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柳氵中传

柳氵中,蒲州虞乡人,隋时饶州刺史柳庄的曾孙。父名楚贤,大业年间为河北县长。高祖举兵,尧君素坚守郡城,楚贤劝他说“:隋亡是天下共知的事。唐公的名字应了图谶,举动以诚信为本,英豪们积极响应,是天赞助的人。君子应见机而动,哪能终日等待呢?”君素不听,楚贤就不辞而自归唐,被任为侍御史。贞观年间,持节前往突厥册拜,突厥所赠礼品均不接受。历任交、桂二州都督、杭州刺史,均有名。

柳氵中好学,研习广泛。天授初年,任司府寺主簿,诏令他去安抚淮南,得到美称,封河东县男爵。中宗景龙年间,升为左散骑常侍、编撰国史。

当初,太宗命儒官们撰《氏族志》,以甄别众姓的身份。但这些姓氏的后裔兴衰不定,柳氵中建议重新编写。皇帝诏令魏元忠、张锡、萧至忠、岑羲、崔..、徐坚、刘宪、吴兢及柳氵中等人按照德行、功劳、声望、国籍家族等类别分等级依次编撰。

夷蕃酋长继承祖先受封官爵的,分作另一类。魏元忠等人不久相继去世,到先天年间,又诏令柳氵中及徐坚、吴兢再加上魏知古、陆象先、刘子玄等人研究续编。书成,称《姓系录》。氵中历任太子宾客、宋王师、昭文馆学士。后来因年老退休。开元初年,诏令氵中与薛南金再加修改,才最后定稿。

后来柳芳撰文论之甚详,现摘要如下:“氏族,是古代史官所记。过去周朝史官定世系、辨宗庙。所以古有《世本》,录黄帝以来直至春秋时诸侯、卿、大夫的名号继统。左丘明为《春秋》做传也说:‘天子以德建诸侯,以其出生赐姓,分封土地,又据以命氏;诸侯以其字为氏,以谥号为族号。’过去尧赐伯禹姓‘姒’,氏为‘有夏’;赐伯夷姓‘姜’,氏为‘有吕’。

下及三代,官有世代之功,就有了官族,邑也是如此。后代有的以国为氏,就有了齐、鲁、秦、吴;有的以谥号为氏,就有了文、武、成、宣;有的以官为氏,就有了司马、司徒;有的以爵位为氏,就有了王孙、公孙;有的以字为氏,就有了孟孙、叔孙;有的以住处为氏,就有了东门、北郭;有的以族标为氏,就有了三乌、五鹿;有的以职业为氏,就有了巫、乙、匠、陶。于是接受姓、确定氏,也就越来越多了。

“秦毁了文化,公侯子孙失去了本系。汉兴,司马迁父子根据《世本》写《史记》。依周谱理清世家,才知姓氏之来源。虞、夏、商、周、昆吾、大彭、豕韦、齐桓、晋文都同一个祖先。王霸不断更迭,多的上千纪,少的几十代。先王的封土制既绝,后代蒙福的还是强家。

“汉高祖起于平民,有了天下。以贤德命官,以功劳封爵,并发誓‘:非刘氏而王,无功而侯的,天下人共同讨伐。’先王公卿的后裔,有才就用,无才就弃置,不管是士还是平民。此时开始崇尚官职。

不过还将山东的豪族迁来以充实京师。

齐国的田,楚国的屈、景都是大姓。后来选拔英豪,论等录用。这就是七相五公的由来。

“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家、轻寒微,政权归于大姓。其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都选显姓士族担任,并以之确定门第、鉴别人物。晋、宋沿用,开始重视姓了。但用姓来别贵贱、分士庶的办法未能改变。当时有司选用人才,一定要查氏族谱籍,且要考核真伪。所以官有世家,谱有世官,贾氏王氏的‘谱学’兴起了。从此有了谱局,令、史等职具全。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姓;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姓;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姓;关中也称‘郡姓’,韦、裴、柳、薛、杨、杜当其首;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当其首。所谓虏姓,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八氏十姓,出于帝宗族,或各国随从魏的;三十六族九十二姓,世代均为部落首领。号称河南洛阳人。所谓郡姓,以中国士人的等级门阀而定。凡三代有三公的称‘膏粱’,有使令、仆役的称‘华腴’,尚书、统领、护卫以上的为‘甲姓’,九卿如方伯等的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等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能排入的称之为‘四姓’。又诏令代人的各后裔,初无族姓,其中穆、陆、奚、于等姓,下吏部不担任杂流官,当‘四姓’看待。北齐沿用此制,选拔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四姓’不入选。所以江左定氏族,凡郡上姓第一,则为大姓;太和时以郡四姓为大姓;齐国和尚昙刚的《类例》中,凡甲门为大姓;北周建德氏族以四海知名的为大姓;隋开皇氏族以位高者、人数多的为大姓;唐《贞观氏族志》中凡第一等则为大姓;路氏著《姓略》,以显赫者为大姓;柳氵中《姓族系录》中凡四海知名家族为大姓。

不通晓历代的说法,是无法与之谈谱的。

如今世俗仅以崔、卢、李、郑为四姓,加太原王氏号称五姓,实在是不合规矩啊。

“选文的弊端,莫过于以官为准;选官的弊端,莫过于以姓为准;因崇尚姓氏姓的弊端,以至于伪造。隋承继了这些弊端而不知为何而起。于是提倡古道,停止乡举,不讲究出生地而尊崇掌事的官吏。以致士不问籍贯,里内衣冠混着,人不辨廉耻。因此士族混乱,庶人妄尊。

一个高明的谱家要联系人的籍贯、考查人的姓氏、附加婚姻状况,这才能分辨确立。山东的人朴实,看重婚姻,其诚信可取;江左的人多才,看重人物,其智敏可取;关中之人魁伟,看重地位,其显贵可取;代北之人威武,看重贵戚,其宽容可取。至于弊,则看重婚姻的,会先看外族后看本宗;看重人物的,会先取庶人旁支而后见嫡族本系;看重地位的,会追慕荣华而忽略夫妻匹配;看重贵戚的,会趋附势利而失去礼教。如果四者都弊占先,那就依据全无了。

“人如无节守,则削弱了士族;士族弱,国家也随之而衰。管仲曾说:‘治国之道,政出一门的称王,出二门的国强,出三门的国弱,出四门的国亡。’所以成年而婚是人道中的大伦。汉的官人,政策划一,令出一门,使在下者知道行动准则,这是政出一门的,所以称王;魏晋的官人,尊崇中正,制定九品,乡有异政,家有竞心,这是政出二门的,所以国强;江左代北各姓,纷乱而无一统,关键在于无所归属,这是政出三门的,所以国弱;隋氏官人,以吏道治天下,人的行状不依据其乡党,上面政繁多变,下面纷乱无谱,这是政出四门的,所以国亡。唐承统于隋乱时,宜以忠救乱。忠厚则乡党的约束立;乡党有了约束,人物的道德厚;人物崇尚道德,则官爵的地位显;官爵的地位显了,社会教化的风气就好了。这就可与古代比美了。

“晋太元年间,散骑常侍河东贾弼著《姓氏簿状》,十八州一百十六郡,合七百一十二篇,甄别条析士庶无所遗漏。宋王弘、刘湛甚爱此书。王弘每天要接待上千客人,可以不犯一个人的讳。刘湛为选曹,著《百家谱》,帮助选拔任用人才,但文字过简,王俭增扩之,王僧孺又扩演为十八篇,东南各族独自成篇,不入百家之列。贾弼传子匪之,匪之传子希镜,希镜著《姓氏要状》十五篇,更是研习已久。希镜传子执,执又做《姓氏英贤》一百篇,又著《百家谱》,扩充两王所记。

执传其孙冠,冠著《梁国亲皇太子序亲簿》四篇。王氏之学,源于贾氏。

“唐兴,谈谱的人以路敬淳为正统,柳氵中、韦述次之。李守素也了解姓氏,时人称之为“肉谱”。后来有李公淹、萧颖士、殷寅、孔至,都受到称道。

“当初,汉有邓氏的《官谱》,应劭有《氏族》一篇,王符的《潜夫论》也有《姓氏》一篇。宋何承天有《姓苑》二篇。谱学情况大概如此。魏太和时,诏令诸郡中正各列本土姓族次第作为荐举选拔的根据,称为‘方司格’,人们至今尚称道它。”

猜你喜欢
  卷五十八·志第十·地理一·宋濂
  卷二十一 后赵录十一·崔鸿
  卷三十三·吴广成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七·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六·佚名
  卷三【六则】·岳珂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纪昀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阿桂
  卷五十二·司马迁
  王恂传·宋濂
  张继孟传·张廷玉
  何腾蛟传·张廷玉
  卷一百七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七·佚名
  卷八·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熊·刘半农

    在巴黎植物园里,看见两只熊,如篇中所记,其时正在日本大震灾之后。植物园里的两只熊,一只是黄的,一只是白的,都是铁钩般的爪与牙,火般红的眼。白的一只似乎饿着。它时时箕坐着抬起头来,向游人们乞食。黄的一只似乎病着。看它伏

  • 列传第八十四 僭晋司马叡 賨李雄·魏收

    僭晋司马叡,字景文,晋将牛金子也。初晋宣帝生大将军、琅邪武王伷,伷生冗从仆射、琅邪恭王觐。觐妃谯国夏侯氏,字铜环,与金奸通,遂生叡,因冒姓司马,仍为觐子。由是自言河内温人。初为王世子,又袭爵,拜散骑常侍,频迁射声、越骑校尉

  • 卷四百八十三·列传第二百四十二·世家六·脱脱

        ◎世家六   ○湖南周氏 荆南高氏 漳泉留氏 陈氏   湖南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无赖,不事产业。尝犯法配隶镇兵,以骁勇累迁裨校。自唐乾宁二年,马氏专有湖南二十州之地,虽禀朝廷正朔,其郡守官属皆自署。至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元年岁次辛亥 金太宗晟天会九年伪齐刘豫阜昌二年春正月己亥朔上在越州平旦率百官遥拜二帝于行宫北门外退御常朝殿朝参官起居自是朔望皆如之 是日改元绍兴德音降诸路杂犯死罪以下囚释流以下群盗限一月

  • ◎帝系六·徐天麟

    ○公主王主(杂录附)公主。(高纪,如淳曰,公羊传曰,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帝姊妹曰长公主,诸王女曰翁主,师古曰,如说得之,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曰翁主,翁者父也。)太上皇女。昭哀后。(高帝

  • 鸿猷录卷九·高岱

    高岱 平定交址 开设贵州 征汉庶人 麓川之役 平福建寇 ○平定交址 高皇帝既集大统诏谕四夷安南国奉表称臣矣永乐初国王陈日焜为其臣黎季犂所弒季犂窜姓名为胡一元子苍易名大?叵诈称陈氏嗣绝大?叵陈氏甥求署国事 上不

  • 李叔同年谱(2)·李叔同

    九月,考入位于上海徐家汇的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特班,改名李广平。该校总教习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他倡导民主、提倡新学,开设英语、国际法等诸多新学课程。同学中有黄炎培、邵力子等后来的著名人士。叔同与师生们相互切

  • 弁 言·林语堂

    我曾应美国一书局邀请写这篇个人传略,因为藉此可得有机会以分析我自己,所以我很喜欢的答应了。从一方面着想,这是为我的多过于为人的;一个人要自知其思想和经验究竟是怎样的,最好不过是拿起纸笔一一写下来。从另一方面着想

  • 第一章以饮食为证·孙中山

    当革命破坏告成之际,建设发端之始,予乃不禁兴高采烈,欲以予生平之抱负与积年研究之所得,定为建国计划,举而行之,以冀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隆盛之地焉。乃有难予者曰:“先生之志高矣、远矣,先生之策闳矣、深矣,其奈‘知

  • 卷九上 万章章句上(凡九章)·孙奭

    (万章者,万,姓;章,名。孟子弟子也。万章问舜孝,犹《论语》颜渊问仁,因以题其篇也。)[疏]正义曰:前篇论离娄之明,此篇论万章问孝,盖以明者当明其行,而行莫大于为孝。今万章问孝,故以“万章”为此篇之题,以次于前篇矣。此篇凡十八章,赵

  • 第十四章 44·辜鸿铭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辜讲孔子说:“如果统治者鼓励教育和良好行为,人民会很轻松地服从于政府。”

  • 卷十九·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十九僖公二十有一年春狄侵卫狄前伐卫盟郉以其有救患之善故称人今兹侵卫师出无名故从其本称也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鹿上杜注宋地汝隂有原鹿县今江南颍州太和县西有原鹿城】【左传】二十一

  • 不还品第七·佚名

    佛复告阿难。何故如来说美菩萨为不还乎。於是菩萨一切所存。处处造行超越诸有。而逮佛明蠲除诸行。降伏此已则不复还。所以者何。见一切法不有往还。超度凡夫捐舍俗慧。入佛明智获无所住诸法平夷。所以者何。用致寂界

  • 人生痛苦之根本解除·太虚

    ──二十四年四月在上海第二特区监狱讲──今因郁君之介绍,得参观贵监,藉与各位谈佛教建立之大意,无任荣欣!佛──此指释迦牟尼佛──设教之意,因见到我们人类充满苦痛,乃思有以济拔之。人于万物中比较优胜,故人亦常自诩为“

  • 为福州佛化青年众说法·太虚

    有一童子名林启锽,代表出席,合掌向师致敬,乞师开示。师向大众言:吾为佛法,于尔青年,恳切望之!恳切望之!汝等果能如佛法切实信解修持乎?能不畏劳苦荷担之以化导有情乎?能如是者,其有以语我来!代表林启锽离席合掌恭敬白师言:法师!青年

  •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卷上(一名伽耶山顶经论)·佚名

        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见诸众生烦恼缚  起菩提愿为救拔  如是正觉慈悲尊  顶礼造论释经故  我论能尽烦恼怨  救护诸有断恶道  如是二种最胜利  一切外道论中无  此修

  • 华严经文义纲目一卷·法藏

    夫以茫茫性海缘象讵测其源。眇眇玄猷名言罕寻其际。有融圆智朗巨夜而辟重昏。无限大悲俯群机。而临万刹。于是无象现象犹阳谷之升太阳。无言示言若沧波之倾巨壑。是故创于莲花藏界演无尽之玄纲。罕笼上达之流控引灵津

  • 卷第五十三·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三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十八世青原禋禅师法嗣吉州青原净居正庵宗广禅师僧问。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且道在什麽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