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言
本书主要刊载黄宗羲著「赐姓始末」及「郑成功传」两篇;并将「隆武纪年」、「鲁纪年」及「永曆纪年」三篇收为附录,以供参考。所有五文,均採自清宣统二年吴江薛凤昌氏辑编「梨洲遗著彙刊」(上海时中书局印行)。至本书书名,则以首篇「赐姓始末」署之。
著者黄宗羲(一六一○~一六九五),字太冲,号梨洲,世称南雷先生;明末余姚人。鲁王监国时,以副宪从亡;入清以后,隐居讲学于甬、越间。晚年,清廷屡徵不起,以教授、撰述终其世。撰述之最著者,为宋儒学案、元儒学案、明儒学案等书。至其纪述有关南明史事者,则有赐姓始末、海外恸哭记、隆武纪年、赣州失事记、绍武争立纪、鲁纪年、舟山兴废、日本乞师记、四明山寨记、永曆纪年、沙定洲纪乱等篇;自隆武纪年以下九篇,并彙称「行朝录」(另据「绍兴先正遗书」四集之四越中徐氏铸学斋雕本「行朝录」,「赐姓始末」亦收入其中)。黄氏以胜国遗逸,就其身所见闻记述其事,当较真切。但黄氏本人在其「行朝录」(徐氏雕本)自序中则云:『向在海外得交诸君子,颇欲有所论著;旋念始末未备,以俟他日。搜寻零落,荏苒三十载。义熙以后之人,各言其世;而某之所忆,亦忘失大半。邓光荐填海录不出世,惟太史氏之言是信;此聊尔谈其可已夫』!由此,亦可知欲得史事信实之不易也。
至于「梨洲遗著彙刊」所载之郑成功传,与郑亦邹氏著郑成功传一加比校,除郑著末係评论一段而黄著则付缺如以及传中极少部分稍有出入外,殆全雷同;至可诧异。于是,并进而指出如下三事:考「梨洲遗著彙刊」载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及江藩、钱林、李元度等所作黄氏三传述及黄氏遗著书目,如赐姓始末、海外恸哭记以及「行朝录」各篇几一一罗列,而皆未及郑成功传;黄氏七世孙垕炳辑「黄梨洲先生年谱」中,亦未述有郑成功传之作(其他各篇均约略记其撰作期间)。据此,此传是否为黄氏所撰,不无疑问。此其一。按赐姓始末「成功入台」及「锦(按即郑经)卒」与「克塽降清」三事,前一事未详年月,后两事「岁次」亦不无误混;可证黄氏「搜寻零落」,仍尚「始末未备」。而郑成功传则始末均较详尽,已足疑非同属一人所作。又如赐姓始末称清朝为「新朝」、为「清」;而郑成功传则称「天朝」、「我朝」及「我」,金陵之役且有成功『伪檄四方』之句。后者措词,殊非前朝遗臣口气。据此,则此传似非黄氏所撰。此其二。据上述「年谱」,黄氏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年);而郑成功传末段载「康熙三十九年(一七○○年)敕令郑成功父子两柩归葬南安」事,距黄氏谢世已逾五年。据此,设末段所记年曆无谬,则此传非黄氏所撰,尤属显然。此其三。
本书所收各文,原刊本间有脱误;经取徐氏雕本「行朝录」及日本浪华木孔恭世肃校本郑著郑成功传参考,发见颇多可资相互补正之处。因而凡有显属讹漏者,什九经予订补;必要处,并加注语备考,或附问号存疑。至尚须特加说明者,则有如下各项:
(一)赐姓始末『成功王其地四年,卒』句,「四年」二字显系有误,而徐氏雕本为「辛丑」,亦谬。按「辛丑」系明永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成功兴师入台;其卒,在翌年壬寅也。查荷兰「迁国」在辛丑十二月间,成功卒于壬寅五月初旬;自逐荷兰后,在成功有生之年,完全佔领其地者为时约四阅月。故「年」应为「月」之误刊。又,其后「甲寅」、「戊午」两年文,原刊为『甲寅三月,福藩耿精忠反,称裕民元年;招朱锦为助。锦引舶入据漳、泉,不受耿氏节制;与耿氏战,互相胜负』。『戊午,精忠降(按指降于清),锦犹称永曆二十八年』。所谓「犹称永曆二十八年」一语列于「戊午」年下,亦属误刊。按「永曆二十八年」系「甲寅」。且从文义以观,精忠于「甲寅」称「裕民元年」,而锦「犹称永曆二十八年」,正所以示「不受节制」之意;此两语彼此相对,至为明显。兹据徐氏雕本,将「犹称永曆二十八年」一语移列于「甲寅」年下,以符事实。
(二)郑成功传「十八年冬、十一月」节末附注语最后句,原刊为『或曰福州陈所闰造』;据郑著,则为『或曰福州陈润所造』。一时因无其他资料可稽,仍存原刊待考。
(三)鲁纪年卷下正文末节注语云:『后遭风溺于海;或云为郑成功所沉,盖忌者诬之』。此句句首,似脱「鲁王」二字。据徐氏雕本,此注则为『后闻鲁王为郑成功沉之海中』;未及其他。
(四)永曆纪年正文末节注语,徐氏雕本祇谓『钮琇记:吴三桂缢之贵阳府。或曰:后同太子绞死云南城。三说未知孰是』?亦未及其他。
此外,赐姓始末末段:『史臣曰:郑氏不出台湾,徒经营自为立国之计,张司马作诗诮之』;下有夹注云:『诗在附录元著先生事略中』(本书未收「元著事略」,此注经已略去)。但徐氏雕本,所引诗句则并载入。按张司马元著即煌言,号苍水;金陵败后,因见成功东定台湾无西意,乃为诗刺之。惟所引,只截取其中数句:『曰「中原方逐鹿,何暇问虹梁」?曰「围师原将略,墨守亦彝风」。曰「只恐幼安肥遯老,藜床皂帽亦徒然」!曰「寄语避秦岛上客,衣冠黄绮总堪疑」。另据连雅堂「台湾诗乘」,各诗俱见张苍水「奇零草」。五言句为苍水「送罗子木之台湾」诗,其一曰,「中原方逐鹿,何暇问虹梁?欲揽南溟胜,聊随北雁翔。鲎帆天外落,虾岛水中央。应笑清河客,输君是望洋」。其二曰:「羽书经岁杳,犹说衮衣东。此莫非王土,胡为用远攻?围师原将略,墨守亦彝风!别有蒭荛见:回戈定犬戎」。七言句则为「得故人书至自台湾」诗,曰:「炎洲东望伏波船,海燕啣来五色笺。闻有象芸芝朮地,愁无雁度荻芦天。抽簪身自逋臣幸,弃杖谁应夸父怜。祇恐幼安肥遯老,藜床皂帽亦徒然」。「杞忧天坠属谁支,九鼎如何繫一丝?鼇柱断来新气象,蜃楼留得汉威仪。故人尚感蹇裳梦,老马难忘伏枥时。寄语避秦岛上客,衣冠黄绮总堪疑」。附录原诗于上,藉窥全豹。(虞风)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六·志第四十三·柯劭忞 第十六回 杀武臣李良叛赵 刺陈胜庄贾降秦·黄士衡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二·佚名 大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七·佚名 卷之六百五十·佚名 卷八十三上·郝经 第四十九册 天命八年四月·佚名 一一九六 谕提调官恭泰罚俸三个月处着注于纪录抵销·佚名 江上孤忠录·赵曦明 杨隆演传·欧阳修 王遴传·张廷玉 进表·阿桂 五八、子思生年考(附颜般、王慎、长息)·钱穆 161.李泌归山·林汉达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