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一崇训

文潞公致仕归洛,入封时年八十矣。神宗见其康强,问卿摄生亦有道乎?潞公对无他,臣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酌中恰好即止。上以为名言。 

胡文定语杨训曰:人家最不要事事称意,常有些不足处才好。若人家事事足意,便有些不好事出来,亦消长之理然也。 

陈元用家极富厚,性喜聚书而不置产业。或问之,元用曰:有好子孙不必置庄田,以彼必能自置也。若子孙不贤,虽与庄田必不能守,置之何益? 

大抵观人之术无他,但作事神气足者,不富贵即寿考。凡人作十事,能一一中理无可议者,已自难得。况终身作事中理耶?其次莫若观其所受,此最切要。升不受斗,不覆则毁。此物理之不可移者。 

温公耆英真率会约。 

序齿,不序官。 

为具,务简素。 

朝夕食,各不过五味。 

菜果脯醢之类,各不过三十器。 

酒巡无筭,深浅自斟。主人不劝,客亦不辞。 

逐巡无下酒时,作菜羹不禁。 

召客共用一简,客注可否于字下,不别作简。 

或因事分简者,听。 

会日早赴,不待促。 

违约者,每事罚一巨觥。 

朱晦翁尝泛言交际之道曰:先人有杂录册子,记李仲和之祖与包孝肃同读书一僧舍。每出入必经由一富人门,二公未尝往见之。一日富人俟其过门邀之坐,二公托意他事不从。他日复招饮,以甚勤,李欲往,包公正色语曰:“彼富人也。吾徒异日或守乡郡,今妄与之交,岂不为他日累乎?”竟不往。后十余年,二公果相继典乡郡。晦翁因嗟叹前辈立己接人之严,盖如此。 

元丰中,王荆公乞罢政,神宗未许。公唤老僧化成卜一课,更欲看命。化成曰:三十年前与公看命,今仕至宰相,复何问。公曰:但力求去,上未许,且看旦夕便去得否。化成曰:“相公得意浓时正好休。要去在相公不在上,不疑何卜。”公怅然叹服,去意遂决。 

韩魏公在相府时,家有女乐二十余辈。及崔夫人亡后,一日尽厚遣之。同列皆劝公且留之以为暮年欢。公曰:“所乐能几何?而常令人心劳。孰若吾简静之为乐也。” 

伊川与韩持国泛舟于颍昌。有一官员上书谒见大资,却是求知己。伊川云:“大资居位,却不求人,乃使人倒来求己。”持国曰:“求荐章常事也。”伊川曰:“只为曾有人不求者不与,来求者却与。遂致人如此。”持国叹服。 

许鲁斋曰:臣子执威权未有无祸者,岂唯人事在,天道亦不许。夫月,阴魄也,借日为光。与日相远则光盛。犹臣远于君则声名大威权重,与日相近则光微,愈近愈微。臣道阴,道理当如此。大臣在君侧而擅权,此危道也。古人举善荐贤不敢自名,欲恩泽出于君也,刑人亦然。恩威岂可使出于己?使人知恩威出于己,是生多少怨敌,其危亡可立待也。故月星皆借日以为光,及近日却失其光。此理殊可玩索。 

或问夏忠靖公(原吉)曰:“量可学乎?”公曰:“某幼时,有犯者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自熟,殊不与人较。某何曾不自学来。”又曰:“处有事当如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若先自张惶,则中便无主矣。” 

林和靖云:“张饱帆于大江,骤骏马于平陆,天下之至快,反思则忧。处不争之地,乘独后之马,人或我嗤,乐莫大焉。” 

又曰:费千金为一瞬之乐,孰若散而活冻馁者几千百人?处眇躯以广厦,何如庇寒士于一厘之地乎? 

古之孝弟力田,行著于州里党族,名闻于朝,故命之以官。其临民也安得不岂弟?其从事也安得不服劳?其处己也安得不廉?其事上也安得不忠?后之人,强记博识,专于缉缀,有不知父子兄弟之伦者,有不知稼穑之艰难者,盗经典子史为取富贵之筌蹄。故忠义日薄,名节日衰。此无他,去古既远,无成周宾兴之法耳。观和靖之言,则知在宋之时,已自如此矣。 

司马温公曰: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又曰: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事毕则返命焉。或所命有所不可行者,则和色柔声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然后改之;若不许,苟于事无大害者,亦当曲从。若以父母之命为非而直行己志,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况未必是乎? 

蔡虚斋云:韩魏公称司马文正公曰:“大忠大义,充塞天地,横绝古今。”当与有志之士同有执鞭之愿。呜呼!丈夫岂不在自立哉?魏公何如人也,其于温公又为前辈,而推重温公如此,温公所自公何如哉? 

鹤林玉露云:大率近习畏宰相则为盛世,宰相畏近习则为衰世。 

古人云:仲尼孝子延陵慈父,其葬骨肉皆微薄矣。非苟为俭,诚便于体也。德弥厚者葬愈薄,知愈深者葬愈微。丘垄弥高,发掘必速。此古人之诇戒也。 

《景行录》云:观朝夕近卧之早晏,可以卜人家之兴替。 

《绿雪亭杂言》云:“或问浦江郑氏家范如何?”愚曰:“卓哉雍睦之义,岿然薄俗之灵光也。胡可及哉?”曰:“斯义也,古有之乎?”愚曰:“周时一夫受田百亩,仰事父母,俯育妻子,不过数口而已,未闻合族而食也。诸侯大夫之家,立宗子以统族人,使之联属昭穆,不至涣散而已,亦未闻合族而食也。”或曰:“先王胡为不以此义训天下?”愚曰:“先王盖虑其势或有难行也,情或有不顺也,是故以势言之。世远则祖宗祧庙,情乖则兄弟阋墙。夫妻且有脱辐之隙,妇姑不免反唇之讥。矧族之人,亲尽服尽而情尽,犹涂人耶。苟欲其聚于一门之内而饔殆之,能保无矛盾冰炭者乎?将一一绳之以家训,则法非官府,人有悖心。以情言之,夫既合族而食矣。则凡饮食诸需悉制于长族者,孝子之养亲也,欲每食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可专遂乎?慈母之爱孩提也,欲以梨栗而止啼,可专遂乎?卑幼之厚亲友也,欲以杯酒而合欢,可专遂乎?将人人各遂其愿,则家政差池,莫之统纪。夫势有难行,情有不顺,是以先王不敢强之也。即有能然者,则褒嘉之,宠锡之,表厥宅里以树风声。夫岂鄙夷其义而莫之训耶?”或曰:“然则古礼有合族以食之礼如何?”愚曰:“非此之谓也。古者世禄之家,合族而食者,以服世降一等。齐衰一年四会食,大功一年三会食,小功一年再会食,缌麻一年一会食。服尽则不及焉,非概族而会食也。” 

韩魏公尝云:临事若虑得是,劄定脚做,更不得移。成败则任他,方可成务。如琦孤忠,每赖鬼神相助,幸而多有成。 

韩魏公平日谓成大事在胆,未尝以胆许人,往往自许也。 

韩魏公闩:阅人多矣,久而不变为难。 

薛文清公《从政录》曰:士之气节全在上之人奖激,则气节盛。苟乐软熟之士而恶刚正之人,则人务容身而气节消矣。 

当官不接异色人最好。不止巫祝尼媪宜疏绝,至于匠艺之人虽不可缺,亦当用之以时,不宜久留于家。与之亲狎,皆能变易听闻,簸弄是非。儒士固当礼接,亦有本非儒者,或假文辞或假字画以媒进,一与之款洽,即堕其术中。如房琯为相,因一琴工黄庭兰出入门下,依倚为非,遂为相业之玷。若此之类,能审察疏绝,亦清心省事之一助。 

《读书录》云:凝重之人,德在此,福亦在此。 

须要有包含则有余,发露太尽则难继。 

势到八九分即已,如张弓然,过满则折。 

闻事不喜不惊者,可以当大事。 

小事易动则大事可知,大事不动则小事可知。安重深沉者,能处大事;轻浮浅率者,不能。 

处事了不形于言,尤妙。 

尝见人寻常事处置得宜者,数数为人言之,陋亦甚矣。古人功满天地,德冠人群,视之若无者,分定故也。 

治小人,向他人声扬不已,不惟增小人之怨,亦见其自小。 

人当大着眼目,则不为小小者所动。如极品之贵,举俗之所歆重,殊不知自有天地来若彼者多矣。吾闻其人亦众矣,是又足动吾念耶。惟仁义道德之君子,虽愿为之执鞭可也。 

章枫山先生云:处顺境而乐之者易,处逆境而乐之者难。若曾点之浴沂,邵雍之击壤,皆顺境也。惟床琴于浚井之日,絃歌于绝粮之余,以至捉襟肘见而歇商声,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乃为境之逆而乐之真耳。岂人所易及哉?杨升庵云:有问予颜子不改其乐,所乐何事?予曰:“且问子人不堪其忧,所忧者何事?知人之所忧,则知颜子之所乐矣。”传曰:古有居岩穴而神不遗,末世有为万乘而日忧悲。此我辈文字禅,不须更下一转语也。 

猜你喜欢
  世宗纪三·薛居正
  卷五百一 列传二百八十八·赵尔巽
  卷一百四十五 慶曆三年(癸未,1043)·李焘
  ●卷一百二十七·徐梦莘
  卷之三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九十九·佚名
  第三十六章 南北朝的始末·吕思勉
  二百八十四 上谕著江南总督范时绎查封曹(兆页)家产·佚名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来保
  绎史卷一百二·马骕
  悲士不遇赋·司马迁
  秦琼传·欧阳修
  渚宫旧事卷五·余知古
  三·钱穆
  卷十一·曾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诗三百首卷十一七言乐府·蘅塘退士

    《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解】: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2、浥:湿润。3、客舍:旅馆。4、柳色:柳象征离别。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

  • 原序·赖良

    大雅集原序古者天子廵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葢将以探民生之休戚以知王政之得失此周人所以不能已于采诗之官也欲观民风而必采诗以陈者民之情因言以宣犹物因风之动以有声也则诗者志之所存情之所感而言之所从以出者乎但上

  • 卷六·吴雯

    钦定四库全书莲洋诗钞卷六蒲州吴雯撰五絶野渡野渡添秋水危桥一线通临深能自力终不污泥中渡河曲岸鸳鸯稳囬村荻苇秋伤心今昔事不肯付东流宝公拙龙千柱少巧鸠一柴足忽罢滏阳工西山坐茅屋卦山四首【録一首】石路何盘盘老

  • 钱惟演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俶之子,生于太平兴国二年,《全宋词》作生于建隆三年(962),误。随父归宋,为右屯卫将军。真宗时,召试学士院,改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随知制诰,为翰林学士,

  • 第四十二回 误军机屡易统帅 平妖妇独著芳名·蔡东藩

      却说四川的乱事,也是从搜捕教徒而起。先是金川一役,温福阵亡,官兵溃散,一班游勇,欲归无所,与失业夫役,无赖悍民,互相勾结,四处剽掠。官吏闻警往捕,遂收入白莲教会,冀他援应。适达州知州戴如煌,老昏颠倒,饬胥吏搜缉教徒,把富户

  • 第四十七回 袁公子坚请故军统 梁财神发起请愿团·蔡东藩

      却说段祺瑞自督鄂还京,虽仍任陆军总长,兵权已被大元帅摘去,他已怏怏不乐,屡欲辞职,至中日交涉,又通电各省,屡次主战,袁总统已加猜忌,至是闻徐世昌言,决意去段,只一时想不出替身,犹在踌躇未决。忽见长子克定,自门外趋入,向他禀

  • 谷山笔麈卷之二  纪述一·于慎行

    纯皇之诞孝庙也,时万贵妃宠冠后廷,宫中有孕者,百方堕之。孝穆太后旧为宫人入侍,已而有孕。贵妃使医堕之,竟不能下,乃?育之西宫,报曰:「已堕。」上不知也。一日,上坐内殿,咄嗟自叹,一内使跪问故,上曰:「汝不见百官奏耶?」小内使应曰:

  • 卷十六·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十六明 俞汝楫 编仪制司职掌王国礼来朝国初诸王朝觐在朝堂行君臣礼在便殿行家人礼见东宫亦然後不行凡亲王来朝洪武六年定亲王每岁朝觐不许一时同至务要一王

  • 卷三十六·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三十六宋 赵汝愚 编天道门祥瑞上太宗论麟       徐铉等臣等按春秋传云麏身而有角者麟瑞应图云麟者仁兽也又云麟王者之嘉瑞春秋感精符云麟一角者明海内共一主也伏以陛下道冠百王庆延

  • 卷五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二礼部祠祭清吏司丧礼三凡皇贵妃丧礼疾革自大内移至吉安所初薨皇帝辍朝五日素服十日【若殡期逾十日及殡而止】命所出皇子公主持服皇子去冠纬公主皇子福晋去簪珥届时入金棺奉安金棺於正

  • 序·邢昺

    魏何晏注,宋邢邴疏。邴字叔明,曹州济阴人。太平兴国中擢九经及第,官至礼部《尚书》,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盖咸平二年诏邴改定旧疏,颁列学官。至今承用,而传刻颇讹。《集解》所引十三家,今本各题曰:“某氏”,皇侃《义疏》则

  •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1)·戴圣

    ——音乐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原文】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2),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③。是故志微、瞧杀之音作(4),而民思忧;啤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5),而民康乐;粗厉、猛起、

  • 卷第四十·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无义纳息第七之二云何名住对面念耶。答修观行者。系念眉间。或观青瘀或观膀胀。或观脓烂。或观破坏。或观异赤。或观被食。或观分离。或观

  • 卷五十二·彭绍升

    居士传五十二金正希熊鱼山传金正希名声一。字子骏。湖南嘉鱼人。少从父游於休宁家焉。初好阳明近溪之学。为文洞达原本。脱弃训故。读者往往骇之。年二十六学佛法。习静古刹中。一日食茄而甘。遂长斋。其友程开祚就正

  • 兜率龟镜集缘起·弘赞

    是集之由作也。初本师和尚侍者远目上座。以童真入道。精修密践。得上生征应。缁素见闻。莫不感羡咨嗟。时清士曾通绍。因启师曰。绍闻。西方有往生集。行世。而兜率上生。古今不乏名贤。何独无乎。愿师撰之。以为万世

  • 卷之四·佚名

    禅林备用卷之四 水 专使请住持 凡住持补处公拈已定文命下寺。库司会两班耆旧茶。卜日通先书命制山门疏。茶汤榜。缺书记择才德人用绢素制榜。当修广如法。库司送纸诸寮作书。差能事行者老郎通书。次请人充专使。或

  • 气法要妙至诀·佚名

    气功著作。作者姓名、成书年代不详。本文主要论述气功养生法中“气法”的巧妙及深奥道理。同时结合导引,指出习炼气功,认识神气的相互关系至为重要,因为神气的相互作用促进身体的阴阳变化。同时还认为习炼气功,要节制

  • 花王阁剩稿·纪坤

    《花王阁剩稿》是纪昀高祖纪坤所著诗集的残卷。乾隆在三十九年(1774)下诏征天下之书时,纪昀将此书作为家藏秘本呈献,此书收入《四库全书总目》集部180卷,别集类存目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