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外集卷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十七

宋 李幼武 纂集

蔡元定 西山先生

字季通建之建阳人师朱晦庵庆元初年党禁祸作奉旨编管道州次年卒于贬所嘉定三年夏旨赠迪功郎

庆元丙辰御史沈继祖奏朱熹剽窃张载程颐之余论寓以吃菜事魔之妖术以簧皷後进张浮驾诞私立品题收召四方无行义之徒以益其党伍相与餐粗食淡衣褒带博或会徒於广信鹅湖之寺或呈身於长沙敬简之堂潜形匿迹如鬼如蜮其徒蔡元定佐之为妖乞送别州编管

丁已正月晦翁方与诸生讲论有以小报来言者晦翁略起视之复坐讲论如初词色更为和平翌旦诸生乃知有旨挥

郡县捕元定甚急元定色不为变毅然上道晦翁与诸所从游百余人送别萧寺坐客感叹有泣下者晦翁视元定不异平时因曰朋友相爱之情季通不挫之志可谓两得之矣又曰季通之行无几微不适意丘子服独为之涕泣流连而不能已处事恤穷交亦两得其道也

又按别录云晦翁往净安寺候元定元定自府乘舟就贬过净安晦翁出寺门接之坐僧方丈寒暄外无嗟劳语以连日读参同契所疑叩蔡蔡应答洒然少迟诸人醵酒至饮皆醉晦翁间行列坐寺前桥上饮回寺又饮晦翁醉睡方坐饮桥上詹元善即退去晦翁曰此人富贵气

晦翁致书曰每念远别不胜怅惘至於读书玩理欲讲而无从又不但常人离别之思也某连日读参同契颇有趣知千周万遍非虚言也

又曰平日相聚未知其为乐别後乃觉阙事可叹可叹

每至读书讲学无可咨扣无可告语尤觉仰德之深也病足未能平步气血日衰前去光景想已不多病中块坐又未能息心休养才繙动册子便觉前人阔略病败欲以告人而无可告者又不免辄起着述之念亦是闲中一大魔障欲力去之而未能以此极思向来承晤之乐未知此生能复相从如往时否耳

季通一出饱观江湖表里形势不为无补甚恨匏系不能与之俱行其律书法度甚精近世诸儒皆莫能及但吹律未谐归来更须细寻订耳【并晦翁书】

戊午岁元定卒晦翁哭之恸冬十月祭之曰某窃闻亡友西山先生蔡君季通覊旅之衬远自舂陵言归故里谨以家馔只鷄斗酒酹于柩前呜呼哀哉尚享又与勉斋黄干帖云季通之柩已归陈坂上一寺中先买一地在其前今冬便葬也万事尽矣尚何言哉一恸之余行自病也

十一月六日晦翁遣男祭其葬於其行也哭而送之曰呜呼季通而至此耶精诣之识卓絶之才不可屈之志不可穷之辩不可复得而见矣天之生是人也果何为耶西山之颠君择而居西山之足又卜而藏而我於君之生既未得造其庐以遂半山之约至於今日不能扶曳病躯以视君之反此真宅而永诀以终天也并游之好同志之乐已矣已矣哀哉哀哉

西山从晦翁游最久精识博闻同辈皆不能及义理大原固已心通意解尤长於天文地理乐律历数兵阵之说凡古书盘错肯綮学者读之不能以句元定爬梳剖析细入秋毫莫不畅达晦翁论易推本河图洛书邵氏皇极经世书先天图往往多因与元定往复而有发焉故其贬也恨无与晤语者其殁也祭之盖深致其哀焉

勉斋黄文肃公曰晦翁先生之门从游者多矣公之来先生必留数日往往通夕对床不暇寝从先生游者归必过公之家听其言论不忍去去皆充然有所得也盖公负英迈之气藴该洽之学智极乎道德性命之原行谨乎家庭唯诺之际於先生之门可谓杰然者矣

刘文简公【爚】表其墓曰先生天资高闻道早於书无所不读於事无所不讲明隂阳消长之运达古今盛衰之理上稽天时下考人事皆有明证若礼乐兵制度数皆正其流而会于一方技曲学异端邪说悉拔其根而辨其非凡古书奇辞奥旨人所不能读者一见即解文公尝曰人读易书难季通难书易又曰造化微妙惟深于理者能识之吾与季通言而未尝厌也先生处家以孝弟忠信仪刑子孙而其教人也以性与天道为先自本而支自原而流闻者莫不兴起尝言文公教人以训诂文义为先下学上达固是常序然世衰道微邪说交作学者未知本原未必不惑於异端之说也故文公晚年接引後学亦无隐焉

元定作律吕新书晦翁序之曰古乐之亡久矣然秦汉之间去周未远其器与声犹有存者故其道虽不行於当时而其为法犹未有异论也逮於东汉之末以接西晋之初则已浸多说矣历魏周齐隋唐五季论者愈多而法愈不定爰及我朝功成治定理宜有作建隆皇佑元丰之间盖亦三致意焉而胡阮李范马刘杨诸贤之议终不能以相一也而况于崇宣之季奸谀之会黥涅之余而能有以语夫天地之和哉丁未南狩今六十年神人之愤犹有未摅是固不遑於稽古礼文之事然学士大夫因仍简陋遂无复以钟律为意者则巳甚矣吾友蔡君元定当此之时乃独心好其说而力求之旁搜远取巨细不捐积之累年乃若冥契着书两卷凡若干言予每得而读之爱其明白而渊深缜密而通畅不为牵合傅会之谈而横斜曲直如珠之不出於盘其言虽多出於近世之所未讲而实无一字不本於古人巳试之成法盖若黄钟围径之数则汉觚之积分可考寸以九分为法则淮南太史小司马之说可推五声二变之数变律半声之例则杜氏之通典具焉变宫变徵之不得为调则孔氏之礼疏因亦可见至于先求声气之元而因律以生尺则尤所谓卓然者而亦班班杂见于两汉之志蔡邕之说与夫国朝会要以及程子张子之言顾读者不深考其间虽或有得于此而又不能无失于彼是以晦蚀纷挐无复定论大抵不拘挛于习熟见闻之近即肆其胷臆妄为穿穴而无所据依季通乃能奋其独见超然远览爬梳剔抉参考互寻用其半生之力以至于一旦豁然而融会贯通焉斯可谓勤矣及其着论则又能推求本根比次条理撮取机要阐究精微不为浮词滥说以汨乱于其间亦庶几乎得书之体者予谓国家行且平定中原以开中天之运必将审音协律以谐神人当是时也受诏典领之臣能得此书而奏之则东京郊庙之乐将不待公孙述之瞽师而後备而参摹四分之书亦无待乎後世之子云而後知好之矣抑季通之为此书词约理明初非难读而读之者往往未及终篇辄巳欠伸思睡固无由了其归趣独以予之顽钝不敏乃能熟复数过而仅得其指意之彷佛季通以是亦许予为能知已志者故属予以序引而予不得辞焉季通更欲均调节簇被之管弦别为乐书以究其业而又以其余力发挥武侯六十四阵之图绪正邵氏皇极经世之历以大备乎一家之言其用意亦健矣予虽老病倘及见之亦岂非千古之一快也哉

又曰季通理会乐律大段有心力看得许多书也是见成文字如史记律历书自无人看到这里他近日又成一律要尽合古法

其论经世书云元会运世之数大而不可见分厘丝毫之数小而不可察所可得而数者即岁月日辰而知之也一世有三十岁一月有三十日故岁与日之数三十一岁有十二月一日有十二辰故日与辰之数十二自岁月日辰之数推而上之得元会运世之数推而下之得分厘丝毫之数三十与十二反覆相乘为三百六十故元会运世岁月日辰八者之数皆三百六十以三百六十乘三百六十为十二万九千六百故元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会有十二万九千六百月运有十二万九千六百日世有十二万九千六百辰岁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分月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厘日有十二万九千六百毫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丝皆天地之自然非假智营力索而天地之运日月之行气朔之盈虚五星之伏见朓朒屈伸交食浅深之数莫不由此由汉以来以历数名家者惟太初大衍耳太初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元以八十一为分大?之历乃以一百六十三亿七千四百五十九万五千二百为元三千四十为分皆附会牵合以此求天地之数安得无差先生曰康节之历固自是好而季通推得来又甚缜密若见于用不知果如何恐当絶胜诸家也

嘉定庚午夏追赠季通初秩制曰士之遇不遇天也其或摈斥于生前而获伸于死後天理昭昭未有久而不定者尔学问有源操履无玷杜门着书初无与于世者不幸见诬亦遭远谪今是非已定尔则殂矣朕甚愍之其赠以官慰尔泉下死虽莫赎尚知享哉

蔡沈 九峯先生

字仲默西山先生子也卜居九峯当世名卿物色求访将以用之不屑就也绍定三年五月殁年六十四

西山师事晦庵而晦庵顾曰季通吾老友也凡性与天道之妙他弟子不得闻者必以语季通焉异篇奥传微辞突义多先令讨究而後亲折衷之故尝辑其问答之辞曰翁季录者盖引以自匹也君自胜衣趍拜入则服膺父教出则从晦庵游晦庵晚年训传诸经略备独书未及为环眡门下生求可付者遂以属君洪范之数学者久失其传西山独心得之然未及论着亦曰成吾书者沈也

君受父师之托凛凛焉常若有负盖沈潜反复者数十年然後克就其于书也考序文之误订诸儒之说以发明二帝三王羣圣贤用心洪范洛诰秦誓诸篇往往有先儒所未及者其于洪范数也谓体天地之撰者易之象纪天地之撰者范之数数始于一奇象成于二偶奇者数之所以立偶者象之所以存故二四而八八卦之象也三三而九九畴之数也由是八八而又八之为四千九十六而象备矣九九而又九之为五百六十一而数周矣易更四圣而象已着范锡神禹而数不传後之作者昧象数之源窒变通之妙或即象而为数或反数而拟象洞极有书潜虚有图非无作也牵合傅会自然之数益晦焉嗟夫天地之所以肇人物之所以生万事之所以失得莫非数也数之体着於形数之用妙于理非穷神知化者曷足以语此君于二书阐发幽微至于如此真不媿父师之托哉

伪学之论兴聘君远谪舂陵君徒步数千里以从九疑之麓最楚粤穷僻处山川风物悲凉惨怆居者率不能堪君父子相对独以义理自怡说浩然无湘累之思楚囚之泣也聘君不幸没贬所复徒步护柩以归有遗以金而义不可受者辄谢却之曰吾宁随所止而殡不忍累其先也

年仅三十即屏去举子业一以圣贤为师平居仰观俯察默坐终晷了然有见于天地之心万物之情反求诸躬衆理具备信前圣之言不予欺也

聘君尝着律吕书演八阵图皆为文公所叹重然学者鲜闚其微间以叩君毫分缕析使人洒然亡疑至象纬运行隂阳向背历历如指诸掌

其文长于论辩诗早慕太白晚入陶韦社中至其吟咏情性摹写造化则又源流文公感兴诸作非徒以诗自命而已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十七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八 高元李韦薛崔戴王徐郗辛·欧阳修
  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五·宋濂
  卷三十八·黄以周
  卷十六 齐高帝·王夫之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十七·倪在田
  第八卷·况周颐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七·佚名
  卷之五百八十六·佚名
  第二十二卷 清贡生 (三)·缪荃孙
  ●甲乙日历(下)·祁彪佳
  韩芃胄传·脱脱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五·王世贞
  卷一百八·雍正
  王百雷·周诒春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一·阮阅

      ●卷三十一·格致门  《诗眼》:山谷言,文章必谨布置,每见后学,多言(告)以《原道》命意曲折。后予以此概考古人法度,如赠韦见素诗云:“纨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此一篇立意〔也〕,故使人静听而具陈之

  • 第一折·佚名

    (旦等呵)(正末扮上坟)(末云)从哥哥往直西去早半年,今日同嫂嫂与母亲往祖坟去。 【仙吕】【点绛唇】杨柳晴轩,海棠深院。东风转,花柳争先,忙杀莺啼燕。 【混江龙】莎针柳线,凤城春色满娇园。红馥馥夭桃喷火,绿茸茸芳草堆烟。

  • 苏妈思女责桃花·佚名

    (苏妈上)【长相思】六娘死,无所依,;一番消想,一番啼。桃花必知机。桃花只来。(占上)听见叫,耳头烧;目顿脉鼓,胸前潮;惊惶头带标。(末)跪处。(占)??间子都无乜事,?甲人跪 (妈)甲你跪,敢不跪吗?【好姐姐】桃花贼婢,罪过大如天。自小跟娘西芦去

  • 卷四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九十九·文苑二·脱脱

        ◎文苑二   ○高頔 李度 韩溥 鞠常 宋准 柳开 夏侯嘉正 罗处约 安德裕 钱熙   高頔字子奇,开封雍丘人。后唐清泰中举进士,同辈绐之曰:"何不从裴仆射求知乎?"时裴皞以左仆射致仕,后进无至其门者。頔性纯

  • 東觀漢記卷六·多人

      傳一   光烈陰皇后〔一〕   有陰子公者,生子方,〔二〕方生幼公,公生君孟,名睦,〔三〕即后之父也。范曄後漢書卷一0光烈陰皇后紀李賢注   上微時,過新野,〔四〕聞后美,〔五〕心悅之。後至長安,見執金吾車騎甚盛,因歎曰: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九·焦竑

      廣東一(布政使 參政 參議 按察使 副使 僉事)   ◆布政使   廣東布政使王公公亮傳   廣東左布政使林公碩傳   廣東左布政使吳公楊墓表(張元禎)   □□右布政使周斌   廣東布政司左布政使贈光祿卿謚恭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八·佚名

     天启五年四月戊寅朔孟夏 上亲享 太庙○诏清查捕营占役凡水夫灯夫菜户大马影占者逐一查明具奏○福建巡抚南居益题海土之民以海为田大者为商贾贩于东西洋官为给引军国且半资之法所不禁乌知商艘之不之倭而之于别国也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纪昀

    辽纪 【三】圣宗 【一】○圣宗一圣宗皇帝讳隆绪小字文殊努景宗长子也母曰睿智皇后萧氏干亨二年封梁王四年九月壬子景宗崩癸丑即皇帝位于柩前时年十 二皇后奉遗诏摄政冬十月己未朔帝始临朝辛酉羣臣上尊号曰昭圣皇帝尊

  • 卷十四·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十四乾隆二十年夏六月戊午定北将军班第等疏奏追擒达瓦齐情形班第等奏言达瓦齐逃窜后臣等由两路哨探兵内派防赞大臣青滚杂卜等相继分路追擒复派防赞大臣阿兰泰等带兵由别路堵御青滚杂

  • 卷二下 梁惠王章句下·孙奭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假此言以为喻。)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言无友道,当如之何。)王曰:“弃之。”(言当弃之,绝友道也。)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士师,狱官吏也。不能治狱,当如之何。

  • 子華子原序·子华子

    䕶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讎中子華子書凡二十有四篇以相校復重十有四篇定著十篇皆以殺青書可繕寫子華子程氏名本字子華晉人也晉自頃公失政政在六卿趙簡子始得志招徠賢儁之士為其家臣子華子生於是時博學能通墳典

  • 周书·康王之诰·佚名

    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王出,在应门之内,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皆布乘黄朱。宾称奉圭兼币,曰:「一二臣卫,敢执壤奠。」皆再拜稽首。王义嗣,德答拜。太保暨芮伯咸进,相揖。皆再拜稽首曰

  • (九)·梁漱溟

    宇宙间一事一物莫不有其历史发展。学术,一社会产物也;一面随社会之发展而发展,又一面学术本身自有其发展。儒学发展史非我所敢谈,其早熟于春秋,中绝于汉唐,复兴于宋明之世,一一尚待阐明其所以然。至宋大程子出而著《识仁篇》

  • 羼[chàn]提波羅因缘品第十一·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林中止。尔时世尊。初始得道。度阿若憍陈如等。次度郁毗罗迦叶兄弟千人。度人渐广。蒙脱者众。【白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罗阅祇竹园林中。当时世尊刚刚成佛,先

  • 零时·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侦探小说。讲述了一场未遂的自杀,一女生遭受偷窃罪名的诬告,一著名网球选手的浪漫生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对于漫不经心的旁观者来说,它们之间显然没有什么联系。然而,当聚会在一个年迈寡妇的海滨别墅

  • 老舍小说集外集·老舍

    短篇小说集。曾广灿、吴怀斌编。北京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收录了老舍生前未入集的短篇小说14篇和长篇小说残篇《蜕》和《民主世界》。书前有胡絜青的《前言》和编者的《编选者的话》

  • 本草图经·苏颂

    本草著作。一名《图经本草》。20卷,目录1卷。宋苏颂奉勅撰于嘉祐三年至六年(1058~1061年)。作者仿唐代编《新修本草》之法,征集全国各地药图及解说,调查外来药并索取标本,绘制本草图,别撰图经。本书无总论。1~18卷大致

  • 大学章句·朱熹

    儒家修身思想是由孔子提出,并把修己与安百姓联系起来,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其修身思想集中地展现在古本《大学》之中。朱熹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的修身思想,并运用理学思想对古本《大学》加以诠释与补充,著《大学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