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下

  宋太后书,传于淮东制置李知院,曰:“吾老矣,值此时艰,比奉大元皇帝诏书,俾相率来附,以全宗社,以保族属,以救万姓。然事已至此,无可奈何,举国内属。今大兵在城,三宫不惊,九庙如故,百姓安堵。其余州县,已戒嗣君下诏开谕,俾各以其地归于大元。卿自守孤城,勤劳甚至,但根本已拔,纵欲固守,民其何辜?毋重困一方之人。”宋主诏剌扬州帅臣李庭芝:“自朕嗣基绪,遭家多难,权臣似道误国背盟,至勤大元兴师问罪,已入京城。有诏许存宗社,不害生灵,准奉太后戒命,举国内属,根本已拔,其余州县,纵欲固守,民何辜焉?诏书到曰,可顺天时,亟宜归附。生民免罹荼毒,宗庙不至泯绝,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大丞相贺表

  臣巴延等言:国家之业大一统,海岳明王会之归;帝王之兵出万全,小国敢天威之抗。始干戈之爰及,迄文轨之会同。区宇一清,普天均庆。臣巴延等,诚欢诚忭,顿首顿首!钦惟皇帝陛下,道光五叶,统接千龄。梯航曰出之邦,冠带月支之国,际丹崖而述职,奄瀚海以为家。独此宋邦弗遵声教,谓江湖可以保逆命,舟楫可以敌王师,连兵负固,逾四十年,背德食言,难一二计。当圣主飞渡江南之曰,遣行人乞为城下之盟。逮凯奏之言还,辄奸谋之复肆。拘囚我信使,忘乾坤再造之恩;结纳我叛臣,盗连海二城之地。我是以有六载襄阳之讨。彼居然无一介行李之来。祸既出于自求,怒致闻于斯赫。臣肃将禁旅,恭行天诛。爰从襄汉之上流,移出武昌之故渡。藩屏一空于江表,烽烟直接于钱塘。尚无度德量力之心,乃有杀使毁书之事。属庙谟之亲禀,揭根本之宜先。乃命阿喇哈取道于独松,董文炳进师于海渚,臣与阿珠、阿达哈等忝司中阃,直指宋都。犄角之势既成,水陆之师并进。常州一破,列郡传檄而悉平;临安为期,诸将连营而毕会。彼极穷蹙,迭出哀鸣。始则为称侄纳币之祈,次则有称藩奉玺之请。顾甘言何益于实事?率锐旅直抵其近郊。召来用事之大臣,放散思归之卫士。崛强心在,四郊之横草都无;飞走计穷,一月之降幡始竖。其宋主率诸大臣,已于二月初六曰望阙拜伏归附讫。所有仓廪府库,封籍待命外,臣奉扬宽大,抚戢吏民,九衢之市肆不移,一代之繁华如故。兹惟睿算,卓冠前王,视万里为目前,运天下于掌上。致令臣等获对明时,歌《七德》以告成,深切龙庭之想;上万年而为寿,更陈虎拜之词。臣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臣等诚欢诚忭,顿首顿首,谨言。

  ○贺表

  圣人之兵仁而威,无远不服;天下之势离必合,有险即平。方期四海之会同,岂许一江之限隔。捷书屡至,庆颂交驰。钦惟皇帝陛下,至德体元,中华开统,美化既东西之被,兼爱无南北之分。弗图小邦,辄拘使节,诱纳我叛将,盗据我历城,虽就鲸鲵之诛,尚遗蜂虿之毒。蠢尔三苗弗率,命予群后徂征,一鼓而定荆襄,再驾而降鄂岳。开黄面缚,江地心归。铁瓮之坚城自摧,金陵之王气何在。楚地六千里,不劳秦将之增兵;钱塘十万家,已见吴王之纳土。伪将悉朝于国下,幼君遐窜于海中,方知恃险之差,应悔求和之晚。臣叨居牧寄,喜听凯音。矧曾充载笔之臣,尤当述集勋之事。骏奔效命,正海内一家之时;虎拜扬休,上天子万年之寿。

  ○赐宋王诏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谕宋国主:“昔我太祖圣武皇帝,睿谋雄断,奄奠诸国。惟彼东南,咸修臣职。昔尔宋与金邻,逮至于金,接我疆场。彼国常遣使于我家,寻即殄绝,俾失结好,实尔自造。乃者师已济江,仍且按兵,复遣使以理往谕,时尔顺令归款,事岂不殊?及兵压临安,方出请降。论以国典,固无宽宥。然尔国政,悉出权臣,若尔母子,初无所与。朕既知之,复以罪谴,加尔母子之躬,固所不忍。况尔举朝来觐,嘉乃是心,而优渥之令可不伸乎?庸锡宠章,备兹异数,可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瀛国公。宜令准此。至元十三年六月曰。”

  ○追赠郑江

  切惟古之所以称大勇而立异功者,盖上之人有激劝之术使然也。不尔,将偷卒惰,望其有奇功于天下不能也。比闻故河南路统军郑江,今年四月内,襄阳城下,以战而死,迄今半载,朝廷无追奖之命。今参详国家方混一区宇,苟死于王事者不加追奖,则偷安苟容之徒以为得计。照得近例以他功追封者往往有之,彼被坚执锐,不顾死难,为国家报效者,若不量加追赠,恐于激劝克敌制胜之术,有所未尽。

  燕山平庆安起盖祠堂,开板印造《平宋录》。

  ○抚劳战士

  切惟古之用人,能尽死力者,不过闵其劳苦、悦以使令而已。盖兵以气为主,所贵感发振作,不致有堕归之意。切见襄阳之役,以数十万众顿于坚城下,经有四年,暑天炎瘴,攻守暴露,不战而疫死者,无岁无之。即目已是炎瘴,江水向发,设如去岁之夏,宋人统以舟师来抗,内以死寇,必出相应,其利害所关非轻,当此正帅臣筹画之曰,将士竭尽之时也。今虽省官节制于上,朝廷亦宜制为抚劳,感发人心,振作士气。愚见合无闻奏恩旨,诣彼军前,宣谕抚慰,使功过两明,赏罚必信。然后序情而闵其劳,使三军之士佥曰:“我之死生有所归矣,我之勤苦为上知矣。”众既喜其如此,虽置之重地,淹于岁月,人将奋发忠义,心力一殚,勇气自倍,而亲上死长,以为当然。所谓悦以使民,民忘其死者也。

  ○丞相巴延公勋德碑

  乾为天,统元气;坤为地,统元形。辅以四时,佐以六子,天地所以不言而化,无为而成也。钦惟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转乾元以建国,法坤元而纪年,聪明睿知,神武不杀,握符阐珍,混一区宇。曰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莫不臣属。首出庶物而万国宁,含弘光大而品物亨。天覆之高,地载之厚,不可名言,不可绘画,所可得而见者,四时之运行,六子之变化。繁辅弼之臣,有若丞相巴延公之定江南,其勋德尚可考已。至元十有一祀甲戌,冬十二月,丞相总师渡江。又明年丙子春,师次杭之近郊,行中书省以中阃入杭。连城列垒,望风款附。农不释耒,兵不血刃;市不易肆,秋毫弗惊。天命攸归,人心欣戴。不谋而同,不戒以孚,黄童白叟,手额赞叹,祝圣世君臣同德,时万时亿,永福区夏,无前伟绩,对天宏休,于是乎在。虮虱臣等尝拜手顿首,庄诵诏旨,深厚恳恻,曲意招怀,惟恐生灵枉受其害,伤圣天子不杀之仁也。丞相对扬休命,壹是以不杀为事,岂惟不杀,抑又不贪。东南苟安,率尝中稔,绵历积久,休养繁庶;权臣擅事,贵戚殖私,多赀厚藏,富于公室;子女如林,玉帛如山,倡冶珍怪,未尝寓目。士庶缁黄,香荈图书,微有献馈,一无所取。宫廷内储,府库外峙,谨护封鐍,悉归有司。郊关之外,禁止俘掠,分屯列戍,田里相安。既又发公廪以济民食,蠲房租以奠民居;捐山林川泽之利以便民用,减上供物帛之赋以宽民利。《易》曰:“王命三驱,失前禽也。”言顺而向我者,纵而弗禽也。《书》曰:“民心无常,惟惠之怀。”言能生斯民者,民所归也。丞相杖钺专征,于国有大功,为勋;于民有大惠,为德。勋德之盛,卓冠前古,杭民千万,均受渥赐,莫知所报。士民率请伐石为勋德碑,昭示无极。铭曰:皇元受命,光宅九区。旋乾转坤,驾唐轶虞。至元建号,混合舆图,一统之盛,亘古所无。赐钺推毂,密勿都俞。干戈所指,仁义与俱。岂其得已,烦我师徒。宇宙磔裂,欲同其殊。匪兵不服,匪氓敢屠。不亟不徐,南邦是徂。审势效顺,尔箪尔壶。尔货弗掠,尔孥弗俘。江之广矣,亦既桴止?天之所与,将焉逋止?相臣曰:嘻!我息尔孚,不杀不贪,申令前驱。百城安堵,于楚于吴。杭民千万,易惧为娱。大勋盛德,可镌可摹。千万斯年,以侈庙谟。至元十三年二月曰,四明史周卿撰,宣授宣武将军管军总管汪宋英、省选耆老陈相实、耆老顾德荣、耆老班首喻震宗等立石。

  右碑至元十三年丙子春二月,建于杭之行中书省,以纪殊绩。岁月浸久,适毁于火。士民追念,合词祈请,拟复旧观。省府重嘉其请而矜从之,乃稍润色其辞,重立斯碑。山可磨,谷可堙,此德此勋天地存。至元三十一年春三月望曰,少中大夫、杭州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寇元德谨跋,并书丹篆额。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八十三·列传第二百四十二·世家六·脱脱
  ●卷九十·徐梦莘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一·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卷之五百三十七·佚名
  第一○一卷 艺术 二·缪荃孙
  卷之九十五·祁韵士
  卷二十七 上 五行志 第七上·班固
  万士和传·张廷玉
  辽南条约·佚名
  第四十章 完成北伐·李宗仁
  卷二百八·佚名
  卷十一·长孙无忌
  第三节 杂迷信·吕思勉
  258.文字狱·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十三·志第十六·五行二上·脱脱

        ◎五行二上   ○火上   炎上,火之性也。火失其性,则为灾眚。旧说以恒燠、草妖、羽虫之孽,羊祸、赤眚、赤祥之类皆属之火,今从之。   建隆元年,宿州火,燔民舍万余区。二年三月,内酒坊火,燔舍百八十区,酒工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一·焦竑

      廣西(布政使 參政 參議 按察使 副使 僉事 知府 同知 通判 知州 州同知 州判官 教授 驛丞)   ◆布政使   廣西左布政使胡智(實錄)   廣西右布政使伍公希淵神道碑(李□陽)   明中奉大夫廣西右布政使

  • 建康实録卷十二·许嵩

    宋太祖文皇帝太祖文皇帝讳义隆小字车儿武帝第三子也晋义熈三年生于京口十一年封彭城县公永初元年封宜都郡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加都督时年十四长七尺五寸博渉经史善书是嵗来朝防武帝当聴讼乃遣上讯狱囚辩断称防武帝甚

  • 卷二百五十九·杨士奇

    永乐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朔○辛巳○夜有星如盏大赤色有尾迹光烛地出织女东北行入天津后三小星随之○癸未○户部尚书郭资言河南开封府归德睢州祥符阳武中牟宁陵项城永城泽荣太康西华兰阳原武封丘通许陈留洧川杞县及

  • 卷之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武皇帝实录卷之一·佚名

    长白山高约二百里,周围约千里,此山之上有一潭,名他们,周围约八十里,鸭绿、混同、爱滹三江俱从此山流出。鸭绿江自山南泻出,向西流,直入辽东之南海。混同江自山北泻出,向北流,直入北海。爱滹江向东流,直入东海。此三度中,每出珠宝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纪昀

    器服略 【五】卤簿 【旌旗附】○卤簿二元崇天卤簿中道顿递队象六饰以金装莲座香宝鞍韂秋辔罽勒牦牛尾拂跋麈铰具导者六人驭者南越军六人次驼鼓九饰驼以镀 金铰具辔饰罽笼旗鼓缨枪驭者九人次舍人二人次青衣二人次清道

  • 斡罗思传·宋濂

    斡罗思,康里族人。曾祖哈失伯要归附于蒙古,为庄圣太后宫牧官。祖父海都,随宪宗征四川,于钓鱼山阵亡。父明里帖木儿,世祖时为必..赤,后为太府少监。斡罗思,至元十九年(1282)为内府必..赤。二十一年拜监察御史,后调任云南行省理

  • 晋纪十六 显宗成皇帝上之下咸和三年(戊子、328)·司马光

    晋纪十六 晋成帝咸和三年(戊子,公元328年) [1]春,正月,温峤入救建康,军于寻阳。 [1]春季,正月,温峤来救援建康,屯军寻阳。 韩晃袭司马流于慈湖;流素懦怯,将战,食炙不知口处,兵败而死。 韩晃偷袭在慈湖的司马流,司马流素来怯懦,临战时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五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三年六月初十日河南巡抚【臣】田文镜谨 奏为恭报雨泽以慰 圣怀事窃查豫省各属自本年五月十七十八等日以 前所得雨泽业经【臣】节次缮摺奏 闻兹又据开归等

  • 186.王小波起义·林汉达

    宋太宗征讨辽朝,落得个惨败的结果,又丧失了像杨业这样的勇将,没有勇气再跟辽朝作战。再说,国内局势也很不稳定,特别是川蜀地区接二连三爆发农民起义,弄得宋王朝手忙脚乱,难以应付。川蜀地区在五代时期,先后建立过前蜀、后蜀两

  • 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三種·朱熹

      其一:朱熹《近思錄》十四卷提要   (直隸總督采進本)   宋朱子與呂祖謙同撰。案年譜,是書成於淳熙二年,朱子年四十六矣。書前有朱子題詞曰,淳熙乙未之夏,東萊呂伯恭來自東陽,過餘寒泉精舍,留止旬日。相與讀周子、程子、

  • 卷第三十·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小乘经藏之五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 非宝寸阴是竞资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十善业道品第一。因外道说佛法与彼无别,新学比丘不能答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六(末)·窥基

    沙门基撰信解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难。来意有二。一云鹙子上根闻法说而喜领。四人中品。承喻晓而忻悟。故譬喻后信解品生。二云论解七种具足。烦恼性众生有七增上慢。为对除此说七譬喻。中前品为第一。求

  • 树杞林志·佚名

    台湾新竹县竹东镇,竹东旧名「橡棋林」又名树杞林,先民至本地开垦初期,橡棋树成林,故而得名。

  • 道听途说·潘纶恩

    笔记小说集。近代潘纶恩著。十二卷,一百零八篇。纶恩,字箨园,著有《箨月山房诗钞》。筠坪老人序谓题材来源于“道听途说”,故名。体例则仿《聊斋志异》,篇末以“箨园氏曰”发议论。内容多为奇闻异事。创作于清代道光

  • 宋史通俗演义·蔡东藩

    《宋史演义》是《历朝通俗演义》中的一部,共有一百回。本书以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章,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叙述了宋代的兴亡。经过五代十国漫漫长路,黄袍加身的赵匡胤,聪明一世的他,杯酒释兵

  • 菩萨戒本(玄奘)·佚名

    全一卷。唐玄奘译。书成于贞观二十三年(649)。乃由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卷四十及四十一)抄出大乘菩萨戒律仪而成。为弥勒菩萨所说,世称瑜伽戒本。又称瑜伽菩萨戒本、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经。收于大正藏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