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東觀漢記卷二十

  傳十五

  匈奴南單于

  匈奴南單于列傳。〔一〕范曄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李賢注

  單于比,匈奴頭曼十八代孫。〔二〕范曄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李賢注

  十二月癸丑,匈奴始分為南北單于。〔三〕范曄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李賢注

  建成二十五年,南單于遣左賢王擊北單于,〔四〕北單于震怖,卻地千餘里。十三年中工官作櫓車成,可駕數牛,嘗送塞上。議者見車巧,相謂曰:「讖言漢九世當卻夷千里,寧謂此邪?」〔五〕聖人之文,〔六〕與天券契。及胡隤懷,〔七〕數月而卑。〔八〕書鈔卷一三九

  建武二十六年,南單于遣使獻駱駝二頭,文馬十匹。〔九〕初學記卷二0

  建武中,南單于來朝,賜御食及橙、橘、龍眼、荔支。〔一0〕御覽卷九七一

  賜鹿蠡王玉具劍,〔一一〕羽蓋車一駟,中郎將持節衛護焉。〔一二〕范曄後漢書卷四和帝紀李賢注

  南單于上書獻橐駝。單于歲祭三龍祠,走馬鬥橐駝,以為樂事。〔一三〕御覽卷九0一

  帝遣單于,〔一四〕饗賜作樂百戲,上幸離宮臨觀。〔一五〕類聚卷六二

  〔一〕 「匈奴南單于列傳」,范曄後漢書南匈奴傳篇題下李賢注云:「前書直言匈奴傳,不言南北,今稱『南』者,明其為北生義也。以南單于向化尤深,故舉其順者以冠之。東觀記稱匈奴南單于列傳,范曄因去其『單于』二字。」此條即據李賢注輯錄。史通古今正史篇敘東觀漢記撰修經過云:「伏無忌與諫議大夫黃景作諸王、王子、功臣、恩澤侯表,南單于、西羌傳。」

  〔二〕 「單于比,匈奴頭曼十八代孫」,范曄後漢書南匈奴傳李賢注云:「頭曼即冒頓單于父,自頭曼單于至比,父子相承十代,以單于相傳乃十八代也。」

  〔三〕 「十二月癸丑,匈奴始分為南北單于」,此條文字玉海卷一五二亦引,字句全同。范曄後漢書南匈奴傳云:建武「二十二年,單于輿死,子左賢王烏達鞮侯立為單于。復死,弟左賢王蒲奴立為單于。比不得立,既懷憤恨。……比密遣漢人郭衡奉匈奴地圖,二十三年,詣西河太守求內附。……二十四年春,八部大人共議立比為呼韓邪單于,以其大父嘗依漢得安,故欲襲其號。於是款五原塞,願永為蕃蔽,扞禦北虜。帝用五官中郎將耿國議,乃許之。其冬,比自立為呼韓邪單于」。於是始有南北單于之分。其下李賢引此條文字作注。

  〔四〕 「建武二十五年,南單于遣左賢王擊北單于」,范曄後漢書光武帝紀建武二十五年云:「南單于遣使詣闕貢獻,奉蕃稱臣。又遣其左賢王擊破北匈奴,卻地千餘里。」

  〔五〕 「寧謂此邪」,范曄後漢書南匈奴傳云:建武二十五年春,南單于比「遣弟左賢王莫將兵萬餘人擊北單于弟薁鞬左賢王,生獲之。又破北單于帳下,並得其眾合萬餘人,馬七千匹、牛羊萬頭。北單于震怖,卻地千里。初,帝造戰車,可駕數牛,上作樓櫓,置於塞上,以拒匈奴。時人見者或相謂曰:『讖言漢九世當卻北狄地千里,豈謂此邪?』」可與此相證。

  〔六〕 「聖人之文」,此下四句范曄後漢書南匈奴傳無。

  〔七〕 「懷」,字誤,疑當作「壞」。

  〔八〕 「數月而卑」,此條姚本、聚珍本皆未輯錄。

  〔九〕 「文馬十匹」,此條萬花谷後集卷一八亦引,字句全同。范曄後漢書南匈奴傳云:建武二十六年,南單于比「遣使上書,獻駱駝二頭,文馬十匹」。「文馬」,謂馬體毛色有文彩者。

  〔一0〕「南單于來朝,賜御食及橙、橘、龍眼、荔支」,此條類聚卷八七,御覽卷九六六、卷九七一,事類賦卷二七,記纂淵海卷九二,合璧事類卷四0亦引,字句稍略。范曄後漢書南匈奴傳建武二十六年載:「單于歲盡輒遣奉奏,送侍子入朝,中郎將從事一人將領詣闕。漢遣謁者送前侍子還單于庭,交會道路。元正朝賀,拜祠陵廟畢,漢乃遣單于使,令謁者將送,賜綵繒千匹,錦四端,金十斤,太官御食醬及橙、橘、龍眼、荔支。」未言南單于來朝,此文有誤。

  〔一一〕「賜鹿蠡王玉具劍」,原無「鹿蠡王」三字,書鈔卷一九引云:「賜鹿蠡王羽車一駟。」今據增補。聚珍本作「谷蠡王」。

  〔一二〕「中郎將持節衛護焉」,范曄後漢書和帝紀永元四年載:「春正月,北匈奴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為單于,款塞乞降。遣大將軍左校尉耿夔授璽綬。」其下李賢引此文作注。

  〔一三〕「以為樂事」,此條姚本全未輯錄,聚珍本僅輯有首句。初學記卷二九、六帖卷九七、合璧事類別集卷七六亦引此條文字,字句稍略。范曄後漢書南匈奴傳云:「匈奴俗,歲有三龍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南單于既內附,兼祠漢帝,因會諸部,議國事,走馬及駱駝為樂。」

  〔一四〕「遣」,原誤作「遺」,聚珍本不誤,今據改正。

  〔一五〕「上幸離宮臨觀」,范曄後漢書南匈奴傳云:「呼蘭若尸逐就單于兜樓儲先在京師,漢安二年立之。天子臨軒,大鴻臚持節拜授璽綬,引上殿。賜青蓋駕駟、鼓車、安車、駙馬騎、玉具刀劍、什物,給綵布二千匹。賜單于閼氏以下金錦錯雜具,軿車馬二乘。遣行中郎將持節護送單于歸南庭。詔太常、大鴻臚與諸國侍子於廣陽城門外祖會,饗賜作樂,角抵百戲。順帝幸胡桃宮臨觀之。」

  莋都夷〔一〕

  朱酺,〔二〕明帝時為益州刺史,移書屬郡,喻以聖德,白狼王等百餘國重譯來庭,歌詩三章,酺獻之。〔三〕御覽卷五七0

  遠夷樂德歌詩曰:堤官隗搆,大漢是治。魏冒踰糟。與天合意。罔驛劉脾,吏譯平端,旁莫支留。不從我來。徵衣隨旅,聞風向化,知唐桑艾。所見奇異。邪毗〈糹甚〉〈糹甫〉,多賜繒布,推潭僕遠。甘美酒食。拓拒蘇便,昌樂肉飛。局後仍離。屈申悉備。僂讓龍洞,蠻夷貧薄。莫支度由。無所報嗣。陽雒僧鱗,願主長壽。莫稚角存。子孫昌熾。遠夷慕德歌詩曰:僂讓皮尼,蠻夷所處。且交陵悟。日入之部。繩動隨旅,慕義向化。路旦揀雒。歸日出主。聖德渡諾,聖德深恩。魏菌度洗。與人富厚。綜邪流藩,冬多霜雪。莋邪尋螺。夏多和雨。藐潯瀘灕,寒溫時適。菌補邪推。部人多有。辟危歸險,涉危歷險。莫受萬柳。不遠萬里。術疊附德,去俗歸德。仍路孳摸。心歸慈母。遠夷懷德歌詩曰:荒服之儀,荒服之外。犁籍憐憐。土地墝埆。阻蘇邪犁,食肉衣皮。莫碭麤沐。不見鹽穀。罔驛傳微,吏譯傳風。是漢夜拒。大漢安樂。蹤優路仁,攜負歸仁。雷折險龍。觸冒險陜。倫狼藏幢,高山岐峻。扶路側祿。緣崖磻石。息落服淫,木薄發家。理歷髭雒。百宿到洛。捕茞菌毗,父子同賜。懷稿匹漏。懷抱匹帛。傳室呼敕,傳告種人。陵陽臣僕。長願臣僕。〔四〕范曄後漢書卷八六西南夷莋都夷傳

  〔一〕 「莋都夷」,范曄後漢書卷八六有傳。

  〔二〕 「朱酺」,范曄後漢書西南夷莋都夷傳作「朱輔」。李賢注云:「東觀記『輔』作『酺』,梁國寧陵人也。」

  〔三〕 「酺獻之」,聚珍本有朱酺傳,輯錄有此條文字。按范曄後漢書西南夷莋都夷傳云:「永平中,益州刺史梁國朱輔,好立功名,慷慨有大略。在州數歲,宣示漢德,威懷遠夷。自汶山以西,前世所不至,正朔所未加。白狼、槃木、唐菆等百餘國,戶百三十餘萬,口六百萬以上,舉種奉貢,稱為臣僕。輔上疏曰:『臣聞詩云:「彼徂者岐,有夷之行。」傳曰:「岐道雖僻,而人不遠。」詩人誦詠,以為符驗。今白狼王唐菆等慕化歸義,作詩三章。路經邛來大山零高阪,峭危峻險,百倍岐道。繈負老幼,若歸慈母。遠夷之語,辭意難正。草木異種,鳥獸殊類。有犍為郡掾田恭與之習狎,頗曉其言,臣輒令訊其風俗,譯其辭語。今遣從事史李陵與恭護送詣闕,并上其樂詩。昔在聖帝,舞四夷之樂。今之所上,庶備其一。』帝嘉之,事下史官,錄其歌焉。」則此條文字當入西南夷莋都夷傳。

  〔四〕 「長願臣僕」,此條玉海卷一五二亦引,字句微異。范曄後漢書西南夷莋都夷傳載,永平中,益州刺史朱輔上莋都夷所作詩三章,范書載有全文。李賢於詩三章前注云:「東觀記載其歌,并載夷人本語,並重譯訓詁為華言,今范史所載者是也。今錄東觀夷言,以為此注也。」可見東觀漢記亦錄有詩三章。這裏所輯即據范書。范書所載詩三章,先記華言,下注夷語。從李賢注看來,東觀漢記似乎先記夷語,再重譯為華言。聚珍本即如此輯錄,今從之。

  西羌〔一〕

  西羌祖爰劍為秦所奴隸,而亡藏巖穴中,見焚,有影象如虎,為蔽火,得不死。諸羌以為神,推以為豪。〔二〕御覽卷三八八

  護羌竇林奉使,〔三〕羌顛岸降,詣林,林欲以為功效,奏言大豪。後顛岸兄顛吾復詣林,林言其第一豪。問事狀,林對前後兩屈。林以誣罔詣獄。上不忍誅,免官。後涼州刺史奏林贓罪,復收繫羽林監,遂死獄中。〔四〕文選卷二0潘岳四言詩關中李善注

  羌什長鞏便。〔五〕文選卷五七潘岳馬汧督誄李善注

  金城、隴西卑湳、勒姐種羌反,出塞外。〔六〕文選卷二0潘岳四言詩關中李善注

  〔一〕 「西羌」,范曄後漢書卷八七有傳。又見汪文臺輯司馬彪續漢書卷五。據史通古今正史篇所載。侍中伏無忌與諫議大夫黃景撰東觀漢記西羌傳。

  〔二〕 「推以為豪」,范曄後漢書西羌傳云:「羌無弋爰劍者,秦厲公時為秦所拘執,以為奴隸。不知爰劍何戎之別也。後得亡歸,而秦人追之急,藏於巖穴中得免。羌人云爰劍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為其蔽火,得以不死。……諸羌見爰劍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為豪。」

  〔三〕 「護羌竇林奉使」,「護羌」二字下脫「校尉」二字。竇林曾為護羌校尉,詳下注。

  〔四〕 「遂死獄中」,范曄後漢書西羌傳云:「永平元年,復遣中郎將竇固、捕虜將軍馬武等擊滇吾於西邯,大破之。……以謁者竇林領護羌校尉,居狄道。林為諸羌所信,而滇岸遂詣林降。林為下吏所欺,謬奏上滇岸以為大豪,承制封為歸義侯,加號漢大都尉。明年,滇吾復降,林復奏其第一豪,與俱詣闕獻見。帝怪一種兩豪,疑其非實,以事詰林。林辭窘,乃偽對曰:『滇岸即滇吾,隴西語不正耳。』帝窮驗知之,怒而免林官。會涼州刺史又奏林臧罪,遂下獄死。」明帝紀永平二年載:「十二月,護羌校尉竇林下獄死。」

  〔五〕 「羌什長鞏便」,聚珍本注云:「此上下文闕。」

  〔六〕 「金城、隴西卑湳、勒姐種羌反,出塞外」,范曄後漢書西羌傳云:「肅宗建初元年,安夷縣吏略妻卑湳種羌婦,吏為其夫所殺,安夷長宗延追之出塞,種人恐見誅,遂共殺延,而與勒姐及吾良二種相結為寇。隴西太守孫純遣從事李睦及金城兵會和羅谷,與卑湳等戰,斬首虜數百人。復拜故度遼將軍吳棠領護羌校尉,居安夷。二年夏,迷吾遂與諸眾聚兵,欲叛出塞。金城太守郝崇追之,戰於荔谷,崇兵大敗,崇輕騎得脫,死者二千餘人。」

  西域〔一〕

  永元十三年,〔二〕安息王獻條支大雀。〔三〕此雀卵大如甕。〔四〕類聚卷九二

  〔一〕 「西域」,范曄後漢書卷八八有傳。又見汪文臺輯司馬彪續漢書卷五。

  〔二〕 「永元十三年」,姚本、聚珍本作「永元二年」,御覽卷九二二引作「永祚元年」,皆有訛誤。范曄後漢書西域傳載安息國云:「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王滿屈復獻師子及條支大鳥,時謂之安息雀。」和帝紀永元十三年載:「冬十一月,安息國遣使獻師子及條支大雀。」

  〔三〕 「條支大雀」,范曄後漢書和帝紀李賢注引郭義恭廣志云:「大雀頸及身膺蹄都似橐駝,舉頭高八九尺,張翅丈餘,食大麥,其卵如甕,即今之駝鳥也。」

  〔四〕 「此雀卵大如甕」,此句原無,姚本、聚珍本有,今據增補。不知二本從何書輯錄。姚本此句下尚有「又永和九年,永昌獻象牙、熊子」二句,亦不知輯自何書。順帝永和只有六年,此云「九年」,誤。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六十八·柯劭忞
  前汉高祖皇帝纪卷第二·荀悦
  西南纪事卷十二·邵廷采
  元经卷一·王通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六·佚名
  卷之五百八·佚名
  卷之三百十九·佚名
  尚史卷二十三·李锴
  第二四八四柱细册光绪八年五月一一六○四--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八 唐纪八·纪昀
  二四一 江苏巡抚萨载奏遵旨查办伪妄遗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卷三·佚名
  ●台湾八日记(附台湾唐维卿中丞电奏稿)俞明震·佚名
  卷45·陈邦瞻
  曾广勷·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八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八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七 袁凯 雨雪 雨雪雨雪凄风如刀我行中野而无縕袍我寒我饥谁复我知四无人声但闻熊罴罴欲攫我熊欲夺我我身??进退不可进固难矣退亦安止还望旧乡远隔江

  • 卷七十·志第四十六·选举二·张廷玉

        ◎选举二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七(阙)·杨仲良

      徽宗皇帝   受位(阙)   御制(阙)   御笔(阙)   圣德(阙)   政迹(阙)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零八·杨仲良

      哲宗皇帝   差役   元丰八年八月丙子,户部言:『见准朝旨,修完诸路役书。其诸色役人多寡,合行添减,并支酬雇直,重轻未均,并据逐路相度到事理修人。所有免役额钱逐处支用外,自来约宽剩,各不过二分,系是准备,非泛阁入增添役

  • 卷之三十二·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二月。庚寅。直隶总督陈夔龙奏、筹办要政。如慎交涉广教育。整军备。兴实业。以及禁烟防河诸大端。详慎图维。现已渐得端绪。得旨、遵朕前次批谕一切要政。尽心筹办。甚好甚是。嗣后尤当勉力图维。

  • 通志卷一百十五下·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二十八下刘馥字元頴沛国相人也避乱扬州建安初说袁术将戚寄秦翊使率众与俱诣太祖太祖悦之辟为司徒掾后孙防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干雷绪陈兰等聚众数万

  • 六八一 武英殿总裁王杰奏参提调陆费墀等遗失底本并请另选翰林充补折·佚名

    六八一 武英殿总裁王杰奏参提调陆费墀等遗失底本并请另选翰林充补折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初九日臣王杰跪奏,为参奏事。窃臣上年十二月内蒙恩派充武英殿总裁,随向原总裁臣董诰详问馆中一切事宜。据称近年赶办《荟要》,未及清

  • 岁时广记卷二·陈元靓

    宋 陈元靓 撰夏礼记乡饮酒曰南方曰夏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太经曰夏者物之修长也董仲舒策曰阳常居大夏以生育长养为事淮南子曰夏为衡衡者所以平万物也前汉律厯志曰太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于时为夏夏假

  • 八五、田忌邹忌孙膑考(附:司马穰苴)·钱穆

    《史记 田齐世家》:“威王三十五年,田忌出奔楚。”梁玉绳《志疑》辨之云:“田忌出奔在宣王二年战马陵之后,不在威王三十五年。忌之战功可见者,桂陵、马陵二役。若威王时已出奔,则安得马陵之胜?”《世家

  • 食货二五·徐松

    盐法大观四年七月二十八日,中书省措置财用所奏:「尚书省措置到解盐,内旧来解盐地分除已通行外,有在京并陈、蔡等州依旧法地分通行,许令客旅从便贩易,应干合行事件,下措置财用所检详前后及见行条贯,取旨施行。本所勘会京东、河

  • 卷二·郑方坤

    ●钦定四库全书经稗卷二兖州府知府郑方坤 撰○易经咸象咸象之为拇为腓为股为脢为辅颊舌者梁山来氏曰男女相感之情莫如年之少者一身从拇而上自舌而下无不以情相感故圣人取象焉其说则诚然矣然而感必以正相感而非正则于

  • 卷一上·吴澄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一上     元 吴澄 撰曲礼【吕氏大临曰曲礼礼之细也礼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中庸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曲礼者威仪之谓经礼盖若祭祀朝聘飨燕冠昬丧纪之礼今仪礼是也曲礼盖以小大尊卑亲疎长幼并

  • 佛说华手经卷第三·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无忧品第十二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言。阿逸多。何等名为真菩萨心。菩萨心者。不可思量不可宣示。我今欲说譬喻证明此心。阿逸多。乃往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曰安王如

  •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八·佚名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译优波离问波罗夷优波离问佛言。若比丘自咒术力药力。自变作人女共畜生作淫。得何罪。佛言。若自知我是比丘作不可事。犯波罗夷。不自知比丘想。偷罗遮。又问。比丘自咒术力药力。作畜生男共人女作淫

  • 卷第三十三·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三十三目录 大鉴下第十七世 · 龙翔圭禅师法嗣二人 ·云居德升禅师 ·狼山慧温禅师(已上二人见录) 云居悟禅师法嗣九人 ·双林德用禅师 ·万年道闲禅师 ·中际善能

  • 声类·钱大昕

    《声类》4卷,清代朴学大师钱大昕 著。是书以声纽为纲,搜罗比栉经传子史通假,凡1700 余条。本书集中体现了钱氏的声传学说。是书钱大昕《潜研堂丛书》失收,由其门生汪恩得稿刊之,惜流传未广,陈士安又以原书上版复为刊行。

  • 公冶长听鸟语纲常·佚名

    《公冶长听鸟语纲常》一卷一则,仅两个半中国叶,六百八十一字,藏复旦大学图书馆。原书板框高一七五毫米,宽一○五毫米。中缝页码先四后三,并非从一开始,为原书如此。未署作者名,刊刻年代不明,亦未见著录。

  • 东林列传·陈鼎

    清陈鼎撰。二十四卷。作者曾奔走各地,搜集史迹,历二十余年,著成《忠烈传》六十卷,因书稿被窃不传,遂辑身边乱稿成书,专记明末东林党史事。卷首冠以东林党人榜,末附熹宗本纪二卷。仿元祐党籍体例,按《东林党人榜》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