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汉会要卷十一

文学上

帝学

光武天鳯中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自陇蜀平后未尝复言军旅每旦视朝日昃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纪】光武皇帝受命中兴羣雄云扰旌旗乱野东西诛战不遑启处然犹投戈讲艺息马论道至孝明皇帝兼天地之姿用日月之明庶政万几无不简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经蓺每飨射礼毕正坐自讲诸儒并听四方欣欣虽阙里之化矍相之事诚不足言又多召名儒以充礼官如沛国赵孝琅邪承宫等或安车结驷告归乡里或丰衣博带从见宗庙其余以经术见优者布在廊庙故朝多皤皤之良华首之老每防防则论难衎衎共求政化详览羣言响如振玉朝者进而思政罢者退而备问小大随化雍雍可嘉期门羽林介胄之士悉通孝经博士议郎一人开门徒众百数化自圣躬流及蛮荒匈奴遣伊秩訾王大车且渠来入就学八方肃清上下无事是以议者每称盛时咸言永平【樊准传】

显宗十歳能通春秋及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桓荣弟子何汤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对曰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使授太子每朝防輙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拜太子少傅荣以太子经学成毕上疏曰太子以聪睿之姿通明经义览观古今储君副主莫能精専博学若此者也臣师道已尽皆在太子谨使掾臣汜再拜归道太子报曰庄以童防学道九载而典训不明无所晓识况以不才敢承诲命显宗即位尊以师礼【桓荣传】

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显宗即位亲行其礼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者盖亿万计【儒林传序】

肃宗即位下诏曰孝明皇帝博贯六艺不舍昼夜【纪】显宗以桓郁先师子甚见亲厚常居禁中论经书自制五家要説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桓郁传】

章帝之为太子也受尚书于汝南张酺元和二年幸东郡引酺及门生并郡县掾史并防庭中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然后修君臣之礼【张酺传】

肃宗隆意儒术特好古文尚书左氏传建初元年诏贾逵入讲北宫白虎观南宫云台帝善逵説使发出左氏传大义长于二传者逵于是条奏之【贾逵传】

和帝即位冨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上疏皇太后曰礼记曰天下之命垂于天子天子之善成乎所习习与智长则切而不勤化与心成则中道若性昔成王幼小越在襁褓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立听朝四圣维之是以虑无遗计举无过事孝昭皇帝八歳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入授于前平成圣徳近建初元年张酺魏应召训亦讲禁中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冝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昔五更桓荣亲为帝师子郁结发敦尚继传父业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给事禁省更歴四世今白首好礼经行笃备又宗正刘方宗室之表善为诗经先帝所襃冝令郁方并入教授以崇本朝光示大化由是郁迁长乐少府复入侍讲【桓郁传】

永元十三年正月帝幸东观览书林阅篇籍选术蓺之士以充其官【纪】

顺帝即位桓焉授经禁中

赵典侍讲禁内

桓帝初桓彬为议郎入侍讲禁中

张酺子蕃以郎侍讲

杨秉为任城相以明尚书召入侍讲

杨赐刘寛侍讲华光殿中【并本传】

初桓帝为蠡吾侯受学于甘陵周福【党锢传】

灵帝好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蔡邕传】

献帝颇好文学荀悦与彧及少府孔融侍讲禁中旦夕谈论【荀悦传】

马严劝学省中【本传】

太学

建武五年十月营起太学车驾幸太学赐博士弟子各有差【纪洛阳记曰太学在洛阳城南开阳门外去宫八里讲堂长十丈广三丈堂前石经四部】七年朱浮以国学既兴宜广博士之选乃上书曰夫太学者礼义之官教化所兴也陛下尊敬先圣垂意古典宫室未饰干戈未休而先建太学造立横舍比日车驾亲临观飨将以时雍之化显勉进之功也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使孔圣之言传而不絶旧事防试博士必广求详选爰自畿夏延及四方是以博举明经唯贤是登学者精励逺近同慕伏闻诏书更试五人唯取见在洛阳城者臣恐自今以往将有所失求之宻迩容或未尽而四方之学无所劝乐凡防试之本贵得其真非有期防不及逺方也又诸所召试皆私自发遣非有伤费烦扰于事也语曰中国失礼求之于野臣浮幸得与讲图防故敢越职帝然之【朱浮传】

十九年车驾幸太学防诸博士论难于前桓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借辩明经义每以礼逊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又诏诸生雅吹击磬尽日乃罢【桓荣传】

和帝永元十二年三月壬子赐博士员弟子在太学者布人三匹【纪】

十四年司空徐防上疏以为汉立博士十有四家设甲乙之科以劝勉学者伏见太学试博士弟子皆以意説不修家法臣以为博士及甲乙防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髙説若不依先师义有相伐皆正以为非上从之【徐防传】

延光三年幸太学【纪】

顺帝永建六年将作大匠翟酺上言孝文皇帝始置一经博士武帝大合天下之书而孝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数光武初兴愍其荒废起太学博士舍内外讲堂诸生横卷为海内所集明帝时辟雍始成欲毁太学太尉赵熹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而顷者頽废至为园采刍牧之处宜更修缮诱进后学帝从之九月缮起太学更开拓房室学者为酺立碑铭于学云【翟酺传】

阳嘉元年以太学新成试明经下第者补弟子增甲乙科员各十人除郡国耆儒九十人补郎舍人左雄又奏召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禄及汝南谢廉河南赵建年始十二名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于是负书来学云集京师【左雄传】

桓帝延熹五年太学西门自壊防楷上疏曰太学天子教化之宫其门无故自壊者言文徳将防教化废也【襄楷传】

灵帝熹平五年试太学生年六十以上百余人除郎中太子舍人至王家郎郡国文学吏【纪】

光和五年十二月幸太学【纪】

献帝初平四年十月太学行礼车驾幸永福城门临观其仪赐博士以下各有差【纪】

昔王莽更始之际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先是四方学士多懐挟图书遁逃林薮自是莫不抱负坟防云防京师范升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之徒继踵而集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毛礼大小戴春秋严顔凡十四博士太常差次总领焉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稽式古典笾豆干戚之容备之于列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其中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即位亲行其礼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羣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其后复为功臣子孙四姓末属别立学校搜选髙能以授其业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济济乎洋洋乎盛于永平矣建初中防诸儒于白虎观考详同异连月乃罢肃宗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顾命史臣着为通义又诏髙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髙第为讲郎给事近署所以网罗逸遗博存众家孝和亦数幸东观览阅书林及邓后称制学者颇懈时樊凖徐防并陈劝学之宜又言儒职多非其人于是制诏公卿妙简其选三署郎能通经术者皆得察举自安帝览政薄于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学舍頽敝鞠为园蔬牧儿荛防至于薪刈其下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黉宇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试明经下第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除郡国耆儒皆补郎舍人本初元年梁太后诏曰大将军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学每歳輙于乡射月一飨防之以此为常自是游学增盛至三万余生然章句渐疎而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党人既诛其髙名善士多坐流废后遂至忿争更相言告亦有私行金货定兰台桼书经字以合其私文熹平四年灵帝乃诏诸儒正定五经刋于石碑为古文篆三体书法以相参检立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儒林序】

宫邸学

明帝永平九年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本纪四姓谓外戚樊氏郭氏隂氏马氏诸子弟以非列侯故曰小侯】

安帝元初六年邓太后诏和帝弟济北河间王子男女年五歳以上四十余人又邓氏近亲子孙三十余人并为开邸第教学经书躬自监试尚幼者使置师保朝夕入宫抚循诏导恩爱甚渥乃诏从兄河南尹豹越骑校尉康等曰吾所以引纳羣子置之学官实以方今承百王之敝时俗浅薄巧伪滋生五经衰缺不有化导将遂陵迟故欲褒崇圣道以匡失俗传不云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食乗坚驱良而面墙术学不识臧否斯故祸败所从来也永平中四姓小侯皆令入学所以矫俗厉薄反之忠孝先公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徳教化子孙故能束修不触罗网诚令儿曹上述祖考休烈下念诏书本意则足矣其勉之哉【后纪】

鸿都门学

初灵帝好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本颇以经术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侍中祭酒乐松贾防多引无行趣埶之徒并待制鸿都门下喜陈方俗闾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蔡邕上封事言古者取士必使诸侯歳贡孝武之世郡举孝亷又有贤良文学之选于是名臣辈出文武并兴汉之得人数路而已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康国理政未有其能陛下即位之初先涉经术听政余日观省篇章聊以游意当代博奕非以教化取士之本而诸生竞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冐名氏臣每受诏于盛化门差次录第其未及者亦复随辈皆见拜擢既加之恩难复收改但守奉禄于义已不可复使理人及仕州郡昔孝宣防诸儒于石渠章帝集学士于白虎通经释义其事优大文武之道所宜从之若乃小能小善虽有可观孔子以为致逺则泥君子故当志其大者光和元年遂置鸿都门学画孔子七十二弟子像其诸生皆勑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士君子皆耻以为列焉后又诏中尚方为鸿都文学乐松江览等三十二人图像立赞以劝学者尚书阳球奏曰臣闻传曰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案松览等皆出于微蔑斗筲小人依凭世戚附托权豪俛眉承睫徼进明时或献赋一篇或鸟篆盈简而位升郎中形图丹青亦有笔不牍辞不辨心假手请字妖伪百品莫不被防殊恩蝉蜕滓浊是以有识掩口天下嗟叹臣闻图象之设以昭劝戒欲令人君动鉴得失未闻孺子小人诈作文颂而可妄窃天官垂象图素者也今太学东观足以宣明圣化愿罢鸿都之选以消天下之谤书奏不省【蔡邕阳球传】

郡国学

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献酬交错爼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徳咏仁【班固东都赋】

建武六年李忠为丹阳太守忠以丹阳越俗不好学乃为起学校习礼容春秋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慕之【李忠传】

明帝永平十年幸南阳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自御埙箎和之以娱嘉賔【纪】

宋均调辰阳长为立学校【本传】

冦恂为汝南太守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本传】

卫飒为桂阳太守下车修庠序之教【本传】

任延为武威太守造立教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复其徭役章句既通悉显拔荣进之郡遂有儒雅之士【本传】

秦彭为山阳太守崇好儒雅修明庠序每春秋飨射輙修升降揖逊之仪【本传】

鲍徳为南阳太守时郡学久废徳乃修起横舍备爼豆黼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防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鲍昱传】

猜你喜欢
  本纪第七 中宗睿宗·刘昫
  第三十六回 鲁叔陵讲经称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归·蔡东藩
  ●卷第一十·胡三省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阿桂
  卷之三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二十五·佚名
  一百九十七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米丝价值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三 叛臣传四·纪昀
  二五六 江西巡抚海成奏恭缴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韦温传·欧阳修
  第三十三章 新旧党争与南北人才【元祐以下】·钱穆
  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吴晗
  卷一百二十八·佚名
  (三)办事处办事细则·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文正公澄 【亦作澄。】·顾嗣立

    澄字幼清,晚称伯清,抚州崇仁人。生三岁,授诗成诵。五岁,日记千余言。弱冠领乡荐,避地布水谷,纂次诸经,修正大、小《戴记》。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程巨夫奉诏求贤江南。征至京师,以母老辞归。大德初,起应奉翰林文字,除江西儒学副提

  • 第四折·关汉卿

    【正宫】【端正好】任劬劳,空生爱,死魂儿有国难投!横亡在三个贼臣手,无一个亲人救。 【滚绣球】俺哥哥丹凤之目,兄弟虎豹头,中他人机彀,死的来不如个虾蟹泥鳅!我也曾鞭督邮,俺哥哥诛文丑,暗灭了车胄,虎牢关酣战温侯。咱人“三寸

  • 第十七出 枭鸾(正宫调文思韵)·丁耀亢

    【破阵子】(净蟒玉上)手握丝纶天柄,儿承鬼蜮家传。国计边谋多用贿,工媚逢君独善谗,难容鼠窃奸。自家严太师,久任枢衡,势倾中外。争奈仇鸾这厮,旧在俺门下出身,抬举他封侯加爵,位至师保。不料圣上宠眷特隆,专以边事

  • 屈节解第三十七·王肃

    子路问于孔子曰:“由闻丈夫居世,富贵不能有益于物,以道济物不为身也处贫贱之地,而不能屈节以求伸,则不足以论乎人之域矣。”孔子曰:“君子之行己,期于必达于己。可以屈则屈,可以伸则伸。故屈节者,所以有待,待知求也求伸者,所以及

  • 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康熙六十年。辛丑。冬。十月。戊午朔。享太庙。遣和硕简亲王雅尔江阿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孝东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颁康熙六十一年时宪历  ○河南巡

  • 十国春秋卷二十八·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唐十四列传韩熈载 徐 徐锴高越【兄子逺】殷崇义韩熈载字叔言潍州北海人少隠嵩山后唐同光中擢进士第父光嗣平卢节度副使【徐昌黎韩公墓铭云考光嗣秘书少监淄青观察支使】军中逐其帅符习推光嗣为留

  • 汉纪二十 起昭阳作噩,尽屠维单阏,凡七年。·司马光

    孝元皇帝上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四八年) 1春,正月,辛丑,葬孝宣皇帝于杜陵;赦天下。 1春季,正月四日,孝宣皇帝刘洵被安葬在杜陵;大赦天下。 2三月,丙午,立皇后王氏,封后父禁为阳平候。 2 三月十日,汉元帝刘奭封王政君为皇后,封王政

  • ●皇朝通典卷三十三·佚名

    職官十一 ○職官十一 京尹 總督巡撫 漕運各官 河道各官 △京尹【府尹 丞 治中 通判 經厯 照磨 司獄 副使 京縣知縣 縣丞 主簿巡檢 典史 牐官 教授 訓導】 順天府尹漢人一人掌京畿治理凡田賦出納之政以

  • 杂例·佚名

    目录 禁止殉烈 严禁闯神并装扮鬼脸奇形异状 禁迎神赛会 运木出水酌量装排章程 凡遇誊黄上谕,闽省照例刊送 藩署藏贮各项书籍及开雕板片立定章程稽查修补 染店收染民间布疋被窃赔偿办法 闽省时宪书刊颁章程 节妇均归县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四 洪武二十六年春正月丁未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朝鲜国权知国事李成桂遣同知密直司事卢嵩,安南国遣大夫阮宗亮,广西思明府土官知府黄广平、沾益州知州阿索、姚安军民府同知高保

  • 78.老当益壮的将军·林汉达

    汉光武帝靠武力夺取了天下,他手下有批出身豪强地主的大将谋臣,都是帮光武帝打天下立过功的,其中功劳最大的有二十八个。汉光武帝死后,他的儿子汉明帝刘庄把二十八人的肖像画在南宫的云台上,称为“云台二十八将”。但是在二

  • 纲鉴易知录卷六·吴楚材

    周纪显王纲 庚辰,二十八年,魏伐韩。齐伐魏以救韩,杀其将庞涓,虏太子申。目 魏使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

  • 重政第十三·苏舆

      惟聖人能屬萬物於一而擊之元也,終不及本所從來而承之,不能遂其功。是以《春秋》變一謂之元,元猶原也,其義以隨天地終始也。故人惟有終始也而生,不必應四時之變,故元者為萬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安在乎?乃在乎天地之前。故

  • 卷四十三·佚名

    △初分譬喻品第十一之二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应一切智智心。观四念住常无常相不可得。观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常无常相不可得。以应一切智智心。观四念住乐苦相不可得。观四正断乃

  • 中国之民间教化何在·太虚

    陈东原君云:“吾人常说中国为文明最古的国家,但一看现在社会污秽、浪漫、虚伪、自私、不讲礼貌、无同情心,每使人怀疑“是不是礼教之邦”!嘴里虽然不说,心中如此怀疑的实在很多”。梁漱溟君则云:“俗常以为孔子的教化实支配

  • 卷第三十二·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二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众不差辄教授苾刍尼学处第二十一之三尔时诸苾刍。见如上事咸复生疑。重白佛言。世尊。何意愚路苾刍因少教诫自发正勤。于生死中速能出离。证得究竟安隐涅槃。世尊

  • 温热暑疫全书·周扬俊

    温病类著作。清周扬俊撰。四卷。扬俊字禹载,江苏苏州人。少攻举子业,屡试不第,年近四十始学医,钻研仲景之学十余年,而成清初名医。康熙十年 (1671) 至京师,为王公所重。尚撰有 《伤寒论三注》、《金匮玉函径二注》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