侗传·李延寿

    越王杨侗字仁谨,姿仪俊美,性格宽厚。大业三年(607),立为越王,炀帝每次外出巡幸,杨侗常留守东都洛阳。杨玄感造反,杨侗与户部尚书樊子盖共同率兵抵抗。叛乱平息后,在高阳朝见炀帝,官拜高阳太守。很快就以原任官职留守东都。十

  • 卷十五(僖二十二年,尽二十四年)·孔颖达

    【经】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须句虽别国,而削弱不能自通,为鲁私属,若颛臾之比。鲁谓之社稷之臣,故灭、奔及反其君,皆略不备书,惟书伐邾,取须句。”○比,必二反。)[疏]注“须句”至“须句”。○正义曰:上传云“须句子”,则须

  • 卷二·刘敞

      或問曰:太公治齊尊賢而尚能,周公曰後世必有簒奪之臣;周公治魯尊尊而親親,太公曰後世寖弱矣。若是乎聖賢之無益于治亂之數也?曰:否,此非聖賢之語也。致功兼并者文其過之言爾。齊不用太公之法故齊奪,魯不用周公之政故魯弱。

  • 提要·冯继先

    【臣】等谨按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巻蜀冯继先撰陈振孙书録觧题载其书所列国名周一鲁二齐三晋四楚五郑六卫七秦八宋九陈十蔡十一曹十二呉十三邾十四杞十五莒十六滕十七薛十八许十九杂小国二十崇文总目谓其以官諡名字裒附初

  • 序·姚际恒

    春秋通论 清 姚际恒春秋通论序(前阙)书之旨亦隐而弗彰,不亦过与!妄夫目春秋为朝报,而春秋隐;愚夫尊之过高、求之过深,而春秋愈隐。然则春秋一经,有不亡于妄且愚之目者几希!故诸经之亡,皆亡于传注,而春秋为尤甚。何则?一经而有

  •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八   地真·王明

    抱朴子曰:「余聞之師云,人能知一,萬事畢〔一〕。知一者,無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無一之能知也。道起於一〔二〕,其貴無偶,各居一處,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靈〔三〕。金沈羽浮,山峙川流

  • 谲觚十事·顾炎武

    清朝顾炎武撰。时有乐安李焕章,伪称与炎武书,驳正地理十事,故炎武作是书以辨之。其论孟尝君之封於薛,及临淄之非营邱诸条,皆於地理之学有所补正。《谲觚十事》一文是顾炎武针对李焕章《与顾宁人书—辩正地理十事》而作。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