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二

弘治二年正月庚申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蔡震游泰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

○遣仪宾王宪祭 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公服行礼如元年仪 太皇太后 皇太后及 皇后俱免命妇朝贺

○辛酉文武群臣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

○壬戌 宣宗章皇帝忌辰 上祭 奉天殿遣驸马都尉蔡震祭

景陵○辽府应山王豪土□睘薨王悼恭王第二子母妃荣氏宣德九年生正统十四年袭封至是薨讣闻 上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端顺

○酉刻金星昼见于申位

○乙丑孟春享

太庙告 宪宗纯皇帝几筵请神诣 庙享祀

○遣内官祭司户之神

○是日卯刻日生右珥色赤黄

○丙寅户部尚书李敏言臣自任户部以来值天下灾伤国用不足夜不安枕近御史陈瑶以崇文门宣课司增差御史主事监视收税一事劾臣为聚歛盗臣切惟宣课司与赤历文簿皆国初所设立近来废弛已甚公费多归私门官吏动辄被害顷因都御史马文昇建议本部覆奏准行因增差御史主事监收税课乃是遵用旧制不敢有所增损今御史乃劾臣如此臣惟餋猫所以捕鼠不咬鼠而咬鸡在物所不取蓄犬所以防盗不吠盗而吠宾在人所深恶朝廷设置御史欲其激浊扬清紏奸邪而扶持良善也陈瑶于奸邪不紏而反害良善何以示公道而服人心哉陈瑶行止人所共知臣不与之较矣但加臣以民贼之名臣何颜复立于朝乞放归田里别选贤能以膺重任 上曰卿掌国计忧勤效职方隆委任陈瑶一时之言无足介意不允休致

○复设江西南昌府厚储库库官一员从巡抚都御史李昂奏也

○裁革四川布政司管粮参政一员其右参政吴禋改除贵州布政司

○先是西僧锁南坚参为言官所劾自法王降国师勒还本土久而未发至是其徒为之请留居京师大能仁寺许之

○丁卯 命户部以天顺中所赐故太监叶达固安县田二百二十五顷入官别用并通查先蒙赐田今病故者各开具以闻

○昏刻月犯昴东第一星

○戊辰以大祀

天地 上御奏天殿誓戒文武群臣致齐三日

○庚午以上元节赐文武群臣假十日

○昏刻金星犯木星

○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上还宫谒 太皇太后 皇太后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行庆成礼

○壬申免庆成宴赐分献陪祀及该宴官胙其四夷朝使仍赐宴于阙左门之东

○癸酉四川乌蒙军民府土官舍人禄溥石柱宣抚司宣抚马徽贵州程番府卢山二长官司长官方志高等各遣人来朝贡马赐彩叚钞锭有差

○夜月犯轩辕右角星工甲戌午刻日昏色青赤白虹弥天良久散

○丙子 英宗睿皇帝忌辰 上祭 奉先殿遣驸马都尉周景祭 裕陵

○朝鲜国王李娎遣陪臣同知中枢府辛铸等奉表及方物来朝正旦并谢恩赐宴并彩叚绢疋有差

○泰宁朵颜福余等卫都督等官撒因孛罗阿儿乞蛮等毛怜卫女直都指挥尚尧等海西兀者前等卫野人女直都督都里吉等肥河等卫野人都督加哈察等来朝贡貂皮马匹等物赐宴并彩叚钞锭有差

○授国子监监生□汝谦为尚宝司司丞汝谦奏臣祖大学士辂在内阁效劳岁久乞准 先朝大学士杨士奇孙昱杨溥孙泰例量授一职遂有是命既而吏科都给事中宋琮等劾之以为近世辅导之臣惟杨荣杨士奇杨溥功业最著世以三杨称之然士奇孙昱习字三年方授中书溥孙泰历官数载乃升司丞今汝谦以纳粟出身骤除前职臣等窃虑名器复滥幸门渐启不能不重为初政之累宜令汝谦仍循本等资格听用或照例送中书舍人习字三年后授职 上曰□辂辅导 先朝年深其孙汝谦照例除官已定汝等何为复如此言不允

○都察院左都御史马文昇等言去冬询问延绥边情知虏骑俱在河套今边墙住牧射猎通事与语云明春欲来进贡切惟此虏部落分散固不足深虑但我武备不振刍粮不足亦所当忧成化四年虏酋河乐出癿如斯兰占居河套犯我边陲朝廷出师征剿彼欲缓我之师亦尝遣人进贡由偏头关经大同而入受赏优厚回套之后大举入寇仍前剽掠至成化九年冬方逐出套复犯大同宣府又已数年军劳于征战民困于转输幸而虏贼自相仇杀边方稍宁及太监汪直之启衅总兵官许宁之失律官军丧败所不忍言今此虏居于河套不见剽掠声言欲贡意在缓我之兵即春初进贡必以往年从榆林由偏头关而来为词彼既入贡余众在套从容就草牧马比及彼回草芽已茂马膘已壮必藉言河冰已开不肯出套倘乘此入寇何以御之宜敕延绥镇巡等官操练军马严加防御令通事与彼讲说既欲进贡宜早出套从大同赴京若又以由榆林为词必大张兵势或设奇谋务逐彼出套不可容之久住贻患边方下兵部覆议从之

○丁丑户部尚书李敏复奏近御史陈瑶以崇文门收税谓臣开利源为聚歛又目臣为民贼臣陈乞休致蒙恩勉留然不敢谢恩就职盖以结怨于人故也大凡税课皆势要京官之家或令弟侄家人买卖或与富□大贾结交经过税务全不投税一旦差官监收不淂遂其私意切齿恨臣盖巳结怨于权豪矣御史陈瑶不知何意奏欲革罢诟臣为民贼臣具奏论辩亦以猫犬喻之是又结怨于言官矣窃恐谗言将至祸不旋踵伏望怜臣老病早放归田奏入 上曰卿为国任怨未免人言但尽心职务朝廷自有公论所辞不允

○戊寅卯刻日生左右珥色赤黄良久散

○己卯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章律奏近南京给事中周纮御史张昺因点闸教场官军为守备等官所奏 命调外任后以吏部及言官论列复改纮南京光禄寺署丞昺南京通政司经历盖 圣明不以纮等为有罪而终弃之特以守备重臣任不得不专故俯从其请薄罚纮等使知感激耳然署丞经历虽皆京职而实系闲散之地周纮张昺虽不惜足而干系政体之大且使中外臣工彼此观望以为效职者不如尸素从公者不如苟容各以纮等为前车之戒遇事畏缩虗应故事恐非徒点军一事为然凡百政事将无不然矣乞复还纮昺旧职以来天下之言以励臣工之志使之各自激昂勉修职业天下幸甚奏入不允

○庚辰赐辽府镇国将军恩锌嫡第二子名曰宠□氵□畀□宁府镇国将军觐铅庶第二子曰宸瀜晋府灵丘王镇国将军成铜庶第三子曰聪浩

○升狭西咸宁县县丞李文祥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从都御史边镛言也

○巡抚江西右副都御史李昂劾宁府内官仪宾人等多纵家人置庄田夺民产而税粮仍令民输军校复骚扰为民害乞加禁止都察院覆奏从之

○命秦府仪宾安九皋赎徒还职坐殴平民折其二指也

○昏刻金星犯外屏西第二星

○辛巳狭西外夷各卜等族番人亦希藏等草坡等族番僧百麻坚藏等驼笼也尔古的卜哈等族番人板麻节等来朝各贡佛像盔甲马匹等物赐宴并衣服彩叚有差

○是日卯刻日生五色云气及右珥良久散

○癸未 命守备河南南阳府等处都指挥佥事梁信致仕以巡按御史文贵劾其不职也

○甲申夜月犯牛宿下星○是日南京雨霾

○乙酉申定在外正佐官互相紏举例初滦州知州潘龄言在外诸司官员正佐首领虽曰同官共事而宅心行事或有不同正官公廉则疾佐贰之贪鄙佐贰有守则恶正官之偏私稍加规正輙起衅端闻之上官不辩曲直概以同僚不和并行黜罢以此廉正者灰心隐默妄为者肆无忌惮或倚其粗猛公肆欺凌或恃其年老不顾廉耻虽同堂列坐不异路人是以政令乖违民受其害欲乞稍有更张以别善恶下都察院覆奏谓龄之言诚中时毙请自今佐贰首领官有贪暴殃民倚强恃老欺压正官者许正官具奏黜退正官有赃滥不法政令乖方者许佐贰官申禀举行各止问正犯应淂罪名若彼此皆贪因私忿致争者方以同僚不和问断庶循良者淂行其志而粗暴者知有所警从之

○授进士马子聪倪天民李岱为南京给事中子聪礼科天民兵科岱刑科蔡余庆蒋恭为中书舍人

○丙戌升山东临清县为临清州以馆陶县及丘县隶之仍属东昌府从巡抚都御史钱钺奏也

○开设四川重庆府璧山县阴阳医学及僧道会司

○巡抚宣府都御史张锦言近岁沿边守备等官不以边事为重或纵令军余还家耕种或令办纳工作出境樵采以致胡虏乘虗多被杀虏况四海冶堡密迩 山陵所系尤重而各官曾不究心樵牧如故请严为之禁今后一应官员有使令军余出境樵猎启衅招寇者杖一百罢职充军瞭望军余脱走回家者比守御城池在逃律论三犯者绞提调等官私役卖放墩军三名以上者纵无失机亦降一级调极边带俸其在 陵寝禁山之后樵采林木者从重问遣下都察院覆奏请行各边禁约卖放墩军者一名以上降一级禁山樵采依正统二年钦降榜例行从之

○先是成化二十二年及二十三年冬虏连入兰州境杀虏居民二百余人掠孳蓄以万计守备都指挥佥事张雄等匿不以闻反冒报功次下所司勘问久不淂实复命给事中胡瑞会巡按御史覆之始淂本末乃具疏雄及太监蓝蕙防守无备致贼连岁深入而都督同知白王已都指挥佥事白珍李从各拥兵不救雄隐匿罔上其罪尤深太监欧贤巡抚都御史贾奭兵备副使边完俱素无备御及巡按御史吕璋副使翁遂陆珩参议刘宪高弼参政马震佥事杨纯等勘事迟违俱有罪而都指挥杨义部下所伤不多陈缙有追获所掠之功差可少赎下三法司详谳以闻狱具淂旨蓝蕙降左监丞张雄降三级白王巳边完白珍李从降一级陈缙杨义俱赎罪还职吕璋等各停俸三月欧贤降敕切责贾奭已致仕宥之

○是日巳刻日生交晕又生左右珥白虹弥天良久散

○丁亥兵部奏比者镇守内官及宗室之亲往往违制乞升武职非所以重惜名器况天下财赋岁徵不足以供岁用所在仓庾空竭闾阎穷困廪禄滥费将何以充请自今凡违例奏请者一切停罢 上从其言仍 命该科官识之后有妄比事例夤缘乞升者指实劾奏

○京城德胜门晏启赴操军士争门蹂死者十七人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佥事王泰坐督视无法下法司赎杖还职

○巡抚湖广右副都御史梁璟言前奉 旨修理襄府今工完者已十七八但德安诸府县岁歉夫匠难于佥角□羊而督工太监张兴等原带来匠官人等五十余人月支廪饩约用银百五十余两所费悉出于民诚为艰困乞召兴等还而释军民之赴役者惟令本府护卫军校余丁以渐修理功亦可成事下工部覆奏从之

○戊子升浙江道监察御史刘信南京广西道监察御史黎鼎俱为广西按察司佥事

○赐致仕太子太保户部尚部兼谨身殿大学士刘珝之父昺祭葬如例昺尝受封如珝之官也

○命万全都司万全左等卫屯田被灾四分以上者蠲其租

猜你喜欢
  卷十一·齐四·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佚名
  ●卷一·余继登
  ●卷十·夏仁虎
  提要·王当
  第四卷 明进士·缪荃孙
  第五十六册 天命八年六月至七月·佚名
  司马彪续汉书卷一·周天游
  史记集解卷一百·裴骃
  卷五十五·司马迁
  凡例·吴德功
  恭圣仁烈杨皇后传·脱脱
  完颜宗弼传·脱脱
  齐助楚攻秦·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义山诗集注卷二下·朱鹤龄

    呉江朱鹤龄撰圣女祠杳蔼逢仙迹。苍茫滞客途。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肠廻楚国梦。心断汉宫巫。从骑裁寒竹。行车荫白榆。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寡鹄迷苍壑。羁凰怨翠梧。惟应碧桃下。方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二·杨仲良

      徽宗皇帝   禁元祐党人下   崇宁三年正月,诏三苏集及苏门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等集并毁板。   二月□□[1],诏翰林学士张康国编类元祐臣僚章疏。   四月甲辰朔,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

  • 名山藏卷之七十四·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嘉靖臣三)◆臣林记(嘉靖臣三)林俊孙交彭泽乔宇席书胡世宁李承勋吴廷举何孟春林俊孙交彭泽乔宇○林俊林俊字待用莆田人唐林蕴之后岳正为太守俊成童见知成化十四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

  • 卷一百八十五·杨士奇

    永乐十五年二月戊午朔 命韩宪王第二子襄陵王冲炑第四子冲烋晋王长子美埙冠○毛怜卫指挥使猛哥不花车里土官刀暹答孙刀弄等来朝贡马命礼部宴赉之 遣内官乔来喜等赉佛像佛经金银法器彩币等物往乌思藏赐正觉大乘法王昆

  • 七十五 曹寅奏陈江宁地方晴雨情形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十八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各处平粜之米,将已卖完。江南近日雨水甚勤,稻田俱全插秧,民间无事。惟是目下湖广、江西及庐州等处产米地方,皆禁遏口岸籴粜,米价比前稍长。臣无地方之

  • 三六三 江苏巡抚杨魁奏遵旨查办《国朝诗别裁集》原板情形折·佚名

    三六三 江苏巡抚杨魁奏遵旨查办《国朝诗别裁集》原板情形折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江苏巡抚臣杨魁谨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初十日,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十二月初一日奉上谕:前因沈德潜选辑《

  • 一六一 谕着舒赫德查明遗失《永乐大典》实情并各省书籍毋许携往私家·佚名

    一六一 谕着舒赫德查明遗失《永乐大典》实情并各省书籍毋许携往私家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奉旨:据办理四库全书处奏,纂修黄寿龄遗失《永乐大典》六册,请交部议处等语。《永乐大典》为世间未

  • 亦力撒合传·宋濂

    亦力撒合,曲也怯祖之孙,察罕之侄孙。父亲名阿波古,居西域。至元十年(1273),世祖召亦力撒合入宫,掌管皇后妃的衣服、车马等事,甚得世祖宠爱,遇有重大政事也征询他的意见,叫他秀才而不呼其名。曾奉诏出使河西,还朝奏报诸王只必帖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一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二年四月初六日河南布政使【臣】田文镜谨 奏为据实陈明仰祈 睿鉴事窃【臣】一介庸才至微极陋荷蒙 圣主

  • 管子补注卷十一·刘绩

      君臣下第三十一       短语五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有夫妇妃匹之合兽处羣居以力相征【若野兽之处以羣而居力彊者征于弱也】于是智者诈愚彊者凌弱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故智者假众力以禁彊虐而暴人止【智者即

  • 春秋诸国统纪后序·齐履谦

    延祐丁巳夏大兄司成君居闲纂春秋统纪凡若干卷客有问者曰大经若春秋自胡氏传行于世儒者拱嘿朱子尝曰看春秋且当先从胡氏是来者不复有所作矣及观统纪剖析渊微发露大中条贯参差指归攸当其说卓然不蹈前人一句一谊昔云春秋

  • 卷十四·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说卷十四   宋 吕祖谦 撰昭公费无极言於楚子若大城城父而寘太子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王说【十九年】费无极欲谮太子建先言诸王曰建可室矣王为之聘於秦王卒取之其後又言於楚子曰晋之霸也迩

  • 天心月圆·李叔同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戊寅三月讲于温陵大开元寺自今日始,讲三日,先说此次讲经之方法。心经虽仅二百余字,摄全部佛法。讲非数日,一二月,至少须一年。今讲三日,岂能尽。仅说简略大意,及用通俗的浅显讲法。(无深文奥义,不释名相,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四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四卷破外道所执义 释更转法轮义圣行品之第八复次善男子诸行无我(至)以是义故定知无我案。僧宗曰。专念忆想。是证常家。第三第四事也。常即自在。所以兼破复次善男子若诸外道(至)如来如

  • 卷第十一·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十一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三十尼萨耆波夜提法之四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长老难陀优波难陀冬盛寒时。著厚纳衣。敷暖床褥。头上著帽脚著富罗。前然炉火。有二外道。黑色碧眼寒颤而来。

  • 铜人针灸经·佚名

    七卷。不著撰人。此书虽冠“铜人”之名,实与“铜人”无涉。系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针经》的全文,析分为卷一~六,另附针灸禁忌一卷。原书成于唐代,作者已无可考。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并

  • 木天禁语·范梈

    诗论。元范德机撰。一卷。德机生平身世未详。此篇以“内篇”为自序,言“兹集开元、大历以来,诸公平昔在翰苑所论秘旨,述为一编”,故以“木天(翰林院)”名。全书分论作诗“六关”,即篇法、句法、字法、气节、家数、音

  • 宋太宗实录·钱若水

    简称《太宗实录》, 北宋钱若水等撰。宋代历朝实录中唯一留传至今的一部。宋真宗至道三年 (997),诏令钱若水、柴成务、宋度、吴淑和杨亿共同修撰,第二年修成。原为80卷,记载宋太宗赵光义一朝的史事。太宗,太祖之弟。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