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十六

洪武十年十一月乙亥朔  上以大内宫殿新成制度不侈甚喜因谓侍臣曰人主嗜好所系甚重躬行节俭足以餋性崇尚侈靡必至丧德朕常念昔居淮右频年饥馑艰于衣食鲜能如意今富有四海何求不遂何欲不得然检制其心惟恐骄盈不可复制夙夜兢惕弗遑底宁故凡有兴作必量度再三不获已而后为之为之未常过度宫壸之间皇后亦能俭以率下躬服浣濯之衣皆非故为矫饰实恐暴殄天物剥伤民财不敢不谨侍臣对曰奢侈者常情同欲节俭者富贵所难  陛下安行节俭无所勉强诚宜为万世子孙之法  上曰节俭二字非徒治天下者当守治家者亦宜守之尔等岁禄有限而日用无穷费或过度何从办集侵牟剥削皆原于此须体朕怀共崇节俭庶几无悔

○丁丑宥天下罪人犯杖一百以下者

○己卯皇第三孙允炆生皇太子次子也

○壬午罢四川茶盐运司

○癸未爪哇国王八达那巴那务遣其臣八智巫沙等上金叶表贡马及白鹿孔雀犀角之属赐其王金织文绮纱罗等物八智巫沙等罗绮袭衣鞾袜有差

○卫国公邓愈卒愈初名友德后赐今名泗州虹县人姿貌魁伟有大志勇力过人元季之乱愈父顺兴亦起兵于乡戍临濠与元兵战死愈兄友隆代领其众未几友隆亦病卒众遂推愈领兵事时年始十六每出战挺身破敌军中咸服其勇岁乙未  上驻师滁阳愈自盱眙率众来附命为管军总管从  上渡江克采石取太平继而元将蛮子海牙以舟师扼采石与陈野先合兵数万逼城下  上亲督兵御之命愈与徐达以奇兵出其后大破其众野先被擒丙申定金陵拔溧水溧阳破镇江皆有功升元帅戍守广德长枪谢元帅率众来寇愈出兵奋击俘其总管武世荣及士卒千余人岁丁酉转枢密院判官移戍宣州领兵取休宁绩溪乘胜克徽州元将八元帅败去江浙苗帅杨完者率众十余万来攻徽城时徽州新附城郭未完守御之具皆未备愈厉将士与胡大海等御之大破其众生擒其将胡辛等一百五十八人苗众奔溃婺源元帅汪同遂率众来降戊戌攻婺源破元守将铁木儿不花元帅寨斩首五百余级追至婺源东门杀其帅获士卒三千余人遂克婺源又取严州攻淳安县贼帅金子琛败走获马百余疋降其校卒三千余人迁同佥枢密院事苗帅杨完者复率众屯严州乌龙岭愈拒却之转佥行枢密院事己亥领兵略浙西临安大破张士诚之众于闲林寨庚子守饶州饶城滨鄱阳湖而伪汉主陈友谅据江州数遣舟师来攻城愈督兵拒之屡败其众辛丑拜江浙行省参政仍兼佥行枢密院事总制各翼军马是时饶之境内倔强者尚怀疑阻愈示以恩信于是众皆请降寻以兵击浮梁伪参政侯邦佐弃城遁遂取乐平击败萧总管五千余众禽万户彭寿等六十八人饶境悉定进取江西驻兵临川之平塘时邓克明据抚州遣使通款而实无献城之志愈知其情卷甲夜趋比旦入城克明单骑遁翌日遣人以分省印来献愈号令严肃城中肃然无敢犯时  上亲讨江州友谅败走及取江西命愈以步兵来会壬寅授愈江西行省参知政事留镇之降将祝宗康泰反愈奔金陵命徐达讨平之愈复守洪都癸卯友谅悉兵围洪都值江水暴涨寇以舟师抵城下愈暨诸将协谋固守屡出兵挫其锋寇势沮相持凡三月会  上亲率援兵至湖口友谅惧而退因大战于康郎山友谅竟败死甲辰新淦邓克明弟志清叛据乡寨愈遣兵破之禽首贼胡理问刘右丞等五十一人遂与常遇春尽平沙坑麻岭石洞诸山寨进兵至赣州围之乙巳赣州降由是南安南雄韶州皆送款进江西右丞寻加湖广行省平章镇守襄阳襄阳西抵巴蜀北控河洛烽火相望新附之民未有定志愈以恩惠抚循之民遂以安吴元年拜御史大夫明年  上即皇帝位建元洪武命大将军徐达经略中原而以愈为征戍将军使收江淮未附州郡进攻唐州克之遂取南阳生禽元蔡国公史克新等复克随州进攻洪山寨率兵讨蜀河莽张获之自是金商均房之境悉定三年为征虏左副副将军从大将军达平陇右大破扩廓帖木儿之兵于定西招谕河州吐番诸酋何琐南普朵儿只汪家奴等皆降而河州以西朵甘乌思藏等部来归者甚众是岁定功行赏赐号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阶特进荣禄大夫勋右柱国爵卫国公食禄三千石赐以铁券四年命往湖广练兵运粮给征蜀军士五年为征南将军讨澧州等处溪洞蛮夷平之十年吐番所部川藏邀杀乌思藏使者诏愈为征南将军往讨之愈与副将军沐英分兵为三捣其巢穴败川藏之众追至昆仑山斩首不可胜计获马牛羊十余万  上嘉其功遣使召还至寿春以疾卒年四十一讣闻  上哭之恸诏辍朝三日追封宁河王谥武顺柩至三山门车驾自临奠亲为视葬地而旧茔之在凤台乡者狭隘弗称乃改择城南西山之原敕有司营建墓兆仍命迁愈母张夫人及弟冔之丧同葬焉凡丧事所须皆官给之愈兄弟三人兄即友隆弟即冔冔仕至羽林卫指挥佥事愈长子镇袭爵改封申国公次子铭西安卫指挥佥事愈沉毅简重谦恭慎密事母夫人以孝抚弟之幼孤能致其爱尤能敬礼儒士盖不独有将帅之略而兼有士君子之行云

○丁亥冬至始合祀天地于奉天殿祝文曰礼以义起贵乎情文两尽曩者建国之初遵依古制分祀天地于南北郊周旋九年于心未安诚以人君者父母天地仰覆载生成之恩一也及其严奉禋祀则有南北之异揆以人事人子事亲曷敢异处窃惟典礼其分祀者礼之文也其合祀者礼之情也徒泥其文而情不安不可谓礼方改建祀殿功未就绪今朝堂适成时当冬至讲合祀于殿廷自今以春首合祀于南郊永为定礼谨奉  皇考仁祖淳皇帝配惟  上帝  皇地祇鉴之

○己丑夜月食

○甲午敕礼部外命妇一品至七品未受封者不得戴山松特髻

○甲辰夜岁星犯房宿

○是月免河南狭西广东湖广等处今年田租

○江夏侯周德兴有罪当下狱  上特赦之召诸将相大臣谕之曰曩者豪杰并起岂无智谋壮勇之人然粗暴无礼自取败亡朕当此时饬身自守推诚任人故能成大功天下已定朕与卿等共享富贵各尽其道而往往有犯法者何也昔廖永忠数犯罪屡宥不悛又复僣侈失人臣礼甚矣夫智人君子既自守法又能训子孙为善不至犯法是以爵禄传之无穷愚者反是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为功臣者不能守法自保使朝廷屈法保汝乃不得已苟至再三朝廷亦难处矣朕于祭祀之时一心斋肃思欲格神及遣汝辈奉祭则多私利慢神甚非礼也且国家除宫室外未尝作一台榭以为游观燕乐之所而汝等乃私取材木广营室宇此岂守法教子孙之道乎念汝等相从俱尝有功致有爵位故丁宁告汝汝等毋忽朕言善自保持

○四川威茂等处土酋董贴里叛劫杀人民命御史大夫丁玉为平羌将军率师讨之

○新除有司官  上谕之曰近者天下有司奏缺官朝廷以时选补比除未久有司又复奏缺是何犯罪罢黜者之众也若移其作奸之心以为善亦何不可国家俸禄如井泉汲而不竭彼皆不思守法以保之欺人欺天竞为赃利虽积钱充屋一旦事觉皆非已有夫丈夫立志为善功业不难矣苟念虑一失沦于不善迷而不悟遂不可救夫不知为善者愚人也能为善者贤人也至于为恶者乃下愚无顾忌之人也然为善为恶特在人之存心何如耳圣贤之教率性修道而已人能推行之终身用之不尽夫人幼不识事长则知孝友此乃天赋善性若以此道日日行之即是率性之道我为善事而他人有志者效之是修道之教推广此意则何善不立何事不成今汝等之官宜鉴前非勉于为善则永安禄位矣

十二月乙巳朔日有食之

○丙午  上谕太师韩国公李善长等曰人君聪明虽得于天性然于物理必察识而后知人情必谙练而后熟设若临事不熟骤然断决恐未尽善既行之后自觉其非急欲改之妨事亦已多矣前者令皇太子躬听朝臣启事欲其练习国政恐听览之际处置或有未当自今诸司政事启于东宫者卿等二三大臣更为参决可否然后奏闻

○丁未上谓都督府臣曰元末天下纷扰朕荷天命赖将帅之力削平祸乱四方以宁追思往昔知谋英武之士或没于王事或考终天年功在国家不可以泯其有子孙者宜录用之庶以慰死者之灵于是都督府录丁忠等五百十一人以闻授指挥千百户有差  上又恐其年少未更事令于在京直隶卫所署事以试之

○戊申置神宫内使监掌太庙洒扫陈设之事设监令正五品丞从五品司香奉御正七品典簿从九品天地坛祠祭署神坛署各设署令正七品丞从七品司香奉御正八品甲乙丙丁戊五库库设大使正七品副使从七品及置皇城门官端门承天门东长安门西长安门东安门东上门东上南门东上北门西安门西上门西上南门西上北门北安门北上门北上东门北上西门门设正正七品副从七品

○庚戌以内使金吉为圜丘署令洪文杜庆为司香奉御

○辛亥真腊国王参答甘武者持达志遣使奈妹等奉表贡方物贺明年正旦赐其王织金文绮纱罗使者衣帛有差

○癸丑以山东按察司佥事李渼为凤阳府知府渼滑县人始以儒士徵为监察御史历山东按察司佥事丁外艰服阕授今职

○丙辰太原府阳曲县地震

○戊午命监察御史孙化鲁干署通政使司左右参议 ○庚申置兵马指挥司于聚宝门外

○命晋王府所牧官羊悉令护卫牧养先是晋府官羊累年散于州县牧畜羊之孳生息耗不一有司律以常数勾稽督责吏缘为奸民病之至是  上闻之故有是命

○甲子夜白虹贯月

○戊辰平羌将军御史大夫丁玉兵至威州土酋董贴里率众来降诏置威州千户所守之

○己巳改广东万全驿为温泉驿儋州感恩县白沙驿为甘泉驿琼州府驿为琼台驿仓为广丰仓

○癸酉享太庙

○是月各道按察司官来朝  上谕之曰朕以天下之大民之奸宄者多牧民之官不能悉知其贤否故设风宪之官为朕耳目察其善恶激浊扬清绳愆紏缪此其职也凡任风宪者宜体朕此意以公正为心廉洁自守国家法律必务精详用法有失鬼神鉴焉至于奸民犯法吾所甚恶必务除之不可贷也有司以抚治吾民为职享民之奉而不思恤民惟以贪饕掊克为务此民之蠹也宜紏治其罪毋以姑息纵其为害汝等安坐高堂其视民相去远矣不思问民疾苦公其听断将安用汝乎今官以九年为考非一日积也汝当谨守法度思称其职苟或不然鬼神鉴之

○高丽国遣使来贺明年正旦  上以王颛既被弑而其国数遣使入贡敕中书宰臣曰高丽国王王颛自入朝贡奉表称臣云世世子孙愿为臣妾数年之后被奸臣所弑及奉表来贡皆云嗣王所遣莫明其实故拘其使询之终不得其详拘之既久朕不忍其有父母妻子之情特敕归之未几复遣使至却而弗纳不逾数月又遣使以朝正为名奉表贡马皆称嗣王如此者五朕观高丽之于中国自汉至今其君臣多不怀恩惟挟诈以构祸在汉时高氏失爵光武复其王号旋即寇边大为汉兵所败唐尝锡封随复背叛以至父子就俘族姓遂绝迨宋兴王氏当国而逼于契丹女真甘为奴虏元世祖入中原尝救其国于垂亡而乃妄生疑贰盗杀信使屡降屡叛数遭兵祸今王颛被弑奸臣窃命春秋之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又何言哉而其前后使者五至皆云嗣王遣之中书宜遣人往问嗣王如何政令安在若政令如前嗣王不为羁囚则当依前王所言岁贡马千匹差其执政以半来朝明年贡金一百斤银一万两良马百匹细布一万仍以所拘辽东之民悉送来还方见王位真而政令行朕无惑也否则弑君之贼之所为将来奸诈并生肆侮于我边陲将构大祸于高丽之民也朕观彼奸臣之计不过恃沧海重山之险固故敢逞凶跳梁以为我朝用兵如汉唐不知汉唐之将长骑射短舟楫不利涉海朕自平华夏攘胡虏水陆征伐所向无前岂比汉唐之为中书其如朕命遣人往观其所为且问王之安否○永平卫指挥刘广巡边兵次中兴州胡兵三百余骑奄至广率兵奋击之斩其骑士百余人擒其平章安童以归余众溃去

○是岁户部奏垦田一千五百一十三顷七十九亩

○太仆寺奏孳生马二万一千八百一十六匹

猜你喜欢
  卷九十四 志六十九·赵尔巽
  卷十九 崇祯十六年癸未·计六奇
  第十九回 郭从谦突门弑主 李嗣源据国登基·蔡东藩
  卷三十六·佚名
  卷三十求志·何良俊
  卷之三百八·佚名
  卷五【九则】·岳珂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二百四十四·纪昀
  孙惠蔚传·李延寿
  邹智传·张廷玉
  庭闻录卷一·[清]刘健
  卷二十六·杨士奇
  铁政例·佚名
  职官五○·徐松
  卷56·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甲集第二十·钱谦益

    林膳部鸿一百八首【感秋(二首)】阳精自东生,阴魄复西没。两曜无停机,万古一超忽。方平笑麻姑,绿鬓已成雪。谁识青青松,蟠根向溟渤。四时互相竭,两曜无停轴。夏炎方满盈,秋气忽已肃。空闺有佳人,十载常独宿

  • 莲子居词话卷之三·吴衡照

    香祖笔记有可议处王新城尚书,立论和平近理,然亦有可议者。如香祖笔记,以尹吉甫惑听妻谗,至使其子伯奇衣苔带藻,作履霜之操,此与晋献、骊姬之事何异。而诗人顾称之,其犹后世词人之谀韩侂胄、贾似道者,动拟以伊周,庸足信乎云云。

  • 卷七十·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七十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十五旁流【有姓氏无字里世次可考者九人】薛奇童楚调禁苑春风起流莺绕合欢玉牕通日气珠箔卷轻寒杨叶垂隂砌梨花入井阑君王好长袖新作舞衣寛张谔东封山下宴羣臣万国扈封

  • 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补编一·佚名

    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紧要宜毖近患而豫远谋摺(光绪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军机处密寄署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上谕(光绪九年十一月十八日)福州将军穆图善等奏筹备台湾防务摺(光绪十年正月初四日到)福州将军穆图

  • 卷四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四十八 朱批杜滨奏摺 雍正六年十月初四日陕西粮盐道【臣】杜滨谨 奏窃【臣】一介庸愚荷蒙 圣恩由吏科给事中补授陕西粮盐道本年三月十四 日恭请 圣训教诲谆切勉励周详又 赏【臣】摺奏着遣家

  • 李灿基·周诒春

    李灿基 字伯曜。年四十岁。生于上海。叔福畴。未婚。初学于香港拔萃书室。皇仁书院。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任广州英文学校英文教员。三水凤冈高等小学数学教员。粤汉铁路副工程师。光緖三十年。以官费游美。入麻省工

  • 卷十九·孙奇逢

    告子章句上性犹杞栁章仁义是性中生出桮桊是杞栁造成天人之别内外之分划然告子认性本无仁义故著以为字孟子戕贼字极力辩析只是破他为字尚未説到性之善性犹湍水章东西虽有两分之势上下则属一定之理此人性所以无有不善也

  • ●七、经学统一时代·皮锡瑞

    学术随世运为转移,亦不尽随世运为转移。隋平陈而天下统一,南北之学亦归统一,此随世运为转移者也;天下统一,南并于北,而经学统一,北学反并于南,此不随世运为转移者也。《北史儒林传序》“自正朔不一,将三百年;师训纷纶,无所

  • 殖善根品第十三·佚名

    复次阿难。若有比丘受持如是诸法门已。有诸清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乐闻法故有来听者不为演说。是人则为如来怨仇。何以故。是诸人等应为法器。乐欲闻法。不为说故彼不得闻。以不闻故即便退失己之善根。亦复退失他人善根

  • 中华民国国民道德与佛教·太虚

    ──八年春作──自民国成立,朝野之士固屡次以共和国之元素在乎道德为言,唱国民道德主义,以期改造国民之人格,使咸进于善。顾迄今国俗民心败坏愈甚,虽欲退求一日之法治亦不可得,此其故奚在耶?曰:是皆瞩道未真,建德无本,人心失所

  • 大元延祐重刊人天眼目后序·智昭

    昔越山晦嵓昭禅师。于宋淳熙间。编集五家宗旨。名曰人天眼目。流布丛林。传写既久。未免有乌焉亥豕之误。其写本亦多不同。曰彼曰此。互有得失。暇日参考同异。讹者正之。阙者补之。妄者削之。犹虑未善。然其元本排列

  • 卷第十一(本末合)(尽第十地)·慧苑

    续华严略疏刊定记卷第十一(本末合)(尽第十地) 第六现前地中二。先料简。后释文。 前中略显二门。一释名。二次第。 初释名者。摄论云。由缘起智。能令般若波罗蜜多现在前故。名现前地。世亲释云。谓此地中。住缘起智

  •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佚名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简称《大丹隐书》。撰人不详,约出放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 《上清大有八素大丹隐书

  • 养命机关金丹真诀·佚名

    凡三十六条,解内丹名词及步骤,多体内神名,重三丹田、日晶月华及斋戒咒。

  • 诗格·王昌龄

    唐代诗论著作。原署王昌龄著。又名《王少伯诗格》。书中分诗为“十七势”,即17种结构体例。讲诗的“入作”、即“言题目意”,并有例诗为说明,探讨了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写景与情意表达的关系,注重写景为“入作”服务

  • 淮城纪事·佚名

    一卷。明不着撰人名氏。该书记甲申(1644年)春李自成率农民军进军京师,预遣部下至山东、河南充任官吏,安抚地方,四处招降。时明朝淮抚路振飞、按台王燮同备兵守御,拒不归顺,并杀害大顺遣官。李自城攻占北京,路、王二人仍负隅

  • 人本欲生经注·道安

    一卷。晋代释道安撰。道安,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省冀县)人。为天竺高僧佛图澄弟子。从小父母早亡,由外兄孔氏抚养。七岁启蒙,十五岁对五经文已相当通达,转学佛法。十八岁出家为僧,二十四岁左右受业佛图澄。因他记忆力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