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一

正德九年夏四月甲午朔享 太庙

○升云南按察司副使晁必登为浙江布政司右参政

○户部言山东盐引奏开半年无人报中辽东防守兵马见驻山东民力困敝供亿不继请如巡抚都御史赵璜议盐课减价上纳原拟解送辽东者即留山东以给军饷及赈济从之

○调狭西按察司提学副使朱应登于云南整饬澜沧等处兵备以被劾故也

○四川叙州府地震

○乙未吏部尚书杨一清言甘肃虏情最急边备最弛为将者必得地利素知人心素附庶几缓急可倚如副总兵徐谦山丹卫指挥佥事武振最宜用之此地今谦处四川用违其才振尚居闲散才而不用且战将之与守将各有攸宜御虏之与驭番为用亦异西宁控制西番藩屏陇右抚御安辑全在得人振之廉勤镇静练事知兵足以办此若西宁守备都指挥杭雄其才可充游击而局于封疆未能大有建立乞量为拔擢则用下兵部议以谦调甘肃振守备西宁其甘肃总兵金辅本辽东将处非其地宜暂取回京雄令还狭西都司候缺别用诏谦辅各仍旧任振雄如议

○丙申复给徽王彰德卫庄地二百三十顷有奇初徽庄王之国 宪宗以地赐王弘治中及正德初以旧额屯田一再退出给军至是累奏陈乞许之

○丁酉复宁府原革护卫及屯田初宁府护卫天顺间以宁靖王不法改为南昌左卫隶江西都司正德二年宁王宸濠贿结刘瑾矫诏复之瑾诛科道以为言既改正矣至是濠复奏革臣祖护卫虽 英宗一时之旨而其初设立实 皇祖万世之法议者徒以 英宗诏旨为当遵而不知 太祖典章之不可废乞斥浮议断自 圣衷悯臣府中缺人应用将护卫屯田皆赐还以光述圣典下兵部看详以闻尚书陆完因言宁府护卫已再裁革固难议复但王以 太祖高皇帝典章为言且屯田户部所职宜会廷臣从公议请得旨护卫并屯田俱准与王仍以书谕之濠未上奏时密遣人赍金帛数万遍贿当路检讨郭维藩闻之言于编修费采以达之大学士费宏奏既下完在朝迎谓宏曰宁王求护卫可与之否宏逆知其意所在婉词讽之曰不知革之以何故也完厉声言恐不能不与耳宏应之曰若是则宏不敢与闻及至阁内传文书内臣卢铭者亦以为言宏复答曰若宁夏得遂所图则我为卿人顾不可乎但揆诸事理非所宜耳既而完为覆奏遂以 太祖典章从臾成之而钱宁又为之奥主闻宏言深为濠憾故决意去宏矣

○改南京吏部尚书张澯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命隆庆卫指挥同知孙玺分守居庸关等处地方

○诏副总兵李瑾以所部官军还初指挥罗俊从瑾讨贼姚源分兵五百人防御贼袭败之于金坎山指挥张仑等死者二十余人余众遁归又杀居民以冒功事闻兵部议瑾等俱宜逮问但贼已平瑾蹔令戴罪俟通核功过奏处其所部常德九溪等卫官军即令瑾统领发回本处操守俊逮问仑等之死及妄杀居民冒功俱宜令巡按御史会纪功官勘实以闻从之

○戊戌六科给事中高淓等奏宁王护卫革于 先朝国典攸存此其法不可复也江西累经兵燹民穷财尽王虽捐府库以赈恤之亦未为过岂可复求屯种以益其富此其时不可复也天下诸藩革护卫非止一宁府将来比例奏扰何以处之此其势不可复也乞仰遵 祖训收回成命十三道御史汪赐等亦奏宁王威势日盛副使胡世宁言之必有所据纵有见在护卫亦当革去况可复与之乎俱下其章于兵部

○海西吉河等卫女直都指挥佥事堵失等来朝贡赐宴并赏衣弊等物有差

○赏四川仪陇河坝诸处有功官吏旗舍士民人等彩改钞绢有差

○沈府沁源王诠钟薨王端宪王长子母妃鲍氏景泰庚午生成化乙酉封长子丁酉袭封读书好文至是薨辍朝一日赐祭葬如例谥曰营靖

○己亥以辽东饥馑开中两浙长芦盐各五万引召□上纳赈济

○复以昌平县为昌平州领密云顺义怀柔三县昌平以寝陵所在供亿滋烦民不聊生正德初从南京吏部尚书林瀚言升县为州以密云等三县来属协济供应未几刘瑾废州复为县至是县丞张怀以闻且民有十苦言甚切至下户部议可乃复为州

○庚子给代府故奉国将军聪氵□歹淑人张氏并二子养赡米岁五十石

○壬寅停户部尚书王琼礼部尚书刘春俸各四月先是致仕副使王玹遣家人言流贼等事诏以玹踰法妄言下其家人于锦衣狱以琼春尝受玹私启责令陈状琼春各具引罪内批谓大臣受私启不发实昧大体姑贷之仍各夺俸

○癸卯复除养病给事中毛宪于兵科

○东厂官校于正阳门西河内得工部员外主事等官牙牌八面太监张锐以闻命缉事衙门访察尚宝司查审号数尚宝司卿朱宏以先年刘瑾取拣旧牌及吏崔拱辰盗牌事具奏 上以宏等典守不谨仍命查实迹以闻于是宏等引咎俱宥之而令依原拟查明注簿以便稽考

○录四川平贼功升总制太子少保右都御史彭泽为左都御史加太子太保总兵右都督时源为左都督岁加俸百石镇守四川太监韦兴岁加禄米十二石并泽源各荫子侄一人为世袭百户升巡抚四川佥都御史马昊为右副都御史狭西镇守太监廖堂加赏银三十两纻丝三表里升巡抚狭西副都御史蓝章及巡按御史王镗各俸一级纪功给事中王萱为通政司右参议御史何棐为南京太仆寺少卿汪景芳为按察司副使擒斩喻老人并前后有功官军令核实以闻各官住俸戴罪者俱复之泽具奏还京时堂先已赏章已升棐己为副使因论功复及之

○乙巳命翰林院侍读学士顾清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修撰贾咏为武举考试官

○命宣府左卫都指挥佥事庞隆守备万全左卫地方

○四川荣县人徐良之父与人争田被杀良赴救亦杀讎党一人所司拟斗殴杀人律绞诏以良为父报讎情可矜悯下三法司会谳良得减死戍边卫

○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江良贵奏睢阳县学生孙清幼孤事母孝母没未葬流贼入境清守柩弗去亲友或劝之不从贼两经其门皆不入邻里有依之而得生者又同县监生徐仪女雪梅民人严清女锐儿皆以不受贼污愤骂被杀沐阳县学生沈麒以本府知府刘祥县丞程俭为贼所虏奋不顾身直入贼营开陈利害愿以身代贼为之感悟释守与丞凡此义烈有关风化当如例旌表下所司知之

○丙午南京礼科给事中徐文溥言自古亲亲莫如尧舜然舜之处象必以义制之者所以防其过而全之也秦针以车多出奔叔叚以贰鄙自蹙则恩掩义矣汉文之时七国方睦而贾谊鼌错切切为帝言之文帝不听卒生他变至孝武帝乃用主父之谋下分王之令而汉室复安由是观之欲亲亲者可不明大义哉近者宁王奏请复护卫屯田有旨许之既而科道官高淓汪赐等论奏乃下其议于所司盖始虽重违其请终必裁以大义臣是以知 陛下亲亲之恩制事之义虽尧舜不能过矣但所司牵制未覆岂所以将顺德羙而为国忠谋乎夫护卫固旧章也曩因宁靖不道 英庙革之及逆瑾乱政巧计谋复肆成吞并几激成变瑾既伏诛而 陛下又革之正欲制以义而安全之耳天下快 圣明之政藩服弭股肿之患诚朝廷福也柰何未几复行奏请且其言曰光述圣典夫 祖宗畀之固谓之典而 英庙与 陛下因事革之独非圣典乎且以缺人应用为辞夫保障则有卫司给役则有左右燕坐深邃靡征讨之劳安享富荣无居守之责何所用而缺人乎请而可得则诸藩皆宁府矣加以王之威势日盛暴行大彰剥削居民胁制官吏欺夺□贾攘害纳户舟航断绝邑里萧条招致无赖拨置多端俳优怙宠陵轹无忌盗贼乘机回禄肇变民皆切齿怒莫敢言地方凛凛困迫已甚及今禁止之犹恐不逮顾可纵之而假翼于虎乎贡献本有节也今无故差遣快马络绎道路出入都城伺察动静果何为欤况今海内多故天变未息意外之虞实未易料而可视为细故哉臣闻王天性足用为善 陛下爱之不为之处使陷于恶岂所以全之伏明□王鉴之往古裁以大义特降敕旨谕令改行护卫屯田照旧革去永为定制不得妄请仍令巡按御史密捕投充无藉拨置生事之人解京究治其无故差遣入京探事者缉事衙门访察擒治长史等官辅导失职俱罢黜之如此则亲爱以笃大义以明宗藩得以保全而地方可以少安矣得旨护卫屯田已有成命文溥何为妄言烦渎本当究治姑贳之

○夜月犯亢宿南第二星

○丁未夺辽东参将耿贤俸一月都指挥李端常钦等各三月以虏入境不能防御也

○己酉命施州卫大田军民千户所土官正千户冉霦子舜卿为土官指挥佥事仍不支俸舜卿应代父职自陈其父四川讨贼有功乞加升兵部议覆许之

○辛亥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戈瑄为南京刑部尚书

○改南京刑部尚书孙需为南京吏部尚书

○给蜀府故内江王友墦长孙宾氵□正并官人赵氏等养赡米岁百石

○甲寅兵部尚书陆完覆科道等官奏谓宁王宗室懿亲特复护卫又出 圣断今科道交章论奏皆先事之深虑乞俯从群议得旨护卫及屯田业已断给矣毋复奏扰

○乙卯升兵部左侍郎黄珂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丁巳以广西布政司右布政使周进隆为左布政使

○降南昌前卫都指挥佥事何镗一级以贼发江中镗受委不能捕也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缜以乾清宫灾陈言四事一正大本以安天下臣惟储贰者天下之根本乞诏勋戚辅导及部院等臣讲求我朝留亲王之意参考宋仁宗育宗室之典以固根本一省内臣以慰民望南京根本重地顷因织造供亿日增乞专任守备内臣提督织染其新差提督太监等官宜照先年事例通行取回一处驿递以苏民困应天府龙江驿递差役浩繁钦差针工巾帽二局内官六员取占驿所夫二百五十余名亲下乡追取佣钱并提督织造太监吴经成造乐器袍服左监丞林秀等行取驿递船只人夫亦每月责官吏追纳佣钱及南京尚膳监管取鲥鱼内官取占船只人夫共一百二十名占用所夫二百九十七名前任该所大使李臻李俊俱为追逼缢死妻子流离怨声载道乞敕兵部尽行禁止庶穷民少苏 广延纳以开壅蔽臣闻天高听卑群情之所在即天意之所在近者群臣建言乞早赐施行若因言而黜者乞敕吏部查复原职自此以往常召群臣延访治道用别忠邪庶下情能通天意自回入不报

○翰林院检讨张衍庆请送幼子还乡许之

○己未停分守大同右参将林宽俸三月都指挥佥事宋文二月纳级都指挥佥事马振等降罚有差以虏入大同井砰等处杀掠不能防御也

○辛酉升巡抚宁夏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冯清为户部右侍郎仍兼左佥都御史督理狭西粮饷初给事中高淓御史谢天锡等言近以甘凉多警命都御史邓璋总制但远在万里岂能卒至都御史彭泽生长西边熟知地利且先后出师累著成绩宜以代璋兰州虽设管粮郎中事权尚轻率多牵制宜别命大臣一人任之兵部议请如淓等言诏仍趣璋亟往而以督饷命清

○升广西按察司按察使詹玺为广西布政司右布政使

○升兵部右侍郎陈玉为左侍郎通政使丁凤为兵部右侍郎 壬戌以天时亢旱命顺天府官祈祷

猜你喜欢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世祖十·宋濂
  卷八·谷应泰
  第四十一回 黜邓宗父子同绝粒 祭甘陵母女并扬威·蔡东藩
  第十五回 讨逆蛮力平荆土 拒君命冤杀陆机·蔡东藩
  第七十七回 立赵宗亲王嗣服 弑金帝逆贼肆淫·蔡东藩
  第十一回 西夏主献女乞和 蒙古军入关耀武·蔡东藩
  卷第一百三十一·胡三省
  卷之一千三百五·佚名
  卷之三百八·佚名
  十一、记姚和卿先生·包天笑
  唐太宗追赠比干太师诏及祭文·林献堂
  刘德温传·宋濂
  曷思麦里传·宋濂
  张纙传·张廷玉
  卷二百十·杨士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零一·彭定求

        卷301_1 【题柏岩禅师影堂】王建   山中砖塔闭,松下影堂新。恨不生前识,今朝礼画身。   卷301_2 【送人】王建   河亭收酒器,语尽各西东。回首不相见,行车秋雨中。   卷301_3 【春意二首】王建   去

  • 提要·安磐

      (臣)等谨案颐山诗话一巻明安盘撰盘字公石颐山其号也嘉定州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其论诗以严羽为宗其中如以海棠为杜甫母名尚沿小说之讹又以朝扣富儿门四句讥杜甫致君尧舜之妄亦失之于固所载讥陈循诗嘲裁传奉

  • 卷八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五十七吕岩七言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火取南方赤凤髓水求北海黑龟精鼎追四季中央合药遣三元八卦行斋戒兴功成九转定应入口鬼神惊功满【一作得道】来来际会【一作相见】难又闻东去

  • 卷二·西周·佚名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又与韩、魏攻秦,而藉兵乞食于西周。韩庆为西周谓薛公曰:“君齐为韩、魏攻楚,九年而取宛、叶以北以强敢、魏,今又攻秦益之。韩、魏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则地广而益重,齐必轻矣。夫本末

  • 卷一·黄以周

      英宗   △治平四年(丁未,一○六七)   1、四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戊申朔。) 乙卯,初,御史中丞王陶等屡言韩琦自嘉祐末专执国柄,君弱臣彊,乞行退罢。是日,陶遂极口诋琦,意谓必能逐去。既而上不许,陶始失望。(《纪事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五上·陈厚耀

    秦昭襄王昭襄王元年严君疾为相甘茂出之魏【史秦本纪 樗里疾封蜀郡严道县因号严君】昭王立樗里子益尊重樗里子将伐蒲【卫地】蒲守恐请胡衍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夫卫之所以

  • 班马异同卷十一·倪思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史记九十五樊郦滕灌靳周传第十一汉书四十一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后与高祖俱隠于芒砀山泽间陈胜初起萧何曹参使哙求迎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立为沛公以哙以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

  • 九六五 军机大臣奏查明《四库全书总目》于上年七月进呈尚未缮竣陈设片·佚名

    九六五 军机大臣奏查明《四库全书总目》于上年七月进呈尚未缮竣陈设片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十八日臣等遵旨将《四库全书总目》从前于何时进呈及曾否于文渊阁陈设之处,交查四库馆。兹据覆称,《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及《简明

  • 王诞传·沈约

    王诞字茂世,琅王牙临沂人。是太保王弘的堂兄。祖父王恬,官至中军将军,父亲王混官至太常。王诞年轻时很有才华。晋朝孝武帝逝世,堂叔尚书令王王旬写哀悼文,好久都未写成功,便告诉王诞:“犹少序节物一句。”于是拿出文章给王诞

  • 王晏传·李延寿

    王晏字休默,一字士彦。在宋朝做官,起初是建安国左常侍,渐渐升到车骑,晋熙王刘燮在安西任命王晏为主簿,当时齐武帝为长史,与王晏相遇。军府转为镇西,又任命王晏为记室。沈攸之发难后,他跟随武帝镇守盆城。齐高帝当时虽然威权很

  • 北洋海军章程第四·佚名

    事故 凡海军官员丁尤、回避、告病、终养、修墓等项及章程所未赅者,由北洋大臣查照定例及行军旧例,酌核办理。如有窒碍难行之处,并准援引西国水师章程,参酌拟定,咨商海军衙门,核夺施行。

  • 卷一百六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三经籍考史【杂史】【臣】等谨案杂史之名肇於隋志马端临通考因之惟陈振孙书録解题则立别史一门以处上不至於正史下不至於杂史者义例诚为最善然马氏杂史类既列宋三朝志杂史部卷总

  • 卷一 士冠礼第一·李如圭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一    宋 李如圭 撰士冠礼第一郑目録云童子任职居士位年二十而冠主人冠朝服则是仕于诸侯天子之士朝服皮弁素积古者四民世事士之子恒为士冠礼于五礼属嘉礼大小戴及别録此皆第一释曰童子

  • 卷七·朱公迁

    <经部,诗类,诗经疏义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七   元 朱公迁 撰 陈一之十二 陈国名太皥伏羲氏之墟【音驱】在禹贡豫州之东其地广平无名山大川西望外方东不及孟诸周武王时帝舜之胄有虞阏【音遏】父为

  • 士丧礼第十二·佚名

    【题解】 《仪礼》书中讲述丧礼的共有四篇,即《丧服礼》、《士丧礼》、《既夕礼》和《士虞礼》。其中,《既夕礼》与《士丧礼》本为一篇,因简册繁重分而为二,故通常视《既夕礼》为《士丧礼》的下篇。 《士丧礼》绍述士丧父

  • 卷三十七(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日藏分菩萨使品第三尔时频婆娑罗王。见未曾见无量阿僧祇梵天。帝释天。那罗延天。四天下转轮圣王。见已心大欢喜。从坐而起在一面立。尔时四使菩萨摩诃萨及其眷属。合掌向释迦牟尼佛。时日行藏菩萨以瞻波迦华鬘散释

  • 卷下·佚名

    复次白衣。前人又於第三时中。往取香稻。亦复难得。乃作是念。我今云何能得所食。云何令我养活其命。我今自分香稻。将尽他界。虽有然彼不许。我今于三盗其少分。作是念已,以己香稻。密固护之。即於他界。而兴盗窃。其

  • 笔梦叙·佚名

    笔记。清佚名撰。一卷。作者姓氏事迹均不详。约九千字。内容叙述清侍御钱岱一生富贵逸乐生活及最终风流云散的凄凉境况,旨在阐发人生如梦思想。文笔凝炼、叙事生动。有民国年上海文明书局《说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