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 越语上

勾践灭吴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①,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②,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徙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③,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④,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⑤,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⑥,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⑦,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⑧,又败之于没⑨,又郊败之。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赐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注释〕

①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属四明山脉。②国子姓:与王同姓的宗族。③三江:指浙江(即钱塘江)、松江(即吴淞江)和浦阳江。近人认为三江也可理解为多条水道的总称。④上党之国:党,处所;上党即高地。这里泛指中原各诸侯国。⑤太宰嚭:太宰,官名,相当于正卿。嚭,人名,姓伯,本为楚人,因避祸奔吴。⑥句无:古地名,在今浙江省诸暨县南。⑦姑蔑:古地名,在今浙江省衢县北。⑧囿:即笠泽。后人一般用作吴江县或吴淞江的别称。⑨没:古地名,今地未详。

〔译文〕

越王勾践兵败退守于会稽山上,于是向三军传令说:“凡是我父老兄弟及同姓的宗族中,有能帮助我谋划打退吴国军队的,我愿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国政。”大夫文种进前回答说:“我听说做生意的人,夏天就储备皮货,冬天就储备麻布,旱季就储备舟船,雨季就储备车辆,等待缺货时卖大价钱。平时即使没有四方的袭扰,但谋臣和武将一类的人才,不可不事先选拔培养。譬如蓑衣和笠帽,雨季到来后一定会派上用场。现在君王退守到会稽山上以后,才想到寻找谋臣,不也太晚了吗?”勾践说:“如果能听到您的高论,有什么晚的。”拉着他的手便和他商量起来。于是派文种去吴国求和,说:“我们国君勾践没有人可派遣,派下臣我来,不敢当面与吴王谈,私下里跟他的办事人员说:我们国君的军队已不值得屈辱吴王亲自来讨伐了。我们愿意把金玉、美女奉献给吴王作为赔罪;请让勾践的女儿给吴王做女奴,大夫的女儿给吴国的大夫做女奴,士的女儿给吴国的士人做女奴。越国的财宝重器全都献上,我们国君率领越国的军队,随从吴王的军队,听凭吴王调遣。如果你们认为越国的罪不可宽恕,那我们将烧掉本国的宗庙,与妻子百姓死生同命,把金玉沉入江中。我们有披甲的士兵五千人准备拼死抵抗,那就必定一个顶俩,等于有披甲的士兵一万人为国君效死,这不就会伤了吴王所爱的部下吗?你们与其杀了这些越国人,还不如得到这个国家的臣服,哪个更有利呢?”夫差准备听从文种的话跟越国讲和,伍子胥劝告说:“不行。吴国和越国,是天生的敌国。三条大江环绕着吴越两国,百姓无处迁移,有吴就不能有越,有越就不能有吴,这是不可改变的事情。我听说,陆地上的人习惯住在陆地,水边的人习惯住在水边。那些高地上的诸侯国,我们即使进攻并战胜了它,也不能居住在它们的土地上,不能乘坐它们的车辆。而越国,我们进攻并战胜它,就能居住它的土地,乘坐它的舟船。这是有利的事情,不可失掉良机,君王一定要灭了它。失掉这个利益,以后虽然后悔,也必定来不及了。”越国人把打扮好的八个美女进献给太宰嚭,说:“您如果宽赦越国的罪,还有比这些更美的女子进献给您。”于是太宰嚭劝谏吴王说:“我听说古代讨伐别的国家,只要它降服就可以了。如今越国已经服从,还要求什么呢?”夫差跟越国讲和后,就打发文种回去了。勾践对国人说:“我不知道我们的国力不足,却与大国结仇,因此连累百姓的尸骨暴露在原野上,这是我的罪过,请允许我改正。”于是就埋葬那些战死的人,照顾那些受伤的人,教养活着的人,慰问有丧事的人,祝贺有喜事的人,对离去的人给予帮助,对迁来的人给予安排,废弃百姓所厌恶的规章制度,补充百姓认为不够的事情。然后卑躬屈膝地事奉夫差,派遣三百个士人去吴国当奴仆,他还亲自走在夫差的马车前为他开路。当时勾践统治的土地,南面到句无,北面到御儿,东面到鄞,西面到姑蔑,方圆百里。勾践召集了父老兄弟然后发誓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四方的民众都愿意归附他,好比水往低处流一样。现在我没有这个能耐,但要带领你们各个家庭多生儿育女,使人口繁殖增加起来。”于是下令壮年男子不准娶老妇,老年男子不准娶壮妻。姑娘十七岁还不嫁人,她的父母就要论罪;小伙二十岁不娶妻,他的父母也要论罪。有要生孩子的报告上去,公家派医生守护。生了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了女孩,赏两壶酒,一头小猪。生三胞胎的,公家供给乳母;生双胞胎的,公家供给食物。嫡子死了,免除三年徭役;庶子死了,免除三个月的徭役,而且勾践一定亲自哭着参加埋葬,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命令凡是鳏夫、寡妇、有病和贫弱的家庭,由公家供给其子女生活费用。对那些有才干的人,提供他们整洁的住房,给他们穿好的,吃好的,让他们切磋磨练以崇尚正义。对各地来投奔的士人,一定在庙堂里以礼接待。勾践还坐着装载粮食和肥肉的船出行,遇到流浪的年轻人,没有不给吃,不给喝的,一定记下他们的姓名。不是他亲自种出的粮食就不吃;不是他夫人亲自织成的布就不穿。整整十年在国内不收赋税,百姓家里备有三年的存粮。越国的父老兄弟向勾践请求说:“过去夫差在诸侯面前使您蒙受耻辱,如今越国已恢复国力,我们请求报复吴国!”勾践辞谢说:“过去的战争失利,不是你们的罪过,而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值得你们跟我共同承担耻辱,请你们姑且不要言战。”父兄们又请求说:“越国四境之内,百姓爱我们的国君,就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为父母报仇,臣下想为国君报仇,哪有敢不尽全力的!请再和吴国打一仗。”勾践于是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召集国人发誓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担忧他的军队不够,而担忧他本人的志向操行不够高尚。现在夫差拥有穿着水牛皮铠甲的军队十万三千人,不担忧自己的志向操行不够高尚,却还担忧他的军队不够。现在我将帮助上天灭掉它。我不想要匹夫之勇的士兵,而希望大家统一步调,共同行动。前进时就想到奖赏,后退时就想到刑罚,这样才能有赏赐。前进时不听号令,后退时还不知羞耻,这样就会有惩罚。”军队出发了,国人都彼此勉励。父亲勉励儿子,哥哥勉励弟弟,妻子勉励丈夫,大家说:“谁有我们这样好的国君啊,还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所以在囿这个地方打败了吴军,又在没这个地方打败了吴军,最后在吴国国都的郊外第三次打败了吴军。夫差请求讲和,说:“我的军队已经不值得屈辱您亲自讨伐了,请允许我把金玉美女进献给您作为赔罪。”勾践回答说:“过去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而吴国没有接受天命;现在上天又把吴国交给越国,越国难道可以不听天命,却听你的命令吗?请让我把你送到甬句东去,我和你共同做越国的国君吧。”夫差回答说:“从情礼说,以前我曾有恩于越国,您如果不忘周王室的情面,而给吴国一点屋檐下的地方立脚,也是我的愿望。您如果说:‘我将摧残你的社稷,毁坏你的宗庙。’我就只有请求一死,我还有什么脸给天下人看笑话啊!您就带领军队进占吴国吧。”于是越国就灭了吴国。

猜你喜欢
  卷一 周紀一·司马光
  名山藏卷之十三·何乔远
  卷三十四·杨士奇
  卷十九·杨士奇
  卷之二百三·佚名
  第二卷 时令·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九 列传一百三十九·纪昀
  卷九十·佚名
  九○五 军机大臣奏查核四至六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校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列传卷第十三 高丽史一百·郑麟趾
  史记集解卷十七·裴骃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二 初到抚顺·溥仪
  嗣曹王李皋传·欧阳修
  卷一百二十二·宋敏求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卢炳·唐圭璋

      炳字叔阳,自号丑斋。嘉定七年(1214)时,守融州。被论凶狠奸贪,放罢。有烘堂词一卷。   西江月   残雪犹馀远岭。晚烟半隐寒林。溶溶春涨绿波深。时有渔人钓艇。   倚岸野梅坠粉。蘸溪宫柳摇金。凭栏凝伫酒初醒。

  • 范智闻·唐圭璋

      绍兴间惠州守。   西江月   赠人博山   紫素全如玉琢,清音不假金妆。海沉时许试芬芳。仿佛云飞仙掌。   烟缕不愁凄断,宝钗还与商量。佳人特特为翻香。图得氤氲重上。

  • 第二十八出 止兵·李渔

    〖鹊桥仙〗(外冠带,引众上)披坚临敌,不辞劳攘,谁道儒臣难将。幺麽一任肆披猖,肯便使君威亲降。庸劣惭非将相材,请缨随驾出三台。雄心顿逐丹心锐,矍铄浑忘雪满腮。老夫许进,辱先帝之深知,受今皇之宠眷。批鳞不怒,反加锡命之荣;蹈虎

  • ◆李征士存(俟庵集)·顾嗣立

    存字明远,更字仲公,饶之安仁人。好为古文辞,通医术。既而游于上饶陈立大之门。延佑开科,一试不第,即决计隐居。三以高蹈丘园荐,不应,秘书李孝光举以自代,当事者将以翰苑处之,不果。葺书室曰竹庄,题曰俟庵,人称为番阳先生。四方兵

  • 第十出·李开先

    【霜天晓角引】(生上唱)半生无用,往事如春梦。自想虚名薄利,白发老英雄。晓起无言常自省,时乖百怪总欺人。欲将心事陈亲耳,梦裏黄粱恐未真。今夜做一梦不祥,心上忧疑不定,请娘子出来商议则个。娘子有请!(旦上唱)【前腔】日移花影

  • 嵗时杂咏巻三十·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中秋中秋月 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乆征戍何处庭前新别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总【一作逺】不知中秋夜湓亭翫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邉今年

  • 提要·令狐楚

    《御览诗》一卷,一名《唐歌诗》,一名《选进集》,一名《元和御览》,唐令狐楚编。楚字谷士,宜州华原人,贞元七年登进士第,桂管观察使王拱辟入幕,后历辟太原节度判官,召授右拾遗,官至吏部尚书,检校尚书左仆射,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于

  • 双溪集巻一·杭淮

    明 杭淮 撰五言古诗送同年余邦臣奉使过家使君承主恩平明适万里玉节青春深浓花照江水手持紫泥封当昼丽云绮羽旂引葳防青鸾跨仙子飘然从空来进此长坐履眉山郁嵯峨华风为君起送中舍徐徳章奉使过家朝出城东门送子还故乡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宝训卷之三·刘健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仁政○弘治三年五月丙寅山西潞州卫并沁州守御

  • 卷六十三·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六十三乾隆二十三年冬十月癸亥申谕定边将军兆恵办理囘部事宜上谕军机大臣曰兆恵奏称伯克霍集斯将乌什所属之布鲁特头目噶第唤至军营据告称从前霍集占领众三千经过随行人等俱甚困惫有

  • 卷一百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八选举志七八旗科第题名六【历科武进士】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汉军李申【金琦佐领 正白旗一名】 朱伦瀚【吴鍈佐领】蒋肇基【吴成龙佐领】教允文【锺世臣佐领以上正红旗三名】何宏坦【

  • 卷四十六·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四十六宋 徐天麟 撰民政一户口自高祖讫於孝平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地理志师古曰汉之户口当元始二年最为殷盛故志举之以为数】京兆尹【元

  • 近思録集注卷一·江永

    婺源江永撰【朱子曰此卷道体】防溪先生曰无极而太极【朱子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品彚之根柢也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隂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隂分阳两仪立

  • 礼记集説卷四·陈澔

    元 陈澔 撰曾子问第七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于西阶南大祝裨冕执束帛升自西阶尽等不升堂命毋哭【摄主上卿之代主国事者也裨冕者天子诸侯六服大裘为上其余为裨服裨衣而着冕故云禆冕也等

  • 沤和拘舍罗劝助品第四·佚名

    尔时弥勒菩萨谓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劝助为福。出人布施持戒自守者上。其福转尊极上无过。菩萨摩诃萨劝助福德。须菩提谓弥勒菩萨。复有菩萨摩诃萨。於阿僧祇刹土诸佛所而作功德。一一刹土不可计佛。其般泥洹者,乃从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九○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住耆阇崛山中。时。有众多外道出家诣尊者舍利弗。与尊者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语尊者舍利弗言。云何。舍利弗

  • 卷上(四)·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四)说戒正仪篇第十(布萨此云净住。出要律仪云。是憍萨罗国语六卷泥洹云布萨者长养二义。一清净戒住。二增长功德。杂含云布萨陀婆。若正本音优补陀婆。优言断。补陀婆言增长。国语不同。亦

  • 鴛湖用禪師住福建建寧府普明禪寺語錄卷下·妙用

    嗣法門人 悟進 悟元 等編長水退菴 法孫 真智 重梓書啟與江海若居士春間,辱承喬梓高駕腴田之惠過情,屢屢感愧。惟老居士德滿潤身,老當益壯,可謂富貴家不為富貴之所移易,自肯存神內典,親近方外。教中有言:菩薩夙承般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