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
嘉靖十六年九月丁丑朔
○己卯先是两月之间虏入宣府者再杀参将张国辅于害子沟总兵官张镇刘江等坐视不援 上以边警未宁姑切责镇等令戴罪杀贼已而兵科给事中朱隆禧劾奏之乃诏革镇职江并太监杨成各降一级巡抚都御史郭登庸总督侍郎周叙各降俸一级其余失事并阵亡官军俱下巡按御史勘报
○命提督京城巡捕署都指挥同知徐溥为四川叙泸等处左参将升管领秋班京操指挥佥事赵吉为署都指挥佥事佥书山西行都司事
○庚辰 孝恭章皇后忌辰遣玉田伯蒋荣祭 景陵
○增设南京工部虞衡司主事一员以差多任使不足故也
○升吏部右侍郎张潮为本部左侍郎兼学士仍充经筵日讲官改兵部右侍郎李如圭为吏部右侍郎
○壬午先是交人武文渊以其众来降都御史汪文盛遣指挥赵光祖等往抚谕之文渊遂使夷人阮宏规等来献进兵地图因白安南乱状言文渊世黎民臣以登庸之乱出据宣光其他旧臣阮仁莲黎景瑂等数辈皆分据一方与登庸相攻文渊有兵万人愿待天兵南下率弟侄武子陵等屯石泷关以从因号召国中义士登庸可破也文盛等请授文渊等官仍给敕谕以便行事兵部言情伪莫测虽欲隆之以恩尤当处之以渐宜量为给赏 上曰文渊倾心归附慕义可嘉其授以冠带仍赐武职四品章服赉以白金文币子陵等皆授冠带赵光祖等亦赐银币
○礼部覆南京礼部尚书霍韬奏南监监生已踰二千而来者未已积拨壅塞恐至数年不得拨历数十年不得入选者请照北监事例各递减三月正历九月杂历六月以壅滞诏从之
○山东巡按御史李松言沂州宝山采取已久矿脉微细徒伤财害民又恐震惊山灵致召灾变乞暂为停止户部覆议宜委官踏勘具奏定夺诏如旧采取不必查勘以部臣为扶同推托责而宥之
○甲申升左春坊左中允孙承恩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印
○乙酉霜降节遣英国公张溶武定侯郭勋驸马都尉邬景和分祭 七陵西宁侯宋良臣祭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安仁伯王桓祭 孝洁皇后陵中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
○丙戌荫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于桂子炳为国子生
○命贵州都司佥书都指挥佥事佘大伦掌本都司事
○鲁王观以冲岁袭爵狎比群小典膳秦信引礼张容仪卫正张山典仪韩元佐护卫指挥夏宗尧章琏等淫戏无度鲁府故有东园离宫观益崇饰之叠山浚池为复屋曲房挟娼乐及群小昼夜讙饮其中或男女祼体群浴于池无复人礼左右有阴议及色忤者必立毙之或加以炮烙而信等因恣睢行其胸臆咄啐杀人甚众有抉眼截唇死者复作射圃宫中与群小驰射造金甲劲弩遣使四出市名马初鲁庄王有九子割庄田之半均给之而以仪卫司余丁供诸郡王役观悉夺之由是诸宗人皆怨馆陶王当淴者凶暴淫纵先以他事革禄三之一与观不相能及奉亲王约束宗人敕书虑为观所辱乃纠同宗室有憾于观者镇辅国将军观爝当洱□丐健木□□等具以观淫虐状闻观亦讦奏淴等朋恶禽兽行及诸戕杀无辜事诏遣刑部左侍郎杨志学锦衣卫都指挥袁天章户科给事中周珫等勘之具得其实遂列上各罪状请 上割恩正法且请取庄田还官徵租补王禄并毁其东园离宫之违制者 上曰观乖违 祖训法当革爵朕念其幼穉姑从轻革禄米三分之二令图省改当淴仍革今禄三分之一观爝等住禄半年秦信等处决发遣如拟庄田仍予各府如故离宫成造既久姑勿毁之
○丁亥以虏酋吉囊等住套窥犯诏发太仓粮草余盐等银十万两于狭西固原接济从总督刘天和请也
○戊子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衍庆为兵部右侍郎
○己丑南京礼部尚书霍韬言 陛下总揽乾纲政自己出宜无所谓权柄下移者乃其疑似之迹则有之内阁之臣止司票拟而外人不知者遂谓朝廷大政举出其手顷吏部选给事中刘文光等寻忽报罢人皆曰阁臣以恩非己出故抑之也给事中李鹤鸣前以考察降谪寻复原官人皆曰鹤鸣以贿得也夫六科妄称缺人罪在六科吏部选拟不当罪在吏部今不罪六科不罪吏部而独绌文光等其何辞于天下矧鹤鸣居官无状常私受富人金钱而令所亲信挟重贿诣京师请托二事之信否臣不敢必则口语藉藉盖亦有由臣愿 陛下明示中外以二者黜陟之故其或出自阁臣密奏亦宜宣布在廷仍谕吏部以后进用人才务秉公正毋受当事者指使俾天下晓然知威福自朝廷而大臣有如李林甫秦桧者不得播弄于左右鹤鸣亦上章自理因言韬近以南迁不如意輙生怨怼并摘其居乡不法数事章并下吏部覆言鹤鸣之召复出自特旨韬所发奸利或出风闻而鹤鸣劾韬之言亦无事实皆用私忿相排击不足深究得旨李鹤鸣已召复原官霍韬宜遵前旨尽心供职不得互相辩讦致伤国体
○以水灾免江西进贤等处税粮有差
○庚寅升狭西按察司副使龚守愚为湖广布政使司右参政工部郎中王傅为狭西布政使司右参议
○翰林院修撰龚用卿户科给事中吴希孟使朝鲜还言朝鲜素称恭顺较之诸夷不同而国家礼遇其国亦未尝以夷礼待之迩者赍诏至彼其王李怿又能恪遵典礼敬事不违良可嘉尚请自今凡诏告敕谕事关礼制者宜使之一体知悉不必遣官但因其朝贡陪臣即令赍回庶以见朝廷殖有礼怀远人之意礼部覆如其议诏可
○辛卯 上谕礼部 圣母病疮慈体未豫朕蠲十八日躬祷于 太庙分命大臣告 列圣群庙二十日躬祷于 太社稷命官告 帝社稷文华殿设坛躬祷于山川明神于是礼部具仪以闻乃命英国公张溶遂安伯陈鏸驸马都尉谢诏尚书夏言顾鼎臣许赞温仁和分告 七庙武定侯郭勋告 献皇帝庙及 帝社稷坛
○命咸宁侯仇鸾挂印充总兵官镇守宁夏
○大同总兵官左都督梁震以斩获功荫子百户震痛其父栋先年阵亡辞荫子而乞父祭葬诏与之
○癸巳命分守密云右参将署都指挥佥事刘铎充三千营坐司官
○甲午礼部尚书严嵩言郑王厚烷奏进庆贺谢恩四俱称弟不称臣称 皇兄不称 圣号臣惟君臣之分等于天地故国家制宗室懿亲虽伯叔尊行亦必虔恭寅畏稽首称臣执礼惟谨所以严大分遏僣踰堂陛森然不可违越者也今郑王乃輙用家人之礼罔识君臣之分皆该府长史等官不谙典制有失辅导法宜参究仍通行天下王府奏进章表文务恪循典制毋妄意称谓以乖礼法庶恩义并举皇度惟贞而宗室各知所警矣 上曰然长史等官本宜究治姑夺俸三月仍通行遵守
○乙未命中都留守司署都指挥佥事王朴充分守密云古北口等处参将
○丁酉兵部覆议户科左给事中曾烶等所言修饬营务四事一实行伍十二营额兵十二万近多逃亡宜将官舍军余逐一查明抽选在册人丁补足额数二严操练坐营等官专事虚文虽有开操之名殊无训练之实宜立定规格申明赏罚严加督责仍令各除器械以听不时查点止操之后仍五日一次入营三督总领故事操军不到者止责把总而不及总领之官以故恬然玩纵媮惰成风自今每队至十五名以上每千至百名以上不至者将管队官责治之甚则径为参奏四精验补各处送验军士年力精壮者俱发十二团营衰弱者验送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毋得仍前故纵冒名代替其蒙蔽送验者究之得旨舍余俟各工完日照例选补余如议行
○戊戌礼部尚书顾鼎臣言苏松常镇嘉湖杭七府财赋甲天下而里书豪强欺隐洒派之弊在今日为尤多以致小民税存而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害及生民大亏国计臣于往年两次具奏经今十余年未闻一人遵奉敕旨能清查者得旨行抚按官各委知府亲诣所属州县悉心清查其虚应故事及延捱迟玩者劾奏之
○己亥复除福建按察司副使龚辉于狭西提调学校
○命分守洮岷参将都指挥佥事蒋存礼掌狭西都司事升西安前卫指挥佥事张一元为署都指挥佥事佥书狭西都司事
○刑科覆奏法司应决重囚六十二名口得旨今岁秋报大醮暂免行刑
○庚子立冬祫享 太庙时享 献皇帝庙
○武定侯郭勋大学士李时夏言请册立东宫其略曰窃惟隆盛之朝必重元良之举事存往记国有徽章万方之重望同归一统之大本攸属比者群臣表请未蒙明诏赐俞久系舆情尚稽盛典兹惟元子诞已周期宜承 帝眷之隆蚤副 慈怀之豫特从微恳俯降 德音肇建 储闱涣颁显册臣等叨居勋辅忝备股肱所冀邦本定而万国以贞 圣祚昌而皇图永固普天率土仰离照之重曦日表龙姿睹震亨之至器礼部尚书严嵩等亦上恳请 上曰卿等以册立元子大礼请朕以为婴弱兹卿等谓一国本定人心勉从忠爱已知之矣
○升大同游击将军署都指挥佥事张源为署正留守掌中都留守司事
○巡按浙江御史周汝员劾奏杭州府知府方岑贪污不职得旨下御史逮问
○癸卯应天府进呈乡试录考官批语失填名下礼部参看谓事属不敬考试提调同考试监试等官皆当提问议上 上谓试录进呈考官既不填名策题又以国家祀戎大事为问所对语多讥讪谕德江汝璧洗马欧阳衢令锦衣卫官校逮治提调府尹孙懋府丞杨麒监试御史何宏沈应阳南京法司究问同考官学正舒文奎等所在巡按御史逮问所取生儒不许会试该部奉旨不行参出明是回护本当查究姑宥之已乃谪汝璧为福建市舶提举司副提举衢为广东南雄府通判
○乙巳贵州凯口苖平赏都御史汪珊等银币有差先是都御史陈克宅既平阿向之乱余党王聪杨免等复夺而据之官兵与之敌輙败都御史汪珊遣使抚谕再三终不降乃调安万铨兵至以指挥李木佐之都指挥朱文协谋前后土汉官兵三万有奇皆集囤下万铨亲率花枪手与贼相距贼败走渡河万铨兵尾其后朱文等三面并进因树招降旗贼党走旗下者五百余人贼据险下矢石我兵殊死战遂破其囤斩免等聪冒雨溃围出为万铨部兵所执已而贼酋王枯等复入据囤随执之前后首虏二百六十三级降苖洞一百五十余寨夷民男妇二万余口捷闻 上嘉其功赏都御史汪珊及宣慰使安万铨各银三十两彩币三表里珊仍升俸一级巡按御史倪嵩前巡按御史杨春芳总兵官李璋都指挥朱文督饷参政喻茂坚各二十两二表里监军副使陈则清林茂竹布政使张峨副使陈赞都指挥佘大伦守备潘继祖知府牟泰各十两一表里参将李宗佑等二十二人皆以功自赎指挥李木以下将领有司人员抚臣分等犒赏其余获功官军按臣勘报
○丙午遣大学士夏言祭太岁月将等神礼部尚书严嵩祭都城隍之神以 圣母疾未平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五 处士·姚思廉 本纪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欧阳修 卷一百六·列传第四十四·脱脱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七·佚名 卷之五百十三·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八十三·佚名 卷之三十四·佚名 尚史卷二十·李锴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二·佚名 第二十五卷 仕绩 一 六·缪荃孙 七一二 谕内阁着派纪昀等详细考证内外官职纂成《历代职官表》·佚名 四八○ 军机大臣奏现办轮进各书无庸展限及酌定展限开单呈览等情片·佚名 史记集解卷九十五·裴骃 李密传·魏徵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八·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四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四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六十四 朱善【字一廉丰城人】 兰竹操 美贞妇方氏也 冬兰青青列于阶庭风雪所挠不枯不荣 冬竹猗猗荫于户牖氷霜所摧不萎乃秀 彼美贞妇志洁行高??朝夕不 
- 庄宗纪八·薛居正- 同光四年春正月戊午朔,帝不受朝贺,契丹寇渤海。壬戌,诏以去岁因被灾沴,物价腾踊,自今月三日后避正殿,减膳撤乐,以答天谴。应去年遭水灾州县,秋夏税赋并与放免。自壬午年已前所欠残税,及诸色课利,已有敕命放免者,尚闻所在却有征收 
- 卷七十七·志第二十七下·祭祀六·宋濂- ◎祭祀六 ○至正亲祀南郊 至正三年十月十七日,亲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太祖皇帝配享,如旧行仪制。右丞相脱脱为亚献官,太尉、枢密知院阿鲁秃为终献官,御史大夫伯撒里为摄司徒,枢密知院汪家奴为大礼使, 
- 卷三百 列传八十七·赵尔巽- 沈起元 何师俭 唐继祖 马维翰 余甸 王叶滋 刘而位 沈起元,字子大,江南太仓人。康熙六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擢员外郎,以知府发福建用。总督高其倬令权福州,调兴化。时世宗闻福建仓穀亏空,遣广东巡抚杨文乾 
- 卷二百二十 列传七·赵尔巽- ◎诸王六 △圣祖诸子 贝子品级允禔 理密亲王允礽 诚隐郡王允祉 恒温亲王允祺 淳度亲王允祐 允禩 允禟 辅国公允礻我 履懿亲王允祹 怡贤亲王允祥 恂勤郡王允昷 愉恪郡王允潖 果毅亲王允礼 
- 卷一百七十五 表十五·赵尔巽- 表略 
- 卷七十四 志四十九·赵尔巽- ◎地理二十一 △云南 云南:禹贡梁州徼外地。清初沿明制,置承宣布政使司,为云南省,设巡抚,治云南府,并设云贵总督,两省互驻。康熙元年,改云南总督,驻曲靖。三年,裁贵州总督并云南,驻贵阳。二十二年,移驻云南。雍正五年 
- ●卷下·李岳瑞- ○都门词事汇录 七则二十年来,中外多故,词人哀时悯世不敢显言,往往托为吊古咏物之作,以寄其幽忧忠爱之志。非得同时人为之笺解爬梳,数十年后,读者不复知为何语矣。今夏溽暑逼人,聊取王佑遐黄门半塘词及朱古微侍郎强村词读之, 
- 一百二十七 曹寅奏陈龙眼菩提子发芽事摺·佚名- 康熙五十年三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正月二十二日奉旨,分颁龙眼、菩提子二十粒到臣。传旨:俟种出之日奏闻。钦此钦遵。 臣随将十粒赍送江宁织造衙门,分派各处栽种;留十粒于扬州,分种金山、 
- 三九二 两淮盐政寅着奏发回书籍请留馆阁之储折·佚名- 三九二 两淮盐政寅着奏发回书籍请留馆阁之储折乾隆四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奴才寅着跪奏,为奏请两淮原进书籍,恳恩留备馆阁之储事。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十二日奉上谕:前经降旨令将各省进到书籍于每书面页注明年月姓氏,云云。奴才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八上·袁枢- 宋 袁枢 撰太宗平内难唐髙祖武徳五年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太子建成性寛简喜酒色游畋齐王元吉多过 
- 卷十·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十 唐 司马贞 撰 吴太伯系家第一【系家者系诸侯代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故孟子曰陈仲子齐之系家又董仲舒曰王者封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为家也】 吴太伯【国语曰黄池之会晋定公使谓吴王夫差 
- 郭崇韬·苏辙- 国无衅,而后可以伐人。冒衅以伐人,敌无衅则己受其灾,敌有衅则我与敌皆毙。楚灵王残民以逞,举思乱之民以伐吴。吴不可动,而弃疾攻之,若升虚邑,灵王遂死于外。齐湣王贪而好胜,知桀宋之可攻,而忘齐国之既病,燕师乘之,遂以失国。自古 
- 商书·仲虺之诰·佚名- 汤归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乃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夏王有罪 
- 孟子精义卷四·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四 宋 朱子 撰 公孙丑章句下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章 尹曰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 孟子将朝王章 杨曰夫孟子将朝王则见王固所欲也为其召之故不往明日出吊盖取瑟而歌之意欲其知之也虽公孙丑 
- 木几冗谈·彭汝让- 半窗一几远兴闲思天地何其寥阔也清晨端起亭午高眠胸襟何其洗涤也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清净内常近一团天理闹热处便着千种尘嚣穷而穷者穷于贪穷而不穷者不穷于义不穷而穷者穷于蠢不穷而不穷者不穷于礼是故君子贫而 
- 第十七章 舍利来岛·佚名- 大贤者之大长老于雨安居毕,于迦剌底迦月、满月之日行自恣,以告王:(一)“人间之王!我等大师,久不谒正觉者,我等,无依怙而来住,于此处我等无有应崇敬者。”(二)“大德![贵僧非]曾向余言正觉者已入灭?”[王]言而回答:&l 
- 金七十论·佚名- 音译《波罗末陀》,亦名《拘罗那陀》。又译《拘那罗陀》,意译《亲依》。印度数论派哲学经典。作者生卒年不详,约在公元350年(2—5世纪各种推论均有)。公元6世纪传入中国,后被保存在汉文佛典大藏经内。译者真谛(Para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