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避晦卷六

【原文】

易曰:“趋吉避凶。”

夫祸患之来,如洪水猛兽,走而避之则吉,逆而迎之则亡。

是故兵法三十六,走为最上策。

避非只走也,其道多焉。最善者莫过于晦也。扰敌、惑敌,使敌失觉,我无患焉。

察敌之情,谋我之势,中敌所不欲,则彼无所措手矣。

居上位者常疑下位者不忠,人之情不欲居人下也。遭上疑则危,释之之道谨忠而已。

如若避无可避,则束身归命,惟敌所欲,此则不避之避也。

避不得法,重则殒命,轻则伤身,不可不深究其理也。

古来避害者往往避世,苟能割舍嗜欲,方外亦别有乐天也。

避之道在坚,避须避全,勿因小绥而喜,勿因小利而动,当执定深、远、坚三字。

【译文】

易经上说:“人应该奔往吉利的地方,而躲避开凶险。”灾祸患难的到来,如同洪水猛兽一样可怕,逃到别的地方避开它就会大吉大利,不顾利害,迎头赶上就只有死亡了。 兵法有三十六条计策,逃走和闪避才是最好的计策。躲避并非只是逃跑,方法有很多种,最完善的方法没有超过“晦”的。

干扰、迷惑敌人,使敌人失去对我的辨别能力,我也就没有后患了。观察揣摩敌手的情形和心理,从而建立自己的声势,站到敌手无法攻击的位置,敌手就无法向我动手了。高高在上者常怀疑下属对自己的不忠,因为人的正常心理就是不甘居人下,遭到上面的怀疑是极为危险的事,解除上面疑心的方法也只有恭敬勤谨忠心不二而已。

如果根本就没有地方可以躲避,就干脆放弃抵抗,把生命交到对方手中 ,随便他怎样处置,这也是避不开时的躲避方法。行使避晦的权谋如果不得要领,情形重的要丧失性命,情形轻的也会损伤身体,所以不能不深入研究避晦的道理。

自古以来躲避灾害的往往避开尘世,选择出家,如果能彻底断绝自己的嗜好和欲望,佛道两家倒也是另一番乐土。避晦的要诀在于坚定一心,避害一定要避得全面,不要因形势稍微缓和而心喜,也不要因贪小利而妄动,要认定避得深入,避得遥远、坚定,一念这三条规律。

猜你喜欢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朱熹
  景公问贤不肖可学乎晏子对以勉强为上第六·晏婴
  卷十九·湛若水
  卷二十八【起成公十六年尽十八年】·杜预
  孟子集疏卷五·蔡模
  卷三十一·黄伦
  第64章·老子
  卷十六·王昭禹
  卷一百一十(阇那崛多译)·佚名
  大雲初分智健度第三十一·佚名
  法句譬喻经利养品第三十三·佚名
  卷下·佚名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卷第二十三·佚名
  卷一 前尘梦影·李叔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下·李佳

    ○东坡词苏东坡词云:“架上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此亦寓言,无端致谤之喻。○山谷词黄山谷清平乐词:“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

  • 东都事略卷八十九·王称

    列传七十二  吕大防字微仲京兆蓝田人也举进士爲冯翊簿迁著作佐郎知青城县英宗即位改太常博士未几除监察御史里行首言纲纪赏罚之际未厌四方之望者有五进用大臣而权不归上大臣疲老而不知退外裔骄蹇边患以萌而不择将帅

  • 卷之二百三十三·佚名

      洪武二十七年五月己亥朔○庚子夜有流星大如鸡子赤色起自奎宿南行至羽林军没○辛丑诏免孝子郝安童军役安童永州府祁阳县人父玄戍定辽以辛卒安童当补役以母老无他兄弟供餋且有姑守节老而无依亦仰给于已诣阙自陈

  • 卷之三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四三六佥禀光绪九年九月二十三日一二二二二--一·佚名

    大甲街例贡、业户、郊铺、众铺户,禀请新竹知县:另谕充王文学为总理具佥禀竹南四保大甲街例贡张程材、业户王瑶记、郊铺泰和号、祥春号、兴瑞号、金振顺,暨众铺户等,为恳恩批准,发给谕戳,而补悬缺,以专责

  • 第十二卷 清举人 (三)·缪荃孙

    [乾隆戊子科] 江宁府 王金健 上元人。 朱 琦 上元人。 陈 筠 上元人。 张善来 江宁人。 涂长发 江宁人。 吴 模

  • 盛泽承·佚名

    盛泽承先生小传盛恩颐先生字泽承逊清邮传部尚书杏荪宫保之四公子也生而聪秀年稍长即入北京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肄业各科成绩均优为同学中之秀出者旋赴英吉利入伦敦大学未几复留学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数年而归宣统二年又

  • 卷十六·孙奇逢

    滕文公章句上孟子性善章孟子立言无非性善之旨世子未经习染故直与言性善称尧舜见唐虞事业以其善善天下取诸本性而足成覸三人之言皆窥性原故引以証道一正教世子著实下手做功夫也为善国正在性上为性命事功一而已矣孟子有

  • 卷十三·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地名攷畧卷十三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诸小国宿【隠元年及宋人盟于宿杜注宿小国东平无盐县也 臣谨按宿太昊后风姓男爵隠八年宿男卒庄十一年宋人迁宿宿自此亡矣定十年侯犯将自郈奔齐驷赤先如宿杜注宿故国

  • 卷五·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五       元 赵汸 撰存策书之大体第一之五五十八公朝觐始行则书皆称如既成礼则称朝在道而还书其复成十三年三月公如京师以上成公如京师者一朝天王也周礼大宗伯以賔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

  • 卷八 论语·钱时

    卷八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卫灵公问陈[去声]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去声]者病,莫能兴。子路愠[纾问切]见[贤遍切]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

  • 卷十七·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十七宋 魏了翁 撰僖公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一】书楚人如齐人例书征伐先主兵二十七年注传言至兵故正义曰此年传云楚子及诸侯围宋则是楚子亲自来也十二月公会诸侯盟于宋公为楚子在宋而往会

  • 释劫运之由·印光

     ●娑婆之苦, 说不能尽。纵时属升平, 仍然日在苦恼中。以众生久习相安, 遂不知耳。近来中国屡经兵燹, 已是苦不堪言。而外洋各国三年大战, 人死近千万, 为开辟第一兵劫。而战势尚盛, 不知何所底极。静言

  • 卷第五十·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二十一世仰山钦禅师法嗣杭州西天目高峰原妙禅师吴江徐氏子。母梦僧乘舟投宿而孕。宋理宗嘉熈戊戌三月

  • 九三年·雨果

    长篇小说。雨果著。发表于1874年。描写了1793年法兰西共和国军队镇压旺代地区反革命叛乱的事件。叛军首领朗特纳克侯爵被包围后,在可能逃脱的情况下,为了从火中救出3个孩子而被捕。共和国军队司令郭文因私自放走了朗

  • 农政全书[标点本]·徐光启

    是我国明代的一部重要农书,作者徐光启。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是经过陈子龙修改加工过的。主要版本有平露堂本、《四库全书》本、万有文库本等。此书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等12个门类,

  • 子夜·茅盾

    长篇小说。茅盾著。1933年5月出版。作品以1930年春末夏初蒋冯阎军阀混战、帝国主义转移经济危机、工农革命风起云涌为背景,通过对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典型形象的塑造以及有关的各阶级、各阶层人物命运的真实描写,

  • 金刚顶经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不空

    亦称《金刚顶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简称《金刚顶经义诀》、《金刚顶义诀》等。密教著述。原有三卷,今存卷上。系金刚智所传《金刚顶略出经》的解释书。序中述《金刚顶经》出自南天铁塔之事及东传经过,并释偈颂及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