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晦卷三
【原文】
夫明晦有时,天道之常也,拟于人事则殊难形辨。
或曰:“‘君子以自强不息’何用晦为?”此言虽佳,然失之于偏。
天有阴晴,世有治乱,事有可为不可为。知其理而为之谓之明智,反之则为愚蠢。
晦非恒有,须养而后成。善养者其利久远,不善养者祸在目前。
晦亦非难养也,琴书小技,典故经传,善用之则俱为利器。
醇酒醉乡,山水烟霞,尤为养晦之炉鼎。
人所欲者,顺其情而与之;我所欲者,匿而掩之,然后始可遂我所欲。
君子养晦,用发其光;小人养晦,冀逞凶顽。晦虽为一,秉心不同。
至若美人遭嫉,英雄多难,非养晦何以存身?
愚者人嗤,我则悦安,心非悦愚,悦其晦也。
愚如不足,则加以颠。既愚且颠,谁谓我贤?养晦之功妙到毫巅。
【译文】
光明和阴晦都有固定的规律,这是自然规律运行的结果,然而用人事上的情形来比拟光明和阴晦,就很难从外表上判断出来。
有人说:“‘君子应该奋发图强,绝不停止’,为什么还要用晦呢?”这句话说得虽然很好,却可惜不够全面。天有阴天晴天,人世也有治世和乱世的区别,人事更有可做和不可做的道理,明白了其中道理而采取行动的称之为“明智”,相反的情形就只能是愚蠢妄动了。
“晦”这种状态不是随时都有的,有时需要“养”才能成,善于养晦的人能得到长远的利益,不善于养晦的人,大祸就在眼前。
“晦”也并非是很难养的,小到弹琴、书法这些雕虫小技,大到经书典籍传世巨著,只要善于利用,都可以成为养晦的有力工具。
美酒和醉乡、山水风景,更是养晦的最好鼎炉。别人想要的东西,要顺着他的想法给予他。我所想要的,却要想办法掩藏起来,不让人知道自己的想法,然后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君子养晦,是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发挥自己才智;小人养晦,却是准备以后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毒,虽然都是养晦,出发点却是不一样的。至于漂亮的美女经常遭到嫉妒,英雄豪杰也往往多灾多难,在灾难临头时 ,不养晦怎能保存住自己。
愚蠢是众人所嘲笑的,我则乐于承受并心安理得,我也不是真心喜欢愚蠢,而是喜欢这种“晦”的谋略。如果仅愚蠢还不足以迷惑对手,就再加以疯癫。
既愚蠢,又疯疯癫癫,谁还能认为我贤明呢?这就达到了养晦功夫的顶端了。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一 朱子八·黎靖德 卷四十一·卫湜 明本排字九经直音卷上·佚名 卷十四·胡广 卷十·黄镇成 卷四百七十二·佚名 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卷四十六·佚名 高僧傳卷第一·慧皎 金刚藏菩萨·佚名 佛说四谛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四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三卷·宝亮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二·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