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八十三回 移款筑园撤帘就养 周龄介寿闻战惊心

  却说颐和园开工,乃是光绪十一二年的时候,耗去经费,约不下三千万金。这时国帑支绌,三千万金的巨款,从何而来?相传是从海军款项下,调拨过去。中法一战,马江败绩,闽海舰队,丧亡殆尽,清廷因海氛日恶,决议大兴海军,整顿海防,将台湾划为一省,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原有福建巡抚事,归浙闽总督兼管。并在北京设海军衙门,命醇亲王弈譞作为总办,弈劻、李鸿章作为会办,善庆、曾纪泽作为帮办。五大臣公同商酌,拟先从北洋入手,督练第一支海军,择定盛京旅顺口,山东威海卫为军港。醇亲王弈譞,本没有海军经验,弈劻、善庆,不消说起,只有李鸿章、曾纪泽二人,素称是究心洋务,曾纪泽又时常出使外洋,主持海军的要人,自然要推李鸿章。但海军问题,繁费得很,免不得要筹集巨资。鸿章苦心筹画,接连奏请,朝上总是驳的多,准的少。巧妇难为无米炊,妙手空空,如何兴得起海军?鸿章没法,亲自入觐,密探内廷意旨。当由太后身旁的宠监李莲英,传出消息,说是:“太后近年,有意静居,拟造个园子,以便颐养,苦无的款可筹,时常烦躁,所以遇着各省筹款的事项,往往有驳无准。”鸿章沈吟一会,便与李莲英附耳数语,莲英点了好几回头。要造颐和园,恐亦是他怂恿出来。鸿章即回至天津,嗣凡有所奏请,无不照准。

  看官!你道这位李伯爷,是什么妙想?他与李莲英定议,欲借海军名目,责成各疆吏岁拨定款,就中提出一半,作了造园经费,一半作了海军经费,两事都可成就。确是筹款妙法。慈禧太后闻言欣慰,于是大兴土木,把清漪园旧址,辟地建筑,改名叫颐和园。造了两三年,方才告竣。园中的楼台殿阁,亭轩馆榭,实是数不胜数。最著名的是乐寿堂正殿,即慈禧太后住所,规模很是壮丽。又有仁寿殿亦相仿佛,系召见王大臣处。还有颐乐殿,是太后听戏的地方,更造得穷工极巧。殿外就是戏台,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颜曰庆演昌辰,中层颜曰承平豫泰,下层颜曰欢胪荣曝。将戏台叙得更详,作者之意可知。此外有知春亭,夕佳楼,芸碧馆,藕香榭,养云轩,瞰碧台,宝云阁,云松巢,邵窝,贝阙,石舫,荇桥等佳境,无妙不臻,有美毕具。这园本倚万寿山,泉清水秀,草长花香,山巅更建一佛香阁,轩厂华丽,上出云霄。慈禧太后在园时,每日必登阁游览,俯瞰全园,气象万千。下有千步廊,曲折而下,直达殿门,所以往来甚便。历述园中胜景,写尽当时奢侈。园已告成,慈禧太后将移居园内,降了一道懿旨,即日归政。醇亲王弈譞,礼亲王世铎,先后上疏,无非因帝年尚幼,恳请太后再行训政数年。太后俯准所请,随带同光绪帝,幸颐和园,把内阁军机处以下各机关,都迁入园内办理,就是梨园子弟,也与官僚一同居住。直把官场作戏场。这也不在话下。

  且说北洋海军,办了一二年,既集了好多经费,总要掩饰全国耳目,购了几只战船,募了几千舰队,才报成立。奉旨派醇亲王弈譞,到天津巡阅,肃毅伯李鸿章,即饬干员办差,布置行辕,务期完美。不料内廷又来了密函,由李鸿章展阅一周,忙召办差的委员入内,叫他在行辕里面,再布置一个房间。体制虽略逊一筹,装饰须格外精雅,不得疏忽!委员不敢多问,只得小心办理,一切铺设,已觉妥当,方回辕禀报。经李伯爷自去察视,到了正厅,系预备醇亲王居住,他倒不过大略一瞧,便算了事。转入厢房,反留心检点,那一件还嫌粗率,这一件更嫌简慢。委员暗暗惊讶,私自揣测,究竟是何人来此居住,要这般仔细挑剔?我亦不解。但奉上司命令,不得不再行掉换。过了数日,醇亲王已到码头,当由李鸿章亲去迎迓,办差的委员,亦随同前去,留心窥伺。见李伯爷谒过醇亲王后,即与醇亲王旁边的随员,殷勤问话,很带着谦恭样子。委员未曾认识,嗣闻李伯爷称他总管,方晓得是赫赫有名的太监李莲英。从旁面写入,比实叙还要厉害。醇亲王与李莲英,一齐上岸,直抵行辕,由李鸿章送入,周旋一番。又引李莲英到厢房,满口说是委屈,李莲英左右一瞧,只淡淡的答了费心二字。宿了两宵,醇亲王临场校阅,李莲英随侍在后,当由李鸿章传出军令,饬海军会操。舰队排樯而至,或分或合,或纵或横,映入醇亲王眼帘中,只觉得整齐错落,如火如荼。无异盲人。阅毕,极力褒奖。李鸿章只是拈须微笑。这一笑恰有微意。又过数天,醇亲王与李莲英,方辞别回京。这次阅操,又糜费了许多银两,李莲英处又须安置妥贴,一古脑儿在海军里报销,连委员都是瞠目伸舌。

  李莲英回京后,威势愈盛,宫中称他九千岁。御史朱一新,偏呆头呆脑的奏了一本,内有“李莲英随醇亲王阅兵,恐蹈唐朝监军覆辙”等语。慈禧后勃然震怒,立命降级,调补主事。这旨下后,还有那个敢冲撞李莲英?一班蝇营狗钻的人物,总教钻入李总管门路,不怕没有官做。转眼间已是光绪十四年,光绪帝年已十八,大婚期届,册立皇后。这皇后是谁家淑女?说将起来,又与慈禧后大有关系。从前立同治皇后时,慈禧后的主张,原是属意凤秀的女儿。旋由东太后决立年长,因把崇绮女为皇后,后来常与慈禧后反对,至死方休。这次光绪帝又要立后,慈禧后自然加意拣选。她想胞弟桂祥,曾任副都统,生有一女,与光绪帝年纪相仿,遂与光绪帝指婚。是年十月间,特降懿旨,立副都统桂祥女叶赫那拉氏为皇后,并选侍郎长叙两女,备作妃嫔。次年二月,光绪帝大婚,一切排场,与前代略同,小子若再叙述,笔意未免重复,不如概从简略。大婚礼毕,即封长叙长女那拉氏为瑾嫔,次女为珍嫔。慈禧后即下谕撤帘。归政典礼,虽是照同治朝依样举行,总要另画一个葫芦,费点手续。况慈禧后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踵事增华,自在意中。归政后连加太后徽号,于“慈禧端祐康颐昭豫庄诚”外,添了“寿恭钦献”四字,凑成了十四个。慈禧后喜溢眉宇,格外畅适。又因中外无事,没甚牵挂,遂率同李莲英等,颐养园中,或是登山,或是游湖,或是听戏,或是抹牌,有时随作书画,消遣光阴。皇后本不善书,经慈禧太后指教,亦能了悟草法,得心应手。后来能书擘窠大字,尝自署斋名,叫作延春阁。她本是慈禧后侄女,平时能得慈禧欢心,因此慈禧游玩,常令皇后随从。慈禧后既有可意的内侍,又有如愿的佳妇,左右侍奉,正是快乐得很。

  忽由河道总督吴大澄,呈上奏折,乃是请尊醇亲王称号,善拍马屁!内称醇亲王督办海军,功绩卓著,且自为帝父,应予尊崇。先引孟子“圣人人伦之至”的遗训,后引史事,谓宋朝的濮议,王珪司马光,与欧阳修所议不合,从前高宗纯皇帝御批,以欧说为是。又明朝的世宗,欲追尊生父兴献王帝号,群臣争执,高宗御批,亦加驳斥。应请皇太后特旨,加醇亲王徽号,遂皇上孝敬之忱,塞薄海臣民之望云云。奏上,太后即降旨如下:

  本日据吴大澄奏请饬议尊崇醇亲王典礼一折,皇帝入继文宗显皇帝,寅承大统,醇亲王弈譞,谦卑谨慎,翼翼小心,十余年来,深宫派办事宜,靡不殚竭心力,恪恭尽职。每遇优加异数,皆再四涕泣恳辞。前赏杏黄轿,至今不敢乘坐,其秉心忠赤,严畏殊常。非从深宫知之最深,实天下臣民所共谅。自光绪元年正月初八日,醇亲王即有豫杜妄论一奏,内称历代继统之君,推崇本生父母者,以宋孝宗不改子偁秀王之封为至当,虑皇帝亲政后,佥壬幸进,援引治平嘉靖之说,肆其奸邪,豫具封章,请俟亲政时,宣示天下,俾千秋万载,勿再更张。其披沥之忱,自古纯臣居心,何以过此?此深宫不能不嘉许感叹,勉从所请者也。兹当归政伊始,吴大澄果有此奏,若不将醇亲王原奏,及时宣示,则后此邪说竞进,妄希议礼梯荣,其患何堪设想?用特明白晓谕,并将醇亲王原奏发抄,俾中外臣民,咸知我朝隆轨,超越古今,即贤王心事,亦从此可以共白。嗣后阚名希宠之徒,更何所容其觊觎乎?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越年,醇亲王病殁。未殁时,慈禧太后屡率光绪帝至醇邸问疾,因醇亲王福晋,本是太后亲妹子,醇亲王又始终忠事太后,恭邸罢职,醇邸即续揽军机,一切政务,随时请太后指示,不敢独断独行。怪不得太后格外亲信,格外优待。临殁,太后极为痛惜,定称号曰皇帝本生考,予谥曰贤。丧葬一切,典礼特崇。惟谕中有“不可过事奢侈,致伤王生时恭俭盛德”。仍是防他僭越。并令将醇邸分为二处,一处崇祀醇亲王祖宗,一处为光绪帝发祥地点。醇亲王次子载澧袭爵,三子载洵,四子载涛,皆封公。醇亲王薨后,光绪帝虽然亲政,凡事仍禀白慈宫,不敢专主。慈禧太后亦尝令皇后及李莲英,暗中监察,免蹈同治覆辙。光绪帝恰也养晦遵时,没甚违忤。

  自十五年至二十年,只有与英吉利、俄罗斯,稍有交涉。英国为了哲孟雄,启衅构兵,哲孟雄在西藏南境,介居布丹,廓尔喀两部中间,布、廓两部,同为西藏藩属。廓、哲失和,英人尝助哲败廓,令哲王割让大吉岭,及附近印度的平原,作为己有,算是出兵的酬谢费。嗣后屡有要索,哲人愤恨,竟将英人囚住。英人遂发兵攻哲,哲王哪里能抵挡英人?免不得肉袒牵羊,乞降大不列颠旗下。引虎者终为虎噬,亚洲诸小国皆蹈此失。英人得了哲孟雄,又把布丹亦收为属部。哲、布已失,西藏藩篱被撤,藏人震惧,日思规复,至哲部隆吐地方,设立卡房。英人安肯干休?自然要与西藏为难,攻毁卡房,并据藏南要隘。中国的驻藏大臣,向不中用,至是令帮办大臣升泰赴任,与英国总理印度大臣兰士丹,在印度孟加拉会议,定藏印条约八款,承认哲为英属,勘定藏哲分界,才得和平了结。后来复把藏南的亚东地方,开为商埠,许英人互市,这也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至与俄国交涉的事情,系为帕米尔高原。帕米尔为新疆西南边徼,在葱岭外面,北通浩罕安集延,为亚洲最高的陆地。亚洲大山,多自帕米尔发脉,中国曾建设卡伦,并据伊犁西境,遂迫中国将卡伦撤去,中国不允。已而英人复降服阿富汗,嗾阿人逐中国卡伦兵,俄国以英人复来染指,忙出兵据帕米尔。于是中俄英三国,皆有违言。经中国出使大臣洪钧、许竹筠,先后会议,结果是俄人得了大利,英人次之,中国最是吃亏,把帕米尔高原,尽行弃掉,只以葱岭为界,清政府因中国幅员,素号辽廓,割了一些儿荒徼,也没有十分痛苦。总教身家保住,管什么边疆荒地?到光绪二十年,是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又是天大的喜事。寿辰在十月十日。正二月间,就饬王大臣预备祝嘏典礼,仿照康熙、乾隆时故例。着各省将军督抚,先期派员来京,庆祝圣母万寿,一面饬内务府督率工役,自大内至颐和园,统要盖搭灯棚,点缀景物,并要沿途建设经坛,由喇嘛僧带领僧众,唪诵寿生真经。颐和园内,还要造大牌楼,作圣母万寿纪念。内务府因库款支绌,授意内外大员,预送寿礼,大员们哪个不想巴结?彼此会议各捐俸银二十五成,作了万寿的送费,聊表微忱。内中有个西安将军荣禄,于俸银二十五成外,更献了许多金银珍宝,顿时喜动慈颜,立召内用。荣禄本太后功臣,热河回跸,全仗荣禄随扈,为什么外任西安,就了闲散的职任?原来荣禄扈驾回京,慈禧后记念大功,擢为内务府总管,宫廷得自由出入。每有要事,慈禧后亦常与商量,同治帝宾天时,荣禄尚入直宫中,很邀宠眷。到了光绪六年,忽由光绪帝师傅翁同龢密白太后,劾荣禄浊乱宫禁的罪状,慈禧后不信,暗中恰是加意侦查,果然事出有因。这位有胆有识的荣大臣,竟在某妃房中,竭忠效力,确是有胆,确是有识。被慈禧后亲见亲闻,当下怒气勃发,立将荣禄驱逐出京,革去官职。慈安崩后,慈禧后又记起荣禄,疑是慈安设计陷害,俾折臂助,但因荣禄犯罪太重,不欲骤然起用。自是荣禄失官数年,嗣后不知荣禄如何运动,又超擢为西安将军。想来总是李总管的大力。此番奉召入都,再任步军统领,寿礼确是多送。自然格外小心,格外勤谨。预备祝寿期内,他亦着力帮忙。慈禧太后复降恩旨,晋封瑾、珍二嫔为妃,此外贵人等,亦照例递升。宗室外藩王公,及中外文武大臣都驰恩覃封,官上加官,爵上晋爵,满拟届了寿期,做一场普天同庆的旷典。谁料一到五月,朝鲜又闯起大祸,弄得中日开衅,陡起战云。清军连战连败,慈禧太后懊怅异常,不得不另降懿旨,罢除庆贺。小子曾记当时有一上谕云:

  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懿旨:本年十月,予六旬庆辰,率士胪欢,同深忭祝。届时皇帝,率中外臣工诣万寿山行庆贺礼,自大内至颐和园,沿途跸路所经,臣民报效,点缀景物,建设经坛。予因康熙隆乾年间,历届盛典崇隆,垂为成宪,又值民康物阜,海宇乂安,不能过为矫情,特允皇帝之请,在颐和园受贺。讵意自六月后,倭人肇衅,侵予藩封,寻复毁我舟船,不得已兴师致讨。刻下干戈未戢,征调频仍,两国生灵,均罹锋镝。每一念及,悯悼何穷?前因念士卒临阵之苦,特颁内帑三百万金,俾资饱腾。兹者庆辰将届,予亦何心侈耳目之观,受台莱之祝耶?所有庆辰典礼,著仍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朕仰承懿旨,孺怀实有未安,再三吁请,未蒙慈允。敬维盛德所关,不敢不仰遵慈意,为此特谕!钦此。

  一场盛举,化作烟销,日本太是无情,海军真也不力。届寿辰时,只在园内排云殿受贺,就算完结。后人有宫词一绝道:

  别殿排云进寿觥,慈怀日夕轸边情。

  诸州点景皆停罢,馈饷频闻发大盈。

  究竟中日何故开战,且到下回续叙。

  ----------

  母后训政,既非美事,亦非易事。历代有此成例,乃因主少国疑,不得已而出此耳。然阎窦临朝而常侍横,武韦专政而奄竖兴,郑李恃宠而珰祸炽。后妃专政,往往为中官所播弄,堕其术中而不之觉。以慈禧太后之英明,而前有安得海,后有李莲英。李莲英之擅权,较诸安得海,尤专且久。颐和园之建筑,李莲英导之也,六旬万寿之侈备典礼,何一非自李莲英等,曲意逢迎,隐图中饱耶?贵胄若醇亲王,元老若李肃毅伯,犹且不敢忤李莲英,遑论他人?故慈禧二次之训政,几与李莲英训政无异。本回叙慈禧,实即叙李莲英。叙李莲英,即不啻叙慈禧。清朝二百数十年之国祚,斲丧于李总管一人之手,内监之祸烈矣哉!慈禧后殆犹可原焉。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柯劭忞
  纳谏第五·吴兢
  目录·孔克齐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一·徐乾学
  ●卷四·姚元之
  卷之七百二十·佚名
  第十一卷 漕运一·缪荃孙
  一三九八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酌议纪昀请将文源阁详校官等分别议处情形折·佚名
  卷十六·吕中
  项羽本纪第七·司马迁
  侯莫陈悦传·魏收
  ●目录·徐栋
  卷一百十二·雍正
  卷八十三审断二·冯煦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彭定求

        卷500_1 【过张邯郸庄】姚合   客行长似病,烦热束四肢。到君读书堂,忽若逢良医。   堂前水交流,堂下树交枝。两门延风凉,洗我昏浊肌。   与子还往熟,坐卧恣所宜。时时相献酬,文字当酒卮。   野饭具藜藿,永

  • 卷十四·陈耀文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花草稡编>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十四 明 陈耀文 辑 中调 摊破南乡子【一名青杏儿】      程正伯 休赋惜春诗留春住说与人知一年已负东风瘦说愁说恨数期数刻只望归时 莫恠杜?啼真

  • 初集卷三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一古今体六十六首【丙寅三】暮春恭奉皇太后建福宫赏花侍膳之作新花回雁报春归韶景长舒爱日晖几个绿筠吟凤管双株红杏舞莱衣酒斟北斗升玫陛夀指南山映琐闱

  • 巻十一·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十一    明 袁表马荧 编高待诏集二七言古诗瑞应甘露诗并序永乐十年冬十月甲子皇上将举大狩之典乃命皇太孙殿下率诸军演武于方山之阳是日天降甘露于兹山既采取以献越五日戊辰天子亲御六

  • 卷十二·吴广成

      景二年春正月,元昊改元广运。  或言“开运”乃石晋败亡号,故改。  三月,遗匿名书于环州。  环州知州高继嵩久任西土,以勇敢闻。元昊恶之,将其遗箭系以匿名文字,言继嵩已投本国,置于延州境上,部署司以闻,继嵩不自安

  • 卷二十 唐高祖·王夫之

      〖一〗   易曰:“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圣人知天而尽人之理”时、书所载,有不可得而详者,世而下,亦无从而知其深矣。乃自后世观之,水天之佑,受人之归,六寓而定数白年之基者,必有适当其可之几,言亦可以知天、可以

  • 一○九一 多罗仪郡王永璇等奏缮签处费振勋等请旨分别议叙折·佚名

    一○九一 多罗仪郡王永璇等奏缮签处费振勋等请旨分别议叙折乾隆五十年二月二十四日臣永璇、臣金简、曹文埴谨奏,为遵旨奏请事。窃照四库全书四分书签、匣签,共计二万四千五百余函,十四万四千余册,为数浩繁,曾经臣等先后奏

  • 八三二 谕内阁全书第一分完竣所有总校等着总裁查明咨部照例议叙·佚名

    八三二 谕内阁全书第一分完竣所有总校等着总裁查明咨部照例议叙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初六日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四库全书第一分,现在办理完竣,所有总校、分校人员等,着该总裁查明咨部,照例议叙。钦此。(军机

  •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七·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亲王禄赐考会典载亲王郡王王子王孙及公主郡主等每岁支拨亲王唐制岁该谷四千八百石绢四千八百疋绵四百五十斤宋制领节度使岁该谷二千四百石钱四千八百贯绢二百疋绫一百疋罗十疋绵五百两今定米一万石郡王

  • 立本第十一·商鞅

    凡用兵,胜有三等:若兵未起而错法,错法而俗成,俗成而用具。此三者必行于境内,而后兵可出也。行三者有二势 :一曰辅法而法行;二曰举必得而法立。故恃其众者谓之葺,恃其备饰者谓之巧,恃誉目者谓之轴。此三者恃一,因其兵可禽也。故

  • 第六十二卦:《小过卦》·佚名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白话】《小过卦》象征略为过分:小过之时,可致亨通,但应以正为本,故而利于坚守中正之道;可以去干一些小事,但不可去涉足一些大事;飞鸟留下悲鸣之时,不应

  • 弱民第二十·商鞅

    题记:本篇围绕民弱与国强的关系进行阐述。人民不敢抗拒法律,国家就强,人民敢于触犯法律,国家力量就弱,所以治理得法的国家一定要使人民不敢抗拒法令。人民朴质,就不敢触犯法律;民众放纵就敢于恣意妄为。不敢触犯法律就会守法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七·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七)第二分弊宿经第三尔时。童女迦叶与五百比丘游行拘萨罗国。渐诣斯波醯婆罗门村。时童女迦叶在斯波醯村北尸舍婆林止。时。有婆罗门名曰弊宿。止斯波醯村。此村丰乐。民人众多。树木繁茂

  • 释大方广佛华严经论主李长者事迹·李通玄

    释大方广佛华严经论主李长者事迹李长者讳通玄莫详所自或有询其本者但言沧州人开元二十七年三月望日曳策荷笈至于太原盂县西四十里同颖乡村名大贤有高山奴者尚德慕士延纳无倦长者径诣其门山奴谛瞻神仪知非常器遂罄折礼

  • 大明水记·欧阳修

    杂记。北宋欧阳修作。全文约600字,夹叙夹议,言情达性。先叙唐代陆羽《茶经》论水要旨,次谈张又新《煎茶水记》所排宜茶水品的座次。接着,开门见山地指出,张氏说陆羽评为第四等的虾蟆口水,第八等的西山瀑布,第十七等的

  • 大易象数钩深图·张理

    易学著作。元张理撰。三卷。是一本演绎《周易》图象的书。北宋时,陈抟执着于《周易》象数学的研究,创立图书学派。后来图书学派一分为三,一派是以邵雍为代表的《先天图》学,一派是以周敦颐为代表的《太极图》学,一派

  • 家礼·朱熹

    五卷。附录一卷。宋朱熹撰。朱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着名理学家。平生着述颇丰,除着有《家礼》外,还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本义》、《楚词集注》、《针考误》、《诗

  • 维摩诘所说经·佚名

    维摩经之具名。三卷,秦罗什译。维摩经有三译:一吴支谦译,题为维摩诘经。二为今经。三唐玄奘译。是为说无垢称经。三译中流行盛者今经也。诸家疏注如下: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姚秦鸠摩罗什僧肇道生三家注中集出。注维摩经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