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凡例

    一、霸国有史,晋唐以来,述作纷纷,载籍极博。宋有天下几三百年,西夏、辽、金并雄西北,而辽、金有史,夏鲜专书。缘其地连沙碛,人半羌夷。元昊自造蕃书以纪国事,国亡之后,文义莫辨,遂至掌故失传,宋、辽、金三史有附传而弗详。广成谬辑是编,虽无当于参稽,或亦可以备残缺焉。

    一、梁萧氏方等《三十国春秋》、魏崔氏鸿《十六国春秋》、宋刘氏恕《十国纪年》等书,皆分纪列传,体拟正史。西夏事散见诸史者,不过朝贡、攻伐数大端,即历朝《一统志》、陕甘新旧《通志》、绥灵宁夏各州卫志,自拓跋启疆,职方失考,终夏之世,绝少人文。搜罗不易,纪传为难。惟于立国之始终,传祚之世数,以及夫朝政之理乱,主德之昏明,皆约而可稽,爰为件系条分,纲举目附,名之曰“书事”。

    一、继迁立国,元昊称尊,开国承家,几与有宋相终始。而西夏之称,亦始于宋,则书西夏当以宋为断。然溯契丹者大基习宇,志女真者盛始胡来。夏自思恭秉节,夏绥绵延五代,爵晋西平,拟之当时荆南、吴越诸国,无多让也。首卷追述中和,盖亦讨本寻源之意。

    一、朱子作《纲目》,凡正统未一天下,概不大书年号。明屠氏乔孙、项氏琳所订《十六国春秋》,悉将晋、宋正统系年,盖尊中国大一统,理固然也。李氏系出羌戎,称臣唐宋,故自始迄终,悉以中国冠元。至元昊僭号,始书改元某年,备列年数于后。

    一、《纲目》正统系年之下,分注僭国某年,所以别正伪、纪兴亡也。西夏自继迁请婚辽国,乾顺受地金源,玉帛、干戈,纷纭错杂,若不节注二国纪年,事难稽考。然俟互有关涉,方行附入,既便查核,亦免支离。    一、元托克托纂修三史,惟《金史》列传年月稍详,余则叙事混朦,诠次颇难。是编分年析月悉遵三史帝纪、夏国附传,或遵王氏《东都事略》、李氏焘《通鉴长编》及薛氏应《宋元通鉴》、商氏辂《宋元续纲目》、王氏宗沐、徐氏乾学、毕氏沅《通鉴后编》、《续通鉴》诸书,其余稗官纪载,时日不同,亦必前后不相矛盾方始甄录。

    一、以宋、辽、金书借叙夏事,最易喧宾夺主。篇中纲主西夏,目则参引诸史,间有删节,乃以严主客之辨,非敢蹈割裂之愆。

    一、古史体例,一代之主必著论赞。西夏统系,绝续者三:自思恭至彝昌而一绝,自仁福至继捧而再绝,因其尚未成君,仅附总论。若继迁建都西平,传德明而封夏王,至元昊而称国主,自可即其行事,述其生平,偶附小论。余皆仿此。

    一、史以传言,亦以传疑。是编于宋、辽、金事稍涉西夏靡不收罗。然有时地不详及原委莫竟者,则于分条之后,或按时、或因事另立附例,概不混书,以示疑也。

    一、史各有志,如天文、地理、职官、选举、礼乐、兵刑,别类分门,务取该备。而霸史则杂见纪传中,以彰一朝治乱。西夏典策云亡,其文志不少概见,因就管窥所及,略志数条,姑存梗概,简漏之讥,知所不免。

    一、王氏《西夏事略》、刘氏温润《西夏须知》、孙氏巽《夏国枢要》及《夏台事迹》诸书,言人人殊,较之正史,不无舛错。至于前贤章奏、郡国图经以及家乘、志铭、丛谈、野说见有不同,词多相戾,窃附己意订正之。然必详溯根原,藉征确据,非敢凭空臆断焉。

    一、史文浩博,鉴体谨严,编辑诸家无不去复删繁,期于简核。夏事如争城、争地文略相同,贺节、贺正辞多不载,然亦正书附列,采缀靡遗,非故贪多务得,漫失剪裁,良因补罅订亡,无敢疏略。

    一、古来撰述,班固衍司马氏之文,延寿节南、北史之要,已足自名一家。其有专事网罗,不资蓝本,则亦文献具在,任吾取携。西夏去今,岁余五百,旧籍流传,率皆零茧棼丝,不入机杼,焉成经纬。书中所录,根寻散佚,参合异同,虽然菅蒯并收,窃幸条流粗贯。后有作者,请以为盘盂之助。

    一、宋元诸儒喜于论史,虽不能于圣贤作述深心吻合无间,然其讲明切究亦能抉奥探微。是编文冗事杂,未免显晦相参,窃于是非邪正之致,兴亡得失之由,间缀数言,以免牾。倘博雅纠其缪而赐正之,则幸甚。

    一、龙门作《史记》,班氏谓一人之精,文重思烦,其书多不齐一。矧广成拘墟谫陋,愧乏三长。赖诸同志参考互订,数载于兹,今幸观厥成,谨登诸君姓氏,以见他山之助,俾益良多。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班固
  卷一百六十八·志第一百二十一·职官八等·脱脱
  卷八十三·志第五十九·河渠一·张廷玉
  第九十六回 何无忌战死豫章口 刘寄奴固守石头城·蔡东藩
  大明熹宗悊皇帝宝训卷之一·温体仁
  卷之九十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二·纪昀
  一三二八 军机大臣奏各省解到违碍书籍缴进销毁片(附清单一)·佚名
  一三六 西山养病·周作人
  三国史记卷第五。·金富轼
  十国春秋卷八十五·吴任臣
  刘延明传·李延寿
  杜范传·脱脱
  卷九·陈骙
  卷七十四、谕禁鸦片之严厉·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续编·卷四·沈瘦东

    诗,文人慧业也,非钝根人能了。或问:"诗人如何?"曰:"志欲壹而思欲深。又须置身如在魏晋以上,自然襟怀超妙,下笔与众人异。"徐天池先生云:"淤泥填大干,荷叶自抽绿。"斯得之矣。否则字字尘臭,如村婆絮谈,涎沫飞洒,岂不令人憎厌?杜少陵

  • 补遗·范梈

      泻露亭  初秋白露降,爽气迫虚帏。薄林方泥泥,洒汉复霏霏。暗袭玉堂悄,斜飘金掌微。鹤眠寒屡警,萤火湿犹飞。叶垂知月朗,花艶怯阳晞。兰饮畏朝坠,草沾伤夕归。为霜当夙戒,去日漫增欷。俜停吴宫女,三月采蔷薇。挹彼枝上香

  • 端平诗隽卷一·周弼

    宋 周弼 撰古体歌诗黄鹤楼歌城上危楼髙缥缈城下澄江复相绕有时漾影入中流俯看游鱼仰飞鸟近楼多少未行舟满江落花洒汀洲人同江狎不怕浪登楼对酒弹箜篌大别山头白云起金口渡边雨如洗半钩新月上孤城还照髙楼与江水晴江

  • 提要·赖良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大雅集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大雅集八卷元赖良编良字善卿天台人是集皆録元末之诗分古体四卷近体四卷前有至正辛丑杨维桢序又有至正壬寅钱鼐序末有王逢序不署年月维

  • 卷十五·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十五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云雾窟集【壬申八月】二月杪抵九江即拟作匡庐之游因循至秋仲恒斋为余聚半月粮遂策杖往自化城北登山南下含鄱口循?而归凡十余日得诗七十

  • 李洞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洞,字才江,京兆人。苦吟作诗,诗风奇峭。 绣岭宫词 李洞 春日迟迟春草绿, 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 犹唱开元太平曲。 李洞诗鉴赏 李洞生活的晚唐时代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国势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之中,而僖

  • 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四·赵尔巽

      吴熊光 汪志伊 陈大文 熊枚 裘行简 方维甸 董教增   吴熊光,字槐江,江苏昭文人。举顺天乡试,乾隆三十七年,登中正榜,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累迁刑部郎中,改御史。当罢直,大学士阿桂素倚之,请留直如故。阿桂屡奉使出剿

  • 卷第四十六·胡三省

    【汉纪三十八】起柔兆困敦,尽阏逢涒滩,凡九年。肃宗孝章皇帝上〔讳炟,显宗第五子,母贾贵人,以马后母养为嫡,即位。谥法:温克令仪曰章。伏侯古今注:「炟」之字曰「着」。〕建初元年〔(丙子、七六)〕①春,正月,诏兖、豫、徐三州禀赡

  • 卷十七史十三·何良俊

    李希颜字原复,与东江同年进士。为人公正刚方,东江甚重之。为云南按察使,卒于官。其属纩时,滇中人见其穿大红袍乘大轿抬出衙门,皆以为平昔正直,阴司召作冥官也。 顾东江清于弘治六年以解元会魁登第,李西涯当国甚爱之。时吾乡

  • 卷之三百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十二·阿桂

    三月庚寅阿桂明亮奏言【臣】等进攻当噶尔拉山梁督率官兵将新铸礮位昼夜上轰击数日以来贼番知官兵搜严密难以轻犯不敢出碉至纳扎木一路【臣】等复令德赫布等将营盘礮台向前设立距贼碉不过一箭有余度其必来冲压正可

  • 卷十二下·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十二下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宋孔氏<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十二下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十二下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十二下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

  • 卷一百五·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五 唐 张守节 撰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此传是医方合与龟筞曰者相次以淳于意孝文帝时医奉诏问之又为齐太仓令故太史公以次述之扁鹊乃春秋时良医不可别序故引为传首太仓公次之也】 史

  • 跋·欧阳昱

    溱兄弟五人,伯兄汪,三兄沂,皆为诸生。沂幼聪慧,最先府君所属望。丱角即遍读群书,常随左右教诲督责,罄所学授之。仲兄汶,四兄泾,则继承府君晚年农桑之志。惟溱未冠失怙,依从兄渐,学以成人。宣统辛亥,伯兄欲刻《崇

  • 九、孔子五十学易辨·钱穆

    《论语》&ldquo;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rdquo;此条解者,从来不一。《易乾凿度》云:&ldquo;孔子占《易》,得《旅》,息志停读,五十,究作《十翼》。&rdquo;田艺蘅《留青日札》云:&ldquo;此言五十,即《乾凿度

  • 学庸集説啓蒙凡例·景星

    一所集诸家之説其意之重者去之文之衍者节之中间有取其意而变其文者非敢故为是也欲初学易晓尔一诸家有发明经意与集注之意不同而于经文之义有可通者亦间附于后一毎章毎节必先撮其大防于前者愚意谓初学之士先使逐叚粗晓

  • 世界未来大战之救济·太虚

    ──十六年春作──一 福煦将军对于未来大战之观察欧职时有名的协约国总司令福煦将军(Marshall F. Foch),大家总还记得起这个人罢!他现在已经是七十六岁的人了,可是、这位老将军对于军事研究,兴味仍还很浓厚。近来有纽约时

  •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林语堂

    主要记述了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的生平及信仰之旅,是解读林语堂的珍贵资料。正文部分是林语堂多年探求宗教经验的记录,记述其在信仰上的探险、疑难和迷惘,与其他哲学和宗教的磋研,对往圣先哲言论的探讨等。附录部分包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