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石匮书后集卷第四十七

堵胤锡、何腾蛟列传

堵胤锡

何腾蛟

·堵胤锡,号牧游;南直无锡籍,宜兴人。崇祯癸酉乡荐,丁丑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胤锡性放达,入纠纷不夺,负胆走人缓急。常尽发本部积弊,碍堂上官,勿忌也。移榷北新关,时流寇充斥,意勇剿挞,遂以榷余饱募士五千余指,身夙夜为练。转本司郎中。出知长沙府,即以所募之任。陞湖广提学副使,号知人。

弘光中,擢湖广巡抚。乙酉,左师东犯,檄胤锡同事,意清君侧;胤锡曰:『是辅乱也』!独不从;而身避之湖南。南都陷,胤锡捍楚力。先是,李贼为清平西所败入秦,复间走楚;自成逆犯死,众尚数万余。胤锡曰:『贼子锦,素号「一只虎」,然不办众;今跄踉无所归,呼之必来,足以清应伏』。时何腾蛟亦驻节湖南,力持不可;即欲,遣无人。胤锡曰:『吾往』!遂数骑当其营,贼列骑数十里须之;胤锡冒锋镝直入,盛称闽威德。李锦随奉表入闽,诏赐名「赤心」。朝论以胤锡功,陞兵部侍郎,督师。腾蛟稍忌,然湖南即安,数年赖之。

闽败,永曆即位肇庆,以拥戴勋,拜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师如故。己丑八月,至肇庆陛见,奉命复镇湖南;行次封川,病卒。上命程峋往卹其家人,半道为贼所杀,不果卹。

·何腾蛟,字云从;贵州黎平人,浙江山阴籍。以万曆乙卯,乡荐。为人严正,不可干以私。历湖广巡抚、都御史。

弘光中,陞川湖黔郧总督。乙酉,宁南侯左良玉擅称兵犯金陵,号「清君侧」;劫腾蛟以行。腾蛟义不从,潜起,夜投江自沈;迺若有人掖之者,漂武昌——居民惊视之,始知为抚督;逸湖南观变。时黄澍参其擅离职守。已闻南都陷、唐王正位于闽中,人心颇惑,布檄出师;略曰:『悲哉,时至今日,成何世界,胥于禽兽矣!兵家五字:战、守、死、走、降。以今战、守勿道,又讳死不言走乎!我瞻四方,将安往乎?降乎?无论毁形昧心,义所不忍;岂不闻诸公旗下摧辱万状乎?战、守不成,走、降非策,则惟有一死。语云:「死士一万,横行天下」。苦寒此七尺耳;苟能往,无不济。复君父之大仇、雪人类之大耻、昭君臣之大义,此七尺又何曾死!腾蛟不敏,标下死士尚三万,愿为诸公先驱。然后张将军(先璧)出茶、新,郝将军(永忠)、曹将军出犹、义,合窥章、贡;黄将军出醴、萍,徇袁、吉;周将军(金汤——漳平伯)出醴、滋。又请号召忠贞十八镇,出兴、归(李赤心、高必振等);联络川蜀水师,出夔峡,并下荆、襄:既无东忧、又张西势,併力直下,胜气在我。而况刘将军(承胤)以宝师、马将军以荆师(鄂国公马进忠)、王将军以岳师、卢将军(宜章侯鼎)以武昌袁吉之师、董将军(缨)总督标之师、张署将、向署将、牛署将以澧州之师、袁将军以本营之师、王将军(凤陞)、牟凤卫以援剿之师,水陆步骑百道并进,或压其首、或绕其背、或抵其腋、或披其肢。又况齐、嘉、豫、汉之雄兵,柯、陈、黄、麻之义旅,动以百万;引领南望,将一呼而百应。诸君何贰何虞,不一奋戟乎!今与诸君约,从腾蛟言,富贵可长、妻子可保;报仇为忠臣,全髮为孝子。不从腾蛟之言,富贵朝露,妻子俘卤;为叛臣、为贼子、为禽兽,惟所取!况朝廷之法纪尚在,太祖高皇帝、大行烈皇帝之灵爽赫然;腾蛟秉尚方,不畏强梁,宁畏悍帅!天下义旗,四指于公,恐不能为寿于旦夕也。檄到毋惑』!乃复驰疏备陈楚事,略曰:『自三月左师溃下,武昌随陷。臣保长沙,七阅月矣。初至时,仅有巡道标兵二千,满目荒墟;调兵不应,募兵不及:一苦。方调王、马二镇俾之驻岳,赴救武昌;而猝闻南都之变,人心震沮:二苦。又数十万闯贼奔逸,满山亘水,突如其来:三苦。臣虽联络乡团数百部,方向义就公;而佟酋、左孽合势窥突,伤弓曲木,旦暮飏去:四苦。迎机布置,发遣渡江;糗馈无从,而兵马一空,拮据更惫:五苦。长沙恃洞庭为阻,今武昌樯橹一帆可至,门无阻域:无险之难。江右繫臣接壤,金叛蹂躏,仅存一赣,发援孔亟;粤西亦繫臣切属,靖江不量,妄拟监国,不能为助,反以为仇:无邻之难。臣标、道标、新营、旧营精锐实可三万,月计饷本折六万余;并湖南北分汛镇防者,月计十余万。道路回阻,百姓死亡;幅员既蹙,物力有限:则无饷之难。逆号遍及,处处动摇;不肯先声驰骛、忠义不知何物,威令不行:则无法之难。阍陛阻远,入对无时。旦夕此心,何从呼吁;仅与督学臣堵胤锡、长沙道臣傅上瑞、监军道臣章旷痛愤咨嗟,誓不能为功臣、当为忠臣以报陛下一日之遇:则无告之难。伏乞皇上鉴臣诸苦,存一时防守之公案;救臣诸难,图万全恢复之上计。速与在廷文武会议了彻,立见施行』。盖时贼自成为清所败,走死九宫山;其兄子赤心号「一只虎」者同其舅高必振就堵胤锡招,而诸骁骑或诣腾蛟降。诏以腾蛟安辑功,封为定兴伯,拜阁部督师;寻进侯。腾蛟再疏敦促亲征,略曰:『皇上以高皇帝神孙,应南阳圣运;普天血气,莫不倾心。读御极之诏,则曰「真人出矣,国有君,民复有天矣」!读亲征之诏,则又勃然奋臂曰「天兵至矣,敌颈可繫,国仇可复矣」!人心萃涣之际,即天命去留之关。乃者期已届而仍稽,兵出关而中昼;使天下志义之伦,始而企、再而思、三而疑,兹且惧矣!遐迩通情,正需此日;事机一失,安能再来!河南为天下之中,荆、襄居上游之要;诚能力破浅谋、独抒神断,由虔、赣以入楚、豫,用中原之智勇以取中原,大势既张、大权在握,天下全局指顾间耳。偏之与全、守之与创,大小经权,各有其宜。不图其全,终隅其一;我之所往,彼亦能来。臣等疾首痛心,诚不能以逆料也!夫饷不思输,日糜则匮;兵不再设,善用斯强。更何贰何虞,而局濡不决乎』?驾即延平,师终不进。

丙戌,闽败;十月,桂王即位于端州。明年丁亥,清取湖广,腾蛟战败。时上在武岗,来归勋臣刘承胤害腾蛟,夺其权,挟帝驾以自制。腾蛟率诸臣请移跸,不听。因合疏,略曰:『臣等推原祸本,其端不一:一曰上下之情不通,一曰文武之气不奋,一曰形势之算不豫,一曰嫌疑之审更不消。自陛下入武岗以来,不揣何故,而贤臣閑、忠臣蹙;诏旨失其郑重、法纪等于飘忽,格格非一事,郁郁非一端。任事者无不曰「吾为天子报效」,而奄奄之气每多不振。无乃讥谗之虑深于内,而精神瘐于外乎?无乃忠矢天日不足鉴,而功建于外深可危乎?使武岗果有山川之险、兵甲之雄、粟米之富,粗号偏安,然未有处一隅而图四海之大者;况堂堂天子,各镇皆欲争奉之以成其大,而欲舍人心以祈天命!汉、唐、宋以来,未之前闻。今日移跸大计,敢惟皇上自择自行,督师一人扈驾;敢有借题议迎、议留、议逸者,惟众共殛之!祁、永已靖,桂林无恙;审楚、粤之要,莫先全、永。俟衡、长报复,仍还汤沐。皇上一启行而嫌疑消、形势豫、文武奋、上下通,保宗社者在此、保武岗者亦在此』!承胤尚别借以夺众议,腾蛟乃特纠之;有曰:『承胤所争者,不过蛙蚁小斗;臣与天地抗盛衰之运。承胤所争者,不过蜉蝣虚名;臣与世界辩人禽之斗』。承胤故为腾蛟所荐,封爵世荫已极,忘谊反噬。及武昌陷,承胤降清,遂借清兵戮腾蛟家属。腾蛟继母孙、妻徐在絷,徐间致腾蛟书曰:『近七旬、妻亦命妇,岂不能如王氏之抉喉而死!实疾望大兵来救。麾下诸大镇,岂尽如承胤负心!救与不救,惟信到』。王氏者,先腾蛟小妻之被卤节死者也。初,黎平破,王自刃仆,不能死;复引刀抉喉乃瞑。时腾蛟答书:『夫为忠臣,妻为节妇,死亦何恨!族属之妇女既入网罗,便是劫数;俱应速死,与王氏、赵氏、张氏同归地下。所不忍言者,王陵之母,千古伤心;赵苞之报,寸衷难谢耳』!帝下诏褒慰,以为「非卿不能有此难,非卿不能处此难」!腾蛟捧诏涕泣,作谢表有云:『臣读「易」之「上六,利艰贞;吉」;又曰:「有悔贞吉」。内难而能正其志,臣知所以自处矣。曾记唐李晟家眷百口陷于贼营,军中有言及家者,晟泣曰:「天子何在?敢言家乎」!郭子仪与僕固怀恩不善,怀恩使人发其冢墓;子仪入朝,上问之,子仪曰:「臣久在行间,不能禁军士暴掠;今日之报,是其应得」。臣才品不及二臣,而捐躯为国之心,千截而下可以相质』。已而徐自尽,礼部郎中严伟为之请卹;诏许建坊造葬。上踉跄历桂林、走南宁,腾蛟收残卒于柳州,复入桂林。

戊子,率大将赵应选、胡一清、焦琏、曹志建各路兵马复兴安,围清全州,凡八战八捷;三月,破之。又复东安,乘胜围永州;清困甚,城中人相食。遂与大将马进忠同守常德;已而清来攻常德,战败,腾蛟弃城走,从石门、慈利退人土司。夏,与总制都御史堵胤锡合力恢复常德。七月,进忠与清大战于麻河,杀清卒七千余人;诏封进忠鄂国公,仍驻常德,而腾蛟屯衡州。久之,胤锡与进忠隙,胤锡令前所招李赤心十营之在夔州者并来常德;士民畏赤心殊甚,进忠亦虑胤锡势大札己。而胤锡意决,赤心且至;进忠乘胤锡与俱渡湖南,而胤锡亦与赤心弃城渡湖南,若尾其后者。腾蛟闻之大惊:「湖南岂能容此数十万众!且相抵牾者,势必内变」;遂有「湖北千里一空」之疏。上在端州,诏进忠出攻长沙、赤心出援江西金声桓反正之师。诏未至,而赤心已至湘潭。时官兵皆畏赤心,各退本汛,顾老营。而腾蛟单身先至湘潭,解马、李之难;以上意令各出师御境上,赤心受约,拔营离湘潭。进忠先以宣威伯杨某者一营来就约,而全师未至;忽腾蛟故部徐勇之降清者以清骑突湘潭。腾蛟方巾便服,坐城遣发;闻报,上马出城,猝遇清兵,被执。勇以其旧,劝何腾蛟且降,并餽酒食;腾蛟不受,反令勇降,至大骂。饿数日,愤喷血卒;盖己丑之正月某日也。杨宣威不得督师所在,单骑入城者七;被箭重伤,卒。进忠逸去,而卫国胡一清、开国赵选先弃永州,退守全州;永国曹志建亦退保镇峡关,宣国焦琏部将刘起蛟亦退保平乐。腾蛟初闽封定兴伯,永曆中晋侯;至是,赠腾蛟中湘王,謚「文忠」。腾蛟有子文瑞,繫烈死王氏所生者也。

自是衡州复陷,赤心竟不能进,从桂林阳出封川,至梧州;胤锡栖曹志建镇峡关,又与不合。志建杀其标卒数百人,胤锡与其子世明走封川;入朝肇庆,请以广东四府处赤心屯守。朝议赤心初奉援豫之命未报,不许。既,留守桂林瞿式耜以胤锡为腾蛟仇,曰:『吾见,必生啖之』!胤锡惧,阻浔州,病卒。久之,子文瑞授词林,从上;病卒南宁。

石匮书曰:自古中兴之佐,身肩恢复之任者,当禄山之乱,则汾阳王郭子仪、临淮王李光弼;当朱泚之乱,则西平王李晟。然皆帝在灵武、帝在梁州,去行在甚远;然后得以进止自如,迄有成效。及至后世,未能恢复旧土,先为册立新君。南渡立康王,遂有秦桧;留都立福王,遂有马士英;福建立唐王,遂有刘承胤。汴书生曰:『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此是千古通病,何怪乎何腾蛟之迄无成功也。试观何腾蛟之出师檄,何异岳武穆之建炎奏疏;而堵胤锡之单骑抚贼,亦何异郭汾阳之免冑见回纥。有臣如此,而不克竟其用;奸臣之为害也,可胜道哉!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七·毕沅
  ●卷十六·徐梦莘
  卷第九十四·胡三省
  第三十三回 项羽遣人杀义帝 陈平渡河投汉王·黄士衡
  卷一百五十七·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七·佚名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一·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一·佚名
  一○六三 军机大臣奏拟写议叙谕旨内写入「从优」字样缘由片·佚名
  列传卷第四十五 高丽史一百三十二·郑麟趾
  宋微子世家第八·司马迁
  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佚名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佚名
  卷八十七·赵汝愚
  卷三十四·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曾原一·唐圭璋

      原一字子寔,号苍山,赣州宁都人。绍定四年(1231)解试。绍定中,与戴石屏结江湖吟社。   菩萨蛮   淡黄斜日留汀草。檐低半露遥岑小。病眼不禁愁。阑干无数秋。   雁声何处落。旧梦还惊觉。风重葛衣单。深山吹笛寒

  • 杨时诗话 全文·杨时

      为文要有温柔敦厚之气,对人主语言及章疏文字温柔敦厚尤不可无,如子瞻诗多于讥玩,殊无恻怛爱君之意;荆公在朝论事多不循理,惟是争气而已,何以事君?君子之所养要令暴慢哀僻之气不设于身体。(《龟山集》卷一○《语录》)  

  • ◆陈治中孚(观光稿 交州稿 玉堂稿)·顾嗣立

    孚字刚中,号笏斋,台州临海人。幼清峻颖悟,及长,博学有气节。至元中,孚以布衣上《大一统赋》。江淛行省闻于朝,署上蔡书院山长,考满,谒选京师。二十九年,世祖命梁曾以吏部尚书再使安南,选南士为介,朝臣荐孚,调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摄礼

  • 五集卷七十·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七十古今体八十首【壬子二】题痕都斯坦大玉椀痕都精制玉水磨鬼工胜【彼处玉制玉工】       多【人用水磨省而制精】远路来小【地既远其来售者率小器品似此

  • 出湖寄赵冬曦·张说

    西泛平湖尽,参差入乱山。 东瞻岳阳郡,汗漫太虚间。 窘步同行乐,遒文互屡看。 山戍上云桂,江亭临水关。 川途倏忽间,风景依如昨。 湘浦未赐环,荆门犹主诺。 何时与美人,载酒游宛洛。

  • 提要·温庭筠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温飞卿诗集笺注    别集类一【唐】提要【臣】等谨案温飞卿诗集笺注九卷明曾益撰国朝顾予咸补缉其子嗣立又重订之凡注中不署名者益原注署补字者予咸注署嗣立案者则所续注也益字予谦山

  • 卷八·常璩

    钦定四库全书华阳国志卷八晋 常璩 撰大同志古者国无大小必有记事之史表成着败以明惩劝稽之前式州部宜然自刘氏祚替而金德当阳天下文明不及曩世逮以多故族祖武平府君汉嘉杜府君并作蜀後志书其大同及其丧乱然逮在李氏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三·杨仲良

      神宗皇帝   种谔城绥州   治平四年六月,陕西转运使薛向言:『知青涧城种谔招西人朱令陵,最为横山得力酋长。已给田十顷、宅一区。乞除一班行,使夸示诸羌,诱降横山之众。』诏增给田五顷。向在英宗时,尝献《西陲利害》

  • 卷之三百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同、顯盗殺人案·佚名

    原文:【□□□】大女子嬰等告曰:[棄婦毋憂縛死其田舍,衣襦亡。]令獄史【&hellip;&hellip;】【&hellip;&hellip;】狀,及潛訊居處、薄宿所,讎。同曰:[歸義。

  • 卷三·杂述·李贽

    〔凡三十七篇〕  ● 卓吾论略〔滇中作〕  孔若谷曰:吾犹及见卓吾居士,能论其大略云。居士别号非一,卓吾特其一号耳。卓又不一,居士自称曰卓,载在仕籍者曰笃,虽其乡之人,亦或言笃,或言卓,不一也。居士曰:&ldquo;卓与笃,吾土音

  • 卷九·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九宋 魏了翁 撰庄公元年至八年【一】无事而书月闵僖亦然元年王正月正义曰此月无事而空书月者庄虽不即君位而亦改元朝庙与民更始史书其事见此月公宜即位而父弑母出不忍即位故空书其文闵僖

  • 题记·钱穆

    上文中《关于〈老子〉成书年代之一种考察》,成于1923年夏。《再论〈老子〉成书年代》,成于1932年春。此两篇,曾与拙著《先秦诸子系年》中《老子辨》一篇合刊,由上海大华书店印行,书名《老子辨》。1945年,在成都。成《比论孟

  •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尔时日照商主涉渡大海获利成办。不日还复王舍大城。当入城时商主忽见不吉祥相。即时商主心生惊怖身极颤掉两目眴动。其相所谓群飞聚前厉声鸣噪。商

  • 高峰大师语录卷上·高峰原妙

    参学门人编 灵隐弘礼重梓湖州双髻庵法语师自咸淳甲戌春就庵示众。乃云。谈玄谈妙。说性说心。攒花簇锦。巧妙尖新。如麻似粟。从古至今。莫不皆是乘虚接响底汉。倚草附木精灵。山僧虽是他家种草。决定不向遮里藏身。

  • 没刻面的纯绿宝石·莫里斯·勒布朗

    一对情侣独自在客厅中,正要互诉衷肠,女人突然发现自己的贵重的纯绿宝石戒指瞬间不翼而飞。戒指究竟是谁偷走了?

  • 瀛海偕亡记·洪弃生

    又名《台湾战纪》。杂史。作者洪弃生。书分上、下两卷,记叙《马关条约》后清政府割让台湾及台湾人民奋起抗日的史实。上卷起自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中日两国政府签约割台后台湾民众自议建号民主国,讫于同年9月台南

  •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知礼

    凡六卷。宋代四明知礼述。又称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观经疏妙宗钞、观经妙宗钞、妙宗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知礼的时代,受唐末五代战祸之影响,佛教教学萎顿不振,天台宗分裂为山家、山外二派。属于山家派之知礼于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