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越绝书》十五卷。书中《吴地传》称勾践徙琅琊,到建武二十八年,凡五百六十七年,则后汉初人也。书末《叙外传记》以廋词隐其姓名。其云以去为姓,得衣乃成,是袁字也。厥名有米,覆之以庚,是康字也。禹来东征,死葬其疆,是会稽人也。又云文词属定,自於邦贤,以口为姓,承之以天,是吴字也。楚相屈原,与之同名,是平字也。然则此书为会稽袁康所作,同郡吴平所定也。王充《论衡·按书篇》曰:东番邹伯奇,临淮袁太伯、袁文衡,会稽吴君高、周长生之辈,位虽不至公卿,诚能知之囊橐,文雅之英雄也。观伯奇之《元思》、太伯之《易童句》(案童疑作章),文术之《箴铭》,君高之《越纽录》,长生之《洞历》,刘子政、扬子云不能过也。所谓吴君高殆即平字,所谓《越纽录》殆即此书欤?杨慎《丹铅录》、胡侍《珍珠船》、田艺衡《留青日札》皆有是说。核其文义,一一吻合。《隋唐志》皆云子贡作,非其实矣。其文纵横曼衍,与《吴越春秋》相类,而博丽奥衍则过之。中如《计倪内经》军气之类,多杂术数家言。皆汉人专门之学,非后来所能依托也。此本与《吴越春秋》皆大德丙午绍兴路所刊。卷末一跋,诸本所无。惟申明复仇之义,不著姓名。详其词意,或南宋人所题耶?郑明选《秕言》引《文选·七命》注引《越绝书》:大翼一艘十丈,中翼九丈六尺,小翼九丈。又称王鏊《震泽长语》引《越绝书》,风起震方云云。谓今本皆无此语,疑更有全书,惜未之见。案《崇文总目》称《越绝书》旧有内记八、外传十七。今文题阙舛,裁二十篇。是此书在北宋之初已佚五篇。选注所引盖佚篇之文,王鏊所称亦他书所引佚篇之文。以为此本之外更有全书,则明选误矣。别有《续越绝书》二卷,上卷曰《内传本事》、《吴内传》、《德序记》、《子游内经外传》、《越绝后语》、《西施郑旦外传》;下卷曰《越外传》、《杂事别传》、《变越上别传》、《变越下经》、《内雅琴考序传后记》。朱彝尊《经义考》谓为钱伪撰,诡云得之石匣中。与彝尊友善,所言当实。今未见传本,其伪妄亦不待辨。以其续此书而作,又即托於撰此书之人,恐其幸而或传,久且乱真。又恐其或不能传,而好异者耳闻其说,且疑此书之真有续编,故附订其伪於此,释来者之惑焉。
猜你喜欢 卷第二百四十四 唐紀六十·司马光 大事记续编卷九·王祎 卷三十七上·朱熹 卷之八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六·佚名 中兴小纪卷三十二·熊克 福建通志列传选卷六·陈衍 一三四七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陆锡熊奏详校文溯阁全书办法折·佚名 评鉴阐要卷八·乾隆 东平公宇文神举传·李延寿 苏伯衡传·张廷玉 卷二十五·阿桂 台湾日记与禀启卷二·胡传 仪制二·徐松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