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61.李泌归山

唐肃宗刚在灵武即位的时候,身边的文武官员不满三十人,那个临时建立的朝廷,什么都乱糟糟的。一些武将,也不大肯听指挥。肃宗要想平定叛乱,多么需要有个能人来帮助他啊。

这时候,他想起他当太子的时候的一个好朋友李泌(bì)就派人把李泌从颍阳(在今河南省)接到灵武来。

李泌原是长安人,小时候很聪明,读了不少书。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看到他写的诗文,十分器重他,称赞他是个“神童”。肃宗当太子的时候,李泌已经长大了,他向玄宗上了奏章,对国家大事提了一些意见。唐玄宗看了很欣赏,召见他,想给他一个官职。他推说自己年轻,不愿做官。玄宗就要他和太子交个朋友。以后,他经常到东宫去,太子也特别喜欢接近李泌,把他当作老师看待。

后来,李泌看不惯杨国忠掌权,曾经写诗讽刺杨国忠。为了这个,他被杨国忠排挤出长安。他看到政局混乱,不愿受这个气,索性跑到颍阳隐居起来了。

这一回,唐肃宗来请他,他想到朝廷正遭到困难,就到了灵武。唐肃宗看见李泌,真像得到宝贝一样高兴。那时候的临时朝廷,不那么讲究礼节。唐肃宗跟李泌就像年轻时候一样,进进出出,都在一起,大小事情,全都跟他商量。李泌有什么主意,唐肃宗没有不听从他的。

唐肃宗想封他当宰相,李泌可不愿意。他说:“陛下待我像知心朋友一样,这就比当宰相的地位还贵了,何必非要我挂个名不可呢?”

肃宗见不能勉强他,也就算了。李泌在乡间隐居的时候穿的是布衣,到了灵武,还是那件旧的布褂子。

有一次,李泌陪唐肃宗一起骑着马巡视军队,兵士们在后面,指指点点说:“那个穿黄袍的是皇上,穿白褂子的是山里来的隐士。”

唐肃宗听到兵士们的议论,觉得这样太显眼了,就给李泌一件紫色的官服,硬要他穿上。李泌没办法,只好穿上。肃宗笑着说:“你既然穿上了官服,还能没有个官衔?”说着,从袖里拿出一份诏书,任命李泌为元帅府行军长史(相当军师)。

李泌还不肯答应,唐肃宗说:“现在国家困难,只好暂时委屈你一下,等平定叛乱之后,还是听你自由。”

那时候,郭子仪也已经到了灵武。朝廷要指挥全国的战事,军务十分繁忙。四面八方送来的文书,从早到晚没有间歇的时刻。唐肃宗命令把收到的文书,一律先送给李泌拆看,有特别紧要的,才送给肃宗。宫门的钥匙,由太子李俶(chù)和李泌两人掌管。李泌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觉也没能好好睡。

唐肃宗一心想回长安,问李泌说:“敌人这样强大,我们怎么办?”

李泌说:“安禄山发动叛乱,真心帮他出力的是少数,其余都是被迫参加的。照我的估计,不出两年,就可以把他们消灭。”接着,他又给肃宗定了一个军事计划,暂缓收复长安,派郭子仪、李光弼分两路进军河北,攻打叛军老巢范阳,叫叛军进退两难,再发动各路官军围攻,把叛军消灭。

第二年春天,叛军发生内讧,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了安禄山,自己称帝。要消灭叛军,这本来是个好机会。但是肃宗急于回长安,不听李泌的计划,把郭子仪的人马从河东调回,强攻长安,结果打了一个败仗。后来,郭子仪借了回纥(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纥音hé)的精兵,集中了十五万人马,才把长安攻了下来。接着,又收复了洛阳,叛乱头目安庆绪逃到河北,史思明也被迫投降。

唐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唐肃宗觉得心满意足,用骏马把李泌接到长安。

唐肃宗的宠妃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嫌李泌权大,早就互相勾结,想把李泌除掉。

太子李俶发现张良娣他们想害李泌,就告诉了李泌。李泌说:“不打紧。我和皇上有约在先,等收复京城,我就归山,就没有事了。”

这回,李泌见唐军收复两京,算是了却一个心愿,决心离开朝廷。

有一天晚上,唐肃宗请李泌喝酒,并且留他一起睡。李泌趁机会就对肃宗说:“我已经报答了陛下,请让我回家再做个闲人吧!”

唐肃宗说:“哎,我和先生共了几年患难,现在正想跟您一起享受安乐,怎么您倒要走了呢?”

李泌恳切地说:“我和陛下结交太早;陛下太重用我,信任我。就是因为这些缘故,我不能不走。”

唐肃宗说:“今天先睡吧,隔天再说。”

李泌说:“今天我跟陛下坐在一个榻上谈话,你不答应我。将来到了公堂上面,就没有我说话的余地了。如果你不让走,那就等于杀我了。”

唐肃宗虽然不愿让李泌离开,但是经不住李泌一再请求,只好同意。

李泌到了衡山(在今湖南省),在山上造个屋子,重新过他的隐居生活。

李泌走了以后,唐肃宗身边少了一个正直的大臣,李辅国等一批宦官的权力就大起来了。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班固
  列传第六 景穆十二王下·李延寿
  ●卷十九·李攸
  卷下·德龄
  卷之十六·佚名
  卷二百七十三·杨士奇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一·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九·佚名
  九一 谕内阁进士邵晋涵举人戴震等如勤勉准其一体散馆殿试酌量录用·佚名
  别集上卷五·宋名臣言行录
  后序·司马贞
  史记正义论例諡法解列国分野·司马迁
  王琳传·李延寿
  礼六·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九出 毡集·李渔

    〖黄钟引子·西地锦〗(小生上)作赋喜逢青眼,小试叨列前班。军中只为无韩范,偏裨偶尔登坛。小生张三益,字仲友,锐志科名,埋头举业。与范介夫同列县庠,十次遇考,九次是他领批。小生虽不出第二三,却再不能僭他第一。前日汪学

  • 四集卷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三古今体一百四十五首【壬辰三】春仲经筵撰良广殿御光春记语易文衍绎频欲拟渐摩先率性以言辅相辄忧民【是日进讲中庸修道之谓教易经辅相天地之宜】惜阴强勉功不息隔岁亲行日又新【庚寅御经筵

  • 唐诗镜卷十六·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十六 明 陆时雍 编 盛唐第八 李颀【东川人开元十三年贾季邻榜进士调新乡尉】 五言古诗 裴尹东谿别业 公才廊庙器官亚河南守别墅临都门惊湍激前後旧交与羣从十日一擕手幅巾望寒山长啸对高柳清

  • 卷四十·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四十     宋 陈起 编叶茵顺适堂吟稿 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 放浪宇宙间世事笑局促駸駸影中人不受时采録奄然长夜归賫志空山木昔日堂上欢今夕堂下哭哭之欲其生予亦不自觉天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四·焦竑

      南京國子監(祭酒 司業 監丞 助教 典籍)   ◆祭酒   朝議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定陳公敬宗傳(黃佐)   朝列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羅公璟墓志□(李東陽)   朝議大夫南京國子祭酒劉公震墓碑(吳寬)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四十九·乾隆

      隋  炀帝  【戊寅】大业十四年【恭帝侑义宁二年 考是年楚林士魏定杨等建元俱已见前恭帝侗唐髙祖等建元俱载三月以后兹不具列】春正月唐王渊遣世子建成秦公世民救东都以齐公元吉为太原道行军元帅  三月宇

  • 卷十三·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十三 【起甲戍汉献帝兴平元年 尽戊子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凡十五年 【甲戍】兴平元年春正月帝冠○二月追尊母王夫人爲灵怀

  •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二四、三位老臣·秦翰才

    郑孝胥在前清,素不满慈禧太后。所以某次张之洞给他办成了一个保举,他不肯换顶戴,昌言耻事女主。及至辛亥革命爆发,他还在说这是太后专政所酿成。这时,他新被任命为湖南按察使。不久,宣统逊位,他就退隐于上海海藏楼,始终不承认

  • ·昭忠祠碑记·丁曰健

    台湾府昭忠祠,敕建于嘉庆七年;祀诸阵亡官兵,即附功臣祠之侧。十一年,前道庆置座设位;至道光元年,前道叶、胡始将康熙以来朱逆等各案内死事官员弁兵,一并入祀。盖以鲲身七折,为国家新隶之岩疆;鹿耳一门,尤海外孤悬

  • 李知孝传·脱脱

    李知孝,字孝章,参知政事李光的孙子。嘉定四年(1211)考中进士。曾经为右丞相府主管文字,不以为耻。差充干办诸司审计司,拜任为监察御史。宝庆元年(1225)八月,上疏说:“士大夫努力追求好的名声,为国效劳有作为的少,而附和偏激的

  • 卷三十四·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三十四 军礼二 遣将篇 总序 王者之遣将所以讨有罪除民害也有苗负固大禹徂征猃狁为难南仲致讨考之书诗可见矣史记引兵书曰古王者之遣将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

  • 卷之二十一·佚名

    尚育王即位元年【大清道光拾伍年乙未】本年,賞赤田村弘克進&middot;與那嶺筑登之親雲上真宜等忠志,敘譜代籍。又賞東村長濱筑登之親雲上等忠志,賜新家譜。本國將有冊封大典,其欵待冊使之需,固屬莫大之費。但近年以來冗費接

  • 黄涵之·佚名

    黄涵之先生小传黄先生名庆澜字涵之江苏上海人光绪二十二年入泮二十三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院二十七年入仕以同知分湖北二十八年保升知府在鄂历充学堂谳局矿务农林巡警司法铁路各要差嗣奉派赴日本考察政教工艺着有东游日

  • 榕村语録卷十一·李光地

    周易三繋辞传古今至文也惟中庸像之文体直是一様上繋是说易经大本大源下繋是説读易的秘诀及凡例系传首章乃太极图説所自出图说之分隂分阳即尊卑一节之义动静互根即摩荡二节之义但繋传由摩荡而生六子图説则由变合而生五

  • 卷三六·邱濬

    △明礼乐 ▲总论礼乐之道(上) 《舜典》:同律度量,衡修五礼。 朱熹曰:“律谓十二律,黄钟、太蔟(千候反)、姑洗(苏典反)、蕤宾、夷则、无射(音亦)、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也,六为律、六为吕。以之

  • 心存速证易着魔·印光

    以彼心存速证,故得魔鬼附体。从兹妄造谣言,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彼之学者,皆以彼为活佛,故彼有百日成佛之说。凡去见者,有时预知其心,有时面受人欺。足知彼之神通,乃魔鬼作用,鬼来则有,鬼去则无。凡亲近彼者,有得心地清净者,有未得

  • 卷第一·丈雪通醉

    续藏经 锦江禅灯 清 通醉辑 锦江禅灯卷第一 昭觉丈雪 通醉 辑 绍兴幻庵 胡升猷 订 四祖下第六世(旁出) 金陵牛头山智威法嗣 舒州天柱山崇慧禅师 彭州陈氏子。唐乾元初。往舒州天柱山创寺。永泰元年赐额。僧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