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之诰传

王之诰,字告若,石首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进士。授职为吉水知县。升任户部主事,改任兵部员外郎,出京担任河南佥事。讨伐师尚诏有功,转为参议。调迁为大同的兵备副使。因为捣毁蒙古居屋的功劳,增加一级俸禄,晋升为山西右参政。又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他大兴屯田,每营开垦田地一百五十顷,服役的军士四百人。向皇上奏陈八项便利、适宜的事情,世宗施行了他的主张。召见他,任命为兵部右侍郎。不久,他以左侍郎的身份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的军务。

隆庆元年(1567),他升任右都御史。俺答侵犯石州,王之诰命令山西总兵申维岳,参将刘宝、尤月、黑云龙四营的兵马尾随他南下,传达檄文征召大同总兵官孙吴、山西副总兵田世威等人出征天门关,遏制他们向东的归途。巡抚王继洛驻扎在代州不出征,申维岳不敢前进,于是石州陷落。俺答杀害数万人,所过之处没有孑遗,大肆掠夺了十四天后离去。事情被朝廷知道后,申维岳、田世威、刘宝被处死,王继洛戍守边关,孙吴被撤职。王之诰因为回守南山,只降了两级。

第二年诏令王之诰以左侍郎的身份巡视蓟、辽、保定、宣、大、山西,侍郎刘焘巡视陕西、延绥、宁夏、甘肃。王之诰因疾病辞官。由冀练代替。此后,又因为给事中张卤的劝谏,两人都被罢免而不作派遣。隆庆三年(1569),出任官职督导京营。晋升右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的军务。因为延宁的将士捣毁敌人巢穴的功劳,给他的一个儿子授予官职,他升任南京兵部尚书。

神宗继位,任命他为刑部尚书。张居正专权,王之诰与他有姻亲关系,每每规劝他。万历三年(1575),他请求护送母亲而请假回乡,逾期不返朝廷,被弹劾。遇王之诰也奏请终养天年,便答复可以。后来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丧期未满就提前入仕,在朝廷杖责议论的人。张居正回乡葬了父亲后返回朝廷,王之诰劝他召回正直的大臣,收买人心。王之诰去世后,被赠为太子太保,谥号端襄。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司马迁
  卷二十七书·何良俊
  卷之十四·佚名
  第一三八提讯名单(堂谕)光绪十三年三月二十日一一三一九—一·佚名
  第一卷 省府州厅县图(缺)·缪荃孙
  三三九 谕内阁着朱世德在四库全书誊录上行走·佚名
  序·郭居仁
  卷十二·胡一桂
  卷四十二·司马迁
  ·上孔兵备论办贼事宜书·丁曰健
  陈茂烈传·张廷玉
  叶仪传·张廷玉
  卷五十一·雍正
  卷七十四·雍正
  贾诩上·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河南府张鼎勘头巾·臧懋循

    河南府张鼎勘头巾杂剧(元)孙仲章撰●河南府张鼎勘头巾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楔子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赵令史为吏见钱亲王小二好斗祸临身 正名 望京店庄家索冷债河南府张鼎勘头

  • 岁寒居词话·胡薇元

    ○序於骄阳烈日炎威溽暑中,而曰岁寒,心与境异也。自宁河亡後,吾心常凛凛焉,恐队此骄阳烈日炎威溽暑中,时时以共保此岁寒为念,故蝉吟づ语也,吾以为霜花冰骨。别有一段心肚,自别有一番眼孔,且以此上友古人,上论古人之乐章。辨缘情

  • 卷十九·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十九王内翰若虚【三十八首 补二首】若虚字从之槀城人承安二年经义进士少日师其舅周德卿及刘正甫得其论议为多博学强记诵古诗至万余首他文称是善持论李屏山杯酒间谈辩锋起时人莫能

  • 帝纪第二 太祖纪·魏收

    太祖道武皇帝,讳珪,昭成皇帝之嫡孙,献明皇帝之子也。母曰献明贺皇后。初因迁徙,游于云泽,既而寝息,梦日出室内,寤而见光自牖属天,欻然有感。以建国三十四年七月七日,生太祖于参合陂北,其夜复有光明。昭成大悦,群臣称庆,大赦,告于祖

  • 卷七·佚名

      官人解第五十八   王曰:“呜呼,大师,朕维民务官,论用有征,观诚考言,视声观色,观隐揆德,可得闻乎?”   周公曰:“亦有六征。呜呼,乃齐以揆之。一曰富贵者观其有礼施,贫贱者观其有德守,嬖宠者观其不骄奢,隐约观其不慑惧,其少者

  • ●卷上·刘敏中

      丞相素有盛德,不屑细务,重厚深沉,外莫窥其际。中统四年,自西城入觐朝廷。至尊一见,如有所感,遂以德器遇之,以心膂寄之,拜中书平章事。虽入省预政,默然寡言,几数月余。每事参决,无不中理,八座皆惊。再拜中书左丞相,次领枢密院事

  • 读礼通考卷八十·徐乾学

    丧仪节四十三皇太子为亲藩外戚制服临丧仪开元礼东宫为诸王妃主举哀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斋师先于宜秋门外道东设皇太子次南向周以行帏设素下牀褥席守宫于重明门外设宫臣七品以上便次其日举哀前三刻左庶子版奏请中

  • 大顺·周绍良

    №大顺001【盖】邹公墓志【志文】□□阳郡邹明皇氏夫人袷墓铭并序若夫天之成象,地之成形,为人□道,以道立身。□周文王先代之后胤,苏息生仁,股肱王室,以标史记,故此不书。曾祖讳赞,祖讳元,皇考讳明,惧不仕;知避世

  • 裴政传·李延寿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祖父裴邃,父裴之礼,《南史》都有传。  裴政自幼聪明,见识广博,记忆力强,从事政治很通达,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仕于梁朝,因军功封为夷陵侯,任给事黄门侍郎。魏国军队围攻荆州,裴政在城外被俘,萧鮞对裴政

  • 卷一百八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十八 朱批孙文成奏摺 雍正元年十一月初一日杭州织造【臣】孙文成谨 奏为遵 旨覆奏事前奉 圣旨着令【臣】估看磬山情形巳经具摺奏 闻【臣】随唤各匠人等商酌务将百年旧刹重壮观瞻其山门

  • 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颜元

    门人李塨纂 王源订明崇祯八年乙亥(一六三五)三月十一日卯时先生生 先生姓颜,讳元,字浑然,号习斋。父讳昹,博野县北杨村人。(蠡县刘村朱翁九祚养为子,遂姓朱,为蠡人)。妻王氏,孕先生十有四月,乡人望其宅,有气如麟,忽如凤,遂产先生。

  • 卷一·钱时

    钦定四库全书融堂书解卷一宋 钱时 撰虞书尧典尧唐帝諡尧初为唐侯后有天下因号曰唐典常也圣人脩身齐家治天下无非生民日用之常非有他道也何谓常民彝是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防有序朋友有信谓之五典即此常也尧

  • 别行大般若经第七分第十六分序·太虚

    般若经来支那颇早,盖三国、西晋间已有翻译之者。然至唐玄奘三藏译成十六分、六百卷,号大般若经,始告完竣。其十六分中第一分至第五分,所诠法义略同,但能诠文句有多寡耳。第一分四百卷,第二分七十八卷,第三分五十九卷,第四分十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三·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復次善男子。汝因此故。求善知識。勿於身心而生疲倦。見善知識。勿生厭足。請問善知識。勿憚勞苦。親近善知識。勿懷退轉。供養善知識。無令間斷。隨順善知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七(末)·窥基

    沙门基撰化城喻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来意有四。一者上中根类闻法得记。下根之徒犹未明解。故陈过去已结大乘之缘。并说现在小果化城之喻。陈往因令其证实。述今果令其舍权。遣生觉解方可为记。故此品来

  • 希叟和尚广录卷第一·希叟绍昙

    希叟和尚佛陇□□禅寺语录  侍者 法澄 编师於淳佑九年。正月初八日。入院。山门。大解脱门。无入作处。掣断玄关。头头活路。(遂骤步入云)信脚何妨行数步佛殿。德山软顽。云门放憨。救不得也。瞿昙瞿昙。(遂插香

  • 深衣考·黄宗羲

    清黄宗羲解释、辨证深衣制度的著作。1卷。深衣之制,见于《仪礼》及郑注孔疏。因时代久远,历代注家都不得要领。此书前列已说,后附深衣经文,然后并列朱熹、吴澄、朱右、黄润玉、王廷相五家图说,各指其谬误,总之务在出新。故

  • 金华子杂编·刘崇远

    一名《金华子》,又名《刘氏杂编》。轶事,志怪小说集。五代刘崇远撰。刘崇远自号金华子,以号命书,《直斋书录解题》题《金华子杂编》3卷,但现存本多为1卷或2卷。《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唐代丛书》本、《唐人说荟》