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御前画手贺世魁
大兴人贺世魁,字焕文,道光四年,因尚书禧恩荐,恭绘御容《松凉夏健图》称旨,以六品衔供奉如意馆。又恭绘皇太后圣容,拜蟒袍荷包等赐。有旨着贺世魁在午门楼上观看绘图,随绘太保大学士、扬威将军、威勇公长龄等五十二功臣像,御题藏之紫光阁。
又奉敕绘《平定回疆战图》十幅,镂以铜版,付工搨印,颁赐中外大臣。由是世魁之名,倾动遐迩,以得其笔迹为奇幸。且下笔有神,每图一人,面不过半时许。若如他名手对坐摹形,构思腐颖,又安能于殿陛森严之地,撝洒自如哉?供直凡十三年,以目疾引退。
考唐人如阎立本、曹霸皆以丹青进御,博取高名。若世魁者,亦本朝艺术传人也。
金匮黄氏卓行
彭进士绍升,尝为金匮吴黄氏撰《卓行碑》,贞孝慈义,萃于一身,匹妇回天,盖他日列女传所必不遗者。其辞曰:
“金匮梅里黄氏,年十七,归里人吴德星子希言。德星性疏旷,不治生,黄依姑以绩织为活。生一子,越三月,希言死,而子亦殇。姑以哭子及孙,相继殁,时黄年方二十二。德星累遭丧,益困益自放。黄治敛毕,仰天叹曰:‘呜呼!吴氏之祀斩矣。虽然,翁在可为也。’则尽卖嫁时簪珥衣被,买妾进之。妾入门,有身甫五月,而翁又死。治敛毕,复仰天哭曰:‘呜呼!天尚悯予志愿,以男畀吴氏。’弥月,妾生子,男也。黄大喜,告于翁主,名之曰铸。居三月,妾委儿以去。黄自儿殇后,乳绝湩三年矣,日抱铸于怀,哺以糜,啼则以乳就之。亡何,而湩忽生,黄复大喜曰:‘今知天之不绝吴也。’终乳之。铸年七岁,将入学,苦无钱。黄曰:‘屋可卖也。人不读书,豚犬耳。’铸学五年,卖屋五间,吴氏戚某乃馆铸于家,资之学。既冠,通文理,为童子师。黄乃以乾隆三十四年,买地于阳山,葬其舅姑及夫,旋为铸纳妇,而黄年垂五十矣。”
彭进士曰:“黄氏一女子耳,使吴氏之嗣既绝而复延,使铸也濒死而不死,于翁为忠臣,为孝子,于希言为贞妇,于铸为慈母,出孤力,冒九死,肩五伦,完独志,册书所传,睹记所及,如斯人,岂不卓哉!”铭见彭集。
康祺考乳绝复生,前史皆纪为异事。唐元德秀且以兄子丧母,无资蓄乳媪,自乳之,而数日湩流。盖皆至诚所感也。如黄氏者,程婴、杵臼乃于闺阁中见之,谓之卓行,谁曰非宜?
李塨笃师友风义卓卓
蠡县李塨刚主,少师事博野颜习斋,尽得其传。习斋学派其本在忍嗜欲,苦筋力,以勤家而养亲。而以其余习六艺,讲世务,以备天下国家之用。以是为孔子之学,而自别于程、朱,其徒皆笃信之。刚主后交望溪侍郎,望溪笃守程、朱,尝与论辩剖析,刚主乃大悟,取经说中不满程、朱语已镌板者,削之过半。刚主尝为其友治剧邑,期年政教大行,用此名动公卿间。诸王延经师、主阃外者,争欲延致,坚不就。
康熙庚午举乙科,晚授通州学正。浃月,以母老告归,长官不能夺也。习斋无子,刚主中岁迁博野,为葺祠堂,以收召学者。博野去京三百里,望溪出刑部狱,刚主远道往唁。后又问望溪太夫人疾,后又吊其丧,最后自计衰疲,恐不能更出,复入京就望溪别。每驱柴车,使长子习仁御,往返刍秣,皆载之车中,知望溪时窭且艰也。刚主之学,吾未知其于程、朱何如;第观其劬身式物,谨出处而笃师友,如此风义卓卓,亦不媿北方学者之宗矣。
陈廷敬革弊除陋清操肃然
故事国子生入监,谒见祭酒已下官,例有贽。泽州陈文敬公官司业时,正身董教,凡诸生以贽献者,悉屏去之。公官少宰,奉命督户部钱法,向有呈进样钱之陋例,公亦毅然裁革。两为大司农,处脂不染,清操肃然。
调长吏部,厘剔铨政,宿弊悉除,夤缘者不得进。有藩司某,持千金为寿,愿一见执弟子礼,守公寓傍佛庐数日,忽暮夜乘间入,长跪哀请,公大怒,叱去之。
后数日,其人以不法被斥。方公官左都御史时,闻云南廵抚某,贪污狼藉,积赃至九十余万,特疏劾其亏饷负国,某遂罢去。清廉虽不足以尽公,而略举数端,已足媲杨震、邓攸无惭色矣!
杨宾弟兄求代父戍
康熙二十八年春,圣驾南廵至苏州,有绍兴士人杨宾及其弟寳,以父得罪徙宁古塔久,泣血奔叩行在,愿身率妻子代父戍。上驻辇问之,以其罪名重,非旧制,不允。又沿御舟行数百里,呼号窜突骑从间。人马蹂践,卫士执鞭棰雨下,宾兄弟强词与抗,几毙,终不得达。见者皆感泣,称为孝子。孝子宾,父名春华,为明季京口总兵蕃子,早补博士员,值鼎革后,散金结客,豪侠满门,耿耿欲有所图,卒为友牵染下狱。友弃市,而春华论戍。
当春华谪塞外,宾年纔十三,越二十八年,始得往视之。又二年,春华没于戍所,于国法不得还葬,妻随行者,例留之。宾闻讣,乃衰服跪刑部、兵部门,凡四百五十有五日,号泣陈诉,垢形骨立,酸动行路。当事者怜之,为委曲求比例,遂得请,宾兄弟乃扶柩奉母以归。
康祺窃谓春华之所为,殷之义士,实周之顽民。绝塞投荒,已邀寛典,虽有贤子孙吁天洒血,而国有常宪,岂能屈法而予以生还?迨春华死,而朽骨桐棺,终遂首邱之愿;龙钟嫠妇,亦获塞南枝越鸟之悲。固由宾兄弟诚性感通,而我圣朝之锡类宏慈,曲成人孝,天地之量,岂独私于一人一家哉?
江浙三布衣
潘稼堂检讨与竹垞、藕渔,同以布衣举鸿博,骤起为史官,所谓“江浙三布衣”者也。会添设日讲起居注官,三人复同入直。又其时馆阁应奉文字,非出三人手,院长辄不谓然。
于是资格自高者,既莫不忌此三人。而稼堂复精敏敢言,每同列质所疑,即援据经史百子,横纵应答,无少逊避,故忌者视朱、严尤甚。甄别议起,遂坐浮躁降调,在翰林仅五年也。
康祺考稼堂先生初被征时,以母老固辞,辞不获命,始入都。既得官,奉命纂修《明史》。又牒吏部,以独子终养请代题,三请三格,始受职。罢退后,值圣祖南廵,陈文贞相国方扈驾,相见欲荐起之,先生曰:“止,吾初志也。”赋《老马行》以谢,竟不复出。难进易退若先生,谓之浮躁可乎?谗言害正,直道忤时,不意康熙间已如此。嗣竹坨[垞]以镌秩归,藕渔官亦不显。
潘柽章修辑明史记
稼堂先生之兄柽章,虽以南浔庄氏史狱牵连罹惨祸,其人亦名士而有志节者也。庄氏私史,柽章实未尝寓目,徒以名重为所摭引,列之参阅中,遂及于难。柽章,明诸生。明亡,隐居韭溪,肆力于学,综贯百家,天文、地理、皇极、太乙之学,靡不通晓。已乃专精史事,欲仿马迁书作《明史记》,而友人吴炎所见略同,遂与同事。柽章撰本纪及诸志,炎撰世家、列传,其年表、历法则属诸王锡阐,流寇志属诸戴笠。
私家难得实录,柽章鬻产购得之。而昆山顾炎武、江阴李逊之、长洲陈济生,皆熟于典故,家多藏书,并出以相佐。间出其藳质之钱宗伯谦益,谦益大善之,叹曰:“老夫耄矣,不意今日复见二君。绛云楼余烬尚在,当悉以相付。”
遂连舟载其书籍归。撰述数年,其书既成十之六七。自柽章及炎罹庄氏难,而书卒不就,并已就者亦不传矣。窃谓柽章诸人,皆博雅谙史法,其分体著书,志在搜拾前明掌故,必不敢干触忌讳,诋毁圣朝。乃自庄氏大狱起,而其人既惨膺斧锧,其书亦终付劫灰,他日史馆宏开,遂不获出残冗而资采辑,殊可惜也!钱谦益晚节摧頺,为世诟病,其奬借文人,虚心服善,亦自寸有所长。即绛云余烬,脱手赠人,不可谓非古贤风义也。
谦益记问该洽,诗文颇有根柢,不得以懵于大义,并没其著作之微长。
天坛每岁采药
天坛在正阳门外之左,缭以长垣,周九里十三步。
康祺尝以同治年间奉派陪祀圜丘,两至其地。顾追陪典礼,跪立皆有常位,礼成即退回,未能惬游行瞻仰之私也。惟每岁秋月,例准神乐观官生入坛采药,相识者或可随之同行。相传乾隆间缮治坛基,见树木森蔚,药草苾芬,所产益母草尤良,为民间妇科要品,他药亦有甚珍贵者。高宗特准神乐观乐舞诸生,开药肆十六,定期采刈,以广济施。盖搜求芝朮,即以翦茀蒿莱,此亦圣朝敬天仁民之一节也。
(乐舞生,京师呼为“金童”。)
麟庆治苗
贵州本苗疆,历代治以土司,国朝因之。嗣因叛乱剿除,至道光朝,尚存文土司十三员,武土司及土弁、土舍一百八十员,隶布政司管辖。惟生齿日繁,山多田少,而开垦定例,水田不及一亩,旱田不及二亩,方免升科,较之滇、粤为严。且其地夹沙带石,工本多费,一经垦熟,书差刁难,不勘不丈。更有乡保包荒,衿棍霸荒诸弊,人皆畏难,田多不治。河帅麟公庆护黔抚时,查十余年来报升条编,银仅三两,征粮止六斗零。遂据实疏请,永免升科。得旨允行,民心驩洽。
又以生苗风俗丕变,访举孝子蓄发苗宣噶、紫姜苗贾香二人;节妇黑苗扁招、紫姜苗禾落及媳曰噶三口;并查出嘉庆二年,兴义府殉难士民良苗一千六百十七名,未荷旌扬,开列事实具题,得旨建坊旌表。随即誊黄晓示,苗民感戴皇仁,益欣欣然争思向化矣。麟公移抚楚北,吴嵩梁兰雪方官黔西州。其送行诗有曰:“黔中地瘠民忧贫,火耨刀耕剧苦辛。十七年征六十亩,垦荒虽勤利乌有。公为请命功最多,不论顷亩无升科,比屋欢腾五袴歌。”
又曰:“黎峩之苗昔滋事,士女捐躯争赴义。公搜幽隐发奇馨,千五百人同入祀,至今毅魄犹生气。八万硐属皆生苗,涵泳圣泽归天朝。孝有二子节三妇,表以绰楔至行昭。服公之教俗不佻,桀骜旧习应潜消。”即纪此也。
麟公之治苗,可不谓知政本欤。
万承纪造浚河车以利疏浚
南昌万廉山刺史承纪,官河上时,创造浚河车以利疏浚,河督黎襄勤公试之而效,令山阳等属,广造用之,功乃大着。刺史友人孙君尝为之说云:
“凡车为轴一、为轮三、为齿百有八。轴长丈有二尺,两之,以其一为轮围;四之,以其一为轮广;两其轮围,以其一为轴围。凡为轮用坚木,如其围六之,以着铁齿六,齿上锐下方,下三寸而刃,上锐入木内三寸,外六寸,横贯以锲,合六而成规。底以铁,凡轴承三轮,胁以铁枢,轴一、轮三,重率七百斤。轮过轻,则齿入泥不深也;轮过重,则转不灵也。故齿没地而二人曳行,则轻重宜。以其轴长为浚舟之广倍,河深以为轴绠,以曳舟后。是故顺风张帆如走丸,可顺、可逆、可徐、可疾,而溜挟泥下,转圜不息也。以两人驾舟终岁廵行,而效捷也。”
刺史博览古籍,旁及泰西诸书,兼有巧思,故是车遂为河防利器云。
满洲祭神
《鸿雪因缘图》中有五福祭神一帧,麟公自记仪节甚详,可见满洲祭神之礼,其恪恭繁缛,与汉人士大夫家迥然不同。考之《会典》、《通礼》诸书,亦未尽载,爰节录之。“凡家居遇喜庆事,发愿祭神,必蠲吉日选牺牲。前期造醴酒,打洒糕,届日在杆前供糕酒,命子弟告祭。屋内西炕悬镶红云缎黄幪,黏纸钱三挂。前设红棹,供糕十三盘,酒十三琖,香三碟。
免冠叩首,易酒三次,焚纸钱一,移南一香碟及第三糕盘于版上,请牲(称曰“黑爷”。)入,提耳灌酒,省之。(避“杀”字,改曰“省”。)取阿穆孙(膋也。)供棹北,俟肉熟,奉俎以献,首向上,振鸾刀插之。免冠叩首,撤幪,受胙。夕祭设幪架于北炕,系小黄幪,仪如朝祭,惟糕酒数各十一,请牲不取血膋,献熟时息香撤火,布幔遮窗,主妇叩首,谓之“背灯”。呼烛后撤幪,分胙。
次早在杆前祭天,先置大铜海,设高棹,陈五碟,实以米盐香水,一空留贮阿穆孙,洗斗升旧骨于屋上。免冠叩首,撤米三次,请牲省之。盛血以盆,衅杆尖,脱衣,(避“剥皮”字。)解节。俟肉熟,跪切细丝,盛以椀,配稗米饭同供。免冠叩首,取碟中物贮斗内,剔项骨共贯于杆立之,转俎分胙。午后,撂骨燎牲衣,礼毕。旧有祝辞曰“萨玛”,今则乐设不作。其器有神箭、桦铃、拍板、手鼓、腰铃、三弦、琵琶、大鼓,凡八具。”以上皆记中语。
祺偶询之八旗友人,是盖东土旧制,世家大族犹遵用之。其寻常门第,则以渐染华风,吉凶宾祭诸仪,无不日趋苟简矣。若完颜氏之家风,盖犹醇朴未醨者也。
息壤
《荆州府志》载:康熙元年大旱,土人请掘息壤祈雨。掘不数尺,有状如屋,而露其脊,复下尺许,启屋而入,见一物正方,上锐下广,迫视之,非土,非木,非石,非金,其纹如篆,云即“息壤”。急掩之,暴雨不止四十余日。
乾隆五十三年,荆江异涨,阿文成公奉命督办,议在杨林矶等处,铸铁犀镇水,并议复息壤禹王殿,立碣表之。蒙高宗俞允,发帑重建,自此荆州水灾始澹。考《山海经》称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路史》称禹治水自岷至荆,定彼泉流之穴,爰以石屋镇之。
《溟洪录》载:唐裴宙牧荆,掘地得石,径六尺八寸,徙弃之。阴雨弥旬,有道士劝作石室瘗之,乃止。《东坡集》有息壤诗,叙称荆州南门外有状若屋宇,陷地中,而犹见其脊,旁有记云“不可犯”,畚臿所及,辄复如故,以致雷雨。
是息壤之在荆州,自唐虞已有其迹,至今灵异昭然可见。载籍所纪神奇诡伟之谈,有为六经所不登,周孔所不道,而其事凿然可信者,不得尽斥以无稽也。
金陵遭遇隆恩
本朝嘉惠前明,如改葬怀宗、抚嫁公主、培护陵庙、世锡侯封诸端,湛恩大度,薄海咸钦矣。至笃厚金源,亦不亚于优礼胜国。考金太祖睿陵,世宗兴陵,皆在涿州房山县,天聪三年征明入关,太宗皇帝尝遣贝勒诣陵祭告。国初定鼎,复勅修金陵,禁樵采,设守陵五十户,春秋致祭。世祖、圣祖均御制文、勒碑纪事。乾隆十八年,高宗亲至睿陵展谒,遣大学士阿克敦代祭兴陵,并命金裔完颜氏子孙陪祀。
时完颜合族八旗五十九支,现任官九十六员,俱行礼享殿下。礼毕,各蒙恩赉彭缎一端,荷包一对。寻编辑《八旗氏族通谱》,完颜氏本列二十八卷,奉高宗特旨,用虞宾义列为第一。凡属金裔,无不感激泣下。
盖隆礼至斯,非特劚山脉以泄气,毁陵庙以厌胜者徒形薄德,即《诗》、《书》所载,殷周之于杞宋,亦何尝有所盛举乎?
红兰主人题才媛朱柔则画卷诗
安和亲王蕴端,号红兰主人,博通群籍,爱士工诗。康熙中,杭州诗人沈用济入长安,为主人上客。用济妇朱柔则,才媛也,尝以画卷寄用济,主人题其上云:“柳下柴门傍水隈,夭桃树树又花开。应怜夫壻无归信,翻画家山远寄来。”
用济即日束装归,一时传为美谈。
曲阜三颜
颜修来郎中光敏,为颜子六十七世孙,康熙丁未进士。为人孝友睦族,居乡以礼让,立朝侃侃不阿。明于律历、勾股之学,善鼓琴、精骑射、书法,最工诗,见赏于新城王尚书。尝曰:“吾乡后来英绝,当让此人矣。”其诗名为辇下十子之冠。光敏兄光猷,康熙十年进士,由庶吉士改刑部,外补河东盐运使,着《易经说义》。
弟光斆,康熙二十七年进士,督浙江学政,清白自励,训迪人士,号为称职。时人为之语曰:“曲阜三颜,儒林斗山;修来杰出,兄弟皆难。”
康熙间辇下十子
辇下十子者,颜修来郎中居其首,其九人则德州田雯山蔃、商邱宋荦牧仲、合阳王又旦幼华、江阴曹禾颂嘉、安邱曹贞吉升六、德州谢重辉方山、仁和丁澎药园、黄冈叶封井叔、江都汪懋麟蛟门也。前笔但纪姓名,未详事迹,兹博考而补志之修。
修来,初官中书,会天子幸太学,加恩四氏子弟之官于朝者,授礼部主事,寻充会试同考官,出督龙江关税务,官至考功郎。
山蔃,顺治己亥进士,由中书升部属,累迁贵州廵抚,移抚江南,终户、刑二部侍郎。
牧仲,以荫入仕,通判黄州,累迁至江苏廵抚,入为吏部尚书。
幼华,顺治戊戌进士,知潜江县,以治行征举给事中,补吏科,转户科掌印,典试广东。
颂嘉,康熙甲辰进士,以中书试鸿博,授编修,官至国子祭酒。
升六,顺治庚子解元,官礼部员外。
方山,以父荫起家,官刑部郎中。
药园,顺治乙未进士,官礼部郎中,典词试河南。
井叔,顺治十六年进士,除延平推官,改知登封县,迁西城兵马司指挥,举词科,报罢,以工部主事终。
蛟门,康熙丁未进士,官中书,举词科,以未终服辞,旋授主事。
——十子者,皆掇科名,隶仕籍,且有任连帅六卿者。盖其时圣祖崇尚儒雅,二三大老宏奬风流,故士之负才翘异者,皆获有所表见,不终老于盘阿歌啸间也。
(或曰燕台十子中,有施愚山侍读,盖续入诗社者。)
乾隆间吴中七子
乾隆间,吴中七子以能诗鸣,皆沈归愚尚书弟子。七子者,王光禄鸣盛、钱宫詹大昕、王少寇昶、曹侍郎仁虎、赵少卿文哲、吴舍人泰来、黄明府文莲也。
当汇刊诗稿时,七子多诸生布衣,后皆显贵,以文章气节重天下,可谓盛矣。
柯煜两捷南宫再膺特荐
嘉善柯煜,字南陔,康熙辛丑登第,以磨勘黜落。大学士王顼龄以山林绩学荐充《明史》纂修官。雍正元年,复成进士,除宣城知县,改教授。内阁学士方苞荐举鸿博,檄下,疾已革矣。两捷南宫,再膺特荐,而卒不得遇,文人命蹇,为之奈何?
煜少学诗于竹垞,其《石庵樵唱》中有句云:“长跪谢阿母,阿母屡点头。折腰非尔愿,饮水非吾忧。”
当是试令改教时所作,其志趣之峻介可想。
四廉吏之邵嗣尧
康熙二十九年,圣祖诏九卿察举廉吏,于是灵寿令陆陇其、三河令彭鹏、清苑令邵嗣尧、麻城令赵苍璧同被引见,皆擢隶宪府,天下称“四廉吏”。陆、彭二公事迹,前笔略已采辑矣。嗣尧,猗氏人,为清献同年进士。初仕清苑,家属来任所,嗣尧赋一诗却之,不令进城。其句云“囊空犹是当年我,未许妻儿索俸钱。”其清介如此。
三十三年,圣祖以直省视学宜得人,复敕九卿举所知,求如陆陇其、邵嗣尧者。于是兵部侍郎李光地督顺天学政,检讨颜光斅督浙江学政,而以陇其督江南学政。陇其先卒,乃命嗣尧为之。嗣尧谓其子宸征曰:“此官乃陆先生所遗,我摄官承乏耳。”
捐俸,尽取清献所著书,镂板行世,其风义又如此。旋卒于学政任。四廉吏者,惟彭公至开府,三公均未大显。然扬清激浊,树之风声,宜其时吏治蒸蒸日上也。
昭代通儒钱大昕
钱竹汀先生,弱冠时雅擅文藻,与诸名士驰逐坛坫,每有著作,人竞钞写。声誉方振,忽叹息曰:“经之未通,乃从而绣其鞶帨乎?”
遂闳览群籍,综贯六艺,卒成昭代通儒。士之负质颖异者,其毋溺于词章,掇春华而遗秋实也。
王士禛风流雅韵
渔洋尚书通籍后,客济南,赋《秋柳诗》四章。司李扬州,与诸名士红桥修褉,首倡《冶春词》二十余首。风流雅韵,自后过其地者多艳称之。渔洋少与兄士禄好为香奁体。陈其年作词怀二王,有云“名士终朝能妄语”,渔洋读至此,笑曰:“家兄与下官不敢多让。”
又尝自淮上归还邘江,青帘画舫,乘风南下,与汪钝翁相值秦邮湖,遥语曰:“有事欲附致家国博。”及遣信至,乃寄舫中所有第二泉四罂而已。汪以道远稍难之,渔洋攒眉曰:“汪大乃成俗吏。”
又由司李聘入帘,夜鼓柁行大江中,漏将尽,抵燕子矶,兴发欲登。时天雨新霁,林木萧瑟,江涛喷涌,与山谷相应答,从者顾视色动。渔洋连呼束炬以往,题数诗于石壁,从容屐步而还。翼日诗传白下,和者数十家。此数事大有魏晋六朝人风韵,读南北史及刘氏《世说新语》,时一见之。
盖渔洋生际承平,交多英儁,其后位尊齿宿,声望益隆,故游迹所经,咳唾笑言,辄复为人传诵。世之君子,亦或具模山范水之才,耽壶觞笠屐之好,而宦匪通衢,身羁簿领,高朋屏迹,歌啸无俦,求如渔洋之主持风雅, 群彦翕从,朗抱清襟,到处倾写,买丝绣平原,瓣香敬子固,安可得乎?
康熙朝三图
康熙朝,海内老辈传有三图:一为朱竹坨[垞]《烟雨归耕图》,一为李秋锦《灌园图》,一为陈迦陵《填词图》。盖三君皆命世才,仗剑出门,穷老尽气,所交皆天下奇士,胸中郁律不可一世,一题一咏,其诗词尽古今之瓌寳也。三图今不知落何许,以康祺所闻,惟《填词图》流传最久,其题咏补续亦最多。盖迦陵后人世守儒素,粤寇以前,尚有巍科显宦者。
故乾、嘉至道光,名流翰墨,罗致非难,而迦陵名高,后之文人,亦乐得而附名简末也。
廉吏诗人汤右曾
仁和汤西厓少宰,《怀清》一集,与《曝书亭》齐名,世称浙派,论者多以诗人目之。考少宰尝以礼科给事中督河南学政,作誓词告天甚苦,居官三载,不名一钱,当时推为廉吏第一。
清操至此,安得以诗名揜乎?
王懋竑不以三公易其学
寳应王白田先生懋竑,精研朱学,辨晰异同,考证先后,卫道极严,洵紫阳之功臣也。先生成康熙五十七年进士,年逾艾矣。自乞教职,选为安庆府教授,雍正元年,以荐入京师。世宗嘉其笃学恬退,改授编修,入直上书房。
时同直为大学士福敏,尚书徐元梦、朱轼,侍郎蔡世远,皆保傅耆硕大臣。先生以一老教官骤厕其间,雍容谈论,动依经术,诸公称为今代戴侍中,肃然推敬。旋以母忧去职。上赐内府金,命治丧毕,仍居职。越岁入都谢恩,称病拒客,旋以病笃辞去。
服阕,终不出山。其笃守朱子书,参互印证,力屏异说,盖皆卒业于归田后也。先生少时尝语友人曰:“老屋三间,破书万卷,人生得此乐亦足矣。”(略见前笔。)世谓先生允践斯言。
康祺窃谓先生抱经味道,廓清儒途,当其援据碻精,浮议莫夺,必别有惬心愉快之处,岂肯以三公易其所学?彼志行高洁,尘视轩冕,即著述等身而无功斯道者,又安可同日语与?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诸王·张廷玉 卷二十 太宗·王夫之 名山藏卷之六十六·何乔远 卷之二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七十八·佚名 通志卷一百十八上·郑樵 五一一 军机大臣奏贵州解到应毁书籍并再将原单呈览片·佚名 三六三 江苏巡抚杨魁奏遵旨查办《国朝诗别裁集》原板情形折·佚名 钦定执中成宪卷二·佚名 卷八十一·班固 南唐书卷十四·马令 卷一百五十四·杨士奇 卷七十三之一·雍正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四十二·钱若水 通制条格卷第九·拜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