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宗纪三

显德三年春正月乙未朔,帝不受朝贺。前司空苏禹珪卒。丁酉,李穀奏,破淮贼于上窑。戊戌,发丁夫十万城京师罗城。庚子,诏取此月八日幸淮南。殿中监马从赟免所居官,坐干没外孙女霍氏之资产,为人所讼故也。辛丑,以宣徽南院使向训为权东京留守,以端明殿学士王朴为副留守。壬寅,车驾发京师,丁未,李穀奏,自寿州引军退守正阳。辛亥,李重进奏,大破淮贼于正阳,斩首二万余级,伏尸三十里,临阵斩贼大将刘彦贞,生擒偏将咸师朗已下,获戎甲三十万事、马五百匹。先是,李穀驻军于寿春城下,以攻其城,既而淮南援军大至,乃与将佐谋曰:“贼军舟棹将及正阳,我师无水战之备,万一桥梁不守,则大军隔绝矣,不如全师退守正阳浮桥,以俟銮辂。”诸将皆以为然,遂燔其粮草而退。军回之际无复严整,公私之间颇多亡失,淮北役夫亦有陷于贼境者。帝闻之,急诏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率师赴之。时淮贼乘李穀退军之势,发战棹数百艘沿淮而上,且张断桥之势,彦贞以大军列阵而进。李重进既至正阳,闻淮军在近,率诸将渡桥而进,与贼军遇,重进等合势击之,一鼓而败之。 马令《南唐书》:世宗亲征,行至圉镇,闻蒨军却,意唐兵必追之,遣李重进急趋正阳,曰:“唐兵且至,宜急击之。”彦贞等闻蒨退军,皆以为怯,裨将咸师朗曰:“追之可大获。”刘仁赡使人喻之曰:“君来赴援,未交战而敌人退,不可测也,慎勿追逐。君为大将,安危以之,脱有不利,大事去矣。”前军张全约亦曰:“不可追。”彦贞曰:“军容在我,汝辈何知?沮吾事者斩!”比至正阳,而重进先至,未及食而战。彦贞施利刃于拒马,又刻木为兽,号捷马牌,以皮囊布铁蒺藜于地。周兵见而知其怯,一鼓而败之,彦贞死于阵。 杀获之外,降者三千余人,皆为我将赵晁所杀。甲寅,车驾至正阳。以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命宰臣李穀判寿州行府事。乙卯,车驾渡淮。丙辰,至寿州城下,营于州西北淝水之阳,诏移正阳浮桥于下蔡。庚申,耀兵于城下。 《春明退朝录》云:家有《范鲁公杂录》,记世宗亲征忠正,驻跸城下,中夜有白虹自淝水起,亘数丈,下贯城中,数刻方没。 壬戌,今上奏,破淮贼万余众于涡口,斩伪兵马都监何延锡等,获战船五十艘。

二月丙寅,幸下蔡。斩前济州马军都指挥使康俨于路左,坐桥道不谨也。朗州节度使王进逵奏,领兵入淮南界。戊辰,庐寿巡检使司超奏,破淮贼三千于盛唐,获都监伪吉州刺史高弼以献。诏释之。兵部尚书张昭奏,准诏撰集兵法,分为十卷,凡四十二门,目之为《制旨兵法》,上之。优诏褒美,仍以器币赐之。壬申,今上奏,破淮贼万五千人于清流山,乘胜攻下滁州,擒伪命江州节度使、充行营应援使皇甫晖,常州团练使、充应援都监姚凤以献。 王

铚《默记》:李景闻世宗亲至淮上,而滁州其控扼,且援寿州,命大将皇甫晖、监军姚凤提兵十万扼其地。太祖以周师数千与晖遇于清流关隘路,周师大败,晖整全师入憩滁州城下,会翊日再出。太祖兵聚关下,且虞晖兵再至,闻诸村人,云有镇州赵学究在村中教学,多智计,村民有争讼者,多请以决曲直。太祖往访之,学究曰:“我有奇计,所谓因败为胜,转祸为福。今关下有径路,人无行者,虽牌军亦不知之,乃山之背也,可以直抵城下。方值西涧水大涨之时,彼必谓我既败之后,无敢蹑其后者,诚能由山背小路率兵浮西涧水至城下,斩关而入,可以得志。”太祖大喜,且命学究以指其路,学究亦不辞,而遣人前导,即下令誓师,夜从小路行,三军跨马浮西涧以迫城,晖果不为备。夺门以入,晖始闻之,率亲兵擐甲与太祖巷战,三纵而三擒之,遂下滁州。 甲戌,江南国主李景遣泗州牙将王知朗赍书一函至滁州,本州以闻,书称唐皇帝奉书于大周皇帝,其略云:“愿陈兄事,永奉邻欢,设或俯鉴远图,下交小国,悉班卒乘,俾乂苍黔,庆鸡犬之相闻,奉琼瑶以为好,必当岁陈山泽之利,少助军旅之须。虔俟报章,以答高命,道涂朝坦,礼币夕行”云。书奏不答。乙亥,今上絷送所获江南二将皇甫晖、姚凤至行在,诏释之。壬午,江南国主李景遣其臣伪翰林学士户部侍郎钟谟、伪工部侍郎文理院学士李德明等奉表来上,叙愿依大国称臣纳贡之意,仍进金器千两,锦绮绫罗二千匹及御衣、犀带、茶茗、药物等,又进犒军牛五百头,酒二千石。是日,赐谟等锦绮绫罗二百匹,银器一百两,袭衣、金带、鞍马等。丙戌,侍卫马军指挥韩令坤奏,收下扬州。 《东都事略·韩令坤传》:率兵袭扬州,将吏开门以迎之,令坤整众而入,市不易肆,人甚悦。 丁亥,寿州城内左神卫军使徐象等一十八人来奔。庚寅,朗州节度使王进逵上言领兵入鄂州界,攻长山寨,杀贼军三千余众。辛卯,今上表伪命天长军制置使耿谦以本军降,获粮草二千余万。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上言,泰州降。癸巳,荆南上言,朗州节度使王进逵为部将潘叔嗣所杀。 《九国志·王逵传》:领众逼宜春,道出长沙,耀兵金波亭,有蜜蜂集伞盖中,占者以为不利,遂留长沙,令行营副使毛立领兵南下,以潘叔嗣、张文表为前锋。叔嗣怒,至澧陵拥众而还。逵闻兵叛,乃乘轻舸奔归武陵,叔嗣追杀之于朗州城外。 遣人诣潭州,请周行逢为帅,行逢至朗州,斩叔嗣于市。

三月丙申,行光州刺史何超奏,光州伪命都监张承翰以城归顺,寻授承翰集州刺史。庚子,文武百僚再上表请听乐,诏允之。行舒州刺史郭令图奏,收下舒州。 《隆平集·王审琦传》:世宗征淮,舒州坚壁不下,以郭令图为刺史,命审琦、司超将兵攻城,一夕拔之。令图入,复见逐于郡人。审琦方进军援黄州,闻令图被逐,乃选骑衔枚袭城,夜败其众而复纳之。 江南国主李景表送先隔过朝廷兵士一百五十人至行在。其军即蜀军也,秦、凤之役,为王师所擒,配隶诸军,及渡淮,辄复南逸。帝怒其奔窜,尽戮之。丙午,江南国主李景遣其臣伪司空孙晟、伪礼部尚书王崇质等奉表来上,仍进金一千两、银十万两、罗绮二千匹,又进赏给将士茶绢金银罗帛等。庚戌,两浙奏,遣大将率兵攻常州。延州留后李彦頵奏,蕃众与部民为乱,寻与兵司都监阎绾掩杀,获其酋帅高闹儿等十人,磔于市。彦頵本贾人也,贪而好利,蕃汉之民怨其侵刻,故至于是。辛亥,赐江南李景书曰:

顷自有唐失御,天步方艰,巢、蔡丧乱之余,硃、李战争之后,中夏多故,六纪于兹,海县瓜分,英豪鼎峙,自为声教,各擅烝黎,连衡而交结四夷,乘衅而凭陵上国。华风不竞,否运所钟,凡百有心,孰不兴愤?朕猥承先训,恭荷永图,德不迨于前王,道不方于往古。然而擅一百州之富庶,握三十万之甲兵,且农战交修,士卒乐用,思欲报累朝之宿怨,刷万姓之包羞。是以践位已来,怀安不暇,破幽、并之巨寇,收秦、凤之全封,兵不告疲,民有余力。一昨回军陇上,问罪江干,我实有辞,咎将谁执?朕亲提金鼓,寻渡淮、淝,上顺天心,下符人欲,前锋所向,彼众无遗,弃甲僵尸,动盈川谷。收城徇地,已过滁阳,岂有落其爪牙,折其羽翼,溃其心腹,扼其吭喉而不亡者哉!

蚤者,泗州主将递送到书一函;寻又使人钟谟、李德明至,赍所上表及贡奉衣服腰带、金银器币、茶药牛酒等;今又使人孙晟等并到行朝。观其降身听命,引咎告穷,所谓君子见机,不俟终日,苟非达识,孰能若斯?但以奋武兴戎,所以讨不服;惇信明义,所以怀远人。五帝三王盛德大业,恆用此道,以正万邦。

朕今躬统戎师,龚行讨伐,告于郊庙社稷,询于将相公卿,天诱其衷,国无异论。苟不能恢复内地,申画边疆,便议班旋,真同戏剧,则何以光祖宗之烈,厌士庶之心,匪独违天,兼且咈众。但以淮南部内,已定六州,卢、寿、濠、黄,大军悉集,指期克日,拉朽焚枯,其余数城,非足介意。必若尽淮甸之土地,为大国之提封,犹是远图,岂同迷复。如此则江南吏卒悉遣放还,江北军民并当留住,免违物类之性,俾安乡土之情。至于削去尊称,愿输臣礼,非无故事,实有前规。萧察奉周,不失附庸之道;孙权事魏,自同籓国之仪。古也虽然,今则不取,但存常号,何爽岁寒。傥坚事大之心,终不迫人于险,事资真悫,辞匪枝游,俟诸郡之悉来,即大军之立罢。质于天地,信若丹青,我无彼欺,尔无我诈,言尽于此,更不繁云,苟曰未然,请自兹绝。

窃以阳春在候,庶务萦思,愿无废于节宣,更自期于爱重。音尘非远,风壤犹殊,翘想所深,劳于梦寐。

又赐其将佐书曰:

朕自类祃出师,麾旄问罪,绝长淮而电击,指建业以鹰扬,旦夕之间,克捷相继。至若兵兴之所自,衅起之所来,胜负之端倪,戎甲之次第,不劳尽谕,必想具知。近者金陵使人,继来行阙,追悔前事,委质大朝,非无谢咎之辞,亦有罢军之请,但以南邦之土地,本中夏之封疆,苟失克复之期,大辜朝野之望,已兴是役,固不徒还,必若自淮以南,画江为界,尽归中国,犹是远图。所云愿为外臣,乞比湖、浙,彼既服义,朕岂忍人,必当别议封崇,待以殊礼。凡尔将佐,各尽乃心,善为国家之谋,勉择恆久之利。

初,李景遣钟谟、李德明奉表至行阙,使人面奏云:“本国主愿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归于大朝。”帝志在尽取江北诸郡,不允其请。使人见王师急攻寿阳,李德明奏曰:“愿陛下宽臣数日之诛,容臣自往江南,取本国表,尽献江北之地。”帝许之,乃令李德明、王崇质赍此书以赐李景。

夏四月甲子,以徐州节度使武行德为濠州城下行营都部署,以前邓州节度使候章为寿州城下水寨都部署。己巳,车驾发寿春,循淮而东。辛未,扬州奏,江南大破两浙军于常州。初,两浙钱俶承诏遣部将率兵攻常州,为江南大将陆孟俊所败,将佐陷没者甚众,李景亦以表闻。乙亥,驻跸于濠州城下。丁丑,扬州韩令坤破江南贼军于州之东境,获大将陆孟俊。今上表大破江南军于六合,斩首五千级。时李景乘常州之捷,遣陆孟俊领兵迫泰州,王师不守,韩令坤欲弃扬州而回。帝怒,急遣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帅亲兵往援之,又命今上领步骑二千人屯于六合。俄而陆孟俊领其徒自海陵抵扬州,令坤迎击,败之,生擒孟俊。李景遣其弟齐王达率大众由瓜步济江,距六合一舍而设栅。居数日,乃弃栅来迫官军。今上麾兵以击之,贼军大败,余众赴江溺死者不可胜纪。己卯,韩令坤奏,败楚州贼将马在贵万余众于湾头堰,获涟州刺史秦进崇。丙戌,以宣徽南院使向训为权淮南节度使,充沿江招讨使;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充沿江副招讨使。 《宋史·向拱传》:扬州初平,南唐令境上出师谋收复,韩令坤有弃城之意,即驿召拱赴行在,拜淮南节度使,依前宣徽使兼沿江招讨使,以令坤为副。时周师久驻淮阳,都将赵晁、白延遇等骄恣横暴,不相禀从,惟务贪滥,至有劫人妇女者。及拱至,戮其不法者数辈,军中肃然。 丁亥,车驾发濠州,幸涡口。己丑,以前湖南节度使马希崇为左羽林统军。

五月壬辰朔,以涡口为镇淮军。戊戌,车驾还京,发涡口。 马令《南唐书》:天子驻于涡口,犹欲再幸扬州,宰相范质以师老泣谏,乃班师。 乙卯,上至自淮南,诏赦都下见禁罪人。丁巳,陈州节度使王令温卒。戊午,以江南伪命东都副留守、工部侍郎冯延鲁为太府卿。己未,太子宾客于德辰卒。辛酉,诏:“天下公私织造布帛及诸色匹段,幅尺斤两,并须依向来制度,不得轻弱假伪,犯者擒捉送官。

六月甲子,以凤翔节度使王景为秦州节度使,兼西面沿边都部署;以宣徽南院使、陈州节度使向训为淮南节度使,依前南院宣徽使,加检校太尉;以曹州节度使韩通为许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以亳州防御使王全斌为陇州防御使,遥领利州昭武军两使留后。丙寅,许州王彦超移镇永兴军,邓州田景咸移镇鄜州。御史中丞杨昭俭、知杂侍御史赵砺、侍御史张纠并停任,坐鞫狱失实也。丁卯,以翰林学士、户部侍郎陶穀为兵部侍郎,充翰林学士承旨;以水部员外郎知制诰扈载、度支员外郎王着,并本官充翰林学士;以给事中高防为右散骑常侍;以前都官郎中、知制诰薛居正为左谏议大夫,充昭文馆学士,判馆事。壬申,曲赦淮南道诸州见禁罪人,自今年六月十一日已前,凡有违犯,无问轻重,并不穷问。先属江南之时,应有非理科徭,无名配率,一切停罢云。戊寅,以右卫上将军扈彦珂为太子太师致仕。庚辰,以西京留守王晏为凤翔节度使。戊子,升赡国军为滨州。淮南道招讨使李重进奏,寿州贼军攻南寨,王师不利。先是,诏步军都指挥使李继勋营于寿州之南,攻贼垒。是日,贼军出城来攻我军,破栅而入,其攻城之具并为贼所焚,将士死者数百人。李重进在东寨,亦不能救。时城坚未下,师老于外,加之暑毒,粮运不继。李继勋丧失之后,军无固志,诸将议欲退军,赖今上自六合领兵归阙,过其城下,因为驻留旬日,王师复振。

秋七月辛卯朔,以武清军节度使、知潭州军府事周行逢为朗州大都督,充武平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兼侍中。丁酉,以太子宾客卢价为礼部尚书致仕,以给事中李明为大理卿。庚子,卢州行营都部署刘重进奏,破淮贼千余于州界。丁未,濠州行营都部署武行德奏,败淮贼二千人于州界。庚戌,太子太保王仁裕卒。辛亥,皇后符氏薨。淮南节度使向训自扬州班师,回驻寿春。时王师攻寿春,经年未下,江、淮盗贼充斥,舒、蕲、和、泰等州复为吴人所据,故弃扬州并力于寿春焉。 马令《南唐书》:向训请弃扬州,并力以攻寿春,乃封府库付主者,遣淮南旧将按巡城中,秋毫不犯而去。淮人大悦,皆负糗粮以送周师。

八月壬戌,河阳白重赞移镇泾州,张泽移镇河中。甲子,以前邓州节度使侯章复为邓州节度使,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彰信军节度使李继勋为河阳节度使。乙丑,太仆卿剧可久停任,坐为举官累也。戊辰,端明殿学士王朴撰成新历上之,命曰《显德钦天历》,上亲为制序,仍付司天监行用。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奏,破淮贼于下蔡。先是,江南李景以王师犹在寿州,遣其将林仁肇、郭廷谓率水陆军至下蔡,欲夺浮梁,以舟实薪刍,乘风纵火,永德御之。有顷,风势倒指,贼众稍却,因为官军所败。己卯,工部侍郎王敏停任,坐荐子婿陈南金为河阳记室也。

九月丙午,以端明殿学士、左散骑常侍、权知开封府事王朴为尚书户部侍郎,充枢密副使;以右羽林统军焦继勋为左屯卫上将军;以左卫上将军杨承信为右羽林统军;以左监门上将军宋延渥为右神武统军。

冬十月辛酉,葬宣懿皇后于懿陵。癸亥,以右神武统军宋延渥为庐州行营副部署。乙丑,舒州刺史郭令图责授虢州教练使,坐弃郡逃归也。丙寅,诏曰:“诸司职员皆系奏补,当执役之际,悉藉公勤,及听选之时,尤资干敏,苟非慎择,渐致因循。应诸司寺监,今后收补役人,并须人材俊利,身言可采,书札堪中,自前行止,委无讹滥,勒本司关送吏部,引验人材,考校笔札。其中选者,连所试书迹及正身引过中书,余从前后格敕处分,仍每年只得一度奏补。”丁卯,宣懿皇后神主入庙,时有司请为后立别庙,礼也。己巳,诏:“漳河以北郡县,并许盐货通商,逐处有硷卤之地,一任人户煎炼。”壬申,以武平军节度副使、知潭州军府事宇文琼为武清军节度使,知潭州军府事。癸酉,淮南招讨使李重进奏,破淮贼于盛唐,斩二千级。太子宾客致仕薛仁谦卒。丙子,襄州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陈王安审琦加守太师。审琦镇汉上十余年,至是来朝,故以命宠之。癸未,右拾遗赵守微杖一百,配沙门岛。守微本村民也,形貌朴野,粗学为文。前年徒步上书,帝以急于取士,授右拾遗,闻者骇其事。至是为妻父所讼,彰其丑行,故逐之。 《东都事略·张昭传》云:世宗好拔奇取俊,有自布衣上书、下位言事者,多不次进用。昭谏曰:“昔唐初刘洎、马周起徒步,太宗擢用为相,其后硃朴、柳璨在下僚,昭宗亦以大用,然则太宗用之于前而国兴,昭宗用于后而国亡,士之难知也如此。臣愿陛下存旧法而用人,以刘、马为鉴,硃、柳为戒,则善矣。” 甲申,宣授今上同州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宣授内外马步军都军头袁彦为曹州节度使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戊子,右神武统军张彦超卒。

十一月己丑朔,诏废天下无名祠庙。庚子,日南至,帝不受朝贺,以宣懿皇后迁祔日近也。乙巳,江南进奉使孙晟下狱死,江南进奉使钟谟责授耀州司马。戊申,放华山隐者陈抟归山。帝素闻抟有道术,征之赴阙,月余放还旧隐。庚戌,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奏,败濠州送粮军二千人于下蔡,夺米船十余艘。宰臣李穀以风痹请告十旬,三上表求解所任,不允。

十二月己未朔,以给事中张铸为光禄卿,铸诉以官名与祖讳同,寻改秘书监,判光禄寺事。辛酉,以许州节度使韩通兼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壬戌,以右领军大将军、权判三司张美领三司使。壬申,以滑州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驸马都尉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校。发陈、蔡、宋、亳、颍、曹、单等州丁夫城下蔡。辛巳,故襄邑令刘居方赠右补阙,男士衡赐学究出身,奖廉吏也。癸亥,诏兵部尚书张昭纂修太祖实录及梁均王、唐清泰帝两朝实录。 《五代会要》云:同修撰官委张昭定名奏请,至四年正月,张昭奏请国子祭酒尹拙、太子詹事刘温叟同编修。 又诏曰:“史馆所少书籍,宜令本馆诸处求访补填。如有收得书籍之家,并许进书人据部帙多少等第,各与恩泽,如是卷帙少者,量给资帛。如馆内已有之书,不在进纳之限。仍委中书门下,于朝官内选差三十人,据见在书籍,各求真本校勘,署校官姓名,逐月具功课申报中书门下。”戊子,淮南道招讨使李重进奏,破淮贼二千人于塌山北。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四 寶元二年(己卯,1039)·李焘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三·佚名
  卷之三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八十八·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列传一百·纪昀
  卷之八·祁韵士
  尉迟纲传·令狐德棻
  室利佛逝传·欧阳修
  耶律抹只传·脱脱
  卷二百四十三·杨士奇
  梁纪二十二 敬皇帝绍泰元年(乙亥、555)·司马光
  卷一百四·赵汝愚
  乐五·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私语·徐志摩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一棵憔悴的秋柳里,一条怯懦的秋枝上,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

  • 卷一百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萝轩外集晏殊字同叔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庆厯中拜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使出知永兴军徙河南以

  • 卷四十五 吴越上·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四十五 吴越上杜棱棱,字腾云,新城人。广明间为东安都将,始事钱镠。周宝败,镠以棱为常州制置使,以武艺称。大顺二年,为镇海节度副使。干宁三年董昌败,进两浙诸军都指挥使,累官润州刺史,卒。诗一首。 【(《全唐诗》

  • 全唐诗补逸卷之一·佚名

    第二编 全唐诗补逸全唐诗补逸卷之一武则天武则天,唐高宗李治后。中宗嗣圣元年临朝,七年后自称帝,国号周,改元天授。神龙元年十一月卒于上阳宫。补诗一首。游仙篇绛宫珠阙敞仙家,蜺裳羽旆自凌霞。碧落晨飘紫芝盖,黄庭夕转彩

  • 卷二百七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七十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四十 岑安卿 古意 亭亭千岁松起自一寸植苟无斤斧患夀可比金石青青园中草一雨回青色清霜忽飘零雕瘁在顷刻 又 宝刀不断水綫溜可

  • 卷之六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九 列传一百十九·纪昀

    列传宋 【二十三】○宋二十三傅潜【张昭允】王汉忠 王能张凝 魏能陈兴许均 李重贵 呼延赞刘用 耿全斌 周仁美田绍斌杨琼钱守俊徐兴 王杲白守素张思钧傅潜王汉忠王能张凝魏能陈兴许均李重贵呼延赞刘用耿全斌周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八·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刘秘书恕墓碣范祖禹君讳恕字道原其先京兆万年人六世祖度唐末为临川令遇乱不能归遂葬筠今为筠州人父涣少有高志年五十为颍上令弃官家庐山之阳今为屯田员外郎道原少颖悟俊拔读书过目即成诵年四岁坐客有言孔

  • 侯莫陈崇传·李延寿

    侯莫陈崇,字尚乐,代地武川人。他的祖先是北魏的别部,居住在库斛真水。祖父侯莫陈元,以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因而在那里安家。他的父亲侯莫陈兴任殿中将军、羽林监,后来因为侯莫陈崇功勋卓著,被朝廷追赠为柱国、太保、

  • 卷之三·子华子

    子华子卷之三晋人程本着北宫子仕北官子将仕於卫,子华子曰:意来,子之所以自事其心者,亦尝有以语我乎?北宫子曰:意未得以卒业也,以是樵苏之弗继,糊其颐颊於人。虽然,谨志其所欲为於善,而违其恶也。庶几於完。子华子愀然变乎容,有问

  • 卷四二·邱濬

    ▲乐律之制(上之下) 《乐记》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生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陈澔曰:“凡乐音之初起皆由人心之感于物而生,人

  • 轻重丁第八十三·管仲

    桓公曰:“寡人欲西朝天子而贺献不足,为此有数乎?”管子对曰:“请以令城阴里,使其墙三重而门九袭。因使玉人刻石而为璧,尺者万泉,八寸者八千,七寸者七千,珪中四千,瑗中五百。”璧之数已具,管子西见天子曰:“弊邑之

  • 卷七·刘敞

    <经部,春秋类,刘氏春秋传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传卷七宋 刘敞 撰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锡命者何命为诸侯也诸侯在丧称子逾年即位终丧受命正也

  • 序·钱穆

    余自八十岁后,双目模糊,已不能再读书,但亦不忘时有所撰述。一九八一年之秋,迄于八二年之夏,为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诸生开讲周濂溪《易通书》及朱子吕东莱所合编之《近思录》。随讲随作箚记。又元代刘因所编《朱子四书集义精

  • 佛说十八臂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尔时世尊告阿难言。世间众生昧于实智。轮回三界不知苦本。恣身口意造四重罪如是之人深可怜愍。我有十八肾大陀罗尼。若有众生得此陀罗尼常持诵者。是人所作根本罪

  • 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下·定宾

    嵩岳镇国道场沙门定宾撰自下第四大段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文亦分三。如前应知。尼萨耆者此翻为尽舍。波逸提者此翻为堕。谓犯此罪牵堕三恶。此就总名故称为堕。若犯此堕要先舍财后忏堕罪故云舍堕。然三十戒细分即有三十

  • 卷第三·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三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菩萨机缘 文殊师利。在灵山会上诸佛集处。见一女子近佛坐入於三昧。文殊白佛。云何此女得近佛坐。佛云。汝但觉此女令从三昧

  • 长生胎元神用经·佚名

    长生胎元神用经,唐无名氏撰。郎肇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主要论述服气行气之理论及方法。其内容文字,乃摘抄唐代道士所作《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及《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并附郎肇简明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