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
【提要】
世上的事很是复杂,你说老实话反而会给人留下奸诈狡猾的坏印象,你越老实,人家不仅会感到你“愚”,而且反而会觉得世上那有这样“愚”的人,分明是在搞欺诈么,你这个搬弄计谋的家伙!所以老实人常常坏事。周君就差一点作了这种老实的“骗子”。
【原文】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曰:“君使告齐王以周最不肯为太子也,臣为君不取也。函冶氏为齐太公买良剑,公不知善,归其剑而责之金。越人请买之千金,折而不卖。将死,而属其子曰:‘必无独知。’今君之使最为太子,独知之契也,天下未有信之者也。臣恐齐王之谓君实立果而让之于最,以嫁之齐也。君为多巧,最为多诈,君何不买信货哉?奉养无有爱于最也,使天下见之。”
【译文】
司寇布为周最的事对周君指出:“您派人把周最不肯作太子的事告诉齐王,臣认为这样做实在不太合适。以前函冶氏为齐太公买了一把宝剑,齐太公没有看出宝剑的精良品质,结果叫函冶氏退掉宝剑并且要索回买宝剑的钱。后来越国的一个人想用一千金买这把剑,函冶氏却又认为不够原价而没有卖。当函冶氏要死时,叮嘱他儿子说:‘任何重要的东西,绝对不能只让自己知道。’如今君王想立周最为太子,只是只有周最自己知道这个约定,天下却没有人知道这件事。臣深怕齐王听了你的话后反而认为你说的不是真的,觉得你的真实意图是立公子果为太子,只是用这种假托周最不肯作太子的办法虚饰周最罢了,以此欺蒙齐国。如果人们觉得君王是在搬弄计谋,周最在搞权诈之术,那么现在君王为何不让人们看到事情的真相呢?话说回来,奉养父王没有谁比周最更真诚更有挚爱的了,周最是应当立为太子的,你可以将这些真相告白于天下。”
【评析】
函冶氏由于没有告诉人宝剑的高贵品质结果宝剑遭到人们的嫌弃,周君没有指出周最是太子的最佳侯选人选而使人产生了众多误会。“必无独知”在此中境况下是正确的。
对人说话一定要考虑到话语将对他的产生的反应,要在充分考虑后果的基础上说话。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暑日寒”,语言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有伟人建议人们在说话前将舌头搅三搅,其意即在于此。一句话就是投入池塘的一块石头,它会掀起层层波澜。
世界上的事物都处在相互关联的系统当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每一行动、话语必将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关系,从而产生正负大小各异的效应、反馈。人们说话时就既要考虑到行动的正效应,又要考虑到一连串的负效应。不应该象贵为一国之君的周君那样轻率。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七·志第二十七下·祭祀六·宋濂 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三·文苑一·张廷玉 卷十六 開寶八年(乙亥,974)·李焘 石匮书后集卷第五·张岱 卷之四百七十二·佚名 一八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已采办刊书梨板解京折·佚名 卷之一百九·祁韵士 涉史随笔原序·宋葛洪 浙语五(东山散笔、墨庵补述)·查继佐 一一八 林蔡斗争文件一·周作人 杨逸传·李延寿 毕自严传·张廷玉 卷十二·允禄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九·佚名 117.王马共天下·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