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316_1 【古意】武元衡    蜀国春与秋,岷江朝夕流。长波东接海,万里至扬州。   开门面淮甸,楚俗饶欢宴。舞榭黄金梯,歌楼白云面。   荡子未言归,池塘月如练。    卷316_2 【塞下曲】武元衡    草枯马蹄 
- (外扮灵派侯,领鬼力上,诗云)赫奕丹青庙貌隆,天分五岳镇西东。时人不识阴功大,但看香烟散满空。吾神乃东岳殿前灵派侯是也。想东岳泰山者,乃群仙之祖,万峰之尊,天地之孙,神灵之祚,在于兖州地方。古有金轮皇帝,妻乃弥轮仙女,夜梦吞 
-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七十八温庭筠送李亿【一作忆】东归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和风澹荡归客落月殷勤早莺灞上金樽未饮讌歌已有余声开圣寺路分谿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出寺马嘶秋 
- ○西调△荡悠悠斗花灯荡悠悠斗花灯,你看那霞天彩地,一处处王孙仕女,笑盈盈车马奔驰,天街上银花火树,游人戏,遥望见烟光笼罩,烛影儿迷离,灯月交辉,管弦频秦,更有那红雪歌诗,爆竹儿声最宜,莫相催,谯楼更鼓,玉漏迟迟,(叠)微醉觅相知,金吾不 
- 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令睢 
-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在湖南供称“山崩川竭,是传闻泰山崩四十里,至于川并未竭,因笔头不谨,弄文致诬”等语。这泰山崩四十里之说,影响全无,你将传说笔之于书,已极悖逆了,况川竭之事,并无传说,而遂连类。并及这“山崩川 
- 成化元年夏四月丁丑朔享 太庙奉英宗睿皇帝神主诣庙享祀○遣内官祭司灶之神○东方流星大如盏赤白色光烛地出犯渐台东北行至云中○减曲阜县孔氏子孙田租三分之二孔子五十六代孙克晌以子孙繁衍日用不给乞蠲应输之租 上曰 
-              连日接各郊行原信,知贼仍踞漳州城;已悟前报,乃聊尔定张皇也。二十五日已正,又接子正手书,并抄泉报;已遵照来示,行文咨海口慎防。台湾勇勾引入城一层,无非台中各营带去留滞未回台者。此事弟于数年前力阻,不幸当道 
- 李宪,字子范,开封祥符人。皇..中期,补为入内黄门,稍稍升为供奉官。神宗即位后,他历任永兴、太原府路走马承受,多次论说边防事符合皇上的意思,为干当后苑。王韶上书请求收复河湟,皇上派李宪前去督师,他和王韶收复河州,被任为东染 
- 冯氏本拾遗《春秋》书灾异,盖非偶然。不云霜陨,而云陨霜;不云夷伯之庙震,而云震夷伯之庙;分明是有意于人也。天人之理,自有相合。人事胜,则天不为灾;人事不胜,则天为灾。人事常随天理,天变非应人事。如祈寒暑雨,天之常理,然人气壮 
- 《史记 儒林传》曰:“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 
- 【臣】等谨案理学类编八卷明张九韶撰九韶字美和后以字行故明史附见宋讷传作张美和清江人元末累举不仕洪武三年以荐为县学教谕迁国子监助教改翰林编修致仕归后复征入校书书成遣还兹编成于至正丙午乃未入明时所作其初本 
- 归安沈炳震撰经典通借周易顺 【坤】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本义】古字顺慎通用按此当作慎言当辨之于微也 【升】君子以顺徳积小以高大【释文】顺本又作慎【本义】王肃本作慎今案他书引此亦多作慎意尤明白盖古字通 
-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九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定品第八之三已辩等至云何等持。经说等持总有三种。一有寻有伺三摩地。二无寻唯伺三摩地。三无寻无伺三摩地。如是三种相别云何。颂曰。初下有寻伺  中 
- 二卷。明利玛窦(1552—1610)撰。利玛窦意大利人,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万历十年(1582)来中国,初在广东肇庆传教,万历二十九年到北京,进呈自鸣钟等物,与士大夫徐光启、李之藻、周子愚等交往,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知 
- 《致身录》是建文传说中出亡一节的重要文本,此书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前后流传于吴中,作者史仲彬,自陈为建文帝时翰林学士.其书以第一人称讲述靖难间作者亲历,亲见之事.依其述,史仲彬于洪武时为惩治贪官事告御状,得到 
- 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与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持经之持,为陀罗尼之翻名。 
- 南传巴利文经藏五部之一。相当于汉译《增一阿含经》。按法数渐增顺序编为十一集(相当于《增一阿含经》的“法”)、一百七十一品,共收经二千一百九十八部(一说“二千三百零八部”或“二千二百零三部)。与《增一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