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两汉刊误补遗卷八

酝藉

马宫传赞其酝藉可也师古曰酝藉如酝酿及荐藉道其寛博厚重也又义縦传少温籍师古曰言无所含容也仁杰按酝藉之意大概言有所縁饰非直情径行者耳传一作酝一作温而记礼者亦作温礼器曰礼有摈韶乐有相步温之至也皇侃云温谓承藉凡玉以物温裹承藉君子亦以威仪摈相以自承藉【案温裹今注疏本作缊裹元李冶云以藉解温恐未尽善辨详古今黈其义较备】易曰藉用白茅无咎茍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疏谓荐献之物藉以洁白之茅合礼易二义论之温藉之意显矣

异姓

何武传不宜令异姓大臣持权师古曰异姓谓非宗室及外戚刊误曰异姓正谓外戚也通鉴作外戚大臣仁杰按朝事篇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所以别亲疏内外也同姓谓宗族异姓谓婚姻甥舅庶姓则非宗族又非婚姻甥舅者也子贡曰一日三复白圭之玷是南宫绦之行也夫子以为异姓谓以其兄之子妻之也春秋传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又曰薛庶姓也礼有别姓而哭郑注谓使诸侯同姓同姓庶姓相従而为位盖通之则庶姓亦异姓别之则庶姓疏于异姓矣何武公孙禄谓不宜令异姓持权而互相称举为大司马则以庶姓自处而无嫌耳翼奉乃曰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眀亲亲异姓以眀贤贤今左右无同姓独以舅后之家为亲异姓之臣反疎是以外戚为非异姓也颜注之误本此

反骚

扬雄传摭离骚而反之颜注自图累以下言讥屈原者五似以子云为真讥三闾仁杰按晁无咎有言离骚得反而始眀摭其文而反之非反其纯洁不改此度也反其不足以死而死也又法言有玉莹丹青之答说者亦谓不予之之辞按逸论语如玉之莹子云盖用其意则如莹之如当训为而爰易也丹青非绘事之谓盖言丹沙空青周官入玉石丹青于守藏之府是也子云以为三闾不肯喔咿嚅唲従俗富贵偷安宁杀身以全其洁如莹而莹其可变易而为丹青也哉故玉可碎莹不可夺子云之予原亦孔子予管仲之意欤反骚之作不以辞害意则无咎之言为尽之颜注非是

鈗一

扬雄传■〈釒兖〉鋋瘢耆师古曰■〈釒兖〉箭括也张佖云按字书无■〈釒兖〉字合作鈗说文鈗字注云周书冕执鈗今尚书冕执锐疑孔安国时是鈗字后传作锐耳仁杰曰鈗鋭■〈釒兖〉三写之误良然非说文存古则此误不可复正文选亦载此作吮鋋五臣音辞兖切云稍也按矟与槊同字书吮嗍也岂误以嗍为槊耶颜谓■〈釒兖〉为箭括虽无所据犹并縁下句金镞之意至以吮为矟则愈益无据矣颜注视五臣之说固可以五十步笑之

锐二

序传定陶王为太子数遣中盾师古曰盾读曰允仁杰按詹事属官有中盾集韵允鈗盾三字同庾准切书载侍臣所执兵曰惠曰戈曰刘曰越曰戣曰瞿曰鈗正义曰此经所陈七兵惟戈考工记有其形制其余皆无文据今按字书盾干耳方子钊之入以二干戈逆之既入之后不应去干不用今七兵有戈而无干则鈗之为干不待言而眀字书于盾字下当云通作鈗允或省

冘与

穷冘阏与师古曰阏与容暇之貌也冘音淫与音豫仁杰按马援言冘豫未决注曰冘行貌豫未定也与豫字通然则此赋言三军捕禽兽行者穷追之未定者阏止之耳冘与二文相对颜监乃以阏与为容暇之貌于义未安五臣注以冘为冘音柔■〈日重〉切云穷冘倦怠貌愈失之矣又冘犹音相近南史淫预堆寰宇记作犹与言取途不决淮南书云善用兵者击其犹犹陵其与与此赋上文亦云淫淫与与前后要遮其义一也

颔颐

蔡泽颔颐师古曰颔曲颐也音钦仁杰按文选作顩颐韦昭曰顩邱甚切后书周燮传钦颐章懐太子曰钦音邱凡切或作顩又韩诗有美一人硕大且■〈女酓〉薛君曰重颐也字亦作顩毛氏诗作硕大且俨或作■〈目严〉集韵俨■〈目严〉顩■〈女酓〉同鱼检切俨■〈目严〉好貌又■〈女酓〉衣检切美也凡颔颐钦■〈女酓〉俨■〈目严〉六字其音切固不一而训释亦异辞自蔡泽周燮言之则曲颐丑状也自韩诗集韵言之则重颐美好也按古语以曲为钦至今犹然王得臣云巾作前诎者谓之钦巾然则颔颐音切当従颜字若训释则亦各当其可而已

货殖传荅布师古曰荅者重厚之貌而读者妄为榻音仁杰按古者汉书音读皆有师承之自未可遽非之也晋羊曼与郗鉴卞壸蔡谟等八人号八伯拟古之八隽皆一时名流也而曼为濌伯颜氏家训云濌者多饶积厚之貌与荅布重厚之意相近集韵荅濌二字同托合切与榻音亦相近集韵别出■〈黑沓〉字引■〈黑沓〉伯事按家训濌字用盛洪之晋书本而集韵■〈黑沓〉字用唐御制本要之荅布之荅乃与晋八伯名实相当字书宜于荅字下注云托合切重厚貌一作濌

北海

奄蔡国临大泽无崖盖北海云周日用曰闻苏武牧羊之所秖一池号北海容齐随笔曰蒲昌非西海疑亦亭居一泽耳仁杰读禹贡正义江南水无大小皆呼为江太康地记河北得水名河塞外得水名海因是悟大泽蒲昌名海者如此又吐番吐谷浑有烈谟海恕谌海拔布海青海柏海乌海匈奴中有翰海勃鞮海私渠海伊连海与于阗条支所谓两西海及北匈奴所谓两北海皆薮泽或海曲耳非真西海北海也

锥刀

故轮台以东其旁国少锥刀贵黄金采缯可以易谷师古曰言以锥刀黄金采缯与此旁国易谷食仁杰按锥当作钱其偏傍转写以戋为佳耳周官泉府郑司农云故书泉作钱疏曰泉与钱今古异名食货志钱轻重以铢利于刀流于泉如淳曰名钱为刀以其利于民也礼记正义世犹呼钱为钱刀古辞白头吟男儿欲相知何用钱刀为则钱刀之称従古固然西域诸国如罽宾乌弋安息皆有钱货惟渠梨旁国少此故贵黄金采缯可以用此易五谷史记大宛以西其地无丝漆不知铸钱器亦谓是也锥刀字见左传杜注锥刀喻小事也若作少锥刀恐无意义

黄金

贵黄金采缯汉纪作黄铁二文不同仁杰按实金谓之黄金铜亦谓之黄金晋灼曰诸赐言黄金真金也不言黄谓钱也此以实金为黄金舜典金作赎刑孔传曰金黄金也吕刑其罚百锾孔传曰锾黄铁也孔颖达谓古者金银铜铁总名为金黄金黄铁皆今之铜也此以铜为黄金然则西域传所云黄金汉纪所云黄铁是皆指铜言之微荀氏之书读者不以是为实金者几希

铁器

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国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它兵器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不用为币史记作铸钱器仁杰详下文谓当従史记为正按罽宾传有金银铜锡为器金银为钱则钱器自是两事奉世言羌众弓矛之兵耳器不锋利器谓兵器也大宛诸国但有弓矛所谓它兵器者谓凡弓矛之外者也所谓得黄白金以为器者黄金谓铜白金谓银锡皆可作兵器者婼羌传云山有铁自作兵难兜传云有银铜铁作兵按越絶书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邪之谷涸而出铜欧冶子因以为剑郭景纯谓古者通以锡杂锢为兵器是也若曰彼不知铸作之利当并举诸金言之又岂止一物而已哉

乱曰

李夫人传上作赋云云乱曰师古曰乱理也总理赋中之意仁杰按国语闵马父论商颂其辑之乱韦昭曰辑成也凡作篇章既成撮其大要以为乱辞诗者歌也所以节舞者曲终乃更变章乱节故谓之乱按昭谓歌诗节舞于理则然若曰曲终变章乱节则事正相反乐记言大武之舞复乱以饰归正义曰乱治也复谓舞曲中舞者复其行位而整治盖舞者其初纷纶赴节不依行位比曲终则复整治焉故谓之乱今舞者尚如此诗乐所以节舞者也故其诗辞之终亦谓之乱商颂辑之乱是已乐曲之终亦谓之乱闗雎之乱是已离骚有乱辞实本之诗乐而比赋又本之离骚其它作系谇重曰者于义亦通然非诗乐本指

奴戮一

予则奴戮女师古曰奴戮戮之以为奴也说书者以为戮及妻子此说非也秦誓云囚奴正士岂及子之谓乎仁杰按越语句践徇于军曰左而不在左右而不在右身斩妻子鬻此殆仿甘战誓师之法而过于杀者颜氏囚奴之说虽不失为近厚方用兵行师之际有不用命而罪止囚奴其身何以使人致死盖戮非必杀之或劓刵墨刑以为辱孥戮谓従妻子之类也此书上文有戮于社之言而继之以孥戮是不止于辱及其身矣此用兵行师之法不可与国之常刑同日而语然视罚常及嗣罪人不拏要为有愧

奴戮二

戮有二义文之无畏扶宋公之仆或曰国君不可戮也子荡以弓梏华弱于朝子罕罪其专戮此戮辱之戮也魏绛戮扬干之仆至于用越赵简子言绞缢以戮此杀戮之戮也孔注甘誓以为非但汝身辱及汝子此为深会经意正义乃谓并杀汝子岂不启后世多杀之祸也哉近世诸儒书解轻于诛杀者皆以颖达之言为言费誓有无余刑眀言其非杀矣诸儒乃谓加以孥【案此下有阙文据传写本通计四十八字间杂力也下谓于不以尔为典酒化已眀当然十六字其义亦各不相属可以阙文概之】召诰亦敢殄戮谓由于欲除乱民苏公既尽夺其说以为非杀且曰恐好杀者以周公召公为口实也陶隠居忧注本草之误或至杀人不知解经一误其杀人为甚

岁星

王莽传岁在寿星仓龙癸酉谓建国五年也又律厯志改元曰建武岁在鹑尾之张度仁杰按岁星自癸酉一岁逆行一舍至建武元年乙酉是年当在寿星今顾在鹑尾有一舍之差按岁星之行退舍为缩缩则其国有忧其将死国倾败所去失地如鲁襄三十年岁星当在降娄而退在娵訾之口杜注谓停在玄枵二年按降娄鲁分四年正月襄公薨其应也今此亦退舍疑新莽当之然史不着其义当考

禡一

外戚叙传类禡厥宗应劭曰禡者马也马者兵之首故祭其先神仁杰按尔雅释是类是禡曰师祭既伯既祷曰马祭盖以禡为师祭祷为马祭云尔说文禂字注云马祭也引诗既禂为证周官甸祝马禂杜子春曰禂祷也为马祷无疾引尔雅既祷马祭为证合许杜之说平章之禂为马祷则祷非马祭矣毛公误认尔雅马祭为释上文伯字乃谓伯为马祖应氏承误従而为之辞自祷而之伯自伯而之禡此盘钟烛钥转而相之者耶说文所引与今诗字小异或鲁韩齐诗云

禡二

应氏类禡之说既非而郑康成解周官表祭貉乃以为蚩尤黄帝仁杰曰康成汉人也知有沛廷之祭而已矣肆师所祭当以周制言之按周纪武王上祭于毕又曰百夫荷■〈罒干〉旗以先驱索隐曰毕星主兵晋天文志以昴毕为旄头■〈罒干〉毕前驱之象然则肆师所祭盖毕星也郑解表祭云立表以祭解表齍盛云故书表为剽剽皆谓徽帜则所谓表祭者植■〈罒干〉旗以为之位也沛廷之祭实仿此义栁子厚祭纛文云汉宗蚩尤作灵旗是也若便以祭貉为祭蚩尤则是以汉制为周制也岂不误哉【案汉书以叙传终王莽传在前而莽始建国元年引书予则奴戮女之文以布令五年下书乃有岁在寿星之文原本误以叙传为外戚传列于岁星篇之前而奴戮篇最后于王莽传亦失次今并校正】

两汉刊误补遗卷八

猜你喜欢
  ●卷十三·周密
  卷之四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一·陈厚耀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三·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佚名
  卷之三十·佚名
  卷之二十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纪昀
  通志卷一百七十·郑樵
  谢晦传·沈约
  卢纶传·欧阳修
  陈宜中传·脱脱
  真宗纪·脱脱
  卷一百七十六之五·雍正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三 晋荡公护 叱罗协 冯迁·令狐德棻

    晋荡公护字萨保,太祖之兄邵惠公颢少子也。幼方正有志度,特为德皇帝所爱,异与诸兄。年十一,惠公薨,隋诸父在葛荣军中。容败,迁晋阳。太祖之入关也,护以年小不从。普泰初,自晋阳至平凉,时年十七。太祖诸子并幼,遂委护以家务,内外不

  • 卷第二十四·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十七蒋德璟 曾樱 路振飞(子泽溥)朱继祚(汤芬、林嵋、都廷谏、曾世衮)熊开元(林增志、方以智) 徐人龙(子咸清)蒋德璟曾樱路振飞(子泽溥)朱继祚(汤芬、林嵋、都廷

  •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十)·陈寅恪

    复次,戊寅草有梦江南“怀人”词二十阕,卧子诗余有双调望江南“感旧”一阕。梦江南即望江南,“怀人”亦与“感旧”同义,两人所赋之词互相关涉,自无待论。但别有可注意者,即梦江南及

  • 帝王经世图谱卷十六·唐仲友

    宋 唐仲友 撰春秋年表四

  • 序·王世贞

    夫国之有典也,则号令庆罚皆在焉。其曰典者何?志常也。曰异典者何?志非常也。诸创国者皆不为常者也。其业可大而法可久,习之则为常,是故曰典也。自古有天下之盛者,莫过唐、虞、三代。唐有天下,举亩{亩厶}之鳏民而委之政,既得政

  • 八三四 军机大臣奏查出各省送到应毁重本书开单呈进销毁片·佚名

    八三四 军机大臣奏查出各省送到应毁重本书开单呈进销毁片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十四日臣等遵旨阅看各省送到违碍各书,业将应毁之本,陆续开单,同原书进呈请毁在案。兹据各省将应毁重本续行送到,今谨查出六十六箱,另开清单进呈

  • 卷二·胡仔

    癸已鲁定公二年年四十四在鲁弟子卜商生甲午鲁定公三年年四十五在鲁二月辛卯邾庄公卒隠公即位将冠使大夫因孟懿子问礼于孔子孔子曰其礼如世子之冠冠于阼阶以着代也醮于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弥尊喻其志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虽

  • 张行信传·脱脱

    张行信,字信甫,原名行忠,因为避庄献太子讳而改名。是张行简的弟弟。大定二十八年(1188)中进士,累官至铜山县令。明昌元年(1190),因为廉政被提升为监察御史。泰和三年(1203),同知山东西路转运使,不久又签河东路按察司事。四年

  • 卷十五·朱鹤龄

    <经部,书类,尚书埤传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埤卷十五吴江朱鹤龄撰毕命金履祥曰分正之命惓惓于生厚之迁保厘之册汲汲于余风之殄迹商民之所为自秦汉言之坑戮诛夷而已而乃待之如此此所以为周家之忠厚也前儒谓东迁之后卫之俗

  • 七臣七主第五十二·管仲

    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得六过一是。呼呜美哉,成事疾。申主:任势守数以为常,周听近远以续明。皆要审则法令固,赏罚必则下服度。不备待而得和,则民反素也。故主虞而安,吏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四[宋刻]·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南岳怀让禅师第十一世汾州太子禅院善昭禅师法嗣潭州兴化禅院慈明禅师讳楚圆。姓李氏。全州人也。童稚神悟。迥与众殊。依隐静寺出家受具。摄衣游方。遍参知识。最后访汾

  • 卷第十四·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十四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方等部第二之十三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二十卷南作十二卷北作十卷) (南则尽北若)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序品第一。

  • 卷七十六·佚名

    释学空不证品第六十【经】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云何学空三昧?云何入空三昧?云何学无相、无作三昧?云何入无相、无作三昧?云何学四念处?云何修四念处?乃至云何学八圣道分?云何修八圣道分?&

  • 卷第二十七·佚名

    阿毗昙八揵度论卷第二十七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等译定犍度中解脱跋渠第三摄相应在亦尔(胡曰优波蓝) 成就禅无色 七人七顿得由何三昧尽十想。四禅四等四无色定八解脱。八除入十一切入八智三三昧。

  • 目录·佚名

    律苑事规目录 卷之一 天 结界仪 卷之二 地 落发仪  玄 受具戒策发仪  黄 受五戒仪  宇 受十戒仪  宙 上坛仪(附加衣说净) 卷之三 洪 布萨仪 卷之四 荒 安居仪  日 自恣仪(附钵位图) 卷之五 月 

  • 苏门集·高叔嗣

    明代诗文别集,高叔嗣(字子业,号苏门山人)著。初刻于嘉靖十六年(1537)。以后又多次翻刻,有嘉靖三十七年王纬刻本,嘉靖四十二年张正俭刻本,万历四十一年(1613)马之骏刻本。这些刻本,均为8卷。其中诗4卷,卷1为《考功稿》

  • 鲸背吟集·宋无

    诗别集。元宋无著。一卷。卷首有作者至元二十八年(1291)自序。所收三十三首七言绝句,皆至元二十八年从事征东幕府浮于海上所作,其末章云:“早知鲸背推敲险,悔不来时只跨牛。”因名《鲸背吟》。卷末有自跋云:“子弟录

  • 本生经·佚名

    或译《佛本生故事》,印度最古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在印度,公元3世纪就有了本生故事的浮雕。在5世纪,中国高僧法显在斯里兰卡的佛教盛会上见过500个变身表演,可见当时已传到国外。所以《本生经》的故事形成不会晚于公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