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九

永乐二年三月壬寅朔  上御奉大殿试礼部选中举人杨相等四百七十二人制策曰朕闻圣人之治天下明于天之经察于地之义周于万物之务其道贯古今而不易也是故黄帝尧舜统承先圣垂衣而治神化宜民朕惟欲探其精微之蕴历象禹贡洪范载于书大衍河图洛书著于易古今异说朕惟欲致其合一之归兴学有法立贤无方而古今异制朕惟欲通其所以教育参其所以明扬古者礼乐皆有书今仪礼曲礼周礼仅存而乐书阙焉朕惟欲考三礼之文补乐书之阙定黄钟之律极制作之盛皆圣人治道所当论也咨尔多士承朕  皇考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  高皇帝作新余四十年必知务明体适用之学敷纳于编朕亲考焉  命敷惠王允熙冠  命平江伯陈瑄充总兵官前军都督佥事宣信充副总兵师舟师海运粮储往北京  安定卫千户三即等来朝升三即等三人为指挥佥事余为千户镇抚等官仍赐本卫指挥同知哈三及三即等曰金彩币有差遂敕安定卫指挥千百户年老及亡殁者悉听子弟代袭

○甲辰

○遣内官张勤等颁赐麓川缅甸二宣慰使司及孟养府土官思行发等彩币纱罗等物

○乙巳  上御奉天殿阅举人对策擢曾棨为弟一赐棨四百七十二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丙午

○擢湖口县知县石鲁为狭西道监察御史  赐进士曾棨冠服银带余并赐钞五锭是日赐宴于会同馆

○丁未  上御奉天殿进士曾棨等上表谢恩  己酉吏部奏授进士曾棨等官命第一甲曾棨为翰林院修撰周述周孟简俱为编修仍命于第二甲择文学优等杨相等五十人及善书者汤流等十人俱为翰林院庶吉士俾仍进学擢第三甲方昶等二十人为行人司行人余于诸司观政  裁减湖广江华县县丞主簿  修广东雷州府海康徐闻二县那隐坡调黎等港提岸  镇江府丹徒县民言境内旧有江通湖水旱可灌溉涝得锍泄后因于塞居民垦以为田涝则渰及田庐早灌溉失利洪武中虽尝浚涤旋复淤塞乞于农隙倍加锍流永为民便从之

○庚戌

○吏部尚书蹇义等奏有千户奏荐士初朝廷命文臣举怀才抱德者武臣不与命千户所奏违制制宜罪之  上曰朝廷初下令求贤武臣不与命者盖虑其不学昧于知人念能荐亦是忠君爱国之心不用罪之昔马周因常何而进今所荐固未必有周之才然亦徵来如试之果有才一体授官否则罢之  刑部尚书郑赐等奉湖广江夏县民有父死以银营葬具者在法以银交易当徒边  上曰朝廷始以钞法不通皆缘民间银钞兼用而率重银轻钞故禁其交易今民丧父自于治葬之急而违法终非玩法贪利之心古人哀有丧者宜矜宥之  辛亥夜有星如鸡子大赤色有光出天市西垣内东南行至近浊一小星随之  壬子升金吾左卫指挥同知刘王为卫指挥使

○甲寅

○赐翰林院修撰曾棨编修周述周孟简罗衣各一袭

○乙卯

○朝鲜国王李芳远遣陪臣闵无疾贡金银器皿方物赐钞及文绮

○丁酉

○改户科都给事中蒋良辅为工科都给事中  升云南都指挥使曹隆为后军都督同知  福建瓯宁县纪录军丁江阴年六岁能纪御制大诰诣门□报陈诵赐衣及钞驿送建宁府儒学读书

○己未

○琉球国山北王攀安知遣使亚都结制等贡方物赐钱钞文绮彩币

○庚申  上召刑科都给事中杨恭等谕曰国家号令使小人畏而不犯可矣虽其为恶之心未必革然为上者用法当以宽不以猛待人当以威不以伪猛则民不堪伪则不信去岁命御史给事中往各处抚安军民禁止慝奸导其为善临遣之际谆谆告戒务在安民昨日给事中丁琰等奏云至四川见无犯法者乃阴遣亲信用银诱之交易已而果有犯之是其心终不戒也遂执之琰不肖刻薄如此假令民畏法反执阴诱者送官何以处之古人治天下无非公平正大之道昔唐大宗以物试人待其受之则加之罪赖魏徵谏而止朕尝戒此事思得魏徵其人置于左右今此辈小人但图邀功不顾枉陷良善甚孤朕任使其令都察院遣人驰往释所诬民而执琰等赴京罪之仍移文各处抚安者使咸知琰等所为而以为戒  升翰林院编修王达为侍读学士  升羽林前卫指挥佥事王歪头金吾左卫千户黑狗儿金吾右卫千户干官音俱为本卫指挥同知命金吾左卫故千户梅成子受胡得林子狗儿俱袭升本卫指挥同知捌郎子莽哥帖木儿俱袭父职金吾右卫故指挥佥事王道住父成任其子职  赐吏部左侍郎许思温户部左侍郎王忠工部右侍郎金忠兵部右侍郎墨麟大理寺左少卿吕震右寺丞吴中鸿胪寺右寺丞陆永诚通政司右参议李嘉应天府丞张执中织金罗衣各一袭

○南城兵马指挥司奏江宁县民因治父丧失火延毁官民居数百间请罪之  上曰失火固当罪然初丧父情有可矜姑宥之

○辛酉

○升大理寺左少卿吕震为本寺卿右寺丞吴中为左少卿  命工部建进士题名碑于国子监命翰林院侍读学士王达撰记

○壬戌

○擢知县县何广任坛田本宋玒主簿古彦辉邓宗文布政司都事吕彦机卫经历罗仲頴府知事王顺举监生李矩周正秦瓒魏清文振许信关和吕衡杨祥杨俨任重王理陆必寿王良俱为监察御史  上御右顺门晚朝召后军都督府及兵部官皆不在列御史劾奏其不朝罪  上曰朕尝命百司皆于早朝奏事非警急事当奏者不须赴晚朝听在司理职务惟通政司达四方奏牍早晚须朝今晚后府兵部必无当奏之事故不朝不须罪

○甲子  上御奉天门召六科给事中论曰朕君临天下夙夜拳拳惟欲军民老少皆安尔等职居近侍比来皆不闻一言及于军民利病何也可退而思之条析以闻朕将审择行之又曰天立君以养民君不恤民是不敬天君资臣以成治臣不辅治是不忠君朕与尔等皆不可不勉  刑部尚书郑赐言辽东都司都指挥同知何琪不修边备失误军机当斩  上曰守将所以捍御外患一有不谨误事非轻琪不能尽心边事致虏侵掠不正其罪何以戒后来罪之如律

○乙丑

○世子  郡王高煦至京师

○丙寅

○抚安江西给事中朱肇言比者工部遣人于江西买牛令有司递送淮安转送北京给军屯种未免劳民今江西浙江湖广所属郡县积岁没官牛共计五千余头俱在民间牧养若停收买以民间见养之牛转送给军则官民皆便  上命工部勘寔先以牛给本处屯军有余者送北京给军屯种  安定卫指挥朵儿只束等来朝自陈愿纳差发马五百匹命河州卫指挥佥事康寿往受之寿言必里罕东等卫所纳马其直皆河州军民运茶与之今安定卫遥远运恭甚难请给布绢为便  上曰诸番市马皆用茶给著为令今安定卫来朝之初自愿纳马其意可嘉姑以布给之后仍以茶为直于是上马给绢二匹布二匹中马绢一匹布二匹下马绢一匹布一匹  罕东卫指挥佥事锁南吉剌恩同兄答力袭等十六人贡马命答力袭为本卫指挥使头目奴奴为指挥佥事各赐冠带钞币

○丁卯谕中军都督佥事李谅曰尔兄弟以掖庭之亲得至显官建文中并遭罢黜朕即位之初笃念亲亲悉复厥职尔弟忠性资险僻语言悖妄朕虑忠将自贻罪愆故特保全之命冠带还乡庶亲亲之恩尽而君臣之礼不亏谅顿首谢

○戊辰

○改封懿文皇太子第四子敷惠王允熙为瓯宁王以奉懿文皇太子之祀诏天下曰朕闻帝王之道立爱惟亲为子不祇不及于父朕  皇考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  高皇帝  皇妣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成天顺圣高皇后咸有一德克享  天心创业垂统传之万世朕长兄懿文皇太子降年弗永厥子嗣立崇信奸回颠覆旧章戕害骨肉遂及于朕举兵相向必欲咸刘天下荡然  社稷几坠朕惟祖宗积德之勤  父皇  母后创难不得已遵承  祖训将除君侧之恶以几周公之辅成王之义赖天与  祖宗之佑遂至京师而少主自绝于天阖宫赴火诸王臣民合辞劝进朕以  宗社之重勉狥舆情祇承大宝长兄诸子允熥允爁允熙并锡王封不意允熥允熞弗知省躬自生疑怼朕以至亲之故不忍谴责免为庶人用保全之重惟长兄未有承祀其弟四子允熙生十四矣器资端重今改封瓯宁王世奉懿文皇太子之祀于戏协和之道睦族为先惇叙之仁继嗣为大展于同气之情庶尽亲亲之道  升旗手卫指挥佥事邓镛为指挥使

○己巳

○周王橚进颁九章及佾舞  文武群臣及京师军民耆老复上表劝立皇太子赐敕答曰朕为建储嗣以定国家之本系华夷之望此古今通制比岁亲王数请建立卿等亦屡以为言忠诚恳至皆欲固基本为  宗社之计今俯狥所言以世子为  皇太子其令礼部卜日具仪以闻  定东宫仪仗时礼部言东宫仪仗有司失纪载视亲王差少宜参考增制请增金香炉金香盒各一父义传教旛信旛告止旛各一对节髦幢各一对夹稍一对稍刀盾各十对戟四对红纸油灯笼三对红罗销金边圆伞红罗绣圆伞各一红罗曲盖绣伞红罗素素圆伞红罗素方伞青罗素方伞各二红罗绣孔雀方扇红罗绣四季花圆扇各四拂子二唾盂唾壶各一鞍笼一诞马八匹令旗一对清道旗二对幰弩一张白泽旗一对弓箭二十副鼓金钲金鼓旗各二面花匡鼓二十四面画角十二枝板一串苗二罗二义戏竹一对龙笛四杖鼓十四面板一串大鼓一面头管四从之  上召六科都给事中马麟等谕曰为治贵得大体比尔等锍驳奏牍一字之误皆喋喋以言琐碎甚矣吏治文书业脞积累其精力有时而敝岂免错谬自今奏内有数目月日等字错谬者皆令从傍改注用印盖之不必以闻麟等言奏内有不  此当罪之  上曰下岂敢慢上或一时急遽漏写有之必非故违亦令从傍增之因曰尔等在朕左右凡天下何弊当革何利当兴何处军民未安何人奸邪未去当历历言之勿隐若此细故可略也

○庚午

○礼部上册封仪注一册立  皇太子及封亲王仪注先期三日斋戒遣官祭告  天地  宗庙用香币酒脯行一献礼前一日礼部同鸿胪寺官设诏案于奉天殿中设节册宝案于诏案之南节中册东宝西各以次陈列设册实彩舆于丹升之东尚宝司设宝案锦衣卫设卤簿仪仗教坊司设中和诏乐如常仪至曰鸿胪寺设  皇太子拜位于丹陛正中设亲王位于后世子郡王位又后各以长幼为序班设持节等官拜位于丹墀内引礼请  皇太子亲王及世子郡正具冕服于文楼下候以  上服衮冕御华盖殿翰林院官捧诏尚宝司官用宝讫礼部官捧置于案执事官行五拜礼毕鸿胪官奏请升殿导驾官前导乐作  上御奉天殿乐止尚宝司官以宝置于案文武百官朝服行叩头礼侍班引礼官六人导  皇太子行礼二人导亲王及世子郡王俱由东升阶至丹阶赞就位持节等官各就丹墀拜位赞鞠躬乐作四拜乐止传制官跪奏传制俯伏兴由左门出西向立称有制赞礼赞跪  皇太子亲王世子郡王及持节等官皆跪宣制讫赞俯伏兴平身引礼导  皇太子由殿东门入至册宝案前内赞赞跪赞宣册捧册官跪捧开授宣册官宣册官立宣于  皇太子之右宣讫赞搢圭赞授册捧册官捧册授  皇太子受讫以授内侍内侍内受立于西赞授宝捧宝官捧宝授受一如册仪赞出圭俯伏兴平身赞复位引礼导  皇太子由殿东门出就位内侍捧册宝前导置彩舆内引礼乐亲王世子郡王由殿东门入至丹宝案前内赞赞跪赞搢圭俟诸王搢圭讫赞授册捧册官各以册授诸王受讫各以授内侍内侍跪受立于西赞宝授受一如册仪赞出圭俯伏兴平身赞复位引礼导亲王以下以次由殿东门出就位内侍各捧册宝以次前导置彩舆内报执事官举节册案由殿东门出以置彩舆内赞鞠躬乐作四拜乐止执事者各舁册宝以次前行礼礼导  皇太子亲王世子郡王由东阶降持节等官随郡王后乐作至奉天门乐止用仪仗鼓乐迎册宝至文华殿及各王邸礼毕持节官持节复命一册皇太子妃及亲王等妃仪注持节正副使等官捧皇太子妃节册至左顺门以节册授内官往行礼北向立俟册由正门入将至内引礼请皇太子妃具礼服出迎于宫门外比至皇太子妃随至拜位内官置节册于皇太子妃之左宣毕跪授皇太子妃受讫以授女官女官跪受于皇太子妃之右赞兴内赞赞四拜礼毕内官持节出皇太子妃送出宫门外内官报正副使礼卑其亲王妃册持节官各俸以行鼓乐逃送至王邸行礼如皇太子妃仪礼毕各复命礼部官候册命毕奉迎诏书于承天门读书如常仪一  皇太子及亲王世子郡王谒庙谢恩仪注  皇太子受册宝毕即率受封亲王世子郡王各具冕服仪仗引礼导引诣  太庙行谒告礼如常仪礼毕释服引礼导引至左顺门具冕服率受封亲王及世子郡王谢恩  上具皮弁服御奉天殿引礼导  皇太子及亲王世子郡王至  上前谢恩乐作行入拜礼毕乐止导还至右顺门内官导诣内殿前  皇后服燕居冠服升内殿  皇太子亲王世子以下于内殿丹陛行入拜礼毕以次而出一皇太子妃及亲王等妃谒庙谢恩仪注皇太子妃以受册日率亲王世子及郡王妃各具礼服诣  奉先殿行谒告礼如常仪礼毕女官导诣宫门俟  上具皮弁服  皇后燕居冠服升座女官导各妃就内殿拜位行入拜礼毕以次而出一亲王见  皇太子仪注先是内官设  皇太子座于文华殿鸿胪寺设亲王世子郡王拜位于殿陛上教坊司设乐锦衣卫设仪仗候王亲世子郡王贺  中宫礼毕引礼导亲王世子郡王具冕服其未冕者便服序列于文华殿门外以候导引官导  皇太子冕服升座引礼导亲王世子郡王由东升阶就殿陛上拜位赞鞠躬四拜赞跪鸿胪寺官一人诣殿门外王中跪致词曰某王某等兹遇  皇太子殿下荣膺册命礼当庆贺致词毕赞俯伏兴四拜皇太子驾兴亲王世子及郡王以次而出是日  皇太子率受诸王诣武英殿见诸叔行家人礼四拜诸拜西向坐受见诸兄行家人礼二拜诸兄西向立受次日文武百官进表笺庆贺如常仪后三日文武百官便服见亲王世子郡王于文楼下行四拜礼其在王国者皆遣使行礼  上览而是之  以前福建布政司署右参政事监生岳福为两淮盐运司运使  上御武英殿与待臣论用人  上曰人君进一人退一人皆不苟必须厌服众心若进一人而天下皆知其善则谁不为善退一人而天下皆知其恶则谁敢为恶无善而进是出私爱无恶而退是出私恶狥私而行将何以服天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 十一宗诸子·欧阳修
  卷四百三十一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五代史阙文全文·王禹偁
  ●卷四十二·徐梦莘
  第七十五回 斛律光遭谗受害 宇文护稔恶伏诛·蔡东藩
  卷四·凌雪
  卷之二百五十六·佚名
  卷之七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十三·佚名
  一三○○ 两江总督书麟奏覆遵旨收缴违碍书籍情形并缮单呈览折·佚名
  杨素传·魏徵
  元谧传·李延寿
  曹雄传·张廷玉
  卷四十八·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安中·唐圭璋

      安中字履道,阳曲人。熙宁八年(1075)生。元符三年(1100)进士。政和中,自大名主簿,累擢中书舍人、御史中丞、翰林学士承旨。出镇燕山府,如除检校太保,大名府尹。靖康初,象州安置。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四年(1134)卒,有初寮词。  

  • 汤舜民·隋树森

    汤舜民,名式,号菊庄,浙江象山县人,一说宁波人。曾补本县吏,而非其志,后落魄江湖之间。与杨景贤、贾仲明等交友甚厚,天性滑稽。明成祖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年间, 恩赍常及。所作杂剧《风月瑞仙亭》、《

  • 蓝涧集巻六·蓝智

    (明)蓝智 撰○七言絶句山中舍南水落沙成堑北笋山髙鸟自鸣幸有罇罍供晚酌不愁风雨阻春晴风雨骤雨连旬苦未休飘风数日又何求山中茅屋频揺撼疑是浮家海上舟溪岸沙崩损药园山田石裂涌泉源平生数畆耕桑计风雨无情欲并吞风雨

  • 卷十八·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十八 【起乙丑晋惠帝永兴二年尽戊寅晋元帝大兴元年】凡十四年 【乙丑】二年【汉元熙二年】夏四月张方复废羊后 书法【羊氏

  • 清史列传选三·佚名

    林达泉丁日昌刘步蟾袁保恒岑毓英何璟左宗棠杨岳斌张之洞邓承修孙开华聂士成叶祖珪李元度锡珍杨昌浚刘铭传邵友濂杨岐珍李鸿章林达泉林达泉,广东大埔人;咸丰十一年举人。江苏巡抚丁日昌悉其留心经济,延之幕府。每论古今舆

  • ◎曲粉皮袍人心收买·宣南吏隐

    军阀之生命完全属于丘八手中,军阀之威势完全为丘八所造成。故自前年李纯自杀之后,一般头脑清晰之军阀,大有觉悟,曹尤始终抱定他杀之疑心,故对于部下军官兵士,均实行有福共享主义。前年冬天,曹特地购置一万件皮袍,凡属直系军官

  • 向子韶传·脱脱

    向子韶字和卿,开封人,是神宗向皇后的曾从侄。他十五岁进入太学,登元符三年(1100)进士第。因皇帝特恩改为承事郎,被任为荆南府节度判官,累官至京东转运副使。所属郡郭奉世进献万缗羡余钱,户部聂昌请求朝廷奖赏他用以劝告天下

  • 田滋传·宋濂

    田滋字荣甫,开封人。至元二年(1265)由汴梁路总管府知事,转任御史台属官。十二年,拜监察御史。十三年,宋被平定,滋建议:“江南刚刚征服,民情尚未安定,加上官吏掠夺百姓财物,应建立御史台予以镇守。”皇上接纳其建议。并越级提升

  • 昔班传·宋濂

    昔班,畏吾人。其父阙里别斡赤,闻太祖北征,领其部队来投顺蒙古。昔班在世祖即位前就在其王府内效力,命他掌管必..赤。中统元年(1260),任真定路达鲁花赤,后改任户部尚书、宗正府达鲁花赤。阿里不哥反叛,世祖命他到河西去督运军

  • 许绅传·张廷玉

    许绅,北京人。嘉清初在御药房任职,为世宗所重视,调任太医院使,加工部尚书衔,管理太医院事。嘉靖二十年(1541),宫女杨金英等谋叛,用帛勒杀世宗,气已绝,绅忙调大剂量药抢救,辰时下药,未时勿出声,去紫血数升,能讲话了,又服数剂而愈。帝

  • 汉纪十五 孝昭皇帝上始元元年(乙未、前86)·司马光

    汉纪十五 汉昭帝始元元年(乙未,公元前86年) [1]夏,益州夷二十四邑、三万余人皆反。遣水衡都尉吕破胡募吏民及发犍为、蜀郡奔命往击,大破之。 [1]夏季,益州所属二十四个夷人村寨三万余人全部背叛汉朝。汉朝廷派水衡都尉吕破

  • 總序·佚名

    純宗文溫武寧敦仁誠敬孝皇帝實錄卷之一〉皇帝諱坧。字君邦。號正軒。高宗太皇帝第二子,妣明成太皇后閔氏〈籍驪興〉僉正贈領議政驪城府院君純簡公致祿女。甲戌〈高宗十一年〉二月八日辛巳誕降于昌德宮之觀物軒。乙亥,冊

  • 四书通证 羣书总目·张存中

    周易 尚书毛诗 周礼仪礼 春秋大戴礼礼记尔雅 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尚书大传 韩诗外传左传注疏 家语老子 列子庄子 楚辞荀子 贾谊论策淮南子抱朴子扬子 史记春秋国语 吴越春秋战国防两汉书魏志 蜀志南史 唐

  • 提要·蔡清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四书蒙引       四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四书蒙引十五卷别録一卷明蔡清撰清字介夫晋江人成化甲辰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乞休归起国子监祭酒甫闻命而卒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清为此书先

  • 卷三十七·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七钱塘程川撰易三十七系辞下传三三陈九卦初无他意观上面其有忧患一句便见得是圣人说处忧患之道圣人去这里偶然看见这几卦有这个道理所以就这个说去

  • 卷十一·张自超

    <经部,春秋类,春秋宗朱辨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宗朱辨义卷十一高淳张自超撰定公元年春王【据左氏昭公丧至壤隤公子宋先入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干侯戊辰公即位则是年旷六月无君矣何以纪元哉诸儒以为追书之也是已当是旧

  • 大方便佛报恩经发菩提心品第四·佚名

    尔时会中有一大菩萨摩诃萨。名曰喜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仰白如来。而作是言:菩萨云何知恩报恩。佛告喜王菩萨。善男子,谛听谛听。菩萨摩诃萨知恩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报恩者,亦当教一切众生令发

  • 卷第三十·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三十目录 大鉴下第十六世 &middot; 雪窦明禅师法嗣一人 &middot;耆山宁禅师(见录) 净慈昌禅师法嗣三人 &middot;五云悟禅师(见录) &middot;智者可升禅师 &middot;万寿正受首座(已上二人无录) 灵隐光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