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回 太后下诏备火车

近来太后的脾气似乎已变得很欢喜动的样子。我想,也许伊是受了上回那一次热河之行的影响。在没有到热河去之前,伊的足迹所至,总是跳不出紫禁城和颐和园这两个地方。虽然在庚人拳匪之乱的时候,伊曾经到西安去过一次,然而那是迫不得已而逃难当然不能算是出游。这几十年来,可真把伊关闭得闷透了;而宫中的那些朝参大典,以及每天和伊的臣下们集议军国大事的早朝,也不免使伊觉得有些厌倦了。且不管伊究竟是为了什么缘故,总之,伊是很热烈是在希望过一些不同的生活。我又想我平时对于我自己的种族——满洲人,所加的种种神秘的猜测,或许也是使伊打算出游的动机之一。因此,后来很有人在议论我——虽然并不曾明白的指定——是撺掇太后往奉天去的罪魁。但是依事实而论,自从我们满洲人的祖先在西历一六四四年入关以来,满洲人只有一天一天的进来,很少再回去的,所以也无怪我和我的妹妹对于我们自己的本乡,都是这样的怀念着,希罕着了。

后来,皇太后是决意要上奉天去走一遭了。大概还想看看东陵的那些古宫。当然,伊的主意一经决定之后,便等于是已经实行的一样了,立刻就有电报打到奉天去,知照那里的人,准备一切。虽然那边的宫院也象热河行宫般的常年有人看守着,可是在太后未启程以前,北京方面又另派了许多人去,目的是要把那几座久已空闭着的宫殿,点缀得象紫禁城和颐和园一般的华贵舒适。

但是从北京到奉天的路程,委实是太遥远了一些,连太后自己也知道不能再乘鸾舆去了。而且伊恰巧已从外国铁路公司那里买来了一列“御用列车”,虽然伊已化了一笔惊人的巨款,——这并不是铁路公司的人欺骗伊,实在因为经手的人都要钱,一层一层的加起来,到最后,它的总数竟足供一个较小的国家的全年的开支了。其中,李莲英当然也有份,谁也不知道他得了多少的银子。——但是伊却还不曾使用过一次咧!伊时常在怀疑:坐火车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滋味,所以这一次,决意要想试一试了。伊实在是难得离开北京城的,借这个上奉天去的机会,伊想看看伊自己所统治着的土地;也许伊还想见到几个平民,不过这点,在事实是是不可能的,因为寻常的平民,照例是不准见伊的,于是伊也就是能见他们了。每逢圣驾出巡的时候,不但大道上不许有什么闲人逗留,就是附近的小街上的行人,也必被驱逐净荆然而据我和我的妹妹所知道,每当皇太后或皇上在街上经过时,两旁的居民们无有不在家里挖开了纸窗,从一个一个小孔里偷看着的;只是因为皇太后们所乘坐的鸾舆,以及女官们所乘坐的红色大轿,都是遮得密不通见的缘故,他们虽在窗孔里偷看,却并不能看见我们的一手一足。我有时往往欢喜把我的轿帘拉开一些,以便瞧瞧外面的景致,但是也不敢拉得太开,使外面的人能够看见我;因为我要如这样不拘礼的话,旁人就要大加指摘了。

圣驾东行的旨意虽然是已经决定了,但是在启行之前,尽有许多的事情须得准备咧!第一步必须让太后下一条正式的上谕,指定伊的专车将于何日自北京开往奉天。同时,还得添制一条新的法律,就是凡当太后的专车的路上行驶的时候,全路的无论哪一段,都不准再有旁的车辆移动,违者处以极刑。当然,这一次京奉铁路上的长官,都不免被派为基本扈从人员了。

此外,太后又得随意挑出几个重要的廷臣来同行,至于其他的一切筹备工作,便由我和大将军庆善负责处理,这里也不及细写。

筹备工作一开始,铁路工人便首先忙碌起来了。因为据我们的估计,要装载全部的官员,太监,宫女,以及各种用具,材料等等,这一列御用专车,就非得挂上十六辆车不办。同时又因为这些车辆在购到以后,还从不曾行驶过,为慎重起见,少不得先要施行一番检查;这一部分的工作,居然是很迅速地办妥了。其次就是要把十六辆车子完全改漆代表皇族的黄色。

能够保持本来的面目的,只有那一辆机关车。我想皇太后如果想到了这一点的话,伊是决不肯让这辆机关车不换颜色的。

这是多么可惜啊!我们竟不能有一辆黄色的机关车,拖着我们,在中华的原野里往来驰骋,使我至今还觉得不胜抱憾!  皇太后虽然是决意要出京了,但是还得照例的教朝中的各位大臣对于这件事发表一些意见。每逢有比较重要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伊总要征询他们一番的。不过,据我所知道,事实上伊对于廷臣所贡献给伊的意见,却往往是非常的漠视;尤其是那些和伊自己的意见相左的话,那是更不愿意听了!这一次伊为着要服从习惯,没法又下了一道例行公事式的上谕,可是这上谕下去之后,廷臣就不免大大的忙乱起来了,奏章象雪片似的送进来,他们的大意,都不外乎下面这几句话:“伏念中国自尧舜以来,历朝帝主,未闻有轻以万乘之尊,托诸于彼风驰电闪,险象环生之火车者;况我皇太后春秋已高,尤家珍摄,以慰兆民之望。即朝中各事,亦端赖圣意载决,不可一日废驰。帮臣等诚望我皇太后勿为夷人之妖言所惑,罢东幸之行。实为至善!”

这里所谓“夷人之妖言”,大概就是指我和我的妹妹而言。

在我们准备起程的二十天之内,差不多每天总有这种奏章送进来,可是皇太后却一概置不理,随手撕成片片,丢满了一地。这也是伊的习惯,每逢见到有什么跟伊自己的意见相反的奏章,伊总是这样撕掉的!伊还很着恼地说道:“因为从前的皇帝没有坐过火车,现在我们就不能坐吗?要是那时候已有火车的话,他们怕不早就坐了!而且就是有什么危险,我们也不怕!我们所经过的险事,还能说少吗?尤其可恼的,这些奴才们竟敢说我是老了!”

然而伊其实的确是老了!那时候,伊的年龄已快近七十岁了。伊的面部,伊的手指,也和寻常的老年的女人一样地显露着老的象征了;可是倘有人直言无讳的说伊是老了,伊就不免要非常着恼,认为是重大的侮辱。

“再者,他们也不该说,”伊继续的自语着,伊的怒火是逐渐的升高了:“因为这里有些事情要办,我们就不能离开北京!难道说他们竟不知道我们的人走到哪里,整个的朝廷,便跟随到哪里,所有的事情,不是依旧可以办吗?象庚子那年拳乱的时候,我们望西安一走,洋兵便跟不上来了;而我们的朝廷,却是依旧在我们的手里!伊们竟连这些都不明白吗?这样愚蠢的东西,要他们干什么!”

于是,太后东幸的事情,便这样决定了,就有软天监替我们拣了一个大吉大利的日期和时辰,以便出发。这一天,禁城里是充满了一种狂热的忙乱的空气,从李莲英起,一直到最低级的宫女;从执政的大臣起,一直到铁路上最小的差役;从皇太后和宫眷起,一直到我们这些侍从女官:个个都是一样的忙乱。

当然,从朝门一直到火车站去的一条大路上,又得照例的铺上一层黄沙;这些黄沙都是浸得很湿的,象海边的沙滩一样,为的是免得给风括起来。一出紫禁城的大门,我们便一齐上了轿;我的轿子恰好紧随着太后的鸾舆。我们穿过了中华门,前门,沿着前门大街,一直到永定门;那里,就是我们上车的所在。

皇太后的鸾舆自然还是用十六个太监抬着,而且是决定要带往奉天去的,已特备一辆棚车装载它。

我和其余的女官们,都照例的坐在红色的大轿里,但是我总不耐闷坐,照例又拉开了一些轿帘,偷看着外面的景致:左边,我先看见了天坛上的那个蓝色的发光的圆顶;后来又在右边望到了那座先农坛;最后,巍然高耸的永定门到了。我们的行列便鱼贯似的穿过了那个门洞,直到站台上才扎祝这时候,那一列御用列车,已安安稳稳地停靠在那里了。十六辆车子,一般的漆着极美丽的金黄色,看去是多么别致啊!虽然它们的轮轴都还保持着原来的黑色,然而在很局促的二十天工夫之内,这些漆匠们已能把十六辆车身完全漆齐,也可见他们的工作,委实是很勤苦的了。

到了列车员的旁边之后,第二步就要准备上车了。但是我们要上车是很容易的,只须打那些常用的铁制的踏步上走上去就行了;然而太后却不能这样草草,非得另外替伊准备一条特别的道路不可,不过伊倒也不急急的要上来,伊先想看一看这列火车的究竟,因为伊对于这一列御用火车,固然还是第一次见面;就是其他的火车,伊也从不曾见过咧!据我所知道,除掉我偶然给伊讲过的一些关于火车的常识之外,伊连一张火车的照片也没有见过。因此,我又不免暗暗在替那行车的铁路员工担心,也许这些火车的转动,会有什么使皇太后不满意的地方,他们就是连带送命了。只要这个老妇人随便说一句很简单的话,他们的脑袋便立刻可以掉下来了!

其时,我们的皇太后是真象一个小孩子得到了一件新的玩具一样。

在伊没有走上这一列神秘的火车之前,伊决意要看一看它毕竟是怎样的一件东西?于是伊就命令抬轿的人把鸾舆歇下来,让伊可以随意的指挥。伊先教火车慢慢地往前开去。火车动了,伊真是万分的欢喜;竟把伊自己的尊严也忘了,俯下了腰,尽瞧着那些在转动的铁轮出神,同时又连珠般的发出无数的问句来。伊问:机关车里怎么会有蒸汽的呢?蒸汽是怎样造出来的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推动这些轮盘?为什么火车不能在平地上走,必须在铁轨上走呢?伊的神气是完全变做一个小孩子了,谁也不会再想到伊是一个专制的女皇!

火车依着伊的命令向前,后退,向前,后退,一直到伊直得满意了;似乎伊自己已经懂得火车是怎样会行动的了,伊这才吩咐上车。  在伊所用的一辆车的前面,铺着一方象轮船上搁着的跳板一样的木坂,板上是覆着一条黄色的丝绒毯;李莲英先走在伊的前面扶着伊的手臂,两旁另有许多太监用手夹护着她,以防倾跌,待伊跨上了车厢,这一方木板便立刻移去了。

这也是预先规定的:火车每一次开行,必须先得到了伊的许可;虽然火车的停止,有时候因为事实的需要,司机的人不能不自己做一些主张,然而这仅是例外而已。伊并且还再三的告诫,无论如何,机车上不准鸣汽笛,车站上也不准打钟。

因为这一次到奉天去的路程,确然是比上热河去的远得多了,所以伊不得不来尝试一下这种新奇的东西。在伊年轻的时候,人们要是见了这种火车,无有不诧为灵异的了!谁也不会相信这种东西是可以便利人的!现在,伊居然亲自尝试了一件伊年轻时候所认为绝对不可能的东西,并由这件东西载着伊,从铁道上望奉天进发,那可不是一桩非夷所思的奇迹吗?

可是,伊终于还带着伊的鸾舆,伊想或者这种新奇形怪状的,可疑的缩地法,在半途上会受到什么障碍。

猜你喜欢
  卷二百 治平元年(甲辰,1064)·李焘
  卷三·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五·李心传
  云蕉馆纪谈·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七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八·佚名
  ○附录一·陶希圣
  世家卷第四十四 高丽史四十四·郑麟趾
  六七 五十在诚房·周作人
  朱友谦传·薛居正
  韩政传·张廷玉
  汉纪二十二 孝成皇帝上之上建始元年(己丑、前32)·司马光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司马迁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总管翰(友石山人遗稿)·顾嗣立

    翰字用文,灵武人。先世本齐人,没于西夏。元初,赐姓唐兀氏。从下江淮,以领兵千户镇庐州,家焉。翰初名那木罕,年十六,领所部有能名。省府交荐,除庐州路治中,改福州路,寻以同知升理问官,综理永福、罗源二县。擢江西福建行省郎中。平

  • 提要·袁凯

    【臣】等谨案海叟集四巻明袁凯撰凯字景文华亭人洪武中由举人荐授监察御史以病免归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其集旧有祥泽张氏刻本乃凯所自定嵗乆散佚天顺中朱应祥张璞所校选者名在野集多以己意更窜如烟树微茫独倚栏改为烟树微

  • 提要·马臻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五霞外诗集       别集类四【元】提要【臣】等谨按霞外诗集十卷元道士马臻撰臻字志道号虚中钱塘人仇远序是集称其隐约西湖之滨士大夫慕与之交不过习清虚谈淡泊无一言及势力声利龚开

  • 前汉高祖皇帝纪卷第四·荀悦

      八年冬。上击韩王信余寇于东垣。建武侯靳歙有功。迁为车骑将军。上还过赵。赵相贯高伏。兵柏人亭。欲为逆。上宿心动。曰。柏人者。迫于人也。乃去之。初上过赵。王甚卑恭。上箕踞骂詈甚辱之。贯高谓王曰。皇

  • 宾退随笔·罗惇曧

    ◎朝鲜纪恩碑清太宗崇德初,征服朝鲜。四年,国王李琮立纪恩碑于三田渡。其铭曰:天降霜露,载肃载育。惟帝则之,并布威德。皇帝东征,十万其师。殷殷轰轰,如虎如貔。西番穷发,暨夫北貊。执殳前驱,厥灵赫濯。皇帝孔仁,诞降恩言。十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佚名

    正统二年八月戊午朔封代王桂第六女为壶关郡主配秦安命安为宗人府仪宾锡诰命冠服等物如例○迤西朵儿只伯泰宁福余二卫都督拙赤等四川酉阳宣抚司石柱宣抚司土官马真等湖广施州卫散毛宣抚司并腊惹驴迟长官司土官人等各遣

  • 卷之二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宦游紀略卷下·高廷瑶

    金筑高廷瑤青書嘉慶十八年余守平樂夏五月昭平縣民陳繹敷等八人訟國子生李國華藏亡匿死聚羣不逞之徒掠平民略婦女按國華無其事且訴謂繹敷修前怨曾構訟者屢矣余思事果實被害家何一無赴愬釋敷不能置辯乃論八人以誣責懲之

  • 靖海纪略卷之四·曹履泰

    盐官曹履泰大来着团练乡兵初示团练乡兵条约给乡兵粮糗议编造渔舟壮丁示申报渔丁文册团练渔兵款目会集协剿查由渔兵功次行赏有功请赈申文劝谕捐赈设法赈济·团练乡兵初示同安县为团练乡兵以资守御事,照得海寇猖狂

  • 唐瑾传·李延寿

    唐瑾,字附粼,性情温和恭顺,有见识和度量,博览经史,善为文章。身高八尺二寸,容貌伟岸俊秀。十七岁时,宇文泰听到他的名望,写信给他的父亲唐永说“:听说你有两个儿子:唐陵和唐瑾。唐陵豪放达观,多有武略;唐瑾文雅大方,极富文采。可一

  • 西山政训·真德秀

    宋 真德秀某猥以庸虚谬当阃寄,朝夕怵惕,思所以仰答朝廷之恩,俯慰士民之望,惟赖官僚协心同力,庶克有济,区区辄有所怀,敢以布于左右。盖闻为政之本,风化是先。潭之为俗,素以淳古称,比者经其田里,见其民朴且愿,犹有近古气象,则知昔人

  • 北史识小录卷八·沈名荪

    钦定四库全书北史识小録卷八    钱塘沈名荪秀水朱昆田同辑列女传图像丹青流声竹素【是以诗书所记风俗所存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不入彤管之书不沾青史之笔【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将草木以俱落与麋鹿而同死者可胜

  • 卷十七(僖二十九年,尽三十二年)·孔颖达

    【经】二十有九年,春,介葛卢来。(介,东夷国也,在城阳黔陬县。葛卢,介君名也。不称朝,不见公,且不能行朝礼。虽不见公,国宾礼之,故书。○介音界,国名。黔,巨廉反,又音琴。陬,子侯反,又侧留反。)公至自围许。(无传。)夏,六月,会王人晋人、宋

  • 第八章 地方自治·梁启超

    当是时,人之所居,都会之大聚,以山顶海边及岛屿为至多,而河流川源之间次之。然人口虽多,皆归之农、工、运、辟四部,否则老幼、疾病、学校十院之养于公者,然则屋室、园囿、店、厂、场、局皆出于公,几无私宅者矣。既出于公,则必

  • 开春论第一·吕不韦

    开春原文: 一曰:开春始雷,则蛰虫动矣。时雨降,则草木育矣。饮食居处适,则九窍百节千脉皆通利矣。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以此言物

  • (一)学而篇·钱穆

    其为人也孝弟章。 朱子曰:“人禀五行之秀以生,故其为心也,未发则具仁义礼智信之性以为之体。已发则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诚实之情以为之用。”今按:朱子言心之全体大用,又言心兼性情,若依西方哲学应有详细证成。而中国学人于

  • 显扬圣教论 第五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五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净义品第二之一如是已说。九事净义今当说。颂曰诸论中胜论  亦善入瑜伽清净义应知  由具四净德论曰。此显扬圣教论。于诸论中最为殊胜。何者诸论。略有

  • 传家宝·赵树理

    现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威县冀南新华书店1949年5月初版。沈阳东北书店1949年9月再版,列入“大众文艺小丛书”。作品主要描写解放区婆媳间的矛盾。李成娘一家3口,儿子在区上工作,平时家里只有婆媳2人。勤俭的李成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