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诗三百首卷十一七言乐府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解】:

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韵译】: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注解】:

1、桂魄:月的别称。

【韵译】: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

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

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评析】:

这是写宫怨的诗。前两句写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写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所谓“心怯空房”,其实是无人临幸的委婉说辞而已。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一经点破,怨情即跃然眼前。

=============================

《长信怨》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注解】:

1、奉帚句:意为清早殿门一开,就捧着扫帚在打扫。

2、团扇:相传班婕妤曾作《团扇苻》。

3、日影:这里也指皇帝的恩意。

【韵译】:

清晨金殿初开,就拿着扫帚扫殿堂;

姑且手执团扇徘徊度日,消磨时光。

即使颜白如玉,还不如丑陋的寒鸦;

它飞还昭阳殿,还带君王的日影来。

【评析】:

这首宫怨诗是借咏汉班婕妤而慨叹宫女失宠之怨的。婕妤初受汉成帝宠幸,后来成帝偏幸赵飞燕妹妹,她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诗的首句即写供奉太后之事;二句写婕妤曾作“团扇诗”《怨歌行》,自比扇子,恐怕秋凉被弃箧中;三、四句写虽颜美如玉,失宠之后却不如丑陋的乌鸦。以颜色比颜色,虽不同伦类,却显得奇特精巧,写出宫女失宠之后,对其同类的嫉羡之情。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解】: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韵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评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

《清平调·其一》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解】:

1、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2、槛:有格子的门窗。

3、华:通花。

4、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5、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韵译】: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

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

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评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

《清平调·其二》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注解】:

此篇无注释。

【韵译】:

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

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

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评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二首,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

《清平调·其三》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注解】:

此篇无注释。

【韵译】: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

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

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

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依栏杆。

【评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皇三位一体化了。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人倚阑干、花在栏外,多么优雅,多么风流!

全诗语言艳丽,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无怪乎深为玄欣赏,贵妃喜爱。

=============================

《出塞》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

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韵译】: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

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评析】: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解】:

1、金缕衣:以金线制成的华丽衣裳。

2、堪:可。

3、直须:不必犹豫。

【韵译】: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评析】:

此题诗人《全唐诗》为无名氏。这首诗含义比较单纯,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乐及时”的宗旨看似乎低了,作“珍惜时光”看,便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卷三十·王十朋
  卷七十七·徐世昌
  卷一百·王奕清
  卷441 ·佚名
  卷193 ·佚名
  卷四·李攀龙
  卷九·魏源
  卷六十七·吴之振
  卷九十·陈焯
  卷一百六·陈元龙
  卷九十八·陈元龙
  卷一百三十一·佚名
  御选明诗卷四十六·康熙
  第三回 喜成佳偶·蒲松龄
  李师中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九十八·彭定求

        卷698_1 【不出院楚公(自三衢至江西作)】韦庄   一自禅关闭,心猿日渐驯。不知城郭路,稀识市朝人。   履带阶前雪,衣无寺外尘。却嫌山翠好,诗客往来频。   卷698_2 【江边吟】韦庄   江边烽燧几时休,江上行

  • 冯去非·唐圭璋

      去非字可迁,号深居,南康军(今江西星子)人。绍熙三年(1192)生。淳祐元年(1241)进士。尝干办淮东转运。宝祐四年(1256),召为宗学谕。理宗下诏立石,禁三学诸生上书,去非不肯书名,遂罢归。年八十馀卒。   八声甘州   过松江  

  • 卷三十四·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三十四   歙县汪立名编後集四【律诗凡九十八首】 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 承华东署三分务履道西池七过春歌酒优游聊卒岁园林萧洒可终身留侯爵秩诚虚贵疏受生涯未苦贫月俸百千官二品

  • 流浪人的夜歌·戴望舒

    残月是已死的美人,在山头哭泣嘤嘤,哭她细弱的魂灵。怪枭在幽谷悲鸣,饥狼在嘲笑声声在那残碑断碣的荒坟。此地是黑暗底占领,

  • 卷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二十千秋节有感二首【洙曰按唐纪宗以八月五日生宴百官于花蕚楼下百官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以下献镜及子露囊○大歴四年秋至冬潭州作】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先朝常宴防壮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正统十一年夏四月戊戌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己亥赐南京刑部右侍郎郑泰诰命并封赠其祖父母父母妻○庚子封代府潞城王第二子仕圩第三子仕堜为镇国将军锡诰命冠服○赐秦府兴平王庶孙名公金□赏○命江西按察司副

  • 卷之七百九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读史记十表卷二·汪越

    南阳汪越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太史公读春秋厯谱谍【索曰案刘杳云三代系表旁行邪上并效周谱谱起周代艺文志有古帝王谱又自古为春秋学者有年厯谱谍之说故杜元凯作春秋长厯及公子谱盖因于旧说】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 政学录卷二·郑端

    畿辅丛书 枣强郑端辑 直省 督抚 布政司 按察司 提学道 守巡道 盐运司 知府 同知通判推官 知州知县 州县佐贰 教官 弟子 科甲

  • 春秋书法钩元卷二·石光霁

    明 石光霁 撰书郊九【南郊 周之郊二天子以冬至祭上帝又以孟祭天 春祈谷于上帝鲁得以孟春祈谷亦曰郊】【胡氏】诸侯祭天其僣极矣春秋削而不书则无以志其失为后世戒悉书之则嵗事之常有不胜书是故因礼之变而书于策【

  • 卷四·张自超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宗朱辨义卷四高淳张自超撰闵公元年春王正月【先君卒逾年而即位礼也庄僖继故不忍修即位之礼是已桓宣继故而修即位之礼者翚遂以即位掩覆其弑逆之迹也庆父弑般亦似宜修礼以掩覆之而不奉闵公即位者何也庆

  • 内容提要·马叙伦

    本书主要是阐述原著的意义,也兼及文字的注释。在述义、注释方面,作者列举自汉以来各家的意见,加以考订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此外作者根据庄子本文,提出了庄子哲学是受印度哲学影响的意见,文中多处是以佛学理论来释证的

  • 中本起经卷上·佚名

    (次名四部僧出长阿含)    后汉西域沙门昙果共康孟详译  转法轮品第一  阿难曰。吾昔从佛闻如是。一时佛在摩竭提界善胜道场元吉树下。德力降魔。觉慧神静。三达无碍。度二贾客。提谓波利。授三自归。然许五戒

  •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并序)·道宣

    大唐京师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余以闇昧。少参学府。优柔教义。咨质贤明。问道绝于儒文。钦德承于道立。故居无常师。追千里如咫尺。唯法是务。跨关河如一苇。周流晋魏披阅。累于初闻。顾步江淮缘构。彰于道听。遂以立年

  •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一卷·佚名

    宋沙门释僧璩于杨都中兴寺依律撰出(羯磨随事乃有众多且依成文略出要用苦余不尽在于大本凡在大众内欲作羯磨作羯磨者集唱僧今和集欲作何事僧中一人应随答作某羯磨)又唱不来诸比丘说欲(说已唱白羯磨若在戒场上但唱也)。

  • 三个火枪手·大仲马

    19世纪法国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大仲马的著名历史小说。大仲马取材于历史,但并不描摹历史。他说:“历史是什么?是我挂小说的钉子。”《三个火枪手》就是以17世纪20年代法国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历史事件为框架,通过

  • 谐噱录·朱揆

    古代民间笑话作品集。唐朱揆纂。书已佚,明刊《雪涛谐史》存43则。清顺治刊《说郛》则作“唐刘纳言撰”,《唐书·艺文志》载刘纳言另有《俳偕集》15卷,《说郛》有误。著名笑话《故是一凤》(记邓艾口吃)、《渐至佳境》(

  • 彻悟禅师语录·彻悟

    一卷。清代释际醒撰。彻悟,号梦东。生于1741年,卒于1810年。为清代弘扬净土宗代表人物之一。彻悟初从北京广通寺粹如参禅,后继主法席,为道俗所归仰。嘉庆五年 (1800),居京郊怀柔红螺山资福寺,倡导念佛,依从者众多,遂成为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