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北海王元详传

北海王元详,字秀豫,姿态容貌秀美,举止有度。太和九年(485)被封王,加侍中。孝文帝从洛阳北巡时,元详和侍中彭城王元勰同在皇帝车子里,陪侍在身边。到了文成帝立有射铭的地方,皇帝让车子停下,传旨叫各位弟弟和侍臣们都试试能射多远。每个人射出的箭都离目标还有一二十步远,只有元详的箭射到了。皇帝鼓掌大笑,便下令刻碑铭,亲自写碑文。皇帝南征,元详被任命为中领军、留守。孝文帝临崩前,遗命元详为司空,辅佐朝政。

  宣武帝亲理朝政后,元详任中大将军、录尚书事。咸阳王元禧谋反时,元详上表请求解除职务。皇帝不答应,任命他为太尉,领司徒、侍中,录尚书事如旧。元详被任命的当天晚上暴风响雷,拔起他家院中的梧桐树,那棵树主干有十围,被倒立在原来的地方。起初,宣武帝亲理朝政时,元详顾虑彭城王元勰声望过高压过皇帝,就想将他的司徒职务夺来,但又怕遭人议论,所以先任大将军,到这时才当上司徒。可是天帝显威,这样明显,有识者知道他不得善终。

  元详既是皇帝的叔父,高贵兼又受宠,地位声望都极高,但他贪得无厌,从公私两种渠道进行贩卖活动。又在东掖门外划地占人房宅,甚至有死人装棺后放在室中,请求等入葬以后再搬走的也不允许。当灵车过路时,路人都叹息不已。元详的母亲高太妃也助纣为虐,以至怨声载道。元详的王妃是宋王刘昶的女儿,元详对她并不以礼相待。特别宠幸小妾范氏,喜欢得就像夫妻一样。当范氏死后已经葬毕,他又让人打开墓隧看视。元详还和安定王元燮的王妃高氏私通。高氏是茹皓妻子的姐姐。元详一向依附于茹皓,又因为和高氏通奸,来往更加密切。元详虽然贪婪奢侈,宣武帝却仍对他十分敬重。元详常常另住在华林园西角,跟都亭宫馆相连。皇帝时常悄悄地来到他的住处,畅饮终日。皇帝和高太妃相见时,称她为阿母,跪在地上给高太妃敬酒,用的是家人的礼节。临走时,高太妃总是相送,举杯祝词说“:愿皇上千万岁寿,每年一次来我们母子家里。”起初,宣武帝亲理朝政时,元详和咸阳王禧、彭城王勰同时被召入宫中,同乘牛车,防备得十分严密。高太妃惊恐不安,以为必死无疑,乘车子在路旁哭着直送到金镛城。当元详免死后,高太妃说:“从今以后,不求富贵,只要我们母子相守在一起。愿意和你一起扫街道干活啊!”从此以后,元详极受宠信,地位显贵,不再担心有灾祸败亡的可能。

  后来,元详被高肇所陷害,高肇向皇帝说元详和茹皓等打算谋逆。当时元详住在南宅。皇帝召中尉崔亮进宫,崔亮便上奏元详贪婪淫乱,以及茹皓、刘胄、常季贤、陈扫净等人专横跋扈的情况。当夜就将他们关到南台。又派武贲卫士百人,包围和监守元详的宅院。夜间又担心他的家人惊恐逃亡,便派身边的侍从郭翼开了金镛城门骑马去元详家里告谕他们,并且出示御史中尉弹劾元详的奏书。元详的母亲高太妃见到郭翼以后,叩头大哭,难以自制。元详说“:果然像中尉所检举的那样,我还担忧什么?人家送给我奇珍异宝,各种财物,我确实收取了。果然收取了,我又有什么好发愁的呢?”到天亮时,茹皓等人都被赐死。皇帝召见高阳王元雍等五位亲王入宫商议元详的罪状。然后用单车严加防守送元详回到华林馆。元详的母亲和妻子抱头大哭,进入居室中时,只有几位小仆人和弱女婢随从。防守十分严密。又迁往太府寺,免职为平民。另建房舍在洛阳县的东北角,依法令规定加以禁管,终身软禁,将这座馆舍称为思善堂。正准备把元详迁移进去,正巧这时元详的家奴暗中勾结元详的同党,准备劫他出去,秘密抄了一份名单,托元详身边侍女交给元详。元详刚刚取过来看,被看守的主管人员从远处望见了,突然冲进屋里,从元详的手中夺去,上奏朝廷。皇帝下令秘密杀了他。元详自从被囚禁在太府寺后,又让他的母亲和妻子回到南宅去住,五天来看一次。这一夜,元详的母亲和妻子没有来,他便死在奴婢的手中。朝廷下诏让元详的丧礼仍回南宅办理,诸王和宗室亲属们都要前去吊丧。赐赠的物品全都比照汉朝广陵王故事办。元详刚被关起来的时候,将和高氏通奸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大怒,骂他说“:你自己有妻妾侍婢,年轻众多,美如鲜花,怎么跟高丽女婢通奸?以致有这种罪名,我见到高丽女婢,当生吃她的肉。”于是亲手打元详的背部和双脚一百多下。她自己举杖痛打,打累了,又让奴仆替她打。高太妃一向十分严厉,元详稍有罪过,常加以责罚,用棉絮包住木杖责打。这一次,去掉棉絮痛打,打得身上都是伤口,不久就化脓了。高氏又打了元详的妻子刘氏几十杖,并说:“新妇也是大家闺秀门当户对,为什么害怕他,不管好自己的夫婿!”刘氏只是笑着受罚,不申辩一句话。元详贪淫的过失,尽管远近闻名,但直到他死去的时候,也没有定出罪名是什么,远近的人都觉得奇怪并为此叹息。永平元年(508),朝廷下诏恢复王爵,谥为平王。他的儿子元颢袭爵。

猜你喜欢
  悔过第二十四·吴兢
  卷十四·岳珂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序·佚名
  ○九汉外史五则·许指严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佚名
  卷之十八·佚名
  ●卷五·王锜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八 宋纪四·纪昀
  金佗续编卷二十九·岳珂
  卷五缺·吕中
  志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七十三·郑麟趾
  卷首·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藏春集卷三·刘秉忠

    元 刘秉忠 撰七言律诗二月寄乡友漠北燕南几日程鴈来人去总飘零春隂将散好风至野烧渐空芳草生桥下洄澴鸳水绿城头突兀鹊山青此情拟托新诗遣写就新诗转系情春日遣怀盖世功名一局棊千年城郭昔人非分开春色花休妬流尽年

  • 巻四·皇甫冉

    钦定四库全书二皇甫集卷四唐 皇甫冉 撰五言排律酬张二仲彛吴洲见芳草楚客动归心屈宋郷山古荆衡烟雨深艰难十载别羇旅四愁侵澧月通沅水湘云入桂林已看生白髪当为乏黄金江海时相见唯闻梁甫吟答张諲刘方平兼呈贺兰广野

  • 阮阅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阮阅(生卒年不详)原名美成,字闳休,号散翁、松菊道人,舒城(今属安徽)人。元丰中进士,知巢县。宣和中知郴州,作《郴江百咏》。建炎元年(1127)以中奉大夫知袁州。喜吟咏,时号阮绝句。事迹参见《桐江集》卷四、《诗话总龟考

  • 列传第二十三 范泰 荀伯子 徐广 郑鲜之 裴松之 何承天·李延寿

    泰初爲太学博士,外弟荆州刺史王忱请爲天门太守。忱嗜酒,醉辄累旬,及醒则俨然端肃。泰陈酒既伤生,所宜深诫,其言甚切。忱嗟叹久之,曰:“见规者衆,未有若此者也。”或问忱,范泰何如谢邈,忱曰:“茂度漫。”又问何如殷觊,忱曰:“伯通易

  • 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欧阳修

    李淳风 甄权 许胤宗 张文仲 袁天纲 客师 张憬藏 乙弗私礼 金梁凤 王远知 薛颐 叶法善明崇俨 尚献甫 严善思 杜生 张果 邢和璞师夜光罗思远 姜抚 桑道茂凡推步、卜、相、医、巧,皆技也。能以技自显地

  • ◎兵二·徐天麟

    ○教阅武帝太初二年,令天下膢五日。(本纪,如淳曰,立秋?膢,伏俨曰,膢,音刘,刘,杀也,师古曰,续汉书作?刘,膢刘义各通耳,汉仪注云,立秋之日斩牲于郊东门外,以荐陵庙,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斩牲之礼,名曰?刘,兵官皆肄孙吴六十四阵,名曰乘之。)霍

  •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九·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唐纪十一贞元三年三月吐蕃使论颊热【邠志作论莽热今从实録】四月遣浑瑊盟于清水【实録丙寅崔澣至自鸣沙尚结賛言盟防之期及定界之所惟命是听君归奏决定当以盐夏相还又云清水之防同盟者少是以和好轻慢

  • 卷八·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八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列卿嗣世【孟孙 叔孙 季孙臧孙 子叔氏】闵公二年共仲奔莒莒人归之乃缢【共仲即庆父】 僖公十五年孟穆伯帅师及诸侯之师救徐【穆伯即公孙敖庆父子是为仲孙氏亦曰孟

  • 世家卷第十 高丽史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宣宗。宣宗安成思孝大王讳运字继天古讳蒸又祈。 文宗第二子顺宗母弟文宗三年九月庚子生。 幼而聪慧及长孝敬恭俭识量弘远。 博览经史尤

  • 张孝祥传·脱脱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他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字。十六岁时,张孝祥乡试中试,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绍兴二十四年(1154),张孝祥参加廷试考到第一名。当时策问师友渊源,秦埙与曹冠都竭力攻击程氏专门之学,张孝祥独独

  • 一个老战兵·沈从文

    当时在补充兵的意义下,每日受军事训练的,本城计分三组,我所属的一组为城外军官团陈姓教官办的,那时说来似乎高贵一些.另一组在城里镇守使衙门大操坪上操的,归镇守使署卫队杜连长主持,名份上便较差些.这两处皆用新式入

  • 卷十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十下 朱批李维钧奏摺 雍正二年六月十二日直隶巡抚【臣】李维钧谨 奏为保留良吏恭请 圣裁事窃顺德府邢台县知县戴天球自莅任以来廉以服官

  • 卷五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五十一礼部十巡狩永乐六年定一诏诰天下诸司及各处镇守总兵官知会一礼部预行各处凡有重事并四夷来朝俱达行在所仍具本啓闻其余事务奏啓俱达京师啓闻施行事有疑碍者在京合该衙门具奏取自上裁凡进拜

  • 卷十·孙奇逢

    子路第十三子路问政章率先勤劳意常周于民情事理之外贤者犹可自勉至无倦则真实不容己处非自强不息不能 或曰请益无倦非抑子路先劳外原无可益耳无倦便是无逸作所自强不息底道理此爲要领处非止救勇躁之失而已程子云这一

  • 总次·朱时恩

    佛祖纲目总次全部纲目内所载。虽西方圣人为大千教主。实遵东土帝王花甲。编年纪号。自序文起至末卷助赀姓氏。止分列四十一卷。共成十二策开后。第一策 董序 (黄引许跋) 自序 凡例 宋序  七佛偈 首卷至十八卷

  • 春秋三传辨疑·程端学

    《春秋》学著作。元程端学撰。二十卷。程端学,字时叔,至治进士,官至太常博士。通《春秋》。此书外,另有《春秋本义》、《春秋或问》。是书以攻驳“三传”为主。凡端学以为可疑者,皆摘录经文传文而疏辨于下。大抵先存一必欲

  • 鬼问目连经·佚名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述说诸饿鬼问恶报业因于目连,目连乃一一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