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连雅堂先生年表

连震东

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年)

正月十六日下午十时生于台南府马兵营。

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

中日开战。

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

三月二十三日中日签和约,五月一日台湾独立为民主国。先祖父永昌公逝世。手抄杜诗,始学吟咏。

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

赴上海,南京,拟入某学堂;旋奉先祖母命回台,与沈太夫人结婚。与陈瘦云、李少青等十人结浪吟诗社。

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

入台澎日报社(后改为台南新报)。生长女夏甸。

光绪二十七年(一九○一年)

生次女春台。

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年)

赴福州、厦门。

光绪三十年(一九○四年)

日俄开战。生震东。

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年)

赴厦门,创办福建日日新报;不久该报被封,回台,又入台南新报。

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

与赵云石、谢籁轩等十余人创南社。

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年)

移居台中,入台湾新闻社汉文部,开始撰写「台湾通史」。秋,赴日本。

宣统元年(一九○九年)

入栎社。

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

武昌起义。生三女秋汉。秋大病,冬愈。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

三月赴日本,转上海,游南京、杭州等地。主编华侨联合会发行之华侨杂志。

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

春,赴北京参加华侨选举国会议员。游张家口及平汉铁路沿线,暨汉口、九江、芜湖、安庆等地。秋,赴牛庄,转奉天、吉林,入新吉林报社。次女春台殇。

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

春,回北京,入清史馆。冬回台南,再入台南新报社,发表「大陆游记」。

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

编完「大陆诗草」。

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

「台湾赘谈」完成。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

「台湾通史」告成。

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

移居台北。

民国九年(一九二○年)

十一月,「台湾通史」上册出版。十二月中册出版。

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

四月「台湾通史」下册出版。六月「大陆诗草」出版。「台湾诗乘」告成。长女夏甸结婚。

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

与沈太夫人同游日本。

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

二月,发刊杂志「台湾诗荟」;发表「台湾漫录」「台南古迹志」;校订泉南夏琳着「闽海纪要」。

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

六月,「闽海纪要」出版。十月「台湾诗荟」停刊,凡出二十二号。编完台湾丛刊三十八种。

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

夏,移居杭州西湖。编完「宁南诗草」。

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

春,回台北。

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

开办雅堂书局。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

停办雅堂书局。开始写作「台湾语典」。

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

回台南。「剑花室文集」完成。在三六九文艺小报发表「雅言」。九一八事变发生。

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

「台湾语典」编至第四卷。春,移居上海。

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

震东结婚。

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

三女秋汉结婚。与沈太夫人游关中。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

六月二十八日上午八时在上海逝世。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 侯瑱 欧阳頠 子纥 吴明彻 裴子烈·姚思廉
  卷三百一十四·列传第七十三·脱脱
  卷三十九·志第六·柯劭忞
  卷六十二 漢紀五十四·司马光
  卷之三百八十八·佚名
  ●卷中·吴伟业
  ●卷上·文秉
  卷六·傅恒
  ·上廖仪卿座师书·丁曰健
  李迁哲传·令狐德棻
  王伟传·李延寿
  熊鼎传·张廷玉
  田汝成传·张廷玉
  附卷之一·佚名
  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阮阅

      ●卷六·讽谕门  唐文宗夏日联句,东坡谓宋玉对楚王雄风,讥其知己不知人也。公权小子,有美而无规,为续之云:“一为居所移,苦乐永相忘。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及)  四方。”或谓五弦之薰〔风〕解愠阜财,已有

  • 第二折·关汉卿

    (长老引净行者上,云)老去禅僧不下阶,两条眉似雪分开。有人问我年多少,涧下枯松是我栽。老僧汴梁白马寺长老是也。自幼舍俗出家,在白马寺中修行。但是四方客官,都来寺中游玩。此处有个秀才,姓裴,名度,字中立。此人文武全才,奈时运

  •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二·杨慎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二第二段 说三代 南乡子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霉,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谁弱谁强都罢手,伤情。打入渔樵话里听。诗曰:混沌初分气候

  • 晁无咎词卷六·晁补之

    宋 晁补之 撰永遇乐【赠雍宅璨奴】银烛将残玳筵初散依旧愁绪醉里凝眸娇来纵体此意难分付怜伊只似风前轻燕好语暂来还去重楼静珠帘休下待扫画梁留住 青娥皓齿云鬟花面见了绮罗无数只你厌厌教人竟日一防无由诉如今

  • 卷152 ·佚名

    李道传 谒和靖先生虎丘祠堂 涵养当用敬,进学在致知。 如车去只轮,跬步不可之。 夫子受师说,惟敬实所持。 升堂逮易箦,参倚日在斯。 遗言落人间,取论极研几。 是心要收敛,中不容毫厘。 大学

  • 雪·闻一多

    夜散下无数茸毛似的天花, 织成一片大氅, 轻轻地将憔悴的世界, 从头到脚地包了起来; 又加了死人一层殓衣。伊将一片鱼鳞似的屋顶埋起了, 却总埋不住那屋顶上的青烟缕。 哦!缕缕蜿蜒的青烟啊! 仿佛是诗人向上的灵魂, 穿透自身的

  • 卷七十四·列传第四·脱脱

        耶律敌剌 萧痕笃 康默记(延寿) 韩延徽(德枢 绍勋 绍芳 资让)韩知古(匡嗣 德源 德凝)   耶律敌剌,字合鲁隐,遥辇鲜质可汗之子。太祖践阼,与敞稳海里同心辅政。太祖知其忠实,命掌礼仪,且诿以军事。后以平

  • 东都事略卷一百·王称

    列传八十三  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也举进士为州教授除太学博士出为襄州教授召对除右正言时章惇用事既已废孟后遂立刘氏为皇后浩上疏曰臣闻礼曰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隂之与阳相湏而成者也天子理阳道后治隂徳天子听

  • 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耶律斜涅赤传·脱脱

    耶律斜涅赤,字撒剌,六院部舍利袅古直之族人。初时字铎碗,先隶于太祖幕下,曾经生了病,太祖赐予他一樽酒,喝下便痊愈了,辽语酒樽称“撒剌”,所以下诏让他改字撒剌。太祖即位,掌管腹心部。天赞初年,分迭剌部为北、南院,斜涅赤为北院

  • 卷十八·赞宁

    ◎感通篇第六之一(正传十五人附见三人)○后魏西凉府檀特师传释檀特师者,一名慧丰,不知何许人也。身虽剃染,率略无检制,饮酒啖肉,语嘿无常。逆论来事,后必如言。居于武威,肆意狂逸。时宇文仲和为刺史,请之入州,历观厩库,乃云:“何意

  •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教卷第二(一十九章)·优昙普度

    念佛正教说法界本无众生。众生缘乎妄见。如来本无言教。言教为乎有情。妄见者众生之病。言教者众生之药。以药治病则病无不治。以言觉妄则妄无不觉。凡夫日用而不知如来之道鲜矣。故我能仁大觉愍群机之未悟也。于是仰

  • 佛说十二头陀经·佚名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精舍。与八千比丘僧菩萨万人。皆著衣持钵游行乞食。食已至阿兰若处。加趺而坐。  尔时世尊怡然微笑。时长老摩诃迦叶。从座起整衣服。长跪合掌而白佛

  •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如来藏大法宝法界相无数功德祥瑞品第二十六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佛。复观察净光天众。告妙吉祥童子言。童子彼如来藏法界相大法宝最上秘密敕。当令众生一

  • 楚辞补注·洪兴祖

    宋洪兴祖注。在王逸《楚辞章句》的基础上,采撷宋人及前代诸说,对王氏章句进行“补注”。其体系是以“注曰”而列王逸注文于前,次以“补曰”阐发己意,评判王逸之说。原本还有《考异》 一卷,今分散而入“补注”之中。洪

  • 同姓名录·余寅

    十二卷。录补一卷。明余寅(1519—1595)撰。余寅字君房,晚年改字僧杲。鄞县(今浙江奉化县)人。明万历八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著有 《农丈人文集》二十卷,《乙未私志》、《吴越游稿》。周应宾录补一卷,另著有《九经

  • 道门十规·张宇初

    明代张宇初撰。一卷。认为清静为立教之本,性命神气为内修之要。学道修道就在解决“性命”的问题,道学即性命之学,并抨击扶鸾、附体、照水、圆光诸邪说。全书十章,对道教的渊源和流派,立教本旨及应遵循的规范, 都有简

  • 焦氏喉科枕秘·佚名

    又名《喉科枕秘》。喉科著作。清金德鉴撰。二卷。德鉴字保三,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对《内经》、《难经》颇有研究,临床经验丰富,尤以喉科见长。撰有《烂喉痧辑要》等。卷一为治喉秘法、治喉要诀、临证十二法、焦氏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