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割台记

台湾旧隶福建,称台湾府,后设台湾道。光绪乙酉,建行省,升淡水厅为台北府,设巡抚驻焉。闽浙总督实兼领台湾。刘铭传为巡抚,振兴百务,铁路、商轮、屯垦、开矿,新政备举。今日人所经营尽美者,皆本铭传之旧以为扩张者也。

邵友濂继为巡抚,而中日方失和,海疆戒严,乃命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广东南澳镇总兵刘永福,率所部防台。永福增募兵,仍称黑旗。中法之战,永福起于越南,以黑旗兵屡挫法军,唐景崧独身走越南招之。

中法和议成,粤督张之洞荐授总兵驻钦州。唐景崧以法越罢战后,由吏部主事授台湾道,旋擢藩司。朝廷方倚景崧知兵,而提督李本清与之交恶,遂求去。以提督綦高会代守沪尾,旋复以提督廖得胜代高会。两月之间,

沪尾三易将矣。援朝鲜之师既败,辽东城邑相继陷,友濂书生不知兵,密求枢府内调。朝廷亦以景崧才,付以兵事,乃以景崧署巡抚,而调友濂抚湘。景崧与永福共事于越南,后积不相能。

景崧既署抚,乃移永福军台南,景崧自任守台北。日兵舰攻澎湖妈祖宫,守将击之,伤其两艘。日人将攻文良港,而先攻妈祖宫,以牵缀华军,使不为备,乃潜登文良港。澎湖至台北电线中断,日军遂占澎湖。海道中梗,军械之购自外洋者,尽为日夺,台湾乃孤悬矣。

时更有李文奎之变。文奎故直隶游匪,从淮军渡台,充抚辕亲兵。副将方某为武巡捕,以文奎犯令革退,转事中军黄翼德,充什长。翼德募兵于粤,方某署中军,复以事革文奎,文奎乃大恨。

其党徒遍城中,及署内外,思伺隙报之。景崧婿余某内渡,文奎率党劫其装于道,护勇逃归署,文奎追之,方副将自抚署出,文奎径斫其颅,反奔入门踣而毙。中军护勇内应,争发枪,景崧遣差官出视,及仪门中刃返。

叛徒将入杀景崧,景崧出,叛兵猝见巡抚慑焉,敛刃立,并告无事,景崧慰之。以文奎徒党众,因令文奎充营官以安之。杨岐珍率所部入援,与叛军对击,伤居民十余人,景崧命止之。以文奎募缉捕一营屯基隆,而张示别缉杀方副将之贼,为掩饰计,将领多离心,兵浸骄不可制矣。

及割台议起,台湾举人以会试在都,上书力争,不报。割台信益急,主事丘逢甲建议自主,台民争赞之。乃议建==国,开议院,制蓝地黄虎国旗,议戴景崧为总统。四月和议成,卒割台湾。

朝命景崧率军民内渡,台民乃决自主,上台湾==国总统印绶于景崧。鼓吹前导,绅民数千人诣抚署。景崧朝服出,望阙九叩首谢罪,旋北面受任,大哭而入,即抚署为总统府。电告自主,有“遥奉正朔,永作屏藩”语。命陈季同介法人求各国承认自主,皆不答。设内部、外部、军部以下各大臣。省官不愿留者,听其内渡。提督杨歧珍等归于福州。

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吴国华守三貂岭,遇日侦探队击之,毙日兵官一。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遽报大捷,吏民皆贺。国华方逐日军,遽回兵追干臣,日军遂占三貂岭。分统李文忠等,方会师援基隆,而日军已大集,文忠翟唤皆败。

景崧命黄义德屯八堵,为胡友胜后援。义德遽驰归,诡言狮球岭已失,八堵不能驻军;日人悬金六十万购总统头,故驰归防内乱,景崧不敢诘也。是夜义德所部军索饷,大哗。

翌晨,日军占狮球岭,城中惊扰。幕客熊瑞图请退守新竹,巡捕吴觊庭以枪拟瑞图,禁之言。傍晚溃,兵争入城,客勇士勇互斗,尸遍地。总统府火发,景崧微服挈一子,妾易男服,杂逃民中,窜出城,附英轮至于厦门。游兵大掠三日,日军尚未至。德商毕狄兰以书告日军,乃以兵来收城。

景崧归老于乡。庚子勤王军谋起事汉口,约景崧举事于桂林。汉口事败,亦无发景崧者。光绪壬寅,客死广州。刘永福守台南。台北既陷,镇道以下官吏,相继内渡,台民上==总统印绶于永福,永福不受。仍称帮办,设防守,部署稍定,

而日兵舰至,窥安平口。永福自击日舰,几沉之。日军攻新竹,相拒月余,大小二十余战,互有伤亡。日人购奸民导僻径,抄台军后路,分统杨紫云战殁。吴彭年赴援不及,乃守大甲溪。义民长徐骧之军,为日军追入深箐中。徐骧绕出其后击之,日军炮无所施,大败,获日兵数十。时库帑既匮,仅恃钞票为挹注,军饷益不支。永福先遣员渡厦门求款,并电乞沿海督抚助饷,绝无应者。饷绝械罄,永福忧惶无策。

台南土匪为内间,引日军深入,匪集益众,日军用为前锋。吴彭年伏兵大甲溪,候日军至,猛击之,日军败,渡河,徐骧伏兵乘其半渡,奋击之,日兵大败。七月,日大队攻大甲溪,相持未下,忽哗传大营陷,军皆惊退。盖新楚军统领李惟义,奉命为后援,日军以金啖土匪,冒称日军袭之。惟义惊遁,营遂溃,前敌乃大挫,袁锡清力战死之。

日军据大甲溪。永福令诸军严守彰化。徐骧屡以伏兵挠日军,义民亦迭起抗之,日军屡窘,多伤亡。日军仍利用土匪,陷攻八卦山。吴彭年死守,力竭殉之。日军夺八卦山,俯瞰彰化城,彰化降。日军连陷云林、苗栗二县,进逼嘉义,误入山谷,民团林义成等塞谷口尽歼之。

台南山谷险阻,深箐丛杂,民团潜伏,遇敌猝起,日军不习地势,屡战恒败衅。台北、台中各城邑,闻台南义声,皆思奋起,图恢复,日大军乃严备之。台南援绝饷竭,相持数月,军皆饥困,日军以全力攻台南,徐骧等尚力战。骧每战必居前敌,卒中炮死。

嘉义守将王德标,以地雷达日营,夜半地雷发,日军死七百余人,日军惊退。以杀将士多,大愤,聚巨炮猛轰嘉义,破之。仅余台南孤城,永福犹死守,日本台湾总督桦山资纪,贻书永福,谓:“公以孤军持绝地,数月不下,公已无负于台民。今困守孤城,尺地以外,皆敌军,徒伤民命何益?倘率所部去台,当以礼送公去。”永福拒之,词甚峻。

日军乃大攻城,永福自发炮殪日军数十人。相持数日,城中军饥甚,哗溃。土匪蜂起,夺城,迎日军。永福逃登德国商轮,日兵大索四次,不获。盖德人深佩永福,秘藏之也。永福内渡至厦门,旋归于广东之钦州。永福守台南数月,以饷糈并绝而败,世犹谅之。

猜你喜欢
  卷八十九·志第四十二·地理五·脱脱
  ●卷一百二十五·徐梦莘
  ●蜀记·顾山贞
  宋史全文卷十五·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佚名
  名人轶事·佚名
  第一六三移光绪十四年五月三日一一三二三—三六·佚名
  一四三○ 军机大臣奏各省缴到违碍书籍缮单销毁片·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四·杜大珪
  史纠卷二·朱明镐
  魏大中传·张廷玉
  第二章汉大租·佚名
  卷二百二十三·杨士奇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四·王世贞
  ●卷之六·吕坤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出 寄扇·李渔

    〖海棠春〗(小旦淡妆上)烟花抹煞人多少,从一妇,动相讥诮。那识污泥中,也产青莲好。身在风尘志出尘,但将业障了前因。贞心不逐颜躯坏,留待他年剖示人。妾乃闽莆妓女林天素是也。不幸双亲弃早,将身堕入青楼。虽居莺燕之场,时切雎

  • 第二幕·老舍

    时间 二十七年初夏。时日寇猛犯徐州。地 点 徐州附近。人物 张自忠将军 尤师长 范参谋 张敬高级参谋 洪副官 贾副官 马副官 杨柳青 葛敬山 墨先生 戚 莹 丁 顺景 徐州附近的小山之尾。为通山内的口

  • 古诗镜卷三十五·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三十五 明 陆时雍 编 乐章第三 北周 庾信 【庾信乐章疏达条畅絶去陈言布兹新令于雅颂则不足于词章则有余矣】 祀圜丘歌十二首 【隋书乐志曰周闵帝受禅居位日浅明帝虽革魏氏之乐而未臻雅正天

  • 卷三百四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四十四韩愈送李尚书【逊】赴襄阳八韵得长字帝忧南国切改命付忠良壤画星摇动旗分兽簸扬五营兵转肃千里地还方控带荆门远飘浮汉水长赐书寛属郡战马隔隣疆纵猎雷霆迅观棊玉石忙风流岘首客花

  • 卷第六十四·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五十六〔起重光大荒落(辛巳),尽旃蒙作噩(乙

  • 卷二百五十二·杨士奇

    永乐二十年冬十月乙酉朔享 太庙○戊子奴儿干等处都指挥王肇舟暹罗等国正使阿哈麻等辞还赐宴及钞币有差○山东高密县言兆民七百余户已复业其累年所负粮刍上司屡遣催徵乞宽贷之 上谕户部曰往古之民死徙无出乡安于王

  • 卷三·朱轼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史传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三大学士朱轼撰名儒传三隋王通王通字仲淹先为祁人九世祖?当怀愍时东迁三传至元则究道德考经籍卒为鸿儒江左号王先生先生孙虬值萧氏禅耻食齐粟北事魏仕至并

  • ·补授台湾道谢恩摺·丁曰健

    奏为恭谢天恩,仰祈圣监事。窃臣于本年八月初四日接奉抚臣徐宗干行知:奉上谕:&ldquo;台湾道员缺,着丁曰健补授。钦此&rdquo;;恭录转行到臣。当即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伏念臣庸愚下士,知识毫无;由顺天举人于道

  • 刘粹传·沈约

    刘粹字道冲,沛郡萧县人。他的祖父刘恢,官至持节、监河中军事、征虏将军。刘粹家住京口。他少有大志,能力出众,开始当本州从事,高祖攻克京城后,他当参建武将军。随同刘裕平定京都,他转任参镇军事,不久加任建武将军、沛郡太守,又

  • 提要·钟渊映

    【臣】等谨案厯代建元考十卷国朝钟渊映撰渊映字广汉秀水人自来纪元诸书多详于正统惟国初吴肃公之改元考同及近时万光泰之纪元叙韵与渊映此书则并伪朝覇国以至草窃僭称皆一一具载其例以年号相同者列前次以年号分韵排编

  • 第十三卷·冯梦龙

    《拟慅有序 沈颢》盖闻君辱臣死,死犹不足洗辱。君死臣生,生忍■于报国乎?痛惟先帝茹胆栖冰十有七年,一旦蛾贼磐牙,摲城犯阙【蛾贼磐牙,并出《汉书》;摲音「显」】,窥弄神器,天阃陷而地垠摧。凡民有心,畴不唱血赴躯,并义而西,一图

  • 精神与物质·钱穆

    人类往往有常用的名词,而一时说不清他的涵义的,如精神即其一例。 精神与物质对列,让我们先说物质。粗言之,物质是目可见耳可闻,皮肤手足可触捉的东西。精神与物质相对列,则精神应该是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触捉的。不可见,不可闻,

  • 楚国白公之乱(哀公十六年)·佚名

    ——宫廷之争难说清 【原文】 楚太子建之遇谗也,自城父奔宋;又辟华氏之乱于郑(1)。郑人甚善也。又适晋,与晋人谋袭郑,乃求复焉。郑人复之如初。晋人使谍于子木(2),请行而期焉(3)。子木暴虐于其私邑,邑人诉之。郑人省之(4),得

  •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目录·宗赜慈觉

    第一卷  受戒  护戒  辨道具  装包  旦过  挂搭  赴粥饭  赴茶汤  请因缘  入室第二卷  上堂  念诵  小参  结夏  解夏  冬年人事  巡寮  迎接  请知事第三卷  监院  维那

  • 淡水厅筑城案卷·佚名

    本书(一册一二○面七二、○○○字)不分卷,今据台湾省立博物馆所藏前淡水厅筑城案卷整理辑成。淡水厅设自清雍正元年,至道光年间始行建城。此辑起自道光六年十一月地方人士、铺户具呈吁屿请城,以迄二十三年缮修水关及其他未

  • 上清明鉴要经·佚名

    《上清明鉴要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辑录七篇经方,其内容可分作两部分。《作明镜法经》、《真人道士摩镜经》二篇,言明镜之道。称以九寸明镜悬置

  • 章台柳·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六回。未署作者。今存醉月楼刊本,范宁先生藏。作品叙韩翊与柳氏的爱情故事,系由唐传奇许尧佐的《柳氏传》演化而来。两相比较,不同有三:一、篇幅长短不同,前者为短篇,后者为长篇;二、

  • 外交小史·佚名

    《外交小史》,清佚名撰。该书概述有清一代外交事件,由于其取材角度和视野独特,故有特别的史料价值。今民国年间的《满清野史》丛书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