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六

弘治十年六月辛未朔巡按直隶监察御史王鼎奏镇江府有坍江田其粮无徵民皆以陪纳为若乞将沿江新涨芦洲课银存留籴米岁补无徵之数则粮不亏而民不扰但洲地变易不常请时阅实损益其数五年一易从之

○南京吏部尚书倪岳等陈修省二十事一法 祖宗乞将 累朝宝训置诸左右凡所施为取以为法一谨好尚近闻宣索古琴人皆骇愕恐邪媚之徒缘之而进乞早赐疏斥一并差遣乞将应天织造责之守备官苏杭织造责之巡抚官将新遣内臣取回一恤军民南畿之地交征并歛至有倾家破产者乞严加禁约一罢工作近岁以来宫殿第宅营造数多所费不赀况官军应役精力疲惫乞速罢之一选武将南京根本重地武备因循虽有守备等官多衰老不堪之人缓急难倚乞令所司推选素有勋望智勇武臣请命守备不堪者取回闲住一严操江操江战船损坏军伍空缺乞令所司将损坏者修之空缺者补之仍敕提督等官时常操练一防要害南京上流则江西九江下流则扬州仪真守备非人请令所司遴选智勇廉勤之人添造巡船兵械俾居常操演不时出哨其有不如法者听都御史等官劾奏一减添设乞将景泰以后添设官员弘治以后添设衙门悉从裁革一积边储大同宣府官军粮米不能给一年之用乞令所司今后仍收本色待足三四年以上之用乃请徵银一整边备各边防御乞简命素有才望谙晓边事文臣二员同镇巡等官尽心区画以防不虞一均吏役请将福建福州建延三府并三司衙门两考吏典通隶南京吏部仍将办事日期著为令一处军粮滁州卫军士缺粮乞暂于附近卫仓关支如有不敷仍于京仓辏支以救目前之急一禁奸弊各处角□羊纳钱钞多为揽纳之人侵克入已只有无籍之徒挟制揽头乞敕所司治以重罪一定输纳江西湖广及南直隶府州县钱粮俱于南京内府交纳该管内臣多方勒取请此后钱粮俱于所司看验完足送入内府会科道官公同验收不许刁难一省淹禁南直隶府州卫等衙门军民人等及缘事官奏行南京刑部事理请今后系地方重事奉旨问理者其承委官托故延调指实参究其余止行抚巡等官施行一宽贫囚南京法司有犯徒杖者俱拟罚赎除军职杂犯死罪并应议者子孙外其余官吏请今后军职徒罪以下无力者拟送着役应议者子孙笞杖者准其赎钞徒罪以上拟送着役其合赎纸不能办者亦量与宽免一清军丁南京各卫所军丁困于役使月钱之类父子兄弟一无空闲或未出幼者三人朋为一丁甚至无丁者犹令其出银穷促日甚乞敕所司三年一次清审造册给票令各收执遇差拨之时量与开豁一审营缮南京每遇城垣公廨损坏修理之时守备行移止用白头揭帖易为奸伪钱粮亦任妄费此后各用印信关防钤押其公廨之类有损坏者具奏行之有擅动者许科道官指劾一广言路进言之人罔知大体言事过当朝廷薄示惩戒是以近年科道方面等官或有因言被谪者然原其初心要皆发之忠爱非为一身一家之计伏望今后臣下进言虽伤切直亦赐优容被谪官员量加擢用已故者追复旧秩 上曰法祖宗谨好尚广言路朕自处置余下所司知之

○壬申命户部运太仓银七万两于大同五万两于宣府以备边储

○甲戌宣府怀来卫地震

○乙亥广东海丰县地震有声如雷数日乃止

○丙子未刻金星画见于午位

○丁丑户部奏近者边遽告急古北口草豆未充请运通州仓豆一万给之而以本州库见收折草银二千两为之脚价令本色与折色间日支给仍运原折草银六千七百余两以备折色支用每草一束折银三分候秋成时全支本色并招□令纳豆一万石草十万束七月内完者豆每石银五钱八分草每束银五分以后纳者别议其直从之

○己卯裁革湖广石首县冷水湖河泊所并岁课于李金湾河泊所

○兵部覆宣府镇巡等官所奏宣府西路与大同接境事势尤急其分守北路左参将白玉及西路右参将杨彪才猷相等但彪在西路年久人情稔熟有警恐难行事欲将彪与玉互相调用从之

○兵科都给事中杨瑛等言大同军储营堡宜命户兵二部大臣各一员经画之在场见牧听征马匹宜取回京营或散牧近地以便调用密云切近京师其分守内外官宜从近日巡抚等官建议改属蓟州镇守官节制本处宜增兵防守事下廷臣覆议遂推经画大臣<锍-釒>上户部左侍郎刘大夏右侍郎韩文兵部左侍郎李介右侍郎王宗彝以请密云与燕河营马兰谷二处分为东西中三路俱听蓟州镇守官节制密云防守益以兵马各一千仍请每军赏银二两布二疋预办军装未得旨瑛等又奏请命文武大臣一员同太监扬穆平江伯陈锐拣选团营听征人马就令参赞机务其听征官军于临期赏赐外宜预支俸粮四月布一疋以瞻其家属于是兵部复疏上工部右侍郎史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杨谧待启行时加以参赞名目其大同听征官军赏赐银布之数及密云防守官军预支俸粮俱宜预定月数以安其心 上纳之命刘大夏李介俱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整饬大同宣府兵粮李澄令速往防御听征官军即命李介同杨穆陈锐拣选督军名目临期奏请处分赏赐银布俱依前议行俸粮许预支三月

○夜月犯氐宿

○庚辰命忠义中卫带俸署都指挥佥事吴玉充右参将分守密云古北口等处

○辛巳兵部左侍郎李介以移封父母诰命毁于火乞重给许之

○复除福建道监察御史刘丙于云南道湖广按察司佥事富玹于福建按察司俱以丁忧服阕也

○户部奏宣府大同二边原积草束数多今浥坏不堪者至八百二十八万三千余束其经收官攒人等及□人之作弊者乞下巡按监察御史治罪且请今后官攒非守支草尽者勿得起送赴部 上从之管粮及巡抚官仍命户部查处闻奏

○遣内官祭中霤之神

○赐韩府灵台郡君并仪宾邢大纲曲沃县君并仪宾张廷甫晋府筠连县君并仪宾原天成诰命冠服如制

○壬午四川威州保县金川等寺演化禅师郎哈监藏遣剌麻番僧贾思叭等茂州加渴瓦寺番僧剌麻三蓝等来贡赐宴并彩叚茶绢等物有差

○授定国公徐永宁之孙光祚为勋卫从其请也

○夜月犯南斗杓第一星

○癸未给晋府故镇国将军钟金□念夫人王氏食米岁三十石

○户部请遣属官二员各赍太仓银万两分往右北口永平等处措置粮草及开中两淮运司风雨消折盐课三十万引以济之其永平顺天二府附近州县原派起运内外马房并存留折粮折银草束俱暂就古北口输纳从之

○先是有旨命宣府游击将军张澄领兵策应大同至是宣府镇巡等官以虏营近在本镇西路乞命副总兵韩玉移兵柴沟堡防御张澄移驻天成并大同游兵来驻阳和以备调用从之

○乙酉巡抚大同都御史刘瓛请给守墩官军之在大边者月行粮一石二边者五斗腹里者三斗从之

○夜月食

○丙戌朝鲜国王李<忄隆>遣陪臣丘致昆等奉表贡方物束贺 万寿圣节赐宴并彩叚衣服等物有差

○赐韩府辅国将军偕浰偕淜并各夫人奉国将军偕濄偕泪□再偕浔并各淑人奉国将军偕泑偕淫偕潞鲁府镇国将军侹樀辅国将军当氵□眄宁府奉国将军拱椯拱枘辽东奉国中尉宠泇宠汛宠洵恩鐇诰命冠服如制

○庚寅赐国子监云南贵州四川军民生夏衣如例

○辛卯户部以花园等三场原积秋青草数多恐至浥烂请令上直并捕盗等项官军勇士该支马草者榖草与秋青草中半兼支从之

○兵部奏京师军民闻虏众近边讹言腾起请揭大字榜文谕止礼科给事中屈伸言臣切详兵部此举未见其宜且今日欲息讹言惟有君臣上下同心忧恤内修政事进贤去佞外固边围选将练兵日慎一日不可懈怠庶几北虏有所畏而不敢深入臣民有所恃而不致恐惧人心安而讹言自息矣若欲榜示中外恐众愈惊疑讹言益甚虽曰禁之实所以摇之昔汉建始中京师讹言大水至诏吏民上城避水王商以为不宜重惊百姓顷之遂定晋太元中符坚大举入寇都下震恐诏谢玄等帅师拒之玄授计于安处以镇静卒致坚败走今日讹言未必如汉之大水坚之深入不宜重摇人心万一北虏闻之非所以示威武也<锍-釒>入下所司知之

○昏刻南方流星大如盏色青白自房宿东南行至近浊

○壬辰礼科左给事中叶绅等言 祖宗以来资荫及祭葬之例甚严惟京官三品以上许荫子送国子监读书然非年久有政声者不得滥进近者三品以上三年考满者今日引奏复职明日上章乞恩以致政绩无闻累经弹劾者一概比例陈乞甚至有长子死而复乞其次子者一子死而又乞其孙者资荫之恩似乎太滥又 祖宗以来京官文职四品有祭无葬三品以上始有祭有葬其父母则曾授本等封始有之近年以来有本身并父母未经授封者又有本身尚存妻室先故者一概奏请甚至被劾去职及病故年远者及未至三品者往往并求祭葬误蒙赐与祭葬之典似乎太轻乞下所司议处礼部覆奏言朝廷资荫之典所以劝忠励孝寓赏延于世之义祭葬之典所以礼遇大僚全君臣始终之义至于官资未及而子孙或得荫叙父母及妻或得祭葬是又或因劳而加报或缘义以推恩皆有大义存焉而不可以为轻且滥者今后文职三品以上考满官请如例许一子或孙或承继之侄送监读书内有未沾一命而死或自以科举出身者仍许一人补荫入监如出身不由正途或被劾闲住及病故年远者俱不许预补荫之例其官非三品曾侍从春宫讲读辅导有功者殁后子孙乞恩入监本部议请 上裁又奉命外国死于王事者尝有荫子入监之例然非事状明白情可矜恤者不许夤缘乞荫其祭葬旧例三品以上官及二品以上父母妻三品父母俱有祭葬四品及父母俱有祭今请著为定例若三品以上官被劾冠带闲住者祭葬俱无其三品被劾致仕及在任未及一考者有祭无葬若二品以上妻止授三品封三品父母止授四品者亦止赐之祭四品未考满父母未封四品者亦无祭其赐祭坛数二品者祭二坛加太子少保以上者祭四坛其加至太子太保以上及武职大臣祭葬各照前奏定祭数又效劳春宫讲读或尝有边功应沾恤典者亦宜奏请裁决得旨太医院官有三品考满无过者亦准照例荫子入监其三品官致仕并在任未及一考病故者仍准与祭葬余从所议○癸巳寄住苦谷城哈密卫都督奄克孛剌等遣使臣写亦虎仙等来贡赐宴并彩叚绢布等物有差

○命万全都司都指挥佥事黄镇充右参将分守怀来等处守宣府中路都指挥佥事李珍守备葛峪等堡

○乙未江西赣州府及南安府犹县地震有声

○丙申 孝庄睿皇后忌辰 上祭 奉先殿遣驸马都尉齐世美祭 裕陵

○云南道监察御史杨炼丁忧服阕复除原职

○丁酉辽东镇巡等官奏辽东都司带俸都指挥同知李鉴佥事马骠李宁俱以坐事革任今五年以上能改过自新见任都指挥使崔鉴杨宗佥事李雄高启高钦钱英俱智谋可取备御广宁城都指挥使白钦在任既久人情稔熟难于钤束请推补李鉴于义州城马骠广宁城高钦开原城杨宗宁远城白钦金州城李雄前屯城俱备御高启东州等堡崔鉴叆阳等堡钱英镇静等堡俱提调李宁辽阳城专管操练兵部覆奏从之

○命岷州守备指挥同知赵宁移守洮州狭西都司都指挥佥事苏泰守备岷州从镇巡等官请也

○戊戌 孝穆皇太后忌辰 上祭 奉慈殿遣驸马都尉齐世美祭 茂陵

○己亥宁王觐钧薨王靖王庶长子母胡氏正统十四年生天顺八年封为上高王弘治五年袭封宁王至是薨年四十九讣闻輙朝三日赐祭葬如制谥曰康

○赐故平江侯陈瑄祠额曰恭襄徐州指挥苏诚等奏瑄有功于运河州人思之至今不忘尝私创行祠一所乞赐祠额故有是命

猜你喜欢
  宋史全文卷三十三·佚名
  卷之九十九·佚名
  第二十九回 朱温起号梁朝归于李氏·黄士衡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八十二·佚名
  ◎将军府·费行简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九·纪昀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四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溥仪
  王圻传·张廷玉
  卷三百三十二·佚名
  卷三十·长孙无忌
  第三十九章 元的制度·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七·佚名
  汉哀帝·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万之·唐圭璋

      踏莎行   柳外寒轻,水边亭小。昨朝燕子归来了。天涯无数旧愁根,东风种得成芳草。   亭畔秋千,当时欢笑。香肌不满和衣抱。那堪别后更思量,春来瘦得知多少。

  • 卷一百七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七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五十三 范浚 遣兴 商山园绮徒雪髪映松露山间谓终老不踏市朝路一朝前星匿羽翼起调护婆娑古衣冠笑定国储副留侯计偶尔曷遽动真素因知今昔士出处自冥数宁庸

  • 列传第五 赵郡王琛(子睿) 清河王岳(子劢)·李百药

    赵郡王琛,字永宝,高祖之弟也。少时便弓马,有志气。高祖既匡天下,中兴初,授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既居禁卫,恭勤慎密,率先左右。太昌初,除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封南赵郡公,食邑五千户。寻拜骠骑大将军、特进、开

  • 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四·宋濂

        张思明   张思明,字士瞻,其先获嘉人,后徙居辉州。思明颖悟过人,读书日记千言。至元十九年,由侍仪司舍人辟御史台掾,又辟尚书省掾。左丞相阿合马既死,世祖追咎其奸欺,命尚书簿问遗孽。一日,召右丞何荣祖、左丞

  • 第六回 取集庆朱公开府 陷常州徐帅立功·蔡东藩

      却说元璋得了太平,城中原是安静,惟城外一带,尚统属元兵势力。元中丞蛮子海牙,调集巨舰,截住采石姑孰口,并檄令义兵元帅陈埜先,及裨将康茂才,率水陆兵二万人,进逼太平。元璋乘他初至,立率诸将出战,一面命徐达、邓愈,别出奇兵,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一·乾隆

      宋  徽宗皇帝  【己亥】宣和元年春正月诏更寺院为宫观  林灵素欲尽废释氏以逞前憾请于帝改佛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寻诏德士并许入道学依道士之法【

  • 第一节 诸论·陈匪石

    距今二百四十一年,清祖入关纪元已十九周,中国本部东西南北各万里,立于其朝者,旅行于其市府者,负缨戴髻之伦,争奔走黄色龙纛之下,或謌呼,或嬉游,各手《康熙元年时宪书》而哭故君、迎新君,且吊且贺不敢衰。忽焉黑云万聚升自海南一

  • 二四 吃茶·周作人

    鲁迅的抽纸烟是有名的,又说他爱吃糖,这在东京时却并不显著,但是他的吃茶可以一说。在老家里有一种习惯,草囤里加棉花套,中间一把大锡壶,满装开水,另外一只茶缸,泡上浓茶汁,随时可以倒取,掺和了喝,从早到晚没有缺乏。日本也喝清茶

  • 卷二十八 李通奸佞·李有棠

    〔张仲轲、梁珫附〕海陵正隆三年秋七月甲申,以吏部尚书李通为参知政事。通以便辟侧媚,得幸于海陵。累官右司郎中,迁吏部尚书。请谒贿赂,辐辏其门,海陵尝戒谕之。至是,拜参政。海陵恃累世强盛,欲大肆征伐,以一天下。尝曰:“天下

  • 目录·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万夀盛典初集目録    政书类二【仪制之属】卷一宸藻一卷二宸藻二卷三圣德一【孝德】卷四圣德二【谦德一】卷五圣德二【谦德二】卷六圣德二【谦德三】卷七圣德三【保泰】卷八圣德四【

  • 景公问有臣有兄弟而强足恃乎晏子对不足恃第七·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有臣而强,足恃乎?”晏子对曰:“不足恃。”“有兄弟而强,足恃乎?”晏子对曰:“不足恃。”公忿然作色曰:“吾今有恃乎?”晏子对曰:“有臣而强,无甚如汤;有兄弟而强,无甚如桀。汤有弑其君,桀有亡其兄,岂以人为足恃哉,可以

  • 卷四 立节·刘向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子路曰:“不能勤苦,不能恬贫穷,不能轻死亡;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昔者申包胥

  • 礼记要义卷第二十八·魏了翁

    表记至缁衣一君子三不失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注云失谓失其容止之节也玉藻曰足容重色容庄口容止二聘礼盛故袭享礼禓子曰禓袭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渎也注云不相因者

  • 回诤论·龙树

    龙树菩萨造 后魏 毗目智仙共瞿昙流支译     序回诤论翻译之记  回诤论者。龙树菩萨之所作也。数舒卢迦三十二字。此论正本凡有六百。大魏都邺兴和三年。岁次大梁。建辰之

  • 密行禅师语录序·密行寂忍

    嘉兴大藏经 密行忍禅师语录密行禅师语录序向上一事不受功勋一棒当头直指心源拈布衫之七斤道离钩之三寸横施逆用一切临时皆不在语言文字者也故有以见闻觉知之性塞满虚空黄卷赤轴之言承当教意其不契天下老和尚棒头者

  • 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佚名

    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此经言三跻之术,三跻即龙跻、虎蹄、鹿跻。其术渊源甚古,《抱朴子‧遐览篇》已着录「龙跻经」、「鹿卢跻经」。本书所谓龙跻者

  • 上清十一大曜灯仪·佚名

    上清十一大曜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祈福消灾。行道者依次于神座前点燃灯光,供奉上清十一曜,礼拜赞颂,祈求消灾赐福。所谓十一大曜,即日宫太阳帝君、

  • 画墁录·张舜民

    笔记。北宋张舜民撰。一卷。舜民字芸叟, 自号浮休居土,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治平进士。屡官襄乐令、监察御史、陕西转运使等。工诗词。此书集笔记、杂论为一编。张舜民文集称《画墁集》,此书为其所作笔记,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