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国朝自庄廷钅龙、吕留良、戴名世连兴大狱,文字之禁极严,内外士夫罔敢谈国故者。予来京师,七年之间,经甲午、戊戌、庚子三大变,私叹史官失职,起居注徒戴空名。历朝纂修实录,馆阁诸臣罕载笔能言之士,但据军机档册草率成书,凡一切内廷机密要闻,当时无人纪述,后世传闻异辞,家自为说,遂失是非褒贬之公。俯仰三百年庙堂擘画之勤、将相经营之苦,慨然于弓髯乔木之感,未尝不戚戚于怀也。
同时在京好谈掌故者有汪舍人穰卿、冒郎中鹤亭,询其著述,秘不肯示人。其出而问世者,多不脱小说余习,外此更无闻焉。甚矣,史才之不易也!
予趋职之暇,时有所纪,久之遂成卷帙,大约见而知之者十之七八。士非忧患不能著书,不经乱世亦不能尽人情之变。予忝负言责,绠短汲深,自愧无丝毫补济,安敢自托于古人忧患著书之旨?聊存此篇,备异时史官采择,庶为恶者知所戒而好善者交勉。人情变极思迁,亦转移风气之一道也。自辛亥三月,予携此稿辞职出都,不半载而武昌乱作,欲再行赓续,而东西窜走,交游断绝,四方音问不通,遂长为山中人矣。
宣统辛亥十月胡思敬自序○例言一、书中称太后、称上者,光绪朝所作;称孝钦、称德宗者,宣统时所作。
一、左氏叙列国大夫,或称名,或称字,或称官、称谥,前后错出,使人莫晓。明人以地称人,则尤不典。此书于本文则直书姓名,以符史法。于标目则书谥,无谥者书官,无官者书字,以激扬人品。
一、书非作于一时,有前日所纪如是而后日情形复变者,不再改削,用以存真,读者当分别观之。
一、一人数见,前后官职升转不同者,各从其时书,一人而再见者亦同。
一、光、宣之间,署名、官名及内外典制多随意变更,亦各从其时书。
一、古人讳尊、讳亲之说,亦为过小者言之,若大恶可讳,则桀,纣之残暴谁为播扬于后世乎?周公诛管、蔡,亲加刃于其躬尚无不可,更何论死后之褒讥。操史笔者,但不当掉弄楮墨,以快一己之私仇,他非所惧也。窃守此义,以待来者。
一、书中于清末新政言之最详,盖及身亲受其祸,艰险备尝,遂不觉大声疾呼而出,怒骂之态多,嬉笑之情少,识者鉴之。
猜你喜欢 志第十二 乐上·房玄龄 卷五十二·志第四·历一·宋濂 卷三百八十五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第八十五回 失荆州参军殉主 弃苑川乾归逃生·蔡东藩 名山藏卷之九十七·何乔远 卷之五十七·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一·佚名 第二十六卷 待访目·缪荃孙 一三五六 军机大臣为行取外任及回籍原办文溯阁全书错误各员子弟事交吏部片·佚名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司马迁 纥石烈执中传·脱脱 张岳传·张廷玉 卷二百三下·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