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弁言

本书主要刊载黄宗羲著「赐姓始末」及「郑成功传」两篇;并将「隆武纪年」、「鲁纪年」及「永曆纪年」三篇收为附录,以供参考。所有五文,均採自清宣统二年吴江薛凤昌氏辑编「梨洲遗著彙刊」(上海时中书局印行)。至本书书名,则以首篇「赐姓始末」署之。

著者黄宗羲(一六一○~一六九五),字太冲,号梨洲,世称南雷先生;明末余姚人。鲁王监国时,以副宪从亡;入清以后,隐居讲学于甬、越间。晚年,清廷屡徵不起,以教授、撰述终其世。撰述之最著者,为宋儒学案、元儒学案、明儒学案等书。至其纪述有关南明史事者,则有赐姓始末、海外恸哭记、隆武纪年、赣州失事记、绍武争立纪、鲁纪年、舟山兴废、日本乞师记、四明山寨记、永曆纪年、沙定洲纪乱等篇;自隆武纪年以下九篇,并彙称「行朝录」(另据「绍兴先正遗书」四集之四越中徐氏铸学斋雕本「行朝录」,「赐姓始末」亦收入其中)。黄氏以胜国遗逸,就其身所见闻记述其事,当较真切。但黄氏本人在其「行朝录」(徐氏雕本)自序中则云:『向在海外得交诸君子,颇欲有所论著;旋念始末未备,以俟他日。搜寻零落,荏苒三十载。义熙以后之人,各言其世;而某之所忆,亦忘失大半。邓光荐填海录不出世,惟太史氏之言是信;此聊尔谈其可已夫』!由此,亦可知欲得史事信实之不易也。

至于「梨洲遗著彙刊」所载之郑成功传,与郑亦邹氏著郑成功传一加比校,除郑著末係评论一段而黄著则付缺如以及传中极少部分稍有出入外,殆全雷同;至可诧异。于是,并进而指出如下三事:考「梨洲遗著彙刊」载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及江藩、钱林、李元度等所作黄氏三传述及黄氏遗著书目,如赐姓始末、海外恸哭记以及「行朝录」各篇几一一罗列,而皆未及郑成功传;黄氏七世孙垕炳辑「黄梨洲先生年谱」中,亦未述有郑成功传之作(其他各篇均约略记其撰作期间)。据此,此传是否为黄氏所撰,不无疑问。此其一。按赐姓始末「成功入台」及「锦(按即郑经)卒」与「克塽降清」三事,前一事未详年月,后两事「岁次」亦不无误混;可证黄氏「搜寻零落」,仍尚「始末未备」。而郑成功传则始末均较详尽,已足疑非同属一人所作。又如赐姓始末称清朝为「新朝」、为「清」;而郑成功传则称「天朝」、「我朝」及「我」,金陵之役且有成功『伪檄四方』之句。后者措词,殊非前朝遗臣口气。据此,则此传似非黄氏所撰。此其二。据上述「年谱」,黄氏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年);而郑成功传末段载「康熙三十九年(一七○○年)敕令郑成功父子两柩归葬南安」事,距黄氏谢世已逾五年。据此,设末段所记年曆无谬,则此传非黄氏所撰,尤属显然。此其三。

本书所收各文,原刊本间有脱误;经取徐氏雕本「行朝录」及日本浪华木孔恭世肃校本郑著郑成功传参考,发见颇多可资相互补正之处。因而凡有显属讹漏者,什九经予订补;必要处,并加注语备考,或附问号存疑。至尚须特加说明者,则有如下各项:

(一)赐姓始末『成功王其地四年,卒』句,「四年」二字显系有误,而徐氏雕本为「辛丑」,亦谬。按「辛丑」系明永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成功兴师入台;其卒,在翌年壬寅也。查荷兰「迁国」在辛丑十二月间,成功卒于壬寅五月初旬;自逐荷兰后,在成功有生之年,完全佔领其地者为时约四阅月。故「年」应为「月」之误刊。又,其后「甲寅」、「戊午」两年文,原刊为『甲寅三月,福藩耿精忠反,称裕民元年;招朱锦为助。锦引舶入据漳、泉,不受耿氏节制;与耿氏战,互相胜负』。『戊午,精忠降(按指降于清),锦犹称永曆二十八年』。所谓「犹称永曆二十八年」一语列于「戊午」年下,亦属误刊。按「永曆二十八年」系「甲寅」。且从文义以观,精忠于「甲寅」称「裕民元年」,而锦「犹称永曆二十八年」,正所以示「不受节制」之意;此两语彼此相对,至为明显。兹据徐氏雕本,将「犹称永曆二十八年」一语移列于「甲寅」年下,以符事实。

(二)郑成功传「十八年冬、十一月」节末附注语最后句,原刊为『或曰福州陈所闰造』;据郑著,则为『或曰福州陈润所造』。一时因无其他资料可稽,仍存原刊待考。

(三)鲁纪年卷下正文末节注语云:『后遭风溺于海;或云为郑成功所沉,盖忌者诬之』。此句句首,似脱「鲁王」二字。据徐氏雕本,此注则为『后闻鲁王为郑成功沉之海中』;未及其他。

(四)永曆纪年正文末节注语,徐氏雕本祇谓『钮琇记:吴三桂缢之贵阳府。或曰:后同太子绞死云南城。三说未知孰是』?亦未及其他。

此外,赐姓始末末段:『史臣曰:郑氏不出台湾,徒经营自为立国之计,张司马作诗诮之』;下有夹注云:『诗在附录元著先生事略中』(本书未收「元著事略」,此注经已略去)。但徐氏雕本,所引诗句则并载入。按张司马元著即煌言,号苍水;金陵败后,因见成功东定台湾无西意,乃为诗刺之。惟所引,只截取其中数句:『曰「中原方逐鹿,何暇问虹梁」?曰「围师原将略,墨守亦彝风」。曰「只恐幼安肥遯老,藜床皂帽亦徒然」!曰「寄语避秦岛上客,衣冠黄绮总堪疑」。另据连雅堂「台湾诗乘」,各诗俱见张苍水「奇零草」。五言句为苍水「送罗子木之台湾」诗,其一曰,「中原方逐鹿,何暇问虹梁?欲揽南溟胜,聊随北雁翔。鲎帆天外落,虾岛水中央。应笑清河客,输君是望洋」。其二曰:「羽书经岁杳,犹说衮衣东。此莫非王土,胡为用远攻?围师原将略,墨守亦彝风!别有蒭荛见:回戈定犬戎」。七言句则为「得故人书至自台湾」诗,曰:「炎洲东望伏波船,海燕啣来五色笺。闻有象芸芝朮地,愁无雁度荻芦天。抽簪身自逋臣幸,弃杖谁应夸父怜。祇恐幼安肥遯老,藜床皂帽亦徒然」。「杞忧天坠属谁支,九鼎如何繫一丝?鼇柱断来新气象,蜃楼留得汉威仪。故人尚感蹇裳梦,老马难忘伏枥时。寄语避秦岛上客,衣冠黄绮总堪疑」。附录原诗于上,藉窥全豹。(虞风)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六·志第四十三·柯劭忞
  第十六回 杀武臣李良叛赵 刺陈胜庄贾降秦·黄士衡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二·佚名
  大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七·佚名
  卷之六百五十·佚名
  卷八十三上·郝经
  第四十九册 天命八年四月·佚名
  一一九六 谕提调官恭泰罚俸三个月处着注于纪录抵销·佚名
  江上孤忠录·赵曦明
  杨隆演传·欧阳修
  王遴传·张廷玉
  进表·阿桂
  五八、子思生年考(附颜般、王慎、长息)·钱穆
  161.李泌归山·林汉达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包恢·唐圭璋

      恢字宏父,号宏斋,建昌人,淳熙九年(1182)生。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历官刑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咸淳四年(1268)卒,年八十七。   水调歌头   三月初三   羽觞随曲水,佳气溢双清。真贤瑞世,恰与真圣日同生。出侍红云一

  • 赵汝愚·唐圭璋

      汝愚字子直,太宗子汉王元佐七世孙。居饶州之馀干县(在今江西省)。生绍兴十年(1140)。乾道二年(1166)进士第一。四年(1168),召试馆职。光宗朝,累除同知枢密院事。宁宗朝,权参知政事,拜右丞相。为韩侂胄所忌,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永

  • 卷二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柯劭忞

      徐寿辉 陈友谅 理 明玉珍 升   徐寿辉,一名贞一,蕲州罗田人。以贩缯为业。往来蕲、黄间。   初,袁州有妖僧彭莹玉,用泉水治病多愈,远近神之。至正十年,其徒周子旺以妖术惑众,从之者五十余人,僭称国王,官王获而杀之。

  • 东都事略卷四十一·王称

    列传二十四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也父瑀惟一子敎督甚严甞谓其妻曰大吾门者此子也举进士爲将作监丞通判吉州代还迁著作郎爲户部推官出爲淮南转运使入爲户部判官知制诰以亲累出知广州就除广南转运使太宗飞白书敏中张咏

  • 第十一回 清太宗宾天传幼主 多尔衮奉命略中原·蔡东藩

      前卷说到洪承畴降清,此回续述,系承畴降清后,参赞军机,与范文程差不多的位置;又蒙赐美女十人,给他使用,不由的感激万分。只因家眷在明,恐遭杀害,就依了吉特氏的训诲,自去施行。当时明朝的崇祯帝,还道承畴一定尽忠,大为痛悼,辍

  • ●卷第八·胡三省

    【秦纪三】起昭阳大荒落,尽阏逢敦牂,凡二年。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巳,公元前二零八年)①冬,十月,泗川监平将兵围沛公于丰,〔泗川郡即泗水郡。秦,郡置守、尉、监。文颖曰:秦时御史监郡,若今刺史。平,人名。〕沛公出与战,破之;令雍齿守丰

  • 卷之五十九·佚名

    洪武三年十二月丙辰朔○戊午宥松江盗钱鹤皋余党初鹤皋作乱伏诛其党诛连不已至是复逮至百五十四人法皆当死 上曰贼首既诛此胁从者俱贷其死谪戍兰州○中书省臣言西北诸虏归附者不宜处边盖夷狄之情无常方其势穷力屈不得

  • 卷七十三上上·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十三上上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七十上上 狂士 王弼 荀粲 焦先 扈累 石德林 嵇康向秀 郭象 孙登 刘伶 礼为修身之纲法为治世之

  • 第十九卷 明贡生 (四)·缪荃孙

    常州府 胡 镛 武进人,天顺七年癸未科岁贡。 顾 升 武进人,天顺七年癸未科岁贡,福建延平府知事。 潘 瓒 武进人,天顺七年癸未科岁贡。 周 瑾 武进人,天顺八年甲申

  • ●续碑传选集(二)·佚名

    文祥 文文忠公别传沈秉成 安徽巡抚沈公墓志铭沈葆桢 沈文肃公传沈文肃公事略冯焌光 诰授资政大夫二品顶戴江苏苏松太兵备道监督江南海关冯君神道碑铭袁保恒 刑部左侍郎袁文诚公神道碑吴赞诚 清署理福建巡抚光禄寺卿吴

  • 五帝本纪第一·司马迁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说明】《五帝本纪》是《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中的第一篇。《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之作。所谓纪传体的“纪”就是指本纪。《史纪》共有本纪十二篇,以历史上的帝王为中心

  • 张升传·宋濂

    张升字伯高,祖先定州人,后来迁徙到平州。升幼年时机警聪敏超过一般人。长大努力学习,擅长文辞。至元二十九年(1292)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参预修纂《世祖实录》,升应奉翰林文字,不久升修撰、太常博士。成宗驾崩,大臣议

  • 一三七、慎到考·钱穆

    《孟子》:&ldquo;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慎子曰:此则滑釐所不识也。&rdquo;赵《注》:&ldquo;滑釐,慎子名。&rdquo;焦循曰:&ldquo;釐与来通。《诗?周颂?思文》,贻我来牟,《汉书?刘向传

  • 第四节 开、天边事(三)·吕思勉

    武后末年,吐蕃因内乱寖弱,已见第四章第一节。此时中国实不必亟亟与和。乃中宗时,赞普祖母使来为其孙请昏,遽以所养雍王守礼女金城公主妻之。事在景龙四年(710年),即睿宗景云元年也。帝幸始平县送之。哀其孩幼,为之悲泣。为曲

  • 纲鉴易知录卷八二·吴楚材

    南宋纪高宗皇帝纲 癸酉,二十三年,春三月,金迁都于燕。目 金主自上京至燕京,初备法驾,下诏改元。以燕,列国之名,不当为京师号,遂改燕京为中都大兴府,汴京为南京,削上京之名止称会宁府。又改中京大定府为北京,而东京辽阳府、西京

  • 第二章 论妇女之苦古今无救者·梁启超

      夫以男女皆为人类,同属天生,而压制女子,使不得仕宦,不得科举,不得为议员,不得为公民,不得为学者,乃至不得自立,不得自由,甚至不得出入、交接、宴会、游观,又甚至为囚,为刑,为奴,为私,为玩,不平至此,耗矣哀哉!损人权,轻天民,悖公理,失

  • 苑洛志乐·韩邦奇

    二十卷。明韩邦奇(1479—1555)撰。邦奇字汝节、苑洛,朝邑(今陕西大荔)人。是书首取《律吕新书》为之直解,凡二卷。前有邦奇自序,后有卫淮序。第三卷以下乃为邦奇所自著。其于律吕之原,较明人所得为密,而亦不免于好奇。其说

  • 丹霞子淳禅师语录·丹霞子淳

    凡二卷。全称随州大洪山淳禅师语录。又作妙续大师语录。宋代曹洞宗僧丹霞子淳(1064~1117)撰,庆预校勘。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四册。原卷已散逸,现存本为子淳之远裔良机,收录子淳十三代法孙大容梵清所誊写之‘师住大洪语录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