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语纂笺卷一

元 詹道传 撰

学而第一

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徳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凡十六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説悦同】

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鸟数【音朔下同】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説文习字从羽从白于六书属谐声谓形声合也又月令鹰乃学习】説喜意也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説其进自不能已矣程子曰习重【平声】习也时复【扶又反】思绎浃洽于中则説也又曰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説谢氏【名良佐字显道上蔡人】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坐如尸坐时习也立如齐【庄皆反】立时习也【坐如尸立如齐出记曲礼如尸注曰视貌正如齐注曰磬且听谓祭祀时古者祭必有尸祭男用男尸祭女则女尸皆服卒者之上服不用贱者祭成防者必有尸尸必用孙孙防则使人抱之无孙则取同姓成防者谓成人有子孙如祭神祭山川皆有尸】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音洛】

朋同类也自逺方来则近者可知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又曰説在心乐主发防在外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纡问反】

愠含怒意君子成徳之名尹氏曰【尹氏名焞字彦明河南人程门髙弟】学在已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程子曰虽乐于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不见是而无闷出易干文言】愚谓及人而乐者顺而易【去声】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难故惟成徳者能之然徳之所以成亦曰学之正习之熟説之深而不已焉耳 程子曰乐由説而后得非乐不足以语君子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弟好皆去声鲜上声下同】

有子孔子弟子名若【鲁人】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上声】为弟犯上谓干犯在上之人鲜少也作乱则为悖逆争鬬之事矣此言人能孝弟则其心和顺少好犯上必不好作乱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与平声】务专力也本犹根也仁者爱之理心之徳也为仁犹曰行仁与者疑辞谦退不敢质言也言君子凡事专用力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若上文所谓孝弟乃是为仁之本学者务此则仁道自此而生也程子曰孝弟顺徳也故不好犯上岂复【扶又反】有逆理乱常之事徳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弟为本论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或问孝弟为仁之本此是由孝弟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谓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只有个仁义礼智四者而已曷尝有孝弟来然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好令善也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徳亡矣圣人辞不迫切専言鲜则絶无可知学者所当深戒也 程子曰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则知仁矣

○曽子曰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省悉井反为去声平声】

曽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南武城人】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已曽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而三者之序则又以忠信为习之本也 尹氏曰曽子守约故动必求诸身谢氏曰诸子之学皆出于圣人其后愈逺而愈失其真独曽子之学専用心于内故之无弊观于子思孟子可见矣【笺义谢説大意本韩愈送王秀才序词】惜乎其嘉言善行【去声】不尽于世也其幸存而未湣【弥尽反】者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道乘并去声】

道治也千乘诸侯之国其地可出兵车千乘者也【按朱子云车乘之説疑马氏为可据马説八百家出车一乘包氏説八十家出车一乘一乘甲士三人歩卒七十二人牛马兵甲刍粮具焉恐非八十家所能给也马融千乘之説依周礼诸公方五百里诸侯方四百里为説笺见孟子首章包云古者地方里为井十井为乘百里之国适千乘也盖依王制孟子大国地方百里之説而杏溪百考是之】敬者主一无适之谓敬事而信者敬其事而信于民也时谓农隙【乞逆反】之时【左农隙杜注谓各随时事之闲也】言治国之要在此五者亦务本之意也 程子曰此言至浅然当时诸侯果能此亦足以治【平声】其国矣圣人言虽至近上下皆通此三言者若推其极尧舜之治【去声】亦不过此若常人之言近则浅近而已矣杨氏曰【杨氏名时字中立号山延平人程门髙弟】上不敬则下慢不信则下疑下慢而疑事不立矣敬事而信以身先之也易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节卦彖传文】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然使之不以其时则力本者不获自尽虽有爱人之心而人不被其泽矣然此特论其所存而已未及为政也苟无是心则虽有政不行焉胡氏曰凡此数者又皆以敬为主愚谓五者反复【芳服反亦作覆】相因各有次第读者宜细推之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之弟上声则弟之弟去声】

谨者行【去声】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实也泛广也众谓众人亲近也仁谓仁者余力犹言暇日以用也文谓诗书六艺之文 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去声】已之学也尹氏曰徳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徳矣洪氏曰【洪民名兴祖字庆善丹阳人】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愚谓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卫人】贤人之贤而易其好【去声下同】色之心好善有诚也致犹委也委致其身谓不有其身也四者皆人伦之大者而行之必尽其诚学求如是而已故子夏言有能如是之人苟非生质之羙必其务学之至虽或以为未尝为学我必谓之已学也 游氏曰【游氏名酢字定夫建安人程门髙弟】三代之学皆所以明人伦也能是四者则于人伦厚矣学之为道何以加此子夏以文学名而其言如此则古人之所谓学者可知矣故学而一篇大抵皆在于务本吴氏曰【吴氏名棫字才老建安人】子夏之言其意善矣然词气之闲抑扬太过其流之弊将或至于废学必若上章夫子之言然后为无弊也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重厚重威威严固坚固也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

主忠信

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去声】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 程子曰人道唯在忠信不诚则无物且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人心也若无忠信岂复【扶又反】有物乎

无友不如己者

无毋通禁止辞也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

过则勿惮改

勿亦禁止之辞惮畏难也自治不勇则恶日长【上声】故有过则当速改不可畏难而苟安也程子曰学问之道无他也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 程子曰君子自修之道当如是也游氏曰君子之道以威重为质而学以成之学之道必以忠信为主而以胜己者辅之然或吝于改过则终无以入徳而贤者亦未必乐【音洛】告以善道故以过勿惮改终焉

○曽子曰慎终追逺民徳归厚矣

慎终者防尽其礼追逺者祭尽其诚民徳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徳亦归于厚盖终者人之所易【去声下同】忽也而能谨之逺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自为则已之徳厚下民化之则其徳亦归于厚也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之与之与平声下同】

子禽姓陈名亢【音冈陈人】子贡姓端木名赐【卫人】皆孔子弟子或曰亢子贡弟子未知孰是【家语亢在孔子弟子中史记七十二子传却无之】抑反语辞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温和厚也良易【去声下同】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徳光辉接于人者也其诸语辞也人他人也言夫子未尝求之但其徳容如是故时君敬信自以其政就而问之耳非若他人必求之而后得也圣人过化存神之妙未易窥测然即此而观则其徳盛礼恭而不愿乎外亦可见矣学者所当潜心而勉学也 谢氏曰学者观于圣人威仪之间亦可以进徳矣若子贡亦可谓善观圣人矣亦可谓善言徳行矣今去圣人千五百年【紫阳格言文公于藏书阁下上书云周敬王四十一年壬戌孔子卒至宋庆元三年丁巳一千六百七十六年】以此五者想见其形容尚能使人兴起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张敬夫曰【敬夫名栻号南轩广汉人】夫子至是邦必闻其政而未有能委国而授之以政者盖见圣人之仪刑而乐【音洛】告之者秉彛好【去声】徳之良心也而私欲害之是以终不能用耳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行去声】

父在子不得自専而志则可知父没然后其行可见故观此足以知其人之善恶然又必能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乃见其孝不然则所行【如字】虽善亦不得为孝矣 尹氏曰如其道虽终身无改可也如其非道何待三年然则三年无改者孝子之心有所不忍故也游氏曰三年无改亦谓在所当改而可以未改者耳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羙小大由之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和者从【七容反】容不迫之意盖礼之为体虽严然皆出于自然之理故其为用必从容而不迫乃为可贵先王之道此其所以为羙而小事大事无不由之也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承上文而言如此而复【扶又反下同】有所不行者以其徒知和之为贵而一于和不复以礼节之则亦非复礼之本然矣所以流荡忘返而亦不可行也 程子曰礼胜则离故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以斯为羙而小大由之乐胜则流故有所不行者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礼胜则离乐胜则流二句出乐记】范氏曰【范氏名祖禹字淳夫成都人程门髙弟】凡礼之体主于敬而其用则以和为贵敬者礼之所以立也和者乐之所由生也若有子可谓逹礼乐之本矣愚谓严而泰和而节此理之自然礼之全体也毫厘有差则失其中正而各倚于一偏其不可行均矣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逺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近逺皆去声】

信约信也义者事之冝也复践言也恭致敬也礼节文也因犹依也宗有主也言约信而合其冝则言必可践矣致恭而中【去声】其节则能逺耻辱矣所依者不失其可亲之人则亦可以宗而主之矣此言人之言行【去声】交际皆当谨之于始而虑其所终不然则因仍苟且之闲将有不胜【平声】其自失之悔者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好去声】

不求安饱者志有在而不暇及也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然犹不敢自是而必就有道之人以正其是非则可谓好学矣凡言道者皆谓事物当然之理人之所共由者也 尹氏曰君子之学能是四者可谓笃志力行者矣然不取正于有道未免有差如杨墨学仁义而差者也其流至于无父无君谓之好学可乎【史记墨翟宋大夫善守御为筛用索隐云墨子书有文子问于墨子云云文子子夏弟子也如此则墨氏在七十子之后杨朱见于庄列二书老子弟子也与梁恵王同时洪容斋随笔云墨翟有书其敝见于孔丛子杨朱无书其病见于列子】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乐音洛好去声】

谄卑屈也骄矜肆也常人溺于贫富之中而不知所以自守故必有二者之病无谄无骄则知自守矣而未能超乎贫富之外也凡曰可者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辞也乐则心广体胖而忘其贫好礼则安处【上声】善乐【亦音洛】循理【□字出董仲舒防】亦不自知其富矣子贡货殖【音寔】盖先贫后富而尝用力于自守者【家语子贡家富累千金好贩与时转货注云买贱卖贵以殖其货又史记货殖传云七十二子之徒赐最为饶益所至国君无不与之分庭抗礼】故以此为问而夫子答之如此葢许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磋七多反与平声】诗卫风淇澳【于六反】之篇言治骨角者旣切之而复【扶又反下同】磋之治玉石者旣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子贡自以无谄无骄为至矣闻夫子之言又知义理之无穷虽有得焉而未可遽自足也故引是诗以明之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往者其所已言者来者其所未言者 愚按此章问答其浅深髙下固不待辩説而明矣然不切则磋无所施不琢则磨无所措故学者虽不可安于小成而不求造【七到反】道之极致亦不可骛【音务】于虗逺而不察切已之实病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尹氏曰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已知不知人则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为患也

为政第二

凡二十四章

子曰为政以徳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音拱亦作拱】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徳之为言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也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尔雅北极谓之北辰郭璞曰北极天之中以正四时吕不韦春秋曰极与天俱游而天枢不移】居其所不动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为政以徳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 程子曰为政以徳然后无为范氏曰为政以徳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上声】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十一篇言三百者举大数也蔽犹盖也思无邪鲁颂駉【古萤反】篇之辞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然其言微婉且或各因一事而发求其直指全体则未有若此之明且尽者故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其示人之意亦深切矣 程子曰思无邪者诚也范氏曰学者必务知要知要则能守约守约则足以尽博矣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亦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经礼三百曲礼三千见礼器毋不敬见曲礼】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音导下同】道犹引导谓先之也政谓法制禁令也齐所以一之也道之而不从者有刑以一之也免而无耻谓苟免刑罚而无所羞愧盖虽不敢为恶而为恶之心未尝亡也

道之以徳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礼谓制度品节也格至也言躬行以率之则民固有所观感而兴起矣而其浅深厚薄之不一者又有礼以一之则民耻于不善而又有以至于善也一説格正也书曰格其非心 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徳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徳又礼之本也此其相为终始虽不可以偏废然政刑能使民逺【去声】罪而已徳礼之效则有以使民日迁善而不自知故治民者不可徒恃其末又当深探其本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古者十五而入大学心之所之谓之志【心之所之説文中语】此所谓学即大学之道也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

三十而立

有以自立则守之固而无所事志矣

四十而不惑

于事物之所当然皆无所疑则知之明而无所事守矣

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知此则知极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

六十而耳顺

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如字】

从随也矩法度之器所以为方者也随其心之所欲而自不过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去声】也 程子曰孔子生而知者也言亦由学而至所以勉进后人也立能自立于斯道也不惑则无所疑矣知天命穷理尽性也耳顺所闻皆通也从心所欲不逾矩则不勉而中矣又曰孔子自言其进徳之序如此者圣人未必然但为【去声】学者立法使之盈科而后进成章而后达耳胡氏曰圣人之教亦多术然其要使人不失其本心而已欲得此心者惟志乎圣人所示之学循其序而进焉至于一疵不存万理明尽之后则其日用之闲本心莹【萦定反】然随所意欲莫非至理盖心即体欲即用体即道用即义声为律而身为度矣【此六字出史记夏纪】又曰圣人言此一以示学者当优游涵泳不可躐等而进一以示学者当日就月将不可半涂而废也愚谓圣人生知安行固无积累【鲁水反】之渐然其心未尝自谓巳至此也是其日用之闲必有独觉其进而人不及知者故因其近似以自名欲学者以是为则而自勉非心实自圣而姑为是退托也后凡言谦辞之属意皆放【上声】此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懿子鲁大夫仲孙氏名何忌【仲孙谓之孟者礼防古者适长谓之伯庶长谓之孟桓公适子庄公为君而大夫不敢祖诸侯仲孙于三家为庶长三家所宗谓之孟】无违谓不背【音佩】于理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孔子弟子名须【鲁人】御为【去声】孔子御车也孟孙即仲孙也夫子以懿子未逹而不能问恐其失指而以从亲之令为孝故语【音御】樊迟以发之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生事葬祭事亲之始终具矣礼即理之节文也人之事亲自始至终一于礼而不苟其尊亲也至矣是时三家僭礼【按檀弓三家视桓楹三臣犹设拨是葬之僭礼也三家以雍彻是祭之僭礼也】故夫子以是警之然语意浑然又若不専为【去声】三家发者所以为圣人之言也 胡氏曰人之欲孝其亲心虽无穷而分【去声】则有限得为而不为与不得为而为之均于不孝所谓以礼者为其所得为者而已矣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武伯懿子之子名彘【音滞】言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孝乎旧説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陷于不义为忧而独以其疾为忧乃可谓孝亦通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养去声别彼列反】

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吴人】养谓饮食供奉也犬马待人而食亦若养然言人畜【许六反】犬马皆能有以养之若能养其亲而敬不至则与养犬马者何异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 胡氏曰世俗事亲能养足矣狎恩恃爱而不知其渐流于不敬则非小失也子游圣门髙弟未必至此圣人直恐其爱逾于敬故以是深警发之也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曽是以为孝乎【食音嗣馔士眷反曾音增】

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食饭也先生父兄也馔饮食【并如字】之也曽犹尝也盖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此三句出礼记祭义】故事亲之际惟色为难耳服劳奉养【去声】未足为孝也旧説承顺父母之色为难亦通 程子曰告懿子告众人者也对武伯者以其人多可忧之事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髙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回孔子弟子姓顔字子渊【鲁人】不违者意不相背【音佩】有听受而无问难【去声】也私谓燕居独处【上声】非进见请问之时发谓发明所言之理愚闻之师曰【朱子之师姓李氏名侗字愿中号延平先生】顔子深潜纯粹其于圣人体叚已具其闻夫子之言黙识心融触处洞然自有条理故终日言但见其不违如愚人而已及退省【悉井反】其私则见其日用动静语黙之间皆足以发明夫子之道坦然由之而无疑然后知其不愚也

○子曰视其所以

以为也为善者为君子为恶者为小人

观其所由

观比视为详矣由从也事虽为善而意之所从来者有未善焉则亦不得为君子矣或曰由行也谓所以行其所为者也

察其所安

察则又加详矣安所乐【音洛下同】也所由虽善而心之所乐者不在于是则亦伪耳岂能乆而不变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焉于防反廋所留反】

焉何也廋匿也重【平声】言以深明之 程子曰在己者

○能知言穷理则能以此察人如圣人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寻绎也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毎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若夫【音扶】记问之学则无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故学记讥其不足以为人师正与此意互相发也

○子曰君子不器

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徳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周氏曰【周氏名孚先字伯忱毗陵人】先行其言者行之于未言之前而后从之者言之于既行之后 范氏曰子贡之患非言之艰而行之艰故告之以此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普徧也比徧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尔 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隂阳昼夜毎毎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正作牦十毫也】之差耳故圣人于周比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而互言之欲学者察乎两间而审其取舍【上声】之防【平声】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求诸心故昬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范氏曰攻専治也故治木石金玉之工曰攻【周礼考工记有攻木之工攻金之工】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専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程子曰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所以其害

尤甚学者当如淫声羙色以逺【去声】之不尔则骎骎【音侵】然入于其中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音汝】

由孔子弟子姓仲字子路【鲁之卞人】子路好【去声】勇盖有强【上声】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

○子张学干禄

子张孔子弟子姓颛孙名师【陈人】干求也禄仕者之奉【符用反】也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行寡之行去声】

吕氏曰【吕氏名大临字与叔蓝田人】疑者所未信殆者所未安程子曰尤罪自外至者也悔理自内出者也愚谓多闻见者学之博阙疑殆者择之精慎言行【去声】者守之约凡言在其中者皆不求而自至之辞言此以救子张之失而进之也 程子曰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谨得禄之道也子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若顔闵则无此问矣或疑如此亦有不得禄者孔子盖曰耕也绥在其中惟理可为者为之而已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错仓故反】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哀公鲁君名蒋【子两反】凡君问皆称孔子对曰者尊君也错舍置也诸众也程子曰举错得义则人心服谢氏曰好【去声】直而恶【去声】枉天下之至情也顺之则服逆之则去必然之理也然或无道以照之则以直为枉以枉为直者多矣是以君子大居敬而贵穷理也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鲁大夫季孙氏名肥庄谓容貎端严也临民以庄则民敬于己孝于亲慈于众则民忠于己善者举之而不能者教之则民有所劝而乐【音洛】于为善张敬夫曰此皆在我所当为非为【去声】欲使民敬忠以劝而为之也然能如是则其应盖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定公初年孔子不仕故或人疑其不为政也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书周书君陈篇书云孝乎者言书之言孝如此也善兄弟曰友书言君陈能孝于亲友于兄弟又能推广此心以为一家之政孔子引之言如此则是亦为政矣何必居位乃为为政乎盖孔子之不仕有难以语【音御】或人者故托此以告之要【平声】之至理亦不外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輗五兮反軏音月】

大车谓平地任载【音壬在】之车【毛诗小戎注平地任载者为大车则轸深八尺兵车则轸深四尺四寸故曰小戎周礼考工记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注云此以马之大小为节田车田猎之车乘车玉路金路象路也】輗辕端横木防轭【音厄】以驾牛者小车谓田车兵车乘【去声】车軏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者车无此二者则不可以行人而无信亦犹是也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陆氏曰【陆氏名元朗字徳明唐苏州人】也一作乎 王者易姓受命为一世子张问自此以后十世之事可前知乎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马氏曰【马氏名融东汉扶风人】所因谓三纲五常【真西山云三纲五常之名始见于白虎通】所损益谓文质三统愚按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谓仁义礼智信文质谓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此三句出董仲舒防】三统谓夏正建寅为人统商正建丑为地统周正建子为天统【檀弓孔疏夏尚黒殷尚白周尚赤此之谓三统建子为正者天之阳气始生为物所得阳气微动故为天统丑为正者物已吐牙唯在地中含养故为地统寅为正者以其物出地当须人功故为人统】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所损益不过文章制度小过不及之间而其已然之迹今皆可见则自今以往或有继周而王【去声】者虽百世之逺所因所革亦不过此岂但十世而已乎圣人所以知来者盖如此非若后世防【楚禁反】纬术数之学也【昔春秋杂取神怪卜筮童謡而无防语至史记秦始皇三十一年卢生入海还因奏録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及陈渉起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鱼腹中以惑众自后假托文书者有矣如汉之眭洪推説灾异甘忠可诈造天官等书皆是也王莽光武之时尤盛汉末夏贺良等作六经孝经纬书往往假托附防奸妄不经遭符秦元魏李唐屡加焚禁而书遂絶术数则如汉之京房唐之袁天綗李淳风占筭之类是也】 胡氏曰子张之问盖欲知来而圣人言其既往者以明之也夫【音扶】自修身以至于为天下不可一日而无礼天叙天秩人所共由礼之本也商不能改乎夏周不能改乎商所谓天地之常经也若乃制度文为或太过则当损或不足则当益益之损之与时冝之而所因者不壊是古今之通义也因往推来虽百世之逺不过如此而已矣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非其鬼谓非其所当祭之鬼谄求媚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知而不为是无勇也

猜你喜欢
  昭公卷二十二(起元年,尽十二年)·何休
  卷九 释虫第十五·邢昺
  三传辨疑卷十一·程端学
  卷一四四·邱濬
  卷三十六·陆陇其
  卷八·魏了翁
  卷三·李光坡
  卷十二·熊节
  卷十二·柯尚迁
  净因臻禅师·惠洪
  喻老耄品第十九·佚名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二·智旭
  续修高僧传征文·太虚
  七众律仪不得逾越 (注一)·太虚
  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白华山人诗说卷一·厉志

      所谓“不薄今人爱古人”者,此须活着,古之中亦有今在,不必尽取今人也。如汉、魏以逮陈、隋、汉、魏、晋、宋是古,齐、梁、陈、隋是今。全唐之诗,初盛是古,中晚是今。学古体诗者,就古之古学之;学近体诗者,就古之今

  • 唐诗拾遗序·高棅

    唐诗拾遗序予既爱唐诗喜编録初采众作裒为一集曰唐诗品彚凡得唐诸家六百二十人共诗五千七百六十九首分为九十卷自洪武甲子迨于癸酉方脱稿其用心亦勤矣切虑见知之所不及选择之所忽怠犹有以没古人之善者于是再取诸书深加

  •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孝宗·张廷玉

        ◎孝宗   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讳祐堂,宪宗第三子也。母淑妃纪氏,成化六年七月生帝于西宫。时万贵妃专宠,宫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后,宪宗始知之,育周太后宫中。十一年,敕礼部命名,大

  • 第十三回 统中华釐订法规 征西藏欣闻捷报·蔡东藩

      却说民国初造的时候,独立各省,军队林立,一省的都督,差不多有三五人,江南越加纷扰。苏州都督程德全,是官僚革命,总算从前清蜕化而来;还有上海都督陈其美,镇江都督林述庆,清江都督蒋雁行,扬州都督徐宝山,统是独张一帜,好似多头

  • 卷六十八·杨士奇

    永乐五年六月癸未朔以安南平 以安南平诏天下曰 朕祗奉 皇图恪遵成宪弘敷至化期四海之乐康永保太和俾万物之咸遂夙夜兢业弗敢怠遑仰惟 皇考太祖高皇帝混一天下怀柔远人安南陈日煃慕义向风率先职贡遂封为安南王者世

  • 卷之二 乙酉岁至戊戌岁(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六年)·佚名

    ●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实录卷之二◆乙酉岁至戊戌岁(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六年)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觉罗勒德洪总裁官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礼部尚

  • 第三章 政体·吕思勉

    社会发达到一定的程度,国家就出现了。在国家出现之前,人类团结的方法,只靠血缘,其时重要的组织,就是氏族,对内的治理,对外的防御,都靠着它。世运渐进,血缘相异的人,接触渐多,人类的组织,遂不复以血统相同为限,聚居一地方的,亦不限

  • 卷四十八·朱轼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史传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四十八大学士朱轼撰名臣续传五宋曹彬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周太祖贵妃张氏彬之从母也从世宗镇澶渊蒲帅王仁镐以彬帝戚加礼遇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端简终日未尝

  • 苗晋卿传·欧阳修

    苗晋卿的字叫元辅,潞州壶关县人,世代都以儒学出名。他考中了进士,被封为怀州修武县县尉,多次升官后任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入选的人扯皮要好官,纷纷到他面前言辞激烈、态度傲慢地要求,他和他们谈话,从早到晚没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五 洪武元年九月戊戌朔,大将军徐达改故元都安贞门为安定门,建德门为德胜门。 己亥,指挥薛某至东安州,获哈剌赤,斩之,其将校俱降。 壬寅,置大都督分府于北平,以都督副使孙兴祖领府事,升指挥华云龙为

  • 15.曹刿抗击齐军·林汉达

    齐桓公即位后,依靠管仲的帮助,争取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他对鲁国的战争中,却遭到一次不小的挫折。在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进攻鲁国。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拼一死战。齐

  • 论语正义卷三·刘宝楠

    八佾第三(上)集解凡二十六章。正义曰:《汉石经》同,&ldquo;二十&rdquo;作&ldquo;廿&rdquo;。孔子谓季氏,&ldquo;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rdquo;【〔注〕马曰:&ldquo;孰,谁也。佾,列也。天子八佾,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八

  • 京都南禅寺祭一山国师文·太虚

    时民国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赴东亚佛教大会中华代表释太虚等,供具清香净水,鲜果新蔬,仰白于一山国师之觉灵曰:维应真之有自,诞天台之圣乡。由教麟而宗凤,传佛灯为国光。主净慈之名刹,坐宝陀之法堂。受时皇之别请,策玄驾于扶桑。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五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五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明圆教无作弘誓者。四谛之体秖是三谛。故以三谛总标誓境。一念心起与前不别。能观观智与前永异。即此一念即是三谛。不复更论迷解之本。若根若尘并是法界。法界秖是三

  • 林泉高致·郭思

    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专著。北宋郭熙及其子郭思著。全1卷。《四库全书》本共收录《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6篇,而通行本无《画记》。前4篇为郭熙著,其子郭思著后两篇,并为前4篇注释

  • 天台四教仪·谛观

    全一卷。又作四教仪、谛观录。高丽僧谛观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宋初,谛观应吴越王之请,携带天台三大部至我国,投于螺溪义寂门下,深研天台之学,十年后示寂,同门于其故箧中,发现本书,为研究天台教义大纲与观心(实践修行)要略

  • 大乘起信论广释·昙旷

    佛典注疏。唐昙旷撰。原著五卷。是对《大乘起信论》的论释。敦煌遗书藏本。因卷一佚亡,故本疏科分不清,但全书逐一疏释《起信论》文句,委曲详尽,并常依唯识宗观点评论《起信》。澄漪在《大乘起信论略述序》中评论本书

  • 寂调音所问经·佚名

    一卷,刘宋法海译。清净毗尼方广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