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补遗卷第三

男承礼谨譔

列传

儒林

刁包 高世泰(顾枢、严瑴、施璜、汪璲) 张夏 沈国模(施博、史孝咸、管宗圣、邵曾可) 王朝式 谢文洊(宋之盛、章慥)盛敬 朱用纯 李生光 汪佑 刘原渌 胡承诺 张岱 毛干干

 刁包高世泰(顾枢、严瑴、施璜、汪璲)

张夏沈国模(施博、史孝咸、管宗圣、邵曾可)

王朝式谢文洊(宋之盛、章慥)盛敬朱用纯

李生光汪佑刘原渌胡承诺张岱毛干干

刁包字蒙吉,晚号用六居士;祁州人。天启丁卯(一六二七)举人。敦尚质行,力以斯文为巳任。于城隅辟地,为斋曰「潜室」、亭曰「肥遯」;日闭户读书其中。

崇祯季年,流贼犯州城,包毁家倡众誓固守,城得不破。时有二珰主兵事,探卒报贼势张甚;二珰怒其惑众,将斩之。包厉声曰:『必杀彼,请先杀包』!乃止。二珰相谓曰:『使若居官,其不为杨、左乎』?贼既去,载送流民,全活甚众。既闻京师陷,设烈皇帝主,服斩衰,朝夕哭临。贼迫授伪职,包以死拒,几及于难;会贼败,得解。我朝定鼎,遂不仕;日取宋、元诸儒书反复寻究。其学以谨言行为要,以程、朱为宗。初,从孙奇逢闻「良知」之学;既读高攀龙书,喜曰:『不读此,几虚过一生』!设攀龙主事之。偶有过举,必展谒悔谢。其勇于自克如此。尝曰:『为盖世豪杰易、为慊心圣贤难』。又谓『「易」之为书,教人趋吉避凶,言趋正避邪也;以为趋福避祸,舛已甚矣』!父殁,三日勺水不入口,须发尽白;杖而后起。年六十七,以居母忧,哀毁致疾。将卒,问家事,不答;徐曰:『吾胸中无一事;行矣』!遂瞑。学者私谥文孝先生。所著有「易酌」、「四书翊注」、「斯文正统辨」、「道录」、「潜室札记」、「用六集」诸书。

高世泰字汇旃,无锡人;都御史攀龙从子也。少侍攀龙讲席,笃守家学。

晚年,以东林先绪为己任,葺道南祠、丽泽堂于梁溪,与从子愈等讲习其中。祁州刁包往返论学,尤莫逆;有「南梁北祁」之目。歙人汪学圣者,所学近禅;既至梁溪,乃大悟前失。其同里施璜、汪璲、吴慎、汪知默、陈二典、胡■〈棩,去木〉、汪佑、朱宏辈方讲朱子之学于紫阳书院,因学圣以问业东林,志相得;乃作「紫阳通志录」。世泰,国变后卒。所著「五朝三楚文献录」,甚该究。

顾枢字所止,无锡人;光录少卿宪成孙也。天启中举人。少从高攀龙讲性命之学,邃于「易」。晚作「易稿」,折衷至当。尝曰:『吾祖于「易」最精,独无著述;小子可妄穿凿乎』?其论儒,则服膺薛、胡,而谓陈、王不免差失。又谓『祖宪成主「无欲」、师攀龙主「格物」,并直接宋儒』。时人服其议论醇正。国变后,韬形遁迹,不入城市、不赴讲会,以老病终。

严瑴字佩之,无锡诸生。笃学好古,潜心于「易」、「春秋」。尝课其弟;榖曰:『读书以明道也。吾自得高子遗书,所学乃有归宿』。既与同志讲道东林,高世泰推为主席。重修道南祠,辑「忠宪年谱」、「高子节要」、「东林书院志」诸书。国变后,屏迹不出。学使慕其名,贻以额曰「力抉正学」;终不一报谒也。着有「生轩易说」、「易同」、「春秋论」、「春秋集说」、「尚书讲义」、「四书讲义」、「生轩存稿」。

施璜字虹玉,休宁人。少应郡试,见乡先生讲学紫阳,瞿然曰:『学者当如是矣』!遂弃举业,发愤自力于躬行。每会讲,先一日斋宿,务设诚以感人。已而游梁溪,事高世泰。将归,与世泰期某年月日当赴讲。及期,世泰设榻以待;或曰:『千里之期,能必信乎』?世泰曰:『施生,笃行君子也;如不信者,吾不复交天下士矣』。言未既,璜已挈子担囊至矣。着「思诚录」、「小学近思录发明」行于世。

汪璲字文仪,休宁人。年十六,即手录先儒书,昕夕省览。既长,笃于躬行,言动必秉成法。所著书甚具,一以洛、闽为宗;其「读易质疑」尤见推于时。卒年七十四。

张夏字秋绍,无锡人。初受业于马世奇之门,已而入东林书院。其为学先经后史,博览强记而归本自治。高世泰既殁,学者推夏主讲席;我巡抚汤斌尝延至苏州学宫讲「孝经」、「小学」。退而着「孝经讲义」、「小学瀹注」及「洛闽源流录」,隐居菰川之上。年八十余卒。

沈国模字求如,余姚诸生。尝入刘宗周证人社;归,辟姚江书院,以明道为己任,与史孝咸、管宗圣辈申明「良知」之学。其学或以为近禅,而言行敦洁,较然不欺其志;故推醇儒。山阴祁彪佳与国模善。彪佳以御史出按江东,一日杖杀巨憝数人;会国模至,欣然以告。国模字彪佳曰:『世培!亦曾闻曾子云「哀矜弗喜」乎』?彪佳后尝语人:『吾每虑囚,必念求如;恐仓卒喜怒过当也』!

南都亡;闻宗周绝粒死,哭之恸;而讲学益勤。丙申(一六五六)卒,年八十二。

施博字约庵,嘉兴人。研精理学,以知明处当为独慎切要功夫。兴余姚黄宗羲善,有往复论学书;尝曰:『刘山吾师乎!然未尝执贽其门也』。乙酉(一六四五)后,寓东塔寺,终身儒冠博袖。晚乃讲学放鹤洲,引接后进。有举成、弘名臣诸奏疏请正者;博即下拜曰:『朴老衰愚,无志当世。君能为世道留意,追踪前贤,甚善;幸厚自爱』!盖其故国之思,耿耿不忘也。

史孝咸字子虚,余姚人。继沈国模主姚江书院;尝曰:『空谈易,对境难;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三语精察而力行之,其庶几乎』!家贫,日食一粥,泊如也。己亥(一六五九)卒,年七十八。

管宗圣字霞标,余姚人。为人孝友忠亮,强气自克,言动必准于礼;乡人化之。孙矿始与宗圣为文字交;既从讲圣学,喟然曰:『向嗜读「左」、「国」、秦汉百家,先生为我洗尽矣』!矿,世所称月峰先生也。

邵曾可字子唯,余姚人。姚江书院之立也,人颇迂笑之;曾可厉色曰:『不如是,便虚度此生』!遂往学。同侪请业多辨难,曾可独默然竟日。初以「主敬」为学,后专提「致知」。师事史孝咸甚谨;晨走十余里,叩床下问疾,不食而返。月余,亦病卒;年五十一。

王朝式字金如,山阴人;沈国模弟子也。尝入证人社;刘宗周主「诚意」,朝式守「致知」。曰:『学不从良知入,必有诚非所诚之蔽』。宗周称其『志愿大而骨力坚,所成就未可量』!崇祯末,浙中大饥;朝式倡赈粟,全活甚众。时天下大乱,将走四方求奇杰士,谋治安战守策;不果行。国变后,旋卒;年三十八。

谢文洊字约斋,南丰人。少补诸生;见天下方乱,慨然有出世志。入广昌之香山,辟精庐,诵佛经。既读龙溪王氏书,服之;复读王阳明书,遂与同里邵睿明、李萼林讲阳明之学;年四十矣。一日,诣新城神童峰会讲;有王圣瑞者力攻阳明,文洊诘难累日,心忽动。归取罗钦顺「困知记」读之,始一意程、朱;辟程山学舍于城西,名其堂曰「尊洛」。着「学庸切己录」及讲义数十篇,发明张子「主敬」之旨。

时宁都易堂九子、星子髻山七子俱以文章节概名天下,而文洊独反己闇修,务求自得。其「程山十则」,亦以躬行实践为主。髻山宋之盛过访,程山遂约易堂魏禧、彭任会讲旬余;于是诸子皆推宗程山,谓其笃躬行、识道本。同里甘京初与为友,已而服之诚,遂师事之。

康熙辛酉(一六八一)病,自为「墓志」;卒年六十七。所著又有「初学先言」、「大臣法则」、「左传济变录」、「诗文集」诸书。

宋之盛字未有,星子人。少孤,事两兄如父。崇祯己卯(一六三九),举于乡。国变后,结庐髻山,足不入城市;以讲学为己任。其学以「明道」为宗、「识仁」为要,于二氏微言奥旨皆能抉摘异同;非若世之辟异论者,舍精而攻其粗也。与谢文洊交最笃;晚读胡居仁「居业录」,持敬之功益密。戊申(一六六八)五月,卒。同邑有查小苏者,亦弃诸生,山居不出;年九十而终。

章慥字仲实,南城诸生。国变后,隐居华子冈,灌园养母。入程山学舍,与谢文洊论学,有针芥之投;文洊每心折焉。好读史,衡论精审,发前人所未发。着「二十一史童观集」、「阅史偶谈」若干卷;魏禧称其『发微阐幽,大有功于后学』。

盛敬字宗传,太仓州人。年十五,遇同里陆世仪,即甚相得;与同学者三年。厌薄声华,不事举子业;后罹家阨,流离播徙,去稍远。

至崇祯丙子(一六三六),始与世仪及陈瑚、江士韶有讲学之举。时绝学初兴,虑惊世骇俗,深用韬秘;四人者风雨联床,或横经论难、或即事穷理,反复以求一是。甚有商榷未定,彻夜忘寝,质明而后断;或未断而复辨者。既而同志渐多,旬、月皆有常会;会必讲贯终日。凡身心性命之奥,天文、地利、河渠、兵法之学,太极、阴阳、鬼神之秘,儒、释之辨,经史百家之颐,罔弗根究本末;要于中正讲论之乐,尝恨古人不及见之。退则仿先儒读书记之法,各有所录;旬日不著录,即互相纠以为学问进退之别。世仪所著「思辨录」,皆十二年间俛读仰思有所见,则疾书以自识其所得者也。顾其所纪皆随笔,无伦次;敬与士韶乃纂辑精要,分类书之。士韶字药园,亦太仓州人。

朱用纯字致一,昆山诸生;殉节贡生集璜子也。以父死国难,慕王裒「攀柏」之义,自号柏庐;隐居味道,不求仕进。其学确守程、朱知行并进,而一以「主敬」为程。其教学者,必先授以「小学近思录」,继进之以「四子书」。每岁孟春,率诸弟子行释奠先师礼毕,讲「四子书」,进止肃恭,诚意激发;兴起者众。已又患学者空言无实得,复作「辍讲语」反躬自责,言尤痛切。论学未尝持异同;曰:『知所当知、行所当行可矣』!与长洲徐枋善,屡以书问学,辨析甚至。平居动止有常,晨起谒家庙,退即庄诵「孝经」;数手书其文。教学者置义田、修墓祭。友爱诸弟,白首无间。遇事变,崭然不挠;自言『看得天理熟,当机立应,如离弦之矢;更不疑议、更不矜张,行所无事』。

康熙戊午(一六七八),或欲以鸿博荐;固辞,乃免。其后有司欲举为乡饮宾,亦弗应。戊辰(一六八八)卒,年七十二。将卒,顾门弟子曰:『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勉之哉』!有「大学、中庸讲义」及「愧讷集」;其「治家格言」,尤脍炙人口云。

李生光字暗章,绛州人。未冠,为诸生。闻同里辛全倡学河汾,遂往受业;质疑问难无虚日。生平笃于躬行,事亲至孝。

甲申(一六四四)之变,生光北向恸哭,焚其青衿;自号「汾曲逸民」。构草堂,读书其中。诸弟子列侍,谈经课艺外,训以二南大义、程朱微言,所成就者众。着有「儒教辨正」、「崇正黜邪编」,凡万余言;卫道之力甚勇。又着「正气犹存」、「西山阁笔」、「友于集」诸书,皆直写胸肊;以浅近语,寓觉世牖民之意。其「处子吟」曰:『东邻有处子,夙明烈女篇。字人尚未嫁,而乃失所天。痛兹生命薄,守贞期自全;毁容绝膏沐,矢志穷益坚。爱人贵以德,姑姊莫相怜!侃辞谢媒妁,何用日諓諓』!是可以见生光之志矣。

汪佑字启我,号星溪;休宁人。少读「四子书」,谓『幸生朱子之乡,愿私淑』!以终身笃好「小学近思录」,遵朱子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法。

崇祯末,寇事棘,着「平寇十六策」,思效伊川诣阙上书故事;以时不可为,不果上。遂隐居事亲,学日进。友人杨景陶邀赴还古书院会讲;佑见所讲多杂陆、王之说,乃与同人发明程、朱正学。尝曰:『有善无恶,性之体;有善有恶,情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为良能;扩而充之尽其才,穷理尽性至于命,斯为大中至正、斯为至诚旡妄。乃阳明宗旨反以无善无恶为心之体,何邪?顾端文有言:「释氏三藏十三部五千四百八十卷,一言以蔽之曰:无善无恶」。其害可胜言哉!紫阳书院,正吾党讲学明道之坛坫也』。遂集诸子,振兴紫阳大会。岁以朱子生日行释菜礼,讲学三日;一遵白鹿洞遗规,严斥歧趋、循正轨。盖佑自遯世后,视富贵如浮云、避势利如蛇蝎,格格不谐于俗者四十年;而一时同人皆知崇尚正学,则为功多矣。

所著有「诗传阐要」、「易传阐要」、「礼记问答」、「礼记订讹」、「大乐嘉成」、「四书阐要」、「四书讲录」、「五子近思录」、「四子近思翼」、「明儒崇正录」、「明儒通考」、「明儒性理汇编」诸书。而尤邃者,「明儒通考」一书择精而语详;高世泰千里借钞,以谓『得见此书,虽瞑目而无憾』云。

刘原渌字昆石,安邱人。生五岁,问身所从来;父奇之。十四岁而孤,事母至孝;遇难,负母逃,卒免祸。

崇祯末,盗贼蜂起,原渌与仲兄率乡人垒而守;闭妇女一室中,约战败,则火之。及贼薄垒,乡人多死。仲兄身中九矢,斗益力,原渌从之,发数十矢,矢尽,仲兄麾之去;原渌大呼曰:『离兄一步,非死所也』!卒斩首二,贼遁,一乡得全。乱定,尽力耕作,推膏腴与仲兄,分其余为长兄立后,赡其亡姊家;大购经史,闭关读书。

初阅养生家言,喜之;既读宋儒语录,乃笃信朱子之学,反复研究者四十余年。尝曰:『学者「居敬、穷理」二者,皆法文王而已矣。小心翼翼,昭事上帝;「居敬」之功也。不识不知,顺天之则;「穷理」之功也』。又曰:『读书乃身上之用,而人以为纸上之用;居官乃辛苦之时,而人以为快乐之时;衰年正勤学之日,而人以为养安之日;科第本消退之根,而人以为长进之根:皆可叹也』!每五更起,谒祠堂;退居一室,与诸弟子讲论,常至夜分。建朱子祠于东郊,春秋祀焉。以丧祭礼废,俗日偷;乃酌古今之宜,定为品式,祭必严,斋戒莅事极虔。仲兄疾,吁天祈以身代;兄卒,七日中止三食。久之,一邑皆化于礼。又为乡人置义仓,煮粥以食饥人。尝言:『人与我,一天而已;何畛域之有焉』!

康熙庚辰(一七○○)卒,年八十二。撰「读书日记」六卷、「近思续录」四卷、「冷语」三卷。其「冷语」中,诋刘安世为佥壬,等于章惇、邢恕;则以其与伊川不协也。儒者以为未读「宋史尽言集」云。

胡承诺字君信,天门人;崇祯末举人。国变后,隐居天门、巾柘间,穷年诵读,书无所不窥;而深自韬晦,足不出庭户。生平无讲学名,而析理至精,论事尤极平实。着「绎志」六十一篇。「绎志」者,绎己所志也。凡圣贤、帝王、名臣、贤士与凡民之志业,莫不兼综条贯,原本道德、切近人情,酌古宜今,为有体、有用之学,凡二十余万言;自拟其书于徐干「中论」、颜之推「家训」。然其精粹奥衍,非二书所及。李念慈序称:『尚有「续书说」若干卷,与是书相表里』。又称:『有「菊佳轩诗」,宏深博奥,不屑为新颖秀发以趋时尚』。今皆不传。

张岱字宗子,山阴人;长于史学。丙戌(一六四六)后,屏居卧龙山之仙室;短檐颓壁,终日兀坐,辑有明一代纪传为「石匮藏书」。我学使谷应泰闻其名,礼聘之;不往。以五百金购其书;岱慨然曰:『是固当公之;谷君知文献者,得其人矣』!是时明季稗史多体裁未备,惟岱书暨海宁谈迁所著「国榷」具有本末;应泰并采之以成「纪事」。

岱于君臣、朋友之间,天性笃至。其著书也,征实详核,不以作者自居;衣冠揖让,犹见前辈风范。年八十八,卒。

毛干干字心易,南康人。于学无所不窥,尤精推数,通中西之学。崇祯时,为诸生。鼎革后,县令捕人应科试,干干被逼入试;文体奇古,学使不能句读,题其卷末曰:『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干干见而笑曰:『羽陵书生,但知钱在纸裹中耳』!归隐匡庐山,不复出。着古衣冠,讲学山中,村农负贩听者圜立;皆称为「毛先生」也。

中州谢廷逸往访之,以所著「推步全仪」为贽;干干见而惊曰:『辨析几微,穷极杪忽;古人无此仪器也』!与之论方圆分体、方圆合义、方圆衍数,俱不谋合;叹曰:『野人肥遯山中,日讲经术,以世人罕知历数,不谈久矣;今见子,岂可谓世无人邪』!以女妻之,偕居阳羡。宣城梅文鼎造门求见,与文鼎论周径之理、方圆相容相变诸率、先后天八卦位次不合者;文鼎以师事之。干干尝曰:『文鼎、廷逸,老人之畏友也』。干干审五音之轻重、六律之短长,着「律学」若干卷。又「杂着」二卷。

子盘,于算数甚有精思,能传其学。 

猜你喜欢
  卷五百七 列传二百九十四·赵尔巽
  卷五百三 元符元年(戊寅,1998)·李焘
  第一章 缘起·陈寅恪
  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零三·佚名
  清代之竹头木屑·佚名
  二百八十五 赐曹颀等「福」字登记档·佚名
  卷四十六·鄂尔泰
  卷七十二·司马迁
  三十五、订婚·包天笑
  夹古清臣传·脱脱
  五四 惨淡经营之后·邹韬奋
  商文毅疏稿跋·商辂
  第六章 帝制运动和护国军·吕思勉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纳兰词卷四·纳兰性德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沈。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岁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

  • 东海渔歌卷三·顾太清

    鹧鸪天 元日咏荠菜,用去年荠菜韵鲜荠登盘乍吐花,嫩苗争长傲春奢。已知草色迎年绿,略有新黄发柳芽。山之罅,水之涯。风丝日影暖相加。岁朝 图上应添写,小白微青最可夸。 【校】下“荠菜”二字,为况氏所删。玉连

  • 卷九十二·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九十二目录【一百十六字】摸鱼儿【又一体】晁补之辛弃疾【三首】刘克庄杜旟张炎施芸隐何梦桂莫仑唐珏李俊民张翥刘基杨基瞿佑【十首】前调【又一体】李昴英【二首】冯取洽张龙荣何梦桂【二

  • 卷七·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七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朱 右【三首】右字伯贤临海人洪武三年召修元史六年修日厯除翰林院编修七年修洪武正韵寻迁晋府长史有白云稾【张楠渠云伯贤感兴当不在魏晋下 郭公葵云伯贤广琴操出人意表非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四·佚名

    正统五年二月甲戌朔增置行在光禄寺大官良酝珍羞掌醢四署署正署丞监事各一员从本寺卿柰亨等奏请也○湘阴王贵焨奏臣岁禄于荆州府仓关支米多陈腐乞如松滋王例府内自收又臣妃父王观直隶真定府柏乡县人先任湖广荆州府抚民

  • 第二卷 兴学·缪荃孙

    历代学制 学 额学校之设,肇于唐虞,备于成周,两汉而后,郡县之学渐次修举。自言游氏兴于东吴,为圣门文学称首,所谓南方之学得其精华者,故大江以南挟策缀文之士积而日盛。本省文治光昭,礼乐明备,列圣相承,加意作人之化者,所以尊孔

  • 第七十一册 天命十一年三月至六月·佚名

    第七十一册 天命十一年三月至六月丙寅年三月十九日,刘学成奏称:“谋事者人,成事者天矣!汗生东方疆圉之地,自幼行兵,深谋远虑,神出鬼没,人不得知。如鼠不可以当狐,如犬不可以当虎矣。故上天先以建州周围之地统授与汗,汗得

  • 四七六 谕办理四库全书出力人员梦吉陆费墀等着分别升用授职与赏赐·佚名

    四七六 谕办理四库全书出力人员梦吉陆费墀等着分别升用授职与赏赐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奉旨:梦吉、王仲愚、章宝传、黄轩、平恕、邹炳泰、陈昌齐、庄通敏、王嘉曾、吴寿昌、陈初哲、郭长

  • 乌重胤传·欧阳修

    乌重胤的字叫保君,是河东将领乌承王此的儿子。年轻时任潞州牙将,兼任左司马。节度使卢从史奉命讨伐王承宗,暗中和叛贼勾结。吐突承璀要杀死他,告诉了乌重胤,他就把卢从史捆了起来,营帐里的士兵拿着兵器都喊起来,他叱责说“:皇

  • 卷十九风教三·冯煦

    禁烟皖省禁烟公所于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开办,就原有戒烟总局改设。隶巡警道,为全省禁烟总汇。遵奉谕旨,严行申禁,自特简禁烟大臣设立查验所,各省一律仿办。皖省附设查验所,选精通中外医士,实地考查。以巡警道为总办,设提调二员,安

  • 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戴德

    曾子曰:“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夫礼,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少者友焉,贱者惠焉。此礼也,行之则行也,立之则义也。今之所谓行者,犯其上,危其下,衡道而强立之,天下无道,故若天下有道,则有司之所求也。故君子不贵兴道之士,而贵有耻

  • 卷十三·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十三长洲余萧客撰礼记三文王世子凡学世子凡诸侯之子入学之法亦以十年而出就外傅学书计入学之时祭先圣先师释奠之法如王子之事崔灵恩【通典五十三】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四事之中有文有武故得

  • 第八章 16·辜鸿铭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惶惶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辜讲孔子说:“外表极为精明却不正直;外表愚钝却不谦虚;外表天真却不诚实,对这样的人,我真不知道要怎么讲。”

  • 第十八节 论私德·梁启超

    吾自去年著《新民说》,其胸中所怀抱欲发表者,条目不下数十,以《公德篇》托始焉。论德而别举其公焉者,非谓私德之可以己。谓夫私德者,当久已为尽人所能解悟、能践履,抑且先圣昔贤言之既已圆满纤悉,而无待末学小子之哓哓词费也

  • 第十八章 道废·林语堂

    大道废,有仁义 (14 );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语译]大道废弃以后,才有仁义;随着智巧的出现以后,才产生作伪;家庭不睦以后,才显出孝慈;国家昏乱以后,才产生忠臣。一、大道废,仁义兴圣人一用心设仁爱的教化,创义理

  •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三·佚名

    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  世间成就品第五  尔时世尊复告执金刚秘密主而说偈言。  如真言教法  成就于彼果  当字字相应  句句亦如是  作心想念诵  善住一洛叉  初字菩提心  第二名为声 

  • 佛说阿弥陀经疏·元晓

        唐海东新罗国沙门元晓述将释此经。三门分别。初述大意。次释经宗致。其第三者。则入文释。第一述大意者。夫众生心之为心也。离相离性如海如空。如空之故无相不融。何有东西之处。如海之故无性是守。岂无动静

  • 北行日录·楼钥

    游记。宋楼钥(1137—1213)撰。二卷。钥字大防,号攻媿主人,浙江鄞县人。隆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撰有《攻媿集》。是书记其乾道五年(1169)十月以随员身份使金,自浙江出发,经安徽、河南、河北到达燕京(今北京)。次年正月从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