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三回 谋激众胜广起兵 谏称王耳余献策

话说吴广正在窃听众兵士议论,忽见一人走进,大众神情顿变。急忙定睛一看,原来却是陈胜。心想:“他也是来探消息。看他神气,偏装作不知此事。但是众人见他,何以十分注目?!此中原故,容易猜得。”只因众人日常见惯者,乃是身充屯长之陈胜,无甚稀奇。如今却将他当作一位国王,前后身分不同,便同遇着生人,看了又看。

吴广一面心中寻思,一面看见陈胜向前走过。又有人背地指着陈胜向众人道:“此便是将来楚王。看他身躯雄伟,气象轩昂,果有楚王身份。诸君欲图富贵,不可当面错过。”大众见说,哄然一笑。吴广听了大喜,心知事已成熟,便来寻陈胜,密议下手方法。陈胜附耳说道:“我等若平空杀了二将,尚恐人心不服。必须如此如此,激起众怒,方得万全。”吴广称善。便走近二将帐外,对着众人说道:“吾辈住此已有数日,进又不进,退又不退,终日坐在营中,闷得难熬。我想逃走,不知众意如何?”众人听了,意中尽皆赞成。但因恐被二将闻知,遂皆默然无语。

说起二将,平日对于外面之事一概不知。此次吴广故意就近高声说话,要他听见。所以他方才句句听得清清楚楚,并晓得是吴广声音。再听一班兵士,却无甚话说。心想:“在此耽搁多日,连我也甚着急,无怪他口出怨言。至逃走一事,想不过是句空话,我只当作不闻罢了。”吴广晓得二将已闻他之语言,却偏不发作出来,想再撩他一次。候二将酒醉之时,又立在他帐外发话道:“诸位伙伴,明日若再停顿此地,我是真要逃走。只因大家相聚许久,甚是亲热,所以特地通知一声,不要怪我不告而去。”此一番话,自然又给二将听见。说是“当真要走”,二将万不能置之不理,遂令人唤进吴广,责备道:“汝在外大惊小怪,说要逃走,此话是真是假?”吴广答道:“小人生长田间,终日劳动,身子到现活泼。近来一住几日,天天下雨,坐在营内一步不能行走,实在拘束得很,便如下牢入狱一般,弄得无法,所以心想逃走。”二将闻言,拍案大怒,道:“汝岂不知军法?!逃走之罪,应该斩首,如何敢生此妄想!若人人效尤,岂不逃走一空?似此摇惑军心,本应即行正法。姑念初犯,从宽发落。”便喝令左右将吴广拖翻在地,用军棍责打。

原来吴广平日善能笼络人心,自为屯长以来,看待兵士如同自己骨肉,同甘共苦,买得人人欢喜,都愿听他调遣。此次众人闻得二将呼唤吴广,知是势头不佳,便都跟进来。后见二将发怒,要责吴广,一齐跪下求饶。二将酒后性发,又见大家都替吴广苦求,更似火上浇油,执定不许。众兵士见二将借酒作威,违拂众心,大众正在敢怒不敢言之时,忽有一将官趁着酒气,直跳起来,指着吴广数骂。谁知,他身边所佩之剑被他一跳,剑锋脱出鞘来,却被吴广看见。出其不意,即从地上爬起,将剑夺在手中,一挥过去,把那将官杀了。陈胜早已预备,立在二将身后。见吴广动手,他也拔剑,将那一员将官一并结果。众人出其不意,见二人杀死将官,都惊得目瞪口呆,不得主意。

陈胜、吴广已把二将杀死,便召齐九百人,当众开言道:“诸位,此行为雨所阻,已是误了行期。按起军法,都该斩首。若仍旧前进,岂不自行送死!就使侥□万一得了宽赦,但到得北边严寒地方防守匈奴,十人之中,定有**人不被胡人杀死,也被冰雪冻死!要想保全性命,真是万难!据我愚见,大丈夫不死便罢,若到无路可走,拼此一死,只有举事,尚可博得大名。试看古〔往〕今来王侯将相,岂有现成种子!都是出于人为。不知诸位意思以为然否?”此一篇话,说得大众个个赞成,便齐声应道:“情愿听命行事。”

陈胜见众人同心造反,心中大喜。便命筑一大坛,树起旗帜,即将二将首级祭旗。大众立了盟誓,陈胜自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定国号曰“大楚”。下令军中,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主。军士各解开衣袖,袒露右臂,作为记号。号令已定,陈胜率人先将大泽乡占领。四出招兵买马,只是缺少兵器,一时打造不及。正在踌躇,忽想:“此时兵荒岁乱,到处逃难,农家器具没个用处,何不把它来充作兵器?”于是,耰锄等类皆变做杀人之物,兵器顿时有了。又遣人入山,伐木作棍,截竹为旗,以助军容。

陈胜、吴广见诸事齐备,引兵北进。一路攻城掠地,势如破竹,又陆续添了许多军队。到得陈县已有车六七百辆,马兵千余,步卒数万人。陈胜下令攻城,正值县令不在,只有县丞带兵,迎战大败,县丞被杀。陈胜遂据了陈县,安扎已定。忽报:“张耳、陈余二人前来求见。”陈胜久闻二人之名,便请入内相见。

原来张耳、陈余二人都是大梁人。张耳年少时,曾为信陵君门客,后来因犯事逃到外黄。外黄有一富家之女,容貌生得非常美丽,所嫁丈夫偏是蠢汉,此女心生厌恶。一日,趁丈夫不在,私自走到其父朋友家中,不肯回去夫家。其父朋友素来认识张耳,知他是个豪杰,却又怜他孤身作客,并无妻室。因想:“此女既与其夫不和,何不替张耳撮合成亲?真是郎才女貌,两相匹配。”便对女子说道:“汝欲寻好丈夫,更无有胜过张耳者!”女子也就应允。果然此女仗着其父朋友之力,竟与其夫离婚,转嫁张耳。张耳本一亡命之人,无意中忽得美妻,兼以妇家富足,又格外看重女婿,多与钱财。张耳便将钱交结许多宾客,名望愈大。魏王闻其才能,即命为外黄县令。说起张耳,生平朋友交厚甚多,惟有陈余最为亲密。陈余年纪比张耳小得多,奉事张耳如父兄,张耳也看待陈余如子弟。二人约同生死,当时人称之为刎颈之交。陈余为人喜读儒生,少时常到赵国苦陉地方游玩。其地有富人,复姓公乘氏,见陈余人品轩昂,知是非常之人,便将女儿嫁之。他二人同在他乡得妇,甚是凑巧。后来秦兵灭魏,张耳弃官,仍在外黄居住。过了数年,秦始皇闻得二人是魏国名士,要想杀他。捕拿不获,便悬出赏格:有人擒获张耳,赏以千金;陈余五百金。二人闻此风声,遂变换名姓,同往陈县,充作里中监门,借以餬口。他二人所居之里,恰好相对,便也得日在一处。

有一日,里吏经过陈余所在地方,寻些小过,将陈余责打。陈余不服,便欲挣扎起来。张耳却用足踹住,使他受打。直等到里吏去后,张耳将陈余引到一株桑树之下,责备道:“吾从前与足下所言,如何忘记?!现在遭此小小耻辱,何故不能忍受,便欲与一个小吏拼命!”陈余见说,心中省悟,从此遇事含忍。其时正值秦廷有诏,购拿他两人。他两人却喜无人认得,反用监门名义,号令里中访拿,以掩众人耳目。如今闻得陈胜据了陈胜,便到军门求见。陈胜见了二人,甚是欢喜,优礼款待。

陈生得了张耳、陈余二人,更召集县中父老豪杰,都来会议。众人议请陈胜称王,都说道:“将军披坚执锐,征伐无道,复立楚国社稷,具有大功,宜为楚王。”陈胜问张耳、陈余:“可从与否?”二人答道:“秦为无道,破灭国家,残害百姓。今将军出万死一生,为天下除暴,初至陈县便自称王,转使天下人疑有私意。愿将军勿即为王,急引兵西向,并遣人立六国之后,为我党援,则势大兵强。由此灭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则帝业可成。今独王陈地,恐天下由此解体!”陈胜出身微贱,急欲自尊,遂不听二人之计,择日即了王位,改国号为“张楚”,下令起兵伐秦。立吴广为假王,监督诸将,领兵西进。欲知以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卷四百四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赵尔巽
  第九十八回 革命军云兴应义举 摄政王庙誓布信条·蔡东藩
  第九十回 传谏草抗节留名 避联军蒙尘出走·蔡东藩
  卷七先监遗事纪略·刘若愚
  元明事类钞卷十七·姚之骃
  九○○ 谕编撰《四库全书表》之陆锡熊等着各赏缎疋等物·佚名
  明儒言行録卷八·沈佳
  子崧传·脱脱
  耿九畴传·张廷玉
  卷三十七 李处温父子稔祸·李有棠
  卷二十·徐天麟
  ●跋·李元弼
  第三节 曾国藩刷新旧社会·蒋廷黻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七·佚名
  176.唐王朝的末日·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南柯记目录·汤显祖

    第一齣 提世第二齣 侠槪第三齣 树国第四齣 禅请第五齣 宫训第六齣 谩遣第七齣 偶见第八齣 情著第九齣 决壻第十齣 就徵第十一齣 引谒第十二齣 贰馆第十三齣 尙主第十四齣 伏戎第十五齣 侍猎第十六齣 

  • 卷94 ·佚名

    方岳 次韵徐宰三雪 春其几何到端木,三信东风银粟粟。 眼惊天地有奇事,喜不自持诗陆续。 尔时茅屋亦堪画,有竹宁甘食无肉。 多年裿褐夜不暖,紫凤天吴共伸缩。 袖中书册字蝇头,略借瑶阶明月烛。

  • 卷二十·沈德潜

    ☆查慎行字夏重,浙江海宁人。康熙癸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有《敬业堂集》。○敬业会试出汪东山殿撰之门,东山向日执后辈礼相见者也,至是敬业居弟子列甚恭,而东山仍事以前辈,时论两贤之。生平敬慎笃实,见重内廷,同时班、扬之

  • 第八回 四杰赴援以德报怨 一夫拚命用少胜多·蔡东藩

      却说汪罕大掠蔑里吉部,得了无数子女牲畜回去享受,并没有遗赠帖木真,也未尝遣使报闻。帖木真尚是耐着,约汪罕去攻乃蛮。汪罕总算引兵到来,两军复整队出塞。闻不亦鲁黑汗在额鲁特地方,当即杀将过去。不亦鲁黑汗料不能敌,

  • 卷第十二·徐鼒

    丙戌、我大清顺治三年(一六四六)春正月(明隆武二年、浙东鲁监国元年。是岁明福京亡,桂王立于肇庆)己酉朔,明唐王在建宁,不受朝贺。王以三大罪自责,令百官戴罪从行。交址、日本国遣使入贡于明。明监国鲁王在绍兴。明擢广东布政

  • 卷之三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尚史卷六·李锴

    本纪五周本纪【以下春秋】平王平王名宜臼幽王太子也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诸侯即申侯共立宜臼是为平王【史记】纪年幽王死申侯立平王于申虢公立王子余二王并立余晋文侯所杀是为王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瓉作

  • 九二七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续缴《陈睿谟奏疏》等禁书情形折(附清单一)·佚名

    九二七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续缴《陈睿谟奏疏》等禁书情形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初三日江苏巡抚降三品顶带留任臣闵鹗元谨奏,为查缴应禁各书,仰祈圣鉴事。窃查明末野史暨国初人所著悖妄各书,节奉圣训,实力搜查。复钦

  • 卷四十四·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四十四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子产相郑【西宫纯门之难诸臣兴废附】襄公五年夏郑子国来聘通嗣君也 八年郑子国子耳侵蔡获蔡司马公子燮郑人皆喜惟子产不顺曰小国无文徳而有武功祸莫大焉楚人来讨

  • 七二、老子杂辨·钱穆

    《史记 老子传》:“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儋见秦献公,《周本纪》在烈王二年,上距孔子之死百有六年,此误。)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汪中《老子考异》谓言道德之意五千余

  • ●皇朝通典卷十五·佚名

    食貨十五 ○食貨十五 市糴 △市糴 (臣)等謹按周禮司市之法以泉府同貸而斂賒原以為酌盈劑虛之制後之言事者遂置平準立均輸藉口於泉府之法則失周制之遺矣我國家以時乂厥庶民凡陳肆辨物皆因商民所便時地所宜未嘗設立專官而

  • 二年·佚名

    (戊辰)二年清隆熙三年春正月1月1日○〈純宗皇帝實錄卷之三〉一日。〈陰曆戊申十二月初十日〉召見親王君承候官于興福軒,仍召見宮內府親勅奏任官、同待遇官于熙政堂。仍召見閣部大臣、樞院議長、閣部勅奏任官、同待遇官及

  • 避晦卷六·杨慎

    【原文】易曰:“趋吉避凶。”夫祸患之来,如洪水猛兽,走而避之则吉,逆而迎之则亡。是故兵法三十六,走为最上策。避非只走也,其道多焉。最善者莫过于晦也。扰敌、惑敌,使敌失觉,我无患焉。察敌之情,谋我之势,中敌所不欲

  • 采輯羣書目·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四禮書綱目采輯羣書目 禮類五【通禮之屬】正經十三部儀禮【鄭康成注 賈公彦疏】周禮【鄭康成注 賈公彦疏】禮記【鄭康成注 孔頴達疏】易 【程子傳  朱子本義】書 【孔安國傳 孔頴達

  • 卷十·黄镇成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通考卷十     元 黄镇成 撰洪范九畴之纲初一曰五行【在天惟五行 不言用者无适而非用也】次二曰敬用五事【在人惟五事 以五事参五行天人合矣】次三曰农用八政【人之所以因乎天】次四曰协用五

  • 菩提行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聖龍樹菩薩集頌   宋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三藏明教大師天息災奉詔譯   [一]菩提心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六   [二]佛喜精進增 安住禪定意 愍彼散心人 煩惱[三]芽閒住。   [四]我今知身心 不生於散亂 

  • 卷之六·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六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颂古世尊初生。何事又离兜率天水深难盍碧枝莲当时莫处摩耶腹又较威音一着先。世尊未离兜率已降王宫未出母胎度人已毕。谩向空中寻鸟迹休来水

  • 读礼通考·徐乾学

    一百二十卷,清徐乾学著。此书积十余年,三易其稿。始撰于康熙十六年(1677)。二十九年续加订定。得阎若璩、万斯同、胡渭等协助,三易其稿而成。著者去世二年后,于康熙三十五年刊行。于《仪记》的《丧服》、《士丧》、《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