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语集注序说

论语集注序说

史记世家曰【新安陈氏曰司马迁史记有孔子世家朱子纂其要于此】孔子名丘字仲尼【新安陈氏曰孔子父祷于尼丘山而生孔子故以为名若字】其先宋人【孔子六世祖孔父嘉为宋督所杀纥遂迁于鲁】父叔梁纥【下没反】母顔氏【名征在】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嵗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郰邑【郰侧鸠反○新安倪氏曰孔子之生左氏春秋不书但于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丑书孔丘卒杜预注鲁襄二十二年生至今七十三也公羊谷梁皆于襄公二十一年书孔子生乃己酉嵗也与史记杜注皆不合】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上声】为委【去声】吏料量【去声】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史记索隐司马贞作】为司职吏畜【许又反】蕃【音烦】息职见【音现】周礼牛人读为樴【音特又余式之式二反】义与杙同【杙余式反】盖系养牺牲之所此官即孟子所谓乗【去声】田【云峯胡氏曰此以后多用论语证以经证史也此二事论语无所见则证之孟子亦以经证史也○周礼地官司徒上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刍之注享牛前祭一日之牛也求牛祷于鬼神祈求福之牛也职读为樴樴谓之杙可以系牛樴人者谓牧人充人与刍牲之刍牛人择于公牛之中而以授养之】适周问礼于老子【问何以问礼于老子朱子曰老子曽为柱下史故知礼节文所以孔子问之聃虽知礼然其意以为不必尽行行之反以多事故欲絶防之】既反而弟子益进昭公二十五年甲申孔子年三十五而昭公奔齐鲁乱于是适齐为髙昭子【齐大夫】家臣以通乎景公有闻韶问政二事公欲封以尼谿之田晏婴不可公惑之有季孟吾老之语【问齐景公欲封孔子田楚昭王欲封孔子地晏婴子西不可使无晏婴子西则夫子还受之否朱子曰既仕其国则须有采地受之可也】孔子遂行反乎鲁定公元年壬辰孔子年四十三而季氏彊僣其臣阳虎作乱专政故孔子不仕而退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九年庚子孔子年五十一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召孔子欲往而卒不行有答子路东周语【朱子曰圣人欲往是当他召圣人之时有这些好意思来接圣人圣人当时亦接他好意思所以欲往然他这个人终是不好底人所以终不可去如隂雨蔽翳重结不解忽然有一处略略开霁云收雾敛见得青天白日这些自是好】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则之遂为司空又为大司寇十年辛丑相【去声下同】定公防齐侯于夹谷齐人归鲁侵地【郓汶阳龟隂之田】十二年癸卯使仲由为季氏宰堕【许规反毁也下同】三都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成围之不克【问成既不堕夫子如何别无处置了便休朱子曰不久夫子亦去鲁矣若使圣人久为之亦须别有个道理】十四年乙巳孔子年五十六摄行相事诛少【去声】正卯与【音预】闻国政三月鲁国大治【去声】齐人归女乐以沮【在吕反止也】之季桓子受之郊又不致膰【音烦祭祀余肉也】俎于大夫孔子行鲁世家以此以上皆为十二年事【问设若鲁亦致膰于大夫则夫子果止乎朱子曰也须去只是不若此之速必须别讨一个事故去○胡氏曰是时政在季氏夫子摄行相事而巳非为相也与闻国政而巳非为政也定公素不能立季孙既有所惑其不足与有为可知也故不容于不行】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顔浊邹家孟子作顔雠由适陈过匡匡人以为阳虎而拘之有顔渊后及文王既没之语既解还卫主蘧伯玉家见南子有矢子路及未见好徳之语去适宋司马桓魋欲杀之有天生徳语及微服过宋事又去适陈主司城贞子家居三嵗而反于卫灵公不能用有三年有成之语晋赵氏家臣佛以中牟畔召孔子孔子欲往亦不果有答子路坚白语及荷蒉过门事【朱子曰夫子于公山氏之召却真个要去做于佛之召但谓其不能凂我而已】将西见赵简子至河而反又主蘧伯玉家灵公问陈不对而行复【扶又反】如陈据论语则絶粮当在此时季桓子卒遗言谓康子必召孔子其臣止之康子乃召冉求史记以论语归与之叹为在此时又以孟子所记叹词为主司城贞子时语疑不然盖语孟所记本皆此一时语而所记有异同耳孔子如蔡及叶【失涉反】有叶公问答子路不对沮溺耦耕荷蓧丈人等事史记云于是楚昭王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而陈蔡大夫发徒围之故孔子絶粮于陈蔡之间有愠见及告子贡一贯之语按是时陈蔡臣服于楚若楚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安敢围之且据论语絶粮当在去卫如陈之时楚昭王将以书社地封孔子令尹子西不可乃止史记云书社地七百里恐无此理时则有接舆之歌【新安陈氏曰索隠云古者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则书社者书其社之人名于籍盖以七百里书社之人封孔子也故冉求云虽累千社而夫子不利是也饶氏云书社犹今人所谓书防也盖卿大夫所当得底地谓之采地如这个却是君之所特与故谓之书社地言以此养其徒也便如齐王欲中国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相似】又反乎卫时灵公已卒卫君辄欲得孔子为政有鲁卫兄弟及答子贡夷齐子路正名之语而冉求为季氏将【去声】与齐战有功康子乃召孔子而孔子归鲁实哀公之十一年丁巳而孔子年六十八矣有对哀公及康子语【云峯胡氏曰读此者要看太史公书法又要看文公删后书法如孔子在他国皆不书年若干惟他国反鲁及在鲁则歴歴书之岂以在他国则嵗月无所考故不书耶然去鲁适陈太史公书曰是嵗鲁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又自楚反卫太史公书曰是嵗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文公皆删之至孔子晚年归鲁文公乃特书曰实哀公之十一年丁巳而孔子年六十八矣言外慨叹之意于书法可见也】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问孔子当周衰时可以有为否朱子曰圣人无不可为之时也便若时节变圣人又自处之不同问孔子岂不知时君必不能用己曰圣人岂有逆料君能用我与否到得后来说不复梦见周公与吾已矣夫圣人自知其不可为矣】乃叙书传【去声】礼记有杞宋损益从周等语删诗正乐有语太师及乐正之语序易彖系象说卦文言有假我数年之语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弟子顔回最贤蚤死后唯曽参得传孔子之道十四年庚申鲁西狩获麟有莫我知之叹孔子作春秋有知我罪我等语论语请讨陈恒事亦在是年明年辛酉子路死于卫十六年壬戌四月己丑孔子卒年七十三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心丧三年而去惟子贡庐于冡上凡六年孔子生鲤字伯鱼先卒伯鱼生伋【音急】字子思作中庸子思学于曽子而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

何氏曰【何氏名晏字平叔魏南阳人】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别有问王知道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古论出孔氏壁中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或问今之论语其鲁论与朱子曰以何晏所叙篇数考之则信为鲁论矣但据释文则其文字亦或有不同者如以必为之类岂何氏亦若郑注就鲁论篇章而又杂以齐古之文与然唐艺文志已不载齐古篇目陆氏盖于诸家说中得之耳】

程子曰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曽子之门人故其书独二子以子称【程子曰论语为书道立言深得圣人之学者矣如乡党形容圣人不知者岂能若是○问论语以何为要曰要在知仁孔子说仁处最宜玩味曰孔子说仁处甚多尤的当是何语曰皆的当但其门人所至有不同故其答之亦异○朱子曰程子之说盖出于桞宗元其言曰诸儒皆以论语孔子弟子所记不然也孔子弟子曽参最少又老乃死而是书记其将死之言则其去弟子之时甚逺而当时弟子畧无存者矣吾意孔子弟子尝杂记其言而卒成其书者曽子弟子乐正子春子思之徒也故是书之记诸弟子必以字而曽子不然盖其弟子号之云尔而有子亦称子者孔子之殁诸弟子尝以似夫子而师之后乃叱避而退则固尝有师之号矣凡此栁氏之言其论曽子者得之而有子叱避之说则史氏之鄙陋无稽而桞氏惑焉以孟子攷之当时既以曽子不可而寝其议有子曷尝据孔子之位而有其号哉故程子特因桞氏之言断而裁之以为此说此所以不着栁说而独以程子为据也杨氏又谓此书首记孔子之言而以二子之言次之盖其尊之亚于夫子尤为明验至于闵损冉求亦或称子则因其门人所记而失之不革也与】

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去声】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程子曰论语之书其辞近其指逺辞有尽指无穷有尽者可索之于训诂无穷者要当防之以神譬诸观人昔日识其面今日识其心在我则改容更貌矣人则犹故也坐是故难读盖不学操缦不能安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惟近似者易入也彼其道髙深博厚不可涯涘也如此傥以童心浅智窥之岂不大有迳庭乎方其胁肩谄笑以言餂人者读之谓巧言令色宁病仁未能素贫贱而耻恶衣恶食者读之岂知饭疏饮水曲肱而枕之未妨吾乐注心于利末得已不已而有颠防之患者读之孰知不义之富贵真如浮云诲尔谆谆聴我藐藐者读之孰知回不惰师书绅为至诚服膺过此而往益髙益深可胜数哉○朱子曰学者须着实循序读书以论语为先一日只看一二叚莫问精粗难易但只从头看将去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反覆玩味久之必自有得矣今学者于论语二十篇中尚不耐烦看得之况所谓死而后已者又岂能办得如此长逺工夫耶○庆源辅氏曰嗜之而饱餍充足其乐有不可形容者是以见于手舞足蹈也○云峯胡氏曰读论语者有此四等人初是全无知者第二是畧能知者第三是知而好之者第四是好而乐之者】

程子曰今人不防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曽读【程子曰读论语须有疑然后能进今人读书元不知疑所以不及古人孔门弟子如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直推至于礼后樊迟问仁知直推至于举臯陶伊尹而不仁者逺始能无疑今人多于言上认了又安能疑○问论语如何读曰这也使急不得也不可慢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庆源辅氏曰程子言虽近而意则切使读书者自知所以求益不至虚费工夫也须是熟读涵泳使之通贯浃洽然后有日新之功如是则气质变化月异而嵗不同矣】

程子曰頥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和靖尹氏曰论语之书廼集记孔子嘉言善行苟能即其问答如已亲炙于圣人之门黙识心受而躬行之则可谓善学矣○延平李氏曰人之持身当以孔子为法孔子相去千余载既不可得而亲之所可见者独论语耳论语盖当时门人弟子所记孔子言行也每读而味之玩而绎之推而行之虽未至升堂入室亦不失为士君子也○朱子曰所谓深长意味也别无说只是涵泳久自见得○论语读着越见意思无穷今日读得些意思明日读又长得意思】○【朱子曰论语中程先生及和靖说只于本文添一两字甚平淡然意味深长须当子细看要见得他意味方好已下论解论语○问谢氏说多过不如杨氏说最实曰尹氏语言最实亦多是处但看文字亦不可如此先懐权断于胷中如谢氏说十分有九分过处其间亦有一分说得恰好处岂可先立定说今且须虚心玩理○集注中解有两说相似而少异者亦要相资有说全别者是未定也○论语集注如秤上称来无异不髙些不低些自是学者不肯用功看○问集注有两存者何者为长曰使某见得长底时岂复存其短底只为是二说皆通故并存之然必有一说合得圣人之本意但不可知尔又曰大率两说前一说胜○某于论孟逐字秤等不教偏些小学者将注处宜子细看○集注添一字不得减一字不得不多一个字不少一个字○读集注只是要看无一字闲若意里说做闲字那个正是紧要字○集注至于训诂皆子细者盖要人字字思索到莫要只作等闲看便了○问注或用者字或用谓字或用犹字或直言其轻重之意如何曰者谓是恁地直言者直训如此犹云者犹是如此胡氏曰某某也正训也某犹某也无正训借彼以明此也某之为言某也前无训释特发此以明其义也为言谓其说如此也引经传文以证者此字义不可以常训通也○集注于正文之下正解说字训文义与圣经正意如诸家之说有切当明白者即引用而不没其姓名如学而首章先尹氏而后程子亦只是顺正文解下来非有髙下去取也章末用圈而列诸家之说者或文外之意而于正文有所发明不容畧去或通论一章之意反覆其说切要而不可不知也○集注内载前辈之说于下句者是解此句文义载前軰之说于章后者是说一章之大防及反覆此章之余意胡氏曰字义难明者各有训释一章意义可以分断者逐节注之一章之后又合诸节而通言之欲学者先明逐字文义然后明逐节防意然后通一章之防意也毎章只发本章之防者附注后或因发圣人言外之意者别为一叚以附其后亦欲学者先明本防而后及之也】

论语集注序说

猜你喜欢
  卷二一·邱濬
  提要·吕柟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四章 太初之道·林语堂
  卷十九·程川
  卷十一·范处义
  卷二·魏了翁
  卷十四·顺治
  谷山崇禅师·惠洪
  鞞摩肃经全文·佚名
  般若伽陀现世品第十二·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七·玄奘
  致中国佛教会书(三通)·太虚
  阅唯识新论简述·太虚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五·佚名
  代序一 怀李叔同先生·李叔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十一回 求圣母暂缓婚期·陈端生

    第十六卷第六十一回求圣母暂缓婚期诗曰:雨露恩浓赐酒觞,便因沉醉失提防。三年玉带为朝宰,一旦香勾现女郎。槐鼎早承高密衮,梅花新试寿阳妆。几番卸却衣冠后,宝炬云屏入洞房。仲春十八景初融,海上韶光景不同。嫩柳才添临水

  • 卷四百八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八十四崔公信崔公信元和元年进士第张洪靖帅太原辟为掌记後改观察判官加授殿中侍御史诗一首和太原张相公山亭怀古叠石状崖巘翠含城上楼前移庐霍峰远带沅湘流潇洒

  • 列传第二十一 张裕·李延寿

    茂度仕爲宋武帝太尉主簿、扬州中从事,累迁别驾。武帝西伐刘毅,北伐关洛,皆居守留任州事。出爲都督、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绥静百越,岭外安之。元嘉元年,爲侍中、都督、益州刺史。帝讨荆州刺史谢晦,诏益州遣军袭江陵。晦平,西

  • 卷一九三 唐紀九·司马光

      起著雍困敦(戊子)九月,盡重光單閼(辛卯),凡三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貞觀二年(戊子,公元六二八年)   九月,丙午,初令致仕官在本品之上。   上曰:「比見羣臣屢上表賀祥瑞,夫家給人足而無瑞,不害為堯、舜;百姓愁

  • 名山藏卷之六十四·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天顺臣二)◆臣林记(天顺臣二)廖庄锺同章纶邢让刘铉周叙刘俨徐有贞李贤岳正杨瑄王翱轩輗耿九畴刘实石璞年富廖庄锺同章纶○廖庄廖庄字安止吉水人弱冠举

  • 卷之三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一○二比单(堂谕)同治十三年十月三日一一三○四-一一·佚名

    淡水分府陈,讯问脱逃跑勇温天送,并堂谕:准再限三日呈缴赃银物比单承温程差李禄计开 私记差带温天送系比追吞没勇粮延不交缴由。〔堂谕〕提比,据称:伊毋承认,求再限三日呈缴。姑准免究,着仍交差带。此谕

  • 卷五十五·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五十五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五十二 吴臣 周瑜【子胤】 鲁肃【子淑】 谨案周瑜传阙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肃魁梧有壮节喜奇计知天下将乱乃学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二·佚名

    始皇取齐楚巧拙【东坡】王翦灭楚【颍濵】战守【东坡 何去非】弃礼义而务便利【东坡】不用仁义而亡【温公 颍濵】忘逺【老泉】天之报应【颍濵】秦非閠位【六一】取齐楚巧拙东坡曰始皇十八年取韩二十二年取魏二十五年

  • 李汝华传·张廷玉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万历八年(1580)的进士。授职为兖州推官。被征召为工科给事中,曾经弹劾负责军务的尚书郑洛不称职。等到他出京到甘肃巡视边防事务,郑洛正巧负责西部边疆的事务,主张和议兵事。李汝华上奏称郑洛畏惧敌

  • 附錄·佚名

    ○孝裕獻聖王大妃諺敎:先王,以丁亥七月十八日申時,誕降于昌慶宮之景春殿。丙戌十月,夢見翼宗大王,以雕玉之樹,盛于匣而賜予,實誕降之兆也。自襁褓孩提,天質夙就非凡,百日前能立,而且與之手,晬盤,先執筆墨與冊。才氣英發,數歲能通千

  • 卷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刘子卷七        北齐 刘书 撰诫盈第三十四四时之序节满即谢五行之性功成必退故阳极而降隂极而昇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此天之常道也势积则损财聚则散年盛返衰乐极还悲此人之恒情也昔仲尼观欹器而革

  • 卷九·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九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诗毛诗正义序秦正燎其书【正史记作政徐广曰一作正】谨与朝散大夫【谨与监本误议典】诗谱序大庭节疏而中古谓神农时也【而疑则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二·澄观

    第六尔时金刚藏菩萨说。此下请分中三。初说已默住。二是时下三家五请。三尔时金刚藏观察下。许说分齐。所以默者。将欲演之必固默之。欲令大众渴仰请说故。所以俟请者。略有二意。一增诸菩萨尊敬法故。二前本分中。举

  • 卷第六·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如来现相品第二 此品以下正宗分。以举果劝乐生信分。有六品经。初教起因缘一品已竟。次说法仪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诗集,收集了林徽因生前发表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山中一个夏夜》等诗词。

  • 诸法无行经·佚名

    梵名Sarva -dhar=ma^pravr!tti-nirdes/a 。凡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阐说诸法之实相,原无善恶等分别。同本之异译,有隋代阇那崛多译之诸法本无经三卷、宋代绍德等译之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皆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