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贬斥道教之历史

国初沿明旧例,太常寺乐官用道士承充。乾隆间,高宗特谕廷臣:二氏异乐,不宜用之朝廷,乃别选儒士为乐官,而令道士改业。又乾隆五年,江西正一真人遣人到部投职名,欲随班恭祝万寿。梅文穆公珏成时为鸿胪卿,以应否随班行查礼部,礼部覆称,宜列左都御史下、侍郎前。文穆因上疏谓:道流卑职,不得滥厕班联。上是其言,敕部定议,嗣后正一真人不入班行。文穆又言:据《江西通志》称,真人张继宗,于康熙十九年授光禄大夫,此事不存档案,不见会典,不足为据,宜照提点演法之类,给与品级。上亦以为然,下部议,正一真人不许援例请封,授秩五品(按:顺治三年,江西抚李翔凤进正一真人张应景符四十幅,得旨,以无补治道,且恐天下效尤,置之。又康熙二十二年旨:张继宗见号真人,即着照所袭衔名给与诰命,一切僧道,不可过于优崇,致令妄为,尔等识之)。圣朝之慎重名器,杜绝异端,可谓至严至正。近来张氏子孙,乃犹有僭用极品仪制舆从,舄奕声气,招摇游历江浙闽粤诸省,沿途以符博金钱,并勒索地方有司供张馈赠,冥然若不知有前事者。当路巨公,盍拘系而惩创之,毋使斗米遗孽为患人间也。

◎刘师恕奏请饬缴海澄印信

福建海澄公向以管辖兵马,支销钱粮,给予印信。后营裁而印未缴。雍正五年,刘侍郎师恕方充福建观风整俗事,疏劾袭海澄公黄应缵滥给戚族印文,混行文武衙门,殊属非宜,请饬缴销,向后承袭时改给敕书。诏从之。

◎韩良辅由武改文

陕西甘州韩抚部良辅,以康熙三十年一甲三名武进士选二等侍卫。雍正二年,以广西提督署巡抚事,五年真授。垦旷土,驯瑶僮,清黔粤疆界,移官设防,颇著名绩,是亦武臣改文之有效者。

◎康熙朝任官不甚拘中外资格

勤恪公齐苏勒,初以内府主事出任永定河分司。既迁翰林院侍讲、国子监祭酒,仍管永定河分司事,时康熙四十余年也。可见当日择贤任事,不甚有中外资格之拘。

◎何世基沈廷正理学门户之见

雍正间,贵州巡抚何端简公世基,奉敕建龙神祠,将祀明臣王守仁之阳明书院,改作。后抚沈督部廷正疏言:守仁谪龙场驿丞时,讲明圣贤之学,化民牖俗,黔人始知诵习诗书,实为有功名教。阳明书院夙为省城士子瞻仰诵读之所,请仍其旧,别建龙神祠宇。得旨:“此举妥协之至。何世基留心理学,伊等各立门户,互相是非,若云无心,何至错误若此。俯顺舆情,改建为是。”康祺按:端简亦理学名臣,其平日殆诵法程朱,以姚江之学为害道,故龙场祠祀,毅然借端以去之。圣训煌煌,已如见其幽隐矣。

◎张杨园家教之严

桐乡张杨园先生履祥训门人语,姚瑚所述有云:默斯未冠时(按:默斯,先生子,名维恭),先生命暂以幅巾御寒,默斯不欲,隆冬盛寒,囚首露顶,家人患之,托瑚告先生,瑚难其辞。一日寒甚,始致辞曰:“默斯头冻如此,恐或多疾,奈何?”先生厉辞曰:“与之幅巾,彼既不肯,此头何妨冻落。”因言:“年前太福(原注:即仆陆慎乳名)小时,出镇私买一帽戴之,予见之怒甚,投之于厕。可以待子不如待仆乎!”康祺按:杨园晚举维恭,其家教方严,自不同世俗舐犊之爱。惟古人子冠父诏,礼节繁重,必非今日所可行。况寻常亵冠,与幅巾帕首何异。服御之细,驯致贼恩,盖讲学家之徽帜然已。

◎洪稚存赐圜不由朱文正之力

稚存编修以上书谪戍,明年即奉旨释回。赦下之次日,朱文正公入见,仁宗手先生书示公。公跽捧以观,则见御笔署其首四字曰:座右良箴。公顿首泣曰:“臣所郁结于中,久而不敢言者,至今日而皇上乃自行之,臣负皇上多矣,尚何言?”伏地久之始起。见钱衎石侍御《记事续稿》。他书多称稚存赐圜,由文正力,盖非事实也。《续稿》又称:编修上书乞代奏凡三处,一成邸,一即文正,一则长沙刘文恪。他书亦无及长沙者,前笔未详,爰补述之。

◎杭堇浦上疏抗论时事

乾隆间,杭堇浦尝以编修上疏抗论时事,谓用兵敛财及巡幸所至,有司一意奉行,其流弊皆及于百姓。疏凡十事,其言至戆激,部议当重辟。上仅令罢归田里,不之罪也。堇浦生平有此一节,亦不得以文人目之矣。

◎吴菘圃协揆之文章经济

吴菘圃协揆敬,以奏赋受知高宗,由编修超擢学士,屡持衡尺,朝士多推重其文章。阿文成公独荐吴某饶经济,可大任,奉旨分巡河南,兼理河务,遂以精练水事称。前后任东南河督,岁奏安澜,未尝有失,而它处溃防奉命塞决者,罔不如期底绩,世始服文成之识人。又林文忠公尝谓:协揆文章为政事所掩,即书法之美,一二小简,亦复超妙入古。然协揆未尝以书名,则蕴蓄之宏远,诚不可及也。

◎冯柯亭能以礼事亲

冯孟亭侍御为伯阳司寇之嫡孙。司寇庶子柯亭中丞钤抚安徽时,将葬其生母曹夫人,于司寇之茔,和前并列。侍御持不可曰:“是并嫡也。”中丞曰:“有子之妾,礼当,何并列之疑。”侍御退而考之,得韩魏公葬所生母胡,其柩后于嫡夫人尺许,魏公自为志铭曰:棺椁之制,悉用降等,安神之次,却而不齐,示不敢渎也。中丞无以难,议乃定。然中丞亦守礼严甚,尝入觐,高宗询及家事,谕曰:“汝母有贤子,今封夫人矣,将不为正室乎?”中丞叩首谢,敬对曰:“臣父未有遗命。”上霁颜曰:“是也,汝父未有命。”遂已。康祺按:中丞能以礼事其亲,侍御能以礼匡其长,二事均足为士大夫家范。

◎朱文正病中为曹侍御作墓铭

上海曹侍御疏劾和珅,身后始蒙优奖,余已述之矣。当嘉庆四年,侍御子玉水舍人江,将归葬,求铭于朱文正。文正病背痈方剧,舍人请俟愈后为之,寄江南,可及也。公曰:“不可,吾病,吾文且益真挚,愈于不病者。”乃流涕屑草,稿竣,请刘文清书之,避易数字,而文正意不惬,复改定而文清更书之,即今所刊石流传者也。文正不虑己之病,而急为之铭,文清再为之书而不厌,盖匪惟笃于友朋生死之际也。

◎陆太常深得士心

康熙间,嘉兴陆太常琦任广西学政,深得士心,粤人至比之蜀有文翁,潮有韩公。桂林祠堂,至今享尝不替。谢侍御济世《梅庄杂著》,有祭陆太常文,略曰:“先生之督学吾粤也,问何糊口,曰有学租,朝粥暮饭,人曰穷宗师。其阅卷也,手定甲乙,废寝食,人曰劳宗师。征鞍初卸,请业请益纷来前,人曰老教书宗师。及其去也,十二郡士子无不黯然悲者。”按:侍御仕雍、乾间,清直之声闻天下,衡量人物,不可一世,独倾服太常如此,知必非阿好之言。陆太常有遗言一纸,述其先人儒素固穷,以及生平遭际,辞气间皆抑然自下。末乃道其所得力处,以示子孙曰:“不妄交一人,不妄为一事,不妄取一钱。”按:宋倪文节之教人,亦有不妄出入,不妄语言,不妄思虑之语。太常三言,尤为笃实而深切也。(康祺谬为加二语云:不妄发一言,当在太常三不妄之先;不妄起一念,当在太常三不妄之后。呜呼!言之匪艰,行之维艰,扪心自思,能允蹈其一二否耶!)

◎世祖褒恤遗忠之优厚

明季凌忠介公义渠,为甲申十九忠臣之一。顺治间归骨故丘,世祖廷谕知府吴绮护之行,且命为卜葬。本朝褒恤遗忠之典,盖自世祖开之也。

◎康熙季年疏请建储获谴之御史

前笔纪康熙季年太仓王相国以疏请建储获谴,其子詹事奕清代戍。其同日上疏,同时出塞之御史,未详姓名。兹考各书,知联名十二御史,盖大兴陶彝、高密任坪、秀水范长发、南城邹图云、柘城高玢、清苑王允晋、嘉善李允符、溧阳陈嘉猷、钱塘范允钅芮、武康高怡、吴赵成麃、山阴孙绍曾也。时号十二忠臣一孝子,孝子谓詹事也。又有称十三忠臣者,因其时仁和柴御史谦,亦以言建储同谪,后同释。释以雍正丙午,存者六人。唯詹事于诸御史赦后,又戍阿尔泰,十年乃归。归后为相国请赐恤,高宗谕以王当日不能深知圣祖默定储位之心,冒昧渎奏,固不合,但身居政府,为国本起见,尚属分所应言,赐御葬如例。盖人臣效忠靖献,不顾身家,事隔三朝,终邀天鉴,义可无闷也(按:十四人中,吾浙居其六,殆节义之邦风气然已)。

◎贤妇宝守先集

时帆祭酒法式善,性嗜风雅,四方名彦至京师者,无不叩诗龛之门,以诗文相倡答。祭酒著述甚饶,其藏情亦最富。祭酒没,公子中书桂馨贤而蚤世。中书夫人,煦斋相国女也,守诗龛中遗书,扃牢固。相国归自卜魁,欲观祭酒所辑朋旧及见录,约以毋借它人,并先订还期,然后出,其慎如此。以一妇人扌耆柱清门,宝守先集,至于父女之间,索绰罗氏(相国姓)及伍尧氏(祭酒姓)两家门法善而遗泽长矣。

◎戚瓶谷占验之学

德清戚瓶谷学士麟祥逮事圣祖,供奉书房有年,文章风采,与敬业怀清望相埒,尤通河洛之学。每祈祷晴雨,上命占验,不误晷刻。宪庙嗣位,尤重之。未几引病归,忽以事戍宁古塔。学士曰:“吾不能逆睹,以及于难,亦数也。虽然,某年吾当归。”及期,其第三子言宰连江,请于大府而乞恩焉,果得归。见归安章给谏所为《戚孝子传》。夫学士邃于数学,而仍无免祸之方,连江笃于孝思,而卒有回天之力,士大夫立身处世,可以知所务矣。

◎刘荫枢中丞之敢言

韩城刘中丞荫枢,以知县行取为吏、刑、户三科给事中,前后疏十上,论连捐速升之弊,又请试捐员、停保举、开言路、核名实,又言藩臬宜入觐奏事,又陈豫秦两省事宜,皆报可。又论楚省摊粮病民,下九卿议。公又开陈公卿间,遂蠲其赋。外转赣南道,署按察使,以争疑狱失巡抚意,劾罢之。康熙四十三年圣祖南巡,公迎见于潼关,此曰:“此刘胡子也,何为民服?”以被劾对,诏复其官。公广颡丰颐,美须髯,官科垣,屡蒙召见,上故识之。氵存擢贵州巡抚,会额鲁特数扰边,上使尚书富宁安等往征之。已击走矣,领兵大臣尚拟进剿,各省捐饷捐马者皆起。公上封事曰:“泽旺阿剌蒲坦,小丑也,侵扰哈密,小警也,请无用兵。”又密陈六事,略言:臣老人也,报皇上之日无几,敢冒死以言。从来与庸主言,非发露其详不可,与圣主言,则引其端而已悟。皇上圣主也,臣不敢多言,敢以六事进:重内地勿勤远略,谨喜怒而慎用人,核名实以重国本。寻以年垂八十请老,上令赴大军驻所周阅,详议具奏。公抵营,仍疏请屯哈密以东,兵毋轻出。又以病乞休,诏责其惮远涉,令还巡抚任。后数月,休致来京,下刑部议,以阻挠军务当绞,命发往博尔丹处种地,公年八十一矣。子炽请随侍,公笑止之曰:“人死道路,与家庭何异。汝自归,耕田读书,无我虑。”居喀尔(喀)三年,上谕廷臣曰:“刘荫枢忠臣也,但书生不知兵耳。”诏还京,复其官,千叟宴。雍正元年世宗召见,慰问赐金,遣之归,旋卒于家。康、雍间多直臣,若公之百折不挠,始终一节,亦所罕见。

◎刘中丞以权术革除门税

韩城刘中丞观察赣南时,赣之镇将私收门税。公阴遣一人负布,一人负麦,交午过其门,曰:“彼欲税,则质其布麦而来告。”会镇将方过饮,守令皆在,二人者来白失布麦状。公勃然曰:“门何税而为暴如是,监司买物而失其物,如小民何?”镇将惭退。明日,下令革其税。公乃复具觞邀镇将,揖之升堂,疾下拜曰:“帅惠吾民,敢不拜嘉。”镇将大欢。康祺按:公性鲠直,此举惠人之政,以委曲行之,其权术尤可爱也。

◎圣祖旌龚蘅圃侍御敢言

康熙朝,龚蘅圃侍御翔麟劲直敢言,屡击权贵。劾靖逆侯之子张云翮,劾滇黔督部赵公良栋,皆拜御书之赐,旌其敢言。其劾熊孝感弟黩货,并纠孝感,上亦韪之。论者谓宋唐子方以灯笼锦事劾文潞国,虽尝写貌禁中,卒不免有春州之谪,未若侍御之生际圣明也。

◎刘孝子

《先正事略·孝义门》载:近世孝子寻亲远道,备历诸艰,至十余人之多,或负骨归葬,或奉以还乡,诚感神明,卒遂其志。然考其出门,年皆在二十、三十。独康熙间毕节刘孝子,以十四龄童子,至性勃发,只身孤行,阅十年之久,足迹遍天下,果得其父于万里之外,奉之以归,其事尤旷绝千古,而李氏事略未及采,亦一阙也(按:李氏所失载远道寻亲,如钱唐陆寅、单父刘宏甲、山阴杨宾、溧阳潘天成辈尚多)。孝子名琪,生四岁,父出贾不返。孝子时涕泣思父,辄依母陈,问父形貌奚若,及父平日言动,谨志之。既而请于母,欲求父所在。母曰:“儿幼稚何能为,姑待之。”至年十四,泣谓母曰:“儿行决矣。”母亦泣曰:“若父始客滇,今十年,不知所往,儿能大索天下邪?慎无去我。”孝子跽而曰:“儿幸有兄弟可奉母,母无念儿。儿不得父,不可为子,儿行决矣。”则先求之滇,不得,则之蜀,之楚,西逾桂林,北走秦陇,险阻寒饿,屡濒于死。时距父客游时已辽远,传闻疑似,必踪迹达其地,望绝而后之它。悲思凄怆,为诗四十章传于人,冀有来告者。既又之吴越,之齐鲁,之燕,之赵,如是十年。一日,忽于京师之国舅厂,闻有乡音者,审里居姓名,则其父也。道家常旧事悉符合,相持大恸,道路闻者皆流涕。长洲沈文悫公歌诗纪其事,从而和者百十人。孝子侍父归,母犹无恙。家故贫,竭力营甘旨,孝养二十余年。及遭忧,孝子四十余矣。子五人,一举于乡,孙曾并著文行。元孙侍御史晟昌,始以孝子事实上于朝,覆按得实,乃命有司坊其县而祠祀焉。吁,天祚完人,国旌至行,食报之厚,理极寻常。顾夷考二十四史独行、卓行诸传中,如彼其纯且挚者,几人哉!几人哉!

◎宣宗推恩廉吏后裔

固始吴瀹斋中丞其,气深识沉,操守贞白。抚山西时,裁革盐规,不以入告。道光二十九年,公已没矣,以整理山西盐务,因缘达天听,上大嘉叹,立赐公子承恩、洪恩,孙樽让举人,承恩并赐主事。廉吏儿孙,世传簪绂,不贤于金籝万万乎?

◎父子同官之恩荣

王文靖相国熙,以顺治十四年擢宏文院学士,时公父文贞公崇简适任国史馆学士。上曰:“父子同官,古今所少,以尔诚恪,特加此恩。”荣矣哉(按:文靖寻改掌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考满,加礼部尚书。而文贞实先长礼部,是父子屡同官矣)!

◎王文靖奏罢招民知县

康熙初年例:凡招民百家,送至盛京,优叙知县,谓之招民知县。后经王文靖公疏言:“恐有不肖奸民,借赀为市,贻害地方,宜改授散秩,以绝傲悻。”从之。

◎皇子临大臣丧之典礼

康熙四十一年,少傅王文靖公卒于家。上命直郡王云:前此大臣病逝,闻有命皇子临其丧者,从未施拜奠之礼。大学士王熙,因系世祖章皇帝旧臣,特令王行礼,举哀致奠。盖以公服官最久,力矢公忠,故饰终之典加厚也。

◎本朝裁抑宦官之始

顺治元年定鼎颁诏,赐廷臣宴,有内监数辈先行拜舞。奉谕:朝贺大典,内监不得沿明制入班行礼。从户科给事中郝杰请也。本朝之裁抑宦官,自此举始(按:郝公并请复牙牌旧制,照品级悬带)。

◎圣祖追谥励杜讷

凡大臣身后应否予谥,由礼部奏请,既得旨,由内阁拟字进呈,候上圈出,此定例也。康熙四十二年,励侍郎杜讷卒于官,已特赐祭葬矣。越二年,圣祖驻跸静海,追念公效力南书房二十余年,敬慎勤劳,有旨赐谥,并御书文恪二字赐其家。

◎于襄勤任县令时之得民心

于襄勤公与清端同名,宦迹亦与清端相追逐,人称清端为老于成龙,襄勤为小于成龙。襄勤初以乐亭令权知滦州,缘罪囚脱逃,应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叩阍吁留,部议以保留违禁,械为首者,系于狱。逾年,县民再叩阍,下巡抚金世德察奏,所列善政皆实,始复襄勤官。嗣清端抚直,识其贤。清端迁两江总督,疏荐其可大用,寻以江宁府阙员请敕,廷推清操久著与于成龙相类者,上果以襄勤任之。自此襄勤遂简在帝心,隆隆日上,循声伟绩,与清端颉颃矣。

◎圣祖推恩于襄勤之父

于襄勤之擢安徽按察使也,圣祖方以巡狩还京师,特诏奖襄勤贤能廉介,赐其父原任参领于德水貂裘。又通谕八旗都统、侍郎诸臣,有子弟官外者,各贻书训勉,效于成龙洁己爱民。是举也,教忠教孝,树之风声,岂独襄勤父子感入骨髓欤(按:襄勤以知府升臬司,未为道员,以臬司擢巡抚,亦未为藩司,盖圣祖信之有素也)?

◎借钞内府秘本之私见

阮文达公文选楼藏书,道光癸卯先被回禄,后又遭粤匪之变,宋元旧版,尽付劫灰,公所进呈四库未收书,其原本亦已无存。是秘府所藏,多半海内孤本,惜无好事者请将是书移内阁翰林院,许入直者借钞,庶尚有流布尘寰之一日与?

◎窦东皋党附和珅之传疑

钱衎石侍御《记事稿》云:“诸城窦佥都之被谤于洪更生也,谓尝书扇称门生于和珅,小岘秦氏既辨其诬矣(余《初笔》亦采秦说)。佥都督浙学,有清誉,发贪吏重敛,几罹身祸,浙人戴其德。厥后乙卯主会试,且大为和珅所,其非党附也明甚。然当时珅声势暴横,身为大臣,不能锄而去之,彼介其属以相浼,必屈吾意以供其一瞬之适也何居,虽不书可也。”钱氏此论,可云至正至严。其续稿则谓北江先生上成亲王书稿,已得见于先生子幼怀,知先生论劾诸大僚,并无诋及窦公之语。幼怀并言:“吾父自督学贵州还朝,始直书房,在嘉庆初,窦公久去位,亦未同时也。然则侍郎所记误矣。”云云。康祺按:窦洪二公,历官年月,实未同值上斋(东皋予休,在乾隆六十年,明年丙辰,北江始入书房)。惟小岘侍郎与二公皆僚故,和珅索东皋书,即介小岘以通意,及北江劾窦于身后,小岘亦尚在朝,断无误信传闻一言,而诬及两友之理。幼怀为北江晚出子,或乃兄孟慈辈以诋毁窦公言多过实,已将原稿节删欤(顷考得北江实有劾窦公事,详见卷六)?

◎嵇文恭不为和珅书楹帖之委曲

钱氏《记事稿》,尝因东皋书扇,记及嵇文恭公逸事云:嵇公与和珅同在政府,一日乞书楹帖。公受其纸,归,乃召翰林甲乙数人者饮于堂。童子彭寿请曰:“研墨已得矣。”公叱之曰:“吾方有客,尔何言?”客请其故而曰:“吾侪正乐观公之用笔以为法也。”公遂对客书之,甫半而彭寿覆其墨。公起诟让之,客为请乃已。明日,谢珅曰:“徒败公佳纸。”盖彭寿覆墨,公所教也。甲乙数人,皆珅门下士,使亲见之言于珅,以为信也。公所以委曲为是者,亦以称谓故也。钱氏又谓:公方与珅一堂议政,使其相水火,必激而偾事,去之既无其力,怒之何益,而卒能不丧所守,公盖有柔嘉之则者。康祺窃谓嵇公之事太曲,钱氏之论亦非。文恭两世宰辅,受国厚恩,不知珅奸则已,既知珅奸,上者抗疏以纠弹,次则洁身以引避,而乃委蛇共事,其咎岂止如楹帖之滥书。然不以之责公者,珅尊为上公,贵为懿戚,圣眷之笃,旷绝百僚,同时满臣如阿文成、福文襄,汉臣如朱文正、董文恭,均不能有所匡抑,奚独咎公?但论此举,设彭寿来请而诸翰林漠不置询,公将何以行其术?设明日谢珅而珅复易纸以请,公又将何以饰其词?且彭寿一小奴,宰相之家,仆从杂沓,甲乙之来,舆马纷繁,稍不解事,漏泄随之,万一辗转入珅耳,公不几自速其祸乎?夫东皋之所以被诬者,徒以门生二字耳。公与珅同在政府,其称谓不过等伦,珅虽骄横,必无强公称门生之理。平日不相趋附,而谓偶书楹帖,即玷终身,清议不如是之严,文网亦不如是之密。试观和珅败后,李潢、吴省钦辈,果仅以翰墨招尤乎?况公忠荩耆臣,早邀天鉴,使书联便恐罹祸,则与珅数年共事,断不能无一刺之拜谒,杯酒之往还,倘有指为踪迹昵密者,其将何以巧避乎?此事殆传之失真,钱氏遽笔之书,漫许为柔嘉之则。柔嘉本谊,恐不其然。

◎耿精忠有贤母

耿精忠两次畔乱,朝人暮豕,其罪不亚于吴逆。顾其母周氏,则贤母也。当滇氛初起,精忠密受伪命,周氏屡责不悛,即愤郁绝食而死。范忠贞公犹唁之。精忠弟昭忠、聚忠,亦尝首发逆谋,及精忠再降,复合疏请赐显戮,播告中外,以为乱臣贼子戒。然则精忠洵戾气所独钟矣。

◎太白山人

关中二李,为康熙问大儒。亦有称三李者,二曲、子德外,一则之太白山人也。名柏,字雪木,九岁孤,稍长读小学曰:“道在是矣。”遂尽焚所习帖括,日诵古书。会童子试,匿废寺眢井以免。母命之,乃一就试,补弟子员,旋弃去入山,力耕苦学。自子德被征至京师,数称山人贤,人始有知之者。或欲周之,辄峻拒。尝一日两粥,或半月食无盐,忍饥默坐,洒如也。自诵曰:“贫贱在我,实有其门。出我门死,入我门存。”又曰:“牛被绣,鸾刀就。”善作书,著有《槲叶集》,盖山中乏纸,采槲叶所书也。其潜光晦真,抱道自乐,似尤出、富平之上(按:山人女即适二曲子,儒家婚媾不当有是,二李先世,必有一改姓者)。

◎蒋予蒲见理不明

王树勋者,始为僧,以修练术游京师,教人蔬食,云能前知,卿大夫多从之游。大臣出治河,挟与俱,敬礼备至。已而料河事及工筑成败皆不酬,皋文先生记其事。然树勋竟入赀得知府,上考,重入京,为御史石承藻疏劾,流窜边方。王仲瞿昙有和尚太守诗,甚怪伟。石疏中,连及侍郎蒋予蒲为其弟子。上召问,侍郎对:尝与谈道,然臣实肉食。会军机章京方饭,侍郎亦饭,尽肉而出。然侍郎久蔬食,上亦知之,仍罢斥。树勋不足讥,侍郎辈读书入官,徒以见理不明,祸福生死之心,扰扰于方寸,而邪说得以乘其虚,至身败名裂而后已,可不惧乎?

◎苏瑶青女士之才节

嵇文敏公之先德留山先生,以范忠贞幕府殉闽藩耿逆之变,忠义焯史牒矣。其时先生妾苏氏字瑶青者,随侍在闽,同幽狱中三年,以钞先生著作为日课。今所传《西京杂语》三十余篇,《东田医补》十二卷,及《竹林集》、《葭秋堂诗》之属,皆瑶青手稿也。先生赴义,瑶青年才十七,同时取带,面先生而缢。兹事仅见古愚心言《南天碧血录》,亟采之以补彤史之遗。

◎谢济世不屈于学使

士大夫立朝风节,多由读书养气而来,亦有少日贫贱,即不肯稍自枉绌者,盖天赋劲骨,异日必有树立者也。金州谢观察济世,雍乾间号扌扌直臣。年十八,应学使者试,学使跣而坐于堂,命跽而呈卷,先生不从,逐之出,请罪于其母。母笑曰:“儿何罪,今日为一领蓝衫屈,它日仕宦,窥狗窦为门生义儿,皆此忍辱求荣一念误之也。汝能是,吾无忧矣。”按观察木强戆直,取怨同朝,幸遭际圣明,不为范滂耳。若其母,虽滂母何愧焉。

◎朝鲜在中江互市之例

朝鲜为国家外藩,边门商民亦有互市之例,谓之马市。市设于中江,岁春秋仲月望后,朝鲜员役以牛货济陈于江干,驻防兵丁台驲夫以布七千五百十四段,易牛二百、盐二百九十九包、海菜万五千八百斤、海参二千二百斤、大小纸十万八千张、绵麻布四百九十九段、铁犁二百具。以京畿、平壤、黄海三道商各一人承办,义州知府率员役领之。所具糗饵薨鱼称之曰宴,其官商曰别将。右见蒙古博明所著《凤城琐录》,亦圣朝怀远之谟也。

◎洪稚存诗谶

李无阝斋方伯赓芸,才学醇茂,以二甲第二名进士,以知县即用。稚存太史以是科及第,送李出都诗有云:“郎官改秘阁,此例亦有旧,二十有七人(是科入馆者二十七人),待子成列宿。”后是科主事黄勤敏公钺,以能书被荐,入懋勤殿,对品改赞善,遂应此诗之谶。

◎王麟瑞无愧为孝廉方正

本朝无乡举里选之例,而惟孝廉方正一科,犹有选举遗意。惜州郡长吏,不甚讲求实行,而膺荐授职,亦多半处以闲曹,举人出身者,始获以知县待阙,议者歉焉。若雍正年间南靖王侍御之所遭,则去古人殊未远。侍御名麟瑞,八岁丧母,能尽哀,事继母如母。母病渴,思食青梅,侍御绕树呼号,绝食三日,是夜,梅忽华,旋结实,摘以奉母,病立愈。父殁,庐墓三年。突遇虎,虎却避之,闻者叹异。里人刘升遗金数百,拾而还之,俾得完娶。雍正元年,既举特科,复以荐授永平知府,历四川道察御监史。惜世之膺是选者,不尽如侍御之至行,交推亦不能如侍御之崇阶叠陟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三·柯劭忞
  卷一百八十九 表二十九·赵尔巽
  卷一六八 陳紀二·司马光
  卷三百五十八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卷一百八十七 嘉祐三年(戊戌,1058)·李焘
  卷之五十·佚名
  第二十八章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吕思勉
  常衮传·刘昫
  一二六、张仪卒乃魏哀王九年非十年辨·钱穆
  养吉斋丛录卷之七·吴振棫
  卷二百二十二·佚名
  卷六十二·纪昀
  卷三十九·徐天麟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会·吕思勉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言巻二十五·洪迈

      五言〈原缺〉

  • 嵗时杂咏卷三十二·蒲积中

    宋 蒲积中编中秋下【今诗】中秋月【二首】 王禹偁何处见清辉登楼正午时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冷湿流萤草光凝宿鹤枝不禁鸡唱晓轻别下天涯明可鉴秋毫供吟属我曹隔年方得见终夕敢辞劳冷向天心白清临露掌髙霜台相照处寒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著者事略》·张次溪

    (近人)张江裁 记●目录著者事略 西湖安乐山樵 华胥大夫 蕊珠旧史梅 麋月楼主 沅浦痴渔 清凉旧衲 王韬 李慈铭 陈澹然 易顺鼎 罗瘿庵 沈太侔 倦游逸叟 陈彦衡●著者事略余纂《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历八载之

  • 84.郑鹧鸪诗·施蜇存

    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应进士试十六年,至光启三年(公元八八七年)方才及第。授官京兆鄠县尉,迁右拾遗、补阙。乾宁四年(公元八九七年)为都官郎中。这是他最后一任官职,诗家称之为郑都官。不久就告老归隐而卒

  •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章宗三·脱脱

        ◎章宗三   三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辛丑,宋、夏遣使来贺。癸卯,谕有司:“凡馆接伴并奉使者,毋以语言相胜,务存大体。奉使者亦必得其人乃可。”乙卯,诏罢讲议所。丙辰,如城南春水。丁巳,并上京、东京两路

  • 卷五十四·毕沅

      ◎宋纪五十四 ∷起昭阳大荒落八月,尽阏逢敦牂十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皇祐五年辽重熙二十二年   八月,丁酉朔,诏:“民诉灾伤而监司不受者,听州军以状闻。”   丁未,

  • 卷六十四·佚名

    六月初八日(己亥),上谕内阁曰:知府杨廷理、总兵丁朝雄,俱得受海口出入船户陋规银两,经军机大臣等议覆,发往新疆及军台效力,固属罪所应得。第念杨廷理所得陋规,系同知任内之事,为数无多;且逆匪滋事之初,首先招集义民,守城打仗,保护无

  • 卷三·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巻三宋 张九成 撰梁惠王章句下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

  • 卷之二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十九·吴缜

    ●钦定四库全书新唐书纠谬卷十九(宋)吴缜 撰○十九曰事有可疑文德皇后传所记恐误宜城公主传所书可疑段文昌传有疑牛氏表有可疑朱敬则预诛二张可疑张孝忠妻入朝迎公主事可疑覃王字可疑谯王传裴巽未明贾至论诸人善守柳浑

  • 钦定南巡盛典卷八十六·高晋

    名胜【浙江嘉兴杭州】烟雨楼在嘉兴府城东南滮湖中吴越钱氏建澂湖如镜万瓦鳞次雉蝶周遭晨烟暮雨杳霭空蒙渔唱菱歌与欵乃声相间洵晴雨皆宜之境乾隆壬午御书聨曰船泛春波天上坐楼称烟雨霁中来安澜园在海寜州拱辰门内初名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净土品第八十二(丹本净佛国品)尔时须菩提作是念:“何等是菩萨摩诃萨道?菩萨住是道,能作如是大誓庄严。”佛知须菩提心所念,告须菩提:“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道,三十七助道法是菩萨

  •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言。过世有佛入城分卫。与尊弟子诸菩萨俱。弟子菩萨姿容相好皆悉端正。如本所行各得其道。有一母人妊身数月。见佛及僧有所至奏。心自计愿我所怀子生。如此使为沙门佛弟子。日月满足即生安隐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一(论本第一第二)·窥基

    基撰敬礼天人大觉尊福德智慧皆圆满 无上文义真妙法正智受学贤圣僧 稽首无胜大慈氏普为利益诸有情 广采众经真要义略说五分瑜伽者 归命法流妙定力发起无著功德名 能于圣者无胜海引出最极法甘露 顶礼能见智灯灭重然法炬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三卷·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三卷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二法品第三之余 于断不遮止者。如有一类为断不善法。为圆满善法。勇猛精进炽然爱乐勤修不息。作是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证得如理善法。彼于如是勇猛

  • 画筌·笪重光

    画论。 清代笪重光。一卷。 约1670年。 用骈体文写成,辞藻华美,近如歌诀。凡四千数百言, 原是一气呵成。所论多为山水画法, 认为画应“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而“从来笔墨之探奇, 必系山川之写照, 善师者化工,

  • 春秋本例·崔子方

    北宋崔子方撰。係疏解《春秋》義例的著作。凡二十卷。崔氏疏解《春秋》之作有《春秋經解》、《春秋例要》、《春秋本例》等,此其一。是書大旨以為聖人之書,編年以為體,與時以為名,著日月以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本,故名《本例

  • 毗婆尸佛经·佚名

    二卷,赵宋法天译,佛为苾刍说过去毗婆尸佛四门游观,出家转法轮之事,与长阿含大本缘经之后分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