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二

  州縣載記

  契丹自太祖、太宗初興,戰爭四十餘年,吞併諸番,割據燕、雲,南北開疆五千里,東西四千里,共二百餘州。

  建五京五處

  燕京三司西京轉運中京度支上京鹽鐵東京戶部錢鐵司

  大藩府六處

  南大王府北大王府乙室王府黃龍府興中府奚王府

  錢帛司三處

  長春路[一]遼西路平州

  節鎮三十三處

  奉聖州雲內州長春州龍化州海北州貴德府蔚州應州朔州錦州[二]乾州顯州雨隻州遼州咸州瀋州蘇州[三]復州慶州祖州川州成州菜州[四]懿州宜州坤州平州辰州興州同州信州饒州建州

  建觀察防禦團練使八處

  武安州永州泰州高州利州寧江州歸州廣州

  刺史州七十餘處[五]

  德州黔州潭州惠州榆州營州灤州勝州溫州巖州歸化州榆州[六]松州[七]恩州山州武德州通州韓州烏州靖州寧邊州賓州祥州新州衞州降聖州燕州海州淥州銀州遼西州鐵州開州保州蘋州[八]北安州嵒州嘉州集州連州弘東州演州肅州威州古州[九]仙澗州[一○]文州蘭州慎州拱州安州渝州河州雙州宋州涿州易州檀州順州薊州雍州東州海州東勝州[一一]景州許州招州康州錦州來州儒州雲州平州

  遼東邊遠不記州十餘縣二百餘外見記五處

  金肅河清曷董[一二]五花振武

  諸藩臣投下州二十三處

  微州濠州驩州衞州荊州閭州[一三]隨州和州澄州全州義州遂昌州豫州員州福州榮州唐州粟州黑州河州茂州麓州宗州

  控制諸國

  沙漠府控制沙漠之北[一四]

  置西北路都招討府[一五]、奧隗部族衙[一六]、驢駒河統軍司、倒撻嶺衙,鎮撫韃靼、蒙骨、廸烈諸軍。

  雲中路控制夏國。

  置西南面都招討府、西京兵馬都部署司、金肅、河清軍、五花城、南北大王府、乙室王府、山金司。

  燕山路備禦南宋。

  置燕京都總管府、節制馬步軍控鶴指揮使[一七]、都統軍司、牛欄監軍寨、石門詳穩司、南北皮室司、猛拽刺司,並隸總管府。

  中、上京路控制奚境。

  置諸軍都虞候司、奚王府大詳穩司、大國舅司、大常袞司、五院司、六院司、沓溫司。

  遼東路控扼高麗。

  置東京兵馬都部署司、契丹、奚、漢、渤海四軍都指揮使、保州統軍司、湯河詳穩司[一八]、金吾營、杓窊司[一九]。

  長春路鎮撫女真、室韋。

  置黃龍府兵馬都部署司[二○]、咸州兵馬詳穩司、東北路都統軍司。

  論曰:契丹之興,其盛如此,其亡也忽焉,惜哉!

  四至鄰國地里遠近

  東南至新羅國。西以鴨淥江東八里黃土嶺為界,至保州一十一里。

  次東南至五節度熟女真部族。共一萬餘戶,皆雜處山林,尤精弋獵。有屋舍,居舍門皆於山牆下闢之。耕鑿與渤海人同,無出租賦,或遇北主征伐,各量戶下差充兵馬,兵回,各逐便歸本處。所產人參、白附子、天南星、茯苓、松子、?苓、白布等物。並係契丹樞密院所管,差契丹或渤海人充節度管押。其地南北七百餘里,東西四百餘里,西北至東京五百餘里。

  又次東南至熟女真國。不屬契丹所管。其地東西八百餘里,南北一千餘里。居民皆雜處山林,耕養屋宇,與熟女真五節度同。然無君長首領統押,精於騎射,今古以來,無有盜賊詞訟之事,任意遷徙,多者百家,少者三兩家而已。不與契丹爭戰,或居民等自意相率賷以金、帛、布、黃蠟、天南星、人參、白附子、松子、蜜等諸物,入貢北番;或只於邊上買賣,訖,却歸本國。契丹國商賈人等就入其國買賣,亦無所礙,契丹亦不以為防備。西至東京二百餘里。

  東北至生女真國。西南至熟女真國界,東至新羅國,東北不知其極。居民屋宇、耕養、言語、衣裝與熟女真國並同,亦無君長所管。精於騎射,前後屢與契丹為邊患,契丹亦設防備。南北二千餘里,沿邊創築城堡,搬運糧草,差撥兵甲,屯守征討,三十年來,深為患耳。南界西南至東京六百里。

  又東北至屋惹國、阿里眉國、破骨魯國等國。每國各一萬餘戶。西南至生女真國界。衣裝、耕種、屋宇、言語與女真人異[二一]。契丹樞密院差契丹或渤海人充逐國節度使管押,然不出征賦兵馬,每年惟貢進大馬、蛤珠、青鼠皮、貂鼠皮、膠魚皮、蜜蠟之物,及與北番人任便往來買賣。西至上京四千餘里。

  正東北至鐵离國。南至阿里眉等國界。居民言語、衣裝、屋宇、耕養稍通阿里眉等國[二二],無君長,皆雜處山林。不屬契丹統押,亦不與契丹爭戰,復不貢進,惟以大馬、蛤珠、鷹鶻、青鼠、貂鼠等皮、膠魚皮等物與契丹交易。西南至上京五千餘里。

  次東北至靺羯國[二三]。東北與鐵离國為界,無君長統押,微有耕種。春夏居屋室中,秋冬則穿地為洞,深可數丈而居之,以避其寒。不貢進契丹,亦不爭戰,惟以細鷹鶻、鹿、細白布、青鼠皮、銀鼠皮、大馬、膠魚皮等與契丹交易[二四]。西南至上京五千里。

  又次北至鐵离、喜失牽國。言語、衣裝、屋舍與靺羯稍同。無君長管押,不貢進契丹,亦不爭戰,惟以羊、馬、牛、駞、皮、毛之物與契丹交易。西南至上京四千餘里。

  正北至蒙古里國。無君長所管,亦無耕種,以弋獵為業,不常其居,每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而已。不與契丹爭戰,惟以牛、羊、駞、馬、皮、毳之物與契丹為交易。南至上京四千餘里。

  又次北至于厥國。無君長首領管押,凡事並與蒙古里國同。甲寅歲,曾率衆入契丹國界為盜,聖宗命駙馬都尉蕭徒欲統兵,大破其國。邇後,更不復為盜,惟以牛、羊、駞、馬、皮、毳之物與契丹為交易。東南至上京五千餘里。

  又次北西至鼈古里國。又西北,又次北近西至達打國。各無君長,每部族多者三二百家,少者五七十家,以部族內最富豪者為首領。不常厥居,逐水草,以弋獵為業。其婦人皆精於騎射。常與契丹爭戰,前後契丹屢為國人所敗,契丹主命親近為西北路兵馬都統,率番部兵馬十餘萬防討,亦制禦不下。自契丹建國已來,惟此二國為害,無柰何,番兵困之。契丹常為所攻,如暫安靜,以牛、羊、駞、馬、皮、毳為交易,不過半年,又卻為盜。東南至上京六千餘里。

  西近北至生吐蕃國,又西至党項、突厥等國。皆不為契丹國害,亦不進貢往來,蓋以熟土渾、突厥、党項等部族所隔。東南至雲州三千里。

  正西與昊賊以黃河為界。

  西南至麟州、府州界。

  又次南近西定州北平山為界。

  又南至霸州城北界河。

  又次南至遂城北鮑河為界。

  又南近東至滄州北海。

  又南至安肅軍自澗河為界。

  又南近東至登州北海。

  又南至雄州北拒馬河為界。

  又南至海。

  四京本末

  上京太宗建

  上京臨潢府,乃大部落之地。離來州數十里即行海岸,俯挹滄溟,與天同碧,窮極目力,不知所際[二五]。有訥都烏河。番語山為「胡都」,水為「烏」。其東北三十里,即長泊也。涉沙磧過白馬淀,渡土河,亦云撞撞水,聚沙成墩,少人煙,多林木,其河邊平處,國主曾於此處過冬。又至木葉山三十里許,有居人瓦屋及僧舍[二六]。

  中京承天太后建

  中京之地,奚國王牙帳所居。奚本曰庫莫奚,其先東部胡宇文之別種也。竄居松漠之間,俗甚不潔,而善射獵,好為寇抄。其後種類漸多,分為五部:一曰辱紇,二曰莫賀弗,三曰契个,四曰木昆,五曰室得。每部一千餘人,為其帥,隨逐水草。中京東過小河,唱呌山道北奚王避暑莊,有亭臺。由古北口至中京北,皆奚境。奚本與契丹等,後為契丹所併。所在分奚、契丹、漢人、渤海雜處之。奚有六節度、都省統領。言語、風俗與契丹不同。善耕種,步射,入山採獵,其行如飛。契丹圖志云[二七]:奚地居上、東、燕三京之中,土肥人曠,西臨馬盂山六十里,其山南北一千里,東西八百里,連亘燕京西山,遂以其地建城,號曰中京。

  南京太宗建

  南京本幽州地,乃古冀州之域。舜以冀州南北廣遠,分置幽州,以其地在北方。幽,陰也。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樓煩、白檀,西有雲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唐置范陽節度,臨制奚、契丹。自晉割棄,建為南京,又為燕京析津府,戶口三十萬。大內壯麗,城北有市,陸海百貨,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錦繡組綺,精絕天下。膏腴蔬蓏、果實、稻粱之類,靡不畢出,而桑、柘、麻、麥、羊、豕、雉、兔,不問可知。水甘土厚,人多技藝,秀者學讀書,次則習騎射,耐勞苦。石晉未割棄已前,其中番漢雜鬭,勝負不相當;既築城後,遠望數十里間,宛然如帶,回環繚繞,形勢雄傑,真用武之國也[二八]。

  東京太宗建

  東京,本渤海王所都之地。在唐時,為黑水、靺鞨二種依附高麗者。黑水部與高麗接,勝兵數千,多驍武,古肅慎氏地也,與靺鞨相鄰,東夷中為強國。所居多依山水,地卑隰,築土如堤,鑿穴以居。其國西北與契丹接。太祖之興,始擊之,立其子東丹王鎮其地,後曰東京。

  校勘記

  [一]長春路原作「平春路」,據會編卷二十一引亡遼錄改。亡遼錄云「三路錢帛司:長春、遼西、平州」。長春州置錢帛司又見于遼史興宗紀三與食貨志上。

  [二]錦州原作「綿州」,據會編卷二十一引亡遼錄改。亡遼錄載錦州為遼四十三節鎮州之一。錦州乃節度州,又見遼史地理志三。

  [三]蘇州原作「薊州」,據會編卷二十一引亡遼錄改。亡遼錄載蘇州為節鎮州,而薊州乃刺史州。遼史地理志二、三同。

  [四]菜州會編卷二十一引亡遼錄作「業州」。

  [五]刺史州七十餘處會編卷二十一引亡遼錄雖曰「刺史州七十」,但所錄僅六十三,其中見于國志者:德、黔、榆、營、灤、勝、溫(一本作隰)、巖(一本作嚴)、歸化、恩、山、武德、通、韓、烏、靖、寧邊、祥、新、衞、降聖、燕、海、淥、銀、遼西、鐵、保、蘋(又作瀕)、北安、嘉、集、連、演、肅(一本作蕭)、文、蘭、拱、安、河、涿、易、檀、順、薊、雍、東勝、景、招、康(一本作廣)等五十州,餘當考。

  [六]榆州此與上之榆州復出。

  [七]松州或即會編卷二十一引亡遼錄之松山州。

  [八]蘋州會編卷二十一引亡遼錄作「瀕州」。

  [九]古州席本引一本作「石州」,與會編卷二十一引亡遼錄同。古州,見畢恭遼東志等書。

  [一○]仙澗州當即會編卷二十一引亡遼錄之遷潤州。

  [一一]東勝州「東」字原闕,從席本補。

  [一二]曷董「董」,原誤「童」,從會編卷二十一引亡遼錄改。

  [一三]閭州原誤作「問州」,從會編卷二十一引亡遼錄改。

  [一四]沙漠府控制沙漠之北「府」字原闕,從席本補。

  [一五]置西北路都招討府「北」字據會編卷二十一引亡遼錄增。

  [一六]奧隗部族衙據會編卷二十一引亡遼錄,「奧隗」下復有「烏隗」二字。案:「奧隗」又作「奧隈」、「奧畏」等,而「烏隗」又作「烏隈」等,均見遼史。

  [一七]節制馬步軍控鶴指揮使會編卷二十一引亡遼錄「節制」作「侍衞」。

  [一八]湯河詳穩司「湯」原作「陽」,據會編卷二十一引亡遼錄改。湯河詳穩司,亦曰南女直湯河司。

  [一九]杓窊司原倒作「窊杓司」,從席本及會編卷二十一引亡遼錄改。遼史卷百十六國語解:「杓窊,鷙鳥總稱」。案:即鷹鸇之謂。

  [二○]置黃龍府兵馬都部署司「司」字原闕,從席本、大典本、明抄本及會編卷二十一引亡遼錄增。

  [二一]衣裝耕種屋宇言語與女真人異「言語」二字原在「女真人」下,據席本意轉。

  [二二]居民言語衣裝屋宇耕養稍通阿里眉等國「眉」字原闕,用大典、明抄、席氏三本補。

  [二三]次東北至靺羯國「羯」,席本作「鞨」,當是。

  [二四]惟以細鷹鶻鹿細白布青鼠皮銀鼠皮大馬膠魚皮等與契丹交易明抄本「細鷹鶻」作「細鴉鶻」,亦通。

  [二五]離來州數十里即行海岸至不知所際此本之會編卷二十引許亢宗宣和乙巳奉使行程錄,惟「數十里」彼作「三十里」為異耳。

  [二六]有訥都烏河至有居人瓦屋及僧舍此從長編卷九十七所收宋綬出使錄鈔來,但多刪削。錄作:「自中京……北六十里至羖?河館。過惠州……七十里至榆林館。館前有小河,屈曲北流。自此入山,少人居。七十里至訥都烏館,蕃語謂山為『訥都』,水為『烏』。七十里至香山子館。前倚土山,臨小河。其東北三十里即長泊也。涉沙磧,過白馬淀。九十里至水泊館。度土河,亦云撞水(馬端臨文獻通考[下稱通考]載此文重「撞」字,與國志引者同)。聚沙成墩,少人烟,多林木。其河邊平處,國主曾於此過冬。凡八十里至張司空館。七十里至木葉館。離中京皆無館舍,但宿穹帳,欲至木葉三十里許,始有居人、瓦屋及僧舍。……」

  [二七]契丹圖志云案:宋史藝文志三史部地理類有契丹國土記、契丹疆宇圖二卷、契丹地理圖一卷,並不知作者名,未悉何者與此契丹圖志相當。

  [二八]乃古冀州之域至真用武之國也此節全本許亢宗行程錄。但「勝負不相當」一句乃作「勝負相當」。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九·刘昫
  列传第四十六·刘昫
  卷一百二十八·毕沅
  ●卷九  附记第九·王克昌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九·杨仲良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三·乾隆
  卷二百二十七·杨士奇
  西汉年纪卷十六·王益之
  一七〇 在女子学院被囚记·周作人
  冯元兴、曹昂传·李延寿
  卷五十·佚名
  卷三十四·佚名
  张襄壮奏疏卷三·张勇
  卷五十一·佚名
  二十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葛立方·唐圭璋

      立方字常之,丹阳人,徙吴兴(今浙江省)。胜仲之子。绍兴八年(1138)进士。绍兴十八年(1148),秘书省正字。二十年(1150)校书郎。历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出知袁州。隆兴二年(1164),命知宣州,被论罢新任,依旧宫观。卒。有西畴笔耕、韵语

  • 卷二十三·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二十三地理石假山赋         【元】任士林天地之间境足以移人人移之而飘忽物足以致人人或可以致物此操蛇之神所以对愚公而臲?也抱然犀之余焦览具区于一目黯波臣之昼泣开水府之羣

  • 卷三十三·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三十三平湖沈季友编明筠隠禅师大遂大遂字梵印号筠隠万天间平湖乍浦防济庵僧觉承讲主之法子有出林草小萍庵曰遂公潜踪林樾景企前修或时托寄长吟不觉词意俱逺可与齐已并驾也赠朱白民山静犹空刼惟

  • 卷十九·李心传

     边防二  女真南徙金国五世八君本末金国自完颜旻始建号称帝至今主珣凡五世八君其传国九十有八年而始衰其地在契丹之东北境长白山之下鸭绿水之源盖古肃慎氏之地在汉代称挹娄南北之闲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至五代始称女

  • 第五十五回 胁代表迭上推戴书 颁申令接收皇帝位·蔡东藩

      却说民国四年十一月中,正各省将军巡按使,制造民意,纷纷投票的时候,结果是全国代表,选就了一千九百九十三人。至解决国体,却是全体一致,赞成君主立宪。当下由各省驰电到来,京中一班攀龙附凤的人物,统是欢喜不尽。老袁此时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一·乾隆

      明  神宗皇帝  【壬午】万厯十年春正月免天下逋赋  张居正上言带征逋赋徒为民累百姓财力有限一嵗之入傅足供一嵗不幸嵗歉目前尚不能办岂复有余力更完累嵗积逋乎有司避责往徃移新抵旧年分杂淆小民竭脂膏胥吏

  • 卷三十·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三十 楚国张邦昌録 张邦昌字时彦魏州冠氏人也【按宋史云邦昌字子能水静军东光人】少登进士第历任沧州教授改国子书库正字通判曹州宣和元年累遣至尚书右丞改左丞迁中书侍郎当王黼用事

  • 第24章 撤出南京跑到武汉·冯玉祥

    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离着南京近了,唐生智首先将南京城外的许多房子烧掉了,为了免得被敌人利用。结果敌人来了,队伍全都垮了,有的军队投降日本。不到三天,日本鬼子把中国投降的军人枪决了七万多人,那就不要说各界的人民了!受日

  • 纥石烈志宁传·脱脱

    纥石烈志宁本名纥石烈撒曷辇,上京胡塔安人。从第五代祖先太尉韩赤以来,他家族世代为国舅。其父纥石烈撒八,海陵王时被赐名纥石烈怀忠,为泰州路颜河世袭谋克,转为猛安,曾经任东平尹、开远军节度使。纥石烈志宁沉稳坚毅有雄才

  • 完颜宗雄传·脱脱

    宗雄,原名谋良虎,是康宗的长子。他刚出生时,世祖看见他很惊异,说“:这孩子风骨非同寻常,以后必定成为国家大器。”于是解下佩刀,让人常放在他身边,并说:“等他长大成人就让他佩带这把刀。”宗雄九岁能射奔跑的兔子。十一岁,射中

  • 卷六十五·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六十五明 俞汝楫 编颁令备考传制传制仪凡大祀前三日陈设如常仪文武官各具朝服诣丹墀拜位钟声止仪礼司跪奏请陞殿乐作皇帝御华盖殿具皮弁服出陞座乐止鸣鞭讫

  • 五·钱穆

    宋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开始走上中国的现代型。第一是中央集权之更加强,第二是社会阶级之更消融。魏、晋以下的门第势力,因公开考试制度之长期继续,已彻底消灭,商业资本难于得势,社会上更无特殊势力之存在。我们若把分裂性及阶

  • 佛教之初输入附录三:《牟子理惑论》辨伪·梁启超

    《理惑论》三十七章,全文见梁僧佑《弘明集》卷一,题汉牟融撰,附注云:&ldquo;一名苍梧太守牟子博传。&rdquo;《隋书经籍志》子部儒家类,有《牟子》二卷,注云:&ldquo;后汉太尉牟融撰&rdquo;,殆即是书。融,字子优,不字子博,《后

  • 第五十一卷·佚名

    观天品之三十(夜摩天之十六)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第七地处。名广博行。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闻知。或天眼见。若人曾知持戒善心。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复舍邪欲。所谓有人或到林中。近妙声鸟。彼妙声鸟。

  • 定宇集·陈栎

    元代诗文别集。16卷,别集1卷。陈栎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主要版本有清康熙年间陈嘉基刻本。卷首有陈栎年表。卷1—2为序,卷3为跋,卷4为考、辨、论,卷5—6为说,卷7为问答,卷8为随录,卷9为传、行状

  • 太上洞渊说请雨龙王经·佚名

    系《太上洞渊神咒经》卷13《龙王品》前半部分,可参见本解题第386号。天尊述六十二龙王名号,劝人诵经呼名,供奉龙王,以延寿、安宅、求雨。

  • 烟苗季·周文

    长篇小说。周文著。写于 1937年5月。1938年5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列入《文学丛刊》。作品以北洋军阀时代“边荒一隅”的四川为背景,以“禁烟委员”的肥缺和补充团新团长的人选为线索,记叙了军阀之间派系倾轧的明

  • 赠书记·佚名

    无名氏作。今存《六十种曲》本。《六十种曲撰人考》谓此剧作者为苏复之,但无确证。此剧本事见《耳谈》中魏轻烟事,全本三十二出。写广陵书生谈麈踏青,遇妓女魏轻烟,互相有情。不料谈麈遭难逃走,牵连轻烟遭官府逮捕,追索谈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