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角厮罗,唐土蕃赞普之后,据邈川之宗哥城,尽有河隍之地。祥符中,用蕃僧立遵之策,将众十万,穿古渭州入寇。时曹玮以引进使知秦州,领骑卒六千,守伏城。闻贼已过毕利城,玮率诸将渡渭逆之,遂合战于三都谷,贼军虽众,然器甲殊少,在后者所持皆白搭毛连,以备劫虏而已。玮知其势弱不足畏,欲以气凌之,自引百骑穿贼阵,出其后,升高指挥,军中鼓噪夹击,贼大溃,斩首三千级。明日,视林薄间,中伤及投崖死者万计。玮之威名,由是大震,角氏自此衰弱矣。

冯拯之父为中令赵普家内知,内知盖勾当本宅事者也。一日,中令下帘独坐,

拯方十余岁,弹雀于帘前,中令熟视之,召坐与语。其父遽至,惶恐谢过,中令曰:“吾视汝之子,乃至贵人也。”因指其所坐榻,曰:“此子他日当至吾位。”

冯后相真宗、仁宗,位至侍中。

丁谓有才智,然多希合,天下以为奸邪,及稍进用,即启导真宗以神仙之事,

又作玉清昭应宫,耗费国帑,不可胜计。谓既为宫使,夏竦以知制诰为判官。一日,宴宫僚于斋厅,有杂手伎俗谓弄碗注者,献艺于庭,丁顾语夏曰:“古无咏碗注诗,舍人可作一篇。”夏即席赋诗曰:“舞拂挑珠复吐丸,遮藏巧便百千般。

主公端坐无由见,却被傍人冷眼看。”丁览读变色。

种放隐终南山,往华山访陈抟,抟闻其来,倒屣迎之,既即坐,熟视曰:“君他日甚显,官至丞郎。”种曰:“我之来也,求道义之益,而乃言及爵禄,非我意也。”陈笑曰:“人之贵贱,莫不有命,贵者不可为贱,亦犹贱者不可为贵也。君骨法合为此官,虽晦迹山林,终恐不能安耳。今虽不信,异日当自知之。”放不怿而去,至真宗时,以司谏召至阙下,及辞还山,迁谏议大夫,东封,改给事中,西祀,改工部侍郎而卒,竟如抟之相也。

寇莱公始与丁晋公善,尝以丁之才荐于李文靖公沆屡矣,而终未用。一日,莱公语文靖曰:“比屡言丁谓之才,而相公终不用,岂其才不足用耶?抑鄙言不足听耶?”文靖曰:“如斯人者,才则才矣,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莱公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文靖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晚年,与寇权宏相轧,交至倾夺,竟有海康之祸,始服文靖之识。

王克正仕江南,历贵官,归本朝,直舍人院。及死,无子,其家修佛事为道场,惟一女十余岁,跪捧手炉于像前。会陈抟入吊,出语人曰:“王氏女,吾虽不见其面,但观其捧炉,手相甚贵,若是男子,当白衣入翰林。女子嫁即为国夫人矣。”后数年,陈晋公恕为参知政事,一日,便殿奏事,太宗从容问曰:“卿娶谁氏,有几子?”晋公对曰:“臣无妻,今有二子。”太宗曰:“王克正,

江南旧族,身后唯一女,颇闻令淑,朕甚念之,卿可作配。”晋公辞以年高,不愿娶。太宗敦谕再三,晋公不敢辞,遂纳为室。不数日,封郡夫人,如陈之相也。

鞠咏为进士,以文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

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太宗欲周知天下之事,虽疏远小臣,苟欲询访,皆得登对。王禹大以为不可,上疏,略曰:“至如三班奉职,其卑贱可知,比因使还,亦得上殿。”云云,

当时盛传此语,未几,王坐论妖尼道安、救徐铉事,责为商州团练副使。一日,从太守赴国忌行香,天未明,仿佛见一人紫袍秉笏,立于佛殿之侧,王意恐官高,

欲与之叙位,其人敛扳曰:“某即可知也。”王不晓其言而问之,其人曰:“公尝上疏云:‘三班奉职,卑贱可知’,某今官为借职,是即可知也,”王怃然自失,闻者莫不笑。

陈晋公恕自升朝入三司为判官,既而为盐铁使,又为总计使,洎罢参政,复为三司使,首尾十八年,精于吏事,朝廷藉其才。晚年多病,乞解利权,真宗谕曰:“卿求一人可代者,听卿去。”是时寇莱公罢枢密副使归班,晋公即荐以自代。真宗用莱公为三司使,而晋公为集贤殿学士判院事。莱公入省,检寻晋公前后沿革创立事件,类为方册,及以所出榜示,别用新板题扁,躬至其第,请晋公判押。晋公亦不让,一一与押字既,而莱公拜于庭下而去,自是计使无不循其旧贯。至李谘为三司使,始改茶法,而晋公之规模渐革,向之榜示亦稍稍除削,今则无复有存者矣。

丁晋公为玉清昭应宫使,每遇醮祭,即奏有仙鹤盘舞于殿庑之上。及记真宗东封事,亦言宿奉高宫之夕,有仙鹤飞于宫上。及升中展事,而仙鹤迎舞前导者,

塞望不知其数。又天书每降,必奏有仙鹤前导。是时寇莱公判陕府,一日,坐山亭中,有乌鸦数十,飞鸣而过,莱公笑顾属僚曰:“使丁谓见之,当目为玄鹤矣。”又以其令威之裔,而好言仙鹤,故但呼为“鹤相”,犹李逢吉呼牛僧孺为“丑座”

也。

张文定公齐贤以右拾遗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中,文定自帘下熟视不问。尔后文定三为宰相,门下厮役往往皆得班行,而此奴竟不沾禄。奴乘间再拜而告曰:“某事相公最久,凡后于某者皆得官矣,相公独遗某何也?”因泣下不止。文定悯然语曰:“我欲不言,尔乃怨我。尔忆江南宴日,盗吾银器数事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虽尔亦不知也。吾备位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安敢以盗贼荐耶?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百千,汝其去吾门下,自择所安,盖吾既发汝平昔之事,汝宜有愧于吾,而不可复留也。”奴震骇泣拜而去。

鼎州北百里有甘泉寺,在道左,其泉清美,最宜瀹茗,林麓回抱,境亦幽胜。

寇莱公谪守雷州,经此酌泉,志壁而去。未几丁晋公窜朱崖,复经此礼佛,留题而行。天圣中,范讽以殿中丞安抚湖外,至此寺,睹二相留题,徘徊慨叹,作诗以志其傍曰:“平仲酌泉方顿辔,谓之礼佛继南行。层峦下瞰岚烟路,转使高僧薄宠荣。”

苏易简特受太宗顾遇,在翰林恩礼尤渥,其子作《次续翰林志》叙之详矣。然性特躁进,罢参政,为礼部侍郎、知邓州,才逾壮岁,而其心郁悒,有不胜闲冷之叹。邓州有老僧,独处郊寺,苏赠诗曰:“憔悴贰卿三十六,与师气味不争多。”又移书于旧友曰:“退位菩萨难做。”竟不登强仕而卒。世言躁进者有夏侯嘉正,以右拾遗为馆职,平生好烧银而乐文字之职,常语人曰:“吾得见水银银壹钱、知制诰一日,无恨矣。”然二事俱不谐而卒。钱僖公惟演自枢密使为使相,而恨不得为真宰,居常叹曰:“使我得于黄纸尽处押一个字,足矣。”亦竟不登此位。旧制,学士以上,并有一人朱衣吏引马,所服带用黄金,而无鱼,至入两府,则朱衣二人引马,谓之双引,金带悬鱼,谓之重金矣。世传馆阁望为学士者赋诗云:“眼里何时赤,腰间甚日黄。”及为学士,又作诗曰:“眼赤何时两,腰黄几日重。”谓双引重金也。

夏郑公竦以父殁王事,得三班差使,然自少好读书,攻为诗。一日,携所业,

伺宰相李文靖公沆退朝,拜于马首而献之。文靖读其句,有“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之句,深爱之,终卷皆佳句。翌日,袖诗呈真宗,及叙其死事之后,家贫,乞与换一文资,遂改润州金坛主簿。后数年,举制科,对策庭下,有老宦者前揖曰:“吾阅人多矣,视贤良,他日心贵,乞一诗,以志今日之事。”因以吴绫手巾展于前,郑公乘兴题曰:“帘内衮衣明黼黻,殿前旌旆杂龙蛇。纵横落笔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是年制策高等。平生好为诗,皆有所属,初罢枢府,

为南京留守,时有忌疾之者,到部作诗曰:“造化平分荷大钧,腰间新佩玉麒麟。

南湖蕴睿日夜栽桃李,准拟濉阳过十春。”又曰:“海雁桥连春水深,略无尘土到花阴。忘机不管人知否,自有沙鸥信此心。”晚年流落,仇敌益众,而抨弹之疏,不辍上闻。因作诗送一台官曰:“弱羽惊弦势未安,孤飞殊不碍鸾。黄金自有双南贵,莫与游人作弹丸。”始王沂公曾当国,郑公为翰林学士,欲撼之,因作《青州诗》曰:“日上西山舞鸾鹤,波翻碧海斗蛟龙。直钩到了成何事,消得君王四履封。”以沂公青人故也。

真宗晚年欲策后,时王旦为宰相,赵安仁参知政事,将问执政,会王旦告病去,遂独问安仁曰:“朕欲以贤妃刘氏为后,卿意何如?”赵对曰:“刘氏出于侧微,恐不可母仪天下。”真宗不怿。翌日,以赵之语告王冀公钦若,冀公曰:“陛下姑问安仁,意欲以何人为后?”异时,上果以冀公之言问,赵对曰:“德妃沈氏乃先朝宰相沈义伦之家,宜可以作配圣主。”真宗翌日以语冀公,冀公曰:

“臣固知如此,盖赵安仁尝为沈义伦门客。”真宗深以为然。未几,罢安仁参知政事,转钦若一官,为天书扶持使,刘氏竟立,刘即明肃太后也,冀公权宠自此愈固。

李太后始入掖庭,才十余岁,惟有一弟七岁,太后临别,手结刻丝ひ囊与之,

拍其背泣曰:“汝虽沦落颠沛,不可弃此囊,异时我若遭遇,必访汝,以此为物色也。”言讫,不胜呜咽而去。后其弟佣于凿纸钱家,然常以囊悬于胸臆间,未尝斯须去身也。一日苦下痢,势将不救,为纸家弃于道左。有入内院子者,见而怜之,收养于家。怪其衣服百结,而胸悬ひ囊,因问之,具以告院子。院子然惊异,盖尝受旨于太后,令物色访其弟也。复问其姓氏、小字、世系甚悉,遂解其囊。明日,持入示太后,及具道本末。是时太后封宸妃,时真宗已生仁宗皇帝矣,闻之悲喜,遽以其事白真宗,遂官之,为右班殿直,即所谓李用和也。及仁宗立,太后上仙,谥曰章懿,召用和擢以显官,后至殿前都指挥使,领节钺、赠陇西郡王,世所谓李国舅者是也。

杨景宗即章惠太后弟也,太后既入掖庭,景宗无赖,以罪隶军营务,黥墨其面,至无见肤。真宗幸玉清昭应宫,将还内,而六宫皆乘金车,迎驾于道上。景宗以役卒立御沟之外,太后车中指景宗,令问其姓氏骨肉,景宗具以实对,太后泣于车中。景宗惟知其女兄在掖庭,疑其是也,遽呼太后小字及行第,太后大哭曰:“乃吾弟也。”即日上言,官之以右班殿直,后至观察留守。景宗既在仕,遂用药去其黥痕,无芥粟存者,既贵而肥如玉,性恣横,好以木挝击人,世谓之杨骨槌云。始丁晋公作相,造宅于保康门外,景宗时以役夫荷土筑地,及晋公事败,籍没入官,晚年以宅赐景宗,其正寝乃向日荷土所筑之地也,世叹异之。

猜你喜欢
  ●卷十一·周密
  ●江阴城守纪序·韩菼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十二·佚名
  ◎贿选与贿不选·刘以芬
  嘉靖以来首辅传卷七·王世贞
  第二十五卷 仕绩 一 六·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纪昀
  卷十八上·沈枢
  卷七十九·杨士奇
  卷第四十七·佚名
  卷七十三·宋敏求
  138.赵绰依法办事·林汉达
  南史识小录卷八·沈名荪
  黄磋玖·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景沂·唐圭璋

      景沂号肥遯,天台人。著全芳备祖前后集。   壶中天   江邮湘驿。问暮年何事,暮冬行役。马首摇摇经历处,多少山南溪北。冷著烟扉,孤芳云掩,瞥见如相识。相逢相劳,如痴如诉如忆。   最是近晓霜浓,初弦月挂,传粉金鸾侧

  • ●种玉记目录·汪廷讷

    第一齣 开宗第二齣 赠玉第三齣 园逅第四齣 梦俊第五齣 縧探第六齣 笺允第七齣 奇术第八齣 赴约第九齣 露遣第十齣 怆别第十一齣 宠拜第十二齣 虏骄第十三齣 拂券第十四齣 隙中第十五齣 促晤第十六齣 

  • 水云诗钞·吴之振

    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丙子正月十有三,挝鞞伐鼓下江南。皋亭山下青烟起,宰执相看似醉酣。万马如云在外间,玉阶仙仗罢趋班。三宫北面议方定,遣使皋亭慰伯颜。殿上群臣默不言,伯颜丞相趣降笺。三宫共在珠帘下,万骑虬须绕殿前。

  • 日涉园集巻九·李彭

    宋 李彭 撰五言絶句唤渡亭草风兼沙雨依约渭河边昔人曽唤渡絶唱颇清緜戯书山水枕屏四段遥岑天南端野彴垂杨下萧散策寒藤緑云复观化澄江真皎镜短艇戯鸣榔无复机心动不惊鸥鸟行孤峯上排霄羣木尽生意持竿坐石矶髙懐在云

  • 卷十二·黎民表

    钦定四库全书瑶石山人稿卷十二明 黎民表 撰七言律诗舟抵胥江值王师东下北来风雨满长途浊酒他乡客思孤铜柱烽烟连日夜楼船戈甲下江湖朝廷石画谁今得诸将金貂莫浪图白首看山重引兴故园三径任荒芜午日阻水横石矶同陈亮

  • 提要·胡粹中

    【臣】等谨按元史续编十六卷明胡粹中撰粹中名由以字行山隂人永乐中官椘府长史此书大防以明初所修元史详于世祖以前攻战之事而畧于成宗以下治平之迹顺帝时事亦多阙漏因作此以综其要起世祖至元十三年终顺帝至正二十八年

  • 卷之二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五百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夏四月。乙酉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记注  ○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记注  ○奉皇太后幸西苑驻跸。记注  ○谕内阁、岑春火滟宣奏、特倢■<曰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十七·阿桂

    八月壬申温福丰升额奏言丹坝土司差人赴营投禀言金川要我帮兵并阻我投顺天朝恳请官兵及早前徃驻守土司情愿尽力报効等语是该土司见官兵势盛坚心内向又因金川廹胁帮兵情急求援今董天弼已派兵前往则此后金川勾引并吞狡计

  • 卷二十九·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二十九乾隆三十年三月丙子朔饬谕参赞大臣纳世通阻止明瑞及调拨观音保兵丁之谬上谕军机大臣曰纳世通等奏称办理乌什官兵现有一千八百余名已足敷

  • 读史记十表卷三·汪越

    南阳汪越撰六国表第三太史公曰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

  • 例言·梁启超

    一本编以发明管子政术为主,其他杂事不备载。一管子政术,以法治主义及经济政策为两大纲领,故论之特详,而时以东西新学说疏通证明之,使学者得融会之益。一古书文义奥啧,领解非易二《管子》一书,传世更少善本,讹夺百出,前此几成废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 洪武十六年二月乙亥朔,上观唐太宗《帝范》,谓侍臣曰:“此十二篇者,虽非帝王精微之道,然语意备至,曲尽物情,使唐之子孙克守其言,亦足为训,自后女主窃柄,有乖君体,骨肉少恩,有乖建亲,谄谀并进,有失

  • 卷七十九·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七十九    宋 卫湜 撰明堂也者明诸侯之尊卑也郑氏曰朝於此所以正仪辨等也孔氏曰欲显明诸侯之尊卑故就尊严之处以朝之大司马职云设仪辨位以等?国山隂陆氏曰

  • 卷四十一·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四十一乐律管只吹得中声为定【季通尝截小竹吹之可验】若谓用周尺或羊头山黍虽应准则不得中声终不是大抵声太高则焦杀低则盎缓【牛鸣盎中谓此】又云此不可容易杜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一·宗喀巴

    道前基础初归敬颂〔科〕科判分二甲一初归敬颂及略述本论之重要甲二初开为四门今甲一初归敬颂及略述本论之重要南无姑如曼殊廓喀耶(藏语)敬礼尊重妙音(汉译)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于是释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佛陀波利译)·佚名

    唐 佛陀波利译御制佛顶尊胜总持经咒序朕惟如来演大乘教。开方便门。千经万法。无非为济度群生。使不沦业报。佛顶尊胜总持经咒者。一切如来智印。广大慈悲。甚深希有。普利昏迷。实巨海之津梁。幽暗之日月。饥渴之饮

  • 法华义疏·吉藏

    凡十二卷。隋代吉藏着。又作法华经义疏、法华经疏、妙法莲华经义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系吉藏以三论宗之立场注释法华经。吉藏为三论宗之集大成者,亦常讲大智度论、法华经,且引用多数经律论疏加以注释。全书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