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

  神宗皇帝

  蔡确邢恕邪谋

  元丰七年三月丁巳,大燕集英殿中,皇子延安郡王初侍立于前,宰臣王珪率百僚廷贺,宣答曰:『皇家庆事,与卿等同深欣怿。』及珪等升殿,上又谕王与珪等相见。珪等复前,分班再拜,称谢就坐,久之乃退。王年未当出阁,上特令侍宴,以见群臣。

  哲宗熙宁九年十二月生,此年九岁也。旧纪书:『丁巳,燕群臣集英殿,延安郡王立侍于御坐之侧,宰臣王珪率百官廷贺。及升殿,上命与王相见。久之,王乃退。』新纪但书侍侧、廷贺。

  十二月戊辰,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崇福官司马光为资政殿学士。初,元丰五年,将行官制,上于禁中自为图帖定,未出,先谓辅臣曰:『官制将行,欲取新旧人两用之。』又曰:『御史大夫非司马光不可。』蔡确进曰:『国是方定,愿少迟之。』王珪亦助确,乃已。及除光第四任提举崇福宫,诏满三十个月,即不候替人,发来赴阙。盖将复用光也。是岁秋宴,上感疾,始有建储意。又谓辅臣曰:『来春建储,其以司马光及吕公著为师、保。』

  此据邵伯温《元祐辨诬》及吕大防所为吕公著墓碑。大防止称公著,不及光,当考。

  蔡确知光必复用,欲自托于光,乃谓职方员外郎邢恕曰:『上以君实为资政殿学士,异礼也。君实好辞官,确晚进,不敢进书。和叔门下士,宜以书言不可辞之故。』恕但与光之子康书致确语。康以白光,光笑而不答,亦再辞而后受之。

  八年正月戊戌,上寝疾。日昃,三省、枢密院诣内东门,请入问圣体,遣勾当御药院梁从政、刘惟简传宣放宰臣。王珪等再附从政奏,乃令从政等引入,见上于福宁殿东寝阁。自是问圣体皆如之。己亥,诏不视事五日,三省、枢密院问候于福宁殿东寝阁。宰臣言:『上未视事,应合行事,乞权作圣旨行出以闻。事体稍重者,进画施行。』上不能言,首肯之。晚再诣福宁殿上书,字谕王珪等:『自来日,可只早入。』庚子,执政官晚再诣内东门,内侍传宣放,自此惟一人。乙卯,上手书字谕王珪等:『自今可间日入问。』自戊戌上不豫,三省、枢密院日至寝阁。至是上小瘳,故有是旨。丁巳,王珪等言:『圣体向安,御殿有期,臣等不胜欣喜。』上欣然首肯之。

  二月癸巳,上疾甚,迁御福宁殿东阁之西间。三省、枢密院入问圣体,见上于榻前。王珪言:『去冬尝奉圣旨,皇子延安郡王来春出阁。愿早建东宫。』凡三奏,上三顾,微首肯而已。又乞皇太后权同听政,候康复日依旧。上亦顾视肯首。既退,移班东阁,皇子及皇太后朱德妃皆在帘下。珪等奏请皇太后权同听政,皇太后辞避,入内都知张茂则言:『皇太后且为国家社稷大事,不宜固辞。』珪等请至于再三,皇太后泣许。珪进言:『自去岁,上令皇子侍燕,群臣皆尝见之。今必更长立,乞再瞻睹。』

  是月,三省、枢密院、亲王自朔日至今日,由内东门入问候于福宁殿,惟是日末后再入。先是,蔡确疑上复用吕公著及司马光,则必夺己相,乃与邢恕谋为固位计。恕故与皇太后侄光州团练使公绘、宁州团练使公纪游,上初寝疾,恕密问公绘,且言疾可忧状。恕闻此,更起邪谋。确尝遣恕要公绘、公纪,二人辞不往。明日,又遣人招置东府。确曰:『宜往见邢职方。』恕曰:『家有桃着白花,可愈人主疾。』其说出道藏『幸留一观入中庭』,红桃花也。惊曰:『白花安在?』恕执二人手曰:『右相令布腹心,上疾未损,延安郡王幼冲,宜早定议,雍曹皆贤王也。』公绘等惧,曰:『君欲祸我家!』径去。已而恕反,谓雍王颢有觊觎心,皇太后将舍延安郡王而立之,王珪实主其事,与内殿承制致仕王棫共造诬谤。棫,开封人,尝从高遵裕掌机宜于泾原,倾巧士也,故恕因之。又知确与珪素不相能,欲借此以陷珪。他日,亟问确曰:『上起居状比何如?』确曰:『疾向安,将择日御殿。』恕微哂曰:『上疾再作,失音直视,闻禁中已别有处分。首相外为之主,公为次相,独不知邪?一日片纸下,以某为嗣,则公未知死所矣,公自度有功德在朝廷乎?天下士大夫素归心乎?』确竦然曰:『然则计将安出?』恕曰:『延安郡王今春出阁,上去冬固有成言,群臣莫不知。公盍以问疾,率同列俱入,亟于上前白发其端。若东宫由公言而早建,千秋万岁后,公安如泰山矣。』确深然之。恕又曰:『此事当略设备,令与平时不同,庶可以自表,见其曲折。第告子厚,同列勿使知。』子厚,章惇字也。确谢,谓恕曰:『和叔见子厚,具言之。』惇固凶险,即许诺,遂与确定议,仍约知开封府蔡京,以其日领壮士待变于外廷,谓曰:『大臣共议建储,若有异议者,当以壮士人斩之!』是日,三省、枢密院俱入问疾,初亦未敢及建储事。既退,乃与枢密院南厅共议之。确、惇屡以语迫珪,幸其应对,或有差误,即以珪为首诛。珪口吃,连称『是』字数声,徐曰:『上自有子,复何议?』盖珪实无他志,但蓄缩不能先事纳说[1],所以致疑。及是出语,确、惇顾无如珪何,寻复入奏,得请俱出,逢雍王颢及曹王頵于殿前。惇更厉声曰:『已得旨,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矣!奈何?』颢曰:『天下幸甚!』已而禁中按堵如故,辅臣等各罢归。翌日,遂立皇太子。确、惇、京、恕邪谋虽不得逞,其踪迹诡秘亦莫辨诘,各自谓有定策功。事久语闻,卒为朝廷大祸,其实本恕发之。

  三月甲午朔,执政诣内东门入问候,皇太后垂帘,皇子立帘外。皇太后谕珪等:『皇子精俊好学,已诵《论语》七卷,略不好弄,止是学书。自皇帝服药,手写佛经三卷祈福。』因出所写经示珪等,书字极端谨。珪等拜贺,遂宣制,立为皇太子,改名煦。仍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又诏:『应军国事,并皇太后权同处分,候康复日依旧。』未刻,执政再入问圣体,进呈立皇太子例降赦。皇太后谕珪等:『皇太子立,大事已定,天下事更在卿等用心。』珪等言:『朝廷法度纪纲素具,臣等敢不悉心奉行!』自此,执政日再入。丁酉[2],命吏部尚书曾孝宽为策立皇太子礼仪使,翰林学士邓润甫撰册文,户部尚书王存书册文,礼部尚书韩忠彦书宝。戊戌,上崩于福宁殿,宰臣王珪读遗制,哲宗即皇帝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德妃朱氏为皇太妃。应军国事,并太皇太后权同处分,依章献明肃皇后故事。如向来典礼有所阙失,命有司更加讨论[3]。

  元丰末建储事,诸家异论。绍兴史官既别加考定,专取元祐旧文,固得本实矣,第恨弗详。今参取诸书,稍增益之。推原后来致祸如彼惨毒者,盖由王珪任首相,不早建白立太子,致蔡确、章惇、蔡京等得乘隙造谤,而萌芽则自邢恕发之。其令蔡京领刽子入內庭,确、惇当时亦必有他说绐珪,故珪不以为疑。然开封知府何与朝廷事?此政坐珪愚暗耳。若珪能即拒绝,既无疑似之迹,则横祸又何从而来?疑似之迹,当时不过如此耳。其后浸润,转加增饰,遂有宣训事、粉昆事。黄履疏、高士京书,至蔡懋宣和间札子,用诬讪文字,托名御制极矣,诚可为痛哭也。非建炎初圣主觉悟,果断明辨,则朝廷之祸,岂有极乎?此事既存真实,仍悉取异说,附见于后,庶观者晓然究其真实谬妄,小人情状,无所遁逃,亦犹孟子必著许行、杨墨等语,不用扫除绝灭之也。《哲宗新录·宣仁圣烈皇后传》云:先是,元丰七年三月,大宴中宫,延安郡王侍立,王珪率百官贺。及升殿,神宗又谕王与珪等相见,复分班再拜称谢。是冬,谕辅臣曰:明年建储,以司马光、吕公著为师、保。神宗弥留后,敕中人粱惟简曰:令汝归,制一黄袍十岁儿可衣者,密怀以来。盖为上仓猝践祚之备。神宗、太母所以属意于上者,确然先定,无纤芥疑。邢恕,倾危士也,少游光、公著间。蔡确得『师保』语,求所以结二公者,而深交恕。确为右仆射,累迁恕起居舍人。一日,确遣恕要后侄光州团练使公绘等,二人辞不往。明日,又遣人招置东府。确曰:『宜往见邢舍人。』恕曰:『家有桃着白华,可愈人主疾。』其说出道藏『幸留一观入中庭』,红桃华也。惊曰:『白华安在?』恕执二人手曰:『右相令布腹心。上疾未损,延安幼冲,宜早定议。』政、嘉皆贤王也,公绘等惧,曰:『君欲祸吾家!』径去。已而恕反,谓后与王珪为表里,欲舍延安而立其子颢,赖己及惇、确得无变。确使山陵,韩缜帘前具陈恕等所以语太后者,使还之日,暴其奸,再贬知随州,寻窜新州。刘挚拜左仆射,恕坐党与,谪监永州酒。新录载建储事具此。确贬新州,恕责永州,皆元祐四年五月事。挚拜右仆射,乃六年二月事。不知新录何故相连书之?恕除起居舍人在元丰八年七月二十四日,方神宗寝疾时,恕但为职方员外。公绘、公纪迁团练使在哲宗即位后,此时但为刺史耳。新录稍似牴牾,今改之。赵子崧云:『余既书元丰末命,绍兴二年四月,避地浔江,偶司谏韩璜叔夏谪监浔州盐税,暇日语及,因借得其父文若记庄敏丞相作枢密长时,神宗服药日久,韩一日语张璪曰:上服药日久,建储如何?璪曰:子厚多言,试说与看。韩乃语章惇。惇曰:此议甚好。二相亦以为然,约集议于密院南厅,屏人,留笔砚一副、纸数幅。就坐久之,皆无语。韩视王珪曰:今日之议,立延安郡王为太子。延安郡王,去年上已令侍宴,出见群臣,又有旨四月一日出閤,此事何故都无一言?珪云:诸公之议,亦珪之意也,别有何疑?张璪推笔砚纸与惇,令于纸上写立延安郡为皇太子。来日至寝门,召內臣张茂则,云今日奏事,欲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茂则令于御榻前设案。珪将所书纸铺在案上,奏欲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时神宗风眩不能语,但惨怛久之。众皆立,未敢复言。时太妃亦在帐中,露半面,国婆婆抱上坐,顷之再奏,国婆婆云:圣意已允。王珪问茂则:太后在甚处?太后自云:在此中。茂则令內臣张帘,太后在帘下云:相公等立得。这孩儿直自孝,自官家服药,只是吃素写经。帘內出经两卷,一卷《延寿经》,一卷《消灾经》,逐卷后题云:延安郡王臣某奉为皇帝服药日久,写某经一卷,愿早康复。自帘内,宫人抱出哲庙,哲庙裹帽子、着衫带立于帘外。诸公环侍久之,无他语,遂宣制施行。后神宗上仙,宣遗制立皇太子,内外忻戴,初无异闻。已上韩氏手录,不敢增损一字。』案:子崧所书与伯温《辨诬》所载并同。《辨诬》具注在三月甲午朔。

  校勘记

  [1]蓄缩 原本『蓄』字作墨丁,据《长编》卷三五二补。

  [2]丁酉 原本作『乙未』,据《长编》卷三五三改。

  [3]讨论 原本脱『论』字,据《长编》卷三五三补。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列传第九十六·外夷二·宋濂
  卷七十九 蜀录四·崔鸿
  第四十九回 履尊择配后族蒙恩 犯阙称兵豪宗覆祀·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二 后晋纪·纪昀
  一四九一 安徽巡抚朱珪奏本年查无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五七 谕内阁赏鲍士恭等《古今图书集成》周厚堉等《佩文韵府》各一部·佚名
  卷三十三·傅恒
  五帝本纪第一·司马迁
  萧圆肃传·令狐德棻
  江湛传·李延寿
  倪瓒传·张廷玉
  卷一百四十·佚名
  卷二十八·孔毓圻
  卷十一·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三十六 莫止 开园 开园近南郭日涉聊自适卉木各葱蒨花开间红白力作督僮奴循行谩扶策编茅八九间疏渠十余尺未儗柴桑居窃比

  • 卷四百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五十三 杨循吉 黄河阻风有作 风乃天之威可有不可弄如何两昼夜赫赫操柄用小舟亦何力乃欲当鼓动况在四野间号怒声亦纵蓬苫尽飜飞捞摘疲仆从客子不敢起卧

  • 卷三百五十七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起神宗元豐八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癸亥朔,羣臣臨于福寧殿,詔再觀大行皇帝畫像于集英殿。以前像未肖故也。   甲子,詔給度僧牒百道,修相國寺塔【一】。   乙丑,詔:梁從政改遙郡防禦使,吴靖方改遙郡團練使,並特與見寄

  • 宦游纪略·徐一士

    嘉庆间,贵筑(今贵阳)高廷瑶(字青书)以举人官通判,洊擢知府,历安徽、广西、广东三省,有循干之誉。所著《宦游纪略》二卷,自叙宦迹,颇可观,尤足供治学者之参考。余所见凡两种版本,一为刻本,署&ldquo;桐乡严锡康重刊&rdquo;,弁以&ldquo

  • 十国春秋卷一百五·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北汉二睿宗本纪睿宗名钧初名承钧世祖次子也以后唐天成元年丙戌生防而頴异性孝谨颇好学工书世祖既晏驾承钧谓服丧以日易月非礼也始行三年丧礼奉表于辽自称曰男辽主裕噜【辽穆宗也】答之以诏呼为儿皇帝遣骠

  • 王播传·刘昫

    王播字明易攵。曾祖王..,嘉州司马。祖父王升,咸阳令。父王恕,扬府参军。王播进士及第,登贤良方正制科,授集贤校理,升监察御史,转殿中省任职,又做过侍御史。贞元末,宠臣李实为京兆尹,仗恃恩宠颇为强横,曾遇王播于途,竟不回避。旧例

  • 卷二·班固

    ○五祀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ニ也。所以祭何?人之所处出入、所饮食,故为神而祭之。何以知五祀谓门、户、井、灶、中ニ也?《月令》曰:“其祀户。”又曰:“其祀灶。”“其祀中ニ。”“其祀门。”“其祀井。”独大

  • 卷七·江永

    <经部,四书类,乡党图考钦定四库全书乡党图考卷七婺源江永撰饮食始为饮食考礼运昔者先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

  • 卷十七·湛若水

    <經部,春秋類,春秋正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十七    明 湛若水 撰文公【名興僖公子母聲姜夫人出姜在位十八年】【襄王二十六年】元年【晉襄二年齊昭七年衛成九年蔡莊二七年鄭穆二年曹共二十七年陳共六年杞桓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卷第六十七·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于明智居士所,闻此解脱已,游彼福德海,治彼福德田,仰彼福德山,趣彼福德津,开彼福德藏,观彼福德法,净彼福德轮,味彼福德聚,生彼福德力,增彼福德势。渐次而行,向师子城,周遍推求宝髻长者。见此长者在

  • 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卷下·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焰鬘得迦明王本法仪轨分第八  复说造像供养仪轨。持明者先于寂静之处。一心正意观想功德已。用好香华如法供养。于此像前求为啰惹。复用白檀沉香涂

  •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四·费隐通容

    嗣法門人隆琦等編上堂四上堂,僧問:「佛祖家風,全提正令,正恁麼時一句作麼道?」師云:「闍黎腦門裂。」進云:「兵隨印轉,將逐符行。」師云:「死活也不知。」僧喝一喝,師云:「亂統禪和。」問:「昔日龐婆進鹿門設齋,賣盡風流,今朝清太請

  • 德风禅师语录卷三·佚名

    问答机缘僧问天童和尚鼻孔在甚么处师云拈起来看进云即今在甚么师云拈起来看。士问致知在格物意旨如何师云汝这一句话从何处得来又问康话曰作新民又作么生师云今日的话与昨日不同。师问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且

  • 郁离子·刘基

    笔记。明刘基(1311—1375)撰。二卷。基有《诚意伯文集》已著录。此编为刘基于元末弃官归里居青田时所作。全书分上下两卷共一百八十二条,(原作十卷十八章一百九十五条),约八万字。作者假托“郁离子”回答各种问题,故

  • 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张资平

    张资平著。发表于1921年《创造季刊》创刊号。写一个旅日华侨与日妇所生的混血儿秋儿的悲惨遭遇。秋儿的母亲在丈夫死后带着女儿嫁给村中的一个老牧师。因不堪后父虐待,秋儿离家出走,在东京郊外某工厂当女工时被理事奸污

  • 明英宗实录·佚名

    《明英宗实录》共三百六十一卷,其中附有《景帝实录》九十一卷,在《明实录》中,其卷数是较多的。实录中收有大量奏疏,本文将对其所收奏疏及其价值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奏疏是古代社会臣民与帝王沟通的纽带,是民情上达

  •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章太炎

    1908到1910年间,巴黎中国留法学生主办的刊物《新世纪》中,几个无政府主义者提出中国应该废除汉文汉语,改用“万国新语”(Esperanto世界语)。章太炎不同意这种幼稚而走极端的主张,同时又对当时的切音字有不同的意见,所以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