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七史十三

李希颜字原复,与东江同年进士。为人公正刚方,东江甚重之。为云南按察使,卒于官。其属纩时,滇中人见其穿大红袍乘大轿抬出衙门,皆以为平昔正直,阴司召作冥官也。 

顾东江清于弘治六年以解元会魁登第,李西涯当国甚爱之。时吾乡张庄简为吏部侍郎,东江首往谒之。时尚未考馆选,庄简有意欲留在吏部,语之曰:“我部中缺主事一员,今留汝在我部中亦好。”东江曰:“某是个书生,但会读几句书耳,于政体恐有未谙。”庄简曰:“汝但能照书本上行,几曾见错了。”亦可谓名言。 

顾东江丁内艰回日,钱鹤滩以修撰去官家居。一日来作享,不同诸士大夫,惟约旧朋友四、五人沈惟馨、王大用辈。其一人姓张忘其名,在白龙潭后住,以染作为业。家颇温厚,学虽不逮诸公,然其家好贤,常馆谷诸公者。人持银一钱,买三牲祭物,其猪首一枚不能掩豆,鹅一,鱼一,及香楮等物而已。祭文亦是鹤滩来东江家,以片纸起草,取大纸书之者。祭毕,鹤滩坐待,令主人治福物来共食。东江出语云:“不得陪诸公坐。”遂进去,诸人食毕而去。可见前辈举动,其真率简质类如此。东江居丧,既祥后,鹤滩来访。东江留饭,惟杀一鸡,买鱼肉三四品而已。时鹤滩已有酒病,畏见腥气,两人对饮直至更深。鹤滩要吃黄蚬,时深夜已无卖者。适东江一叔开蚬子行,遂往扣门取数升,烹食至夜半而去。此二事是其弟顾鹤泾说。顾小时为庠生,年八十余,诚笃人也。余每访以旧事,亲为余道之。 

东江居家时,不甚与士大夫来往。虽同年如宋大参(恺)、张掌科(弘至),亦不数相见。独喜与顾味芩(曦)、戚龙渊(韶)、张一桂(冕)诸布衣游处,而与顾尤厚。顾是一老儒,善诗,如横云山诗:“野人月黑偷金盎,山鬼天寒泣夜萝”之句,尚为人诵传。东江于士夫中独重周北野(佩)。东江家居不泛然交,与其所常会饮者,有张鸿胪东园,乃庄简任子,刘南村先世以琴供奉,人呼为刘弹琴者。陈约庵以举人官至州守,居常苦节。诸人皆薄宦,清贫无位势,或者东江之所重,又在此而不在彼也。 

东江致仕还家,即筑一傍秋亭在西园中,乃次子伯庸新造宅。尚未徙居,中多隙地,可以莳蔬也。东江日处其中,课僮仆锄灌。尝见其《农桑辑要》一书,涂抹删改,细书于行间及额上皆满。余妹婿引至其书房中,见其以药瓢贮各色菜子悬之梁栋间,无下数十种。夫以侍郎家居,绝足不与外事,闭门闲适,学为老圃,若将终身焉,始终不倦。东江之风流大节,亦过于寻常万万矣。 

周北野以郎中致仕,其父舆字廷参,解元登第为翰林编修。两世通显,家居北郭,有田不上数顷,室庐荒敝,常闭门不与外事。父子皆善诗,今所传有《周氏世鸣》集。 

东江小时从张友兰学,从受经义于任孝友先生,二公在东江童幼时,即识拔爱重之。后至显贵,作祠堂于超果寺,岁时奉祀,亦可谓笃于故旧之义矣。 

任氏自浙徙松,松乡以来,世代读书,后有勉之。太祖开进士科,松郡登第者自勉之始,官至参政。后又有孝友先生,孝友中乡举,历官长史,居乡亦简重。前辈如张果庵(诰)者,其人本无可称,然每一上司至,必约孝友同往相见。孝友不至,终不先入。此尚有前辈之风,今不复见矣,是徐长谷言之。 

杨玉峰素刚直。为郎署时过家,时喻子乾(时)为松江太守,张燕待之。喻颇风流,与戏子合吃酒。杨即厉声言曰:“喻子乾,此是何等模样!”喻失色。玉峰名玮,字伯玉,武宗朝为光禄少卿。武宗好养画眉,中官每日至光禄寺,索子鹅头几十作画眉食。杨对中官言:“今天下民穷财尽,何处讨许多子鹅头?”大加裁损。武宗怒,遣中官诘责,令杨自来回话。杨穿白布褶跪午门外,遂传旨降二级调外任用,谪泸州知州。时邓茂七反,林见素方提兵征剿。见素命杨招抚,杨单骑入贼巢,喻以祸福,茂七即时降。 

其弟朴庵名粲,嘉靖初为南京考功郎中。时丰南禺为本司主事。丰多才颇放旷,不守官箴,尝公差过江,带妓女而行。是年适当考察,科道皆在,杨当堂大语曰:“本司主事,丰坊颇多物议,当去。”人闻之皆痛快,一时服其严正。 

陆文裕在翰林时,充经筵日讲官。一日讲罢,面奏曰:“今日讲章非臣原撰,乃经阁臣改纂者。陛下有尧舜之资,当令诸臣各陈所见,则圣德日新,庶无壅蔽之患。”时桂见山当国,文裕谪授山西提学副使。 

陆文裕公为山西提学时,晋王有一乐工,甚爱幸之。其子学读书,前任副使考送入学。文裕到任,即行文黜退之。晋王再四与言,文裕云:“宁可学校少一人,不可以一人污学校。”坚意不从。观此二事,文裕之刚决,亦近代之所仅见者也。 

孙文简公盛德绝伦。余家姑女为其甥唐科之妇,唐是都宪公之孙,后科早世,余表姐寡居。文简在京时,每岁时寄至家中节物,如绸绢簪珥之类,余表姐亦皆沾及,未尝不从厚。每年如此,无一年空缺。 

东江先生,其堂中有春帖云:“才美如周公旦,着不得半点骄;事亲若曾子舆,才成得一个可。”又一春帖云:“以义处事,义既立而家亦有成;以利存心,利未得而害已随至。”皆可为近代格言。其孙子龙至今悬之堂中。 

孙文简言若不出口。在南京主试时,某亦在场屋中。是年偶下第,后相遇于南都,文简语余曰:“主司在场屋中,欲求得佳士,甚於士子之求主司。但一时不能知,无可奈何。”言罢,面色通赤。 

文简在家,家人或有生事者,人言文简纵之,实不然。盖文简天性凝重,虽盛怒亦发恶不出。其有生事者,非纵之,实不能禁也。故自雪岑公来,两世通显。雪岑官至延平太守,文简历官四十余年,位至宗伯,而临殁之日几不能殓,此岂可以易言哉? 

雪岑公在朝,所交与者皆一时名士。诸公与雪岑往来尺牍,其孙汉阳太守允执勒之於石,其词翰皆可传者也。 

磊塘张氏,庄懿公之后,世有厚德与余家姻连。近因小儿之丧,见其行礼二次,皆可为世人法。盖不但江南所无,当此薄俗,恐海内近亦不能多见也。受所乃磊塘仲子,以甲科官至宪副,可谓通显矣。头七时即来吊,受所戴青方巾,穿白绢直裰。到门易白绢巾,与四兄弟一同行礼。冲玄少塘其亲弟,玄朗其从弟也,拜罢而去。受所兄弟六人,余二人,则长兄泾泉,余女孙之鼠;从弟冲宇,余侄婿。二人不至,则别欲举奠也。近时人一登甲科,则羞与其弟兄同事,必一人自行。凡吊丧则穿品服乘显轿,至人家始易素服,此习俗尽然。今受所与弟兄一同行礼,此见其处族党之厚;微服小轿而吊,此可见其处亲戚之厚。士大夫苟欲以厚自处者,要当以此为法。 

后数日,泾泉来举奠。陈设祭品后,泾泉行礼,凡酒与汤饭之类皆泾泉执奠。其子于善接受捧置灵几前,不用从人,且相惯习,不烦言喻。余问之,则张氏家庙中时享皆子姓,有事不用外人。此亦得之创见者,是虽庄懿遗范之善,然子孙能守,亦自不易。 

冲字名仲颐,字士正,在诸昆季中尤蕴藉有雅致。家有广庭修竹,其书室中窗棂轩敞,书史堆案。每文士至,即延纳谈晤。遇一酒徒,即与倾倒,颇不择类,有刘公荣、石曼卿之风。若以俗事来告者,非惟不入于心,亦且不关于听,原无此根在内也。盖出尘离垢之士,近代亦罕见其比,且酒茗皆精美,饮酒数升后,益温然可爱。余每入其室,不觉鄙吝都尽。 

沈凤峰堂中有春帖云:“身入儿童斗草社,心如太古结绳时。”凤老和易坦荡,真有苏长公眼中未尝见一不好人之意。遇儿童走卒,亦煦煦然仁爱之。每早起即作诗写字,稍暇则粘碎石为盆池小景,令人悠然有林壑之思。凡燕席中有戏剧,即按拍节歌,有不叶则随句正之。终日无一俗事在心,终岁无一俗人到门。寿登八十,常如小儿。此二言盖其实录也。 

余正俗篇中,极言今世用碟架增高与竞相崇饰金玉酒器之非。一日范中方太卿设客,余亦在座。见其陈设除去此等,果子用竹丝合散置数枚,行酒皆瓦盏,虽罚觥亦用新瓷爵。盖狂瞽之言,一时陈其所见,本无足取,而中方遂能相信如此,可以见其勇于从善。苟人皆若此,何患天下无善俗耶?盖士君子读书出身,虽位至卿相,常存得一分秀才气,方是佳士。 

吾松近日唯王西园最有胜韵,仿佛古人,余小时犹及见之。王以岁贡为太顺训导,其人黑瘦骨立,善书画。亦足奔走人,每一入城,好事者争趋之。其舟次常满,喜歌曲,曾教妆戏者数人,名丹桂者亦有声。其室中蓄侍姬三四人。昔年路北村为太守时升任去。余与王大参道甫杨节推运之蒙其赏识,求书画赠行。此日西园留饭有堂屋三楹,中间坐客,两边即寝室。中着侍姬,饭毕作画,其供笔砚图书者皆侍姬也。盖有姜白石之风,今无复有此风流矣。 

王海槎,今大参白谷之父也。读书博古,为本府医学正术。延名师教其子,昔日存翁相公与大参职业,即游学于其家塾,馆待甚厚。存翁相公登第后,大参即与余兄弟会文。每余兄弟至其家,必延款恳到,出前辈诗文评校竟日,余小时受其教甚多。今白谷名位尊显,为贤士大夫,则海槎好士之报也。余家二府君,长君讳嗣,字宗胤,次君讳孝,字宗本,兄弟同居七十年,虽白首犹不异财,以孝友称于郡中。兄弟必共食,虽妯娌亦未尝异餐,七十年如一日。次君尤好学,余兄弟小时,府君每提携游行必教读《诗》、《书》二经皆口授至终卷,不须揭本。后延名师,虽重费不惜,郡中诸贤达亦必延致,或具束修令余兄弟往见。凡可以教余兄弟者,无不曲尽。故舍弟亦忝登甲第,惟良俊最下劣,鞭策不前,以负二府君之教,其何以自立于天地间耶? 

自汉以后,松江之以诗文著载在郡志者,七十五人。其出处载郡志,兹不录。 

吴二人:陆绩、陆景 

晋二人:陆机、陆雲 

陈一人:顾野王 

唐一人:陆敬舆 

宋十八人:陈舜俞、任尽言、卫泾、王泰来、任仁发、赵孟僴、卫谦(谦孙刚)、朱之纯、许尚、胡琚、田畴、林至、高子凤、朱允恭、卫宗武、储泳、叶汝舟 

元十八人:凌岩、陆鹏南、陈宏、徐顺孙、曹庆孙、庄萧、周之翰、沈腾、陆居仁、王文泽、陆侗、任晖、董纪、吴哲、管讷、杜隰(隰弟桓)、顾彧 

国朝二十九人:袁凯、顾禄、朱芾、陈璧、钱骥、王应隆、周彦才、焦伯诚、陆宗善、任勉之、陈询、沈粲、黄翰、钱溥(溥弟博)、夏寅、金铉、张弼、侯方、陈章、陆润玉、王桓、曹泰、朱应祥、钱福、夏宗文、徐叔珙、陆厚、张年 

僧四人:船子和尚、僧如隐、僧清濋、僧德然 

大雅集二十八人,志不中载者,廿一人: 

孙华元实、沈存肯堂、俞镐孟京、钱璧伯全、黄璋仲珍、宋处仁智民、俞俊子俊号云东、俞庸子中号凝清、胡谦彦恭、冯以默渊如、钱元方彦直、张以文、沈震伯修、全思诚希贤、许璞叔瑛、张守中子政、郑昕彦升、释原瀞天镜、释静慧古明、□□□□□、释永彝古鼎、陶南村家乘共廿四人,各集未见者,十二人 

孙莘季野华弟:曹宗儒号鹤林山人、卫仁近叔刚陆褧有章、倪枢德中、沈铉文举、余寅景晨、曹绍继善、钱应庚、卫仁复、倪权、王应亨嘉会 

鼓吹续编廿一人,别集未见者,二十人: 

邵伯宣复孺子、章昺如、钱士修、钱复亨号讲余教授、钱子良、沈度、黄黼、邵永宁升远 

李升、章公瑾、张扆号端居、陆铉鼎臣、吴凯原、凯号芸碧、赵楫、蔡廷珪仲全、王徵董源长源、陈景祺、陈景容、李彦文号敢斋 

江湖耆旧集二人: 

许穆、蔡昶上海 

明诗粹选五人,俱已见志中。 

诗家精选廿一人,诸集所未见者十二人: 

陶振子昌、张逢吉、奚伯镇、夏正、陆宗、潘克温、姚民、谈甫、沈骥、孙怡、刘瑜、张迪。 

声文会选十五人,俱已见别集。 

皇明风雅廿二人,诸集未见者,二人: 

董佐才、王良佐。 

皇明珠玉四十一人,诸集未见者,廿九人: 

张璞廷采号友山、陈机应辰号草亭、金锐汝潜训导、林荣廷宠同知、焦善可欲、曹鼎时用计琼、吴晟汝器、姚舜民号默轩、张衎敬先主事、孙怡廷愉学正曹元复初、曹椿希彩、杨显德昭、张元凯舜臣、陆铨以行、俱华亭。 

邵弘远号桐江、黄宏号病鹤、强顺号勤斋、刘恒号听潮、钱祐汝吉、朱恩泽民、黄谨韬庵、陆殷尚质高云汝升、姚谏正言、陆晋卿号松云、姚谟嘉言、俱上海、释瑺永常。 

明音类选共九人,诸集未见者,二人: 

顾清、朱豹。 

自国初以来诸集未见者,十人: 

曹知白贞素号云西、任叔寔有松乡集、陶九成号南村、邵亭贞复孺、钱鼒号艾衲、李至刚周舆、张悦有定庵集、曹时中有宜晚集、曹时信。 

凡游寓如任叔寔、邵亨贞、陶九成、李至刚遂家松江者,已入郡人内。若杨铁崖、钱曲江、张梦辰、张思廉辈暂寓者,不录。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 高湖 崔逞 封懿·魏收
  卷三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六·脱脱
  卷二百十三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礼十(嘉礼)·徐天麟
  路史卷十·罗泌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七十六·佚名
  第三十卷 宋·缪荃孙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七·佚名
  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范晔
  一四 初出茅庐·邹韬奋
  卷二十三·黄训
  卷九十九·雍正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四·高晋
  钦定南巡盛典卷一·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七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七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梅屋吟邹登龙字震父临江人隠居不仕结屋于邑之西郊种梅绕之自号梅屋有孤山处士之遗风焉吟藁一卷刘后村戴石屏真西山咸称之闗山月行人十年归不得夜上

  • 卷七百三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三李密李密京兆长安人隋末以父寛荫为左亲侍宇文述劝令学因谢病读书尝乘一黄牛被以蒲鞯挂汉书一帙於角上一手捉靷一手翻卷越公杨素见而异之语其子玄感倾心结纳及玄感举兵迎密为谋主兵

  • 长门赋 并序·司马相如

    孝武皇帝陈皇后(2),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3),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4)。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5)。陈皇后复得亲幸(6)。其辞曰:夫何一佳人兮(7),步逍

  • 卷二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三·柯劭忞

      方国珍 何真 邵宗愈 李质 陈均义 陈舜隆 陈良玉 欧普祥 邓克明 熊天瑞 王宣信   方国珍,黄岩洋山澳人,后避明太祖字,改名谷珍。初与兄国馨、国璋,弟国瑛,皆以贩盐海上为业。国珍与州人蔡乱头以争盐贩相仇,州不与直

  • 通鉴续编卷十六·陈桱

    【戊午】八年【金天眷元年】春正月戊子朔帝在建康府○张守罢【考功员外郎楼炤上防言今日之计当思古人量力之言察兵家知己之计力可以保淮南则以淮南为屏蔽权都建康渐图恢复力未可以保淮南则因长江为险阻权都吴防以养国

  • 卷之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三 氏族畧三·纪昀

    氏族畧 【三】元○元国姓以部为氏以姓为氏△国姓博尔济锦氏 【见蒙古源流】却特氏 【见元史太祖本纪】(臣)等谨案蒙古源流载元之国姓为博尔济锦氏却特其贵种耳伏读通鉴辑览御批谓蒙古书却特与奇渥温字形相似宋濂承修 元

  • 杨业传·脱脱

    杨业,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杨信,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幼年洒脱不羁,好行侠义,擅长骑马射箭,喜打猎,所猎之物比他人多一倍。他曾对他的伙伴说“:我将来当将军用兵,也要像今天用鹰犬追逐野鸡、山兔一样。”他二十岁左右追随北汉

  • 卷二百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刑考【九】徒流【配没】【臣】等谨按虞书流宥五刑曰五宅三居周礼以嘉石役罢民曰三年二年一年而後舍盖皆量罪人所犯而分地定期以惩艾之至於窜殛

  • 春秋大全卷二十四·胡广

    明 胡广等 撰成公下【辛简王已六年】十有一年【晋厉公州蒲元年齐灵二衞定九蔡景十二郑成五曹宣十五陈成十九杞桓五十七宋共九秦桓三十五楚共十一吴寿梦六】春王三月公至自晋【左传晋人以公为贰于楚故止公公请受盟而

  •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唐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譯   [一]爾時大虚空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爲欲聞大集經典故來至此娑訶世界瞻   仰世尊禮拜供養聽聞斯法.今此衆中諸來正土各各於法而有疑心.唯願世尊令於   諸法得法光明生決定

  • 南普陀寺重建大悲殿记·太虚

    南普陀寺之兴起,近数十年事耳。然南普陀之得名,盖由奉观世音菩萨,故斯殿之建筑殆有百年矣。迨大雄殿落成,继之又造天王殿,规模渐备。自开设闽南佛学院后,南普陀寺遂成蜚声海内外之名刹;顾斯殿乃反形短小而不相称。十七年夏历

  • 佛教与中国女学·太虚

    ──二十九年四月在星嘉坡静芳女校讲──今天承贵校长约来参观,因此得与诸位相见。我知道星洲的学生,非常爱国,对于祖国募捐很为努力;而于国际情形亦均能明了,这是不用多说了。现在从佛教与中国的女子关系说一点:中国人通俗

  • 随自意三昧·慧思

     隋 慧思撰随自意三昧目次行威仪品第一  住威仪品第二  坐威仪品第三  眠威仪品第四  食威仪中具足一切诸上味品第五  语威仪品第六随自意三昧目次(终)   随自意三昧行威仪品第一  南岳大师 撰凡是一

  • 太上洞神三皇传授仪·佚名

    太上洞神三皇传授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叙述传授洞神经箓之科仪。书中首先论述洞神部经箓源出始末,并列举其篇目,据称洞神部经箓包括《大有箓图三皇文》、《八帝妙精经》、《玄

  • 海滨故人·庐隐

    中篇小说。庐隐著。初载于1923年《小说月报》第14卷第10、12号。初收于1925年7月上海商务印书馆版小说集《海滨故人》,是作者的代表作。作品描写露沙、玲玉、莲裳、云青、宗莹等五个女青年曾在海边相聚欢乐,后来当她们

  • 秃秃大王·张天翼

    中篇童话。作者张天翼。发表于1933年。秃秃大王是个残忍、愚蠢、奇丑无比的大暴君。一天,他在打猎返宫途中偶遇美丽的农家少女干干,便威逼干干嫁给他。干干不从,秃秃大王就派兵把干干、她的父母,以及一些欠债的老百姓

  • 白居易诗全集·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