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权势纪

自古为国家患者无如权臣,盖势重危国,势轻危身,危国者难制害大,危身者易翦害小,信然已。我国家自罢宰相,分任六部,复有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胪列其间,命曰九卿。军旅属之世冑,设五军都督府司其籍伍,而训练检阅,复以文臣总理机务。其纪纲之密,不啻犬牙相错,谁敢恣行胸臆!间有阴窃人主喜怒,以威胁搢绅,搢绅亦重足屏息,惴惴恐惧。然英明之主一奋干断,则削籍诏狱,曾不少待,亦足为世训戒矣。

武定侯郭勋自世皇登极以来,渐被恩宠。久之,遂擅威福,罔财贿,虐搢绅,收集无籍,殊多不法。上亲遇有加,封翊国公,乘轿都下,皆出异数。后科道纠发其事,上独断无所假,下之狱,灭其党恶数十人,遂命法司议勋死。呜呼!小人恃宠放恣,从古如斯,然未有不及其身者也。而奸邪不鉴,人主不察,贻害国家,往往有之。孰如世皇英武果决,去狐鼠而奠安城社者?贤于古昔远矣。

御史胡守中者,素善逢迎,巧中上意。方上之幸承天也,守中巡按顺天,奔走承顺,无所不至。威劫百姓财力,以贿赂中官,密通诚恳,遂由御史不逾年骤擢少司马兼副中丞,总内台事。时及北虏入寇山西,上命出督军饷,守中益豪横亢恣。虏退旋朝,盛陈兵马,声势孔赫,所过敛迹。其子亦从行,横索人财物。有谏议章发其奸,上怒,命逮锦衣狱,拟罪至死。余昔遇其人,外粗鄙而内险邪,小人之尤者也,而乘君子之器。是以播恶于众,不久而败,理之常耳。故君子贵立德,而耻幸进也。

咸宁侯仇鸾恃宠交恣,庚戌之变,择为大将军,握重权,朝廷赏赉不赀。然实无寸尺之功,纵其奴隶渔猎百姓,乞恩亲厚,皆属滥膺,且排抑搢绅,贪焚无忌。都御史曾铣发其奸赃,乃被逮。鸾遂讦铣行赂,掩败冒功,妄议恢复河套,摇动关中,人情大汹。亦逮铣诏狱,寻杀之。鸾释不问。至是以误服热药死,上下谕数其罪,收朋党系狱。一时权贵,转盼凄凉,人臣可以鉴矣。

故锦衣陆炳,都督松之子也。松故兴国卫士,传其妻有阿母保护功。松殁,上命炳代父掌卫事,亦授都督,寻加师、保,宠幸无比。岁戊午,余往次铨曹,陆曹使者一二辈远迎。余曰:“误矣。吾与乃公生平无半面之识,何故来迎?”使者曰:“不误。”往复主命,即扫除舍馆以待矣。迨入京,陆即过访,厚馈饮食。余曰:“仆素无交谊,足下遇之何厚也?”陆曰:“若非能知公,因公故人五台知之。”余曰:“五台于魏郡相与善,故谬称许。足下何信之深也?”陆曰:“五台刚直,不轻许可,每论议时务,必称引公以为法程。仆企慕久矣,不意今日得望见颜色,以慰生平也。”自后数数过访,执礼甚恭。后余补官西蜀,道经承天,会陆有父丧,愧无以答其意,为文奠之。后陆殁,为时宰相倾,籍没,其子亦逮系。余柄铨朝审,始释其子。盖陆方宠贵,权倾中外,搢绅咸侧目,余以折节礼下士夫,其恭谨有可嘉者。且当世庙时,每逮搢绅下锦衣鞫讯,或诏谴廷杖,彼皆缓刑以俟上怒之解,赖其保全者甚众,不可谓无功于搢绅也。时亦以余言为公论云。

华亭柄国,新郑为亚相。余自关中入为理卿,过访新郑。渠云:“昨华亭询公,余以至明答之,若未满其意。窃谓今之居官任职,多昏昏者耳,故明止一二分。明至四五分,称明已。若公,可谓至明也。”盖彼自负其明,故其言若是。后开隙华亭,罢归。复起柄国,乃欲恃权修怨于华亭。不知窥伺之江陵已阴挤而力排之,祸且不测矣。明亦难言哉!余秉铨日,走使新郑。彼答书云:“方仆之在朝也,公时在野,曾无一字见贻今公在朝,仆已在野,乃不远数千里下问。于前日之不相闻也,足以见公之高;于今日之下问也,足以见公之厚。”是不可谓不明。而乃陷危机不悟,何哉?盖权势所在,当局即迷,抑利令智昏,人自迷耶?余所睹记,如分宜、贵溪至相倾危以死不悟。后来者复蹈覆辙,何迷之甚也。

猜你喜欢
  卷八 新刊续列女传·刘向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六·李心传
  建康实録卷六·许嵩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十·苏天爵
  ●卷上·张唐英
  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中兴小纪卷二十五·熊克
  九○○ 谕编撰《四库全书表》之陆锡熊等着各赏缎疋等物·佚名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林语堂
  八六 分岁·周作人
  炀帝纪·魏徵
  完颜阿鲁补传·脱脱
  燕都日记·冯梦龙
  目录·鄂尔泰
  卷二百八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袭善·唐圭璋

      袭善,河朔掾。   减字木兰花   江南二月。犹有枝头千点雪。   邀上芳尊。却占东君一半春。   尊前眼底。南国风光都在此。   移过江来。从此江南不复开。   渔家傲   忆营妓周子文   鹫岭峰前阑独

  • 补遗 卷五·袁枚

      如皋汪楚白之子为霖,字春田,家故富饶,而性爱风雅。作部郎时,曾随驾射箭,得中二枝;上喜,赐以花翎。出守思恩府。平生喜读余诗,有“先生宗白我推袁,万古心香共此源”之句。《登独秀峰》云:“拔地超天起一峰,当空高插碧芙蓉。绝

  • 第二十三出 冥判·汤显祖

    【北点绛唇】〔净扮判官,丑扮鬼持笔、簿上〕十地宣差,一天封拜。阎浮 界,阳世栽埋,又把俺这里门桯迈。自家十地阎罗王殿下一个胡判官是也。原 有十位殿下,因阳

  • 在墨蓝的海洋深处·刘半农

    在墨蓝的海洋深处,暗礁的底里,起了一些些的微波,我们永世也看不见。但若推算它的来因与去果,它可直远到世界的边际啊!在星光死尽的夜,荒村破屋之中,有什么个人呜呜的哭着,我们也永世听不见。但若推算它的来因与去果,一颗颗的泪

  • 通志卷八十上·郑樵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宗室传第三晋安平献王孚【子邕 邕弟义阳成王望 望子河间平王洪 洪子威 洪弟随穆王整 整弟竟陵王楙 望弟太原成王辅 辅弟翼 翼弟下邳献王晃 晃弟太原烈王瓌 瓌弟髙阳

  • 一四六五 湖南巡抚姜晟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佚名

    一四六五 湖南巡抚姜晟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十二日湖南巡抚臣姜晟跪奏,为遵旨汇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议(义)》各条,于辽、金、元三朝时事多有

  • 两汉笔记卷三·钱时

    宋 钱时 撰文帝元年冬十二月诏曰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爲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舜罚弗及嗣文王罪人不孥而况于父母乎高祖入关约法三章余悉去秦苛法曷爲而收帑相坐复仍秦旧此

  • 江礻石传·萧子显

    江纏字宏业,是济陽考城人。祖父江遵,曾任宁朔参军。父亲江德邻,曾任司徒右长史。江纏的姑母是景皇后,小的时候高宗很喜欢他,情同兄弟。宋朝末年,初仕为晋熙国常侍,太祖时任徐州西曹,员外郎,高宗时任冠军将军,兼任滠陽令,竟陵王征

  • 王建传·李延寿

    王建是广宁人。他父亲的姑姑是平文帝的皇后,生下昭成皇帝。伯祖父丰,因为是皇帝的舅舅而显贵并受到敬重。丰的儿子王支,娶昭成皇帝的女儿,很受信任。王建从小就娶了公主为妻。登国初年,任外朝大人,跟和跋等十三人连续主管日

  • 孔谦传·欧阳修

    孔谦,魏州人,任魏州孔目官。魏博归附晋,庄宗用他当度支使。谦为人勤劳敏锐,善于侍奉人,庄宗和左右的人都喜欢他。年少为吏,善于书法算学,精通钱粮聚敛的事。晋与梁相峙河上十多年,大小百余战,谦调拨供应没有缺乏过,庄宗能胜利,谦

  • 马札儿台传·宋濂

    马札儿台,伯颜之弟,先侍奉武宗,后侍奉太子仁宗,出入都很恭谦谨慎,任职办事,敏捷通达,仁宗颇为欣赏,任他为中顺大夫、典用太监。不久调任吏部郎中,后又升侍郎、兵部尚书,转任利用卿,进升度支卿,又转为同知典瑞院事,升院使、大都路达

  • 卷九·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九应诏陈言疏【弘治十一年】    何孟春臣闻范睢献秦王书曰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于书其浅者不足言也宋苏轼曰臣试论其小者而大者将有待而後言也夫

  • 卷六·戴锡章

    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小字嵬理(《长编》作叶迈,曾氏《隆平集》作崖块),国语谓惜为&ldquo;嵬&rdquo;,富贵为&ldquo;理&rdquo;,后更名曩霄。太宗德明长子也,母曰惠慈敦爱皇后卫慕氏。性雄毅(《长编》作性凶鸷猜忍),多大略,善绘画,能创

  • 卷一·李光坡

    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一安溪 李光坡 撰疏曰禮記之作出自孔氏之徒共撰所聞以為此記或録舊禮之義或録變禮所由或兼記體履或雜序得失故編而録之以為記中庸是子思所作緇衣公孫尼子所撰鄭康成云月令呂不韋所修盧植云王

  • 惟实集·[元]刘鹗

    元代诗文别集。7卷。刘鹗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善本较少见,仅有几种清抄本传世,全称为《吉永丰鹫溪刘楚奇先生惟实集》,别本并为4卷(另有外集2卷)。《四库全书总目》也著录为4卷,但《四

  • 吴郡志[四库本]·范成大

    又作《吴门志》。江苏地方志。南宋范成大(1126—1193)撰。五十卷,首一卷。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累官至兵部尚书,参知政事, 资政殿学士。是书为石湖晚年所作, 约成书于绍熙三年(1192)或四

  • 寺塔记·段成式

    唐段成式撰于会昌三年(843年)至大中七年(853年)之间。一卷。会昌三年,作者与友人张希复、郑符访长安诸寺院,想补《两京新记》和《游目记》的缺漏,后因官职离开长安,大中七年重归长安,整理旧稿,写成此书。此文收录于《

  • 灵宪·张衡

    中国古代天文学著作。东汉张衡撰。原书已经散失,仅在《后汉书·天文志》中保存了一些内容,共一千七百余字。据学者研究,该书是一部与《史记·天官书》相类似的作品,描述周天星官的位置、星数、占星意义等。《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