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三

弘治十一年正月丁酉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马诚林岳分祭 长陵 献陵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 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复诣文华殿朝贺 皇太子 太皇 太后 皇太后 皇后俱免命妇朝贺 戊戌文武群臣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 经略大同等处边务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李介卒介字守真山东高密县人成化五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监察御史巡视两浙盐法还掌道事考核在京诸司及外司府官贤否人以为当总诸道奏牍遇事能言升大理寺丞左右少卿弘治初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召还理本院事四年丁母忧六年升兵部右侍郎寻转左十年命兼左佥都御史经略宣府大同边务陈便宜事多见采用卒于宣府讣闻赠兵部尚书赐祭葬介严密简静识达正务一时声望亦重其在边徼颇以声势自耀而亦无实效以劳卒于官人甚惜之己亥 宣宗章皇帝忌辰 上祭奉先殿遣驸马都尉马诚祭 景陵 钦天监漏刻博士赵华自陈其选择日辰等功乞升职 吏部请治其罪命姑宥之 壬寅孟春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户之神是日立春顺天府官进春 上御奉天殿受之文武群臣行庆贺礼复诣文华殿进春于 皇太子群臣行礼如仪 甲辰以大祀 天地 上御奉天殿誓戒文武群臣致斋三日 传旨升工部军器局副使为大使者一人冠带匠为副使者八人匠役赐冠带者十七人皆尚衣监应役者也

○丙午昏刻月犯毕宿左股北第二星 丁未大祀 天地于南郊 上还宫谒 太皇太后 皇太后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行庆成礼 以上元节赐文武群臣假十日 戊申以大祀礼成 上御奉天殿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狭西宁夏中卫地震有声 己酉南京雷电 庚戌都察院覆山东兖州府同知余浚奏谓凡御史出巡俱领精微批于内府其批内限期但云事完回缴缘各官在途有患病事故水程之外未曾定与限期且前此出巡未知新例前过违者命今后水程外违限一日以上者参奏处治以前过违者宥之 辛亥上元节赐百官宴于午门 癸丑 英宗睿皇帝忌辰 上祭 奉天殿遣驸马都尉崔元祭 裕陵 丙辰赐唐府承休王庶第二子名曰弥鋠文城王嫡第三子曰宇泓晋府镇国将军表格嫡第二子曰知烓伊府方城王嫡长子曰典榕赵府镇国将军见湋庶第五子曰祐橰祐杙庶第三子曰厚焄靖江王府辅国将军相缨庶次子曰矢见瞟相统庶长子曰矢见祥相绶嫡次子曰矢见醴镇国中尉相简嫡次子曰矢见伸相昺嫡次子曰矢见穹相观庶次子曰矢见欢相箴嫡长子曰矢见孜辅国中尉矢见款嫡次子曰约贞□阝矢见歊嫡次子曰约符矢见琬嫡长子曰约第矢见钊嫡长子曰约节矢见悌嫡长子曰约簮矢见懬嫡长子曰约篆 丁巳升兵部右侍郎王宗彝为本部左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谧为兵部右侍郎 戊午给宁新昌安僖王宫眷餋赡米岁六十石命楚府镇国将军显槎李涂辅国将军荣淙支过禄米免还官 己未狭西宜川县民有冯子名者兄亡妻其嫂巡按监察御吏以草后不改正坐杖 上以事关风化特命法司会议于是刑部尚书闵圭等覆奏以违逆天道坏人伦定拟绞罪仍乞通行中外有犯此类及亲属相奸者并依此例拟断从之 庚申命广东都司都指挥同知王永掌本司事原掌印都指挥佥事何清佥书管事 巡按浙江监察御史吴一贯奏例考察请黜老疾不谨等官按察司佥事周宗等一百二十三员吏部覆奏从 苗赋入靖州境杀虏军民佥罚参将史瑄及知州何东俸各三月镇巡第官姑宥之守备都指挥房昂指挥陶武等俱下巡按监察御史逮问昂以失误军机拟处斩哨守指挥周景等十一人以守备不设拟免杖充军有旨昂武并家属发边永远充军景等各降三级带俸差操 辛酉浙江按察司佥事曹英丁忧服阕复除原职 直隶定远县人杨潮等造妖书惑众攻劫县治既而被擒命潮等十一人俱依律处决余党并家属各各发边卫永远充军 巡按山东监察御史王一言劾左布政使李士实泛参农民按察使赵鹤龄指挥佥事王瑾不行查究之非士实因奏比因地方饥荒令农民以等第纳银充吏巡抚都御史王霁恐其太滥奏行考选其黜退者量免差徭以酬其费此前例也吏部郎中黄宝奏请吏有缺俱行巡按御史将农民考参此后例也时御史王表等议当以前例农民次第参毕方照后例考选向来悉依此议行事今御史王一言以为前例农民未经考参皆系以财行求俱合革后其数不下六七百人其经考者又再考黜退几及千人夫农民用财请求该吏受财枉法此等奸弊岂敢谓无如以为查处欠当只宜罪及臣等岂有六七百人同坐一律尽行革役且考退之人数几一千原纳过银何止数万今并无区处冤滥至此岂云得体臣治行无状御史参臣切中臣病臣何敢致辩所惜者田野农民纳银赈济之后则逐之使去是上贻朝廷以失信之名异时或别有缓急又将何以号召于下伏望特敕廷臣会详二例示以定规果有应罢黜者亦须区处以酬其费仍乞将臣改调别方庶淂两相回避事下都察院查例覆奏得旨李士实姑不问诸吏役应存留黜退改正与否尔等仍会吏部参详前后二例明白以闻于是都察院吏部会议覆奏请移文巡抚山东都御史何鉴查勘先年奉例纳银农民人数若曾经前巡按御史王槐考选留无赃犯违碍者即例应挨参之人俱令照例存留有问罪者亦令改正不必纷扰其王言所问犯人王永常等中间若有不系违例参充及那移房科止是索取财物本等参充者亦令改拟别罪不当概坐枉法若李实妄奏不实及王一言将曾经考选之人无故重考黜退并王瑾赵鹤龄亦有应问罪名径自参奏从 监察御史汪宗器照刷其京诸司文卷奏劾掌中军都督府事英国公张懋以下四千八百八十员谓各有埋没违错未明稽迟差错失错之弊请治以罪都察院覆奏得旨应议并堂上官宥之其埋没正犯提问经该承刷并违错者罚俸两月迟错差错未明者一月其余稽迟之类取招迁官去任者勿论 壬戌实授南京都察院理刑推官翁理知县蒋昇为南京监察御史理江西道昇福建道 遣官清查宣府二十二卫所及大同十五卫所屯田 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连盛奉例考察请黜老疾等官徽州府通判王惟节等三十四员吏部所奏且请留历任未二年江浦县主簿杨正等六员从之 昏刻南方流星大如盏色青白中天东南行至近浊 癸亥升户部郎中毕孝为山西布政司右参政 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陈纪为本院右副都御史 罢浙江都司都指挥佥事张灏以巡按监察御史吴一贯言其老耄不职也 狭西肃州有流星大如房响如雷良久灭 甲子升大理寺左少卿王嵩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 宣城伯卫頴卒

猜你喜欢
  志八 食货志·薛居正
  卷四百·列传第一百五十九·脱脱
  简介·陶岳
  第六十九回 骂逆贼节妇留名 遵密嘱美人弄技·蔡东藩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补遗·江休复
  三五三 安徽巡抚闵鹗元奏覆查给还原书情形并呈续获违碍书籍折·佚名
  八〇 风俗异同·周作人
  任熊祥传·脱脱
  魏纪三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二年(戊申、228)·司马光
  职官二·徐松
  同治元年四月十一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三十·彭定求

        卷230_1 【偶题】杜甫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

  • ●卷十八·丁绍仪

    ○黄仁与汤成烈词姚君春木尝言其乡人黄研北司马[仁]词甚工,余觅其稿未获,仅於元和朱子鹤词稿中见其赋谢饷莼,即用见寄韵摸鱼儿云:“问当年、季鹰何事,相思偏在秋老。波光万顷和风,一碧暗催诗稿。劳远眺。记亭倚垂虹,宛

  • 卷第二十四·陈与义

    ○江行野宿寄大光樯乌送我入蛮乡,天地无情白发长。万里回头看北斗,三更不寐听鸣榔。平生正出元子下,此去还经思旷傍。投老相逢难衮衮,共恢诗律撼潇湘。○寄信道衡山未见意如飞,浩荡风帆不可期。却忆府中三语掾,空吟江上四愁

  • 提要·郭豫亨

    【臣】等谨案梅花字字香前集一卷后集一卷元郭豫亨撰豫亨自号梅岩野人里籍未详其自序则至大辛亥作也离骚编撷香艸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自北宋林逋诸人递相矜重暗香踈影半树横枝之句作者始

  • 卷三·文珦

    钦定四库全书 潜山集卷三      宋 释文珦 撰五言古诗 感兴 一身素贫窭四海长为客客涂不可穷老去少筋力贱者人多弃风霜变顔色归来旅亭下倚杖三叹息只字不堪煮万卷亦徒积未如田舍翁耕桑了衣食身世蚁旋磨日月驹

  •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六下·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六下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江西南昌府皇舆表以南昌为呉之豫章地非也春秋时豫章未尝属吴且南昌亦并非豫章地按定四年吴入郢传呉舍舟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以为吴地据此今考阖闾之十一年为定公之六年

  • 卷一百七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去邪宋神宗时刘述兼判刑部王安石争谋杀刑名述不以为是及勅下述封还中书奏执不已安石白帝诏开封府推官王克臣劾述罪於

  • 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九四裔考北夷【臣】等谨按一统志元之先曰蒙古起西北边奄有天下明初顺帝太子阿裕实哩达喇归朔漠复其故号遣种繁衍诸部时拥衆侵边迨本朝龙兴

  • 第十八章 秦汉政治制度·吕思勉

    第一节 政体古者一国之主称君,为一方所归往者称王;战国之世,七雄并称王,加于王者则称帝;已见《先秦史》第十四章第一节。故赵高弑二世,欲使秦去帝号复称王;诸侯之相王,亦尊楚怀王为义帝也。义帝仅据虚名,实权皆在霸王,盖放东周

  • 卷二十九·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二十九吴江陈启源撰数典【祀典 乐舞 礼制 土田 梁名门室 器用 旂帜 佩玉 衣裘】祀典郑王肃论郊祀各不同郑谓天有六天嵗有九祭王谓天惟一天嵗止一祭六天者天皇大帝及五精帝也九祭者

  • 卷二·梁寅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二 明 梁寅 撰 邶国风 武王克商分纣城为三自朝歌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邶鄘不详其始封意皆小国为卫之附庸卫则武王弟康叔之国也其後邶鄘皆入卫而其诗皆为卫事而冠以旧国之名岂以卫地之

  • 摄大乘论释 第十一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十一卷世亲菩萨释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入因果修差别胜相第五之二修时章第五论曰。于几时中修习十地。正行得圆满释曰。此十地是菩萨大地。修行之时不可同于二乘。何以故。不唯为自身所济度多故。所

  • 政海轶闻·陶菊隐

    1934年8月.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陶菊隐先生的一部笔札《政海轶闻》。该书传主大多为民国政治舞台上的名流巨子,如袁世凯、蔡锷、熊希龄、徐世昌、王士珍、张敬尧、泞锟、吴佩孚、张作霖、张宗昌、冯玉祥、韩复榘、张辉

  • 西铭·张载

    北宋张载著。原名《订顽》,曾书於张载书室西墉,程颐改称今名。其写成在《模渠易说》之后,《正蒙》之前,后来也编入《正蒙》中,即《乾称篇》首段。全篇根据张载的气一元论宇宙观和人之本性即天地之性的人性论,宣扬一种

  •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佚名

    梵名Bhais!ajya -ra^ja bhais!ajya samudgata bodhisattva su^tra 。全一卷。刘宋■良耶舍译。又称观药王药上菩萨经、药王药上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内容乃叙述佛在毗耶离国青莲华池精舍,说药王、药上二菩萨之

  • 妙吉祥菩萨陀罗尼·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纯咒无文,前有偈赞。

  • 顺中论·龙树

    凡二卷。龙胜(梵Na^ga^rjuna ,龙树)菩萨造,无著菩萨释,北魏般若流支译。全名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本论系解释龙树所造中论一书中之根本问题‘八不’及‘戏论’之要义,并破斥偏执空、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