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前汉书续集卷下

却说吕后见惠帝归天了,令郦商等伏兵内门。第三日,文武来朝,却见内门闭,众文武内外交闹,文武甚惊。自帝崩,前后六七日,有王陵,陈平商议间:“内门紧闭,如之奈何?”二人话间,见一人提辔而来,下马参拜二相,却是樊亢。拜毕,陈平曰:“谁如您父子?”亢曰:“昔日父踏鸿门,若用樊亢,愿往之不惧。只此闭九重禁门,只为惠帝六日不知好弱。”樊亢曰:“二相看我不踏开此门,誓不为汉臣。”有樊亢进步向前,手摇金环,一脚踏门两开;又至五门,被亢踏之,三座门开。太后忙问,吕胥急开门,见太后曰:“惠帝归天也!”

文武大哭罢,商议:“不可一日无君,教请关外十王来。”太后闻之甚怕,又与吕胥议论:“这事如何?”吕胥曰:“今有惠帝正宫有孕,后十月满足,长得是太子,为后主;若是公主,教他文武扶立十王未为迟也。”众文武不曾敢言。

后时昭阳宫停尸七昼夜,后葬惠帝入山陵毕,文武皆退。太后与吕胥商议,吕胥教一般貌相女人选一个,诈做皇后,至于前殿。众文武都皆谩过。内有陈平知是伪诈。后惠帝归天经一月余,太后使六宫大使张石庆,于民间买十数个怀孕妇人,约得八九月内降生的,教入宫来。数内有一妇人,是屠户张永之妻,十月满足,降生一子,生得端严,可为后主。除外将九个妇人怕漏泄了天下,尽推入井中,用大石盖了井口,尽皆身死。那九个妇人不曾分娩,不见光明,死之苦矣。

太后等后一个月,皇后降生一子。吕后诏请众文武赴长乐宫与太子作满月,设一大宴,聚集两班文武,尽至于会上。太后进过太子,教大臣看之。转至陈平,陈平笑曰:“庶人者为福七日,无福者即死矣。”言讫,陈平笑。

太后言曰:“相公笑者何意?”陈平曰:“臣不笑别,见太子貌似惠帝。”太后听言毕,自然冷笑。太后抱太子归于后宫,即日教众文武封为太子常山王。宴罢皆散。次日,太后抱太子设朝,前后长八岁。常山王随二十宫女至少阳宫殿,太子于龙牀睡着。庶人无分,被八爪金龙推下龙牀,觉来,常山王骂众宫女:“敢把寡人推下龙牀来!”数内一人甚恶,却回常山王语:“你甚圣主?”常山王:“寡人龙孙,怎敢无理!”宫监笑曰:“您上祖多能屠宰。”常山王笑而问曰:“俺祖甚人也?”宫监细说前事一遍。常山王点头大怒,拂袖而归于后宫。有人告知太后,太后叵耐,遂问吕胥:“此人长成志气,岂不报仇?”吕后怕,吕胥笑曰:“此人甚之小哉!”二人使左右人将土布袋往后宫来。

其夜,常山王睡之甚浓。左右人将布袋压之,实时而死。至天明,太后升殿,众文武,太后曰:“夤夜常山王酒疾患身死也。等三年服满,教诏宣关外十王,选德立位。”文武不从。言罢,众文武出内。

吕胥与太后,侵晚至于未央宫,二人定计。吕胥曰:“惠帝已归天,常山王亦死,敕令等三年服满,想关外十王心变,如之奈何?姐姐寻思,惠帝是姐姐的子,当日为君,咱吕家弟兄随龙转过如是。这十王,兼是别妃之子,若有一个为君,更不显我吕家弟兄。妹有一计,诏请关外十王,如至,作一大会,将咱吕女与关外十王为妻,其前妻限十日都要弃了者,如违敕令即斩,久后不敢谩于吕家弟兄。便因十王弄权,其吕女岂有不知?”太后听之大悦,即日差十道使命,各处宣请去讫。

有数日,关外十王皆至,入内于阶下拜舞毕,吕后曰:“子童宣您别无事,皆因常山王归天,怕四隅蛮夷侵界,所谋汉之天下。特请十王与众大臣,就于此殿设一大宴,别无宣赐,子童散吕女与您十王为妻者;其前妻尽要休离,如违者即斩,限十日到于本国,不要见面,只此为令。”

吕后于后宫中宣至十个吕女,排于筵前,各执盏与十王过盏。吕后敕令刘肥,刘泽,刘长,刘建,刘恢,刘恒,刘友,将女妃子各各散配七王,敕令不得欺负吕女,如违者定罪,应有缘房,即日断送。七王谢恩,各人樽酒礼毕。当日七王将妃子各归本国。吕后与吕胥大悦:“此事大妙!”

话分两头。刘友至于晋国平州,即日升殿曰:“想吕后薄幸,散吕女为妻,敕令将前妻限十日休了,不要见面。”正叹之不足,闷闷而不悦。前有妃子至,见刘友不悦,问之:“大王不悦,何亦忧之?”刘友不语。再问曰,刘友具说前事。妃子大惊,泣而告曰:“夫妇人之大伦,生则同室,死则同穴,岂可一旦分飞离别?大王思之!”妃子又曰:“妾于后花园中花阴之下,取一土穴,妾于彼避之。大王教使命,将书与俺父亲,取我回去如何?”刘友泣而言之:“是也。”妃子藏于后园中避之。

于时,吕女闲步至于后园,见一小孩儿耍。吕女问曰:“您是谁家小的?”小儿曰:“我是刘友的儿。”吕女再问:“您母亲在于何处?”小儿指土穴中,引吕女至于穴口,小儿叫母,母即出。

吕女亲手揪妃子发,至于殿上。吕女曰:“刘友知罪么?尔一者负我,二者违了宣命。”刘友不语,泣而劝之。吕女恶责刘友。刘友大怒曰:“拼吾命矣!”将吕女痛伤数拳。吕女大哭,要告太后。

即日,吕女与使命持书见太后。使至长安,见太后。太后看其书,复差使宣刘友,妃子,吕女,至见太后。太后曰:“刘友,尔敢违命!”将妃子对面而斩首。刘友悲泣而告太后。太后免死,将刘友冷宫后面三间大房,锁于里面,休与饮膳。左右人将刘友锁于房内,十日无食,饿得体如经纸,将糊窗纸食之尽矣。前后饿得半似人半似鬼,看看至死。

太后至此,使左右人开门视之,笑曰:“我儿多敢肚中馁也?”唤左右人将茶一盏与刘友食之。刘友见茶汤,两眼睁开,就宫人手内夺去食之。太后笑曰:“我儿为甚急饮?怕肚中停宿食。”刘友托盏不能放下,仰面而倒于阶下,实时而死。有诗为证。诗曰:

吕后专权奸计奇,岂见垓前苦战时。

可惜刘朝千万载,等闲确损玉金枝。

太后使左右将刘友尸首后花园内埋讫。太后与吕胥商议,立吕氏为君。

话分两头。有二大王刘泽,执赏遥望长安,思高祖天下,被吕家权了世界。道罢,仰面放声大哭。有一人言:“大王因甚哭乎?欲取天下,小哉。”刘泽回头视之,是幽州范阳田子春。刘泽曰:“怎奈何我虽封王,亦无兵权。当日父王分与我二十万楚兵,即今太后追讫兵印,怎生得其元职?”子春曰:“小臣不过百日,长安去与大王取兵印将来如何?”刘泽曰:“大夫去时可用甚物?”子春言用黑白马二疋,更用金千两,更引七岁奉郎来同去。刘泽依言。

子春上路至长安店中安下。子春唤小主人于房内问之:“太后娘娘心腹人是谁?”主人曰:“唯有六宫大使张石庆。”

不多时朝罢,于街上过来。子春着意认得,真实是六宫大使。子春于早辰店门外,先拴白马一疋,有千百人看。六宫大使张石庆朝去,于街上店门首,见白马一疋。六宫使问曰:“甚人马?”左右曰:“是客人马也。”言:“马,龙驹之骥也。”六宫使乘鞭叹之,还朝。于时,至次早辰,又将黑马拴于门首,实时张石庆复朝而去了。不多时朝退,又于店门而过,看黑马,羡声不绝。张石庆回宅去了,子春复后随行,见衙门前一所大宅,于门上写着:“此房出赁。”子春计上心来。子春问门人曰:“此宅出赁,其价多少?”门人曰:“是大使相公的宅。”门人报曰:“外有卖马客人要赁房子。”张石庆曰:“教客人来也。”

子春礼毕,大使赐墩而坐。大使曰:“尔黑白二马卖,其价钱多少?”子春曰:“既大使要时,小人谨亦拜纳,何必要钱。小人卖马得钱,律科中取应求事。既大使用马,只与小人朝治中保得一处安身,受吾皇一纸紫泥宣,宰万姓之刑典,久在琴堂,整理词讼,量职吃俸,腰金衣紫,荫子孙之荣华,光祖宗之茔墓也。是男儿得志也。”大使听子春言毕,大喜,问子春:“高姓?”春曰:“姓田。”大使曰:“与吾妻宗人也,权与我做舅舅。”田子春起坐便谢,引奉郎来拜姑夫,姑姑。奉郎见石庆是亲,春亦无疑惑。大使与子春,每日私宅高谈阔论。当日,子春共大使闲话间,提起吕氏三王如何。子春曰:“若大使向太后行奏,教吕氏三人封为王,大使将来入上大夫也。”石庆大喜:“此言是也。”

石庆至晚,说知太后。太后大喜。来日早辰,宣老相公王陵。太后曰说前事。王陵不语。太后曰:“依我封吕氏三王,与您加官赐赏,不从我者,即斩!”王陵见逼他,将剑自刎。

左壁柴武拽住老相公头,抬朝门。陈平劝之。王陵曰:“你不知卖了汉家天下也?”平曰:“不知。”平入朝去见太后。太后问陈平曰:“我欲封吕氏三王如何?”陈平曰:“娘娘封之是也。”太后曰:“目下有齐王韩信印,有大梁王彭越印,九江王英布印。”实时封吕超东平王,吕禄西平王,吕产中平王。三王谢恩毕。

陈平得赏出。有王陵在朝门外,立等多时,王陵言叹:“陈平必因死矣!”叹之不绝。陈平笑而出朝。王陵遂问:“此是如何?”陈平曰:“封了吕氏三王也。”王陵大怒,恶责陈平。陈平言曰:“老相公焉能怒乎?若不封吕氏,我恐灭了咱汉家世界。朝中既有咱二人,汉国有也;如无咱二人,真乃是汉江山归于吕氏!”二人言讫,各归私宅。

话分两头。吕氏三王,封张石庆未厅丞相,赏金帛三万。张石庆谢恩出朝回还本宅,告子春具说前事,封了吕氏三王。子春知,言曰:“小人当日大醉,不合胡言,倒坏了吕家世界!”石庆大惊:“此是如何?”“吕氏三王封迁,若刘氏三王知吕家为君,便封了吕氏,三王多有疑心,虽吕家封迁为王,亦封增刘氏,三王亦无反心也。”张石庆曰:“舅舅言之甚当。”

至日,石庆见于太后,奏曰:“今有刘氏三王,若知封了吕氏三王,多有反心。”太后曰:“何亦治之?”石庆曰:“将有官者赐赏,无官者与兵印军权,让之不反。”吕氏三王:“卿言是也。”

宣陈平。陈平至,商议。陈平暗喜,必山东有细人来也,与刘泽说兵印。太后问陈平:“刘氏三王谁无兵印?”陈平曰:“只有济州刘泽,久困在闲,无兵印。”太后便发使去宣刘泽。

使至济州,刘泽接诏,拜毕,看诏大喜。即日随使入长安,于驿中下马,便入朝去。有合门大使奏曰:“二王刘泽在于朝门。”太后宣至于殿上。太后曰:“我儿镇守边庭,久困劳苦,赐我儿掌军兵印。”刘泽大喜,拜舞山呼毕。御案上太后,见刘泽身长一丈,状貌如神,有恐怕之意。太后问陈平:“此印合与不合与?”陈平曰:“娘娘圣鉴不错。”太后将兵印度与大使,大使献与刘泽,刘泽顺腰悬之。吕后曰:“印与了,合与军马多少?”陈平曰:“娘娘待与多少?”太后曰:“与三万军。”陈平眼觑刘泽。太后展指与五万,刘泽心意不悦。太后又展指七万,亦是不愿,太后见刘泽终心不愿,急忙摆手言:“不与。”却被陈平便喝:“刘泽,太后娘娘与大王五五二十五万人马,便谢恩!”刘泽急拜毕,唬杀太后娘娘曰:“看高祖旧日子父之面。”刘泽便往兵部处来交割,军团练使,至来日交割。刘泽至天明团练使交割的军兵二十五万,来辞太后,排列兵戈,向长安东一十八里长乐坂下寨,习兵交演。

张石庆归宅,见子春,说刘泽受兵印掌军二十五万,今日便起也。子春曰:“山东怎见兵马来?”张石庆曰:“教舅舅去看教演兵马。”与五十从人随子春去者。子春喜不自胜,安排鞍马,走大飞鹰,共奉郎游猎,骑黑白马二疋,引五十从人出于东门。

刘泽人马到霸陵桥下寨,二大王便取长安。有子春至,见二大王礼毕。子春曰:“大王军马未曾给赏,军心不伏,便入山东,会起大王刘号,三大王刘长,同取长安,不可迟延。”刘泽依言,军马即便起程。

早有探事人奏知吕后:“刘泽反于山东也!”太后大怒,急宣陈平问曰:“刘泽谋反,尔之罪也。”陈平曰:“岂干小人之事,是张石庆。”太后又宣石庆问之:“尔不合举封刘泽兵印,此之罪也。”石庆曰:“臣不合信田子春之言,教臣奏娘娘,封吕氏三王。更不合奏娘娘赐刘泽兵印。臣知此二罪也。娘娘恕免!”陈平笑曰:“田子春是汉下辩臣,见在刘泽手下。”石庆曰:“小臣不知此是奸人。”太后教石庆:“持兵将田子春来时恕尔。”石庆曰:“子春已到山东。”太后大怒,将石庆贬于夷门合,永不叙用。文武归宅。

太后入宫,又问吕胥:“这公事如何?”吕胥曰:“先损了汉下文武大臣,后吕氏三王牢把三关,东是潼关,南是武关,北是萧关。且来日未央宫排一小宴,请众文武大臣会宴。”

太后对文武便言:“子童自从惠帝归天,不曾与大臣宴会。今日排一小宴,请文武就宫中筵宴。”众官领旨赴宴,坐定了。陈平见是伏兵气象,曰:“这事大变也。”俄尔坐筵,敕下樊亢为明府监宴,赐剑一口,如有筵前作闹者,先斩后奏。

樊亢告曰:“第一,筵上不得双起;第二,筵上不得交头接耳;第三,不得推醉。如违此令,当筵吃剑!”亢三盏酒罢。陈平曰:“臣举一令,于咱这八人要一首全篇诗,一人一句,题‘楚汉争锋’起句。先从娘娘,小臣执盏。诗句联就,饮酒;不成联句者,饮水三盏。只此为令!”第一句,太后起句诗曰:

“楚汉争锋志气酬”。

陈平举盏与太后饮毕。第二句,周勃接句诗曰:

“交兵策马战无休”。

陈平举盏与周勃饮毕。第三句,灌婴联句诗曰:

“濉水月下三更出”。

陈平举酒与灌婴饮毕。第四句,樊亢联句诗曰:

“秦业刀头半夜收”。

陈平举酒,樊亢饮毕。第五句,张毕联句诗曰:

“雄将敲镫停骖问”。

陈平举酒与张毕饮毕。第六句,王陵联句诗曰:

“帖骥摇鞍从辔兜”。

陈平举酒与王陵饮毕。第七句,陈平联句诗曰:

“归来从马挥剑唱”。陈平举酒自饮毕。第八句,众臣不答,陈平再续结句诗曰:

“时人不负汉炎刘”。于是,汉下群臣都皆有诗句,各索饮酒。吕家投下没一人吟和得诗句,不能饮酒,频次罚水。坐中有东平王吕超思意:“皆是陈平之计,故辱俺兄弟。”拂袖儿便起。陈平监宴,人言樊亢请客。亢仗剑而来赶:“奉太后命,教请!”吕超见亢仗剑来赶,吕超大怒:“怎敢无礼!吾是太后之弟,尔是我外甥,尔敢杀我乎?”吕超舒项头于怀中。樊亢笑曰:“何亦避之!”锋剑,头落地。亢将人头持于筵前,諕群臣无一个敢动。太后见,面颜如土色。

吕产便起伏兵,与兄报仇。陈平指樊亢曰:“汉臣今日有祸,都是将军!”亢曰:“免忧。众文武都跟我来出内。”吕产持枪喝:“樊亢休走!”举枪直刺亢。亢挟枪扑住,用剑劈中吕产手。中军兵尽皆奔走。亢引大臣出内。陈平曰:“此会是伏兵之宴,欲图大臣之机。若非将军,何能得生!太后来朝有何面目见于群臣,此大不道也。”文武皆散。

太后告吕胥曰:“这条计,群臣参破也,倒送了吕超,吕产,被您儿樊亢杀了。我来日怎见文武?”吕胥曰:“虽知伏兵之计,文武岂知姐姐伏兵,但疑吕超,吕产之过矣。”

来日早朝,会文武服礼:“众文武休罪,子童知我过也。想二人之罪甚也,是亦他之命也。”文武退。太后敕令二尸首葬于郊外。

太后思惟:手下无知心一人,萧何老矣,曹参风患归农,不能所谋天下。思虑中间,近臣奏曰:“南郑褒州韩信丘坟确倒东南一角,里面有大蛇,身长数丈,伤人性命,断其驿路。”

太后大惊,即日设朝会文武,评议此事若何。陈平曰:“此是不祥之兆也。请太史院大监镇之。”太后宣大监至,曰:“今有韩信坟中大蛇出,注甚吉凶?”大监曰:“信之本形,受其坤气,不能升干气。此蛇不注吉凶,可亦除之。”大监与文武皆散。太后归于后宫,闷闷不悦。

至三更前后,忽闻一声地裂响,龙灯皆灭,门窗自鸣。太后忧。至天明,近臣奏曰:“内门前陷一大坑,内中涌出一肉块,无眉无眼,上面有四句诗。道甚的?诗曰:

刘兴吕不兴,两口不安宁,

彭越戚与韩,跳出陷人坑。”太后听毕:“于我之祸也。”唤左右仗刃砍之,不能破也。太后敕令:将于郊外取穴埋之,左右将去埋讫,遂后而穴入城来,又作人言,骂太后无端贱人,不离百日,您两口人吃剑也。太后不忍见,令人将肉块坠于河中。只当日半夜前后,河水长十分,溢满长安浮桥。百姓尽皆奔走入城。又水至城门。太后会百司文武安排祭河神之物。遂太后至河边,排列香案羊酒,贡献河神。遂祝曰:“河伯河神,愿息威灵。有灾罪我,无害生民。吾今致祭,风静河清。”

祝罢,众官一齐下拜。忽听一声鼓响,太后举头,忽见河内一只大船,目睹太后,亦不转睛。鱼背上又见一只孤舟,上有高祖,韩信,彭越,英布,戚氏,赵王等神魂在于船上,黑云笼罩定,大臣尽皆不见,唯有吕后得见。高祖举手而骂:“贱人,您姊妹二人信谗言,损害忠良,所谋俺刘氏江山,封吕氏为王,皆是贱婢。”骂讫数句,韩信道:“我王免怒。”信张弓兜箭拽满射中,鬼箭正中吕后左乳上。当吕后倒于河边死讫。有诗为证:

一心谋取刘天下,岂拟时衰祸患来。

却说吕后闷倒多时,吕后苏省,云雾忽散。太后自见左乳上一块青肿,似针刺般疼痛,急忙回朝传旨,宣取太医院官治之,终不能痊可。太后在心怎生过得。当夜又梦见一个鹰飞来,额上嘴一啄,又见一个狗于足上咬一口;又梦见三十个宫人扯住衣裳来索命。太后惊觉,血流遍身,寻思起来,是戚夫人子母每小字鹰娘,儿名做犬儿也。太后病患一向沉重,内门不开,遗嘱吕禄,且教替我设朝。当夜太后归天。至天明,文武来朝,不见太后掌扇遮围,众文武更不山呼,便退。

只吕禄暗行文字与邵平智杀刘号。刘号先知汉事,邵平道:“何故大王亦有疑心?大王先会二王刘泽,一同取汉家天下。”刘号使奸细人将书与二王刘泽。近人到于二王门首,使人报曰:“有大王刘号使命至。”近人接书与刘泽看毕,即日,二王刘泽升殿议曰:“谁人可会三大王去?”有周勃曰:“老夫愿往。”

当日辞王上升州,亦至于三王门下马,使近人报知。三王降阶而迎之。上大夫周勃,各序尊卑,坐间言说此事。三大王传令相府下头目,来日聚会,特有商议国机之事。二人酒毕,至次日,三王省会,限三日大小军马要赴济州二王处守镇。

三王与周勃先至济州,见二王礼毕,大王刘号与刘泽四人升殿共议,三处军有七十万余,先取长安。即日兵至长安西二十里下寨。

有人报知吕禄。吕禄即传敕令,灌婴为将,与吕牵,耿弇,予三人领兵一十万迎敌问罪去。灌婴令六军出城,过霸陵桥下寨。灌婴,耿弇商议,问众将曰:“吾今传令,立下信旗一面,如顺汉者在信旗东,如顺吕者信旗西。”言讫,众军皆于信旗东。唯有吕牵不顺旗东。灌婴持剑杀之,将吕帝首级头晓谕。有人报知吕胥。吕胥大怒,即令兵部判官郦其明今夜应于汉下文武之宅,发火烧之。其明得号令,而退于私宅,准备举火。等待时,夜间有一妇人阿茶公主,是刘号之子刘章之妻,知此密事,恐坏兵士。暗将文字与刘章。刘章得此文字,巡夜送与王陵。王陵看其文字大惊。王陵遂即遍行与汉臣寮文字,不候天明,众官皆诣王陵宅。王陵曰:“吾今老矣,不能答礼,众诸侯休罪。”王陵举杯,各人巡酒三盏。

众臣心疑,不知何事。思疑之间,有王陵喝左右:“将陈平执缚了者,取火焚之!”陈平曰:“吾有何罪?”王陵怒曰:“当日封吕氏三王,尔言甚来?汉天下于你身上管取,今日却教郦其明准备举火烧汉大臣之宅。”陈平曰:“相公争知此事?”王陵曰:“刘章妻阿茶公主说来。”陈平笑曰:“相公休愁,且将计策打并凭萧何老相公,小臣不到得落于吕胥之手下。”陈平曰:“左右人将郦其明父推来!”怒问:“恁儿郦其明举火烧汉大臣宅,你知么?”陈平道:“着左右唤你儿来对证!”

此时郦其明至,见父跪于阶前,左右持剑。郦其明言曰:“我父有甚罪,刀剑围簇?”陈平曰:“你是汉下之臣,却听吕禄之言,要烧汉下文武之宅,尔何讳?见阿茶公主证之,尔当合死。若依我三件事,将尔恕免。你若不从,实时便斩。若今成功,尔乃忠孝两全,扬名于后,职封一品,敕俸二两,衣紫腰金,历代名芳,载于青史。”郦其明寻思:“此事可为。”

陈平亲执郦其明手系之,笑曰:“如何?”郦其明伏地拜曰:“言者是也。”陈平曰:“三件事:第一诈发三道告急马;第二教周勃领兵迎敌决战,给付军印;第三如汉下兵动,先献后宰门。且教你老父权为质当。不依此事或漏泄,先斩你父,后诛全家老小。”郦其明曰:“愿依相公号令。”

当日,郦其明出宅,便与他诈发三道告急马,奏吕禄:“关外三王领雄兵七十万,早把了关口;第二道告急马到华州;第三道告急马军在陵州下寨也。”吕禄甚怕,急宣陈平商议。陈平曰:“关外三王领七十万雄兵至于长安。”陈平曰:“关外三王兵雄,除有韩信可敌。今有周勃兵机深厚,可以为帅退之。”

吕禄急宣至周勃殿下,便赐兵印。周勃袒军,喜之无限。周勃领兵迎敌三王。

吕禄入宫来说此事。吕胥曰:“今遭陈平之计也。”吕禄急出来,却早黄昏。郦其明点兵将后宰门,被樊亢夺门而来,将郦其明杀讫,领三千军入内,向六宫内搜吕氏家属。杀至未央宫前。樊亢传令休教人入宫,为母在此。吕胥笑而迎道:“我亲儿可施于孝,尔能者有孝有忠,焉可杀我乎?”樊亢怒问:“汉之天下何如?扶吕禄,谋意皆是母也。”亢举剑头落地。遂入殿,将吕家三千口家属,杀的似卧羊血,目绽口开,七横八纵,如排算子。苦也吕氏,有诗为证:

生擒吕氏三千口,尽在陈平计策间,

东风不管兴亡事,算来天地不容奸。

大汉十六年五月初四日寅夜,樊亢领三千军入内,将吕家三千口家属,尽皆斩首。太平天子今岁合登禅位。早晨密旨行请周勃,接关外三王。三王听知樊亢斩讫吕氏全家,大喜。

三王入长安来,万民皆喜。鼓乐讴歌,悦之甚也。三王入朝,聚集班寮文武,内有周勃请三王登位。三王各持礼不受。众大臣曰:“从于尊者登位。”刘号上殿,闻空中喝一声,似雷之鸣:“不可!”刘泽上殿,只见柱脚倒折,不能坐稳。三王刘长上殿,护龙举爪来吞,大殿摧其一角。三王急速下阶,三个大王都无天下之分。

众大臣商议不定,且与周勃权国。勃曰:“老臣不敢受此。”陈平曰:“权时整治朝纲,等关外十王齐到,选有分洪福,抚治万民。”

当日关外十王皆至,各相让位不定。早阙帝半载。陈平曰:“臣当夜二更初,见帝星见在北方之地位,常起红云遮笼,日有紫雾盘桓。有河东魏豹,辅佐西楚王,关东八伯诸侯,第一个英雄,天下名传小霸王,元受项王手,将后归汉,相高祖,发于本国,至河中府,有门容许负参见魏豹。豹请相见。茶酒毕,闲话间,有薄姬夫人于檐外笑语。许负闻之,问豹曰:“甚人笑语也?”豹曰:“乃吾妻也。”许负曰:“是一人妻也,注有君道。”许负出宅相别。魏豹曰:“负相我妻薄姬君之道如何?”周叔曰:“大王岂是真天子,皆是侯相之命,不可思之。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豹不从周叔谏,摆河而造反。汉皇知,差韩信渡瓮机而征,一擒豹而斩之,虏薄姬进与高祖,纳为第三妻,敕令往少阳宫。薄姬腹怀有孕。吕后生嫉妒,怕生太子。临时吕后教唤稳婆守生,吕后号令道:“稳婆,是女儿留者,太子者随即换了,赐金千两;不从我者,斩之!”随时分娩,报知吕后。吕后看之,笑是一怪物,没眉没眼,可似一块血肉。稳婆闹中抱太子出得宫门,至于本宅,欲坏太子;闻空中喝一声:“不得无礼!”道:“三世人主,无得损坏!”稳婆本家哺养,吕后将怪物进与高祖。高祖见之大怒,贬薄姬北梁州居止薄辛处,刘安抱太子上梁州。薄姬欲见太子,一似高祖之形。夫人大喜,赏刘安白金千两,权为恩养。后太子年长十五岁,身长八尺,面如白玉,手垂过膝,两耳垂肩,龙睛凤目,当时要往长安认高祖。此时认了,高祖不信,太子具说母之言,从前说一遍。高祖大喜,即日封太子为北大王,却还梁州与薄姬同治军事。至今北大王仁德孝慈,忠良睿哲,惜军爱民。”众臣皆喜,一齐举唱:“可为后主!”随即周勃离长安,便上梁州,请北大王。勃至门首,近人报知。周勃见薄姬夫人,礼毕,周勃说其诛吕一事,特请大王。薄姬不从。北大王往书斋内出来,见周勃,问:“甚人也?”周勃即便山呼拜舞。北大王鞠躬还礼,周勃曰:“大王圣鉴,汉天下半载无主,关外十王皆至长安,专等大王登位。娘娘不从。上告大王,可怜汉大臣无主,早赴长安。”薄姬曰:“汉天下恐有吕家,我怕生受,以此不从。”周勃曰:“吕后归天,樊亢将吕家属尽皆斩讫,已无后患。”薄姬曰:“我儿欲去,依我言语,日当午时登位可矣。”

北大王与周勃上马,至于长安,百官文武尽来接北大王,至内下马。即日,大臣百官关外十王一齐举按山呼,扶立北大王。近臣架袖而扶上龙牀。北大王曰:“记我母之言,吾亦为君,观日午当可受位。”群臣曰:“日当午未。”北大王举手祝告上苍:“吾有分为君者,太阳回午。”北大王言罢,群臣一齐下拜,太阳即回正午时。北大王坐殿,群臣山呼万岁毕,敕降恩命,大赦天下,号为汉文帝也。群臣有诗贺帝曰:

忠臣扶立千年圣,汉家天下已回春;

日正端门登极位,万国来朝有道君。

大汉十七年八月十三日,文帝登位,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四隅宁静,万民乐业,鼓腹讴歌。天子升殿,设问大臣曰:“朕思即位,不曾宴赏诸侯文武,来日朕设一大会,谨请百官文武皆要赴会。”

至日,十王文武百官皆至宴前,不见大王刘泽。帝心烦恼。宴罢,十王又归辞帝。帝敕令封二太子刘泽子加为景王,刘长子加为圣王,敕令各送本国。二太子受其君命。景王,圣王至长安谢恩。帝见二太子甚喜:“您二侄儿且与寡人相伴读书。”

前后半载。三大王刘长使周从至长安见圣王。周从见帝奏曰:“圣王在何处?”帝曰:“在寡人处。大夫归去传示吾兄,三王安稳住坐,圣王已无疏失”周从辞帝回至,见三大王具说前事。三王问周从:“我儿见住甚宫?”周从曰:“在于未央宫也。”三大王放心不下。三大王再问,周从曰:“当日圣王,景王闲行至长信宫,见高祖御容,二人拜罢,见棋。二太子下棋,圣王复杀景王三局,景王言:“我弟棋高也。”圣王便道:‘你让寡人。’”三大王听周从说罢,大惊:“我儿怎敢称寡!”三大王入宅辞母,走马至长安见帝,礼毕。三大王奏帝:“圣王何处?”帝曰:“在于书斋。”敕令宣至。圣王,景王二太子拜毕三王。帝设大宴,举杯留三王:“且与寡人同理国事。”三大王不敢违命,领圣旨随朝暂住。同从权管升州。

前后三年。忽一日告事急马,有番军入界,领雄兵五十万,欲至代州。帝曰:“朕才即位,早有此事!”宣文武大臣商议。一人奏曰:“今王陵,萧何,陈平尽皆老矣,七旬之上。”帝烦恼,敕令刘长聚兵,拜周勃为帅,加官为皇父也,急付与军印。

周勃殿下奏曰:“臣六十八岁,不可为将。臣举一上将:老臣舍弟周绩,见授刑院太守,官封亚父,可为帅也。”帝喜,宣至。亚父拜舞毕,帝见亚父身长一丈,面如紫玉。帝曰:“今有番军领兵五十万,侵于境界,尔敢退之?”亚父曰:“小臣受我王洪福齐天,愿往。”帝赐兵印,亚父为上将,统兵五十万雄兵,左翼将徐迈,右翼将刘祀,同受行军。

亚父辞帝出城下寨。亚父传令与左右,将军令整,将士不得迟违。帝出长安,亦看亚父之营。帝至棘门,左翼将徐迈以音乐迎之,送帝至霸陵桥上。右翼将刘祀以音乐迎之。

帝至中宫,送至细柳营。帝见亚父闭营,三军将令,紧把寨门,军不放帝入去,切恐夹带细人入来。帝亲至棘门问曰:“何故?”军人答曰:“只闻将军令,未闻天子宣。”帝使左右报知亚父。亚父出接帝。亚父曰:“械冑在身,不能拜舞,休责臣罪。”亚父请帝于帐下坐,亦酒待之。帝问亚父曰:“卿能掌军严切?”亚父曰:“不足道也。”帝问曰:“行如何决胜?”亚父曰:“今有五整,军不放娇傲。”又曰:“军不食酱,军不食餐,军不寝,将不卧;夏不执扇,雨不执伞。此五者是五整也。”帝曰:“将军如此之行,战者无不胜也。”帝曰:“今代州刘武手下二十万雄兵,令卿一就掌者。”文帝出营。亚父曰:“械冑在身,不能送帝。”帝叹曰:“此乃上将之作也,行帅者无不胜也!适来棘门霸上二将军,真如儿戏耳!”见此营作诗而咏曰:

文帝銮舆看北征,将军亚父有威名;

辕门不听天子令,今日争知细柳营!

文帝回驾入长安,亚父即日兵起进发。数日,早至代州,与番军对阵下寨,便排一阵,从天降下,就地涌来,四十里枪刀齐迓,三千面杂彩旗开,鹿巷千条,战骥万骑,阵云霭霭,杀气腾腾;阵圆似秋月照万顷寒霜。番兵见了,不敢争战,收兵退还本国。帝知而叹曰:“雄兵中决胜,良将善能定国。”敕赐官赏,封诸侯,赠诗曰:

细柳将军北戍雄,阵前却敌笑谈中;

自从战罢边尘静,铁券书名诰已封。

却说张石庆听知文帝登位四年,想当日吕后贬我为庶人,今知俺田子春于济州二王处为上大夫。今日收拾行程于济州谒见子春。行数日,至济州,至于门首,令人报知。子春降阶而相邀于堂上,亦酒待之。二人具说前事,说兵印,仰面大笑。张石庆曰:“吾者久困淹滞,作为庶民,故来谒舅舅寻些小勾当。舅舅若何?”子春曰:“此事小哉。”话毕,子春直至二大王殿下奏曰:“臣安日长安说兵印,皆是张石庆奏太后,太后准奏,得此兵印。为大王欲取长安,太后将石庆贬为庶人,家贫不济,今敬来谒见大王。”刘泽大喜,问石庆在于何处。子春曰:“在臣宅中。”刘泽曰:“请张石庆来见大王。”礼毕,赐酒三钟,即封张石庆为本郡太守。石庆谢恩。三日后,走马上任去讫。

猜你喜欢
  ●崇禎長編卷之三·汪楫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皇王大纪卷六十九·胡宏
  皇王大纪卷五十·胡宏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一十八 奸臣传七·纪昀
  九八四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将《河源图》黏签进呈片·佚名
  钦定辽史语解卷七·佚名
  五二 我的新书二·周作人
  卷二·杨大雅
  高思好传·李延寿
  孟速思传·宋濂
  卷二百七十·佚名
  第二十一章 北伐前夕的革命阵容·李宗仁
  纲鉴易知录卷二八·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九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九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林泉结契【三】王质山友续辞枸杞花红紫实红叶青春苖可食清甘人呼甜菜得名甚多最佳为仙人杖西王母杖我取友兮得枸杞石陂花头犬声起霏霏细雨杂斜阳半

  • 卷四百五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五十四白居易六年冬暮赠崔常侍晦叔【时为河南尹】鬓毛霜一色光景水争流易过唯冬日难消是老愁香开緑蚁酒煖拥褐绫裘已共崔君约尊前倒即休戏招诸客黄醅绿醑迎冬熟绦帐红炉逐夜开谁道洛中多

  • 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班固

    李广,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世世受射。孝文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射,杀首虏多,为郎,骑常侍。数从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 景帝

  • 卷之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二十八卷明成化(一)·缪荃孙

    宪宗成化元年三月庚申,总督扬州等处、都督佥事董宸奏:“所辖大沥、双套等营,凡十有五座,俱濒海要害,而岁久颓圮,请即时修筑。”事下兵部,请勘实修理。从之。四月庚子,南京守备太监王敏奏:“南京内府城堞及报恩寺塔,各为雷雨所损

  • 随着日子往前走·陆小曼

    实在不是我不写,更不是我不爱写:我心里实在是想写得不得了。自从你提起了写东西,我两年来死灰色的心灵里又好像闪出了一点儿光芒,手也不觉有点儿发痒,所以前天很坚决的答应了你两天内一定挤出一点东西。谁知道昨天勇气十足

  • 卷四·陈确

    气情才辨一性也。推本言之,曰天命;推广言之,曰气、情、才,岂有二哉?由性之流露而言,谓之情;由性之运用而言,谓之才;由性之充周而言,谓之气,一而已矣。性之善不可见,分见于气、情、才;情、才与气,皆性之良能也。天命有善而无恶,故人性

  • 卷五 乡射礼第五之一·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五    宋 李如圭 撰乡射礼第五郑目录云州长春秋以礼防民而射于州序之礼谓之乡者州乡之属乡大夫或在焉不改其礼射礼于五礼属嘉礼大戴十一小戴及别录皆第五郷

  • 卷三十三·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三十三   宋 王与之 撰肆师之职郑康成曰肆犹陈也肆师佐宗伯陈列祭祀之位及牲器粢盛郑锷曰肆师礼官之考所陈者皆祭祀之仪物礼官之属皆取法于是故以下大夫为之

  • 卷十七·季本

    <经部,诗类,诗说解颐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十七   明 季本 撰彤弓经防曰此天子飨有功诸侯而赐以弓矢之乐歌也苏氏所谓其赐也行之以飨礼是己以君飨臣当为大雅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賔中心贶之钟鼔既设一朝

  • 序·季本

    序诗遭秦火全经不存世儒拾于煨烬之余缀为三百五篇之数非古经也春秋诸大夫所赋之诗如野有蔓草之类所谓乱世之音也此乃孔子未正乐之前流于民俗习而不知正其在所删者班固乃谓诗三百五篇遭秦火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

  • 无作品第四十四·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为无所作。佛报言:无有作者故。须菩提,乃至诸法亦无所有。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云何行。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为行般若波罗蜜。不行痛想行识为行般若波罗蜜。乃至萨云若无所

  • 大乘正宗分第三·朱棣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李文会曰】摩诃萨者。摩诃言大。心量广大。不可测量。乃是大悟人也。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六祖曰】一切者。总标也。次下别列九类。   【王日休曰

  •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四(本)·窥基

    沙门基撰次下第二以五教十理证有本识。于中有三。初问。次答。第三至第四卷云别有此识教理显然下。总结劝信。论。云何应知至有别自体。述曰。此即外问。不言阿赖耶言第八识者。此言通故。不退菩萨。三乘无学。皆得有

  • 卷之一·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一 震泽祥符寺沙门释 纪荫 编纂 参学门人 (秉[白/山]秉岳秉岱秉睿)等 同校录 常州天宁寺沙门释 清如 重校 佛纪(上) 佛具十号。(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

  • 兜率龟镜集卷中·弘赞

    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释弘赞在犙辑○中集 上生内院上生经云。佛告优波离。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进。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

  • 宝持总禅师语录卷下·佚名

    参学门人文穆记机缘师在灵岩坐夏同众入室。老和尚问云如何是道者得力句。师云玄总自来不分外。尚云赵州洗钵盂话作么商量。师云赖有行者在。尚云争好倚重别人。师云若不如此谁知不分外。尚休去。师便出。一日又问许多

  • 南冠草·夏完淳

    诗别集。明夏完淳著。一卷。本集内的诗都作于被捕时及狱中,故取“楚人南冠”之典名集,以明志向。原单行本未见传本, 今均将集内诸诗统编入《夏内史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