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例义

自昔辑朱子年谱为门人果斋李氏其元本今不可得见而行世者明李古冲本多窜易果斋之旧近有洪去芜本收载较繁増损未当又新闽本尤疎畧先生大抵据李洪两本严审而慎采之恐览者无以悉其源流前后乃取魏鹤山序果斋元本者冠于首以存其自而后来诸序以次附庶开卷而了然于相沿之得失焉李洪两本年谱按之朱子文集语录多所不符先生盖慿文集语录以攷正李洪两本故文集语录收载为详而文集删取尤多或不录词者列其目于下其义理大要虽长篇必全载

朱子行状为门人勉斋黄氏作最可徴信宋史本传不无舛误先生攷正李洪两本悉以行状为主而本传有可采者亦参附之

延平答问张南轩集吕东莱集朱子师友渊源所系多有足采者若陆象山陈同甫集亦供附证他所引据甚繁兹不悉举

李洪两本年谱先生分别注明仍志年谱之旧而所载文集语录行状本传暨凡引证羣书总缀于各条下统标之曰朱子年谱

昔朱子作伊川年谱自言某尝窃取实录所书文集内外书所载与凡他书之可证者次其后先以为年谱既不敢以意形容又不能保无谬误故于每事之下各系其所从得者先生正恪遵朱子作伊川年谱例而规模不同意义则一览者可知其所自来焉

先生纂订年谱凡已所辩论原缀各条末后恐繁重难以行逺因摘出别为一书曰年谱考异畧仿朱子作韩文考异例

李本简率洪本较详而所増改皆不明其所出后人无从攷证先生深病之故悉着其去取之所以然者见考异中昔朱子跋方本韩文言万一考订或有未尽取舎不无小差亦得尚存他本别字以待后之君子先生正遵斯意

先生友朋讲论凡有采取必明其所自同邑朱止泉着圣学考略先生改曰正学考所论屡及之又武进邹琢其着年谱正讹间资裁择云邹本者指此而自着有朱子文集注并周易本义九圗论家礼考亦附见考异中朱子论学语散见文集语录甚伙年谱有不能具载者先生复取已丑后最切要语彚为一编而亦按年以叙间附考异于其下惜未尽脱稿而先生殁遗言云虽未及成然大概具矣附录年谱后览者其通前书合观焉昔朱子题太极圗西铭解后有言近见儒者多议此两书之失或乃未尝通其文义而妄肆诋诃窃谓后之诋诃朱子者正类是而为朱子辩者亦未能尽通朱子文义先生濳心体验于朱子书实契渊微尝以为文义既明则遗训昭如日月不容后人多着语也所附论学切要语简约分明览者当以是意求之

陆学之非朱子辨之已明逮王阳明宗陆氏而其说复炽所撰晚年定论祗欲弥缝异同以肆其诬防李古冲为阳明之学率其私意删改旧谱即晚年定论之计而更诡出焉先生有忧之得洪本稍増多并有闽本可参校因订成此书胠异说之囊槖辨燕郢之混淆大启闗键曲畅旁通盖亦仿闲辟录学蔀通辨大指而发挥统绪确有据依宏深着显直逺出两书之上海内君子必有先生知心焉谬陈管窥惟祈髙明正之

外孙孙仝辙仝敞敬书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司马迁
  列传节义第七十五 于什门 段进 石文德 汲固 王玄威 娄提 刘渴侯 朱长生 于提马八龙 门文爱 晁清 刘侯仁 石祖兴 邵洪哲 王荣世 胡小虎 孙道登 李几 张安祖 王闾·魏收
  列传第二十八·刘昫
  ●滿洲實錄卷六·佚名
  第九十三回 端门街陈戏示番夷 观澜亭献诗逢鬼魅·蔡东藩
  第六十三回 承遗祚藩王登极 发逆案奸贼伏诛·蔡东藩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甲午战事记·池仲祐
  度宗纪·脱脱
  阎复传·宋濂
  吴麟征传·张廷玉
  唐纪六十三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中会昌三年(癸亥、843)·司马光
  卷三十一·佚名
  261.大贪官和珅·林汉达
  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二十 列传七·赵尔巽

      ◎诸王六   △圣祖诸子   贝子品级允禔 理密亲王允礽 诚隐郡王允祉   恒温亲王允祺 淳度亲王允祐 允禩 允禟   辅国公允礻我 履懿亲王允祹 怡贤亲王允祥   恂勤郡王允昷 愉恪郡王允潖 果毅亲王允礼

  • 卷五百十七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起哲宗元符二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己亥朔,詔新知河州种朴星夜赴任,計會苗履等,過河討蕩作過蕃部。又苗履言兵馬寡弱,不敢自巴贊度河,已申經略司,赴河州與姚雄等會合應援。詔令熙河詳履所申,指揮苗履、姚雄等,遞相照應,

  • 提要·佚名

      《越史略》三卷,不著撰人名氏,紀安南國事。上卷曰國初沿革,為趙佗以下諸王;曰歴代守任,為西漢至石晉交州牧守姓名;曰吳紀,乃五代末吳權及其子昌岌昌文等事蹟;曰十二使君,乃昌文没後諸將杜景碩等争立事蹟;曰丁紀,則丁部領以下

  • 卷四·常璩

    钦定四库全书华阳国志卷四晋 常璩 撰南中志宁州晋泰始六年初置蜀之南中诸郡庲降都督治也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滇濮句町夜郎叶榆桐师嶲唐侯王国以十数编发左祍随畜迁徙莫能相雄长【下永昌县有嶲唐县】周之季世楚威王遣

  • 第七回 杀谏臣燕王僭号 却强敌晋将善谋·蔡东藩

      却说燕王刘守光,前次不肯救赵,意欲令两虎相斗,自己做个卞庄子。偏晋军大破梁兵,声势甚盛,他亦未免自悔,又想出乘虚袭晋的计策,竟治兵戒严,且贻书镇、定,大略说是两镇联晋,破梁南下,燕有精兵三十万,也愿为诸公前驱,但四镇连兵,

  • 第三十七回 罢国会议员回籍 行婚礼上将续姻·蔡东藩

      却说张勋本党附袁氏,从前袁世凯任直督时,奉清廷命募练新军,所有冯、段一班人物,统是练军中的将弁,张勋亦尝与列,受袁节制。所以张勋平日,除清廷皇帝外,只服从一袁项城。辛亥革命,张勋退出南京,虽是孤城受困,敌不住江浙联军,

  • 十国春秋卷五十五·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后蜀八列传赵崇韬韩保贞李廷珪伊审徴龙景昭赵崇韬宋王廷隠子也少骁果有父风后主初嗣位常自置殿直四番取将家暨死事孤子充之乃命崇韬及李继宏赵元振张继昭侯令钦分为都知领焉后累迁至客省使周世宗陷秦凤将

  • 春秋集传纂例卷五·陆淳

    唐 陆淳 撰用兵例第十七赵子曰春秋纪兵曷无曲直之辞与【怪不以客主曲直为褒贬】曰兵者残杀之道灭亡之由也故王者制之【无王命及非侯伯不得兴师】王政既替诸侯专恣于是仇党构而战争兴矣为利【利其土地及党与】为怨【

  • 原序·黄仲炎

    春秋通说原序春秋者圣人教戒天下之书非褒贬之书也何谓教所书之法是也何谓戒所书之事是也法圣人所定也故谓之教事衰乱之迹也为戒而已矣彼三传者不知其纪事皆以为戒也而曰有褒贬焉凡春秋书人书名或去氏或去族者贬恶也其

  • 生命的歧途·梁漱溟

    昨日阅某生日记云:“人生有三件事,革命、文学与醇酒妇人,三者得一,亦算值得;三者苟能兼而有之,则人生之愿足矣。”又云:“古人言人生有三不朽:立功、立言、立德;立德乃因以前中国无敌国外患,大家闲散,才来讲这鸟

  •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朱棣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

  • 覆罗普悟居士书·太虚

    普悟居士惠鉴:佛学院转来云翰,藉知比来解行精进之实况,良用欣佩!更得杨、左、叶诸君相为切磋,弥彰法乐!虚以前日来牯,拟在清凉中度过残暑,当再经汉入川也。垂问各条,兹依次略言:一、可从高等级第一年研习起。二、厚严即密严;义林

  • 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一卷·佚名

        金刚智所译  我依瑜伽经所说  为像末薄福比丘  久持诸佛秘密语  若其福智不现前  及以无官无位伦  贵姓高人福因薄  为化度一切众生  此显明极秘密法  三世诸佛神验道  速疾甚深究竟法 

  • 卷第十八·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十八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南岳下第十七世 临安府住山宗杲禅师法嗣下 江州东林道颜禅师(凡十二) 蜀人也。久参圆悟。一日商确古今。师每当仁不让。悟喝云。你参禅。不求正悟。只管信口乱道

  • 雪峰慧空禅师语录序·雪峰慧空

    (嗣法)慧弼编东山和尚。道高一世。俯视诸方。平居面目严冷。学者不可得而亲近。或遭喝骂而出。此真善知识慈悲。(慧升)尝获侍其药诲。临寂之时。以其亲删语录相受。皆斟酌古今。发扬蕴奥。禅衲竟编。乌焉成马。念欲镂

  • 西郊笑端集·董纪

    二卷。明董纪撰。董纪,字良史,又字行,更字述夫,上海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十五年(1382)举贤良方正,廷试对策称旨,授江西按察使佥事。未几告归,筑西郊草堂以居。因即以名其集为《西郊笑端集》凡二卷。然其集生前未及锓版

  • 澎溯台湾纪略·佚名

    本书(一册六五面三九、○○○字)为一集刊,共收杜臻撰「澎湖台湾纪略」、周于仁与胡格撰「澎湖志略」及林谦光撰「台湾纪略(附澎湖)」三种。「澎湖台湾纪略」(一卷)作者杜臻,宇肇余,浙江秀水人。清顺治进士,历内阁学士。康熙二十

  • 反三国演义·周大荒

    《反三国演义》又名《反三国志》,为民国文人周大荒所撰写的白话文章回体小说。该书据信始作于1919年,1924年起在《民德报》上连载,1930年结集,由上海卿云书局出版。该书从徐庶进曹营一节开始改写了《三国演义》的剧情,褒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