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西游纪

岁己未,自武林泛舟苕溪,遂从陆行。经广德之白云庵,由宁国、池州渡江为安庆,三渡水为潜山、太湖,而黄梅以西则楚地也,路多高山深溪。由蕲渡巴为黄陂,经古云梦,而今之承天,则显陵在焉。余恭谒而渡湘江。贻诗以吊屈原。

至荆州,走观音岩观瀑布泉,泉右雨后溪流奔腾如雷,一奇观也。再渡淯溪,当阳,为玉泉寺。寺后一山,草木阴森,左右环拱,面溪流水潺潺,水外平布如案,境聚而佳,入寺便欲忘去。溯溪流而上,水出鬼谷洞,洞通巴江。

至夷陵而望,面皆高山。初上一山,即肩舆衬扶掖而行,所谓蛇倒退也。再上一山,尤壁峻,即鬼见愁也。又上一山,极危险,登山下视,诸山尽若平铺,而白云高低掩映,宇内奇观也,是为钻天铺。又升降一山,山半开一洞天,洞外一峰突兀,盘旋攀跻,九折而过。红崖两渡溪流,又最上一山,土人呼为周坪坡。而归州四里之城,在高山之上,临大江之涯。居民半居水涯,谓之下河,四月水长,徙居崖上。江不阔而急流,渡江以南,沿江岸行,有屈原庙,原生于此地也。

巴东以西为东瀼,又西为西瀼,杜甫昔寄居于此。自此入巫山,始为蜀界,而夔州、云阳则版木商贩之所聚也。自巴阳峡乘小舟,沿江而抵万县。复从陆行,盘旋山谷中水田村舍之间,竹木萧疏,间以青石,石砌平坦,路甚清幽,入蜀以来仅见。且山气清凉,非复沿江上下风景。将至蟠龙,遥见飞泉数十道从空而下,山崖草树翠青,而泉白真如垂练。且两山高峙,流泉平平低下,不知所从来。及登白兔亭,入蟠龙洞,洞口垂乳乱杂,稍入便暗,列炬以进,内有石笋、龙床,约半里许,渐不可入,唯闻水从中出,而渊深莫测也。

梁山、垫山以西,上一高山,名张冲曹,甚为危峻。自此皆上下山坡,至镇山始为平地。渡巴江为重庆城,城临江而倚出。历壁山、永川、荣昌、内江、资县,皆面江流。而资阳之觉林寺在四围山色之中,可以南眺大江。寺后有水月阁,遍植桂树,树甚高大,时正芳香可爱。

自简州诣龙泉,即蜀中会城。东门曰迎晖,桥曰濯锦。一里许,教场也。五里为静居寺,寺左为宋潜溪墓。西门曰清远,桥曰浣花。二里为万福寺,一路溪流自郫、灌来。南门曰中和,桥曰万里。正南二里,为昭烈祠,坊曰“同伸大义”,中祀昭烈,而孔明、关、张配之。稍西为杜甫草堂,有子美遗像,门绕浣花溪流。左为武侯祠,为青羊宫。宫甚宏丽,蜀府所建也。北门曰大安,桥曰驷门。一里为锦官驿,五里为玉局观。城中为蜀王府,其富厚甲于诸王,以一省税银皆供蜀府,不输天储也。藩司在城西北,即昭烈建都旧址。所谓武丹山,今在司中。蜀城内外,平地仅四十里许,而四面皆高山。天色常阴翳,如晴明和煦、风朗气清之日绝少,至若白日杲杲、明月辉辉,岁不数日,而月尤罕见,故云“蜀犬吠月”。气候较暖,初春梅花落、柳叶舒、杏花烂漫,如江南暮春时矣。地多二麦,春仲大麦黄、小麦穗,皆早于江南月余。民俗朴陋鄙俚,虽元旦灯夕,寂然无鼓吹,灯火不异平时。惟妇女簪花满头,稍着鲜丽。丑嫫出汲,赤脚泥涂,而头上花不减也。

内江、富顺之交,有盐井曰自流、新开,原非人工所凿,而水自流出,汲之可以煎盐。流甚大,利颇饶,多为势家所擅。有油井,井水如油,仅可燃灯,不堪食。有火井,土人用竹筒引火气煎盐,一井可供十余锅,筒不焦,而所通盐水辍沸,此理之难解者。盐井在在有之,油井犍为县有三处,火井在潼川西,地名云台,仅一处耳。

自溆泛舟而东,沿江一路多鱼。南溪大鲤,重至百斤,小者亦二三十斤。诸鱼皆肥美可食,此会城所不及也。由江安、纳溪以涉泸,即武侯五月所渡。经黄舣、神山、为合江。合江以上,水犹澄清;以下,浑淖似黄河矣。既历汉东、江津间,已为返棹,复抵重庆。

夫蜀中皆山也,江流在两山夹艕中,陡峻处江狭迅驶,开衍处江阔稍缓。面面青山,西望不见路所从来,东去亦不知水所自出,盖千回万转,始至三峡而下湘江也。时乘桃花水发,放舟千里间,良一快游。但舟制不佳,四橹摇撼,板木皆动,舟中之人不能稳坐,况咿哑之声聒耳,对面语不相闻,较他处舟航迥异。江流湍急,瞬息数十里,四顾山峦,不及凝眸瞻盼,倏忽已渺茫矣。因咏太白“千里江陵一日还”之句,乃实际语也。

自川以北曰新都、汉州,曰中江、潼川,自盐亭渡嘉陵江曰保宁。城南有锦屏山,不甚高,上多僧寺道院,又有振衣、长啸、翠微、景杜、揽胜方,则保宁丝绫贸易之所聚也。自柏林、龙潭逾梅岭曰广元,沿江而至沙河,再逾朝天、二郎岭,皆设关,官军防守。路甚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岂即云此?又逾七盘关,关亦险甚,自此离蜀境矣。

入关西界,即为汉中之宁羌。行经滴水崖、五丁峡,峡中凄凄生寒,五月如深秋,路虽崎岖,然在山麓无险,茂林峭壁,怪石鸣泉,亦奇观也。金牛、青阳路皆平坦,仅过小山。

至沔县,有百丈坡。褒城乔木夹道,中多虎豹,所登山渐高险,所谓鸡头关也。关门三重,有军把守,不减朝天、七盘。稍下即入连云栈,自此历青桥、马道,凡九十里皆栈道,两崖陡绝,中开一路。于山腰下瞰,江流鸣雷喷雪。路断处皆空中悬木为路,所谓栈也。出马道口,桥曰樊桥,传为樊哙所造,即萧何追韩信处,传有碑纪其事。逾武关为安山,逾柴关为松林、三岔、废丘。自柴关迤东,悬崖峭壁,急流飞湍,溪中石白如粉,殊快心目。然皆平地,虽沿溪间有木桥,而溪浅岸低,不为险也。

自三岔登凤岭,山势甚高,逾上下凡五十里,即为凤县之土关。有清风阁、草凉楼,楼当高山之下,迥出林表,遥望画栋朱甍,翠壁后衬,景亦佳丽。东河一路坦夷,间有栈阁,不甚险。将至宝鸡,两山相夹,名益门镇,自此始出栈道矣。宝鸡临渭水,而城下流有蟠溪,驿曰陈仓,为汉时渡处,所谓陈仓口也。自岐山、成城间道渡河,曰汧阳。入渭东流,经陇州、凤翔之间,见鹦鹉飞鸣蔽空,如江南鸟雀之多。过扶风,有伏波墓;武功,有杨妃墓;兴平,有汉武墓;而咸阳则周五陵在焉。

渡泾河为高陵,渡渭河为富平,而泾、渭之中为陕西会城,即古长安。中有秦府,匾曰“天下第一藩封”。每谒秦王,殿中公宴毕,必私宴于书堂,得纵观台池鱼鸟之盛。书堂后引渠投饵食之,争食有声。池后迭土垒石为山,约亭台十余座。中设几席,陈图史及珍奇玩好,烂然夺目。石砌遍插奇花异木。方春,海棠舒红,梨花吐白,嫩蕊芳菲,老桧青翠。最者千条柏一本,千枝团栾丛郁,尤为可爱。后园植牡丹数亩,红紫粉白,国色相间,天香袭人。中畜孔雀数十,飞走呼鸣其间,投以黍食,咸自牡丹中飞起竞逐,尤为佳丽。

都察院近城西北,院有楼七间,遥望终南。而西有二池,水接终南龙首,城中灌名曰定官石。石上钉钉不知其数,相传星夜钉钉,能入即显,否则不祥,亦甚奇异。气候寒于东南,惟西风而雨,独长安为有稻一种名线米,粒长而大,胜于江南诸稻,每岁入贡天储。民俗质鲁少文,而风气刚劲,好斗轻生,自昔然已。

南门有雁塔寺,塔高三十丈,唐高宗所建,中刻《圣教序》。七十里为苍岩秀拔,嵯岈(艹)蒨,乔松古柏之下,遍地皆芝,麋鹿数十为群,呦鸣寝处,萧然自适,真仙境也。

西门琉璃局台榭迤逦,花木繁茂,而渠水曲折,来自终南,由局入城,长流不竭。北门高阜,土人呼为阿武婆坑,谓武则天也。器用遗址,皆以是名之。

东门景龙池,即唐大内台基,磉甚犹存,前为花萼楼,又前为勤政楼,偏西为沈香台、梳妆楼,皆唐遗址。老桧婆娑,古柏虬藤,犹唐故物也。

自陕以西为醴泉,有唐昭陵,而干州有干陵焉。自永寿、邠州直走泾州,有王母宫在回山之上,至此而回。上有瑶池、玄圃,宫殿轩敞,中祀王母,貌像庄严,左庑周穆,右庑汉武,前后多高阁。渡白水为平凉,中有韩府,宗室之多,甲于诸藩,而藩司禄粮,往往不给。

自瓦亭至安国镇,登崆峒。其山壁峙,山麓有传道宫,即广成子授道于黄帝处也。山中有二玄鹤,道士从山上呼之,间出飞绕山下。时余登山,二鹤飞鸣,旋绕于山麓者三,忽不见。然不时出,见之者少。自固原以北,即榆林、宁夏、甘肃三边镇矣。自陕以东,登灞桥而灞陵在目。

至临潼,当骊山麓有温泉焉。泉水清冽,石甃光泽,地形如盘,为太真浴处。渭城以南,水自西流,经新丰、鸿门、斗宝台,合于黄河。华州当二华山北,时清和景明,白云飞绕山腰,山峰之下分为二三。初春,山下小雨,遥望山头,堆白雪已满峰岫已。五岳惟华山最高,高处不胜寒,皆奇观也。道傍多石,涧中流水潺潺,遍栽水稻,若莲花舒红,嫩柳拕黄,披拂绿水之上,宛若江南风景。

西岳庙建于华阴,庙列巨碑古刻,多剥落不可辨,皆汉唐故物。祠后有移山潭,莹洁可爱。时入华山,步云台,观玉泉院,登莎萝坪。访希夷岩,洞中有卧像。已而道士箫鼓导引,捧朱匣至前,启视之,云希夷委蜕也。余令封记藏洞中,寻觅石椁葬之,以先贤遗蜕,不宜亵玩耳。

二华形若方巾,而山势陡峻危险,路从峭壁凿石为级,傍以铁绳系之,行人扶掖而上,仅可至山岩,不能陟其巅也。潼关高山陡峻当其南,黄河浩渺绕其北,一面东望,其势如建瓴而下,自古形胜之区,无逾此者。

自华以北,渡渭水,投清凉寺。一望漠漠黄沙,无寸草人烟,仅有小村,皆回回种类。渡洛水,至同州,城郭甚整,民居寥寥。蒲城有唐宪、玄、睿、穆四宗陵,而亚夫墓在其北郊。同官皆高山大磵,而耀州之西郊为孟姜祠。三原二城,中间一水,水深土厚,民物丰盛,甲于一省。

离三原境,涧水潺潺,自北而东南,以达于洛,即为白水,古彭衙郡。自此走秦岭,崎岖难行,间舍舆乘骑,舍骑徒步。此虽一间道,然骑不得骋,虏不能越也。由白水登黄龙堡,堡在山巅,有苍颉庙,庙后即苍颉冢。冢傍古柏高大,隐天蔽日,合抱可三四人,目所罕见。

由澄城、朝邑逾大庆关,关中民居稠密,倍于县邑,盖秦晋商贾之所市也。渡黄河,即为山西之蒲州。州城甚整,民居极稠,富庶有礼,西北所绝无仅有者。俗尚多靡,中有山阴、襄垣二王,枝派繁衍,朱门邃宇不下二百家,皆竞为奢华,士夫亦皆高大门庐,习为膏粱绮丽,渐染效法。时襄垣西轩者,年七十余,精神倍常,座间手书画、谈文艺,亹亹忘倦,故人皆愿交乐亲。山阴号龙田者,较西轩稍约,亦出诗册索题咏,因知交游之广,一时缙绅咸仰慕之。

州之西门有铁人、铁牛各四,乃故唐所遗。入首阳山,谒夷齐祠,后即其葬地,二冢南北相连。投北固寺,寺后高冈,西望黄河,东望五星湖,北望城坪隐隐,命僧人塔上笙歌,呜呜足听。北有延祚寺,僧几千人,行童能解歌弹,足供娱赏。古蒲坂即虞帝都,祠祀大舜于郊。

过解州不数里,入西禁门,出东禁门,中凡三十里,皆盐池。池中所产为形盐,以其成形;又曰解盐,以地名也。不俟人工煎煮,惟夜遇西南风,即水面如冰涌,土人捞起池岸,盛以筐袋,驱驴骡载之,远供数省之用,实天地自然之利。大舜抚弦歌《南风》之时,“可以阜财”,正指此也。

经潞村以北,为安邑、闻喜,为曲沃之侯马,遂达平阳。平阳富庶甲于秦晋,以秦晋财货多出于涂。自洪洞、霍州过冷泉关,为灵石、介休,为平遥、徐沟,始达太原。太原为山西会城,古三晋地。其城郭坚固,胜于神京,中有晋府,府中体统亚于秦,而富厚亦不及较蜀远矣。晋地多产黍麦,其洁白胜于关中。天气极寒,非重裘不能御冬。出郊外,北风猛烈,令人不能前。举手攘臂,直令堕指裂肤。人情厚自缘饰,而中藏叵测,亦风气之使然也。太原东北为代州,西北为保德州,西南即平阳之蒲州,东南则由榆次、寿阳而达平定州,今山西四境止此焉。

猜你喜欢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五·焦竑
  ●靖康稗史之七·确庵耐庵
  ●卷三·杨循吉
  卷第一百三十九·胡三省
  大明光宗贞皇帝宝训·叶向高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三·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七·佚名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一·温睿临
  第三节消费借贷·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一·杜大珪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五·佚名
  程敏政传·张廷玉
  选举三二·徐松
  163.杜甫写“诗史”·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万树

    <集部,词曲类,词谱词韵之属,词律  钦定四库全书词律卷六宜兴万树撰梁州令【五十字 梁一作凉】   晏几道莫唱阳关曲泪湿当年金缕离歌自古最销?于今更有销魂处 南桥杨柳多情绪不系行人住人

  • 卷三十三·徐世昌

    惲格惲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武进人。有《南田诗钞》。王郎移家桃源涧搴幽缀山楹,解辙弄薜荔。上交杉篁音,下瞰欲无地。激波澹花林,翰墨散春气。半壑异昏明,瑶琴枕独寐。窥庭如在山,探山山晖閟。有时风

  • 卷二百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六十二韩滉韩滉字太冲少师休之子以荫补骑曹参军至德初青齐节度邓景山辟为判官授监察御史累迁吏部员外郎大历中改郎中擢尚书左丞德宗朝为江淮转运使加同平章事工书兼善丹青诗二首晦日呈诸

  • 卷五·本纪第五·世祖二·宋濂

        ◎世祖二   三年春正月癸亥,修宣圣庙成。庚午,罢高丽互市。诸王塔察儿请置铁冶,从之;请立互市,不从。忽剌忽儿所部民饥,罢上供羊。命银冶户七百、河南屯田户百四十,赋税输之州县。命匠户为军者仍为军,其军官

  • 卷二百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张廷玉

        王治 欧阳一敬 周弘祖 詹仰庇 骆问礼 郑履淳 陈吾德 汪文辉 刘奋庸   王治,字本道,忻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行人,迁吏科给事中。寇屡盗边,边臣多匿不奏;小胜,文臣辄冒军功。治请临阵斩获,第录将士功;文

  • 卷五百十三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起哲宗元符二年七月壬子盡其月   秋七月壬子,王贍言:「已占據講朱、錯鑿、當標、一公、東迎城、通綽克古城;又立公宗堡、倫布宗堡、古塔鼐宗堡,共計九處。其講朱城,正當扼青唐咽喉,及當標、錯鑿、一公三城,皆係部族繁

  • 歴代通畧序·陈栎

    余自弱岁弄柔翰而观羣书窃好通鉴为用世所资如紫阳全书系统既详属辞复博诚有功圣门与六经并垂不易矣但通人过眼有得而小学辄苦汗漫罕能旁彻不无望洋自失之叹定宇先生学有本领析理精实尝取歴代通略而増广之钻研补益不倚

  • 四庫全書提要·佚名

    臣等謹案「勝朝殉節諸臣錄」,乾隆四十一年奉敕撰。明自萬曆以還,朝綱日紊,中原瓦解,景命潛移;我國家肇造丕基,龍興東土,王師順動,望若雲霓;而當時守土諸臣各為其主,往往殞身碎首,喋血危疆。逮乎掃蕩妖氛,宅中定鼎,乾坤再造,陬澨咸歸

  • 卷六十·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六十     宋 卫湜 撰有以少为贵者天子无介祭天特牲天子适诸侯诸侯膳以犊诸侯相朝灌用郁鬯无笾豆之荐大夫聘礼以脯醢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

  • 原序·吴浩

    载籍之有五经犹天之有五星也地之有五行也人非五谷不生学非五经不殖舍此而他求吾不知所従焉夫经者常也法也径也若径路之无所不通可常行也自汉以五经学宫而经之名著益之以周礼孝经论语为九经益之以仪礼左氏春秋尔雅为

  • 卷七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七目録周易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编修【臣】徐 玮九五有孚恵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检讨【臣】郭肇鐄有孚惠心勿问元吉监察御史【臣】张 湄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説决而和监察御史【臣】

  • 卷一百一十九·佚名

    △胜鬘夫人会第四十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憍萨罗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初证法已,共相谓言:我女胜鬘。慈晤聪愍多闻智慧。若见如来。於甚深法速能解了无诸疑惑。我今应当令善谕者发其诚信。作是议已,王

  • 伊则吉尔老婆子·高尔基

    短篇小说,高尔基著,一八九五年发表在《萨马拉日报》,是高尔基早期革命浪漫主义创作的代表作。高尔基对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体现在对民间传说的情节和形象的借用上。而他对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则是通过塑造具有高尚理

  • 妇女双名记·李肇亨

    一卷。明李肇亨撰。李肇亨字会泰,嘉兴(今属浙江)人。本书所录古今妇女双名共六十七人。书中自序谓王元美《弇卅卮言》、张睿父《琅琊代醉编》、陈无功《析醉漫录》中皆有所载,而彼此未备,暇日偶有所睹,即随手录出,又

  • 宁坤秘笈·佚名

    妇科著作,署名竹林寺僧撰写的女科著作。竹林寺位于浙江省肖山县,据传自五代后晋建寺后,寺中僧人有善医女科病症者,并逐代相传,闻名于世。其所授女科著作,均秘不外传,自清初以后始有据不同传抄的各种刊本行世,但书名与内容、体

  • 补江总白猿传·佚名

    《补江总白猿传》一卷,《新唐书·艺文志》入“丙部小说家类”,不著作人姓名,《宋史·艺文志》题作《集补江总白猿传》,而《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四录此篇时,名为《欧阳纥》,下注出自《续江氏传》。关于它的作因,宋·

  • 左传杜解补正·顾炎武

    明末清初顾炎武抉摘杜预《左传集解》缺误并加补正之书。3卷。以杜《解》时有缺失,贾逵、服虔之《註》,乐逊之《春秋序义》,又佚而不传,于是博稽载籍,作为此书。至于邵宝《左镌》等书,如有合者,亦皆采辑。“若室如悬磬

  • 续清凉传·张商英

    佛教史志。北宋张商英撰。二卷。商英(1043—1121),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四川新津人。参与王安石变法,后与蔡京不合,被贬。大观四年(1110)为相,次年罢。商英广泛涉览儒、道、释之书。而最后归心于佛。元祐二年(1087)出任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